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起来。你这是在干什么?”王洵赶紧走上前,双手拉起泪流满面的宋武。“我说过不回援了么?原本以为你沉稳,谁知你的性子竟然跟子达一样急!我已经命令老麦,以大都督之名,请诸侯各带五百兵卒,十日内到柘折城聚齐了。届时,大队兵马就会向东开拔,你……”
“属下,属下误会大都督了!”没等王洵把话说完,宋武赶紧抽泣着道歉。“属下还以为,大都督跟子达的交情那么深,他的话,你会言听计从呢!”
“胡说!”王洵笑着拍了宋武一下,“他做事不着调,你也比他强不到哪去!让我如何放心把统领中军的任务交个你?”
“统领中军?”宋武吃了一惊,用手抹了把脸,大声拒绝,“不行,请大都督收回成命。宋某愿意头前为大军探路。这个季节,葱岭很难翻越。宋某既然向大都督建议回援,就理当走在最前头!”
“你先别急,听我把话说完!”王洵笑了笑,拒绝了宋武的主动请缨,“信使一道带过来的,还有几个月前,朝廷给咱们三人的奖赏。子达升了副都督,你升了兵马使。所以你们二人,必须担负起各自的责任来。为军心和士气的稳定,咱们手中这万把人,必须留下一半儿在这里看家。剩下一半儿,和诸侯送来的援军,则同时开拔,去救援大唐。”
心中只有个大致的思路,所以王洵说得很乱。宋武在旁边听着,也是晕头涨脑。但唯一一点可以放心的是,大宛都督府,不会像宇文至先前所建议的那样,按兵不动,坐视京师落入叛军之手。可把大宛交给宇文至,好像也不太妥当。这家伙心狠手辣,睚眦必报。懂得竖威却不懂得施恩,万一在王洵走后,把其他诸侯逼到大食人那边……
“子达,子达不适合留守!”情急之下,宋武也顾不得选择言语了,直接指出王洵安排的不妥。
“我哪里说要子达留守了?!”王洵再度皱眉,笑着解释,“留守的事情,我准备交给老黄。他为人谨慎,也熟悉这边的情况。”
“那都督刚才说,要我和子达各自担负起各自的责任?”宋武讪讪笑了笑,低声指出王洵言语上的歧义之处。
“坐下来,咱们两个慢慢谈” 王洵也发现了自己言语中的问题,缓了口气,将宋武慢慢按在帅案前的胡凳上。“子达鬼点子多,我要把他带在身边谋划军务。我刚才跟子达商议,觉得此刻京师那边,已经聚集了大批的河西军和安西军士卒,缺的不是兵,而是最近两年见过血,敢于领军冲阵的低级将领。所以,从柘折城出发之后,我准备带着子达和子陵,魏风、老朱他们几人先走一步,由你和老沙两个,统率着弟兄们慢慢往上赶……”
“不行,路上太危险了。不能让你走最前头。否则,万一发生什么不测,宋某无法向弟兄们交代!”听王洵只带聊聊几人便要上路,宋武又跳起来反对。
在白马堡来的众兄弟当中,以他的个人背景最深,却又以他的性子最为淳厚。若是不知根知底,大伙很难相信,就这样一个从外到内都充满阳光的人,居然是中书舍人宋昱那个奸贼的弟弟。王洵也正是看中了他的磊落和坦诚,才敢放心大胆地将全军托付,“你不要再争,这是军令。如今整个大宛都督府,以你,子达和我三人职位最高。而在咱们三个人中,我心智最笨,子达性子最急,只有你,既能准确判断军情,也不会被情绪左右自己的决定。所以统帅中军的任务,我只能交托给你。况且封帅被削职后,疏勒那边也是一片混乱。借着朝廷给我的安西都护府采访使头衔,我提前到了,还能狐假虎威,给大军弄点儿粮草辎重。如果你先到了,却难免人微言轻,做不成任何事情!”
听王洵如此分析,宋武便不再坚持要替大军做开路先锋。用力站直身体,拱手施礼,“属下不敢抗命。请大都督放心,只要属下还有一口气在,就会把弟兄们,完完整整交还到你的手中。如违此誓,天诛地灭!”
“你不用发誓。”王洵笑着制止,“咱们几个一起从白马堡走到这里,如果连你和子达都不能相信了,我还相信谁去?”
“嗯!”宋武感动地回应了一声,然后拱手告退。王洵微笑着送他离开,又微笑着目送他笔直的背影消失于傍晚突降的小雪当中。摇了摇头,目光又慢慢变得黯淡。
背后没有了封帅,没有了朝廷。眼下,他能依仗的,也的确是这些曾经同生共死过的弟兄了。如果连弟兄们也不能依仗的话,他这个大都督,继续做下去还剩什么意义?!
第四章 英魂 (四 上)
第四章 英魂 (四 上)
第二天,王洵在议事厅聚将,当着信使的面儿,正式作出奉召回援京师的决定。然后宣布自己不在大宛期间,由黄万山以大都督府长史的身份,总辖各地军务。麦尔祖德以都督府参军身份,兼任大宛国宰相,负责一干民政事宜。至于大宛国主俱车鼻施,则应都督府之邀,“带领”倾国之兵东进,与其他药刹水诸侯兵马一道戮力王室。
话音刚落,底下已是一片喧哗。众将或者欢呼,或者摇头,纷纷欲上前提出自己的谏言。王洵将手向下按了按,示意大伙稍安勿躁,然后笑着道:“大唐乃你我之根。王某从没听说过,根子死了,枝叶还能继续存活的道理?此地距长安有几千里路,我等现在领兵回援都未必来得及,哪有时间再议论来议论去?无关的话今天就不多说了,查缺补漏,也等本都督把事情都安排完了不迟!”
闻听此言,众将知道大都督回师的主意已定,无论同意不同意,都只好抱拳领命。 王洵点点头,将黄万山叫到近前,郑重吩咐,“本来王某想带着你一起走,但这块膏腴之地是弟兄们费尽千辛万苦打下来的,随随便便丢了,王某实在是不甘心。所以只好辛苦你老兄一下,替我等看好这个家。待中原的叛乱平息,咱们再以此为落脚点,进而图谋整个西域!”
“大都督尽管放心。只要黄某人在,这里就肯定飘着咱们的旗号!”黄万山素来沉稳,知道王洵是把整个后路都交给了自己,拱了拱手,大声回应。
“即便咱们的旗号不得不向东移动,我也希望你还在。”王洵摇了摇头,笑着矫正黄万山话里的“疏漏”,“凡事多与老麦商量,以最大程度保住弟兄们和这里的唐人为主。人比地重要,只要有人在,其他什么都有机会再夺回来!”
“诺!末将记住了!”黄万山愕然看了王洵一眼,再度深深俯首。
王洵上前拉起他,用力拍了下他的肩膀。然后转过头,点手招过沙千里和宇文至,郑重吩咐,“这里交给黄将军,出征前的相关准备,则要由你们两个担负。我想此刻潼关城下,缺的是敢于冲阵的猛士,而不是只会摇旗呐喊的杂兵。所以,此番回援的弟兄不在数量多,而在身手矫健,胆子大,敢上阵跟敌军拼命。你们两个去把弟兄们召集起来,从中挑选身强力壮,弓马精熟者出阵。凡年龄超过三十五岁,且在本地有家有业者,无论胡汉,一律留下来守家。年龄未超三十五岁,家中有妻儿老小确实需要看顾者,只要本人提出留守,也可以不随大军出征。所有挑选出来的士卒,皆一人给他们准备两匹坐骑,每伙士卒,再配备两匹骆驼,帮忙运送随身行李。”
“诺!”沙千里和宇文至大步出列,躬身领命。
王洵点点头,抓起第三支令箭,交给了宋武,“宋将军,你带着阿里依,马宝玉两个负责筹划大军沿途开销。不但要把咱们自己的弟兄计算在内,药刹水沿岸一众诸侯,我也已经命令他们各自出兵五百。人家大老远跑来了,咱们不能让人家连干粮都自己准备!”
宋武和阿里依二人也躬身领命,然后快步下去执行任务。王洵又抓起第四、第五、第六支令箭,分别交给方子陵、魏风、朱五一等人,让他们负责做与回援相关的辅助准备。待把任务都交代的差不多了,才侧过头,笑着向信使请教,“钦差大人,您看这样安排是否合适?”
“合,合适!再合适不过了!大都督真是运,运筹帷幄,决,决胜。千,千里。”怕王洵杀人灭口,信使昨夜吓得一宿都没敢入睡。此刻见尘埃落定,强睁着通红的眼睛,大拍马屁。
“王某这身本事,都是封帅所教。弟兄们之所以勇于在阵前拼命,也跟封帅平素的谆谆教诲脱不开干系。希望大人回京师复命之时,还是把在这里看到的事情,原原本本汇报给上头知晓!”王洵客气地拱了拱手,笑着提出一个要求。
“那,那是自然,自然!”在人家的地盘上,信使哪敢说半个不字。一边拱手还礼,一边信誓旦旦地保证,“大,大都督尽管,尽管放心。下官,下官回到京师之后,即便拼着这身袍服不要,也会替大都督把话带到。其实,朝廷上下,谁都知道封帅是被冤枉的。可无奈有那么几个小人作祟......”
“浮云蔽日,还能坚持得了几时?”王洵撇了撇嘴,笑容看起来有些阴冷。信使被吓了一跳,本能地退开半步,连声附和,“那是,那是。先前周将军,周将军也曾经说过,回到京师之后,会和弟兄们联名上书,替封,封帅辩冤。眼下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总,总不能因为小人的几句谗言,便,便寒了猛,猛将之心!”
“朝廷能清楚此点最好。否则,王某可不愿做第二个封帅。”王洵点点头,咬着牙补充。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此番回援的主力,将有一半儿是他招降的马贼,另外一半儿则是安西军老兵。前者眼里只有他这个大都督,士气不会受到朝廷对封常清处置的影响。而后者,心中却把封常清看得如自家长辈一般。倘若封帅真的有个三长两短,即便他王洵愿意继续替朝廷卖命,恐怕这支队伍,也要不战自溃了!
本着未雨绸缪之计,王洵刻意把话说得声色俱厉。那钦差哪敢反驳,只是一味地点头唯唯而已。知道此人顶多也就能起到个学舌鹦鹉的作用,王洵也不再跟他弄什么繁文缛节。转回头来,继续给麾下的将佐布置任务。该去张贴榜文安民的去张贴榜文,该负责巡视各地的去巡视各地,一切都如计划了多时般,布置得井井有条。
告示乍一贴出,柘折、俱战提两座城市中的百姓们立刻乱成了一锅粥。有的立刻收拾行李,变卖家产,准备逃回中原或者到城外的牧场躲灾。有的则本着持重的态度,四处探听消息,联络亲朋,以便做出最佳选择。闹哄哄折腾了两天,却发现城中官府市集在照常运转,负责民政的官员继续升堂问案,负责治安的兵卒也照旧扛着兵器列队上街。就连跟大都督府恨不得穿一条裤子的程记分号,也是照旧开门营业,没有半点准备卷起铺盖走人迹象。
着什么急,天塌下还有大个子顶着呢!抱着一丝侥幸之心,百姓们继续犹豫观望。旋即惊诧地发现,准备追随大都督出征的兵马只有区区数千,还及不上去年跟大食人开仗的规模。而那些在城中娶了老婆买了宅子的兵卒,好像也没接到出征命令。种种情况,都表明大都督府只准备象征性地回中原去应付一下差事,真正的主力,还是留在了大宛这边!
“原来唐人那边没乱到哪里去,否则,铁锤王还会只带儿这点儿人手?”有人心思转得快,旋即从大都督府的应对措施上,得出了“正确”结论。
“估计是为了给上头一个交代吧。这么老远,等他们赶回去,仗早打完了!”有人则通过大宛跟长安之间的距离,推断出王洵的“真实”意图。
还有聪明者,则暗自庆幸自己没有着急跟大食人那边重新建立联络。“铁锤王既然敢把中原发生叛乱的消息公之于众,肯定是为了给艾凯拉木设个套子钻。待艾凯拉木那蠢货像去年般一头扎进陷阱里去,说不定铁锤王就带着人马从他背后冒出来了!”
林林总总,在希望犹存的时候,人们在潜意识里,总会把事情往对自己有利一面想。大都督府控制药刹水这几年来,行的是唐律,对治下百姓不像大食人那么严苛。铁锤王本人也是个见过世面的,不像俱车鼻施当年那样刮地三尺。再加上唐人宗教方面的包容,无论你信的是哪路神明,拜火教也好,天方教也罢,只要不干扰政务,不违背律法,不试图谋反,就尽管放心念你的经,差役们绝不会找借口上门.......。种种措施,使得当地百姓在没有其他选择情况下,也更愿意做一个享受现实的唐人,而不是寻求什么死后的信仰天国。
昔日无意间执行的惠民政策,在危急关头悄悄地显示出了其威力。当民间的骚动渐渐平息下来,药刹水沿岸的各路诸侯,几经权衡之后,也按王洵在信上的要求,各自带着五百精锐前来汇合了。对于这些兵马,王洵只是想拿来“巩固”对诸侯们的控制,并没指望真的用他们打仗。约略检点了一番,便将他们交给了宋武统一调派。
东西两个曹国的国主跟王洵关系密切,审时度势,带头主动要求回中原勤王。一些去年从王洵手里得到大笔好处的国主、城主们,也纷纷上前请缨。众目睽睽之下,阿悉兰达等跟大都督府关系一般的诸侯,也只好随着大流,要求为大唐效力。王洵先是笑着听他们把话说完,然后摆摆手,朗声道:“诸位的盛情,王某一定会上奏给陛下知晓。但这番回援京师,充其量是走个过场。让陛下知道我等的忠心而已。切莫说未必能赶上与敌军的决战,即便侥幸赶上了,几十万人的战斗,咱们这点人,还能起到什么作用?充其量是帮忙敲敲战鼓,收容一下俘虏而已!所以各位还是不要去了,把出头见世面的机会,留给自家子侄。毕竟,待诸位老去之后,国事还要他们来支撑!”
“那倒也是!”听王洵说得轻松,诸侯们纷纷出言附和。其中某些心思转的飞快的,便更确信此番回援,不过是为了向大唐皇帝表达忠心,捞好处。其实只到中原去转一圈便会折返,根本不可能打什么仗!
也不怪诸侯们把事情想得简单。两年来,王洵等人威震西域,令诸侯们对安西军的战斗力佩服得五体投地。捎带着对整个大唐国的军力,也错误地高估了几倍!而安禄山的辖地距离药刹水又过于遥远,诸侯们有一大半儿先前根本没听说过这个人,几个约略有点印象的,对其了解也不过是大唐某镇节度使而已。级别好似跟王洵这个大宛都督差不多,武艺和打仗的本事么,想必也不可能再超过铁锤王本人去!
联想到王洵此番带领十数国兵马万里勤王,定能讨得大唐皇帝陛下的欢心。待其从中原回转,职别想必又要再升上数级。而他现在才二十出头光景,已经身兼大宛都督和安西军采访使,照这个势头升下去,三五年内,彻底取代封常清,成为安西大都督,整个西域的实际掌控者也不无可能。
对于这种前程远大,为人又甚是大方的好上司,诸侯们当然要抓紧一切机会巴结。当即,东西两曹国主便响应号召,命令各自的嫡长子,曹康和曹厚兄弟,代父到大都督帐下效力。请求王洵一定对他们哥俩严加要求,多多教诲,以便二人日后能更好地为大唐尽忠。
其他诸侯也不甘落后,纷纷把自家王位第一继承人推出来,追随王洵去中原镀金。个别没将王位继承人带在身边的,则纷纷以来时过于匆忙为借口,请求王大都督晚几日带大军开拔,给自家子侄一个到中原增长阅历的机会。
此举正中王洵的下怀,他脸上却故意装出一副为难的模样,犹豫了片刻,皱着眉头回应,“大军出征,哪有随便改期的道理?!本都督找高人算过,三日后便是黄道吉日,倘若错过,就要再等两个月才能出发。不行,不行,既然错过了,就等下一次机会吧。此次,请恕王某不能为他们几人开方便之门!”
“大都督通融通融!” “大都督再帮忙想想办法,我等着辈子都念您的情!”
“天可怜见。我等一辈子都没去中原转转,好不容易晚辈们有了机会,却要生生错过。天可怜见,大都督可怜见!”
众诸侯虽然在大食人的强迫下,表面上信过一段天方教。暗地里的信仰却是五花八门,各拜各的神仙。可无论信的是哪路神明,对于卜卦之辞,都是敬畏得很。不敢再求王洵改期,只求他念在往日大伙做事恭谨的份上,再给想想办法。
盛情难却,王洵只好做出妥协。想了又想,才低声说道:“出发日期,无论如何是不能再改的。但念在你等一片赤诚的份上,本都督可以放慢行军速度,给他们一个追赶队伍的机会。但话说好了,后赶上来的的人,每个最多带二十名亲卫。再多了,本都督可没那么多粮草供应!”
“我们自带干粮,自带干粮!”诸侯们喜出望外,连声答应。心中同时暗笑,你王大都督哪里是没有充足粮草,分明是怕我们的人去得太多了,显得扎眼。不小心得到了中原皇帝的垂青,抢了你的风头!放心,我会好好叮嘱儿子,不让他跟你争头功!但如果中原皇帝非要赏赐他个一官半职,也是他自己有福,可不是我等事先没教导好他!
第四章 英魂 (四 下)
第四章 英魂 (四 下)
三日后,王洵果然率领大军按期开拔。黄万山和麦尔祖德带领留守一众官吏,尾随送出十里,在城外喝过践行酒,奏过了出征乐,才依依不舍地跟大伙惜别。
时令已经是三月中下旬,天气明显开始回暖,平素能吹透几层皮袄的北风,也变得绵软无力,懒洋洋的带上春天的味道。这种天气,正是跑马放歌的大好时机。松开缰绳,轻轻磕打一下马镫,已经在马厩里憋了一个冬天,差不多憋犄角来的坐骑肯定会一口气蹿出百八十里。把积攒下来的精力消耗殆尽方才罢休。
只是王洵却不肯坐骑放开了撒欢。在全体将士都有两匹战马轮换代步,并且另有骆驼运送随身行李的情况下下,第一天居然只走了不到五十里便停了下来,完全不顾身边钦差大人焦急的脸色。
第二天,大军又是过了辰时才慢吞吞开拔,二十里一小歇,三十里一大歇,勉勉强强走了八十里,还不到下午未时,就又开始安营扎寨。
药刹水已经开始解冻,河岸边的青草刚刚冒出绿芽,柳树和杨树的枝条上,也生出了嫩黄色的叶子。几窝野鸭受到惊吓,逃一般跳入河水中,飞快游向对岸。一群北归的燕子却不知忧虑,叽叽喳喳掠过军营上空,带着几分好奇。
有士兵闲不住,跟自家主将请了假,骑着战马出营去寻找野味。有部族武士则脱光了铠甲,在营地中央拉开架势,摔跤角力,玩得不亦乐乎。喧嚣声、喝彩声直达中军帐,王洵听了,也懒得命人出面干预。
“这架势哪里是去当救兵啊,分明是出去踏青!”傍晚时分,木鹿州监国王子鲍尔伯,佉沙洲王子史摩克两个抱着酒坛子坐聚在一起,摇头苦笑。
“还不是为了等那几个不着调的家伙?!” 东曹国王子曹安仁、西曹国王子曹开济也闲的发慌,凑上前,撇着嘴地抱怨。“其实大都督根本不用这般照顾他们。那些家伙,听说有好处时,肯定腿跑得比兔子都快。我敢打赌,咱们就是按全速行军,不等走到拔汉那,那些家伙也肯定追上来了!”
“那是!都是些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也就咱们大都督仁厚,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换了别人,估计早一巴掌扇回去了!”鲍尔伯完全同意曹氏兄弟的看法,笑嘻嘻地附和。
跟着铁锤王,肯定没亏吃!这是几个王子两年来的切身体会。木鹿、佉沙、东曹、西曹四国在药刹水沿岸众国当中,实力原本都排不上号。可就是因为抱铁锤王的大腿抱得紧,领土年年扩张,兵马年年翻倍。如今非但已经可以与拔汉那、白水这些强邻一论短长,并且隐隐有了后来居上之势。
作为王位的第一继承人,曹安仁等当然知道饮水思源。可如果前来抱铁锤王粗腿的人太多了,分到自家头上的好处,难免就会薄掉一些。因此,几个人巴不得那些没能及时加入队伍的各国王子,永远也别赶上来。永远没机会,取代自家在铁锤王心中的位置。
倒是白水王子贺鲁索索,原本就不太得王洵赏识,所以这回也没指望着能收获太多。听鲍尔伯、曹安仁等说得热闹,笑嘻嘻凑上前,低声反驳:“你们哥几个这么说就太没见识了!大都督这么安排,其中自有他的道理!咱们只管跟着听招呼好了,少给他老人家添乱。反正,每次论功行赏,肉都少不了咱们的!”
“也对。大都督的安排,岂是咱们能随便猜得到的?我估计,他这回执意要把十六国的王子都带齐了,是准备给中原皇帝一个惊喜。说不定中原皇帝一高兴,就直接封了大都督做大宛王。省得大伙头上还供着俱车鼻施那家伙,整天半死不活地看着恶心人!” 佉沙洲王子史摩克现早就对王洵佩服得五体投地,无论对方做了什么,他都能分析出一堆道理来!
“那倒也是!”鲍尔伯等人纷纷笑着点头。“十六国王子同时前来效命,多大的动静啊!别看咱们麾下的兵马数量,光听国数,还真能给中原皇帝长不少威风!大唐有句话叫做什么来着,什么臭鱼烂虾的……?”
“滥竽充数。不是河里的鱼,是吹的竽,别光想着吃!”
“对,滥竽充数。不过咱们也能不完全算滥竽充数,咱们多少也能捧个人场是不?况且铁锤王他老人家的师父已经领着安西军赶过去了,咱们想上战场,也得有那个机会啊!”
“那倒真的可惜了。否则,跟在铁锤王身后,还愁没战功立么?”
“听你这么一说,我还真觉得有点儿不甘心!你说咱们在药刹水两岸,早已经找不到对手了。这回如果在中原,再接连打几个胜仗,日后跟人提起来…….!”
“去你的,也不照照镜子。是铁锤王,王大哥在药刹水两岸没对手。跟你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关系呢?怎么没关系呢?!去年那两场大战,哪回不是我负责打扫的战场?!”
“你也就这点儿本事!”
几个王子说说笑笑,心中早就把前去中原勤王的事情,当做了一场惬意的远游。甚至连归来时为家人捎带什么稀罕东西,寻机会娶个中原美女做妃子的事情都计划好了,根本不去想大唐国内如今面临着怎样的危局。
王洵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大宛距离中原路途遥远,所有消息传过来,都会耽搁数月到半年不等。他主动将中原发生叛乱,自己要挥师勤王的消息散发出去,又装出一幅不慌不忙的模样,便是为了给当地人造成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叛乱不过是疥癣之痒,随时都可能被扑灭。而他本人亦随时都可能掉头向西,继续前几年对大食人的攻势。
如此,待葱岭上冰雪融尽,丝绸之路重开之后,再有什么关于中原叛乱的流言蜚语传过来,可信度便会打很多折扣。只要黄万山和麦尔祖德两人遇事不乱,沉稳应对,各路诸侯和手下败将艾凯拉木在得到确切情报之前,绝对不敢轻举妄动。
以王洵的阅历和能力,眼下可以做的事情,也只有这些了。他本来便不是什么人中龙凤,见识有限,心中的沟壑亦有限。至于什么雄心壮志,什么王图霸业,更是跟他半点关系也搭不上。当初到封常清帐下效力,是为了躲灾。翻越葱岭,联络药刹水各国,也是为了逃避边令诚等人的陷害,从绝路中寻找一条生路。至于后来的横扫药刹水,威震铁门关,则完全是看到机会,顺势而为,根本没有一点儿是事先做出的长远谋划。
当听闻中原叛乱,长安危急,封常清被削职为民的消息后,王洵原本就不太清晰的人生目标,便再一次模糊了起来。将士们拼死打下来的地盘,他舍不得丢。家人和朋友所面临的危险,他亦不能坐视不理。至于到底有没有可能两全其美,既保住了大宛,又保护自己的家人远离叛军的伤害,他根本不知道!换句话说,他现在只是见招拆招,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根本无力,也无心求什么长远。
好在他本人最近运气不错,一直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敌手。药刹水沿岸一众诸侯惧于大唐国的国力和铁锤王本人的威名,不敢做非分之想。大食人的东征军主帅艾凯拉木又是个只顾保全自家职位的庸才,心思大部分都放在其国内的派系争斗上,没勇气,也没精力图谋洗雪前耻。所以王洵带领着队伍慢吞吞前进,慢吞吞过了拔汉那、安集延。一直来到葱岭脚下,也没被局外人瞧出任何破绽来!
看看各国王子都已经赶到,王洵便当众宣布,鉴于葱岭上的积雪未完全化尽,路途凶险。自己要带领少部分精锐,身先士卒。做为一军主帅,这种舍己为人的行为,当然令弟兄们感动。于是,在大都督的感召之下,宇文至、沙千里、方子陵、马宝玉等一干将领都纷纷主动请缨替大军开道。王洵推辞再三,做足了盛情难却的戏码,才不得不从中选了一部分人与自己同行,却把宋武留了下来,由魏风、朱五一两个辅佐,带领大军和各位王子缓缓跟上。
应麦尔祖德之请,小拙和小麦两姐妹也换了亲兵装束随军出征。听王洵准备抛下自己,临别前,少不得四下又是一番纠缠。谁料这回王洵却板起了脸,先是将姐妹二人一顿呵斥,随即,又叫来宋武,当着姐妹两个的面儿,给他下了一道将令,如果姐妹二人胆敢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即可军法惩处,不必考虑任何后果。
“那,那你自己可得小心!”小拙和小麦两姐妹不敢再惹王洵发火,只好噙着泪,向他告别。
“我又不是第一遭翻越此山!”王洵笑着点点头,豪气瞬间写了满脸。
第四章 英魂 (五 上)
第四章 英魂 (五 上)
在两个女人面前说得轻松,真正走起来,却是举步维艰。
半山腰的积雪已经开始融化,山顶的上却依旧白茫茫一片。冰块夹在雪水里,轰隆隆直冲而下,将本来就不怎么齐整的山路冲得七零八落。人和马稍不留神,便会一脚踏空,落入山路外侧的万丈深渊,连块尸骨都无法找见。
好在王洵和宇文至等人已经不是当年那匹伙毛头小子。经历了这几年的历练,他们无论再心智还是在体力方面,都比先前有了本质上的飞跃。相互扶持着,一步步慢慢行进,在付出了二十几匹骏马的代价之后,终于从葱岭的东侧又钻了出来。
平原之上,已经是春归大地。放眼眼望去,四野一片翠绿。王洵等人却没心思观赏这未受尘世熏染的春光,只顾着快马加鞭往疏勒赶。不一日,来到赤水河畔,眼见着疏勒镇已经遥遥在望了,却又缓缓地带住了马缰绳。
“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么?”沙千里心思细,发觉王洵行止有些失常,凑上前,低声询问。
“有!”王洵双眉紧锁,脸上阴云密布。早在刚出葱岭不远处,他心里便涌上了一股很别扭的感觉。如今,这种别扭的感觉已经越来越强烈,强烈到他的手本能地就想去摸腰间的刀柄。“我记得走的时候,这河道两边,都是上好的农田来着。怎么眼见着就要过了芒种,地里却没见几个人影?”
“是么?你不是把这里跟大宛弄混了吧。”沙千里的记忆里,对疏勒的印象已经模糊,四下看了看,迟疑着反问。“当年我在高帅麾下效力的时候,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城里住的都是兵士和商贩,城外则是一片荒芜。”
“二哥记的没错!”宇文至也感觉到周围的景色与自己的记忆之间出现了差异,策马上前,低声补充,“当年为了争河岸边的好地,还有人闹到封帅面前去过。如今怎么都不当宝贝了!早知道这样,不如划归到咱们兄弟名下!即便从中原雇人来种,好歹也能打出点粮食来。”
“属下,属下误会大都督了!”没等王洵把话说完,宋武赶紧抽泣着道歉。“属下还以为,大都督跟子达的交情那么深,他的话,你会言听计从呢!”
“胡说!”王洵笑着拍了宋武一下,“他做事不着调,你也比他强不到哪去!让我如何放心把统领中军的任务交个你?”
“统领中军?”宋武吃了一惊,用手抹了把脸,大声拒绝,“不行,请大都督收回成命。宋某愿意头前为大军探路。这个季节,葱岭很难翻越。宋某既然向大都督建议回援,就理当走在最前头!”
“你先别急,听我把话说完!”王洵笑了笑,拒绝了宋武的主动请缨,“信使一道带过来的,还有几个月前,朝廷给咱们三人的奖赏。子达升了副都督,你升了兵马使。所以你们二人,必须担负起各自的责任来。为军心和士气的稳定,咱们手中这万把人,必须留下一半儿在这里看家。剩下一半儿,和诸侯送来的援军,则同时开拔,去救援大唐。”
心中只有个大致的思路,所以王洵说得很乱。宋武在旁边听着,也是晕头涨脑。但唯一一点可以放心的是,大宛都督府,不会像宇文至先前所建议的那样,按兵不动,坐视京师落入叛军之手。可把大宛交给宇文至,好像也不太妥当。这家伙心狠手辣,睚眦必报。懂得竖威却不懂得施恩,万一在王洵走后,把其他诸侯逼到大食人那边……
“子达,子达不适合留守!”情急之下,宋武也顾不得选择言语了,直接指出王洵安排的不妥。
“我哪里说要子达留守了?!”王洵再度皱眉,笑着解释,“留守的事情,我准备交给老黄。他为人谨慎,也熟悉这边的情况。”
“那都督刚才说,要我和子达各自担负起各自的责任?”宋武讪讪笑了笑,低声指出王洵言语上的歧义之处。
“坐下来,咱们两个慢慢谈” 王洵也发现了自己言语中的问题,缓了口气,将宋武慢慢按在帅案前的胡凳上。“子达鬼点子多,我要把他带在身边谋划军务。我刚才跟子达商议,觉得此刻京师那边,已经聚集了大批的河西军和安西军士卒,缺的不是兵,而是最近两年见过血,敢于领军冲阵的低级将领。所以,从柘折城出发之后,我准备带着子达和子陵,魏风、老朱他们几人先走一步,由你和老沙两个,统率着弟兄们慢慢往上赶……”
“不行,路上太危险了。不能让你走最前头。否则,万一发生什么不测,宋某无法向弟兄们交代!”听王洵只带聊聊几人便要上路,宋武又跳起来反对。
在白马堡来的众兄弟当中,以他的个人背景最深,却又以他的性子最为淳厚。若是不知根知底,大伙很难相信,就这样一个从外到内都充满阳光的人,居然是中书舍人宋昱那个奸贼的弟弟。王洵也正是看中了他的磊落和坦诚,才敢放心大胆地将全军托付,“你不要再争,这是军令。如今整个大宛都督府,以你,子达和我三人职位最高。而在咱们三个人中,我心智最笨,子达性子最急,只有你,既能准确判断军情,也不会被情绪左右自己的决定。所以统帅中军的任务,我只能交托给你。况且封帅被削职后,疏勒那边也是一片混乱。借着朝廷给我的安西都护府采访使头衔,我提前到了,还能狐假虎威,给大军弄点儿粮草辎重。如果你先到了,却难免人微言轻,做不成任何事情!”
听王洵如此分析,宋武便不再坚持要替大军做开路先锋。用力站直身体,拱手施礼,“属下不敢抗命。请大都督放心,只要属下还有一口气在,就会把弟兄们,完完整整交还到你的手中。如违此誓,天诛地灭!”
“你不用发誓。”王洵笑着制止,“咱们几个一起从白马堡走到这里,如果连你和子达都不能相信了,我还相信谁去?”
“嗯!”宋武感动地回应了一声,然后拱手告退。王洵微笑着送他离开,又微笑着目送他笔直的背影消失于傍晚突降的小雪当中。摇了摇头,目光又慢慢变得黯淡。
背后没有了封帅,没有了朝廷。眼下,他能依仗的,也的确是这些曾经同生共死过的弟兄了。如果连弟兄们也不能依仗的话,他这个大都督,继续做下去还剩什么意义?!
第四章 英魂 (四 上)
第四章 英魂 (四 上)
第二天,王洵在议事厅聚将,当着信使的面儿,正式作出奉召回援京师的决定。然后宣布自己不在大宛期间,由黄万山以大都督府长史的身份,总辖各地军务。麦尔祖德以都督府参军身份,兼任大宛国宰相,负责一干民政事宜。至于大宛国主俱车鼻施,则应都督府之邀,“带领”倾国之兵东进,与其他药刹水诸侯兵马一道戮力王室。
话音刚落,底下已是一片喧哗。众将或者欢呼,或者摇头,纷纷欲上前提出自己的谏言。王洵将手向下按了按,示意大伙稍安勿躁,然后笑着道:“大唐乃你我之根。王某从没听说过,根子死了,枝叶还能继续存活的道理?此地距长安有几千里路,我等现在领兵回援都未必来得及,哪有时间再议论来议论去?无关的话今天就不多说了,查缺补漏,也等本都督把事情都安排完了不迟!”
闻听此言,众将知道大都督回师的主意已定,无论同意不同意,都只好抱拳领命。 王洵点点头,将黄万山叫到近前,郑重吩咐,“本来王某想带着你一起走,但这块膏腴之地是弟兄们费尽千辛万苦打下来的,随随便便丢了,王某实在是不甘心。所以只好辛苦你老兄一下,替我等看好这个家。待中原的叛乱平息,咱们再以此为落脚点,进而图谋整个西域!”
“大都督尽管放心。只要黄某人在,这里就肯定飘着咱们的旗号!”黄万山素来沉稳,知道王洵是把整个后路都交给了自己,拱了拱手,大声回应。
“即便咱们的旗号不得不向东移动,我也希望你还在。”王洵摇了摇头,笑着矫正黄万山话里的“疏漏”,“凡事多与老麦商量,以最大程度保住弟兄们和这里的唐人为主。人比地重要,只要有人在,其他什么都有机会再夺回来!”
“诺!末将记住了!”黄万山愕然看了王洵一眼,再度深深俯首。
王洵上前拉起他,用力拍了下他的肩膀。然后转过头,点手招过沙千里和宇文至,郑重吩咐,“这里交给黄将军,出征前的相关准备,则要由你们两个担负。我想此刻潼关城下,缺的是敢于冲阵的猛士,而不是只会摇旗呐喊的杂兵。所以,此番回援的弟兄不在数量多,而在身手矫健,胆子大,敢上阵跟敌军拼命。你们两个去把弟兄们召集起来,从中挑选身强力壮,弓马精熟者出阵。凡年龄超过三十五岁,且在本地有家有业者,无论胡汉,一律留下来守家。年龄未超三十五岁,家中有妻儿老小确实需要看顾者,只要本人提出留守,也可以不随大军出征。所有挑选出来的士卒,皆一人给他们准备两匹坐骑,每伙士卒,再配备两匹骆驼,帮忙运送随身行李。”
“诺!”沙千里和宇文至大步出列,躬身领命。
王洵点点头,抓起第三支令箭,交给了宋武,“宋将军,你带着阿里依,马宝玉两个负责筹划大军沿途开销。不但要把咱们自己的弟兄计算在内,药刹水沿岸一众诸侯,我也已经命令他们各自出兵五百。人家大老远跑来了,咱们不能让人家连干粮都自己准备!”
宋武和阿里依二人也躬身领命,然后快步下去执行任务。王洵又抓起第四、第五、第六支令箭,分别交给方子陵、魏风、朱五一等人,让他们负责做与回援相关的辅助准备。待把任务都交代的差不多了,才侧过头,笑着向信使请教,“钦差大人,您看这样安排是否合适?”
“合,合适!再合适不过了!大都督真是运,运筹帷幄,决,决胜。千,千里。”怕王洵杀人灭口,信使昨夜吓得一宿都没敢入睡。此刻见尘埃落定,强睁着通红的眼睛,大拍马屁。
“王某这身本事,都是封帅所教。弟兄们之所以勇于在阵前拼命,也跟封帅平素的谆谆教诲脱不开干系。希望大人回京师复命之时,还是把在这里看到的事情,原原本本汇报给上头知晓!”王洵客气地拱了拱手,笑着提出一个要求。
“那,那是自然,自然!”在人家的地盘上,信使哪敢说半个不字。一边拱手还礼,一边信誓旦旦地保证,“大,大都督尽管,尽管放心。下官,下官回到京师之后,即便拼着这身袍服不要,也会替大都督把话带到。其实,朝廷上下,谁都知道封帅是被冤枉的。可无奈有那么几个小人作祟......”
“浮云蔽日,还能坚持得了几时?”王洵撇了撇嘴,笑容看起来有些阴冷。信使被吓了一跳,本能地退开半步,连声附和,“那是,那是。先前周将军,周将军也曾经说过,回到京师之后,会和弟兄们联名上书,替封,封帅辩冤。眼下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总,总不能因为小人的几句谗言,便,便寒了猛,猛将之心!”
“朝廷能清楚此点最好。否则,王某可不愿做第二个封帅。”王洵点点头,咬着牙补充。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此番回援的主力,将有一半儿是他招降的马贼,另外一半儿则是安西军老兵。前者眼里只有他这个大都督,士气不会受到朝廷对封常清处置的影响。而后者,心中却把封常清看得如自家长辈一般。倘若封帅真的有个三长两短,即便他王洵愿意继续替朝廷卖命,恐怕这支队伍,也要不战自溃了!
本着未雨绸缪之计,王洵刻意把话说得声色俱厉。那钦差哪敢反驳,只是一味地点头唯唯而已。知道此人顶多也就能起到个学舌鹦鹉的作用,王洵也不再跟他弄什么繁文缛节。转回头来,继续给麾下的将佐布置任务。该去张贴榜文安民的去张贴榜文,该负责巡视各地的去巡视各地,一切都如计划了多时般,布置得井井有条。
告示乍一贴出,柘折、俱战提两座城市中的百姓们立刻乱成了一锅粥。有的立刻收拾行李,变卖家产,准备逃回中原或者到城外的牧场躲灾。有的则本着持重的态度,四处探听消息,联络亲朋,以便做出最佳选择。闹哄哄折腾了两天,却发现城中官府市集在照常运转,负责民政的官员继续升堂问案,负责治安的兵卒也照旧扛着兵器列队上街。就连跟大都督府恨不得穿一条裤子的程记分号,也是照旧开门营业,没有半点准备卷起铺盖走人迹象。
着什么急,天塌下还有大个子顶着呢!抱着一丝侥幸之心,百姓们继续犹豫观望。旋即惊诧地发现,准备追随大都督出征的兵马只有区区数千,还及不上去年跟大食人开仗的规模。而那些在城中娶了老婆买了宅子的兵卒,好像也没接到出征命令。种种情况,都表明大都督府只准备象征性地回中原去应付一下差事,真正的主力,还是留在了大宛这边!
“原来唐人那边没乱到哪里去,否则,铁锤王还会只带儿这点儿人手?”有人心思转得快,旋即从大都督府的应对措施上,得出了“正确”结论。
“估计是为了给上头一个交代吧。这么老远,等他们赶回去,仗早打完了!”有人则通过大宛跟长安之间的距离,推断出王洵的“真实”意图。
还有聪明者,则暗自庆幸自己没有着急跟大食人那边重新建立联络。“铁锤王既然敢把中原发生叛乱的消息公之于众,肯定是为了给艾凯拉木设个套子钻。待艾凯拉木那蠢货像去年般一头扎进陷阱里去,说不定铁锤王就带着人马从他背后冒出来了!”
林林总总,在希望犹存的时候,人们在潜意识里,总会把事情往对自己有利一面想。大都督府控制药刹水这几年来,行的是唐律,对治下百姓不像大食人那么严苛。铁锤王本人也是个见过世面的,不像俱车鼻施当年那样刮地三尺。再加上唐人宗教方面的包容,无论你信的是哪路神明,拜火教也好,天方教也罢,只要不干扰政务,不违背律法,不试图谋反,就尽管放心念你的经,差役们绝不会找借口上门.......。种种措施,使得当地百姓在没有其他选择情况下,也更愿意做一个享受现实的唐人,而不是寻求什么死后的信仰天国。
昔日无意间执行的惠民政策,在危急关头悄悄地显示出了其威力。当民间的骚动渐渐平息下来,药刹水沿岸的各路诸侯,几经权衡之后,也按王洵在信上的要求,各自带着五百精锐前来汇合了。对于这些兵马,王洵只是想拿来“巩固”对诸侯们的控制,并没指望真的用他们打仗。约略检点了一番,便将他们交给了宋武统一调派。
东西两个曹国的国主跟王洵关系密切,审时度势,带头主动要求回中原勤王。一些去年从王洵手里得到大笔好处的国主、城主们,也纷纷上前请缨。众目睽睽之下,阿悉兰达等跟大都督府关系一般的诸侯,也只好随着大流,要求为大唐效力。王洵先是笑着听他们把话说完,然后摆摆手,朗声道:“诸位的盛情,王某一定会上奏给陛下知晓。但这番回援京师,充其量是走个过场。让陛下知道我等的忠心而已。切莫说未必能赶上与敌军的决战,即便侥幸赶上了,几十万人的战斗,咱们这点人,还能起到什么作用?充其量是帮忙敲敲战鼓,收容一下俘虏而已!所以各位还是不要去了,把出头见世面的机会,留给自家子侄。毕竟,待诸位老去之后,国事还要他们来支撑!”
“那倒也是!”听王洵说得轻松,诸侯们纷纷出言附和。其中某些心思转的飞快的,便更确信此番回援,不过是为了向大唐皇帝表达忠心,捞好处。其实只到中原去转一圈便会折返,根本不可能打什么仗!
也不怪诸侯们把事情想得简单。两年来,王洵等人威震西域,令诸侯们对安西军的战斗力佩服得五体投地。捎带着对整个大唐国的军力,也错误地高估了几倍!而安禄山的辖地距离药刹水又过于遥远,诸侯们有一大半儿先前根本没听说过这个人,几个约略有点印象的,对其了解也不过是大唐某镇节度使而已。级别好似跟王洵这个大宛都督差不多,武艺和打仗的本事么,想必也不可能再超过铁锤王本人去!
联想到王洵此番带领十数国兵马万里勤王,定能讨得大唐皇帝陛下的欢心。待其从中原回转,职别想必又要再升上数级。而他现在才二十出头光景,已经身兼大宛都督和安西军采访使,照这个势头升下去,三五年内,彻底取代封常清,成为安西大都督,整个西域的实际掌控者也不无可能。
对于这种前程远大,为人又甚是大方的好上司,诸侯们当然要抓紧一切机会巴结。当即,东西两曹国主便响应号召,命令各自的嫡长子,曹康和曹厚兄弟,代父到大都督帐下效力。请求王洵一定对他们哥俩严加要求,多多教诲,以便二人日后能更好地为大唐尽忠。
其他诸侯也不甘落后,纷纷把自家王位第一继承人推出来,追随王洵去中原镀金。个别没将王位继承人带在身边的,则纷纷以来时过于匆忙为借口,请求王大都督晚几日带大军开拔,给自家子侄一个到中原增长阅历的机会。
此举正中王洵的下怀,他脸上却故意装出一副为难的模样,犹豫了片刻,皱着眉头回应,“大军出征,哪有随便改期的道理?!本都督找高人算过,三日后便是黄道吉日,倘若错过,就要再等两个月才能出发。不行,不行,既然错过了,就等下一次机会吧。此次,请恕王某不能为他们几人开方便之门!”
“大都督通融通融!” “大都督再帮忙想想办法,我等着辈子都念您的情!”
“天可怜见。我等一辈子都没去中原转转,好不容易晚辈们有了机会,却要生生错过。天可怜见,大都督可怜见!”
众诸侯虽然在大食人的强迫下,表面上信过一段天方教。暗地里的信仰却是五花八门,各拜各的神仙。可无论信的是哪路神明,对于卜卦之辞,都是敬畏得很。不敢再求王洵改期,只求他念在往日大伙做事恭谨的份上,再给想想办法。
盛情难却,王洵只好做出妥协。想了又想,才低声说道:“出发日期,无论如何是不能再改的。但念在你等一片赤诚的份上,本都督可以放慢行军速度,给他们一个追赶队伍的机会。但话说好了,后赶上来的的人,每个最多带二十名亲卫。再多了,本都督可没那么多粮草供应!”
“我们自带干粮,自带干粮!”诸侯们喜出望外,连声答应。心中同时暗笑,你王大都督哪里是没有充足粮草,分明是怕我们的人去得太多了,显得扎眼。不小心得到了中原皇帝的垂青,抢了你的风头!放心,我会好好叮嘱儿子,不让他跟你争头功!但如果中原皇帝非要赏赐他个一官半职,也是他自己有福,可不是我等事先没教导好他!
第四章 英魂 (四 下)
第四章 英魂 (四 下)
三日后,王洵果然率领大军按期开拔。黄万山和麦尔祖德带领留守一众官吏,尾随送出十里,在城外喝过践行酒,奏过了出征乐,才依依不舍地跟大伙惜别。
时令已经是三月中下旬,天气明显开始回暖,平素能吹透几层皮袄的北风,也变得绵软无力,懒洋洋的带上春天的味道。这种天气,正是跑马放歌的大好时机。松开缰绳,轻轻磕打一下马镫,已经在马厩里憋了一个冬天,差不多憋犄角来的坐骑肯定会一口气蹿出百八十里。把积攒下来的精力消耗殆尽方才罢休。
只是王洵却不肯坐骑放开了撒欢。在全体将士都有两匹战马轮换代步,并且另有骆驼运送随身行李的情况下下,第一天居然只走了不到五十里便停了下来,完全不顾身边钦差大人焦急的脸色。
第二天,大军又是过了辰时才慢吞吞开拔,二十里一小歇,三十里一大歇,勉勉强强走了八十里,还不到下午未时,就又开始安营扎寨。
药刹水已经开始解冻,河岸边的青草刚刚冒出绿芽,柳树和杨树的枝条上,也生出了嫩黄色的叶子。几窝野鸭受到惊吓,逃一般跳入河水中,飞快游向对岸。一群北归的燕子却不知忧虑,叽叽喳喳掠过军营上空,带着几分好奇。
有士兵闲不住,跟自家主将请了假,骑着战马出营去寻找野味。有部族武士则脱光了铠甲,在营地中央拉开架势,摔跤角力,玩得不亦乐乎。喧嚣声、喝彩声直达中军帐,王洵听了,也懒得命人出面干预。
“这架势哪里是去当救兵啊,分明是出去踏青!”傍晚时分,木鹿州监国王子鲍尔伯,佉沙洲王子史摩克两个抱着酒坛子坐聚在一起,摇头苦笑。
“还不是为了等那几个不着调的家伙?!” 东曹国王子曹安仁、西曹国王子曹开济也闲的发慌,凑上前,撇着嘴地抱怨。“其实大都督根本不用这般照顾他们。那些家伙,听说有好处时,肯定腿跑得比兔子都快。我敢打赌,咱们就是按全速行军,不等走到拔汉那,那些家伙也肯定追上来了!”
“那是!都是些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也就咱们大都督仁厚,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换了别人,估计早一巴掌扇回去了!”鲍尔伯完全同意曹氏兄弟的看法,笑嘻嘻地附和。
跟着铁锤王,肯定没亏吃!这是几个王子两年来的切身体会。木鹿、佉沙、东曹、西曹四国在药刹水沿岸众国当中,实力原本都排不上号。可就是因为抱铁锤王的大腿抱得紧,领土年年扩张,兵马年年翻倍。如今非但已经可以与拔汉那、白水这些强邻一论短长,并且隐隐有了后来居上之势。
作为王位的第一继承人,曹安仁等当然知道饮水思源。可如果前来抱铁锤王粗腿的人太多了,分到自家头上的好处,难免就会薄掉一些。因此,几个人巴不得那些没能及时加入队伍的各国王子,永远也别赶上来。永远没机会,取代自家在铁锤王心中的位置。
倒是白水王子贺鲁索索,原本就不太得王洵赏识,所以这回也没指望着能收获太多。听鲍尔伯、曹安仁等说得热闹,笑嘻嘻凑上前,低声反驳:“你们哥几个这么说就太没见识了!大都督这么安排,其中自有他的道理!咱们只管跟着听招呼好了,少给他老人家添乱。反正,每次论功行赏,肉都少不了咱们的!”
“也对。大都督的安排,岂是咱们能随便猜得到的?我估计,他这回执意要把十六国的王子都带齐了,是准备给中原皇帝一个惊喜。说不定中原皇帝一高兴,就直接封了大都督做大宛王。省得大伙头上还供着俱车鼻施那家伙,整天半死不活地看着恶心人!” 佉沙洲王子史摩克现早就对王洵佩服得五体投地,无论对方做了什么,他都能分析出一堆道理来!
“那倒也是!”鲍尔伯等人纷纷笑着点头。“十六国王子同时前来效命,多大的动静啊!别看咱们麾下的兵马数量,光听国数,还真能给中原皇帝长不少威风!大唐有句话叫做什么来着,什么臭鱼烂虾的……?”
“滥竽充数。不是河里的鱼,是吹的竽,别光想着吃!”
“对,滥竽充数。不过咱们也能不完全算滥竽充数,咱们多少也能捧个人场是不?况且铁锤王他老人家的师父已经领着安西军赶过去了,咱们想上战场,也得有那个机会啊!”
“那倒真的可惜了。否则,跟在铁锤王身后,还愁没战功立么?”
“听你这么一说,我还真觉得有点儿不甘心!你说咱们在药刹水两岸,早已经找不到对手了。这回如果在中原,再接连打几个胜仗,日后跟人提起来…….!”
“去你的,也不照照镜子。是铁锤王,王大哥在药刹水两岸没对手。跟你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关系呢?怎么没关系呢?!去年那两场大战,哪回不是我负责打扫的战场?!”
“你也就这点儿本事!”
几个王子说说笑笑,心中早就把前去中原勤王的事情,当做了一场惬意的远游。甚至连归来时为家人捎带什么稀罕东西,寻机会娶个中原美女做妃子的事情都计划好了,根本不去想大唐国内如今面临着怎样的危局。
王洵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大宛距离中原路途遥远,所有消息传过来,都会耽搁数月到半年不等。他主动将中原发生叛乱,自己要挥师勤王的消息散发出去,又装出一幅不慌不忙的模样,便是为了给当地人造成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叛乱不过是疥癣之痒,随时都可能被扑灭。而他本人亦随时都可能掉头向西,继续前几年对大食人的攻势。
如此,待葱岭上冰雪融尽,丝绸之路重开之后,再有什么关于中原叛乱的流言蜚语传过来,可信度便会打很多折扣。只要黄万山和麦尔祖德两人遇事不乱,沉稳应对,各路诸侯和手下败将艾凯拉木在得到确切情报之前,绝对不敢轻举妄动。
以王洵的阅历和能力,眼下可以做的事情,也只有这些了。他本来便不是什么人中龙凤,见识有限,心中的沟壑亦有限。至于什么雄心壮志,什么王图霸业,更是跟他半点关系也搭不上。当初到封常清帐下效力,是为了躲灾。翻越葱岭,联络药刹水各国,也是为了逃避边令诚等人的陷害,从绝路中寻找一条生路。至于后来的横扫药刹水,威震铁门关,则完全是看到机会,顺势而为,根本没有一点儿是事先做出的长远谋划。
当听闻中原叛乱,长安危急,封常清被削职为民的消息后,王洵原本就不太清晰的人生目标,便再一次模糊了起来。将士们拼死打下来的地盘,他舍不得丢。家人和朋友所面临的危险,他亦不能坐视不理。至于到底有没有可能两全其美,既保住了大宛,又保护自己的家人远离叛军的伤害,他根本不知道!换句话说,他现在只是见招拆招,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根本无力,也无心求什么长远。
好在他本人最近运气不错,一直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敌手。药刹水沿岸一众诸侯惧于大唐国的国力和铁锤王本人的威名,不敢做非分之想。大食人的东征军主帅艾凯拉木又是个只顾保全自家职位的庸才,心思大部分都放在其国内的派系争斗上,没勇气,也没精力图谋洗雪前耻。所以王洵带领着队伍慢吞吞前进,慢吞吞过了拔汉那、安集延。一直来到葱岭脚下,也没被局外人瞧出任何破绽来!
看看各国王子都已经赶到,王洵便当众宣布,鉴于葱岭上的积雪未完全化尽,路途凶险。自己要带领少部分精锐,身先士卒。做为一军主帅,这种舍己为人的行为,当然令弟兄们感动。于是,在大都督的感召之下,宇文至、沙千里、方子陵、马宝玉等一干将领都纷纷主动请缨替大军开道。王洵推辞再三,做足了盛情难却的戏码,才不得不从中选了一部分人与自己同行,却把宋武留了下来,由魏风、朱五一两个辅佐,带领大军和各位王子缓缓跟上。
应麦尔祖德之请,小拙和小麦两姐妹也换了亲兵装束随军出征。听王洵准备抛下自己,临别前,少不得四下又是一番纠缠。谁料这回王洵却板起了脸,先是将姐妹二人一顿呵斥,随即,又叫来宋武,当着姐妹两个的面儿,给他下了一道将令,如果姐妹二人胆敢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即可军法惩处,不必考虑任何后果。
“那,那你自己可得小心!”小拙和小麦两姐妹不敢再惹王洵发火,只好噙着泪,向他告别。
“我又不是第一遭翻越此山!”王洵笑着点点头,豪气瞬间写了满脸。
第四章 英魂 (五 上)
第四章 英魂 (五 上)
在两个女人面前说得轻松,真正走起来,却是举步维艰。
半山腰的积雪已经开始融化,山顶的上却依旧白茫茫一片。冰块夹在雪水里,轰隆隆直冲而下,将本来就不怎么齐整的山路冲得七零八落。人和马稍不留神,便会一脚踏空,落入山路外侧的万丈深渊,连块尸骨都无法找见。
好在王洵和宇文至等人已经不是当年那匹伙毛头小子。经历了这几年的历练,他们无论再心智还是在体力方面,都比先前有了本质上的飞跃。相互扶持着,一步步慢慢行进,在付出了二十几匹骏马的代价之后,终于从葱岭的东侧又钻了出来。
平原之上,已经是春归大地。放眼眼望去,四野一片翠绿。王洵等人却没心思观赏这未受尘世熏染的春光,只顾着快马加鞭往疏勒赶。不一日,来到赤水河畔,眼见着疏勒镇已经遥遥在望了,却又缓缓地带住了马缰绳。
“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么?”沙千里心思细,发觉王洵行止有些失常,凑上前,低声询问。
“有!”王洵双眉紧锁,脸上阴云密布。早在刚出葱岭不远处,他心里便涌上了一股很别扭的感觉。如今,这种别扭的感觉已经越来越强烈,强烈到他的手本能地就想去摸腰间的刀柄。“我记得走的时候,这河道两边,都是上好的农田来着。怎么眼见着就要过了芒种,地里却没见几个人影?”
“是么?你不是把这里跟大宛弄混了吧。”沙千里的记忆里,对疏勒的印象已经模糊,四下看了看,迟疑着反问。“当年我在高帅麾下效力的时候,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城里住的都是兵士和商贩,城外则是一片荒芜。”
“二哥记的没错!”宇文至也感觉到周围的景色与自己的记忆之间出现了差异,策马上前,低声补充,“当年为了争河岸边的好地,还有人闹到封帅面前去过。如今怎么都不当宝贝了!早知道这样,不如划归到咱们兄弟名下!即便从中原雇人来种,好歹也能打出点粮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