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正本问世之后,这套书收藏在紫禁城文楼之中。后来由于文楼失火,虽然正本完好无损,但明世宗还是不放心,让人抄录了一份副本,收藏于皇史宬。
明末,永乐大典正本离奇消失,只留下后来抄录的副本。
它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去向为何,是不是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一直是历史上一个难解的谜题。
然而永乐大典的副本也没有能够完整保存下来。
清乾隆时期检阅永乐大典,纪昀清查之后,发现缺少了1000余册,2422卷。
咸丰十年,也就是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洗劫圆明园,掠走了大量宫廷珍藏的永久大典。英国人拿得最多,其中大部分被运往了英国。
四十年后,八国联军再次入侵,大肆抢劫,位于东交民巷的翰林院紧邻使馆,沦为战场,贮存永乐大典的翰林院敬一亭被枪火洗劫,内中的秘籍大部分葬身火海,剩下的少部分被士兵当作砖头或者各种器物使用。有的用作马槽,有的用于工事,有的甚至拿来铺路。
当初翰林院里的藏书排列成行,一望无尽。这些都是前人苦心经营的文字,都是手抄本,大约有数千万卷。这些典籍的价格,绝不逊于黄金。然而在战火中,它们首先成为了牺牲品,永远的消失了。
而永乐大典这套皇家珍品,经过这样的浩劫,流落到了世界各国。
今天经由爱德华的手回到国内的这45卷,就是其中一部分,经历重重波折,种种磨难,它终于回来了……虽然只是暂时的,但也极为难得了!
剩下的其他文物,也无一不是这样的绝品。
苏进所列这172件文物的价值,比所有人想象中的还要高!
“……商双羊青铜尊。”苏进又念出了一件文物。镜头同时给到这件文物,把它的形态彻底显示在了众人的眼前。
那是一件45厘米高的青铜酒尊,筒形口,两边各有一只公羊相背而立。
两只公羊的神态安闲,形态静穆庄重,两相对称,纹饰虽然繁复精致,但整体感觉却朴拙厚重,是商代青铜器中极为罕见的精品。
电视机前一名老者看见这个青铜酒尊,立刻从沙发上坐了起来,直接冲到屏幕跟前,瞪大了眼睛。
旁边他女儿有些好笑地说:“爸,你这是怎么了?”
老人瞬间打断了她,拉着她问道:“小琴,你看,这个双羊器型你以前看过没有?”
名叫小琴的中年女人闻言也向屏幕上看去,跟着就倒吸了一口凉气,非常肯定地说:“绝对没有,这是第一例!”
……
这样的事情同时发生在华夏各地。
一时间,各地高铁和飞机都新增了不少票量,很多之前没打算去文交会的,也开始准备动身了。
……
然而现在的沪城码头上,苏进检查文物的过程还在继续。
他又走到一个箱子旁边,打开了它。
箱子非常巨大,里面的文物也很大。
那是一尊高60多厘米的青花瓷瓶,盘口、长颈、颈部有象首环耳一对,腹部瘦长,台足。
它从上到下一共有九层纹饰,层层不同,其中最显眼的是云龙纹。一条四爪青龙飞舞于云端,脚下朵朵祥云掠过,形态矫健灵动,威武勇猛。
这青色发色浓艳,纹饰繁而不乱,绘制极为精细。
就连苏进看着它,也忍不住屏住了呼吸,手指极轻极柔地拂了上去。
青花瓷瓶颈部有铭文,苏进看着它们,念了出来。
他念得非常流畅,声音清晰有力,中间一丝停顿也没有。
那种感觉,就像铭文不是出现在他眼前,被他辨认着认出,而是发自他的心底一般。
“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他的声音透过电视信号以及网络,传到华夏的各个角落。
有一些人看见之前那个青铜双羊尊,已经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前往泸城参加文交会了,现在苏进的声音清晰传入他们耳中,他们再次呆住,不由自主地冲回到了电视机前。
他们紧盯着那个瓷瓶,镜头也非常配合地从瓷瓶表面掠过,展示出了它的细节。
瓷瓶上的铭文与苏进念出来的一模一样,一个字也没错。
电视机前,另一名老者突然捂住了自己的胸口,一副心脏病要发作的模样。
“这是什么?至正十一年……那是1351年,元朝!这是元青花,真正的元春花!”
这些文物在苏进上个世界里,都是由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它们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展出,世人皆知,世人为之心痛。
但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世界里,它们并没有被公开展出,所以知道它们存在的人也不是太多。
事实上,苏进准确列出那些名单,爱德华也是怀疑过的,但后来一想,多半是华夏的国家文物局一直紧盯着它们的下落呢……
在此之前,历史学家一直有一个说法,他们认为,青花瓷最早出自明代。
但之后又有过一些发现,某些历史学家推论,青花瓷的诞生时间可能比他们认为的更早,可能元朝就有了。
但是,元青花非常稀有,目前被怀疑可能是的那一些,也没有彻底得到确认。
而现在,眼前被远途运输来的这尊青花瓷瓶,器型完整罕有,上面的铭文更是直接说明了它的出身!
“标准型啊,这就是标准型!”那个老者掏出药瓶吃了一颗药之后,再次激动地说道。
所谓的标准型,就是可以用来作为标准,对其它同代青花瓷器进行定位的瓷器。
这尊至正元青花云龙纹瓷瓶,就是货真价实的标准型。它的存在,可以证明青花瓷发源自元朝,同时,也可以为同代其他青花瓷定型断代!
明末,永乐大典正本离奇消失,只留下后来抄录的副本。
它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去向为何,是不是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一直是历史上一个难解的谜题。
然而永乐大典的副本也没有能够完整保存下来。
清乾隆时期检阅永乐大典,纪昀清查之后,发现缺少了1000余册,2422卷。
咸丰十年,也就是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洗劫圆明园,掠走了大量宫廷珍藏的永久大典。英国人拿得最多,其中大部分被运往了英国。
四十年后,八国联军再次入侵,大肆抢劫,位于东交民巷的翰林院紧邻使馆,沦为战场,贮存永乐大典的翰林院敬一亭被枪火洗劫,内中的秘籍大部分葬身火海,剩下的少部分被士兵当作砖头或者各种器物使用。有的用作马槽,有的用于工事,有的甚至拿来铺路。
当初翰林院里的藏书排列成行,一望无尽。这些都是前人苦心经营的文字,都是手抄本,大约有数千万卷。这些典籍的价格,绝不逊于黄金。然而在战火中,它们首先成为了牺牲品,永远的消失了。
而永乐大典这套皇家珍品,经过这样的浩劫,流落到了世界各国。
今天经由爱德华的手回到国内的这45卷,就是其中一部分,经历重重波折,种种磨难,它终于回来了……虽然只是暂时的,但也极为难得了!
剩下的其他文物,也无一不是这样的绝品。
苏进所列这172件文物的价值,比所有人想象中的还要高!
“……商双羊青铜尊。”苏进又念出了一件文物。镜头同时给到这件文物,把它的形态彻底显示在了众人的眼前。
那是一件45厘米高的青铜酒尊,筒形口,两边各有一只公羊相背而立。
两只公羊的神态安闲,形态静穆庄重,两相对称,纹饰虽然繁复精致,但整体感觉却朴拙厚重,是商代青铜器中极为罕见的精品。
电视机前一名老者看见这个青铜酒尊,立刻从沙发上坐了起来,直接冲到屏幕跟前,瞪大了眼睛。
旁边他女儿有些好笑地说:“爸,你这是怎么了?”
老人瞬间打断了她,拉着她问道:“小琴,你看,这个双羊器型你以前看过没有?”
名叫小琴的中年女人闻言也向屏幕上看去,跟着就倒吸了一口凉气,非常肯定地说:“绝对没有,这是第一例!”
……
这样的事情同时发生在华夏各地。
一时间,各地高铁和飞机都新增了不少票量,很多之前没打算去文交会的,也开始准备动身了。
……
然而现在的沪城码头上,苏进检查文物的过程还在继续。
他又走到一个箱子旁边,打开了它。
箱子非常巨大,里面的文物也很大。
那是一尊高60多厘米的青花瓷瓶,盘口、长颈、颈部有象首环耳一对,腹部瘦长,台足。
它从上到下一共有九层纹饰,层层不同,其中最显眼的是云龙纹。一条四爪青龙飞舞于云端,脚下朵朵祥云掠过,形态矫健灵动,威武勇猛。
这青色发色浓艳,纹饰繁而不乱,绘制极为精细。
就连苏进看着它,也忍不住屏住了呼吸,手指极轻极柔地拂了上去。
青花瓷瓶颈部有铭文,苏进看着它们,念了出来。
他念得非常流畅,声音清晰有力,中间一丝停顿也没有。
那种感觉,就像铭文不是出现在他眼前,被他辨认着认出,而是发自他的心底一般。
“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他的声音透过电视信号以及网络,传到华夏的各个角落。
有一些人看见之前那个青铜双羊尊,已经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前往泸城参加文交会了,现在苏进的声音清晰传入他们耳中,他们再次呆住,不由自主地冲回到了电视机前。
他们紧盯着那个瓷瓶,镜头也非常配合地从瓷瓶表面掠过,展示出了它的细节。
瓷瓶上的铭文与苏进念出来的一模一样,一个字也没错。
电视机前,另一名老者突然捂住了自己的胸口,一副心脏病要发作的模样。
“这是什么?至正十一年……那是1351年,元朝!这是元青花,真正的元春花!”
这些文物在苏进上个世界里,都是由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它们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展出,世人皆知,世人为之心痛。
但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世界里,它们并没有被公开展出,所以知道它们存在的人也不是太多。
事实上,苏进准确列出那些名单,爱德华也是怀疑过的,但后来一想,多半是华夏的国家文物局一直紧盯着它们的下落呢……
在此之前,历史学家一直有一个说法,他们认为,青花瓷最早出自明代。
但之后又有过一些发现,某些历史学家推论,青花瓷的诞生时间可能比他们认为的更早,可能元朝就有了。
但是,元青花非常稀有,目前被怀疑可能是的那一些,也没有彻底得到确认。
而现在,眼前被远途运输来的这尊青花瓷瓶,器型完整罕有,上面的铭文更是直接说明了它的出身!
“标准型啊,这就是标准型!”那个老者掏出药瓶吃了一颗药之后,再次激动地说道。
所谓的标准型,就是可以用来作为标准,对其它同代青花瓷器进行定位的瓷器。
这尊至正元青花云龙纹瓷瓶,就是货真价实的标准型。它的存在,可以证明青花瓷发源自元朝,同时,也可以为同代其他青花瓷定型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