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施恩与他,是他的福分。末将岂敢横加阻拦?!”高力士讪讪笑了笑,低声回禀,“只是末将觉得,此子刚到安西,就已经被封常清提了一级。而陛下又额外将其提拔为正四品中郎将,对他这样一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年青人来说,没经过必要的历练就要领军独挡一面,恐怕未必是件好事!”
“也对!”李隆基对高力士一向宠信,根本不会怀疑他的谏言背后还包含着别的什么东西。不过让他承认自己一时兴起处置失当,也实在是强人所难。斟酌了一下,他又笑着给出了一个更合理的解释,“朕不是过分施恩与他。而是褒奖他父亲当年无意间替朕解围的功劳。只是,有些话无法讲到明面儿上而已。况且封常清那边,总兵马加起来不过才四万挂零,怎会因为朕将王洵破格提拔为中郎将,就直接分兵给他!”
高力士没有胆子跟李隆基争辩,拱了拱手,笑着表示歉意,“陛下说得对。是末将多虑了!封老四那家伙做事向来谨慎得很,想必不会冒冒失失地将重任交给一个没有任何领兵经验的后生晚辈!”
到了这种地步,王洵的加官进爵,已经无人能阻止得了。好在安西那边,高力士还有别的亲信。只要处置得当,照旧可以令王洵四五葬身之地。只是操作起来略微麻烦些,并且有可能令其身后极尽哀荣罢了。
“你也是尽自己之责!”李隆基大度地摆摆手,示意对方不要过分自谦,“对了,最近太子那边如何?马上入夏了,窗纱、蚊帐之类,你可给那边调拨了过去?”
“回陛下!”高力士有点跟不上李隆基的思路,先胡乱应付了一句,然后才按照以往习惯小心翼翼禀告道:“太子一向不大习惯出门。走的比较近的,也就是马尚书、赵詹事那么几位。去年陛下叮嘱太子多出去走走,打打猎,晒晒太阳,以将养身体。末将遵照陛下的旨意,还给东宫那边调了一批飞龙禁卫过去,供殿下出巡时听用。可太子殿下好像也没什么改变,还是天天闷在家里,除了下棋、就是弹琴。再不就是......”
“嗯!”知道自己的心腹会错了意,李隆基不耐烦地打断,“他就是这么个恬淡性子,想必一时半会儿也改不了。去年和今年内库都颇有盈余,日常用度方面,你给东宫那边再多拨些吧!还有,东宫六率的人数也太少了。你从飞龙禁卫中挑表现出色的,再拨三百人,交给太子,让他以此为骨头架子,把六率先补充完整!”
“这——!”高力士越听越糊涂,真想伸过手去,摸摸皇帝陛下今天是否发烧。在他记忆中,以往的李隆基对太子可没这么宽厚。甭说主动替后者充实东宫六率了,就连以前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王忠嗣,都因为跟太子的关系过于密切,被李隆基无缘无故地夺了职,最后在贬谪的位置上抑郁而死。
这也不能怪李隆基薄情。自从太宗开始,大唐父子相残就是惯例。先有玄武门之变,然后有齐王叛乱和太子李承乾谋反。包括李隆基本人,登基之前在太平公主的挑拨下,与其父李旦之间差点儿势同水火。所以无论是李林甫、杨国忠等中枢重臣,还是肩负皇宫守卫之责的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平时在李隆基的默许之下,都本能地把太子当做敌人来防备。非但将东宫六率削减到名存实亡的地步,连拨给太子李亨的日常用度,也是能省就省。以免后者手中有了余钱,就暗中勾结朝臣,图谋不轨。
今天李隆基看到杨国忠关于大力提拔年青人的借口,心有所感。所以先是懊恼自己终归有一天会老去,进而又突然起了舔犊之念。试想连杨国忠这种刚刚登上宰相之位的家伙,都懂得为国家培养后继人才,以免老的一代将领亡故后,边镇上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李隆基自己作为大唐天子,又怎能见识比臣下还短呢?
因为上述诸多缘故,李隆基今天追问东宫那边的近况,实打实的是出于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心,而不是防微杜渐。谁料高力士却以老习惯揣度圣意,一时半会儿根本转不过弯儿来。看到自己的最为倚重的太监满脸困惑,李隆基心中负疚之意更浓,叹了口气,继续补充道:“从今往后,东宫那边无论需要什么,你都照常拨付吧!不必再跟我请示了。亨儿已经做了十五六年太子了,一直小心翼翼。你不要因为他谨慎,就慢待了他!”
一声“亨儿”叫出,终于让高力士彻底恍然大悟。赶紧理理混乱的思路,大声表白道:“末将从没慢待过太子殿下。只是如今陛下的禁卫也不足额,所以才没急着补全东宫六率。如果将飞龙禁卫中的佼佼者全都补到六率当中,陛下这边.......”
“等下一批就是!”李隆基摆摆手,笑着打断高力士的话,“先将太子的侍卫补起来,朕这边缓缓无妨。此外,白马堡大营那边,你还是多花费些心思。封常清的奏折朕也看过,这回推荐的少年才俊,大半儿都出自白马堡。这说明,我大唐关陇子弟并没有像外边传说的那样,已经被声色犬马掏空的身体。他们骨子里边,祖宗的热血还都在。只是如今四海升平,没有太多建功立业的机会让他们崭露头角罢了!”
“诺!”高力士肃立抱拳,大声回应。“陛下尽管放心,两年之内,末将一定给陛下整训出一支精锐之师来!”
“朕相信你!”明知高力士是故意装出赳赳武夫的模样来讨好自己,李隆基还是满意而笑,“你的本事,朕是知道的。朕无需你为朕拉起一支精锐之师,像去年那样的少年才俊,再多挖掘出来几百个就好。国忠他们说得对,封常清、哥舒翰和安禄山这批人,如今年龄都不小了。朕得替大唐的未来多做打算!”
”陛下圣明!”闻听此言,高力士登时又佩服得五体投地。杨国忠等人不过是给提拔自家子弟,找到了一个漂亮的借口。而在李隆基因势利导之后,却可以最大程度地缓解大唐如今边镇势力过大,中枢兵力空虚的尴尬局面。假以时日,用白马堡整训出来的少年才俊,将几大藩镇麾下的底层军官给换个遍。哪个节度使纵然有不臣之心,恐怕也没有力量扯起反旗了。
“圣明倒是未必!但朕还没有到老糊涂的地步吧!”知道高力士已经领会了自己的真实意图,李隆基嘴角挂起一丝微笑,“朕从姑姑手中将大唐夺回来时,社稷是如何一个混乱模样,你也曾经亲眼看到过。咱们君臣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到最后交给亨儿的,不能是同样的一个烂摊子。你别偷懒,朕也不偷懒。咱们君臣还都不算老,没理由被小辈们看了笑话去!”
说着话,他五指伸伸合合,好像又回到了年青时代,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第二章 天河 (三 下)
第二章 天河 (三 下)
第二天一早,李隆基亲笔批阅过的诏敕就送到了尚书省。当值官员翻开一看,登时大惊失色。为自家的前程着想,他们既不敢轻易地将这份诏敕变成圣旨颁发下去,又没勇气找借口将其封还。只好偷偷地潜人到丞相府报信,请杨国忠自己出面定夺。
杨国忠正在召集心腹议事。听闻皇帝陛下这么快就做出了回应,心里也是暗暗纳罕。待从报信人口中了解到诏敕上御笔朱批的内容后,略作沉吟,便笑着指点:“既然陛下已经做出决断了。咱们当臣子的照着执行便是。没必要大惊小怪的,这年头连三品将军都快烂大街了,更何况区区一个四品中郎将!”
话虽然是实话,听在左右亲信耳朵里却极不舒服。特别是给事中宇文德,今天赶一大早派人发给弟弟宇文至的家书中,还在不着边际地吹嘘,说自己如何如何费劲心力,才替对方争来了连升两级的好处。谁料想转眼间,没人给争好处的就爬到了朝中有人做靠山者的脑袋瓜子顶上,这让他今后如何在自家弟弟面前抬头?
“可姓王的分明寸功未立,却一下子连升三级。”中书舍人宋昱也是个见不得别人家过年的主儿,偷偷给宇文德使了个眼色,然后带头说道。“圣旨到达安西之后,想必会寒了一大批将士......”
“行了!”杨国忠不耐烦地摆手,打断了宋昱的胡言乱语,“陛下决定的事情,咱们可能跟他拧着来么?封还了诏敕又能怎样?说不定让陛下一怒,再凭空给他升上三级!况且那小子明摆着是封常清的人,咱们现在不能跟几大节度使同时交恶,也只能做个顺水人情!”
“是,右相大人言之有理。宋某莽撞了!”中书舍人扁了扁嘴,悻然退了下去。
其他人心里虽然还是拧着一团疙瘩,却也不得不点头承认,杨国忠所说的话句句都在点子上。大唐天子李隆基虽然越来越无心处理朝政,但只要他认定了的事情,群臣们根本没办法违背。当年一味地信任李林甫,动辄将弹劾李林甫者贬到岭南捉大象的是他。过后幡然悔悟,不顾众人劝阻,下令将李林甫掘墓鞭尸的还是他。无论谁想以令他收回成命,到头来无不是落个灰头土脸的下场。
“陛下额外施恩给某人,对于其他报国从军的将士而言,的确有些不公。但日后弥补的机会多着呢,不必争在这一时半会儿!”见宇文德等人脸上还是写满了沮丧,杨国忠叹了口气,慢吞吞地补充,“况且眼下范阳那边,加中郎将衔者有上千个。咱们不敢难为安禄山,又何必摆明着车马跟封常清过不去?!”
“是,右相大人英明!”宇文德无可奈何,只悻然带头回应。
见大伙精神头还不是很足,杨国忠又笑了笑,大声许诺,“好了,都打起点精神来。需要处理的事情多着呢。终归一句话,本相从来不会让自己人吃亏。不信,你们等着看好了!”
“右相大人英明!”有了这句保证,宋昱和宇文德等人脸上终于又露出了献媚的笑容。拱了拱手,带头歌功颂德。
杨国忠笑着摆摆手,制止了大伙的马屁。然后命人取来数锭官府专门用来压库的银锭,亲手赏给了尚书省那边送来的报信人。待对方千恩万谢的告辞之后,又命侍卫将议事厅的大门从外边关严,四下看了看,正色说道:“行了,鸡毛蒜皮的事情,大伙就别再想了。咱们赶紧言归正传。刚才我说的那个消息,大伙能不能想出个两全之策来!”
“嗯!”众人立刻又成了霜打过的茄子,瞬间就蔫了下去。就在昨天半夜,与杨国忠一向交好的某位太监悄悄送出宫来一个惊人的消息,皇帝陛下命高力士帮助太子重整东宫六率!
比起跟几千里之外一个新晋的中郎将较劲儿,这个消息显然更值得大伙重视。前几年揣摩李隆基的心思,当政的几个权臣都没少给东宫使绊子。特别是掌管天下钱粮的杨国忠,简直恨不得让太子李亨及其家人天天喝西北风过活。如今皇帝陛下突然念起父子亲情来了,让大伙如何来得及措手?
突然间的改弦易辙,对李隆基本人来说不要紧,毕竟他跟太子李亨是亲父子,双方之间血浓于水。对于杨国忠及其爪牙来说,这无异于突然间身临断崖。不跟着李隆基改变对东宫的态度,肯定会失去皇上的欢心。然而万一跟着李隆基做出了改变,太子李亨依旧难忘前仇的话。待哪天李隆基圣驾归西,等着杨国忠及其党羽的,肯定就是一把血淋淋的屠刀!
“怎么,对尔等没有好处的事情,尔等就懒得用心么?”见众人个个低头看自家的靴子尖儿,杨国忠禁不住怒形于色,“莫非尔等以为,杨某倒了台后,尔等就能活得滋润么?”
“不,不是,不是!”宇文德胆子最小,受不得吓。见杨国忠动了怒,登时着急了起来,一边抹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结结巴巴替自己辩解,“是,是.....”
“给个痛快话。到底是还是不是!”杨国忠最讨厌这种黏黏糊糊的家伙,若不是看在此人一向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份上,恨不得飞起一脚将其直接踢出门外。
“是,是......!”宇文德越着急,话越说不利落,“是,是这样的。所,所谓疏,不,不间亲。皇,皇上......”
“我滚你个疏不间亲!”杨国忠忍无可忍,伸出手来,一把揪住宇文德的脖领子,将其按翻在其身后的廊柱上。“这等废话还用得到你说。我问的是应对的办法?办法?你到底听明白没有!”
“办,办法!”宇文德憋得直翻白眼儿。口中白沫乱冒,就是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好歹都是有头有脸的文官,谁曾见过这种黑道头子拷问手下兄弟般的阵仗?登时,宋昱等人着起急来,三步两步围拢到杨国忠身侧,一边施礼,一边大声劝谏,“右相,右相。您再用点儿力气,宇文给事中就被您给掐死了!”
“死了活该。省得再由太子动手!”杨国忠气哼哼地甩了下胳膊,将宋昱等人拨得东倒西歪。“你们几个记着,一旦太子登基,你们谁都逃不了!”
“可宇文给事中刚才所言,也是实情。并且右相刚才也曾经说过,陛下向来乾纲独断,我等做臣子的,根本无法让他收回成命!”宋昱踉跄了几步,捂着被杨国忠扫疼的肩膀,大声喊冤。
“那就一起死吧!”杨国忠暴怒,捋胳膊,挽袖子,就要再让宋昱尝尝自己的老拳。“我今天先打死你们,然后去投曲江池!”
眼看着议事厅就要变成斗鸡场,先前差点儿被杨国忠直接勒死的宇文德终于缓过了一口气来,扯开嗓子,大声喊道,“办法,办法我,我有!”
“你个话都说不利索的废物!”杨国忠又气又笑,收起架势,单手搀起宇文德,“你就不会分个轻重缓急!赶紧起来,别吊本相的胃口!”
宋昱等人闻听,也纷纷围拢上前,眼巴巴地等着宇文德的高见。后者先是长长地喘了几口气,接着吞吞吐吐的说道:“其实,其实这,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咱,咱们.....”
“捡重点说。说不出来,你就直接唱!”杨国忠急得火烧火燎,顾不得丞相府议事时应有的礼节,大声提醒。
“咱们可以先,先忍忍。然后再,慢慢找。找太子,小毛病,积累小,就成多。三个人,就成虎!百张口,可铄金”宇文德扯开嗓门,就像唱歌一般抑扬顿挫,果然令口齿利落了许多,“在同时,攒实力。选良将,领强兵。可防备,安禄山。又可以,应不测!”
“你,你这简直是玩火!”杨国忠顿了顿脚,大声点评。前一条意见,不用宇文德提醒,他自己也知道去做。只要能令李隆基对太子心生厌恶,就可以找机会废掉他,另立一个与自己关系好的储君。然而后一条,在京师中私藏武力,则与谋反无异。万一被皇帝陛下察觉,肯定是抄家灭族之祸。
“那得看右相大人做得巧妙不巧妙了!”中书舍人宋昱冷笑几声,撇着嘴提醒,“看看人家安禄山,手中兵马都顶了半个大唐了。陛下依旧相信他忠心耿耿!”
“对啊!”闻听此言,杨国忠猛然惊醒。李林甫做宰相时,有其在背后给安禄山撑腰,自己弹劾安禄山包藏祸心,皇帝陛下不肯听,也可以理解。如今李林甫已经被掘墓鞭尸了,自己继续弹劾安禄山有不臣之心,为什么秘折递到陛下面前,也屡屡石沉大海呢?
以对自己影响力的自信和对李隆基看事眼光的判断,杨国忠不认为后者依旧相信安禄山对大唐忠心耿耿。那么如今就只剩下一个答案了:皇帝陛下跟自己一样,忌讳安禄山的实力,所以轻易不敢招惹这头不露牙的老虎。
如果自己在京师内也拥有一支强军?人数不必太多,有五千足够。恐怕即便太子李亨如愿即位,一时半会儿也奈何自己不得吧!想到这儿,杨国忠恍然大悟,双手抱住宇文德,笑着夸赞:“真没想到,你这家伙,还有这种眼光。今天是本相性子急,轻慢你了。你别往心里去,回头我在家里摆酒,亲自跟你赔罪!”
“不,不敢!”宇文德心情一松,说话立刻就利索起来,“替右相尽力,是属下分内之事。但事不宜迟。具体策略如何实施,还请右相今天跟大伙商议出个想尽章程来!”
“左右龙武军都不堪用,右相可以借加强京师防备力量为由,派遣心腹将领重建一支兵马。”中书舍人宋昱不甘居人后,犹豫了一下,大声说道。
“架子好搭。即便将龙武军抓过来,都费不了多大力气。关键是,到哪找合格的兵将去!”心里有了大方向,杨国忠的思路也开始清晰起来。摇了摇头,小声感概。“本相的节度使牙兵,你们也都见到过。当日跟白马堡的那批飞龙禁卫比起来,简直就是一群废物!”
“右相不必过于悲观!当时白马堡大营选兵,可是百里挑一。并且又经过封瘸子之手严加整训过的!当然拿出来个个都堪称精锐!”在座当中,也不乏擅长兵事之人。接过杨国忠的话头,大声说道。
众人循声张望,在议事厅门口,看到了一个身穿五品郎将服色的武官。不是别人,正是当日领着一众节度使牙兵捉拿“反贼”,却被反贼揍了个鼻青脸肿的护卫统领杜乾运!联想到他当日的狼狈相,再合理的话,大伙听起来也变成笑料了。当即,有人撇着嘴调侃道:“莫非杜将军是说,把白马堡大营那里边的一众儿郎交到你手上,你也能将其变成虎狼之师?!”
“正是!”杜乾运拱了拱手,大言不惭地回应。
“哈哈哈哈!”一众文官摇头大笑,根本不相信杜乾运的说辞。倒是杨国忠本人,不想眼睁睁地看着心腹护卫受窘,重重地咳嗽了几声,打断了众人的奚落,“行了,白马堡大营,咱们就不要眼馋了!高力士那老太监,别的不论,对陛下却是忠心得很。恨不得全京城的菜刀都收起来,免得威胁到皇家安全。本相虽然只是想组建一支看得过去的兵马拱卫京师,却也甭指望从他那里得到半点儿支持!能令他不横加阻拦,已经烧高香了!”
“那倒也是!”众人悻悻的咂嘴。显然对高力士的固执与愚忠都无可奈何。
“不过人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杨国忠笑了笑,继续说道:“咱们这回替哥舒翰讨了那么多好处,他总得有所表示才对。封常清能派遣麾下好手帮高老太监训练飞龙禁卫。本相若是请旨替陛下整训左右龙武军,难道哥舒翰就不能帮个小忙么?”
第二章 天河 (四 上)
第二章 天河 (四 上)
这话虽然说得不伦不类,听起来倒也实在。当即,四下里又是一片阿谀奉承之声。杨国忠笑着摇了摇头,命人取来纸笔,当着在座诸人的面,垂腕悬肘,亲笔写了两封信,一封送往河西,一封送往安西。
两封信的前半部分内容大体相同。无非是以私人身份,向安西、河西两大节度使表示恭贺,并且信誓旦旦的保证,只要自己还能在朝堂上说话,就会做两大节镇的强力后盾,确保他们永远没有后顾之忧。
然而在信的后半部分,杨国忠许诺给两大节镇的待遇就大相径庭了。送予封常清的信中,全是冠冕堂皇的漂亮话,并且很“坦诚”地告诉他,由于安西镇过于遥远,朝廷每次向疏勒运送粮草辎重,途中都会有极大的折损。所以从今年开始,中枢将不再拨给安西一株一厘。而作为杨某人费尽心思为安西军争取来的利益,封常清也得到以下授权:第一,可以随便处置战场缴获,无需上缴府库。包括土地和草场在内,安西军可以随意支配,朝廷事后决不过问。第二,可以随意处置安西镇治下的各部族首领及地方官吏,无需提前征询中枢的意见,以免路远误事。第三,可以随意截留安西各地应该运往朝廷的税赋,以弥补军需的不足。当然,至于以安西镇目前的人口总数,封常清截留的税赋到底够不够养活麾下将士,如此琐碎的问题,就不在丞相大人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在写给哥舒翰的信中,河西军即将得到的待遇则与安西军差别如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首先,杨国忠郑重建议,哥舒翰将河西军兵员总数,在目前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倍。所缺军械辎重、粮草饷银,由哥舒翰在地方税赋中扣除。其次,如果截留地方税赋之后,仍然不够扩军所需,中枢将另行拨付,决不亏欠。第三,中枢目前匮乏知兵之材,如果哥舒翰麾下有合适者,希望他能主动向朝廷举荐,无需避嫌。第四,朝廷即将参照前年在白马堡重整飞龙禁卫的模式,重整左右龙武卫,加强京师防御力量。在这方面,丞相府有意把机会留给河西军。希望哥舒翰在战后回朝献俘之时,能带领一批精兵强将,先把新龙武军的架子给搭建起来。
不得不说,杨国忠虽然没读过几天书,文采和书法还是相当不错的。两种相差几乎从地下到天上的待遇,被他随手一解释,非但看起来无懈可击,并且在字里行间透着股子亲切味道。即便日后封常清知道了其中差距,也很难从中挑出什么“理儿”来。毕竟从长安到疏勒的距离在那明摆着,况且人家哥舒翰还同时担负起了重整龙武军的重要责任。
中书舍人宋昱等看罢,再度齐声喝彩。待纸面儿上的墨迹干透了,杨国忠从外边叫进几名心腹,命他们征用官府驿马,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务必抢在圣旨到达之前,将两封信分别送到封常清和哥舒翰手中。
“诺!”两名杨国忠从剑南带来的亲信抱拳领命,转身大步而去。人还没等走出议事厅大门,外边突然又急匆匆跑进一个当值的侍卫来,三步两步赶到杨国忠面前,躬身禀报,“启禀左相大人,先前送信的那个书吏,又转回来了。说有要事请左相大人指点!”
“还没完了。他不会觉得杨某这里的赏钱太好赚了吧!让他在外边等着,把所有需要汇报的事情都想清楚了,然后再进来!”杨国忠皱了皱眉头,信口奚落。转念一想,又将当值侍卫喊住,笑着改口,“算了,就再便宜这小子一回吧。传他进来,说杨某这里有请!”
“左相大人口谕,有请董大人!”当值侍卫立刻走到门边,大声将杨国忠的吩咐喊了出来。
“左相大人口谕,有请董大人!”几名侍卫齐声重复,将声音一直传到了丞相府大门口。
尚书省派来的跑腿小吏董国安哪当得起这个“请”字?赶紧擦了把赶路赶出来的油汗,屁颠屁颠地窜了进来,一入门,立刻躬身谢罪,“属下无能,再三打扰左相大人处理公务。请大人恕罪,恕罪!”
“算了吧!”杨国忠笑了笑,客气地摆手,“都是为朝廷办事,有什么打扰不打扰的。刚才你把什么要事忘记了,赶紧说吧!”
虽然是慢声细语,依旧吓得董姓书吏一缩脖子,“这个,这个,不是属下忘记了!实在,实在是来回跑了两趟,请,请左相大人明鉴!”
“两趟?”杨国忠的眼睛登时瞪得滚圆,“有什么紧急事情,需要你一趟一趟地往我这里跑?尚书省究竟今天谁当值?难道一点儿主见都没有么?”
“是,是兵部的赵,赵大人当值。”董姓书吏唯恐杨国忠怪罪,主动自己的上司解释,“他,他说有些事情,还是请左相大人把把关为好。以免底下人考虑不周,耽误了国家大事!”
“原来是赵侍郎啊!也难怪!”对于董书吏口中的赵大人,杨国忠心里印象极为深刻,知道这家伙是个八面玲珑的琉璃球,谁也不肯得罪。念在此人对自己态度十分恭敬的份上,他决定不追究此人的失职,笑了笑,低声命令,“说吧,他又有什么委决不下的事情了?!”
听出杨国忠的话语里没有生气的意思,董书吏又抹了一把汗,低声求教,“赵,赵大人想请示左相,派谁去河西与安西两地宣旨比较合适!”
本以为是事关重大,谁料竟是一地鸡毛蒜皮。杨国忠不胜其烦,忍不住开口怒骂,“这琉璃球,今天犯什么毛病了!谁去不都一样么?!”
话音落下,他立刻紧锁双眉。心中迅速推算出赵侍郎的用意,‘不对。既然有心与河西、安西两镇修好,就不能随便派两个人过去传旨。必须派两个自己人,并且地位不能太低。否则,要么达不到拉拢效果,要么就会让哥舒翰和封瘸子还有他们两个麾下将士以为本相刻意轻慢。可这两地方,都不是什么好地方。河西镇好歹离中原尚近,安西那边,可是穷得连鸟都不往其处飞.....’
一边想着,他一边拿眼睛往几个心腹头上描。希望有人能主动出来请缨。然而,宋昱和宇文德等人皆像累晕了一般,一个个低着头,根本不肯与他的目光相接。
也难怪大伙不肯主动替他分忧。河西那边还容易些,快马加鞭的话,连去带回一个半月也够了。而疏勒那边距离长安却足足有三千余里。其中近半道路都荒无人烟。到那边去宣旨,半路上被狼群围上,连个囫囵尸体都找不会来。即便能平安到达疏勒,以封瘸子那种耿直脾气,宣旨人也没用什么油水可拿。并且来来回回至少得在路上耗费三、四个月时间,离开中枢这么久,回来之后,自己先前的位置早成别人的了。
“嗯、哼!”杨国忠心里有些失望,皱着眉头发出一声咳嗽。
这下,中书舍人宋昱不敢带头再装傻了。赶紧抬起眼睛,小心翼翼地说道:“属下与哥舒翰还有过一面之交,替大人跑一趟河西也无妨。可封常清那边,就有些难对付了。大人也知道,封节度脾气很古怪,稍微应对不甚,就容易跟他闹僵。如果人选不合适的话,反而容易误事。”
“嗯!”杨国忠继续冷哼,对宋昱的拖沓表现很是不满。
这一下重锤,立刻收到了奇效。后者略作沉吟,迅速低声补充,“不过,属下倒是知道一个妥帖的人选,不知道左相可否给他个为国出力的机会?!”
“谁?”杨国忠眉头轻轻一跳,沉声喝问。
“此人姓薛,是一个进京述职的上县县令,按照惯例,朝廷该授一个刺史职位给他。可最近刺史位置没有出缺儿,此人的资历有着实有限。所以一来二去,此人就在京师住了下来。”中书舍人犹豫了一下,一边在心里发着狠,一边笑着回应。(注1)
扶风县令薛景仙当日在酒宴上三番五次扫大伙的兴,宋昱一直在心里憋着劲儿要收拾他。但此人眼下连官缺都没补上,所以很难找到给他穿小鞋的机会。如今,让他吃些苦头的机会终于来了。疏勒哎,出玉门关后还需两千里!朝廷流放犯官,都不会流放到那么远的地方!让姓薛的去,最好去了之后就被封矮子留下做地方官,管一群连官话都不会说的野人,这辈子甭想再回来!
正快意地想着,耳畔却传来一声高兴的询问,“你说的可是扶风县令薛景仙?我听玉瑶提起过他,据说还算个人才!”
“正是!”宋昱偷偷地看了杨国忠一眼,目光里露出难以掩饰的惊诧。他没想到薛景仙那么没脸没皮一个人,居然还能得到虢国夫人的赞赏。这下坏了,杨相对他这个妹妹向来宠信。万一过后把薛景仙提拔到一个高位上,宋某岂不是白白给自己树了个强敌?
真是越担心,越来什么。很快,宋昱就听到的杨国忠的决定,“行,就他吧。本相相信玉瑶的眼光!先让吏部给他加一个中大夫的散衔。然后你派人知会他一声,让他尽心去替本相办差。待从西域回来,本相挪也给他挪一个上郡刺史的位置!”
“也对!”李隆基对高力士一向宠信,根本不会怀疑他的谏言背后还包含着别的什么东西。不过让他承认自己一时兴起处置失当,也实在是强人所难。斟酌了一下,他又笑着给出了一个更合理的解释,“朕不是过分施恩与他。而是褒奖他父亲当年无意间替朕解围的功劳。只是,有些话无法讲到明面儿上而已。况且封常清那边,总兵马加起来不过才四万挂零,怎会因为朕将王洵破格提拔为中郎将,就直接分兵给他!”
高力士没有胆子跟李隆基争辩,拱了拱手,笑着表示歉意,“陛下说得对。是末将多虑了!封老四那家伙做事向来谨慎得很,想必不会冒冒失失地将重任交给一个没有任何领兵经验的后生晚辈!”
到了这种地步,王洵的加官进爵,已经无人能阻止得了。好在安西那边,高力士还有别的亲信。只要处置得当,照旧可以令王洵四五葬身之地。只是操作起来略微麻烦些,并且有可能令其身后极尽哀荣罢了。
“你也是尽自己之责!”李隆基大度地摆摆手,示意对方不要过分自谦,“对了,最近太子那边如何?马上入夏了,窗纱、蚊帐之类,你可给那边调拨了过去?”
“回陛下!”高力士有点跟不上李隆基的思路,先胡乱应付了一句,然后才按照以往习惯小心翼翼禀告道:“太子一向不大习惯出门。走的比较近的,也就是马尚书、赵詹事那么几位。去年陛下叮嘱太子多出去走走,打打猎,晒晒太阳,以将养身体。末将遵照陛下的旨意,还给东宫那边调了一批飞龙禁卫过去,供殿下出巡时听用。可太子殿下好像也没什么改变,还是天天闷在家里,除了下棋、就是弹琴。再不就是......”
“嗯!”知道自己的心腹会错了意,李隆基不耐烦地打断,“他就是这么个恬淡性子,想必一时半会儿也改不了。去年和今年内库都颇有盈余,日常用度方面,你给东宫那边再多拨些吧!还有,东宫六率的人数也太少了。你从飞龙禁卫中挑表现出色的,再拨三百人,交给太子,让他以此为骨头架子,把六率先补充完整!”
“这——!”高力士越听越糊涂,真想伸过手去,摸摸皇帝陛下今天是否发烧。在他记忆中,以往的李隆基对太子可没这么宽厚。甭说主动替后者充实东宫六率了,就连以前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王忠嗣,都因为跟太子的关系过于密切,被李隆基无缘无故地夺了职,最后在贬谪的位置上抑郁而死。
这也不能怪李隆基薄情。自从太宗开始,大唐父子相残就是惯例。先有玄武门之变,然后有齐王叛乱和太子李承乾谋反。包括李隆基本人,登基之前在太平公主的挑拨下,与其父李旦之间差点儿势同水火。所以无论是李林甫、杨国忠等中枢重臣,还是肩负皇宫守卫之责的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平时在李隆基的默许之下,都本能地把太子当做敌人来防备。非但将东宫六率削减到名存实亡的地步,连拨给太子李亨的日常用度,也是能省就省。以免后者手中有了余钱,就暗中勾结朝臣,图谋不轨。
今天李隆基看到杨国忠关于大力提拔年青人的借口,心有所感。所以先是懊恼自己终归有一天会老去,进而又突然起了舔犊之念。试想连杨国忠这种刚刚登上宰相之位的家伙,都懂得为国家培养后继人才,以免老的一代将领亡故后,边镇上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李隆基自己作为大唐天子,又怎能见识比臣下还短呢?
因为上述诸多缘故,李隆基今天追问东宫那边的近况,实打实的是出于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心,而不是防微杜渐。谁料高力士却以老习惯揣度圣意,一时半会儿根本转不过弯儿来。看到自己的最为倚重的太监满脸困惑,李隆基心中负疚之意更浓,叹了口气,继续补充道:“从今往后,东宫那边无论需要什么,你都照常拨付吧!不必再跟我请示了。亨儿已经做了十五六年太子了,一直小心翼翼。你不要因为他谨慎,就慢待了他!”
一声“亨儿”叫出,终于让高力士彻底恍然大悟。赶紧理理混乱的思路,大声表白道:“末将从没慢待过太子殿下。只是如今陛下的禁卫也不足额,所以才没急着补全东宫六率。如果将飞龙禁卫中的佼佼者全都补到六率当中,陛下这边.......”
“等下一批就是!”李隆基摆摆手,笑着打断高力士的话,“先将太子的侍卫补起来,朕这边缓缓无妨。此外,白马堡大营那边,你还是多花费些心思。封常清的奏折朕也看过,这回推荐的少年才俊,大半儿都出自白马堡。这说明,我大唐关陇子弟并没有像外边传说的那样,已经被声色犬马掏空的身体。他们骨子里边,祖宗的热血还都在。只是如今四海升平,没有太多建功立业的机会让他们崭露头角罢了!”
“诺!”高力士肃立抱拳,大声回应。“陛下尽管放心,两年之内,末将一定给陛下整训出一支精锐之师来!”
“朕相信你!”明知高力士是故意装出赳赳武夫的模样来讨好自己,李隆基还是满意而笑,“你的本事,朕是知道的。朕无需你为朕拉起一支精锐之师,像去年那样的少年才俊,再多挖掘出来几百个就好。国忠他们说得对,封常清、哥舒翰和安禄山这批人,如今年龄都不小了。朕得替大唐的未来多做打算!”
”陛下圣明!”闻听此言,高力士登时又佩服得五体投地。杨国忠等人不过是给提拔自家子弟,找到了一个漂亮的借口。而在李隆基因势利导之后,却可以最大程度地缓解大唐如今边镇势力过大,中枢兵力空虚的尴尬局面。假以时日,用白马堡整训出来的少年才俊,将几大藩镇麾下的底层军官给换个遍。哪个节度使纵然有不臣之心,恐怕也没有力量扯起反旗了。
“圣明倒是未必!但朕还没有到老糊涂的地步吧!”知道高力士已经领会了自己的真实意图,李隆基嘴角挂起一丝微笑,“朕从姑姑手中将大唐夺回来时,社稷是如何一个混乱模样,你也曾经亲眼看到过。咱们君臣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到最后交给亨儿的,不能是同样的一个烂摊子。你别偷懒,朕也不偷懒。咱们君臣还都不算老,没理由被小辈们看了笑话去!”
说着话,他五指伸伸合合,好像又回到了年青时代,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第二章 天河 (三 下)
第二章 天河 (三 下)
第二天一早,李隆基亲笔批阅过的诏敕就送到了尚书省。当值官员翻开一看,登时大惊失色。为自家的前程着想,他们既不敢轻易地将这份诏敕变成圣旨颁发下去,又没勇气找借口将其封还。只好偷偷地潜人到丞相府报信,请杨国忠自己出面定夺。
杨国忠正在召集心腹议事。听闻皇帝陛下这么快就做出了回应,心里也是暗暗纳罕。待从报信人口中了解到诏敕上御笔朱批的内容后,略作沉吟,便笑着指点:“既然陛下已经做出决断了。咱们当臣子的照着执行便是。没必要大惊小怪的,这年头连三品将军都快烂大街了,更何况区区一个四品中郎将!”
话虽然是实话,听在左右亲信耳朵里却极不舒服。特别是给事中宇文德,今天赶一大早派人发给弟弟宇文至的家书中,还在不着边际地吹嘘,说自己如何如何费劲心力,才替对方争来了连升两级的好处。谁料想转眼间,没人给争好处的就爬到了朝中有人做靠山者的脑袋瓜子顶上,这让他今后如何在自家弟弟面前抬头?
“可姓王的分明寸功未立,却一下子连升三级。”中书舍人宋昱也是个见不得别人家过年的主儿,偷偷给宇文德使了个眼色,然后带头说道。“圣旨到达安西之后,想必会寒了一大批将士......”
“行了!”杨国忠不耐烦地摆手,打断了宋昱的胡言乱语,“陛下决定的事情,咱们可能跟他拧着来么?封还了诏敕又能怎样?说不定让陛下一怒,再凭空给他升上三级!况且那小子明摆着是封常清的人,咱们现在不能跟几大节度使同时交恶,也只能做个顺水人情!”
“是,右相大人言之有理。宋某莽撞了!”中书舍人扁了扁嘴,悻然退了下去。
其他人心里虽然还是拧着一团疙瘩,却也不得不点头承认,杨国忠所说的话句句都在点子上。大唐天子李隆基虽然越来越无心处理朝政,但只要他认定了的事情,群臣们根本没办法违背。当年一味地信任李林甫,动辄将弹劾李林甫者贬到岭南捉大象的是他。过后幡然悔悟,不顾众人劝阻,下令将李林甫掘墓鞭尸的还是他。无论谁想以令他收回成命,到头来无不是落个灰头土脸的下场。
“陛下额外施恩给某人,对于其他报国从军的将士而言,的确有些不公。但日后弥补的机会多着呢,不必争在这一时半会儿!”见宇文德等人脸上还是写满了沮丧,杨国忠叹了口气,慢吞吞地补充,“况且眼下范阳那边,加中郎将衔者有上千个。咱们不敢难为安禄山,又何必摆明着车马跟封常清过不去?!”
“是,右相大人英明!”宇文德无可奈何,只悻然带头回应。
见大伙精神头还不是很足,杨国忠又笑了笑,大声许诺,“好了,都打起点精神来。需要处理的事情多着呢。终归一句话,本相从来不会让自己人吃亏。不信,你们等着看好了!”
“右相大人英明!”有了这句保证,宋昱和宇文德等人脸上终于又露出了献媚的笑容。拱了拱手,带头歌功颂德。
杨国忠笑着摆摆手,制止了大伙的马屁。然后命人取来数锭官府专门用来压库的银锭,亲手赏给了尚书省那边送来的报信人。待对方千恩万谢的告辞之后,又命侍卫将议事厅的大门从外边关严,四下看了看,正色说道:“行了,鸡毛蒜皮的事情,大伙就别再想了。咱们赶紧言归正传。刚才我说的那个消息,大伙能不能想出个两全之策来!”
“嗯!”众人立刻又成了霜打过的茄子,瞬间就蔫了下去。就在昨天半夜,与杨国忠一向交好的某位太监悄悄送出宫来一个惊人的消息,皇帝陛下命高力士帮助太子重整东宫六率!
比起跟几千里之外一个新晋的中郎将较劲儿,这个消息显然更值得大伙重视。前几年揣摩李隆基的心思,当政的几个权臣都没少给东宫使绊子。特别是掌管天下钱粮的杨国忠,简直恨不得让太子李亨及其家人天天喝西北风过活。如今皇帝陛下突然念起父子亲情来了,让大伙如何来得及措手?
突然间的改弦易辙,对李隆基本人来说不要紧,毕竟他跟太子李亨是亲父子,双方之间血浓于水。对于杨国忠及其爪牙来说,这无异于突然间身临断崖。不跟着李隆基改变对东宫的态度,肯定会失去皇上的欢心。然而万一跟着李隆基做出了改变,太子李亨依旧难忘前仇的话。待哪天李隆基圣驾归西,等着杨国忠及其党羽的,肯定就是一把血淋淋的屠刀!
“怎么,对尔等没有好处的事情,尔等就懒得用心么?”见众人个个低头看自家的靴子尖儿,杨国忠禁不住怒形于色,“莫非尔等以为,杨某倒了台后,尔等就能活得滋润么?”
“不,不是,不是!”宇文德胆子最小,受不得吓。见杨国忠动了怒,登时着急了起来,一边抹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结结巴巴替自己辩解,“是,是.....”
“给个痛快话。到底是还是不是!”杨国忠最讨厌这种黏黏糊糊的家伙,若不是看在此人一向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份上,恨不得飞起一脚将其直接踢出门外。
“是,是......!”宇文德越着急,话越说不利落,“是,是这样的。所,所谓疏,不,不间亲。皇,皇上......”
“我滚你个疏不间亲!”杨国忠忍无可忍,伸出手来,一把揪住宇文德的脖领子,将其按翻在其身后的廊柱上。“这等废话还用得到你说。我问的是应对的办法?办法?你到底听明白没有!”
“办,办法!”宇文德憋得直翻白眼儿。口中白沫乱冒,就是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好歹都是有头有脸的文官,谁曾见过这种黑道头子拷问手下兄弟般的阵仗?登时,宋昱等人着起急来,三步两步围拢到杨国忠身侧,一边施礼,一边大声劝谏,“右相,右相。您再用点儿力气,宇文给事中就被您给掐死了!”
“死了活该。省得再由太子动手!”杨国忠气哼哼地甩了下胳膊,将宋昱等人拨得东倒西歪。“你们几个记着,一旦太子登基,你们谁都逃不了!”
“可宇文给事中刚才所言,也是实情。并且右相刚才也曾经说过,陛下向来乾纲独断,我等做臣子的,根本无法让他收回成命!”宋昱踉跄了几步,捂着被杨国忠扫疼的肩膀,大声喊冤。
“那就一起死吧!”杨国忠暴怒,捋胳膊,挽袖子,就要再让宋昱尝尝自己的老拳。“我今天先打死你们,然后去投曲江池!”
眼看着议事厅就要变成斗鸡场,先前差点儿被杨国忠直接勒死的宇文德终于缓过了一口气来,扯开嗓子,大声喊道,“办法,办法我,我有!”
“你个话都说不利索的废物!”杨国忠又气又笑,收起架势,单手搀起宇文德,“你就不会分个轻重缓急!赶紧起来,别吊本相的胃口!”
宋昱等人闻听,也纷纷围拢上前,眼巴巴地等着宇文德的高见。后者先是长长地喘了几口气,接着吞吞吐吐的说道:“其实,其实这,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咱,咱们.....”
“捡重点说。说不出来,你就直接唱!”杨国忠急得火烧火燎,顾不得丞相府议事时应有的礼节,大声提醒。
“咱们可以先,先忍忍。然后再,慢慢找。找太子,小毛病,积累小,就成多。三个人,就成虎!百张口,可铄金”宇文德扯开嗓门,就像唱歌一般抑扬顿挫,果然令口齿利落了许多,“在同时,攒实力。选良将,领强兵。可防备,安禄山。又可以,应不测!”
“你,你这简直是玩火!”杨国忠顿了顿脚,大声点评。前一条意见,不用宇文德提醒,他自己也知道去做。只要能令李隆基对太子心生厌恶,就可以找机会废掉他,另立一个与自己关系好的储君。然而后一条,在京师中私藏武力,则与谋反无异。万一被皇帝陛下察觉,肯定是抄家灭族之祸。
“那得看右相大人做得巧妙不巧妙了!”中书舍人宋昱冷笑几声,撇着嘴提醒,“看看人家安禄山,手中兵马都顶了半个大唐了。陛下依旧相信他忠心耿耿!”
“对啊!”闻听此言,杨国忠猛然惊醒。李林甫做宰相时,有其在背后给安禄山撑腰,自己弹劾安禄山包藏祸心,皇帝陛下不肯听,也可以理解。如今李林甫已经被掘墓鞭尸了,自己继续弹劾安禄山有不臣之心,为什么秘折递到陛下面前,也屡屡石沉大海呢?
以对自己影响力的自信和对李隆基看事眼光的判断,杨国忠不认为后者依旧相信安禄山对大唐忠心耿耿。那么如今就只剩下一个答案了:皇帝陛下跟自己一样,忌讳安禄山的实力,所以轻易不敢招惹这头不露牙的老虎。
如果自己在京师内也拥有一支强军?人数不必太多,有五千足够。恐怕即便太子李亨如愿即位,一时半会儿也奈何自己不得吧!想到这儿,杨国忠恍然大悟,双手抱住宇文德,笑着夸赞:“真没想到,你这家伙,还有这种眼光。今天是本相性子急,轻慢你了。你别往心里去,回头我在家里摆酒,亲自跟你赔罪!”
“不,不敢!”宇文德心情一松,说话立刻就利索起来,“替右相尽力,是属下分内之事。但事不宜迟。具体策略如何实施,还请右相今天跟大伙商议出个想尽章程来!”
“左右龙武军都不堪用,右相可以借加强京师防备力量为由,派遣心腹将领重建一支兵马。”中书舍人宋昱不甘居人后,犹豫了一下,大声说道。
“架子好搭。即便将龙武军抓过来,都费不了多大力气。关键是,到哪找合格的兵将去!”心里有了大方向,杨国忠的思路也开始清晰起来。摇了摇头,小声感概。“本相的节度使牙兵,你们也都见到过。当日跟白马堡的那批飞龙禁卫比起来,简直就是一群废物!”
“右相不必过于悲观!当时白马堡大营选兵,可是百里挑一。并且又经过封瘸子之手严加整训过的!当然拿出来个个都堪称精锐!”在座当中,也不乏擅长兵事之人。接过杨国忠的话头,大声说道。
众人循声张望,在议事厅门口,看到了一个身穿五品郎将服色的武官。不是别人,正是当日领着一众节度使牙兵捉拿“反贼”,却被反贼揍了个鼻青脸肿的护卫统领杜乾运!联想到他当日的狼狈相,再合理的话,大伙听起来也变成笑料了。当即,有人撇着嘴调侃道:“莫非杜将军是说,把白马堡大营那里边的一众儿郎交到你手上,你也能将其变成虎狼之师?!”
“正是!”杜乾运拱了拱手,大言不惭地回应。
“哈哈哈哈!”一众文官摇头大笑,根本不相信杜乾运的说辞。倒是杨国忠本人,不想眼睁睁地看着心腹护卫受窘,重重地咳嗽了几声,打断了众人的奚落,“行了,白马堡大营,咱们就不要眼馋了!高力士那老太监,别的不论,对陛下却是忠心得很。恨不得全京城的菜刀都收起来,免得威胁到皇家安全。本相虽然只是想组建一支看得过去的兵马拱卫京师,却也甭指望从他那里得到半点儿支持!能令他不横加阻拦,已经烧高香了!”
“那倒也是!”众人悻悻的咂嘴。显然对高力士的固执与愚忠都无可奈何。
“不过人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杨国忠笑了笑,继续说道:“咱们这回替哥舒翰讨了那么多好处,他总得有所表示才对。封常清能派遣麾下好手帮高老太监训练飞龙禁卫。本相若是请旨替陛下整训左右龙武军,难道哥舒翰就不能帮个小忙么?”
第二章 天河 (四 上)
第二章 天河 (四 上)
这话虽然说得不伦不类,听起来倒也实在。当即,四下里又是一片阿谀奉承之声。杨国忠笑着摇了摇头,命人取来纸笔,当着在座诸人的面,垂腕悬肘,亲笔写了两封信,一封送往河西,一封送往安西。
两封信的前半部分内容大体相同。无非是以私人身份,向安西、河西两大节度使表示恭贺,并且信誓旦旦的保证,只要自己还能在朝堂上说话,就会做两大节镇的强力后盾,确保他们永远没有后顾之忧。
然而在信的后半部分,杨国忠许诺给两大节镇的待遇就大相径庭了。送予封常清的信中,全是冠冕堂皇的漂亮话,并且很“坦诚”地告诉他,由于安西镇过于遥远,朝廷每次向疏勒运送粮草辎重,途中都会有极大的折损。所以从今年开始,中枢将不再拨给安西一株一厘。而作为杨某人费尽心思为安西军争取来的利益,封常清也得到以下授权:第一,可以随便处置战场缴获,无需上缴府库。包括土地和草场在内,安西军可以随意支配,朝廷事后决不过问。第二,可以随意处置安西镇治下的各部族首领及地方官吏,无需提前征询中枢的意见,以免路远误事。第三,可以随意截留安西各地应该运往朝廷的税赋,以弥补军需的不足。当然,至于以安西镇目前的人口总数,封常清截留的税赋到底够不够养活麾下将士,如此琐碎的问题,就不在丞相大人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在写给哥舒翰的信中,河西军即将得到的待遇则与安西军差别如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首先,杨国忠郑重建议,哥舒翰将河西军兵员总数,在目前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倍。所缺军械辎重、粮草饷银,由哥舒翰在地方税赋中扣除。其次,如果截留地方税赋之后,仍然不够扩军所需,中枢将另行拨付,决不亏欠。第三,中枢目前匮乏知兵之材,如果哥舒翰麾下有合适者,希望他能主动向朝廷举荐,无需避嫌。第四,朝廷即将参照前年在白马堡重整飞龙禁卫的模式,重整左右龙武卫,加强京师防御力量。在这方面,丞相府有意把机会留给河西军。希望哥舒翰在战后回朝献俘之时,能带领一批精兵强将,先把新龙武军的架子给搭建起来。
不得不说,杨国忠虽然没读过几天书,文采和书法还是相当不错的。两种相差几乎从地下到天上的待遇,被他随手一解释,非但看起来无懈可击,并且在字里行间透着股子亲切味道。即便日后封常清知道了其中差距,也很难从中挑出什么“理儿”来。毕竟从长安到疏勒的距离在那明摆着,况且人家哥舒翰还同时担负起了重整龙武军的重要责任。
中书舍人宋昱等看罢,再度齐声喝彩。待纸面儿上的墨迹干透了,杨国忠从外边叫进几名心腹,命他们征用官府驿马,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务必抢在圣旨到达之前,将两封信分别送到封常清和哥舒翰手中。
“诺!”两名杨国忠从剑南带来的亲信抱拳领命,转身大步而去。人还没等走出议事厅大门,外边突然又急匆匆跑进一个当值的侍卫来,三步两步赶到杨国忠面前,躬身禀报,“启禀左相大人,先前送信的那个书吏,又转回来了。说有要事请左相大人指点!”
“还没完了。他不会觉得杨某这里的赏钱太好赚了吧!让他在外边等着,把所有需要汇报的事情都想清楚了,然后再进来!”杨国忠皱了皱眉头,信口奚落。转念一想,又将当值侍卫喊住,笑着改口,“算了,就再便宜这小子一回吧。传他进来,说杨某这里有请!”
“左相大人口谕,有请董大人!”当值侍卫立刻走到门边,大声将杨国忠的吩咐喊了出来。
“左相大人口谕,有请董大人!”几名侍卫齐声重复,将声音一直传到了丞相府大门口。
尚书省派来的跑腿小吏董国安哪当得起这个“请”字?赶紧擦了把赶路赶出来的油汗,屁颠屁颠地窜了进来,一入门,立刻躬身谢罪,“属下无能,再三打扰左相大人处理公务。请大人恕罪,恕罪!”
“算了吧!”杨国忠笑了笑,客气地摆手,“都是为朝廷办事,有什么打扰不打扰的。刚才你把什么要事忘记了,赶紧说吧!”
虽然是慢声细语,依旧吓得董姓书吏一缩脖子,“这个,这个,不是属下忘记了!实在,实在是来回跑了两趟,请,请左相大人明鉴!”
“两趟?”杨国忠的眼睛登时瞪得滚圆,“有什么紧急事情,需要你一趟一趟地往我这里跑?尚书省究竟今天谁当值?难道一点儿主见都没有么?”
“是,是兵部的赵,赵大人当值。”董姓书吏唯恐杨国忠怪罪,主动自己的上司解释,“他,他说有些事情,还是请左相大人把把关为好。以免底下人考虑不周,耽误了国家大事!”
“原来是赵侍郎啊!也难怪!”对于董书吏口中的赵大人,杨国忠心里印象极为深刻,知道这家伙是个八面玲珑的琉璃球,谁也不肯得罪。念在此人对自己态度十分恭敬的份上,他决定不追究此人的失职,笑了笑,低声命令,“说吧,他又有什么委决不下的事情了?!”
听出杨国忠的话语里没有生气的意思,董书吏又抹了一把汗,低声求教,“赵,赵大人想请示左相,派谁去河西与安西两地宣旨比较合适!”
本以为是事关重大,谁料竟是一地鸡毛蒜皮。杨国忠不胜其烦,忍不住开口怒骂,“这琉璃球,今天犯什么毛病了!谁去不都一样么?!”
话音落下,他立刻紧锁双眉。心中迅速推算出赵侍郎的用意,‘不对。既然有心与河西、安西两镇修好,就不能随便派两个人过去传旨。必须派两个自己人,并且地位不能太低。否则,要么达不到拉拢效果,要么就会让哥舒翰和封瘸子还有他们两个麾下将士以为本相刻意轻慢。可这两地方,都不是什么好地方。河西镇好歹离中原尚近,安西那边,可是穷得连鸟都不往其处飞.....’
一边想着,他一边拿眼睛往几个心腹头上描。希望有人能主动出来请缨。然而,宋昱和宇文德等人皆像累晕了一般,一个个低着头,根本不肯与他的目光相接。
也难怪大伙不肯主动替他分忧。河西那边还容易些,快马加鞭的话,连去带回一个半月也够了。而疏勒那边距离长安却足足有三千余里。其中近半道路都荒无人烟。到那边去宣旨,半路上被狼群围上,连个囫囵尸体都找不会来。即便能平安到达疏勒,以封瘸子那种耿直脾气,宣旨人也没用什么油水可拿。并且来来回回至少得在路上耗费三、四个月时间,离开中枢这么久,回来之后,自己先前的位置早成别人的了。
“嗯、哼!”杨国忠心里有些失望,皱着眉头发出一声咳嗽。
这下,中书舍人宋昱不敢带头再装傻了。赶紧抬起眼睛,小心翼翼地说道:“属下与哥舒翰还有过一面之交,替大人跑一趟河西也无妨。可封常清那边,就有些难对付了。大人也知道,封节度脾气很古怪,稍微应对不甚,就容易跟他闹僵。如果人选不合适的话,反而容易误事。”
“嗯!”杨国忠继续冷哼,对宋昱的拖沓表现很是不满。
这一下重锤,立刻收到了奇效。后者略作沉吟,迅速低声补充,“不过,属下倒是知道一个妥帖的人选,不知道左相可否给他个为国出力的机会?!”
“谁?”杨国忠眉头轻轻一跳,沉声喝问。
“此人姓薛,是一个进京述职的上县县令,按照惯例,朝廷该授一个刺史职位给他。可最近刺史位置没有出缺儿,此人的资历有着实有限。所以一来二去,此人就在京师住了下来。”中书舍人犹豫了一下,一边在心里发着狠,一边笑着回应。(注1)
扶风县令薛景仙当日在酒宴上三番五次扫大伙的兴,宋昱一直在心里憋着劲儿要收拾他。但此人眼下连官缺都没补上,所以很难找到给他穿小鞋的机会。如今,让他吃些苦头的机会终于来了。疏勒哎,出玉门关后还需两千里!朝廷流放犯官,都不会流放到那么远的地方!让姓薛的去,最好去了之后就被封矮子留下做地方官,管一群连官话都不会说的野人,这辈子甭想再回来!
正快意地想着,耳畔却传来一声高兴的询问,“你说的可是扶风县令薛景仙?我听玉瑶提起过他,据说还算个人才!”
“正是!”宋昱偷偷地看了杨国忠一眼,目光里露出难以掩饰的惊诧。他没想到薛景仙那么没脸没皮一个人,居然还能得到虢国夫人的赞赏。这下坏了,杨相对他这个妹妹向来宠信。万一过后把薛景仙提拔到一个高位上,宋某岂不是白白给自己树了个强敌?
真是越担心,越来什么。很快,宋昱就听到的杨国忠的决定,“行,就他吧。本相相信玉瑶的眼光!先让吏部给他加一个中大夫的散衔。然后你派人知会他一声,让他尽心去替本相办差。待从西域回来,本相挪也给他挪一个上郡刺史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