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万两白银呀!李自成进京拷问一个月便在北京城刮了七千万两白银,可见的这北京城是何等的富裕,幸好眼下让他控制了北京城,否则的话让建奴一旦控制了北京城的话,那么即便是他最终能将建奴逐出燕云之地,这些银子估计也要被建奴给掳到关外去了,对于他大中朝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当然肖天健也没想过效仿李自成那种刮地三尺的办法,对于京师之中的平民,他是不可能让人去搜刮他们的,另外还有一些小一点的商贾,他也不会去对他们下手,所以七千万两银子,他没敢想,但是如果挑拣一些重点下手的话,最起码三四千万两银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还是很有可能的。
这个时代,明末在地主和权贵们的极度贪婪之下,不单单是土地被大量兼并,社会财富也基本上集中到了极少数人手中,这也是社会矛盾爆发的根本原因,即便是没有建奴的影响,大明内乱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大明朝实际上也不可能再坚持太长时间,所以说建奴只是一个诱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明朝内部、
现在他通过造反起家,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王朝,便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彻底将以前大明的弊端给砸烂,来完成一次财物和土地的重新分配,将这种矛盾给化解掉,这恐怕也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朝代不断更迭的原因吧!
三四千万两白银,想想肖天健就直流口水,要知道大明王朝最鼎盛时期的全年的财政收入,折合下来也不过只有一千万两白银就算是不错了,可是这北京城一个地方官僚和巨贾们手中,便掌握了几年的财政收入,可见的这些钱根本就不是通过正当手段获取的。
别看明朝前期对于贪官惩治非常严厉,可是到了明末之后,官府之中自上而下早已形成了一整套的潜规则,例如什么踢斗、火耗银等等,使得大量的民间资本,被这些贪官污吏们收到了他们的囊中,再加上权贵无限制的进行土地兼并,占据了大批良田却不纳税,使得明朝朝廷和官府为了满足财政需要,不得不将担子都压在了普通百姓身上,田地怎么可能减少呢?经过两百多年的农耕发展,大明的田地面积,非但没有因为拓荒而增加,反倒缩减了近三分之一还多,虽然有小冰川时代的影响,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被那些皇亲国戚以及官员权贵们兼并土地,并且隐瞒土地面积造成的。
所以明末权贵们掌握的财富数量,根本就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而他们获取财富之后,更多的是将钱沉淀到他们手中,埋在家里面,而没有再投资,所以导致大明朝廷越来越财政困难,经济也开始滞后。
现如今肖天健既然拿下了北京城,便不可能入宝山空手而归,于是在问过了卢象升之后,得到了卢象升的支持,于是当即将名单发下,令李信主导,诸军抽调得力干将分头负责,卢象升和宪兵队负责监督,开始在京城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抄家行动。
(特别鸣谢一醉人兄弟的不吝打赏!)
第一百一十六章 奉旨抄家
就在抄家行动开始之前,大中军自己倒是先来了一场内部的清洗,在肖天健大发雷霆之后,那些被宪兵抓起来的五百多违纪的大中军兵将,立即便被各部的诸将派人领了回去,当即将其中罪可致死的三百五十多人押赴到了各个闹市口一带,并且召集起来了城内大量百姓观刑,当众宣布了这些兵将的罪责,立即一声令下大刀落下,嘁哩喀喳砍掉了三百多颗脑袋,其余的二百余人,虽然罪不至死,但是也该打的打,该罚的罚,一些人当即被命令脱去大中军的军服,被押入牢中今后将会被发送到劳改营之中服刑。
而且大中军还在城内张贴了大量的告示宣布,凡是受到大中军祸害的民众,皆可到指定地点投告,大中军起事为民,对于祸害百姓之徒,绝不姑息迁就,除了问斩了三百多不法兵将之外,那些被祸害的苦主们,还都得到了相当宽厚的赔偿,如此一来,京师之中的老百姓这才彻底放心了下来,连呼大中军乃是仁义之师!
本来城中百姓可以说无不都做好了被入城兵将祸害的准备,在他们看来,这兵荒马乱的年月,想让那些造反的兵将们不抢不杀,基本上跟母猪上树一般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没想到大中军刚刚控制京城,便自己对自己先来了这么一招,让这些京城的百姓无不啧啧称奇,同时也对大中军是心服口服了起来,转而开始转变了对大中军的态度,从最初的不信任甚至敌视,变得开始主动和大中军亲近了起来。
除了处决了一批违纪的兵将之外,同时一同被处决的还有一大批在大中军入城的时候,趁乱在京城之中四处抢掠的匪徒,这帮匪徒本以为可以趁着大中军入京混乱的光景,也趁机打捞一笔,可是天算不如人算,他们抢倒是抢了,女人倒是也玩儿了,可是不等他们回家抱着抢来的财物高兴一会儿,便被如狼似虎的大中军兵将闯入到他们家中,当场绑成了肉粽,押到了大街之上,宣布了他们的罪行之后,二话不说便砍掉了他们的脑袋。
这一下又是一千多颗人头当场落地,除了让老百姓无不拍手叫好的同时,也让京城之中的百姓看到了大中军狠辣的一面,毕竟这一千多颗滚滚落地的人头,可不是说着玩儿的,这一下便让一些不太安分的家伙们知道了大中军的厉害,彻彻底底的老实了下来。
除了杀人立威之外,肖天健也没忘了收买人心,在大中军入京的第三天一大早,城内各处便贴出了告示,在大中军的细作配合之下,肖天健派兵找到了京师之中几个囤货居其大发横财的粮商,派兵接管了他们的库房,宣布开始以平价售粮。
这一招可谓是大获人心之举,要知道自从南直隶被肖天健取下,掐断了南粮北运的漕运之后,北方便陷入到了严重的粮食短缺之中,而京师之中并非就真是没有粮食供应了,在京城之中,一些权贵支持下的粮商其实这些年都储备了不少的粮食,但是随着漕运断绝,他们立即便趁机哄抬粮价,囤货居其大发横财,使得普通百姓根本就买不起粮食,甚至出现了大批人活活饿死的情况,肖天健既然入京了,便岂能还让这帮人发财,于是便立即来了个慷他人之慨,利用这些粮商的库存,先平价售粮,解决一大部分百姓的吃饭问题。
这样也缓解了后勤方面的压力不说,趁机还利用这些粮商的库存,小发了一笔横财,同时还获得了京师百姓的拥戴,当然这些粮食是不够用的,为了保证更多人能买到粮食,各个售粮点上,都限制了购粮的数量,每家每户每次只能购得三天的粮食,不许让有人趁机囤积粮食。
当然还有一批人根本连买平价粮食的钱也没有,对于这些人,肖天健下旨在城外设立粥棚施粥,将城中这一部分没钱没粮的人引出城外,供给他们最基本的所需,避免继续出现大量饿死人的情况发展下去。
对于这些人,眼下是很重要的劳动力,必须要充分利用起来,尽快恢复京城周边的农业生产,只有这样,赶在冬天之前,还来得及收获一季粮食,多多少少也能减少一些对南方的压力。
至于京城之中还有明朝兵仗局不少的作坊,肖天健在控制住了京师的局势之后,也立即下旨,让这些作坊的工匠们立即重回作坊复工,并且先行发给他们一些粮食,让他们有饭吃,然后尽快恢复生产,特别是火药局,更是重中之重,务求立即恢复生产,来补充大中军所需。
各种举措齐头并进之下,京师的局面很快便开始稳定了下来,就连街头巷尾的一些小商小贩,这个时候看到大中军的作风,也开始渐渐的走出了家门,又开始做起了他们的小买卖来。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由肖天健下旨之下,京城之中突然之间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搜捕和查抄行动。
这种行动其实无疑还是一种变相的抢jie行动,和历史上李自成入京大索的行为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当大中军干的时候,却干的是理直气壮,并且没有在京城之中引发大规模的混乱。
因为这份抄家名单是由熟知京师各种事情的太监以及大中军细作们联合出台的,被抄家的大户人家,基本上可以算是罪恶昭彰之辈,而且是罪证确凿,当如狼似虎的大中军兵将,手持着一份份罪状冲入这些大户人家的院子的时候,将他们的罪名当着所有街坊四邻的面宣布出来的时候,就连那些被抄家的家伙们,也没屁可放。
特别是对于那些前朝的锦衣卫们,肖天健更是毫不留情,将他们连根拔起,杀了个干净,仅凭此一条,便令北京城中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还有那些横行京城的一些大太监,这一次也遭到了清洗,虽然有些人罪不至死,最终没有被杀,但是他们捞取的巨额财富,却还是被尽数没收充公。
而在城中抄家的那些大中军兵将们,也各自都有明确的目标,再加上有专人带路,只针对于他们的目标展开查抄行动,根本不去影响周边的百姓生活,所以他们虽然展开了大规模的查抄和搜捕行动,但是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影响却并不大,相反当听到了那些负责查抄搜捕的大中军兵将们宣布了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趾高气扬的权贵们的罪行之后,老百姓非但不同情这些被抄家之人,相反还未大中军呐喊叫好。
要知道这些勋贵官吏们,平日里无不是以他们的身份,要么欺行霸市,要么便欺男霸女,在天子脚下也干了不少坏事,即便是顺天府也拿他们没有办法,老百姓平日里对他们可以说是敢怒不敢言,现在大中军来了,替他们出头,将这些平日里谁也不敢动的混帐们给抓了起来,老百姓痛快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会跟大中军作对呢?
所以连续三天时间,大中军在京城之中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搜捕,立即又近万官吏和勋戚还有他们的家庭成员以及他们的一些恶仆便被抓了起来,集体拉到了城外,除了女人孩子之外,又是嘁哩喀喳,砍下了一地的人头。
随着查抄的开始,数据源源不断的被汇总到了肖天健的案头,肖天健看着这些数据,几乎是笑的见牙不见眼了,不是他爱财,而是他眼下太需要这些钱了!在他入京第三天的时候,远在南京的户部尚书付德明便派人送信给他,告知肖天健近期新朝为了支持肖天健北伐,本不充沛的户部府库,几乎快要被掏空了,并且告知肖天健,如果再这么下去,到不了年底,大中朝户部就要宣告破产。
所以肖天健眼下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他唯有对这帮京师之中的城狐社鼠尸位素餐之辈们下狠手了。
另外有关于如何处置这些人的事情上,肖天健也下了狠心,既然夺其家产,就不要想着这帮人今后还会老老实实的当大中朝的顺民了,另外这些人可以说各个都罪大恶极,其中不少人在京师之中民愤极大,留下他们也没多少好处,所以肖天健这一次没有听卢象升慎杀的意见,在下令抄没这些人家产的同时,也随即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所以当查抄行动一开始,这些人便立即一个接着一个,一家接着一家的被拖到了城外,除了妇孺之外,一并嘁哩喀喳的砍了他们的脑袋。
至于接下来的查抄清点工作有序的进行,一户户被查抄的人家财物经过清点之后,迅速的便汇总到了肖天健的大案面前。
三天的查抄行动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肖天健这一次做的比历史上李自成还绝,李自成是派刘宗敏拷问逼迫这些人拿钱出来,可是肖天健却干脆直接便改为了封门抄家,连逼催拷问都不用,便将这些家伙的家产抄了个底掉。
(今天要特别鸣谢海边蓝烟和封信天下二位书友的不吝打赏,顿感动力十足呀!)
第一百一十七章 盆满钵满
所以这么一通折腾,收获之大当报上来之后,连肖天健都吓了一跳,别人不说,凭着他对历史的了解,第一个下手的便是崇祯的老丈人周奎,单单就从周奎家中,他手下的抄家队便抄出了白银一百三十多万两,黄金七万多两,其它贵重的文玩字画以及玉石珠宝近万件,价值初步估计,即便是放在这种乱世之中,这些东西也价值百万两白银以上,另外还有周家在京畿周边兼并的几千顷土地的地契,除了这些贵重之物,宪兵还在他的大宅之中,抄出了各种粮食数千石之多,其中大部分都是陈粮,甚至很多已经发霉,还有各种绫罗绸缎上千匹,可见的周奎这厮是何等的吝啬,在他的大宅外面便天天都有人饿死,而这厮宁可让粮食放在他的库房里面霉烂,也不肯拿出来一点点去赈济一下城中饥民。
当初崇祯几次向他求饷,这厮都铁公鸡一般一毛不拔,现在倒好,肖天健一来,立即便将他全家上下一百多口除了妇孺之外,嘁哩喀喳砍了个干净,这厮这么多年借着崇祯的势力,搜罗起来的这幅家产,全部都白送给了肖天健,让肖天健笑的差点从龙椅上仰翻过去,看着这份清单,连骂该死。
另外投降的曹化淳自知难以幸免,为了求一条活路,将他的私产也尽数交了出来,单单是他一个太监,便交出了三十五万两白银,其余的那些大太监有人不识趣,死咬着没钱,结果被曹化淳告发,抄家之后,无不被抄出了巨额的财产。
所以别看这种行动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之内,但是收获却非常丰厚,不过让肖天健多少有点遗憾的是,比起原来预计的五千万两银子的收获,现在因为大幅度限定了抄家范围之后,抄没出来的白银数量加上黄金的数量,仅仅是达到了三千多万两,甚至没有历史上李自成进京逼索银两的一半多,可见的京师之中沉淀了多么大量的财富。
不过肖天健也并不感到太过遗憾,毕竟他和李自成不同,虽然他也急需这些黄白之物来充实国库,但是他知道什么事情都要有限度,在这份抄家名单之中,经过仔细斟酌之后,一部分有钱的官员并没有被列入到抄家范围之内,原因无他,这一部分人虽然也捞了不少钱,但是比如说其中的大学士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左都御史李邦华、太常寺少卿吴麟征、户部给事中吴甘来等等一些大臣,却并未被列入到抄家范围之内,这些人之中也有不少人非常有钱,但是他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能力之人,而且在读书人之中影响比较大,一旦将他们也一股脑的抄家问斩的话,对于以后大中朝执政将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便影响到了收获。
肖天健对此并不感到可惜,他要钱但是没被金银的诱惑丧失了理智,他很清楚这种事情必须要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否则的话,即便是他捞再多的钱,今后可能付出的代价却更大。
但是眼下抄没的金银虽然比较少,但是不代表着收获就一定会比李自成少,除了黄白之物之外,他们还抄没出了大批的文玩字画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的价值其实比起那些真金白银,今后会更加值钱,只要今后国内安定下来之后,收藏这些东西的人便会越来越多,这就是乱世藏金银,盛世兴收藏的道理,假以时日只要他能还天下一个太平,料想这些东西今后只要投放市场,今后还会为大中朝带来巨额的收入,到时候这些东西转化出来的金银,恐怕要远超过现在收获的金银十倍甚至于百倍之上。
像李自成、刘宗敏那样的土包子进京之后,两只眼只盯着黄白之物,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所在,许多堪称瑰宝的字画,甚至于被他们大批的付之一炬,这对于中华文化的破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与之相比,肖天健却更重视这些文玩字画以及古玩之类的东西的价值,且不说这些东西值多少钱,仅仅是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就对于后世之人无法用金银来衡量。
而且还不止这些东西,通过这次大规模的抄没行动,他们还抄没了北京城中,这些混帐东西的几千栋房产,以南京为例,今后这些房产推向市场之后,也将会为大中朝带来巨量的财富。
所以别看眼下抄没出来的黄白之物比不上历史上李自成的所获,但是实际上肖天健收获的东西价值,早已远超过那七千万两白银了。
看着这一份份清单,肖天健终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有了这三千多万两金银垫底之后,短期之内,大中朝便不会再出现财政困难的情况了,这些钱今后投入到恢复基础生产之后,产生出的效益将会百倍于此,而且这些黄白之物今后也不会都流向社会,而是会转入到中华银行之中储备起来,发行更多的龙钞,逐渐的稳固和建立起龙钞的信用,建立起一个全新的金融制度,彻底终结掉大明流行的以现银交易的现状。
所以这一次肖天健拿下大明都城,不单单只是摧毁了已经统治这个国家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更重要的是获取了相对充足的经济基础,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说不好听一点,就是捞了个盆满钵满。
随着北京城被攻克,肖天健同时也面临了一个重大的选择,当初他在南京城建立大中朝的时候,并未正式宣布将南京城定位为大中朝国都,为此朝中对于定都之事,早有争议,有很大一批人都认为,大中朝完全可以将南京城定为国都,而不必再将国都选定在北京,毕竟北京距离关外太近,很容易受到关外蒙古人和建奴的威胁,一旦定都于北京的话战略纵深实在是太浅了,京师的安全会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北方经过近几十年来的战祸还有气候的影响,不管是人口还是农业、商业都受到很大的破坏,定都北京的话,还要像大明王朝一样,要靠着南方对北方的支持,单是维持这么大的漕运,就是一项巨大的负担,所以朝中对于定都南京城的呼声非常高。
单是也有一些大臣认为,最好还是定都北京城,毕竟北京城经过大明二百余年的经营之后,已经相当繁华,而且定都在北京,可以利用政治方面的便利条件,更快的恢复北方农工商业,也便于吸引更多的南逃的难民返回北方定居,更容易吸引南方富裕的人口朝北方迁徙。
对于这两种意见,肖天健去年在建立大中朝之前,便已经了解到了,但是他迟迟并未作出决定,在他看来,这种争论对于今后他统治这个国家,还是有好处的,他不可能在大中朝之中建立一言堂,什么都由他自己来说了算,那样的话累死他,他也估计忙不过来,特别是在政务处理上,他自认为即便是他具备有后世的一些知识,但是他也并不能称之为一个非常合格的行政管理者,而且这个时代很多东西不同于后世,后世的许多制度,并不能照搬到这个时代,否则的话非但起不到良好的治国效果,弄不好还会造成更大的混乱。
说不好听一点,就是步子不能迈的太大,要不然的话,步子迈的太大,很容易扯到蛋,所以虽然肖天健知道今后世界将会朝什么方向发展,但是最起码现在他还不是全面推行后世那些制度的时候,更多的是要潜移默化,一步一步的来,逐渐的引导这个国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直至有一天,在这个国度之中建立起全新的政治制度。
以前对于定都之事,肖天健还可以拖着先不管,但是在他拿下北京城之后,这件事他便不得不面对了,所以在入京几天,各种事情还纷纷杂杂的时候,留守南京的诸部尚书们,便开始纷纷派人呈送奏折,一边祝贺肖天健打下北京城,另一边也开始动议定都之事。
可是肖天健考虑了一番之后,还是没有最后确定这件事,而是暂时令卢象升暂时以监察院总监之职,代领北直隶巡抚之职,暂时坐镇顺天府,负责收拾北直隶这一带的烂摊子,至于定都之事,他认为还是要再等一下再定。
虽然崇祯已死,大明王朝至此已经可以宣告覆灭,可是对于肖天健来说,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有落实,那就是崇祯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照这三个人在大军攻占北京城之后,却始终没有消息,为此肖天健在入京之后,便着令冯卫汉所辖的兵部特情处追查这三人的去处。
可是从入京到现在,已经十天时间了,可是这三人却依旧没有一点消息,这让肖天健心中颇有些不安。
这三个人虽然年纪最大的太子朱慈烺也不过只有十三岁,最小的永王朱慈照仅仅不过六岁,可是他们的身份跟年龄无关,不管是谁,对于大中朝来说无疑都是一颗重磅的定时炸弹,一旦要是让他们逃到南方的话,立即便会被尚未归服大中朝的那些明朝官员们扶起来,成立起一个小朝廷,一旦要是这样的话,无疑可以凝聚起来已经成为一盘散沙的残存的那些旧明势力,继续和大中朝作对。
虽然肖天健并不担心收拾不下南方诸省,但是毕竟一个统一的南方,和各自为政的南方诸省相比,一旦让他们成立一个公认的小朝廷的话,会对于下一步统一南方造成很大的麻烦。
所以肖天健这些天来,除了忙着“抄家搂钱”之外,同时也在一直关注着这件事,另外他还在七月二十也就是他入京第三天的时候,以大中皇帝的身份,下诏昭告天下,正式宣布了崇祯皇帝的死讯,也正式宣布了大明王朝的覆灭。
(今天还要继续鸣谢书友海边蓝颜朋友的打赏!你们的支持是我的动力!)
第一百一十八章 遗诏
肖天健在京师所发的这份诏书以极快的速度便朝着四面八方传去,当得知消息之后的不少北方尚未投降大中朝的州县官民,当即便一片大哗,以前这些地方官们还心存一丝幻想,认为他们是大明臣子,只要大明京师还在,崇祯皇帝还在,那么他们便还可以效忠于大明王朝,但是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们便彻底陷入到了迷茫之中,大明都城已经被大中朝拿下,他们所效忠的大明皇帝也已经死了,那么他们还效忠于谁呢?继续坚持下去,又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一些有点志气的官员大哭一场之后干脆挂印而去,这官也不做了,这大明反正完了,他们索性回家去,从此闭门不管窗外事,这天下爱谁谁去吧!也有一些官员舍不得这官位,于是便赶紧就近找大中军投递顺表,当即宣布投降大中朝,从此之后转身投靠大中朝,继续当大中朝的官,至于残余的官兵,大部分就地哗散,回家种地的回家,投降大中的投降,个别官兵干脆便落草为寇,干起了没本的买卖,总之几天时间,整个北直隶残存的那些尚未归降大中朝的地方,便一夜之间易帜,开始接受大中朝的管辖。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的飞入到了山东境内,得知消息的山东各地官府得知了这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之后,也都立即纷纷宣布投降,改换了门庭,投效了大中朝。
而此时刚刚又纠集起来了一万多人马,盘踞在登州城的刘泽清,也很快得知了京师被破的消息,很快打听到了崇祯已经在京城内的煤山自缢身亡的消息,顿时刘泽清便吓得慌了手脚。
这两年来,刘泽清真是被大中军给打怕了,本来他麾下还有数万官军,可是在大中皇帝肖天健率军北伐开始之后,他便立即弃了镇守的济宁州,一溜烟的先是逃到了泰安州,得知济宁被大中军攻占之后,两地相隔尚有五百里,这家伙便又弃了泰安州,一溜烟的逃亡了登州。
结果他麾下的几万大军可以说没有跟大中军怎么交手,便被他生生在逃窜期间给拖垮了,等他逃到登州才发现,跟着他的三万多官军,到了登州之后仅剩下了六七千溃兵,其余的在半路上都逃散掉了,而且他还得知大中军为了尽快北上,根本没有攻打济宁和泰安等地,而是沿着运河一路北上,令刘泽清后悔不迭,可是他也没胆带兵去驰援沧州等地,而是躲在登州当起了他的土皇帝,六月间崇祯派人到登州下旨,令他起兵赶往京师入卫,可是刘泽清以粮饷不济为由,根本就没有理崇祯的茬,而是打算留在登州观望风头再说。
刘泽清本来还想看看大中军北上之后,怎么对付建奴大军,在他看来,大中军虽然厉害,但是建奴也不是吃素的,弄不好大中军会和建奴在京畿一带拼个两败俱伤,到时候他弄不好还能趁机捞一笔,控制住山东之地,当一个山东王。
可是接下来他便得到消息,大中军非但没有跟建奴拼个两败俱伤,在六月底的时候肖天健领兵打通了大运河,在通州一举歼灭了建奴三四万的兵马,进而又率兵杀至山海关,再一次大败建奴大军,生生将彪悍的建奴大军给灰溜溜的撞回到了辽东关外,据说二十万建奴大军这一战下来,便损兵折将近半还多,把刘泽清给吓得是手脚发麻,暗呼没有奉旨入卫,乃是明智之举,要不然的话他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后来他还听闻有人建议崇祯帝弃守京师,带领文武百官逃到登州坐船南下逃至福建两广,为此他还升起了一丝希望,这段时间在登州莱州等地,搜罗海船,准备跟着崇祯渡海南下,到时候他起码也算是护驾有功,崇祯肯定也不会追究他不肯带兵入卫的罪责了,到了南方之后,他弄不好还能升官,当个大将军什么的。
可是等来等去,却没有等到崇祯带领文武百官逃到登州,反倒是等来了京师被破,崇祯吊死煤山的消息,这一下刘泽清慌了手脚。
崇祯已死,那么大明也就完了,他虽然准备了一批海船,做好了南下奔投福建的准备,但是以他目前弄到的这些船只,根本就不足以将他所有的兵马都装上,运往福建,而且他缺少粮饷,麾下兵将又恋土不肯跟他走,只要他宣布登船弃守登州,那么麾下这好不容易纠集起来的一万多人马马上便会哗散,就算是他走海路逃到南方,又能如何呢?
没兵没将的情况下,他到了福建,哪儿还有郑芝龙郑家,吞并他跟玩儿一样,到时候他也只能落得一个鸡飞蛋打的下场。
可是就在他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亲兵飞奔着冲入他所在的大堂之中,跪下对他禀报道:“启禀军门!有个人自称是京师里面的来的,说是军门故人,想要求见军门!”
刘泽清正在心烦意乱,对于京师的情况也不是非常清楚,听说这个时候有京师的人来找他,先是眉头皱了一下,本来还想不见,但是想到这个时候能有人自称是他的故人,还是京师过来的,于是便问道:“是什么人?你们可问清楚了吗?”
报信的家丁犹豫了一下之后摇头道:“他不肯说,只是说军门见到他之后,自然会认得他!不过小的看,这个人似乎是个……是个……”
刘泽清看这厮吞吞吐吐,于是立即怒道:“是什么?为何今日说话如此吞吞吐吐?有什么奇怪的吗?”
那个家丁赶紧低头答道:“以小的看,来人似乎是宫里面的公公!”
刘泽清听罢之后立即便站了起来,公公不就是太监吗?哪个太监这个时候会前来找他,还自称故人呢?于是刘泽清眼珠一转,立即吩咐道:“带他进来!”
不多时一个衣衫褴褛之人便被带入到了刘泽清的府中,刘泽清站在大堂门前的屋檐下面看着这个人走入到了院子之中。
刘泽清仔细打量着这个穿的像叫花子一般的人,见到此人面黄肌瘦,满脸污秽,但是下巴上却光洁没有半根胡须,确实像是个太监,但是在他的脑海中,却似乎并不认识此人,于是背着手对这个人问道:“你是何人?本官并不认识你,你如何敢自称本官的故人?”
这个像叫花子一般的人看到了刘泽清之后,本来佝偻着的身体,忽然间挺直了起来,双眼猛的睁开,直视着刘泽清,猛然间让刘泽清感觉到一种压力扑面而来,很显然这个人肯定是久居上位之人,要不然的话也不会养成这样的气质。
“在下乃是司礼监掌印方正化,见过刘军门……”这个人忽然间从怀中取出了一个牌子,举在手中亮到了刘泽清面前。
刘泽清的瞳孔猛然收缩了起来,司礼监掌印太监方正化,这个名字他可是如雷贯耳,此人是宫中内侍之中,近些年来最受崇祯皇帝看重的太监,虽然称不上位高权重,但是在京师之中也是少有说话算数的几个大太监之一,于是他不敢再托大下去,慌忙施礼道:“在下山东总兵刘泽清,见过方公公!在下不知方公公远道前来,有失远迎,还望方公公恕罪,快请公公里面看茶!”
方正化这个时候样子确实太惨了点,一身脏兮兮的破烂衣服,身上散发着一股难闻的臭味,如果不是他拿着的这个牌子乃是宫里面可以证明他身份的腰牌的话,一般人还真就不敢相信,他就是这些年在京师里面赫赫有名的司礼监大太监。
在被刘泽清让入大堂在上首坐定之后,刘泽清立即让人奉上了茶点,这方正化也真是饿极了,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不面子了,抓起了下人呈上来的点心,便大口的朝着嘴里面塞了起来,几口下去便噎住了,赶紧端起茶水大口的灌了几口,这才顺过来气,也顾不得和刘泽清说明来意,便风卷残云一般的将送上来的这些茶点一下扫到了肚子里面,直到看着盘子里面已经没有东西了,他这才咽了口吐沫,又把手上的碎渣子搓在一起,倒入了口中,端起茶一饮而尽,似乎还没有吃饱。
“快!准备好酒好菜,请方公公用膳!方公公定时这一路上受苦了,不要着急,既然到了在下这里,便安全了!慢慢吃,虽然在下这里也紧张,但是总能保得公公吃饱没有问题的!”刘泽清看出来了方正化的狼狈,于是赶紧劝道。
方正化点点头,脸色也恢复了一些,接过下人送来的毛巾擦了把脸,深吸一口气之后,精神也变得好了许多,这才从怀中掏出了一块黄娟,站起身道:“山东总兵刘泽清接旨!”
刘泽清本能的立即跪下,大声叫道:“微臣刘泽清接旨!”
当然肖天健也没想过效仿李自成那种刮地三尺的办法,对于京师之中的平民,他是不可能让人去搜刮他们的,另外还有一些小一点的商贾,他也不会去对他们下手,所以七千万两银子,他没敢想,但是如果挑拣一些重点下手的话,最起码三四千万两银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还是很有可能的。
这个时代,明末在地主和权贵们的极度贪婪之下,不单单是土地被大量兼并,社会财富也基本上集中到了极少数人手中,这也是社会矛盾爆发的根本原因,即便是没有建奴的影响,大明内乱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大明朝实际上也不可能再坚持太长时间,所以说建奴只是一个诱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明朝内部、
现在他通过造反起家,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王朝,便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彻底将以前大明的弊端给砸烂,来完成一次财物和土地的重新分配,将这种矛盾给化解掉,这恐怕也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朝代不断更迭的原因吧!
三四千万两白银,想想肖天健就直流口水,要知道大明王朝最鼎盛时期的全年的财政收入,折合下来也不过只有一千万两白银就算是不错了,可是这北京城一个地方官僚和巨贾们手中,便掌握了几年的财政收入,可见的这些钱根本就不是通过正当手段获取的。
别看明朝前期对于贪官惩治非常严厉,可是到了明末之后,官府之中自上而下早已形成了一整套的潜规则,例如什么踢斗、火耗银等等,使得大量的民间资本,被这些贪官污吏们收到了他们的囊中,再加上权贵无限制的进行土地兼并,占据了大批良田却不纳税,使得明朝朝廷和官府为了满足财政需要,不得不将担子都压在了普通百姓身上,田地怎么可能减少呢?经过两百多年的农耕发展,大明的田地面积,非但没有因为拓荒而增加,反倒缩减了近三分之一还多,虽然有小冰川时代的影响,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被那些皇亲国戚以及官员权贵们兼并土地,并且隐瞒土地面积造成的。
所以明末权贵们掌握的财富数量,根本就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而他们获取财富之后,更多的是将钱沉淀到他们手中,埋在家里面,而没有再投资,所以导致大明朝廷越来越财政困难,经济也开始滞后。
现如今肖天健既然拿下了北京城,便不可能入宝山空手而归,于是在问过了卢象升之后,得到了卢象升的支持,于是当即将名单发下,令李信主导,诸军抽调得力干将分头负责,卢象升和宪兵队负责监督,开始在京城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抄家行动。
(特别鸣谢一醉人兄弟的不吝打赏!)
第一百一十六章 奉旨抄家
就在抄家行动开始之前,大中军自己倒是先来了一场内部的清洗,在肖天健大发雷霆之后,那些被宪兵抓起来的五百多违纪的大中军兵将,立即便被各部的诸将派人领了回去,当即将其中罪可致死的三百五十多人押赴到了各个闹市口一带,并且召集起来了城内大量百姓观刑,当众宣布了这些兵将的罪责,立即一声令下大刀落下,嘁哩喀喳砍掉了三百多颗脑袋,其余的二百余人,虽然罪不至死,但是也该打的打,该罚的罚,一些人当即被命令脱去大中军的军服,被押入牢中今后将会被发送到劳改营之中服刑。
而且大中军还在城内张贴了大量的告示宣布,凡是受到大中军祸害的民众,皆可到指定地点投告,大中军起事为民,对于祸害百姓之徒,绝不姑息迁就,除了问斩了三百多不法兵将之外,那些被祸害的苦主们,还都得到了相当宽厚的赔偿,如此一来,京师之中的老百姓这才彻底放心了下来,连呼大中军乃是仁义之师!
本来城中百姓可以说无不都做好了被入城兵将祸害的准备,在他们看来,这兵荒马乱的年月,想让那些造反的兵将们不抢不杀,基本上跟母猪上树一般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没想到大中军刚刚控制京城,便自己对自己先来了这么一招,让这些京城的百姓无不啧啧称奇,同时也对大中军是心服口服了起来,转而开始转变了对大中军的态度,从最初的不信任甚至敌视,变得开始主动和大中军亲近了起来。
除了处决了一批违纪的兵将之外,同时一同被处决的还有一大批在大中军入城的时候,趁乱在京城之中四处抢掠的匪徒,这帮匪徒本以为可以趁着大中军入京混乱的光景,也趁机打捞一笔,可是天算不如人算,他们抢倒是抢了,女人倒是也玩儿了,可是不等他们回家抱着抢来的财物高兴一会儿,便被如狼似虎的大中军兵将闯入到他们家中,当场绑成了肉粽,押到了大街之上,宣布了他们的罪行之后,二话不说便砍掉了他们的脑袋。
这一下又是一千多颗人头当场落地,除了让老百姓无不拍手叫好的同时,也让京城之中的百姓看到了大中军狠辣的一面,毕竟这一千多颗滚滚落地的人头,可不是说着玩儿的,这一下便让一些不太安分的家伙们知道了大中军的厉害,彻彻底底的老实了下来。
除了杀人立威之外,肖天健也没忘了收买人心,在大中军入京的第三天一大早,城内各处便贴出了告示,在大中军的细作配合之下,肖天健派兵找到了京师之中几个囤货居其大发横财的粮商,派兵接管了他们的库房,宣布开始以平价售粮。
这一招可谓是大获人心之举,要知道自从南直隶被肖天健取下,掐断了南粮北运的漕运之后,北方便陷入到了严重的粮食短缺之中,而京师之中并非就真是没有粮食供应了,在京城之中,一些权贵支持下的粮商其实这些年都储备了不少的粮食,但是随着漕运断绝,他们立即便趁机哄抬粮价,囤货居其大发横财,使得普通百姓根本就买不起粮食,甚至出现了大批人活活饿死的情况,肖天健既然入京了,便岂能还让这帮人发财,于是便立即来了个慷他人之慨,利用这些粮商的库存,先平价售粮,解决一大部分百姓的吃饭问题。
这样也缓解了后勤方面的压力不说,趁机还利用这些粮商的库存,小发了一笔横财,同时还获得了京师百姓的拥戴,当然这些粮食是不够用的,为了保证更多人能买到粮食,各个售粮点上,都限制了购粮的数量,每家每户每次只能购得三天的粮食,不许让有人趁机囤积粮食。
当然还有一批人根本连买平价粮食的钱也没有,对于这些人,肖天健下旨在城外设立粥棚施粥,将城中这一部分没钱没粮的人引出城外,供给他们最基本的所需,避免继续出现大量饿死人的情况发展下去。
对于这些人,眼下是很重要的劳动力,必须要充分利用起来,尽快恢复京城周边的农业生产,只有这样,赶在冬天之前,还来得及收获一季粮食,多多少少也能减少一些对南方的压力。
至于京城之中还有明朝兵仗局不少的作坊,肖天健在控制住了京师的局势之后,也立即下旨,让这些作坊的工匠们立即重回作坊复工,并且先行发给他们一些粮食,让他们有饭吃,然后尽快恢复生产,特别是火药局,更是重中之重,务求立即恢复生产,来补充大中军所需。
各种举措齐头并进之下,京师的局面很快便开始稳定了下来,就连街头巷尾的一些小商小贩,这个时候看到大中军的作风,也开始渐渐的走出了家门,又开始做起了他们的小买卖来。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由肖天健下旨之下,京城之中突然之间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搜捕和查抄行动。
这种行动其实无疑还是一种变相的抢jie行动,和历史上李自成入京大索的行为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当大中军干的时候,却干的是理直气壮,并且没有在京城之中引发大规模的混乱。
因为这份抄家名单是由熟知京师各种事情的太监以及大中军细作们联合出台的,被抄家的大户人家,基本上可以算是罪恶昭彰之辈,而且是罪证确凿,当如狼似虎的大中军兵将,手持着一份份罪状冲入这些大户人家的院子的时候,将他们的罪名当着所有街坊四邻的面宣布出来的时候,就连那些被抄家的家伙们,也没屁可放。
特别是对于那些前朝的锦衣卫们,肖天健更是毫不留情,将他们连根拔起,杀了个干净,仅凭此一条,便令北京城中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还有那些横行京城的一些大太监,这一次也遭到了清洗,虽然有些人罪不至死,最终没有被杀,但是他们捞取的巨额财富,却还是被尽数没收充公。
而在城中抄家的那些大中军兵将们,也各自都有明确的目标,再加上有专人带路,只针对于他们的目标展开查抄行动,根本不去影响周边的百姓生活,所以他们虽然展开了大规模的查抄和搜捕行动,但是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影响却并不大,相反当听到了那些负责查抄搜捕的大中军兵将们宣布了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趾高气扬的权贵们的罪行之后,老百姓非但不同情这些被抄家之人,相反还未大中军呐喊叫好。
要知道这些勋贵官吏们,平日里无不是以他们的身份,要么欺行霸市,要么便欺男霸女,在天子脚下也干了不少坏事,即便是顺天府也拿他们没有办法,老百姓平日里对他们可以说是敢怒不敢言,现在大中军来了,替他们出头,将这些平日里谁也不敢动的混帐们给抓了起来,老百姓痛快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会跟大中军作对呢?
所以连续三天时间,大中军在京城之中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搜捕,立即又近万官吏和勋戚还有他们的家庭成员以及他们的一些恶仆便被抓了起来,集体拉到了城外,除了女人孩子之外,又是嘁哩喀喳,砍下了一地的人头。
随着查抄的开始,数据源源不断的被汇总到了肖天健的案头,肖天健看着这些数据,几乎是笑的见牙不见眼了,不是他爱财,而是他眼下太需要这些钱了!在他入京第三天的时候,远在南京的户部尚书付德明便派人送信给他,告知肖天健近期新朝为了支持肖天健北伐,本不充沛的户部府库,几乎快要被掏空了,并且告知肖天健,如果再这么下去,到不了年底,大中朝户部就要宣告破产。
所以肖天健眼下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他唯有对这帮京师之中的城狐社鼠尸位素餐之辈们下狠手了。
另外有关于如何处置这些人的事情上,肖天健也下了狠心,既然夺其家产,就不要想着这帮人今后还会老老实实的当大中朝的顺民了,另外这些人可以说各个都罪大恶极,其中不少人在京师之中民愤极大,留下他们也没多少好处,所以肖天健这一次没有听卢象升慎杀的意见,在下令抄没这些人家产的同时,也随即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所以当查抄行动一开始,这些人便立即一个接着一个,一家接着一家的被拖到了城外,除了妇孺之外,一并嘁哩喀喳的砍了他们的脑袋。
至于接下来的查抄清点工作有序的进行,一户户被查抄的人家财物经过清点之后,迅速的便汇总到了肖天健的大案面前。
三天的查抄行动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肖天健这一次做的比历史上李自成还绝,李自成是派刘宗敏拷问逼迫这些人拿钱出来,可是肖天健却干脆直接便改为了封门抄家,连逼催拷问都不用,便将这些家伙的家产抄了个底掉。
(今天要特别鸣谢海边蓝烟和封信天下二位书友的不吝打赏,顿感动力十足呀!)
第一百一十七章 盆满钵满
所以这么一通折腾,收获之大当报上来之后,连肖天健都吓了一跳,别人不说,凭着他对历史的了解,第一个下手的便是崇祯的老丈人周奎,单单就从周奎家中,他手下的抄家队便抄出了白银一百三十多万两,黄金七万多两,其它贵重的文玩字画以及玉石珠宝近万件,价值初步估计,即便是放在这种乱世之中,这些东西也价值百万两白银以上,另外还有周家在京畿周边兼并的几千顷土地的地契,除了这些贵重之物,宪兵还在他的大宅之中,抄出了各种粮食数千石之多,其中大部分都是陈粮,甚至很多已经发霉,还有各种绫罗绸缎上千匹,可见的周奎这厮是何等的吝啬,在他的大宅外面便天天都有人饿死,而这厮宁可让粮食放在他的库房里面霉烂,也不肯拿出来一点点去赈济一下城中饥民。
当初崇祯几次向他求饷,这厮都铁公鸡一般一毛不拔,现在倒好,肖天健一来,立即便将他全家上下一百多口除了妇孺之外,嘁哩喀喳砍了个干净,这厮这么多年借着崇祯的势力,搜罗起来的这幅家产,全部都白送给了肖天健,让肖天健笑的差点从龙椅上仰翻过去,看着这份清单,连骂该死。
另外投降的曹化淳自知难以幸免,为了求一条活路,将他的私产也尽数交了出来,单单是他一个太监,便交出了三十五万两白银,其余的那些大太监有人不识趣,死咬着没钱,结果被曹化淳告发,抄家之后,无不被抄出了巨额的财产。
所以别看这种行动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之内,但是收获却非常丰厚,不过让肖天健多少有点遗憾的是,比起原来预计的五千万两银子的收获,现在因为大幅度限定了抄家范围之后,抄没出来的白银数量加上黄金的数量,仅仅是达到了三千多万两,甚至没有历史上李自成进京逼索银两的一半多,可见的京师之中沉淀了多么大量的财富。
不过肖天健也并不感到太过遗憾,毕竟他和李自成不同,虽然他也急需这些黄白之物来充实国库,但是他知道什么事情都要有限度,在这份抄家名单之中,经过仔细斟酌之后,一部分有钱的官员并没有被列入到抄家范围之内,原因无他,这一部分人虽然也捞了不少钱,但是比如说其中的大学士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左都御史李邦华、太常寺少卿吴麟征、户部给事中吴甘来等等一些大臣,却并未被列入到抄家范围之内,这些人之中也有不少人非常有钱,但是他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能力之人,而且在读书人之中影响比较大,一旦将他们也一股脑的抄家问斩的话,对于以后大中朝执政将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便影响到了收获。
肖天健对此并不感到可惜,他要钱但是没被金银的诱惑丧失了理智,他很清楚这种事情必须要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否则的话,即便是他捞再多的钱,今后可能付出的代价却更大。
但是眼下抄没的金银虽然比较少,但是不代表着收获就一定会比李自成少,除了黄白之物之外,他们还抄没出了大批的文玩字画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的价值其实比起那些真金白银,今后会更加值钱,只要今后国内安定下来之后,收藏这些东西的人便会越来越多,这就是乱世藏金银,盛世兴收藏的道理,假以时日只要他能还天下一个太平,料想这些东西今后只要投放市场,今后还会为大中朝带来巨额的收入,到时候这些东西转化出来的金银,恐怕要远超过现在收获的金银十倍甚至于百倍之上。
像李自成、刘宗敏那样的土包子进京之后,两只眼只盯着黄白之物,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所在,许多堪称瑰宝的字画,甚至于被他们大批的付之一炬,这对于中华文化的破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与之相比,肖天健却更重视这些文玩字画以及古玩之类的东西的价值,且不说这些东西值多少钱,仅仅是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就对于后世之人无法用金银来衡量。
而且还不止这些东西,通过这次大规模的抄没行动,他们还抄没了北京城中,这些混帐东西的几千栋房产,以南京为例,今后这些房产推向市场之后,也将会为大中朝带来巨量的财富。
所以别看眼下抄没出来的黄白之物比不上历史上李自成的所获,但是实际上肖天健收获的东西价值,早已远超过那七千万两白银了。
看着这一份份清单,肖天健终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有了这三千多万两金银垫底之后,短期之内,大中朝便不会再出现财政困难的情况了,这些钱今后投入到恢复基础生产之后,产生出的效益将会百倍于此,而且这些黄白之物今后也不会都流向社会,而是会转入到中华银行之中储备起来,发行更多的龙钞,逐渐的稳固和建立起龙钞的信用,建立起一个全新的金融制度,彻底终结掉大明流行的以现银交易的现状。
所以这一次肖天健拿下大明都城,不单单只是摧毁了已经统治这个国家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更重要的是获取了相对充足的经济基础,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说不好听一点,就是捞了个盆满钵满。
随着北京城被攻克,肖天健同时也面临了一个重大的选择,当初他在南京城建立大中朝的时候,并未正式宣布将南京城定位为大中朝国都,为此朝中对于定都之事,早有争议,有很大一批人都认为,大中朝完全可以将南京城定为国都,而不必再将国都选定在北京,毕竟北京距离关外太近,很容易受到关外蒙古人和建奴的威胁,一旦定都于北京的话战略纵深实在是太浅了,京师的安全会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北方经过近几十年来的战祸还有气候的影响,不管是人口还是农业、商业都受到很大的破坏,定都北京的话,还要像大明王朝一样,要靠着南方对北方的支持,单是维持这么大的漕运,就是一项巨大的负担,所以朝中对于定都南京城的呼声非常高。
单是也有一些大臣认为,最好还是定都北京城,毕竟北京城经过大明二百余年的经营之后,已经相当繁华,而且定都在北京,可以利用政治方面的便利条件,更快的恢复北方农工商业,也便于吸引更多的南逃的难民返回北方定居,更容易吸引南方富裕的人口朝北方迁徙。
对于这两种意见,肖天健去年在建立大中朝之前,便已经了解到了,但是他迟迟并未作出决定,在他看来,这种争论对于今后他统治这个国家,还是有好处的,他不可能在大中朝之中建立一言堂,什么都由他自己来说了算,那样的话累死他,他也估计忙不过来,特别是在政务处理上,他自认为即便是他具备有后世的一些知识,但是他也并不能称之为一个非常合格的行政管理者,而且这个时代很多东西不同于后世,后世的许多制度,并不能照搬到这个时代,否则的话非但起不到良好的治国效果,弄不好还会造成更大的混乱。
说不好听一点,就是步子不能迈的太大,要不然的话,步子迈的太大,很容易扯到蛋,所以虽然肖天健知道今后世界将会朝什么方向发展,但是最起码现在他还不是全面推行后世那些制度的时候,更多的是要潜移默化,一步一步的来,逐渐的引导这个国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直至有一天,在这个国度之中建立起全新的政治制度。
以前对于定都之事,肖天健还可以拖着先不管,但是在他拿下北京城之后,这件事他便不得不面对了,所以在入京几天,各种事情还纷纷杂杂的时候,留守南京的诸部尚书们,便开始纷纷派人呈送奏折,一边祝贺肖天健打下北京城,另一边也开始动议定都之事。
可是肖天健考虑了一番之后,还是没有最后确定这件事,而是暂时令卢象升暂时以监察院总监之职,代领北直隶巡抚之职,暂时坐镇顺天府,负责收拾北直隶这一带的烂摊子,至于定都之事,他认为还是要再等一下再定。
虽然崇祯已死,大明王朝至此已经可以宣告覆灭,可是对于肖天健来说,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有落实,那就是崇祯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照这三个人在大军攻占北京城之后,却始终没有消息,为此肖天健在入京之后,便着令冯卫汉所辖的兵部特情处追查这三人的去处。
可是从入京到现在,已经十天时间了,可是这三人却依旧没有一点消息,这让肖天健心中颇有些不安。
这三个人虽然年纪最大的太子朱慈烺也不过只有十三岁,最小的永王朱慈照仅仅不过六岁,可是他们的身份跟年龄无关,不管是谁,对于大中朝来说无疑都是一颗重磅的定时炸弹,一旦要是让他们逃到南方的话,立即便会被尚未归服大中朝的那些明朝官员们扶起来,成立起一个小朝廷,一旦要是这样的话,无疑可以凝聚起来已经成为一盘散沙的残存的那些旧明势力,继续和大中朝作对。
虽然肖天健并不担心收拾不下南方诸省,但是毕竟一个统一的南方,和各自为政的南方诸省相比,一旦让他们成立一个公认的小朝廷的话,会对于下一步统一南方造成很大的麻烦。
所以肖天健这些天来,除了忙着“抄家搂钱”之外,同时也在一直关注着这件事,另外他还在七月二十也就是他入京第三天的时候,以大中皇帝的身份,下诏昭告天下,正式宣布了崇祯皇帝的死讯,也正式宣布了大明王朝的覆灭。
(今天还要继续鸣谢书友海边蓝颜朋友的打赏!你们的支持是我的动力!)
第一百一十八章 遗诏
肖天健在京师所发的这份诏书以极快的速度便朝着四面八方传去,当得知消息之后的不少北方尚未投降大中朝的州县官民,当即便一片大哗,以前这些地方官们还心存一丝幻想,认为他们是大明臣子,只要大明京师还在,崇祯皇帝还在,那么他们便还可以效忠于大明王朝,但是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们便彻底陷入到了迷茫之中,大明都城已经被大中朝拿下,他们所效忠的大明皇帝也已经死了,那么他们还效忠于谁呢?继续坚持下去,又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一些有点志气的官员大哭一场之后干脆挂印而去,这官也不做了,这大明反正完了,他们索性回家去,从此闭门不管窗外事,这天下爱谁谁去吧!也有一些官员舍不得这官位,于是便赶紧就近找大中军投递顺表,当即宣布投降大中朝,从此之后转身投靠大中朝,继续当大中朝的官,至于残余的官兵,大部分就地哗散,回家种地的回家,投降大中的投降,个别官兵干脆便落草为寇,干起了没本的买卖,总之几天时间,整个北直隶残存的那些尚未归降大中朝的地方,便一夜之间易帜,开始接受大中朝的管辖。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的飞入到了山东境内,得知消息的山东各地官府得知了这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之后,也都立即纷纷宣布投降,改换了门庭,投效了大中朝。
而此时刚刚又纠集起来了一万多人马,盘踞在登州城的刘泽清,也很快得知了京师被破的消息,很快打听到了崇祯已经在京城内的煤山自缢身亡的消息,顿时刘泽清便吓得慌了手脚。
这两年来,刘泽清真是被大中军给打怕了,本来他麾下还有数万官军,可是在大中皇帝肖天健率军北伐开始之后,他便立即弃了镇守的济宁州,一溜烟的先是逃到了泰安州,得知济宁被大中军攻占之后,两地相隔尚有五百里,这家伙便又弃了泰安州,一溜烟的逃亡了登州。
结果他麾下的几万大军可以说没有跟大中军怎么交手,便被他生生在逃窜期间给拖垮了,等他逃到登州才发现,跟着他的三万多官军,到了登州之后仅剩下了六七千溃兵,其余的在半路上都逃散掉了,而且他还得知大中军为了尽快北上,根本没有攻打济宁和泰安等地,而是沿着运河一路北上,令刘泽清后悔不迭,可是他也没胆带兵去驰援沧州等地,而是躲在登州当起了他的土皇帝,六月间崇祯派人到登州下旨,令他起兵赶往京师入卫,可是刘泽清以粮饷不济为由,根本就没有理崇祯的茬,而是打算留在登州观望风头再说。
刘泽清本来还想看看大中军北上之后,怎么对付建奴大军,在他看来,大中军虽然厉害,但是建奴也不是吃素的,弄不好大中军会和建奴在京畿一带拼个两败俱伤,到时候他弄不好还能趁机捞一笔,控制住山东之地,当一个山东王。
可是接下来他便得到消息,大中军非但没有跟建奴拼个两败俱伤,在六月底的时候肖天健领兵打通了大运河,在通州一举歼灭了建奴三四万的兵马,进而又率兵杀至山海关,再一次大败建奴大军,生生将彪悍的建奴大军给灰溜溜的撞回到了辽东关外,据说二十万建奴大军这一战下来,便损兵折将近半还多,把刘泽清给吓得是手脚发麻,暗呼没有奉旨入卫,乃是明智之举,要不然的话他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后来他还听闻有人建议崇祯帝弃守京师,带领文武百官逃到登州坐船南下逃至福建两广,为此他还升起了一丝希望,这段时间在登州莱州等地,搜罗海船,准备跟着崇祯渡海南下,到时候他起码也算是护驾有功,崇祯肯定也不会追究他不肯带兵入卫的罪责了,到了南方之后,他弄不好还能升官,当个大将军什么的。
可是等来等去,却没有等到崇祯带领文武百官逃到登州,反倒是等来了京师被破,崇祯吊死煤山的消息,这一下刘泽清慌了手脚。
崇祯已死,那么大明也就完了,他虽然准备了一批海船,做好了南下奔投福建的准备,但是以他目前弄到的这些船只,根本就不足以将他所有的兵马都装上,运往福建,而且他缺少粮饷,麾下兵将又恋土不肯跟他走,只要他宣布登船弃守登州,那么麾下这好不容易纠集起来的一万多人马马上便会哗散,就算是他走海路逃到南方,又能如何呢?
没兵没将的情况下,他到了福建,哪儿还有郑芝龙郑家,吞并他跟玩儿一样,到时候他也只能落得一个鸡飞蛋打的下场。
可是就在他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亲兵飞奔着冲入他所在的大堂之中,跪下对他禀报道:“启禀军门!有个人自称是京师里面的来的,说是军门故人,想要求见军门!”
刘泽清正在心烦意乱,对于京师的情况也不是非常清楚,听说这个时候有京师的人来找他,先是眉头皱了一下,本来还想不见,但是想到这个时候能有人自称是他的故人,还是京师过来的,于是便问道:“是什么人?你们可问清楚了吗?”
报信的家丁犹豫了一下之后摇头道:“他不肯说,只是说军门见到他之后,自然会认得他!不过小的看,这个人似乎是个……是个……”
刘泽清看这厮吞吞吐吐,于是立即怒道:“是什么?为何今日说话如此吞吞吐吐?有什么奇怪的吗?”
那个家丁赶紧低头答道:“以小的看,来人似乎是宫里面的公公!”
刘泽清听罢之后立即便站了起来,公公不就是太监吗?哪个太监这个时候会前来找他,还自称故人呢?于是刘泽清眼珠一转,立即吩咐道:“带他进来!”
不多时一个衣衫褴褛之人便被带入到了刘泽清的府中,刘泽清站在大堂门前的屋檐下面看着这个人走入到了院子之中。
刘泽清仔细打量着这个穿的像叫花子一般的人,见到此人面黄肌瘦,满脸污秽,但是下巴上却光洁没有半根胡须,确实像是个太监,但是在他的脑海中,却似乎并不认识此人,于是背着手对这个人问道:“你是何人?本官并不认识你,你如何敢自称本官的故人?”
这个像叫花子一般的人看到了刘泽清之后,本来佝偻着的身体,忽然间挺直了起来,双眼猛的睁开,直视着刘泽清,猛然间让刘泽清感觉到一种压力扑面而来,很显然这个人肯定是久居上位之人,要不然的话也不会养成这样的气质。
“在下乃是司礼监掌印方正化,见过刘军门……”这个人忽然间从怀中取出了一个牌子,举在手中亮到了刘泽清面前。
刘泽清的瞳孔猛然收缩了起来,司礼监掌印太监方正化,这个名字他可是如雷贯耳,此人是宫中内侍之中,近些年来最受崇祯皇帝看重的太监,虽然称不上位高权重,但是在京师之中也是少有说话算数的几个大太监之一,于是他不敢再托大下去,慌忙施礼道:“在下山东总兵刘泽清,见过方公公!在下不知方公公远道前来,有失远迎,还望方公公恕罪,快请公公里面看茶!”
方正化这个时候样子确实太惨了点,一身脏兮兮的破烂衣服,身上散发着一股难闻的臭味,如果不是他拿着的这个牌子乃是宫里面可以证明他身份的腰牌的话,一般人还真就不敢相信,他就是这些年在京师里面赫赫有名的司礼监大太监。
在被刘泽清让入大堂在上首坐定之后,刘泽清立即让人奉上了茶点,这方正化也真是饿极了,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不面子了,抓起了下人呈上来的点心,便大口的朝着嘴里面塞了起来,几口下去便噎住了,赶紧端起茶水大口的灌了几口,这才顺过来气,也顾不得和刘泽清说明来意,便风卷残云一般的将送上来的这些茶点一下扫到了肚子里面,直到看着盘子里面已经没有东西了,他这才咽了口吐沫,又把手上的碎渣子搓在一起,倒入了口中,端起茶一饮而尽,似乎还没有吃饱。
“快!准备好酒好菜,请方公公用膳!方公公定时这一路上受苦了,不要着急,既然到了在下这里,便安全了!慢慢吃,虽然在下这里也紧张,但是总能保得公公吃饱没有问题的!”刘泽清看出来了方正化的狼狈,于是赶紧劝道。
方正化点点头,脸色也恢复了一些,接过下人送来的毛巾擦了把脸,深吸一口气之后,精神也变得好了许多,这才从怀中掏出了一块黄娟,站起身道:“山东总兵刘泽清接旨!”
刘泽清本能的立即跪下,大声叫道:“微臣刘泽清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