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嫂子算是不错了,每日还晓得在家做些正事,出门来的次数并不算太多。就是和赵莺莺等交好的妇女一起,也常有相约着做事的。可是那些养出来的懒妇女,真是连她也看不下去。

    而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赵莺莺的勤快和规矩简直就是一个异类。

    赵莺莺自己却不觉得有什么,人家觉得出门玩耍说话开心,觉得无所事事舒服,她就觉得做些不怎么费神的工作就很放松了,左右只不过是大家喜欢的事情不一样而已。真让她整日什么都不做,或者像个嘴碎妇女一样说满篇的闲话,恐怕她自己先受不了了。

    她咬了咬嘴唇,带着一点儿笑意:“我这算什么勤快的呢?左右是些不累的活计,当作玩儿一样就做了,要我说,我这日子和做闺女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分别。相比之下,好些讨生活的妇女才是真的难呢!”

    眉嫂子却嗤笑一声,她可比赵莺莺清楚——那些讨生活的妇女也是生活所迫而已,若真让她们过上轻松日子,十个里面有八个还是要变懒的,这就是人的天性。只有剩下两个才是勤快习惯了,就是过上轻松日子也改不过来。

    不过这就没必要和赵莺莺说了,反正她对这些也没有什么兴趣。

    眉嫂子心里想了想,眼珠一转依旧道:“差点岔开话了,之前还说你家小叔子的事儿呢!那万家大姐儿生的如何?家里如何?她家住在小秦淮河边,和咱们这儿八竿子打不着,我都没见过她呢!”

    小秦淮河边算是扬州最繁华的地方之一了,就算有其他差不多的地方,那也不会找甘泉街这一带。由此可知万家大姐儿平常根本没有什么机会到甘泉街这边来,眉嫂子说没见过她,十分好奇,那是她的真心话。

    可真心话归真心话,却不一定是真的。万家大姐儿生母的娘家就在甘泉街街尾,她偶尔也会来外公外婆家住上几日,所以并不算不来甘泉街——也是因为此,才有了毛嫂说亲的道理。不然她一个小秦淮河边住着的姐儿怎么会找这一带的媒婆,还不是她外公外婆帮着操心。

    “那万家大姐儿的娘亲也是甘泉街这边出来的,只不过你没注意而已。”虽然赵莺莺在这一带住了这么些年也没注意过有万家大姐儿这一号人,昨日小定才是第一次见她。

    “你好奇万家大姐儿?等等,等我弄完这一点——万家大姐儿倒是和毛嫂说的差不多,生的俏丽。就看这一面也说不出什么来,只觉得她家人真是十分多了。对了,看她打扮,似乎非常会装饰,都穿的最时兴的样子,就是妆容也与咱们这边的姐儿有不同。”赵莺莺一边打结子一边回忆道。

    扬州风流在整个江南也是领导风气的,而江南的流行有影响着天下。每年扬州这边都会有许多新东西出来,妆容、香粉、首饰、布料、衣裳......扬州的姑娘都是很会追赶这些的。哪怕家里不够富裕,那也有自己一套办法。

    所谓富有富的玩法,穷有穷的玩法。

    不过总体而言,肯定还是比不上小秦淮河边上的姑娘,毕竟她们可是最接近流行的人了——大多数女孩子的流行都是从小秦淮河上花船里的红姐儿身上来的,她们家住小秦淮河边,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说到这个眉嫂子立刻歪了话头,她本身年纪也不大,对这种穿衣打扮的事情很上心。立刻拉起赵莺莺说些香粉胭脂衣料的事情——她这样让赵莺莺立刻松了一口气,赵莺莺是真的不想和人谈论万家大姐儿。

    倒不是她讨厌万家大姐儿,甚至不愿意提起她。只是这姑娘很大可能就是她将来的妯娌了,而如今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黄花大闺女,议论的太多总觉得不好。当然,也幸亏眉嫂子并不是刻意要说她,只不过是找个话头而已,不然也没那么容易被赵莺莺歪开。

    只不过赵莺莺没想到的是大家对源哥儿这个未婚妻兴趣这么大,过了几日她回家参与赵芹芹的小定的时候,她大姐赵蓉蓉还特地提起了一回——正是上次王氏给赵莺莺说过的那户读书人家,两家已经说定了婚事了,看着好日子,这就要小定。

    当然,赵芹芹今年才十六岁,并不会如万家大姐儿这样紧急就成亲。等到下聘也是今年秋天的事情了,至于真的成亲,那是明年的事情。这样的话就和赵莺莺一样都是十七岁成亲,不早不晚很合适。

    这户读书人家姓蒋,如今的当家主妇,也就是要当赵家女婿的哥儿的娘亲,人都叫做蒋大太太。这一次她带着自己的儿媳和已经出嫁的女儿来到赵家,满脸的笑意,似乎十分满意这门亲事的样子。

    不过也是,所谓婆婆挑剔儿媳妇,那只会发生在婚事还没有说定,以及成亲之后。至于订婚之后成亲之前这段时间,她们往往不会说一句坏话——真那么不喜欢,又为什么要说定这门婚事呢?况且婚事还没成呢,说的难听了不怕得罪人?说不定到时候鸡飞蛋打,人家就要解除婚约了。

    同理可知,王氏这个做岳母也是最好说话的时候,拉着蒋大太太只管亲亲热热的说话,两人倒好似亲姐妹一样。

    蒋大太太主要就是夸赵芹芹,投桃报李,王氏也拉着蒋大太太带来的大女儿夸了一通。最后还说了一些未来女婿的好话,左右不过是性情如何敦厚,读书如何用功之类的。而这正是蒋大太太最喜欢小儿子的地方,王氏这么‘识货’她当然高兴。

    赵莺莺和赵蓉蓉一边一个挽着赵芹芹的手臂出来的时候,正听到蒋大太太道:“我那儿子有什么可夸的!他就是老实过头了,我常常担心他将来叫人欺负来着。还是赵三太太你养的好姐儿,既懂规矩又看着有主见。得着这样的儿媳妇,做梦都要笑醒。”

    果然,真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都不会是睁眼瞎。王氏之前还想让赵芹芹传出文静听话的名声,如今看来只能说作用微乎其微。蒋大太太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她肯定是知道赵芹芹是什么性子了。

    不过让赵莺莺心里放心的是,蒋大太太的表情不似作伪,刚才的话是真心话。由此可知,她也是真的满意赵芹芹的。而且从她的语气可以知道,她肯定十分偏爱小儿子——说着责备的话,可话里喜欢的神情瞒也瞒不住。

    朝廷的长子百姓的幺儿,小儿子一惯得宠果然是颠不破的道理。如果赵芹芹是要去做长子媳妇,赵莺莺肯定会觉得这个特点不好。可如今赵芹芹是做人家小儿媳的,赵莺莺就说不出什么来了,甚至替赵芹芹高兴。

    听起来有些不公道,这是这种家长里短的事情要公道做什么?得着好处了就不要反说不好。只有吃不到葡萄才说葡萄酸的,凡是吃到了葡萄的只会闷声接着吃。

    蒋家带来的小定礼物也很不错,和前些日子崔家给万家的差不多。东西或许有区别,但是档次是相同的。

    赵家很满意,只有赵莺莺的大嫂林氏嘀咕了一句:“这是不是差了二姑一些?这蒋家还是读书人家呐...不是说读书人家最重视面子?怎么的也该比着二姑来罢!”

    等到送走了蒋家人,赵莺莺就听到了这话。不禁有些摇头——自己这个大嫂家里事情很熟练,也很会照顾人,不愧是做惯了长女的。只有一样,有些事情上面见识有限,多是按着自己看法得出结论。

    这话说的,也幸亏是赵芹芹,她性子阔朗不至于因此生闷气,不然就为这话能和林氏生气。弄的不好的话,赵莺莺这个做对比的人也得跟着受无妄之灾。

    赵莺莺赶紧三步两步上前笑着道:“大嫂这话说的不通呢!人家是读书人自然有规矩。只不过规矩自然是从自家,哪有从别人家的道理。就好比当初爹娘给我们姐妹准备嫁妆的时候一样,并不是根据咱们夫家来的,而是咱们自家的定数。”

    赵莺莺这么一说话,林氏就立刻闭嘴了。当初她嫁到赵家之后,赵蓉蓉这个大姑已经嫁人好几年了,她对于大姑自然没什么敬畏心。而家里两个没出门的小姑,赵芹芹不管内心如何,至少表面上是没心没肺的傻丫头,这也不能让她有多少对小姑的小心。

    只有赵莺莺,虽然从头到尾对她十分和气,平常也是温温柔柔的一个小姑娘。可是只有接触过她的人才会知道,这个姐儿有多难讨好!林氏试了一遭,总之她如今多少是有些听赵莺莺的话的。

    正是这时候,王氏也从屋外进了赵芹芹住的东厢房。和赵蓉蓉、赵莺莺、林氏等一起和赵芹芹坐在了桌边,满脸堆笑道:“时候过的可真快啊,当时芹姐儿还不如一个枕头大,如今也要嫁人了。”

    大概是最后一个女儿嫁人让王氏有颇多的感慨,一时之间说话是停不下来了,而且多是回忆起赵芹芹小时候的事情。那些傻傻笨笨的事情,纵使是赵芹芹,也有些不好意思,一下脸红了起来。

    偏偏赵蓉蓉和赵莺莺这两个姐姐还一点不体贴,跟着王氏一起打趣。这样下来,之前因为林氏的话有些尴尬的氛围,立刻消失无踪了。

    “这蒋大太太我是不犯愁了。”王氏相当慈爱地看着赵芹芹:“虽说他们读书人家的规矩,爹娘在世的时候肯定不能分家。可蒋大太太喜欢小儿子,芹姐儿又是她亲自挑的儿媳妇,看着十分满意,将来日子肯定不会差。”

    赵蓉蓉看的却很多,想了想之前听到的消息,抬头道:“这...我倒是听说蒋家大哥儿的媳妇不好应对,这没什么吧?”

    王氏轻轻笑了一声:“这有什么的?有婆婆在的地方可没有长嫂拿腔调的机会。她再厉害又如何,芹姐儿又不是给她做儿媳去的。更何况蒋大太太不喜欢她,这便万事休了。”

    王氏确实仔仔细细打听过蒋家的情况了才做成这门亲事的——赵莺莺之前已经听她说过了,这蒋家大哥儿媳妇和丈夫是表哥表妹的关系。只不过这表亲不是姨表亲或者舅表亲,而是姑表亲。

    小姑的女儿,而不是自己娘家姐妹或者兄弟的女儿,这对于蒋大太太来说可不太美妙。

    自古以来姑嫂关系就相当微妙,一般来说亲如姐妹或者母女,那都是表面上的事情,真能如此的是凤毛麟角。最普遍的情况是,私底下小姑一味麻烦嫂子,而嫂子迫于婆母和丈夫的关系不得不应承,其实心里可不舒服了。

    这亲上加亲固然很好,大儿媳妇的家世也没什么好挑剔的。可是这又不是自己娘家的‘亲’加上来——丈夫的外甥女儿的确也是自己自己的外甥女儿,但亲缘没有一丝一毫,还是十分不顺眼的小姑的女儿......关系的话,呵呵。

    更要命的是,蒋家大儿媳因为自己娘亲是蒋家姑娘的关系认为自己靠山稳稳当当,对蒋大太太的恭敬就是规矩上的事情了——外人礼仪上挑不出什么毛病,可是蒋大太太能感受到她身上一大堆的软钉子。

    这么个情况赵芹芹嫁进去,想也知道蒋大太太会对她很好了。不然呢,总不能两个儿媳妇都不亲近吧?

    至于说蒋家大儿媳在蒋家地位不一般,会不会给赵芹芹小鞋穿,这倒是不用忧虑。还是那句话,隔房的嫂子要管弟媳?就是崔家这种没有婆婆的人家都收效甚微,何况是蒋家这种有婆婆的地方。

    至于说将来没有婆婆了,那时候也要分家了,更没有什么好说的。

    一家人在一起说着赵芹芹这门婚事的事情,基本上都只说好话,至于那些不好的地方,大家都有默契地不提。在场的除了赵芹芹都是已婚妇人,一个个都很清楚订婚到成婚之间正是女儿家忐忑的时候,就算是赵芹芹的性子大大咧咧,大家也不敢增加她的心理负担。

    说了一会儿蒋家的事情,王氏打点起精神:“这就要开始准备芹姐儿的嫁妆了,一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这个时候已经有点紧了——不过那也就是买东西的事情,我和芹姐儿嫂子用用心也不用发愁。反而是芹姐儿自己,这绣的嫁妆何其多啊!”

    见赵芹芹听了这话依旧是不以为然的样子,王氏恨铁不成钢:“你自己的事情能不能上点心?你大姐姐二姐姐在这上面都是没话说的!特别是你二姐姐,当初的活计何等的好!别的不说,红嫁衣红盖头,还有送夫家的衣裳鞋袜,这些东西一拿出来,别人就没有话说了,只说你二姐夫讨着了好媳妇。针指活计就是女人的第二张脸!好好做啊!”

    赵蓉蓉也跟着道:“就是,芹姐儿从明日起就开始绣嫁妆吧。蒋家还是读书人家,一定更加讲究这些。”

    赵蓉蓉的话算是一锤定音,不管赵芹芹是如何愁眉苦脸,都改变不了从明天开始,到成婚之前,她得日日憋在家里绣嫁妆的决定了——其实也不是单单为了绣嫁妆,哪怕嫁妆绣完了,王氏也不会放赵芹芹出门的。

    马上就成亲了,还是蒋家这种读书人家。姑娘大大咧咧往外跑,这怎么想怎么不合适吧......

    说定了赵芹芹的事情,一家人才转向别的话头。赵蓉蓉似乎是想起什么来了低声问赵莺莺:“你家小叔源哥儿是不是说了小秦淮河边万家大姐儿?”

    赵蓉蓉虽然家住后面的堂子巷,消息也是蛮灵通的。

    赵莺莺点了点头,也跟着小声道:“是啊,怎么,你认识她?”

    赵莺莺并不认为赵蓉蓉是没话找话一时说起了她这个才小定小叔未婚妻,肯定是有原因的。

    “她那后娘娘家是堂子巷那边的,万家大姐儿的事情我不知道多少,只不过你这妯娌恐怕是一个厉害人,你注意一些吧!”赵蓉蓉提醒妹妹。

    赵莺莺回忆起之前见过的万家续弦,虽然她一直没什么好脸色,可是看长相也是好看的。顺着道:“有什么好在意的,都是分家出来的妯娌了,好不好的也不打紧——投缘处得来是好事,若真是不对付又如何呢?你看看我二嫂三嫂,两个人像仇人一样!还不是一样的过。”

    赵蓉蓉听赵莺莺说起尤氏和吴氏,也跟着笑了起来:“你说的也是......”

    不过她还是提了一耳朵:“说起来她那后娘因为她的缘故,回娘家哭诉了好多回了。先不说后娘和继女的事情谁对谁错——这本身就是一笔烂账。只说她做女儿的竟然能让当娘的受委屈,即使是个后娘,那也很有本事了。更何况要说她纯良无辜,只是为了反击自保,我反正是不信的。”

    或许世上真有完全就为了反击自保的姑娘,可是赵蓉蓉不相信万家大姐儿是其中一个。因为万家那位续弦的关系,她也听说了不少传闻了。传闻的确不能尽信,可是无风不起浪 ,多多少少还是能透露出一些东西的。

    这位万家大姐儿可不是省油的灯!

    赵芹芹说这些当然是为了提醒自己的妹妹别吃亏,赵莺莺却不是非常在意。她当然感谢姐姐的用心,可是就她来说,正如她说的,万家大姐儿再厉害也和她这个嫂子没有直接冲突。再加上崔本和崔源的关系十分亲密,在她看来,两个人或许会关系不错也说不定。

    再进一步说,就算万家大姐儿和她冲突了又怎么样?万家大姐儿不省油,她赵莺莺又是好相与的?外人说她贤惠温顺,那是真的,可也只是她一部分而已。从皇宫里历练出来的宫女子,怎么可能是软柿子!

    第180章

    赵莺莺在娘家坐了一个下午, 临到晚饭之前还是告辞回去了。到家的时候崔本已经坐在堂屋里了, 他今日倒是回来的早。

    坐在他面前,崔本这才让圆娘把菜端上来, 正盛饭的时候与赵莺莺道:“我那小姨子是和蒋家老二定亲的?”

    赵莺莺只觉得崔本的神色有些奇怪,不过也没有多想。只肯定地点点头:“就是蒋家的,怎么, 你认得他?人好不好?”

    王氏能确定这门婚事, 那肯定是仔仔细细考察过蒋家哥儿的人品了的。不过多问一个人总是更加保险, 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赵莺莺想的是崔本这些差不多年纪的年轻人或许会有不同的信息。

    崔本却是面色更古怪了:“没事,不怎么认识,他家是读书人, 和咱们家又不是邻居朋友的,等闲不相交, 我就是问问、问问——对了,有个事儿嘱托你,明日有三个朋友来家里吃中饭,你给整治一桌席面。”

    这个话头转换是十分生硬的,但赵莺莺也没有追究的意思,转而问起崔本那三个朋友是哪三个,来过家里没有,有什么忌口和喜好。崔本都给一样样说了,赵莺莺记在心里。

    第二天早上送崔本出门,赵莺莺简单地吃了早饭就和圆娘一起出门买菜了。今天买的菜多,圆娘一个人恐怕拿不回来。更何况今天晚上整治席面, 赵莺莺心里有个菜单,可有些菜还要看市面上有什么好的没有。

    肉铺里要了肉,然后去杀鸡的那里挑了一只鸡。肉是排骨两斤、五花肉一斤,排骨切得干净均匀,用荷叶包了再用稻草绳给系好。五花肉则是一整块,只用草绳提着就是了——都是圆娘接过,赶紧放在了竹篮里。

    鱼摊那边的鱼在早上最好,赵莺莺赶过去挑,只可惜今天各种鱼都平平常常——扬州这个地方吃鱼是最便宜的,一般的鱼根本上不了大场面。看着她摇头,相熟的鱼摊摊主就道:“崔七奶奶难得亲自出来买菜,想必是家里要请客吃饭。我这里还有两尾小手臂长的鳜鱼,算是勉强能吃。本来打算回去自己做个下酒菜的,若是崔七奶奶还看的过眼,那就给提走吧。”

    鳜鱼是一种吃肉的鱼,吃肉的鱼总是味道格外鲜美的,何况鳜鱼也算是‘名鱼’了,自古以来好多文章里面都有写到这种鱼——不过这可不够,在扬州这地方,连做贡品的鲥鱼也算不得稀罕,鳜鱼又排到哪里去了呢?

    真正让赵莺莺决定由鳜鱼做菜的原因是这鱼十分应时令。

    ‘正月塘鳢肉头细,二月桃花鳜鱼肥,三月甲鱼补身体,四月鲥鱼加葱细,五月白鱼吃肚皮,六月鳊鱼鲜如鸡,七月鳗鲡加油焖,八月斑鱼要吃肝,九月鲫鱼红烧肉,十月草鱼打牙祭;十一月鲢鱼汤吃头;十二月青鱼只吃尾’。

    江南水网密集吃鱼多,于是江南人给吃鱼排出了一整套的讲究,甚至编出了四处小儿都会唱的《十二月鱼谚》,专门教人每个月怎么吃鱼!

    现在正是二月末尾,吃什么都不如吃鳜鱼来的好——这也是一年之中鳜鱼最好吃的时候了。

    鱼摊摊主把鳜鱼拿出来给赵莺莺看,水盆里鳜鱼活蹦乱跳。赵莺莺看了也点头,这样活泛的鳜鱼,正好一只做松鼠桂鱼,还有一只养起来,等到过两日了再清蒸了吃。

    买了鱼买了肉再转去鸡鸭摊子那里,一只鸡这时候就收拾地干干净净了。摊主把去干净鸡毛的整鸡放在一边,鸡血盛了一碗,另外还有鸡心、鸡肝等内脏,无一不是整整齐齐的。

    赵莺莺觉有有肉有鸡有鱼也就差不多了,准备去买些小菜,却看到有卖黄牛肉的,还是一头小黄牛。这可十分稀罕了,立刻去看。原来这是一只掉进陷阱断了腿的小黄牛,牛这种牲口不是用来拉车就是用来耕田,腿断了可不就是没用了。所以主人只好报了官府,然后就把牛肉拉出来卖。

    牛并不是刻意随意宰杀的牲口,每每宰杀都要报告官府,有合适的理由才成。所以虽然牛肉的价格不算高,至少和羊肉一样,比猪肉要低得多,却吃的机会很少。更何况市面上的牛肉多是牛老了不能耕种再宰杀的,肉质可比小黄牛差多了!遇到了小黄牛,赵莺莺怎么可能放过。

    赶在人群聚集起来,赵莺莺赶紧要了二十斤牛肉。

    这些牛肉今天可吃不完,不过崔本喜欢吃酱牛肉,常常在外面买来吃。赵莺莺打算自家给他做一些,而现在天气还不算热,酱牛肉的存放时间可以长一些,足够崔本吃上好几天了。

    另外牛肉酱也不错,下饭下面条都很配——想着今天是做灯影牛肉还是牛肉汤,赵莺莺笑了起来。牛肉真是好东西,可以做好多好吃的菜了。

    二十斤牛肉就比较重了,虽然不是拿不起,可要拿着二十斤牛肉逛街买菜就很吃力了。赵莺莺干脆把牛肉寄存在相熟的菜摊摊主那里,打算回家之后让金三水过来取。至于现在,她还需要去尤氏那里把青菜买了。

    尤氏去岁有一段时间自己没有出摊,而是让庄妈妈帮她出摊。只是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除了正月之后她又自己回来摆摊了。这会儿正坐在菜摊后面嗑瓜子,偶尔有人过来买菜才站起身。

    “买菜啊——”话说到一半停住了,抬起头才发现来的是赵莺莺,本来的客气话也被吞了下去。只昂了昂头,用下巴点了点菜摊上,示意赵莺莺自己选菜。只是眼睛低垂的时候看到了圆娘和赵莺莺篮子里的菜,嘴角抿直了。

    “不年不节的这么多好菜,本哥儿媳妇不是我说你,男人在外头赚钱不容易,女人家就该帮着俭省。多少有钱人家都是一文一文攒出来的,你呢?”尤氏颇为不客气地‘指点’赵莺莺。

    这时候旁边一个卖炒货的摊子摊主忍不住捂了嘴,赵莺莺看的出来她是想笑而不敢笑。心下无奈,实际上她和这炒货摊主的感觉差不多,也是想笑而不敢笑。

    多新鲜呐,隔房的嫂子都插手到弟弟弟媳的饭桌上了,话说人家买菜你也管,那不是管得太宽了?只不过她不能笑,她知道这一笑肯定就惹着尤氏了,她倒是不怕尤氏,只不过她可没兴趣因为这么点小事就和尤氏当着众人的面起争执。尤氏不觉得这有什么,赵莺莺却觉得丢人了。

    “今日本哥要在家里待客...我想着待客总该有待客的样子,不然也是失了本哥的体面。”赵莺莺笑意盈盈地回了过去,她只说这个,没有承认尤氏的话,而尤氏对此也没有办法,只能看着赵莺莺买好菜离开。

    赵莺莺整个下午几乎都在整治席面,等到差不多晚饭的时候,外面各家都升起了炊烟,崔本才带着三个二三十岁的男子到家里来。赵莺莺一边解围裙,一边走了出来,见到客人便福了福身。

    这三人都是没来过家里的,赵莺莺也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经崔本介绍才知道,这三人都是商号里的管事,酒水就是他们专营的货物之一。崔本一直想走通他们的路子,这样城南酒坊的酒水销量就稳定也大量的多了。

章节目录

莺莺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文屋只为原作者夏天的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夏天的绿并收藏莺莺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