曹操饶有兴致地上前,开口问道:“此处不是丕公子的府邸吗?为何你们聚在这里玩闹?”
曹丞相貌不惊人,容貌和他的身份不甚相符,当初有胡人使者求见,曹操因自卑于自己的容貌,寻人代替,自己变成一个侍卫,捉刀在旁。
当然了,这个故事的结果是胡人使者“慧眼识英雄”,指出那位假扮的曹丞相虽然容貌俊美,却不如捉刀的侍卫有威仪。
孩子里除了司马师外相貌最出众的那个开口道:“我们在这里等着阿叡哥哥出来呢!”
“你说的可是丕公子的长子曹叡小公子?”曹操听完这小孩儿的话便又继续问道,说来奇怪,仔细看来,这小孩儿的容貌倒有几分熟悉。
小孩儿用下马的姿势从竹马上下来,将它放正,拿在手上,这才对着曹操点头:“正是。”
曹操看这小孩儿颇为知礼,与人说话的时候还懂得端正态度,严谨地回答,顿时就有了好感:“你称呼丕公子的儿子为哥哥,不知你姓甚名谁,是何人家的公子呀?”
“我叫夏侯玄。父讳尚,母为德阳乡主。”夏侯玄答。
曹操听罢,感慨道:“我从前未曾在魏王府上见过你这样聪明毓秀的孩子,你母亲该早点把你带出来,让大家看看呀!”
德阳乡主曹氏是曹操和正室卞夫人的养女,诸女之中,也算有宠,又与曹丕从小一道长大,怪道她的孩子夏侯玄能在曹丕府外与一众少年骑着竹马打闹。
然而曹操感慨的话音刚落,夏侯玄却显出一副不开心的样子来:“母亲常在家中养病,不能随意出门,父亲也吩咐了许多课业给我,今日出门也费了一番波折呢!”
曹操看他的样子,只见他右手中的竹马显出一副老旧的模样,虽然华丽,却不是新做的,显然是府上其他人用过以后保存下来的旧物。
曹操皱起了眉头,没有说话。
德阳乡主是他的养女,他自然知道,她的身体状况并不算很差,也是在丞相府金尊玉贵地养大了,生育两个孩子也很顺利,没听卞氏说有什么症状留下来,倒是府上似是有些不太平,近来出门少了,不常往府中去,只是他和卞氏都事务繁忙,若不是今日撞见,还真当那孩子是病了才久未回去的。
曹操又问了其他孩子的名字,一个个都显得很是落落大方,有荀家的孩子、羊家的孩子、诸葛家的孩子,司马师更是不必说,曹操早就见过他了。
曹操对孙儿的这一批玩伴并没有多说话,若是从小培养情分,也是让人乐见其成的关系。
他又问为何他们只等在外面,曹叡怎么不出来。
问到这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这几个孩子的嘴巴却是紧得很,不知道忘没忘记曹操的模样的司马师更是回了他一句“叡哥的事也是丕公子府上的家事,不是我们能随便与你说道的”。
他们这般嘴严,反倒让曹操起了兴趣。
司马师是建安十三年的生人,到明年就整十岁了,与曹叡是自幼就交好的,曹操从前还听说他颇受曹丕的喜爱,就这样,还不能把事情告诉他,这就有些意思了。
曹操干脆与这几个孩子一起站在外面等着,不过是装模做样地派人去和曹丕府上的人通报,说是有人求见,实则就站在外面干看着后续发展。
知晓曹操是来拜访曹丕的客人,几个孩子没等到曹叡出来,又互相玩闹起来,乘着竹马厮杀,甚至间或还用上了“兵法”的样子,让曹操看到了一批未来魏国的大将种子,心中甚是宽慰。
几人玩得累了,就往阴凉处坐下来休息,也不管自己的身上脏不脏,倒是让曹操有些忍俊不禁。
一个个看起来都有些小大人的模样,这时候倒暴露出孩童的本色来了。
他也和这一群孩子以及护卫窝在一处,这时候就见到曹丕府上进了几筐丝绢。
暑天酷热,总得做些应季的衣衫,曹丕府上进些丝绢,也是应有之义,曹操并不惊讶,况且以他的眼力,自能看出这个儿子没有违反他的律令,丝绢的色泽素淡,又不是最为昂贵的那一种,甚至可以说偏于简朴了。
又过了一会儿,曹叡穿着一身在魏王府里做的衣衫出来了,见到曹操,便惊讶地“啊”了一声。
只不过曹操当先把曹叡将有的问安给岔了过去,显然是不欲他告知其他人自己的身份。
曹叡晓得曹操的意思,便想要引一众同伴到别处去,又在曹操的劝说下在阴凉处多休息了一会儿。
曹操这回却是因为见到不远处有人鬼鬼祟祟地盯着曹丕府上大开的侧门看,这才想要留在这儿探个究竟的。
那人离去后不久,就见到曹操颇为信重的杨修急匆匆的带人过来,也不知他到底着急个什么劲儿。
见到他这番模样,曹操便突然想起,杨修前几日对他说道,说曹丕与吴质密谋,趁着府上送丝绢的时机悄悄的把人送进府去,又征得了曹操的同意,要在某日弄个突袭,探探曹丕的底。
曹操如今对曹植与曹丕相争的架势已很是腻烦了。
曹丕并无甚过错,不过是因为文采比不上曹植,而不受他这个父亲的喜爱罢了,只是依然很恭谨地侍奉自己,友悌地对待兄弟。
前些日子,曹丕这个五官中郎将、魏王长子还专门在家中开了一亩地,想要种出他喜爱的甘蔗来,还说等种出来了一定给父王、弟弟们府上都送一些去,与旁人的联系也都少了。
某日考校诗文,竟写至半途,便自认比不过曹植而弃笔了,转而夸赞曹植的诗赋如何如何好,曹操都忍不住在心中可怜起这个长子来了。
他府上的人,无论是甄氏还是得宠的婢妾都很安分,守本分又孝敬长辈,卞氏对此也很是称道,更别提几个孩子都养得不错了。
与之相反,曹植行为更加狂放恣意,有一次他想给这个儿子别的差事做,派他领军,结果派人一去,只说植公子喝醉了,倒是把他派去的人吓得不轻,曹植自己倒是安定得很。
还有一次,醉酒以后,行为僭越,闯了只有他这个魏王才能走的地方,惹得他直接把失职的官员给杀了。
还有好多次,仗着自己的才华高,行为不检,若不是杨修补救,怕是早就出问题了。
曹操自己也是知道杨修的问题的,前段日子去信给杨修之父杨彪的时候信中不满之意极为明显,只是没想到,杨修依然没有怎么收敛。
如今见到了杨修的消息来源竟是这样,心中更是不喜起来。
曹植与曹丕相争不假,曹植看起来更有赢面也不假,只是曹丕到底是他的儿子,是他如今的长子,地位尊崇,想不到,私下里竞争起来,竟被人这般作践!
是谁给杨修的权力,让他敢派人监视魏王长子的府邸,插手魏王子嗣之间的事情?
曹操可不会承认自家儿子有错,那么曹植从以前被他倍加喜爱的模样,变成如今这样,肯定是被人带坏了,至于带坏曹植的人是谁,那还用说吗?
那边杨修用剑刺破了所有装丝绢的笸箩,最后还把丝绢都倒了出来,一无所获,只好讪讪而归。
那边曹叡已经义愤填膺地谴责开来了,只说杨修气焰实在太过嚣张了。
夏侯玄、司马师几个劝他消气,曹叡却依然愤愤不平,言道今日他父亲曹丕已经被欺压成这样,还不知日后如何。
曹操听罢孙儿的话,心中一阵震动。
曹丕府上的下人们把丝绢重新装回笸箩内,又一个个抬进去,曹操同一众孩童们笑了笑,便带人往曹丕府里走去。
一番交涉后往里走,只见装丝绢的筐换了几个,被杨修用剑刺破的地方正有人修补,刺坏了的绢帛也有人小心翼翼地收拾出来放好,看着竟有几分心酸。
曹丕挽着裤腿出来,满头是汗,还裤脚上还粘着泥,显然之前是在劳作,怪不得之前没有出来与杨修交涉。
曹操也不知与这长子说什么好,只拍了拍他的肩,道:“苦了你了。”
心中已下定了决心,不能再这样下去,得拨乱反正了。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上的曹丕和吴质密谋被杨修发现然后用这个计策反过来让曹操厌恶杨修是确有其事,时间不确定,这里改了一下,反正已经变成了平行世界了哈哈哈,半架空,半架空吧23333
考试将近,要是更新断掉的话……小天使们就原谅我吧qaq
第92章 世子
建安二十一年, 魏王长子曹丕被立为世子, 曹家的储位之争落下帷幕。
世子, 是诸侯、王继承人的称呼。
汉初, 诸王继承人亦称太子, 比如汉景帝刘启还是皇太子的时候, 用棋盘失手砸死的那个吴王刘濞的倒霉儿子,就是吴王太子。
后来为了与皇太子区别,诸侯王的继承人后来就变成了世子,往后一直沿袭了下来。
曹丕成了世子, 曹植自然失意, 但是他从前受宠,不懂得像曹丕那样隐藏自己的情绪,显露出来以后,反而更让他降低了在曹操心中的评价。
可以说, 从曹丕被立为世子以后,无论曹操从前对这个儿子是怎么想的,是要磨砺他还是在兄弟相争后选中了他,日后都不会再更改了。
一旦继承人选定,更改废立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所有的政体, 需要的都是“稳”。
继承人的确定困难,继承人的改易更是困难。
曹丕被立为世子以后,攀附之人比从前更多,但是他更为看重从前苦心积虑助他的那一群班底, 又晓得应该韬光养晦,不要在这些地方惹父亲的眼,因此闭门谢客,很是安分,反倒让曹操又高看了他几分。
曹丕没被立为世子的时候怕是曹操还更为看重曹植的才华,对这个长子不甚在意,如今却是慢慢地、一个个地发现自己长子身上的优点了。
建安二十一年末,曹操率军征孙权,二十二年春,又至濡须口,大败孙权,孙权乞降。
曹丞相答应了孙权的条件,不管他老人家怎么想的,是不是因为忌惮刘备,现在的司马师还不是很懂。
这种时候,难道不是应该“宜将剩勇追穷寇,莫要沽名学霸王”吗?
后世那些成霸业者,哪一个不是短短十几、二十几年内席卷天下的?
要司马师来说,魏王如今年纪大了,又开始看重名声起来,已经失了锐气了。
三国乱世持续几十年,期间三国相争打掉的都是无数的人命啊!
怪不得晋朝初立,统计人口和东汉末年的比较起来,数量几乎是十不存一呢!
要是三国期间死去的汉族数量减少一点,五胡乱华就不会那么严重。
汉族可是一个以人口基数碾压外族的族群啊!
曹老板的雄心壮志尚在否似乎存疑,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年轻的儿子曹丕还是很有斗志的。
事实上,只要自己称皇做帝的,怎么也不希望有人与自己并称,所以曹丕逼献帝禅让之后,吴、蜀也相继立国,之后纷纷把灭掉对方当作自己的毕生事业来看。
不过说起几率来,曹魏一统天下的几率其实比吴蜀都要大,现在又不是宋元之后,占城稻之类的稻种也引了进来,南方也得到了足够的开发,三国时期,南方地区比起北方来,确实有点先天不足,除去明朝朱元璋的个例,自古以来,未有以南统北者,就是这么个道理。
就只看地盘,也能看出来曹魏势力的优势。
孙权这边乞降,刘备那边却还是劲敌,除此之外,作为北方的势力,曹操这边还肩负起了抗击胡人的重任,火急火燎烧眉毛似的。
虽然现在汉中还在曹魏的手中,但是司马师估计,很快那里就要保不住了。
刘备可不会让这个心腹之患一直存在着啊!
可是司马师人微言轻也就算了,就连他爹司马懿,当初劝说曹操得汉中后趁机进攻刘备刚立足的蜀中都没能成功,可见劝服曹操的可能性是不大了。
至于曹丕嘛,倒是能够一试。
说起曹丕来,若是他能活得久一点,逃过历史上那个四十而亡的魔咒,那曹魏就真的稳了,只可惜,曹丕只当了七年的皇帝就没了,他的儿子也没能活多久,比起孙权短命多了,比之于刘备的蜀汉政权就更不用说了,总共就传了刘备和刘禅两代人,稳是真的很稳了。
司马师被老师带着去拜访书法名家的时候又正巧碰到了曹叡,和他约好了改日聚一聚,结果被父亲带着去参加葬礼的时候先受到了惊讶。
他们去参加的是侍中王粲的葬礼,王粲与曹丕、曹植的关系都很不错,文学才华很高。
司马师因为是蔡琰的徒弟,因此特意被父亲司马懿给带上。
王粲是司马懿的同事,但是如果不是关系很亲近的人家的话,别人家办丧事,是用不着把家中的孩子给带过去的。
只不过司马师是蔡琰的学生,蔡琰又是蔡邕的女儿,王粲少年的时候很受蔡邕的赏识,两家的关系很是亲近,甚至王粲家中有许多藏书原先是蔡邕的收藏,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书是可以传之子孙后代的、类似于不动产一样的财产,蔡邕对王粲可谓是除赏识之外还有大恩了。
蔡昭姬归国后,有不少受过蔡邕帮助的人在暗地里帮衬过她,虽然主要是锦上添花,但是能维持从前的关系,添一笔人脉,自然也是好的。王粲也帮衬过她不少。
蔡琰先嫁河东卫仲道,丧夫无子,后来又被胡人掳去,回到大汉之后被转嫁给了董祀,如今虽又生了个孩子,但生下来的孩子年纪尚小,不能随便带出来——尤其是参加葬礼,带着年纪幼小的孩子可不吉利——只好让作为她的学生的司马师代替出席,也算是全了王粲从前偶然在董祀府上见到他之后对司马师表达赏识的佳话。
不过这样一来,就代表着司马师和蔡琰家的关系比别人想象的还要密切,若不是蔡琰生的是个男孩儿,历史上的司马师也只有第一任妻子夏侯徵生育了孩子,司马师真以为他以后就要变成老师的女婿了呢!
当然了,鉴于蔡琰和她的夫君董祀日后在史书上就没有什么出场了,那么就代表着他们的未来起码没有什么波折,要不然,以蔡琰的名气,肯定是有记载的。
王粲死于建安二十二年正月,按照年龄算,司马师已经十岁了,算是个小大人了,再加上灵泉水的作用,看起来比寻常的十岁小孩儿还要大一两岁,因此就被司马懿带在了王家的前院。
司马师觉得自家老爹一定有让自己露脸的意思,王粲的葬礼上可是来了不少的朝堂中坚,司马师最眼熟的那个就是魏王世子曹丕。
曹丞相貌不惊人,容貌和他的身份不甚相符,当初有胡人使者求见,曹操因自卑于自己的容貌,寻人代替,自己变成一个侍卫,捉刀在旁。
当然了,这个故事的结果是胡人使者“慧眼识英雄”,指出那位假扮的曹丞相虽然容貌俊美,却不如捉刀的侍卫有威仪。
孩子里除了司马师外相貌最出众的那个开口道:“我们在这里等着阿叡哥哥出来呢!”
“你说的可是丕公子的长子曹叡小公子?”曹操听完这小孩儿的话便又继续问道,说来奇怪,仔细看来,这小孩儿的容貌倒有几分熟悉。
小孩儿用下马的姿势从竹马上下来,将它放正,拿在手上,这才对着曹操点头:“正是。”
曹操看这小孩儿颇为知礼,与人说话的时候还懂得端正态度,严谨地回答,顿时就有了好感:“你称呼丕公子的儿子为哥哥,不知你姓甚名谁,是何人家的公子呀?”
“我叫夏侯玄。父讳尚,母为德阳乡主。”夏侯玄答。
曹操听罢,感慨道:“我从前未曾在魏王府上见过你这样聪明毓秀的孩子,你母亲该早点把你带出来,让大家看看呀!”
德阳乡主曹氏是曹操和正室卞夫人的养女,诸女之中,也算有宠,又与曹丕从小一道长大,怪道她的孩子夏侯玄能在曹丕府外与一众少年骑着竹马打闹。
然而曹操感慨的话音刚落,夏侯玄却显出一副不开心的样子来:“母亲常在家中养病,不能随意出门,父亲也吩咐了许多课业给我,今日出门也费了一番波折呢!”
曹操看他的样子,只见他右手中的竹马显出一副老旧的模样,虽然华丽,却不是新做的,显然是府上其他人用过以后保存下来的旧物。
曹操皱起了眉头,没有说话。
德阳乡主是他的养女,他自然知道,她的身体状况并不算很差,也是在丞相府金尊玉贵地养大了,生育两个孩子也很顺利,没听卞氏说有什么症状留下来,倒是府上似是有些不太平,近来出门少了,不常往府中去,只是他和卞氏都事务繁忙,若不是今日撞见,还真当那孩子是病了才久未回去的。
曹操又问了其他孩子的名字,一个个都显得很是落落大方,有荀家的孩子、羊家的孩子、诸葛家的孩子,司马师更是不必说,曹操早就见过他了。
曹操对孙儿的这一批玩伴并没有多说话,若是从小培养情分,也是让人乐见其成的关系。
他又问为何他们只等在外面,曹叡怎么不出来。
问到这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这几个孩子的嘴巴却是紧得很,不知道忘没忘记曹操的模样的司马师更是回了他一句“叡哥的事也是丕公子府上的家事,不是我们能随便与你说道的”。
他们这般嘴严,反倒让曹操起了兴趣。
司马师是建安十三年的生人,到明年就整十岁了,与曹叡是自幼就交好的,曹操从前还听说他颇受曹丕的喜爱,就这样,还不能把事情告诉他,这就有些意思了。
曹操干脆与这几个孩子一起站在外面等着,不过是装模做样地派人去和曹丕府上的人通报,说是有人求见,实则就站在外面干看着后续发展。
知晓曹操是来拜访曹丕的客人,几个孩子没等到曹叡出来,又互相玩闹起来,乘着竹马厮杀,甚至间或还用上了“兵法”的样子,让曹操看到了一批未来魏国的大将种子,心中甚是宽慰。
几人玩得累了,就往阴凉处坐下来休息,也不管自己的身上脏不脏,倒是让曹操有些忍俊不禁。
一个个看起来都有些小大人的模样,这时候倒暴露出孩童的本色来了。
他也和这一群孩子以及护卫窝在一处,这时候就见到曹丕府上进了几筐丝绢。
暑天酷热,总得做些应季的衣衫,曹丕府上进些丝绢,也是应有之义,曹操并不惊讶,况且以他的眼力,自能看出这个儿子没有违反他的律令,丝绢的色泽素淡,又不是最为昂贵的那一种,甚至可以说偏于简朴了。
又过了一会儿,曹叡穿着一身在魏王府里做的衣衫出来了,见到曹操,便惊讶地“啊”了一声。
只不过曹操当先把曹叡将有的问安给岔了过去,显然是不欲他告知其他人自己的身份。
曹叡晓得曹操的意思,便想要引一众同伴到别处去,又在曹操的劝说下在阴凉处多休息了一会儿。
曹操这回却是因为见到不远处有人鬼鬼祟祟地盯着曹丕府上大开的侧门看,这才想要留在这儿探个究竟的。
那人离去后不久,就见到曹操颇为信重的杨修急匆匆的带人过来,也不知他到底着急个什么劲儿。
见到他这番模样,曹操便突然想起,杨修前几日对他说道,说曹丕与吴质密谋,趁着府上送丝绢的时机悄悄的把人送进府去,又征得了曹操的同意,要在某日弄个突袭,探探曹丕的底。
曹操如今对曹植与曹丕相争的架势已很是腻烦了。
曹丕并无甚过错,不过是因为文采比不上曹植,而不受他这个父亲的喜爱罢了,只是依然很恭谨地侍奉自己,友悌地对待兄弟。
前些日子,曹丕这个五官中郎将、魏王长子还专门在家中开了一亩地,想要种出他喜爱的甘蔗来,还说等种出来了一定给父王、弟弟们府上都送一些去,与旁人的联系也都少了。
某日考校诗文,竟写至半途,便自认比不过曹植而弃笔了,转而夸赞曹植的诗赋如何如何好,曹操都忍不住在心中可怜起这个长子来了。
他府上的人,无论是甄氏还是得宠的婢妾都很安分,守本分又孝敬长辈,卞氏对此也很是称道,更别提几个孩子都养得不错了。
与之相反,曹植行为更加狂放恣意,有一次他想给这个儿子别的差事做,派他领军,结果派人一去,只说植公子喝醉了,倒是把他派去的人吓得不轻,曹植自己倒是安定得很。
还有一次,醉酒以后,行为僭越,闯了只有他这个魏王才能走的地方,惹得他直接把失职的官员给杀了。
还有好多次,仗着自己的才华高,行为不检,若不是杨修补救,怕是早就出问题了。
曹操自己也是知道杨修的问题的,前段日子去信给杨修之父杨彪的时候信中不满之意极为明显,只是没想到,杨修依然没有怎么收敛。
如今见到了杨修的消息来源竟是这样,心中更是不喜起来。
曹植与曹丕相争不假,曹植看起来更有赢面也不假,只是曹丕到底是他的儿子,是他如今的长子,地位尊崇,想不到,私下里竞争起来,竟被人这般作践!
是谁给杨修的权力,让他敢派人监视魏王长子的府邸,插手魏王子嗣之间的事情?
曹操可不会承认自家儿子有错,那么曹植从以前被他倍加喜爱的模样,变成如今这样,肯定是被人带坏了,至于带坏曹植的人是谁,那还用说吗?
那边杨修用剑刺破了所有装丝绢的笸箩,最后还把丝绢都倒了出来,一无所获,只好讪讪而归。
那边曹叡已经义愤填膺地谴责开来了,只说杨修气焰实在太过嚣张了。
夏侯玄、司马师几个劝他消气,曹叡却依然愤愤不平,言道今日他父亲曹丕已经被欺压成这样,还不知日后如何。
曹操听罢孙儿的话,心中一阵震动。
曹丕府上的下人们把丝绢重新装回笸箩内,又一个个抬进去,曹操同一众孩童们笑了笑,便带人往曹丕府里走去。
一番交涉后往里走,只见装丝绢的筐换了几个,被杨修用剑刺破的地方正有人修补,刺坏了的绢帛也有人小心翼翼地收拾出来放好,看着竟有几分心酸。
曹丕挽着裤腿出来,满头是汗,还裤脚上还粘着泥,显然之前是在劳作,怪不得之前没有出来与杨修交涉。
曹操也不知与这长子说什么好,只拍了拍他的肩,道:“苦了你了。”
心中已下定了决心,不能再这样下去,得拨乱反正了。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上的曹丕和吴质密谋被杨修发现然后用这个计策反过来让曹操厌恶杨修是确有其事,时间不确定,这里改了一下,反正已经变成了平行世界了哈哈哈,半架空,半架空吧23333
考试将近,要是更新断掉的话……小天使们就原谅我吧qaq
第92章 世子
建安二十一年, 魏王长子曹丕被立为世子, 曹家的储位之争落下帷幕。
世子, 是诸侯、王继承人的称呼。
汉初, 诸王继承人亦称太子, 比如汉景帝刘启还是皇太子的时候, 用棋盘失手砸死的那个吴王刘濞的倒霉儿子,就是吴王太子。
后来为了与皇太子区别,诸侯王的继承人后来就变成了世子,往后一直沿袭了下来。
曹丕成了世子, 曹植自然失意, 但是他从前受宠,不懂得像曹丕那样隐藏自己的情绪,显露出来以后,反而更让他降低了在曹操心中的评价。
可以说, 从曹丕被立为世子以后,无论曹操从前对这个儿子是怎么想的,是要磨砺他还是在兄弟相争后选中了他,日后都不会再更改了。
一旦继承人选定,更改废立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所有的政体, 需要的都是“稳”。
继承人的确定困难,继承人的改易更是困难。
曹丕被立为世子以后,攀附之人比从前更多,但是他更为看重从前苦心积虑助他的那一群班底, 又晓得应该韬光养晦,不要在这些地方惹父亲的眼,因此闭门谢客,很是安分,反倒让曹操又高看了他几分。
曹丕没被立为世子的时候怕是曹操还更为看重曹植的才华,对这个长子不甚在意,如今却是慢慢地、一个个地发现自己长子身上的优点了。
建安二十一年末,曹操率军征孙权,二十二年春,又至濡须口,大败孙权,孙权乞降。
曹丞相答应了孙权的条件,不管他老人家怎么想的,是不是因为忌惮刘备,现在的司马师还不是很懂。
这种时候,难道不是应该“宜将剩勇追穷寇,莫要沽名学霸王”吗?
后世那些成霸业者,哪一个不是短短十几、二十几年内席卷天下的?
要司马师来说,魏王如今年纪大了,又开始看重名声起来,已经失了锐气了。
三国乱世持续几十年,期间三国相争打掉的都是无数的人命啊!
怪不得晋朝初立,统计人口和东汉末年的比较起来,数量几乎是十不存一呢!
要是三国期间死去的汉族数量减少一点,五胡乱华就不会那么严重。
汉族可是一个以人口基数碾压外族的族群啊!
曹老板的雄心壮志尚在否似乎存疑,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年轻的儿子曹丕还是很有斗志的。
事实上,只要自己称皇做帝的,怎么也不希望有人与自己并称,所以曹丕逼献帝禅让之后,吴、蜀也相继立国,之后纷纷把灭掉对方当作自己的毕生事业来看。
不过说起几率来,曹魏一统天下的几率其实比吴蜀都要大,现在又不是宋元之后,占城稻之类的稻种也引了进来,南方也得到了足够的开发,三国时期,南方地区比起北方来,确实有点先天不足,除去明朝朱元璋的个例,自古以来,未有以南统北者,就是这么个道理。
就只看地盘,也能看出来曹魏势力的优势。
孙权这边乞降,刘备那边却还是劲敌,除此之外,作为北方的势力,曹操这边还肩负起了抗击胡人的重任,火急火燎烧眉毛似的。
虽然现在汉中还在曹魏的手中,但是司马师估计,很快那里就要保不住了。
刘备可不会让这个心腹之患一直存在着啊!
可是司马师人微言轻也就算了,就连他爹司马懿,当初劝说曹操得汉中后趁机进攻刘备刚立足的蜀中都没能成功,可见劝服曹操的可能性是不大了。
至于曹丕嘛,倒是能够一试。
说起曹丕来,若是他能活得久一点,逃过历史上那个四十而亡的魔咒,那曹魏就真的稳了,只可惜,曹丕只当了七年的皇帝就没了,他的儿子也没能活多久,比起孙权短命多了,比之于刘备的蜀汉政权就更不用说了,总共就传了刘备和刘禅两代人,稳是真的很稳了。
司马师被老师带着去拜访书法名家的时候又正巧碰到了曹叡,和他约好了改日聚一聚,结果被父亲带着去参加葬礼的时候先受到了惊讶。
他们去参加的是侍中王粲的葬礼,王粲与曹丕、曹植的关系都很不错,文学才华很高。
司马师因为是蔡琰的徒弟,因此特意被父亲司马懿给带上。
王粲是司马懿的同事,但是如果不是关系很亲近的人家的话,别人家办丧事,是用不着把家中的孩子给带过去的。
只不过司马师是蔡琰的学生,蔡琰又是蔡邕的女儿,王粲少年的时候很受蔡邕的赏识,两家的关系很是亲近,甚至王粲家中有许多藏书原先是蔡邕的收藏,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书是可以传之子孙后代的、类似于不动产一样的财产,蔡邕对王粲可谓是除赏识之外还有大恩了。
蔡昭姬归国后,有不少受过蔡邕帮助的人在暗地里帮衬过她,虽然主要是锦上添花,但是能维持从前的关系,添一笔人脉,自然也是好的。王粲也帮衬过她不少。
蔡琰先嫁河东卫仲道,丧夫无子,后来又被胡人掳去,回到大汉之后被转嫁给了董祀,如今虽又生了个孩子,但生下来的孩子年纪尚小,不能随便带出来——尤其是参加葬礼,带着年纪幼小的孩子可不吉利——只好让作为她的学生的司马师代替出席,也算是全了王粲从前偶然在董祀府上见到他之后对司马师表达赏识的佳话。
不过这样一来,就代表着司马师和蔡琰家的关系比别人想象的还要密切,若不是蔡琰生的是个男孩儿,历史上的司马师也只有第一任妻子夏侯徵生育了孩子,司马师真以为他以后就要变成老师的女婿了呢!
当然了,鉴于蔡琰和她的夫君董祀日后在史书上就没有什么出场了,那么就代表着他们的未来起码没有什么波折,要不然,以蔡琰的名气,肯定是有记载的。
王粲死于建安二十二年正月,按照年龄算,司马师已经十岁了,算是个小大人了,再加上灵泉水的作用,看起来比寻常的十岁小孩儿还要大一两岁,因此就被司马懿带在了王家的前院。
司马师觉得自家老爹一定有让自己露脸的意思,王粲的葬礼上可是来了不少的朝堂中坚,司马师最眼熟的那个就是魏王世子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