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每个月至少搜集三十个大熊猫粪便,把它们晒干,将叶与茎分开,然后秤每个部分的重量,以确定熊猫是否在不同季节偏好竹子的不同部位。

    第二,研究熊猫粪便,职工需要计算各种类型竹茎的数量,测量残留竹桩和被丢弃枝叶的长度,以此大致确定有多少竹茎被吃掉。

    第三,研究碧山地理自然环境,确定哪些方面环境因素对大熊猫生存有影响,同时与其他保护区大熊猫环境做对比。

    第四:……

    ……

    最后,关于喂养小粉团、记录小粉团生长的相关一切信息,并且及时交给京城熊猫繁育研究中心的温教授。

    不愧是专业教授,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条有理整理出这么多工作任务。

    张队长、叶三叔、叶安诚、李勇峰等人,刷刷刷,赶紧将一条一条清晰记录在笔记本上,以后可以随时翻看检查。

    “既然工资已下发,从明天起,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

    “王溢希、 叶安诚、叶甜甜同志,工作不变,记录喂养小粉团。李勇峰、崔玉涛……研究大熊猫粪便。叶诚跟护林员商量,下月进山探险的事情。张队长负责招人,尽快建设基地房屋,以后再做调整。”

    甜妹儿把手高高举起。

    “叶甜甜小同志,你有什么疑问?”

    “陈爷爷,上班工时是按照每人每日八小时算吗?有假期吗?比如春节放假周末啥的,不然请假会不会扣工资,待遇……”

    只说任务,不详细说明各类福利,不符合队伍标准,甜妹儿可是当小领导的人物,操心的事情特别多。

    她只是不想职工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工作,跟生产队一样,大舅舅二舅舅的工厂都有周末以及法定假日。基地与工厂肯定不同,但也该有一些变动规则。

    陈温教授忽而沉默:

    ……我们只懂得动物研究,真的不太懂企业管理。

    而村民们通常都是说一下做一下,根深蒂固的农民观念,让他们难以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包括张队长亦然如此。

    “叶甜甜同志提问特别好,关于待遇方面的计算,被我跟老陈忽略,回头再商量一下,打报告上请求批示,至于春节假期,基地肯定按照种花国相关规定来。”

    甜妹儿满意揉揉小粉团脑袋。

    它回她一脸茫然懵懂,继续叼着嫩竹笋打瞌睡,小脑袋一点一点的。

    小粉团听别人念书睡得特别香,前提是姑姑在身边。

    看得慈母慈父泛滥的一堆人,恨不把他偷回家里养。

    像崔玉涛等人,都向她投去惊讶佩服的目光,他们将领导当作老师,关于基地想法,认为教授们肯定都是对的。

    他们还并未真正领悟到这次会议是共同讨论企业的建议,而不是‘逆来顺受’直接接受命令,建议是需要大家提的。

    王溢希回忆起他父亲用最简朴语言,描述的一些事情,如何在集体展示才能,如何把握好那个度,这都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

    会议到结尾,甜妹儿还惦记着自家小弟们,及时跟大队长汇报关于碧山村正式民办小学的事情。此请求自然得到大队干部们的一致肯定答复。

    只要过年后,碧山村可直接将学校建立起来,初小高小需在镇上考。

    至于民办教师资源?

    备高考的文景深可以挂着‘教师’职位,碧山村还有相当多高中生。

    同时大队长承诺,镇上干部也会帮忙留意一些毕业新学生,询问他们未来工作意向。

    张队长瞧着漂漂亮亮小女娃,他真心觉得叶家小豆丁真得很有当生产队长的潜力,一定比他做得还好。

    值得补充一句,准备回城的人,除去温教授与两位在校大学生助手,还有一溜达的解放军兵哥哥们。

    因为今后每月需进山收集大熊猫便便,解放军服从上级命令,暂且留下武力值高以及心细的人帮忙,有李连长、林君英两人,主要协助护林员的工作。

    甜妹儿:……赞!

    **

    次日开始,磕磕碰碰的工作渐渐展开,最初遇到许多各种小纠结小困难,快速解决后,工作慢慢进入正轨。

    最闲最危险的工作,属于三位护林员以及两位绿军装哥哥姐姐,因为不必日日进山,他们只只需要锻炼与武·器准备。

    最没变化的工作是叶家几位职工,与先前根本没有丝毫变化,继续记录小粉团的体重、牙齿成长记录、动物语言等。

    唯一变化是粉团的受欢迎程度。

    如今,基本每个村民都拿它当作地里的庄稼苗苗,精心护着,就算幼崽吃龙肉,村人们都会想法设法打灯笼去林子里找,连自家瓜娃子都没这么重视。

    幸亏有‘严厉小姑姑’,怕屁股揪耳朵刮鼻子勤洗澡等,各种各样惩罚都有,因此小粉团才不会被宠得无法无天。

    最忙绿的工作是张队长。

    他得送温教授解放军出山,得建立基地全新的一座青砖瓦房,先派人从镇上拉砖瓦回村里,联系泥瓦匠年后工作。还得安排村里生产队的春种活计。

    作为第一个碧山镇村国营单位,碧山村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选址在碧土村碧山村的交界处,也就是村口大平坝,地势平坦,刚好是群山交界中心区域。

    而沾光的王队长听说这事后,干净利落将自家公共大食堂拆除,把平坝土地资源打报告利落上交,供于国营单位建设。

    虽然得到村里半数村民的抱怨,他上窜下跳一番,成功凭‘有远见’的功绩,连任碧水村生产队队长。

    忙碌日子一天天过去。

    除夕上午,身穿墨绿色制度、戴着大沿帽牛气冲天邮递员,携带两个装满包裹的大白色帆邮袋,来到碧山村。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么么哒~

    **

    任务参考一点保护区的工作笔记,再瞎编一些。

    家里两岁多的小侄女,一定要穿粉色鞋子,其他鞋子穿上,自己会把它脱下来,奶声奶气道‘美美’。

    她喜欢粉色系一切东西

    -_-#-_-#

    **

    第226章 挂钟与两轮

    每个村镇都会有三个令人羡慕的‘铁饭碗’。

    一是供销社售货员, 每天能看见琳琅满目“稀罕物”, 油盐酱醋图书糖果蜜枣等。谁家想要吃得精良白糖、肥肉等, 必须要在供销社有熟人。

    二是大队粮管所的仓库管理员, 交公粮都要看他脸色,要是说不合格,生产队就要拉回去重新返工,而且仓管基本不会饿肚子。

    第三个则是村镇邮递员, 配工装、工作帽、工作包, 最主要的是六十年代开始, 部分种花国邮递员都有新配一辆旧二八自行车,此刻水湾县为奖励碧山镇,亦如此。

    这也是邮递员如此重视碧山村的原因。

    因为最新得到配车,哪怕是崎岖山路, 他也要载在驴车上,显摆显摆,惹得一堆羡慕嫉妒的目光。

    说他牛气十足,不仅仅因为自行车,更是因为整个碧山镇只有一个邮递员, 他把全部村庄都包了下来。

    而且跟快递小哥类似,送门服务。

    邮递员把邮件直接送到收件人的家门口,无论是邮寄的现金还是包裹,邮递员都直接带到城镇农村,收件人签字或盖章后可以领取。

    不过,邮递员比快递员慢得多。

    除去电报或紧急通知, 通常信件与包裹,要隔七、八天或十天、半月,镇上邮递员才会幸苦跑一趟,遇到特别事情,耽搁数月半年都有可能。

    有条件的人家,更乐意选择拖熟人带信或带物品,当地有人笑话‘邮递员寄包裹,粮食都霉得乌漆麻黑的。’

    “天上恐怕下红雨哩!邮递员竟然来咱们疙瘩地儿,还是年三十到。”

    最先看见的是一个满山跑的山娃娃,他惊讶地下巴都吊在地上。

    村口处,一位中年大婶,本来正在把面浆糊糊刷在被里和褥里上,然后把它平铺在大石头上,用棒槌咚咚咚捶打,这样被褥布能够耐用更长久。

    听娃娃瞎叫乱吼,她更是吓得把棒槌扔掉,直接掉到地上砸疼脚。

    但见邮递员驴车真的停下来,并且特意把他那辆二八自行车搬下来,骑着它在村子里晃走,在村口平坝的山娃娃一窝蜂围过来,好奇盯着陌生车辆。

    “那是什么东西,只有两个轮子?”

    “竟然可以骑着走,这肯定是县城里姑姑说得两轮车。”

    “那是什么车,我也想骑两下。”

    ……

    娃娃们跟在邮递员蜀黍屁股后面跑。

    邮递员三十多岁,他摇头晃脑非常得意,脚踏板踩得飞快,不断摁响车铃发出一串串嘀呤呤的铃声。

    一边骑着自行车在山村平坦小道上转圈,一边不停叫取件人名字。

    “陈酿军!夏丘溪!林君英!崔玉涛!王溢希……”也不知道这半年来,他累积起来多少信件与包裹。

    后面跑着一串山娃娃,连村民们也忍不住从屋里出来看热闹,这是绝大部分村人第一次看见自行车。

    山神啊!

    有两个轮子的车,竟然能跑得这么快。

    **

    今年过年有王溢希,吃食上还得注意一些,叶妈妈特意准备一堆美味粗细面粉,有小麦红薯混合、玉米面、红薯杂粮等。

    至于各类肉丸子、蔬菜肉汤等,对于能把豆腐做出肉味的叶妈妈来讲,掩饰并不是难事,况且‘溪水鱼虾蟹泥鳅黄鳝’,某只娃娃从空间里放出来很多,逮到不仅仅是他们家。

    山上积雪融化,溪水潺潺。

    用村民们的一句话形容:今年过年,山神都暗地里发‘水红包’。

    没有往年对比,外来客人很难发现异样,有时候兴致勃勃跟村民们一起下溪逮肉粮,嘴里夸赞不已。

    除夕,午饭后,叶家正堂屋里,叶家众人在叶奶奶叶妈妈叶二婶的简单指导下,认认真真捏花卷或花馒头,它们是今晚年夜饭后的主食之一。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甜妹儿觉得全家人一起捏面团,是一件温馨浪漫的事情,偶尔可以这么玩一下。

    老辈长辈们捏得通常都是牡丹花,象征富贵。

    小辈们则捏得花卷千姿百态。

    有花鲤鱼,象征着年年有余;有寿桃,象征着福寿绵长;有一颗胖嘟嘟球,来自叶小五的手艺,象征着团团圆圆……

章节目录

重生六零甜丫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文屋只为原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爱小说的宅叶子并收藏重生六零甜丫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