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敬兄自京城归来,可有什么新闻不曾?”白平之饮了一口香茗,笑着道,“整日在这山野之地困着,着实是乏了。若是不是高堂在不远游,恨不得此身游遍天下。”说着话,目中露出神往之色。

    “我这身子你也知道,哪里能四处走动?这次进京就是找几个好大夫会诊,然后就回来了。倒没听说有什么新闻!”杜知敬笑了笑,闪烁其辞。

    杜知敬在白山石下已住了十几年,与这个白平之也认识了十几年。

    后来也不知怎么回事,白平之发现了杜知敬与众不同处,就时常来攀谈。话里话外,要请杜知敬出山,做一番大事业!

    杜知敬本就是聪明绝顶的人物,几次攀谈下来便知道,这个白平之可能入了闻香教。

    所谓闻香教,不过是哄骗一些善男信众,然后劝人捐家产。等到势力壮大后,就聚众作乱,反叛朝廷。

    历朝历代,都将这样的教派视作心腹大患。

    往往的,这样的教派也多不成什么气候!

    所以,杜知敬对白平之的态度是敬而远之。

    见到杜知敬闪烁其辞,白平之脸上的神色变幻了一下。别人不知道杜知敬是谁,他可清楚得很。当年的三大才子之一,路远路孚之。后因不满永安帝登基,隐姓改名,领着幼弟杜长风在白石山下一住就是十几年。

    这般气度飞扬的人物,本该名动天下。可是这个杜知敬倒好,一间小筑独慰平生,平日里教导幼弟读书习字。

    竟是不理天下纷争。

    若是闻香教能得这般的人才相助,何愁大业不成?

    可他来试探了许多次,都是猜不透杜知敬的心思。

    白平之笑了笑,又饮了一口香茗,朗声道:“帝辛无道,周武王率诸侯伐纣。牧野之战,官军哗变,倒戈朝歌……由此可见,哪怕是平民百姓,亦知纣王残暴,不愿居于暴君之下……”

    杜知敬含笑不语。

    白平之接着道:“想当年,嘉元帝信奉黄老无为之说,垂拱而治,国事尽数决于内阁。北拒鞑靼,南抵倭寇,百姓安居乐业,河清海晏,时和岁丰。到如今……”白平之冷冷一笑,“连那鞑靼小儿都敢要求我朝送女和亲!在下听说,鞑靼王子的车队已至热河,不日即可入京。”

    “国朝孱弱至此,周围群狼环伺,若不下猛药,只怕百姓又要受苦!”白平之痛心疾首。

    杜知敬微微而笑。

    见到杜知敬不接话,白平之微微变色。

    正想接着往下说,杜知敬却轻轻挥了挥手,“平之,你的心思我明白。然而,我的心思你可曾明白?这间屋子倒了,是另起一间还是推倒重建?又或者继续修缮?咱们是朋友,有些话不必言明。然而,我们的路,却是不相同的。”

    白平之脸色微白。

    杜知敬一笑,“我的路,与你们皆不相同!”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是无可挽回。

    白平之便站了起来,拱了拱手,道:“既然如此,那弟便祝知敬兄心想事成了!咱们之间,也要看看,到底哪条路才是对的……”

    杜知敬轻轻咳了几声,也笑了起来,“不论对错,我都是看不到了!”目中虽是神采飞扬,却隐隐带了一丝死气。

    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

    他想起那宫城重楼飞檐下,一袭单薄衣衫。

    他抬起头,小筑外乱云飞度。

    “福康……”

    有泪水缓缓自眼角滴落。

    ……

    …

    朝阳初升,将日月星辰渐渐向西推去。京城从沉睡中苏醒。

    身处百花井巷的文府,仆人们开始忙碌起来。

    风重华一觉醒来,只觉得神清气爽。

    守在榻前的良玉笑着掀起帷帐,脸上露出浅浅的笑意:“姑娘醒了?”

    “什么时辰了?”风重华拥被而坐。

    “辰时(早7点)了。”悯月笑着接过了话,扶着风重华坐好,替她穿衣服。

    惜花与射月奉上盥漱之物。

    悯月轻轻地笑,“昨个宴席上吃的酒都不少,夫人就吩咐各个院子今儿吃的清淡些。厨房里准备了蒸饺、馄饨、酸笋鸡皮汤、糟香舌掌、各色清粥,姑娘要吃些什么?”

    听到悯月报的菜名,风重华不禁胃口大开,笑道:“只用清粥吧,再来一点清淡的小菜,旁的不要。”

    旁边就有小丫鬟应了一声,出去吩咐了。

    四个大丫鬟服侍风重华下床和梳头。

    梳洗完毕后,早膳也送来了。

    初秋淡淡的微风中,风重华喝了一口米粥,想着郭老夫人夸海口说要告她的事情,轻蔑地笑了。

    斗米恩担米仇!帮的越多,别人越不会感激你,反而会觉得理所当然。若是一次没帮,就会记恨你!

    良玉递过来一张纸。

    纸上写着杜知敬的详细资料。

    韩辰对风重华并没有隐瞒,将自己得到的所有消息全部共享了出来。

章节目录

九重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文屋只为原作者孟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孟姜并收藏九重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