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侧翼没有被迂回,手中军队比敌军全军还多,而且还处于进攻的时候,没有崩溃的军队就会——”陈讼师做出一副迷惑不解的表情,手臂在空中突然挥动了一下:“突然崩溃了。”
“是的,战场上有很多变数,有些事情发生的很突然,非常出乎我们的意料,”梁将军解释道:“所以才需要军校对军人进行长期的训练,所以才需要我们这些战术专家。”
“这是一种非常绝望的军事形势吧?”
“非常,非常地绝望。”梁将军加重语气说道,同时重重地点头来配合自己的气势。
“所以我的当事人,他们的部队比敌人还少,而且不是在进攻而是在被进攻,两翼还被迂回了,他们难道不能认为军队可能会一下子突然地崩溃吗?”陈讼师立刻反问道。
“以当时的局面看,部队不可能崩溃。”
“就算如此,但这完全可能是一个判断失误,而不是故意的叛国或者谋杀,不是吗?”陈松师说道:“刚才梁将军不是说过‘战场上有很多变数,有些事情发生的很突然,非常出乎我们的意料。’的吗?”
“这……”梁将军迟疑了一下,还是咬紧牙关说道:“这不是判断失误。”
“梁将军说王太子在兵力占优的时候撤退不是叛国和谋杀?”
“不是。”
“当时军事形势已经绝望了?”
“是的。”
“梁将军说安庆之战所有的将领选择撤退都不是叛国和谋杀?”
“不……不是。”
“当时军事形势已经绝望了。”
“是的。”
“梁将军说王启年和吉星辉撤退时军事形势远远没有绝望,是叛国和谋杀?”
梁将军说话的声音已经小了很多,他低声说道:“是的。”
陈讼师盯着梁将军看了一会儿,然后冷冷地问道:“梁将军还坚持认为,你指控王启年和吉星辉的证词不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吗?”
大堂上所有的人都变得很紧张,陪审员们也都屏住呼吸看着梁将军等待着他的回答。
良久,梁将军低声答道:“不是。”
“不是什么?不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证词吗?”陈松师大声问道。
“不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梁将军最终还是没有改口。
陈讼师望了一眼陪审团,从这些人脸上看到了自己盼望的表情,他回头朝着梁将军冷笑了一声,然后面向提刑官大声说道:“没有问题了。”
接下来就是结案陈述。
“有句话叫:官断十条路。这是前明乃至历朝历代的准则,百姓把性命交给青天大老爷,任由他们随心所欲地决定自己的生死,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期盼对方会真的会公正严明,会仁爱、会有恻隐之心。”陈讼师对陪审团们说道:“我们忍受了几千年,终于不再容忍了,所以我们拥戴执政王,推翻了前明,击败了李顺。我们把辛苦的挣来的血汗钱买成国债,我们的子弟参军流血牺牲,为的就是再不过那样暗无天日的生活。这些流血牺牲,让诸君今天能够坐在这个位置,让提刑官不再能一人说了算,而做出这些牺牲的人,也在盼望着诸君能够尊重国法,尽力去让每一个案子都得到公正的判决。”
陈讼师说着一指被告席上的王启年和吉星辉:“他们是两个彻头彻尾的人渣,败类,懦夫,地府里的油锅就是为他们俩准备的,我发自内心地鄙视他们,盼望他们早日去阎罗的刑堂前报到,最好一天都不要多等。”
“但这不是给他们定叛国和谋杀罪的理由,因为如果我们允许官府因为憎恨一个人就给他罗织罪名、就为他量身定做证词的话,那我们实际就把生死大权拱手相让,就等于认可‘官断十条路’的合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我们为什么要支持执政王,为什么要推翻前明,为什么要同李顺作战?战死的将士们为什么献身沙场,他们完全可以不死的,让李顺来统治不也是一样么?”陈讼师也有些激动起来,他对陪审团们说道:“我们的国法,要让一个人罪有应得,但绝不是死非其罪!我恳请诸君,千万不要图一时之快,就把那么多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才赢得的权利再还给官府。那些阵亡在黄池的义勇将士们,他们的牺牲是宝贵和无价的,我想就是他们也不会同意——他们留下珍贵的遗产仅仅值这俩人渣两条命的价。”
……
看起来陪审团今天未必能做出决定,陈讼师离开提刑大堂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是他自从接案以来首次发言。随着这个案件的持续,媒体渐渐地已经不再对他那么充满敌意,民众对他的辩护也开始理解。
“如果这是关于王、吉二犯在山西犯下的反人类罪,我想不出为他们辩护的理由,如果这次他们无罪释放而那个案件重新立案的话,我也不会再为他们辩护,但我依旧会支持那个为他们辩护的讼师。”陈讼师对媒体的记者们说道:“不管一个讼师接案是为名为利,但我们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国法的公正,如果没有辩护者,国法就难言公正。我敬畏国法有如天宪,我虽然是一个讼师,但也是一个百姓,我全心全意地希望国法能够公正严明。”
“即使明知他们是罪犯吗?为罪犯辩护也是公正?”一个记者问道。
“是的,即使是为一个明知是杀人凶手的罪犯辩护也是在维持国法的公正。”陈讼师毫不犹豫地说道:“和前明还有历朝都不同,我们矢志要尽力地让每一个案件都得到公正的审判,而这个是要靠监察官和我们讼师共同完成的,监察官会尽力把每一个人都说成罪犯,即使是无辜者,不要说没有,这世上总会有冤案,监察官把这些无辜者送进了大牢;而我们讼师则为罪犯辩护,也一定会让很多罪犯逃脱法网。监察官为了仕途努力给人定罪,我们讼师为了报酬努力替人脱罪,我们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尽力不漏过每一个证据,不放过每一个疑点,正是我们的较量——或者说共同努力,让国法变得更公正。”
说起之前对自己的攻击和污蔑,陈讼师倒是显得很坦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采用三权分立的原因,即使是国卿院也不可以为某个人订下量身定做的法律,因为百姓是可以因为情绪激动而做出冲动决定的,可以一时被影响,而且这个影响可能长达数年,就像当年我们还曾为黄池大捷而欢呼过,现在还会有人这么认为吗?就像当年很多人还认为许将军的长生军都是野兽一样的人,为此拒绝赦免他们,现在回想起来,真有这个必要吗?当初大家都憎恨他们,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他们是和我们一样不堪前明奴役而奋起反抗,要推翻暴政的同伴。如果当年我们的提刑司法体系就像今日这般发达,那我们根本不会做出那些让我们感到恶心后悔的事来。”
去年通过的一条讼师法曾经激起了很多争议,是关于讼师即使知道罪犯罪名成立也不许透露,而且如果讼师因此在法庭上作出不利被告的辩护时,提刑官必须宣布审判无效。趁着今天这个机会,陈讼师就替这条法律辩解:
“无论我们如何的努力,也可能让国法变得更公正而不是绝对公正,而无论在什么时候,穷苦人都会首当其冲,最不公正的待遇一定会首先落在最没钱没势的被告身上。因此我要大声为刚刚通过的讼师不得举证被告这条法规叫好,这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官府更有权势,比官府更有钱财,如果允许讼师临阵倒戈,那么监察官就可能收买讼师来提高他的政绩,而且越是贫穷的被告越无法保证他讼师的忠诚……”
好不容易从记者中脱身后,陈讼师被一个人拦住,他认出了这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连忙一鞠躬:“夏大人,在下拜见。”
“不敢当,我是慕名来听陈老板的辩护的。”夏完淳笑道,经过这一案,陈记讼师行也算是声名鹊起。
这时陈讼师注意到夏完淳身边还带着一个小孩,正目光炯炯地看着自己:“这位是夏大人的公子吧?”
“是我的养子,他可是崇拜陈老板得很啊。”
“我姓李。”那个孩子大声说道。
“原来如此……”陈讼师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要是国法不公正哪?”那个小孩刚才被养父举在肩头听陈讼师的演讲,刚刚被放下来,他大声问道:“要是不公正的国法,陈老板也敬畏如天宪吗?”
“那就是国卿院的事情了。”陈讼师笑着弯腰对小孩说道。
“我有一天也要做讼师。”那个孩子大声宣布道。
“呵呵,好,到时候你可以做我的伙计,我的讼师行正缺一个得力助手。”陈讼师笑起来,对孩子开玩笑道:“不过你得首先学会尊敬国法如天宪。”
“不,我会挑战国法!”
这声明让夏完淳和陈讼师同时放声大笑,后者一边笑一边摇头:“好,我盼着看到那一天。”
第二十七节 口实
比起第七军,第六军军长贺飞虎的行动积极得多,这几个月总是在后方巡视威慑地方部队,一旦有空就跑到龙潭和陈伟讨论解围问题,之前虽然历次给淳化解围都在一开始就被许平挫败(贺飞虎和陈伟都不敢孤军深入,所谓解围行动主要是多面火力侦察,而且一开始这些行动还损失不小。),但是议会师也从中得到锻炼,从中也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飞艇飞进淳化前,议会师首次尝试攻击顺军的一个只有几百人驻守的小型棱堡,试图打通条通讯通道掩护一些信使进去,但在近卫营的精锐官兵面前明军被打得尸横遍野,付出了三百多士兵伤亡的代价但却一无所得。
那次攻击失败后,贺飞虎和陈伟就研究认为即使顺军远离,明军也不太可能迅速消灭顺军精锐固守的堡垒,而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机会的话,明军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把固守要塞的顺军保卫限制在据点里,然后抢运辎重进淳化。
用过空军和淳化建立起联系后,贺飞虎和陈伟每次都会派出部下军官随同空军一起飞行,把沿途顺军部署绘画出来,并且为此针对性地进行了训练。反正时间闲着也是闲着,第六军也像许平在准备攻击仙霞关前一样在自己的营地后方修筑了模拟地形来训练部队,虽然他们的部下没有许平当初那么精锐,可以通过火力侦察基本摸清对方的防线构造,但是在飞艇的帮助下贺飞虎修筑的模拟地形更加逼真。明军的训练目的也和顺军不尽相同,贺飞虎和陈伟主要训练工兵事先熟悉地形,并根据顺军的壕沟障碍预先设计了便携桥梁。
而且之前的多次攻击还让贺飞虎和陈伟对顺军野战精锐的战斗力有了切身体会,从此他们俩就把战术目标从“建立与淳化的地面通道并长期维持”修正为“寻机打通一条临时通道,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进去最大量的物资和兵员,并抢运出尽可能多的伤员。”。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贺飞虎和陈伟还专门进行了多次测试,目标就是如何在短期内爆炸性地提高装卸速度,为此也进行了花费巨大的训练。
这次发现大量顺军被公仆师吸引走以后,贺飞虎决定安全第一,以给淳化补充物资和兵力为最优先任务(当时顺军在西面到底如何部署明军并不清楚,救援公仆师存在很大的危险性,贺飞虎就下决心把全部的力量都投入到一个任务中,免得分散兵力结果导致两头都鸡飞蛋打)。
宪法师倾巢出动配合议会师解围时,贺飞虎本人还亲自登上飞艇在天上指挥两个师协同作战。淳化和龙潭的南明空军也尽数投入北面,监视顺军行动并给明军地面部队进行引导。事先充分训练的工兵很快就在空军的指引下找到顺军防线上的无人区,并迅速从障碍区开辟出一条通道供马车通过……所有的行动都如同事先计划的一般完美,临时的仓库里的物资统统运进了淳化,还带走了宪法师的全部伤员,最后公仆师还靠自己的力量突围成功,这样连贺飞虎给宪法师准备的补充兵都免了。
逃进淳化的公仆师官兵惊魂稍定,立刻联名上书陆军部要求追究李军长、还有王、吉两位副师长的责任。
当公仆师要求刚刚送出后不久,南明一些报纸就被送到淳化,看到李军长在上面的自吹自擂后,淳化镇中顿时一片大骂之声。又过了一些时候,易猛没有收到陆军部对请求的批复,反倒收到了来自陆军部的嘉奖令和勋章,说这是因为黄池大捷而颁发给易猛的。来信里还暗示易猛不要继续胡闹,陆军部派来的军官告诉易猛由于长期的失败,后方急需一场大捷来鼓舞军心士气,而且眼下民众也相信了黄池是明军灵活机动带来的一场大捷,所以陆军部希望公仆师在这个节骨眼上捅篓子,同时送来的还有很多给其他公仆师官兵的勋章。
易猛把给他的勋章摔在地上,怒不可遏地喊道:“将士们是应该获得勋章,但绝不会是因为黄池大败,而是因为他们在大败后冒死杀出重围一路来淳化。”
陆军部的军官军衔低于易猛,只能求助地望向旁边的唐德生,但后者也听得连连摇头:“这种事怎么可以闭口不言?第七军的事情我都听说过了,如果陆军部不秉公处理的话,又要有多少将士为此流血?”
“可是民众已经相信这是一场大捷……”奉命传令的军官为难地说道,这是陆军部让他传达的密令,正副两位部长都不愿意用书面命令说明这个难处,所以只能用口头传达。
“我不知道制宪会议的难处,不过身为陆军军官,我必须要为将士们的安危考虑,而这个对易师长他们来说更重要,怎么可以让他们还在李军长的手下效力?”相比易猛,唐德生显得比较冷静:“当初新军就是一味遮掩,为了所谓的‘大局’讳败为胜,为败军之将开脱,最后把敢说话的人全推去闯军那边了,自己也不反省检讨;他们已经把大半个中国丢给李顺了,难道我们还要把剩下半个也丢掉吗?”
在两位将军面前,传令的军官显得非常局促,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最后只是再三声明陆军部也有顾虑,担心说出实情会打击民众对胜利的信心。
“这是需要陆军部考虑的吗?”不知道什么任红城也走进来,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诧异,反问那个陆军部的军官:“什么时候需要陆军部考虑民心了?你们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汰弱留强,如何打胜仗吗?”
“任大夫。”
易猛和唐德生一起向制宪会议的代表行礼。
“我不会干涉任何军务,不过如果有军方人员在讨论如何欺瞒民众,那我就要过问了。”任红城看着脸色苍白的陆军部军官,向他和两位师长仔细询问了一番事情的来龙去脉。
“既然没有陆军部的书面命令,而且易师长和唐师长都没有答应,那陆军部这件事我就不汇报了,我就当陆军部是犯了一个错,他们在没有搞清楚黄池战役的经过前就过早地下发了勋章了嘉奖令。”任红城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要逼迫太甚,就告诉那个陆军部的使者:“不过若是以后我又听说陆军部有类似的行为,或是因为唐师长和易师长因为不愿闭口不言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话,我一定会在制宪会议上要求弹劾临时陆军部。”
陆军部的军官敬礼退下,唐德生和易猛正要向任红城表示感激,任红城却抢先说道:“不必谢我,纸包不住火,这事迟早会被媒体知道,到时候若是大家发现欺骗民众的事也有我一份,那我就算是前途尽毁了。易师长不想在李军长手下白白送死,我也不想替他背黑锅。”
对任红城来说,黄石集团的势力对他仕途并不构成决定性影响,他没有必要去讨好李云睿,接着任红城就把还在淳化的一个记者找来,还让易猛和自己一起见这位记者:“我有一个独家新闻给你。”
……
南明百姓还沉浸在黄池大捷的喜悦中时,泉州新报就突然发行号外,一个从淳化赶回的战地记者指责陆军部公然对全体国民撒谎(任红城还没有告诉他陆军部曾经企图收买易猛),试图把一场惨败美化成大捷,同时企图让更多的志愿士兵被无能的军官带去送死。
战地记者手中有对易猛和其他众多公仆师军官的采访记录,他们关于黄池之战的描述与之前陆军声称的明显不符,这当然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随后陆军部也支支吾吾不肯明确回答媒体记者的疑问,这中态度当然更加令人生疑,很快制宪会议就开始介入,要陆军部的军官到议会接受公开咨询。
一个陆军部军官奉命前去应付制宪会议的咨询,临时陆军部部长命令这位军官一定要把本部门撇清。归根结底这不是陆军部的错,正副部长都觉得任红城说的不错,民心不需要他们关心,而任命这位军长的最主要原因是他有一个齐国公的姨夫,陆军部相信民众能够理解自己的难处;但是如果继续隐瞒下去那将来就不容易说清了(陆军部认为隐瞒住的可能性不大,首先任红城已经知道了,陆军部又不可能命令下令淳化的陆军杀人灭口;其次媒体兴趣被调动起来后,迟早会打探个水落石出;最后易猛也不肯配合掩盖)。若只是一个顺水人情,陆军部不想得罪齐国公,但现在事情已经闹大了,陆军部相信齐国公一定也能体谅自己的难处:这确实已经不是陆军部能帮他妻甥掩盖住的了。
因此面对制宪会议的询问时,这位军官在众多议员和旁听记者的面前,虽然还是坚称黄池大捷的真实性可能存在,但他满口都是:李军长如何、如何自称,李军长如何、如何汇报;而这些自称和汇报陆军部都还在核实过程中——因为没有核实清楚所以之前陆军部并没有否认黄池大捷没有发生。
当被问到第七军有何反应时,陆军部代表还声称易猛的第十三师和赵宁的第十四师都已经提交报告,他们都坚决要求脱离李军长的指挥,至于为什么会在大捷后发生这种事,陆军部代表说他们也很奇怪,所以已经派人前往一线询问——因为没有核实清楚所以之前陆军部并没有宣布存在黄池惨败的可能性。
这种发言当然导致舆论哗然,不久后有越来越多的消息从前线传来,对后方报道感到迷惑的战地记者不止一个,他们在前方打探到的消息明显和后方的报道不符合,这些记者送回来的消息中还有来自顺军渠道的。
眼见事情变得越来越明朗,制宪会议的党派领袖一个个也坐卧不宁,继续让李军长干下去显然会导致他们自己的前途受到威胁,不过若是单纯为了选票就收拾了齐国公的妻甥,那说不定又会让齐国公觉得他们在抢班夺权——三大党党魁都觉得各省才把军法审判权收回来没有多久,就又要剥夺齐国公近亲的兵权似乎有些太过猖狂。
于是三大党的党魁就轮番去齐国公府求见,所图无非是想和齐国公取得谅解,希望齐国公松口同意他的这位妻甥能够先挪挪位置,在这个风声一天紧似一天的时候先去其他岗位效力——诸位党派领袖都打算同意齐国公的任何要求,只要他同意李军长离开军队不再那一切都好商量。
但是齐国公显然不像和他们商量,无论几位党魁如何轮番求见,齐国公就是说什么也不见。随着更多对黄池不利的消息传来——最后连许平都复活了,民众的愤怒开始从军方转向制宪会议,媒体也开始指责制宪会议的大夫们眼睁睁地看着南明的年轻人去送死。
事情发展到火烧眉毛的地步,为了自己的前途考虑,制宪会议的大部分议员们把心一横,赌齐国公还是不会发飙,连夜起草并发布了对陆军部措辞强烈的谴责声明,向选民们保证一定会严查陆军部,追究他们工作低效和草芥士兵生命的原因,还保证一定会严惩不贷,给选民们一个交代。
陆军部在得知谴责决议几乎全票通过后,也知道大事不妙,陆军部的高官们这几天同样去苦苦哀求过齐国公的门房,希望能够得到指示——如果没有明示那暗示也好。但他们同样一无所后,和大夫们一般无二地吃饱了闭门羹。
和那些大夫们一样,陆军部现在是顾得了初一顾不了十五,齐国公会不会暴怒那是以后的事情,但是现在不给制宪会议个交代大伙儿转眼就会乌纱不保。为了向制宪会议证明自己既是工作高效而且也绝无草芥士兵生命的意图,陆军部立刻发布了早就准备好的调查报告,把李军长和十三、十四师的两位副师长骂了个狗血喷头,并宣布立刻革去他们一切军中职务。
几乎是同一时刻,陆军部还下令把第十三师转隶给第六军,这个安排传到淳化时让易猛感到非常满意,他并不知道李军长最后是不是真能靠他那位神通广大的姨夫逃脱惩罚,但是即使他最后依旧无事,易猛也不再是他的手下了。
在这次事件的最后,真正救了陆军部一命的反倒是他们的老冤家海军部,在南明媒体群情激愤的时候,临时海军部突然得意洋洋地宣布他们攻陷了山东的重要港口——登州。
上次空军在媒体上出的风头让海军部很眼红,因此他们早就准备好了各种有关铁甲舰的资料,还专门请来画家为铁甲舰做画,画了很多威风凛凛,绝对比实物看上去要威猛得的多的铁甲舰外貌图。在向制宪会议通报大捷的消息后,海军部立刻召开记者招待会,海军部部长亲自上阵,向记者们大肆吹嘘海军这一胜利的伟大意义,并请媒体注意是海军首先杀入山东,最后当然也没有忘记介绍他们的明星武器——铁甲舰。
不过这次南明的记者们显得谨慎得多,他们并没有如同海军部期盼的那般立刻为王师杀入山东而欢呼,而是纷纷询问这个消息的真假,以及海军是否会放弃这个据点等,还有记者提出要求到登州亲眼去看一看,显然黄池之战导致这些记者都对海军部的信用也产生的怀疑。海军部宣称王师会守土不失,而且他们很欢迎记者前去山东,大明海军会护送他们亲眼去看一看收复的山东领土。
明军反攻山东的消息,总算是给尴尬不已的制宪会议和陆军部稍稍解围,对此感激不已的制宪会议慷慨地同意了给海军再拨款修新的铁甲舰(当然不是海军部最初的那种超级豪华版,制宪会议同意再修两条规模差不多的,同样也得采用多层包钢板防护模式,这样花费可以少点。),陆军部罕见地没有反对这个提案。至于这次登州之战的英雄,先是亲自指挥铁甲舰一次又一次在顺军堡垒前几十米下锚,把近三百磅的大炮顶着对方垒墙轰;后来又带领陆战队登陆,一举夺取港口的双料英雄施天羽,也会回到福建来向制宪会议亲自报告这次大捷的全过程。
在施天羽踏上归程的时候,黄乃明也离开江西大军返回福建,回家拜见了父亲后,黄乃明一张口就是要人:“父亲,孩儿想把贺飞虎、唐德生和易猛调去江西。”想了一想后,黄乃明补充道:“陈伟我也要。”
“哦?”黄石显得有点奇怪:“为什么?”
黄乃明很不理解为什么父亲会显得奇怪,看完黄池之战的经过后他也是倒尽了胃口,再想到身边人对自己这个表哥军事才能的极力赞扬黄乃明就感到一阵阵心虚,甚至快要到了不寒而栗的地步了:“孩儿得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帮忙啊。”
第二十八节 军歌
黄乃明和他父亲的谈话称不上愉快,黄石不愿意把南京的将领交给他,明确表示他不愿意陆军部进行这种人事调换。其他一些黄乃明提出的要求他父亲也一概否决,而在来之前黄乃明没有想到父亲会拒绝他提出的任何一条要求(除了贺飞虎的调动,黄乃明到是考虑过父亲可能会因为军事上的原因不同意他把大量的将领要走。),但是其余的要求在黄乃明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比如严禁记者继续在媒体上诋毁军队这条,黄乃明就理直气壮地与父亲讲道,军队从来都是讲求事权统一,现在将士在前线作战,可是背后还有嘴伤人,这会影响军心士气,会降低军队的战斗效率;可是他父亲居然连这这条都不同意,说什么多有几双眼睛看着,军方的效率才会更好,虽然黄石同意军队确实要求事权统一,但是他坚称军方非军事机密外的事务越是对公众透明,那么官员以权谋私的代价就越大,就能提高军队的作战效率。
基本上在每一个问题上,黄石、黄乃明父子都发生激烈争吵,尽管出于对父亲的尊敬黄乃明最后停止了反驳,但是心里还是气鼓鼓的。尤其是黄石又一次提到让他放权的事,这让黄乃明感到非常不解,他从未见过谁比他父亲更高瞻远瞩,而自己虽然没有父亲那么有本事,但黄乃明自问也是见多识广,虽然没有什么战争天赋但是他私下一直认为自己可以做个不错的守成之君。所以黄乃明很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固执地在一边清闲悠哉,而不是积极努力去整顿朝政、选贤用良。就是父亲自己不想用,黄乃明觉得若是选拔一些人去历练下,给他几十年后预备着也好,就比如易猛、唐德生这种人,黄乃明就觉得很可惜不是黄家的人把他从底层提拔起来的,不过现在黄乃明觉得也不算很迟,赶快施恩于他们还能培养起他们对黄家的忠诚之心(让黄乃明觉得奇怪的是他父亲对此似乎一点儿也不着急)。为了更远的未来,黄乃明更觉得需要努力去深根固本,以建立起黄家的万世不拔之基业,父亲的许多看法让黄乃明感到迂腐保守。
和有些失意的黄乃明相比,和他一同出使泰西的施天羽这次回福建可是春风得意,现在他是海军部的宠儿,媒体上的明星,制宪会议也是青眼有加。得知黄乃明回家后,第二天施天羽就来拜见齐国公,这些日子他来过几次,所以黄石也没有留他吃饭,而是让他陪有些郁郁寡欢的黄乃明到外面郊游散心。
“我手握十万大军,”一出门没说两句话,黄乃明就忍不住对心腹好友发牢骚道:“要是父亲把贺将军他们给我,扫平顺军还不是易如反掌?”
“黄兄如此有把握么?”施天羽笑嘻嘻地问道。
“是的,战场上有很多变数,有些事情发生的很突然,非常出乎我们的意料,”梁将军解释道:“所以才需要军校对军人进行长期的训练,所以才需要我们这些战术专家。”
“这是一种非常绝望的军事形势吧?”
“非常,非常地绝望。”梁将军加重语气说道,同时重重地点头来配合自己的气势。
“所以我的当事人,他们的部队比敌人还少,而且不是在进攻而是在被进攻,两翼还被迂回了,他们难道不能认为军队可能会一下子突然地崩溃吗?”陈讼师立刻反问道。
“以当时的局面看,部队不可能崩溃。”
“就算如此,但这完全可能是一个判断失误,而不是故意的叛国或者谋杀,不是吗?”陈松师说道:“刚才梁将军不是说过‘战场上有很多变数,有些事情发生的很突然,非常出乎我们的意料。’的吗?”
“这……”梁将军迟疑了一下,还是咬紧牙关说道:“这不是判断失误。”
“梁将军说王太子在兵力占优的时候撤退不是叛国和谋杀?”
“不是。”
“当时军事形势已经绝望了?”
“是的。”
“梁将军说安庆之战所有的将领选择撤退都不是叛国和谋杀?”
“不……不是。”
“当时军事形势已经绝望了。”
“是的。”
“梁将军说王启年和吉星辉撤退时军事形势远远没有绝望,是叛国和谋杀?”
梁将军说话的声音已经小了很多,他低声说道:“是的。”
陈讼师盯着梁将军看了一会儿,然后冷冷地问道:“梁将军还坚持认为,你指控王启年和吉星辉的证词不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吗?”
大堂上所有的人都变得很紧张,陪审员们也都屏住呼吸看着梁将军等待着他的回答。
良久,梁将军低声答道:“不是。”
“不是什么?不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证词吗?”陈松师大声问道。
“不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梁将军最终还是没有改口。
陈讼师望了一眼陪审团,从这些人脸上看到了自己盼望的表情,他回头朝着梁将军冷笑了一声,然后面向提刑官大声说道:“没有问题了。”
接下来就是结案陈述。
“有句话叫:官断十条路。这是前明乃至历朝历代的准则,百姓把性命交给青天大老爷,任由他们随心所欲地决定自己的生死,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期盼对方会真的会公正严明,会仁爱、会有恻隐之心。”陈讼师对陪审团们说道:“我们忍受了几千年,终于不再容忍了,所以我们拥戴执政王,推翻了前明,击败了李顺。我们把辛苦的挣来的血汗钱买成国债,我们的子弟参军流血牺牲,为的就是再不过那样暗无天日的生活。这些流血牺牲,让诸君今天能够坐在这个位置,让提刑官不再能一人说了算,而做出这些牺牲的人,也在盼望着诸君能够尊重国法,尽力去让每一个案子都得到公正的判决。”
陈讼师说着一指被告席上的王启年和吉星辉:“他们是两个彻头彻尾的人渣,败类,懦夫,地府里的油锅就是为他们俩准备的,我发自内心地鄙视他们,盼望他们早日去阎罗的刑堂前报到,最好一天都不要多等。”
“但这不是给他们定叛国和谋杀罪的理由,因为如果我们允许官府因为憎恨一个人就给他罗织罪名、就为他量身定做证词的话,那我们实际就把生死大权拱手相让,就等于认可‘官断十条路’的合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我们为什么要支持执政王,为什么要推翻前明,为什么要同李顺作战?战死的将士们为什么献身沙场,他们完全可以不死的,让李顺来统治不也是一样么?”陈讼师也有些激动起来,他对陪审团们说道:“我们的国法,要让一个人罪有应得,但绝不是死非其罪!我恳请诸君,千万不要图一时之快,就把那么多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才赢得的权利再还给官府。那些阵亡在黄池的义勇将士们,他们的牺牲是宝贵和无价的,我想就是他们也不会同意——他们留下珍贵的遗产仅仅值这俩人渣两条命的价。”
……
看起来陪审团今天未必能做出决定,陈讼师离开提刑大堂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是他自从接案以来首次发言。随着这个案件的持续,媒体渐渐地已经不再对他那么充满敌意,民众对他的辩护也开始理解。
“如果这是关于王、吉二犯在山西犯下的反人类罪,我想不出为他们辩护的理由,如果这次他们无罪释放而那个案件重新立案的话,我也不会再为他们辩护,但我依旧会支持那个为他们辩护的讼师。”陈讼师对媒体的记者们说道:“不管一个讼师接案是为名为利,但我们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国法的公正,如果没有辩护者,国法就难言公正。我敬畏国法有如天宪,我虽然是一个讼师,但也是一个百姓,我全心全意地希望国法能够公正严明。”
“即使明知他们是罪犯吗?为罪犯辩护也是公正?”一个记者问道。
“是的,即使是为一个明知是杀人凶手的罪犯辩护也是在维持国法的公正。”陈讼师毫不犹豫地说道:“和前明还有历朝都不同,我们矢志要尽力地让每一个案件都得到公正的审判,而这个是要靠监察官和我们讼师共同完成的,监察官会尽力把每一个人都说成罪犯,即使是无辜者,不要说没有,这世上总会有冤案,监察官把这些无辜者送进了大牢;而我们讼师则为罪犯辩护,也一定会让很多罪犯逃脱法网。监察官为了仕途努力给人定罪,我们讼师为了报酬努力替人脱罪,我们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尽力不漏过每一个证据,不放过每一个疑点,正是我们的较量——或者说共同努力,让国法变得更公正。”
说起之前对自己的攻击和污蔑,陈讼师倒是显得很坦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采用三权分立的原因,即使是国卿院也不可以为某个人订下量身定做的法律,因为百姓是可以因为情绪激动而做出冲动决定的,可以一时被影响,而且这个影响可能长达数年,就像当年我们还曾为黄池大捷而欢呼过,现在还会有人这么认为吗?就像当年很多人还认为许将军的长生军都是野兽一样的人,为此拒绝赦免他们,现在回想起来,真有这个必要吗?当初大家都憎恨他们,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他们是和我们一样不堪前明奴役而奋起反抗,要推翻暴政的同伴。如果当年我们的提刑司法体系就像今日这般发达,那我们根本不会做出那些让我们感到恶心后悔的事来。”
去年通过的一条讼师法曾经激起了很多争议,是关于讼师即使知道罪犯罪名成立也不许透露,而且如果讼师因此在法庭上作出不利被告的辩护时,提刑官必须宣布审判无效。趁着今天这个机会,陈讼师就替这条法律辩解:
“无论我们如何的努力,也可能让国法变得更公正而不是绝对公正,而无论在什么时候,穷苦人都会首当其冲,最不公正的待遇一定会首先落在最没钱没势的被告身上。因此我要大声为刚刚通过的讼师不得举证被告这条法规叫好,这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官府更有权势,比官府更有钱财,如果允许讼师临阵倒戈,那么监察官就可能收买讼师来提高他的政绩,而且越是贫穷的被告越无法保证他讼师的忠诚……”
好不容易从记者中脱身后,陈讼师被一个人拦住,他认出了这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连忙一鞠躬:“夏大人,在下拜见。”
“不敢当,我是慕名来听陈老板的辩护的。”夏完淳笑道,经过这一案,陈记讼师行也算是声名鹊起。
这时陈讼师注意到夏完淳身边还带着一个小孩,正目光炯炯地看着自己:“这位是夏大人的公子吧?”
“是我的养子,他可是崇拜陈老板得很啊。”
“我姓李。”那个孩子大声说道。
“原来如此……”陈讼师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要是国法不公正哪?”那个小孩刚才被养父举在肩头听陈讼师的演讲,刚刚被放下来,他大声问道:“要是不公正的国法,陈老板也敬畏如天宪吗?”
“那就是国卿院的事情了。”陈讼师笑着弯腰对小孩说道。
“我有一天也要做讼师。”那个孩子大声宣布道。
“呵呵,好,到时候你可以做我的伙计,我的讼师行正缺一个得力助手。”陈讼师笑起来,对孩子开玩笑道:“不过你得首先学会尊敬国法如天宪。”
“不,我会挑战国法!”
这声明让夏完淳和陈讼师同时放声大笑,后者一边笑一边摇头:“好,我盼着看到那一天。”
第二十七节 口实
比起第七军,第六军军长贺飞虎的行动积极得多,这几个月总是在后方巡视威慑地方部队,一旦有空就跑到龙潭和陈伟讨论解围问题,之前虽然历次给淳化解围都在一开始就被许平挫败(贺飞虎和陈伟都不敢孤军深入,所谓解围行动主要是多面火力侦察,而且一开始这些行动还损失不小。),但是议会师也从中得到锻炼,从中也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飞艇飞进淳化前,议会师首次尝试攻击顺军的一个只有几百人驻守的小型棱堡,试图打通条通讯通道掩护一些信使进去,但在近卫营的精锐官兵面前明军被打得尸横遍野,付出了三百多士兵伤亡的代价但却一无所得。
那次攻击失败后,贺飞虎和陈伟就研究认为即使顺军远离,明军也不太可能迅速消灭顺军精锐固守的堡垒,而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机会的话,明军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把固守要塞的顺军保卫限制在据点里,然后抢运辎重进淳化。
用过空军和淳化建立起联系后,贺飞虎和陈伟每次都会派出部下军官随同空军一起飞行,把沿途顺军部署绘画出来,并且为此针对性地进行了训练。反正时间闲着也是闲着,第六军也像许平在准备攻击仙霞关前一样在自己的营地后方修筑了模拟地形来训练部队,虽然他们的部下没有许平当初那么精锐,可以通过火力侦察基本摸清对方的防线构造,但是在飞艇的帮助下贺飞虎修筑的模拟地形更加逼真。明军的训练目的也和顺军不尽相同,贺飞虎和陈伟主要训练工兵事先熟悉地形,并根据顺军的壕沟障碍预先设计了便携桥梁。
而且之前的多次攻击还让贺飞虎和陈伟对顺军野战精锐的战斗力有了切身体会,从此他们俩就把战术目标从“建立与淳化的地面通道并长期维持”修正为“寻机打通一条临时通道,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进去最大量的物资和兵员,并抢运出尽可能多的伤员。”。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贺飞虎和陈伟还专门进行了多次测试,目标就是如何在短期内爆炸性地提高装卸速度,为此也进行了花费巨大的训练。
这次发现大量顺军被公仆师吸引走以后,贺飞虎决定安全第一,以给淳化补充物资和兵力为最优先任务(当时顺军在西面到底如何部署明军并不清楚,救援公仆师存在很大的危险性,贺飞虎就下决心把全部的力量都投入到一个任务中,免得分散兵力结果导致两头都鸡飞蛋打)。
宪法师倾巢出动配合议会师解围时,贺飞虎本人还亲自登上飞艇在天上指挥两个师协同作战。淳化和龙潭的南明空军也尽数投入北面,监视顺军行动并给明军地面部队进行引导。事先充分训练的工兵很快就在空军的指引下找到顺军防线上的无人区,并迅速从障碍区开辟出一条通道供马车通过……所有的行动都如同事先计划的一般完美,临时的仓库里的物资统统运进了淳化,还带走了宪法师的全部伤员,最后公仆师还靠自己的力量突围成功,这样连贺飞虎给宪法师准备的补充兵都免了。
逃进淳化的公仆师官兵惊魂稍定,立刻联名上书陆军部要求追究李军长、还有王、吉两位副师长的责任。
当公仆师要求刚刚送出后不久,南明一些报纸就被送到淳化,看到李军长在上面的自吹自擂后,淳化镇中顿时一片大骂之声。又过了一些时候,易猛没有收到陆军部对请求的批复,反倒收到了来自陆军部的嘉奖令和勋章,说这是因为黄池大捷而颁发给易猛的。来信里还暗示易猛不要继续胡闹,陆军部派来的军官告诉易猛由于长期的失败,后方急需一场大捷来鼓舞军心士气,而且眼下民众也相信了黄池是明军灵活机动带来的一场大捷,所以陆军部希望公仆师在这个节骨眼上捅篓子,同时送来的还有很多给其他公仆师官兵的勋章。
易猛把给他的勋章摔在地上,怒不可遏地喊道:“将士们是应该获得勋章,但绝不会是因为黄池大败,而是因为他们在大败后冒死杀出重围一路来淳化。”
陆军部的军官军衔低于易猛,只能求助地望向旁边的唐德生,但后者也听得连连摇头:“这种事怎么可以闭口不言?第七军的事情我都听说过了,如果陆军部不秉公处理的话,又要有多少将士为此流血?”
“可是民众已经相信这是一场大捷……”奉命传令的军官为难地说道,这是陆军部让他传达的密令,正副两位部长都不愿意用书面命令说明这个难处,所以只能用口头传达。
“我不知道制宪会议的难处,不过身为陆军军官,我必须要为将士们的安危考虑,而这个对易师长他们来说更重要,怎么可以让他们还在李军长的手下效力?”相比易猛,唐德生显得比较冷静:“当初新军就是一味遮掩,为了所谓的‘大局’讳败为胜,为败军之将开脱,最后把敢说话的人全推去闯军那边了,自己也不反省检讨;他们已经把大半个中国丢给李顺了,难道我们还要把剩下半个也丢掉吗?”
在两位将军面前,传令的军官显得非常局促,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最后只是再三声明陆军部也有顾虑,担心说出实情会打击民众对胜利的信心。
“这是需要陆军部考虑的吗?”不知道什么任红城也走进来,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诧异,反问那个陆军部的军官:“什么时候需要陆军部考虑民心了?你们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汰弱留强,如何打胜仗吗?”
“任大夫。”
易猛和唐德生一起向制宪会议的代表行礼。
“我不会干涉任何军务,不过如果有军方人员在讨论如何欺瞒民众,那我就要过问了。”任红城看着脸色苍白的陆军部军官,向他和两位师长仔细询问了一番事情的来龙去脉。
“既然没有陆军部的书面命令,而且易师长和唐师长都没有答应,那陆军部这件事我就不汇报了,我就当陆军部是犯了一个错,他们在没有搞清楚黄池战役的经过前就过早地下发了勋章了嘉奖令。”任红城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要逼迫太甚,就告诉那个陆军部的使者:“不过若是以后我又听说陆军部有类似的行为,或是因为唐师长和易师长因为不愿闭口不言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话,我一定会在制宪会议上要求弹劾临时陆军部。”
陆军部的军官敬礼退下,唐德生和易猛正要向任红城表示感激,任红城却抢先说道:“不必谢我,纸包不住火,这事迟早会被媒体知道,到时候若是大家发现欺骗民众的事也有我一份,那我就算是前途尽毁了。易师长不想在李军长手下白白送死,我也不想替他背黑锅。”
对任红城来说,黄石集团的势力对他仕途并不构成决定性影响,他没有必要去讨好李云睿,接着任红城就把还在淳化的一个记者找来,还让易猛和自己一起见这位记者:“我有一个独家新闻给你。”
……
南明百姓还沉浸在黄池大捷的喜悦中时,泉州新报就突然发行号外,一个从淳化赶回的战地记者指责陆军部公然对全体国民撒谎(任红城还没有告诉他陆军部曾经企图收买易猛),试图把一场惨败美化成大捷,同时企图让更多的志愿士兵被无能的军官带去送死。
战地记者手中有对易猛和其他众多公仆师军官的采访记录,他们关于黄池之战的描述与之前陆军声称的明显不符,这当然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随后陆军部也支支吾吾不肯明确回答媒体记者的疑问,这中态度当然更加令人生疑,很快制宪会议就开始介入,要陆军部的军官到议会接受公开咨询。
一个陆军部军官奉命前去应付制宪会议的咨询,临时陆军部部长命令这位军官一定要把本部门撇清。归根结底这不是陆军部的错,正副部长都觉得任红城说的不错,民心不需要他们关心,而任命这位军长的最主要原因是他有一个齐国公的姨夫,陆军部相信民众能够理解自己的难处;但是如果继续隐瞒下去那将来就不容易说清了(陆军部认为隐瞒住的可能性不大,首先任红城已经知道了,陆军部又不可能命令下令淳化的陆军杀人灭口;其次媒体兴趣被调动起来后,迟早会打探个水落石出;最后易猛也不肯配合掩盖)。若只是一个顺水人情,陆军部不想得罪齐国公,但现在事情已经闹大了,陆军部相信齐国公一定也能体谅自己的难处:这确实已经不是陆军部能帮他妻甥掩盖住的了。
因此面对制宪会议的询问时,这位军官在众多议员和旁听记者的面前,虽然还是坚称黄池大捷的真实性可能存在,但他满口都是:李军长如何、如何自称,李军长如何、如何汇报;而这些自称和汇报陆军部都还在核实过程中——因为没有核实清楚所以之前陆军部并没有否认黄池大捷没有发生。
当被问到第七军有何反应时,陆军部代表还声称易猛的第十三师和赵宁的第十四师都已经提交报告,他们都坚决要求脱离李军长的指挥,至于为什么会在大捷后发生这种事,陆军部代表说他们也很奇怪,所以已经派人前往一线询问——因为没有核实清楚所以之前陆军部并没有宣布存在黄池惨败的可能性。
这种发言当然导致舆论哗然,不久后有越来越多的消息从前线传来,对后方报道感到迷惑的战地记者不止一个,他们在前方打探到的消息明显和后方的报道不符合,这些记者送回来的消息中还有来自顺军渠道的。
眼见事情变得越来越明朗,制宪会议的党派领袖一个个也坐卧不宁,继续让李军长干下去显然会导致他们自己的前途受到威胁,不过若是单纯为了选票就收拾了齐国公的妻甥,那说不定又会让齐国公觉得他们在抢班夺权——三大党党魁都觉得各省才把军法审判权收回来没有多久,就又要剥夺齐国公近亲的兵权似乎有些太过猖狂。
于是三大党的党魁就轮番去齐国公府求见,所图无非是想和齐国公取得谅解,希望齐国公松口同意他的这位妻甥能够先挪挪位置,在这个风声一天紧似一天的时候先去其他岗位效力——诸位党派领袖都打算同意齐国公的任何要求,只要他同意李军长离开军队不再那一切都好商量。
但是齐国公显然不像和他们商量,无论几位党魁如何轮番求见,齐国公就是说什么也不见。随着更多对黄池不利的消息传来——最后连许平都复活了,民众的愤怒开始从军方转向制宪会议,媒体也开始指责制宪会议的大夫们眼睁睁地看着南明的年轻人去送死。
事情发展到火烧眉毛的地步,为了自己的前途考虑,制宪会议的大部分议员们把心一横,赌齐国公还是不会发飙,连夜起草并发布了对陆军部措辞强烈的谴责声明,向选民们保证一定会严查陆军部,追究他们工作低效和草芥士兵生命的原因,还保证一定会严惩不贷,给选民们一个交代。
陆军部在得知谴责决议几乎全票通过后,也知道大事不妙,陆军部的高官们这几天同样去苦苦哀求过齐国公的门房,希望能够得到指示——如果没有明示那暗示也好。但他们同样一无所后,和大夫们一般无二地吃饱了闭门羹。
和那些大夫们一样,陆军部现在是顾得了初一顾不了十五,齐国公会不会暴怒那是以后的事情,但是现在不给制宪会议个交代大伙儿转眼就会乌纱不保。为了向制宪会议证明自己既是工作高效而且也绝无草芥士兵生命的意图,陆军部立刻发布了早就准备好的调查报告,把李军长和十三、十四师的两位副师长骂了个狗血喷头,并宣布立刻革去他们一切军中职务。
几乎是同一时刻,陆军部还下令把第十三师转隶给第六军,这个安排传到淳化时让易猛感到非常满意,他并不知道李军长最后是不是真能靠他那位神通广大的姨夫逃脱惩罚,但是即使他最后依旧无事,易猛也不再是他的手下了。
在这次事件的最后,真正救了陆军部一命的反倒是他们的老冤家海军部,在南明媒体群情激愤的时候,临时海军部突然得意洋洋地宣布他们攻陷了山东的重要港口——登州。
上次空军在媒体上出的风头让海军部很眼红,因此他们早就准备好了各种有关铁甲舰的资料,还专门请来画家为铁甲舰做画,画了很多威风凛凛,绝对比实物看上去要威猛得的多的铁甲舰外貌图。在向制宪会议通报大捷的消息后,海军部立刻召开记者招待会,海军部部长亲自上阵,向记者们大肆吹嘘海军这一胜利的伟大意义,并请媒体注意是海军首先杀入山东,最后当然也没有忘记介绍他们的明星武器——铁甲舰。
不过这次南明的记者们显得谨慎得多,他们并没有如同海军部期盼的那般立刻为王师杀入山东而欢呼,而是纷纷询问这个消息的真假,以及海军是否会放弃这个据点等,还有记者提出要求到登州亲眼去看一看,显然黄池之战导致这些记者都对海军部的信用也产生的怀疑。海军部宣称王师会守土不失,而且他们很欢迎记者前去山东,大明海军会护送他们亲眼去看一看收复的山东领土。
明军反攻山东的消息,总算是给尴尬不已的制宪会议和陆军部稍稍解围,对此感激不已的制宪会议慷慨地同意了给海军再拨款修新的铁甲舰(当然不是海军部最初的那种超级豪华版,制宪会议同意再修两条规模差不多的,同样也得采用多层包钢板防护模式,这样花费可以少点。),陆军部罕见地没有反对这个提案。至于这次登州之战的英雄,先是亲自指挥铁甲舰一次又一次在顺军堡垒前几十米下锚,把近三百磅的大炮顶着对方垒墙轰;后来又带领陆战队登陆,一举夺取港口的双料英雄施天羽,也会回到福建来向制宪会议亲自报告这次大捷的全过程。
在施天羽踏上归程的时候,黄乃明也离开江西大军返回福建,回家拜见了父亲后,黄乃明一张口就是要人:“父亲,孩儿想把贺飞虎、唐德生和易猛调去江西。”想了一想后,黄乃明补充道:“陈伟我也要。”
“哦?”黄石显得有点奇怪:“为什么?”
黄乃明很不理解为什么父亲会显得奇怪,看完黄池之战的经过后他也是倒尽了胃口,再想到身边人对自己这个表哥军事才能的极力赞扬黄乃明就感到一阵阵心虚,甚至快要到了不寒而栗的地步了:“孩儿得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帮忙啊。”
第二十八节 军歌
黄乃明和他父亲的谈话称不上愉快,黄石不愿意把南京的将领交给他,明确表示他不愿意陆军部进行这种人事调换。其他一些黄乃明提出的要求他父亲也一概否决,而在来之前黄乃明没有想到父亲会拒绝他提出的任何一条要求(除了贺飞虎的调动,黄乃明到是考虑过父亲可能会因为军事上的原因不同意他把大量的将领要走。),但是其余的要求在黄乃明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比如严禁记者继续在媒体上诋毁军队这条,黄乃明就理直气壮地与父亲讲道,军队从来都是讲求事权统一,现在将士在前线作战,可是背后还有嘴伤人,这会影响军心士气,会降低军队的战斗效率;可是他父亲居然连这这条都不同意,说什么多有几双眼睛看着,军方的效率才会更好,虽然黄石同意军队确实要求事权统一,但是他坚称军方非军事机密外的事务越是对公众透明,那么官员以权谋私的代价就越大,就能提高军队的作战效率。
基本上在每一个问题上,黄石、黄乃明父子都发生激烈争吵,尽管出于对父亲的尊敬黄乃明最后停止了反驳,但是心里还是气鼓鼓的。尤其是黄石又一次提到让他放权的事,这让黄乃明感到非常不解,他从未见过谁比他父亲更高瞻远瞩,而自己虽然没有父亲那么有本事,但黄乃明自问也是见多识广,虽然没有什么战争天赋但是他私下一直认为自己可以做个不错的守成之君。所以黄乃明很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固执地在一边清闲悠哉,而不是积极努力去整顿朝政、选贤用良。就是父亲自己不想用,黄乃明觉得若是选拔一些人去历练下,给他几十年后预备着也好,就比如易猛、唐德生这种人,黄乃明就觉得很可惜不是黄家的人把他从底层提拔起来的,不过现在黄乃明觉得也不算很迟,赶快施恩于他们还能培养起他们对黄家的忠诚之心(让黄乃明觉得奇怪的是他父亲对此似乎一点儿也不着急)。为了更远的未来,黄乃明更觉得需要努力去深根固本,以建立起黄家的万世不拔之基业,父亲的许多看法让黄乃明感到迂腐保守。
和有些失意的黄乃明相比,和他一同出使泰西的施天羽这次回福建可是春风得意,现在他是海军部的宠儿,媒体上的明星,制宪会议也是青眼有加。得知黄乃明回家后,第二天施天羽就来拜见齐国公,这些日子他来过几次,所以黄石也没有留他吃饭,而是让他陪有些郁郁寡欢的黄乃明到外面郊游散心。
“我手握十万大军,”一出门没说两句话,黄乃明就忍不住对心腹好友发牢骚道:“要是父亲把贺将军他们给我,扫平顺军还不是易如反掌?”
“黄兄如此有把握么?”施天羽笑嘻嘻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