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正是有了漕运的出现,民与官争水的事情便也随着一同出现。出现这个现象,实在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要保证漕运,便要有着固定的水位,且这个水位不可能低,但是一旦遇到干旱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百姓的地中干旱,需要引水灌溉,而井中的水不够,也麻烦,河流两岸的百姓便会打上这河流的主意。
正是因为这个现象,朝中有过明确的规定,百姓不得使用漕运重要河流的水灌溉,但是真是到了那个地步,很多百姓都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去做。
所以,将灌溉农田的用水和漕运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是治理河道的重中之重,也是最为艰难的部分之一。
第197章 答允
面对张敬宗的这个问题, 沈皎并不慌张, 笑着解释道:“这个问题我也有过考虑, 章渠地处白河正游, 水源充足, 所以我打算将章渠分为内外二河, 内河主要用于百姓灌溉农田,外河主要用于漕运之事,将这二者分开, 将会使民与官争水的可能减少到最低。”这样的结果是她慎重考虑后的结果, 也是章渠的位置造就的,若是章渠的水流不充足, 她是绝对不会选择这个方案的。
“郡主的这个想法, 在下佩服。”张敬宗听完沈皎的想法后, 很是感慨得道:“之前臣也是想过如何平缓争水的问题,既能保证漕运的正常通行,又能保证百姓的正常灌溉之用,但是终究是没有两全其美之法, 本想要奏明朝廷制定明确章渠这种重要河道的用水之法,考察后, 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过,今日听完郡主的想法后,我觉得自己这个想法确实不用了。我的方法不过是治标不治本,郡主之法才是治本之法, 从源头上便解决了这个问题。”
沈皎听完后,有些诧异,心中也明白张敬宗果真是这方面的大家,居然会选择从律法上进行说明河解决,这样的想法也是十分超前的。大齐虽然也有水法,但是却是不完善的,听张敬宗的说法,这是想要修法的意思。
“章渠只是一个特例,能够有这种内外河分流的做法,但是这样的方法不是每个河流都适用,或者说是大部分的河流都不适用,所以争水的问题依旧存在,张大人的想法才是能够规定此事的保障。”沈皎郑重的道。她说这句话不是在为了去跟随张敬宗一起去考察,而讨好张敬宗,或是场面话的客气,而是基于事实的说法。她之前也有类似的想法,但是终究是没有实践的经验,不敢乱做举措。
张敬宗看着沈皎在自己赞扬其而否定自己后,没有自骄自傲,而是能认真分析事实情况,倒是让他更为满意,看向沈皎的目光也更加温和赞扬。
“此事还请张大人准备好后拟个折子,若是时间紧急,本王也可代为上奏。”端王看到两人讨论到这个问题,便知道这个重新制定和完善水法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便接着道。毕竟山东的治水之事已经提上日程,最多三日便会全面展开,提前做好律法方面的事情,也好让这场治水之事更加顺利一些。
“臣谢过端王爷,不过此事需要从长计议,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山东治水之事过后再主持此事,才能使水法有更多的依据,到时若遇到困难,还望端王爷能够相助。”张敬宗知道端王是会错自己的意思了,只能婉转得表达道。不过他最后说许是要端王帮助也是诚心诚意的,毕竟端王递奏疏到圣上那里的时间比他这个三品官会少很多。谁都不能保证他到时奏明水法之事时,会遇到什么阻碍和麻烦。
“是本王操之过急了。”端王听后点头道:“这些日子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张大人可以来找本王。”至于会不会帮,却是要看事情的本质是什么了。
张敬宗又到了谢。之后,在端王的同意下,又和沈皎讨论起其手中的方案来,特别是关于泄洪防沙等问题上的讨论,让沈皎获益匪浅。
赵王看着两人忘我地讨论,特别是张敬宗的很多观念,他根本就是听不懂,而元嘉呢,却能很快跟上,而且还总能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关于这一点的认识,他不用听得懂,只需要看元嘉话落后,张敬宗的欣喜且十分感兴趣的表情就知道了。
他看看自己,不禁有些自嘲,他比元嘉大上好几岁,却是很多事情上都不如元嘉。他突然觉得他父皇比起他来说,更为倚重元嘉也是十分正确的。
赵王看着沈皎从容地和张敬宗讲解着自己的想法,被直接指出错误后,也不羞恼,反而认真思考,和张敬宗请教,被质疑也不生气,一同商讨最正确的方法,可以说两个人在对待这套方案,十分的严谨。这样的态度,他自认他是做不到的。从小到大的身份让他这个皇子养成的傲气,是不会允许一个人如此质疑和指责的。不只是他如此,换成任意一个大齐的皇子,便是如今的端王叔,也是这个脾性。
其实,他也是不明白,元嘉也是和他一般的待遇长大,甚至比他受到的荣宠更大,按常理来说,也应该同他差不离的,但是结果显然不是这样。
若是沈皎知道赵王的想法,确是会告诉他,她自己的脾气便是再大,也不允许带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去,这是原则的问题。再者她前世的生活,被批评不过是一点小事,根本就不值什么。
赵王看着眼前的沈皎,不禁想起其之前的话,他父皇究竟给了他这个表妹什么样的培养,连任成书这位老大人都被请去给这位表妹讲课,若说之前令元嘉幼时拜张博钧为师还能被众人自欺欺人道一句帝王的宠爱,或是溺爱,但是任成书的事情一出,便会让人明白这究竟是宠溺还是重视。
其实,他有时候在想,若是他有他父皇的这份重视他是否也会让他自己现在和元嘉一样,不过,这也就是想一想,他一来觉得他承受不起他父皇的重视,一来是身份的问题,他可没有晋王那般想要出风头的想法,而且皇后和太子对他和母妃十分照拂,他觉得自己这辈子能混到端王叔这般他便满足了。二来是他自己的原因,他不觉得自己有那个性子能够学这么多的东西。这也就是想想罢了。
这样的场景一直持续到傍晚,他们还在张府用了顿饭。
结束后,沈皎对着张敬宗笑着问道:“张大人,不知过几日后的山东勘灾之事,我可不可以参与?”这个时候,直切主题才是最好的不是吗?
端王和赵王都没有想到沈皎会问得如此直白。
沈皎看着张敬宗有些纠结的样子,知道他的想法,便道:“若是顾及我的身份问题,这点张大人不必担心。”说完后便将自己的另一份身份文牒递了过去。
最终,在众人的目光下,张敬宗点了点头。
第198章 燕王
“只不过介时有不便的地方, 还望郡主能够明白, 早做准备。”张敬宗点头后, 继续道。既然元嘉郡主能够拿出官凭来, 他也没有阻止其前去的理由, 再者, 他内心里也是希望能有一个对治水之事明白的人在一旁协助商讨。但是,这治水之事终究是辛苦,不然就不会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情了。而且元嘉郡主是女孩, 又是从小养尊处优的, 据说身体还不好,他说这些话, 是希望其能够全面考量, 最终决定是否前去, 而不是盲目前往,最终与人与己都麻烦。
“张大人放心,我既然敢和您说,便是有了充足的打算的, 必不会给诸位添麻烦。”沈皎笑着道。
“郡主考虑清楚就好,我这里是没有意见的。”张敬宗答道。
决定好这件事情后, 与沈皎来说今天的任务便是完成了。另一旁,端王和张敬宗又客气了几句后,三人才离开。
不过, 两日后,参与这次治水之事的官员的名单下达, 沈皎当时正在端王那里,打开名单,却在上面看到了一个她没有想到的名字。
“五皇舅,卫大人身为任安郡的知府,应是不能擅离治所的吧。”沈皎皱眉问道。
“这是陛下亲自点的人,也是张敬宗要的人。”端王解释道:“前些时候张敬宗亲自跟我说,他与宣远在任安郡一同治理梅渠时,合作身为默契,宣远也是对治水之事颇为精通,所以亲自点了宣远的名字,随后我上书陛下,陛下也是亲自御笔亲批同意的。至于任安郡的事情,这段时间由同知通判等人代理,应是不会有事的。”
沈皎听后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说什么,她确实没有想到和卫赜的这次分离会这么短,过几日后就会见面了,这倒是意外之喜。
随后,沈皎又和端王说了些事情,搞清楚治水上的官员的身份后,才离开了端王的书房,回道自己的房间。
“公子,京城的传信到了。”暗彦在沈皎的书房前,禀道。
“彦先生,请进。”沈皎从深思中回过神后,对着门口应道。
“可是皇舅舅的圣意到了?”沈皎问道。
“正是。”暗彦回道,随后将手中还没有开封的书信递给沈皎。
沈皎打开书信后,看完后,皱了皱眉,正想说什么,就听到外面轻风的声音响了起来:“郡主,公主府的家信到了。”
“拿进来。”沈皎放下手中的信,对着外面的轻风道。
“是。”轻风应道。
沈皎拿到信后,便示意轻风退下。
淑惠长公主府的家信共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她阿娘淑惠长公主对她的关心,另一个则是她阿爹梁国公隐晦得向她在书信中暗示京中朝局的变化,再结合天和帝书信中的意思,她也算是明白了天和帝的圣意究竟是什么了。
按照她父亲信中的意思,京中晋王因御前失宜,惹得圣上大怒,被责罚闭门思过,连上朝的资格也被剥夺,并且罚俸一年,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是因为什么,但是圣上始终没有明发圣旨,将山东的罪过放在晋王身上。
在晋王被责罚的同时,燕王也受到圣上的斥责,但是却依旧可以拥有上朝的资格。
对于这样的结果,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连她的父亲,都有些揣测不出圣意来,所以这封信亦是有询问她圣意的意思。沈家虽是纯臣,但是若是连圣意都不明,恐怕就不是纯臣,而是蠢臣了。
不过,她却是知道天和帝如此做,不过是真的在慢慢舍弃晋王而已,但是却也是一种保全。天和帝虽然不是一个慈父,但对于儿子却也是有着为父的责任的。晋王今日的结果,虽也是他自己的选择,但也是天和帝这个父亲在背后推波助澜。天和帝虽然对其失望至极,但终究是不忍心,让晋王的结局太过悲惨,所以选择让其隐退。这是他这个父亲,给予晋王这个儿子最后的机会,若是晋王选择放手,也许会被降爵,但却是会平安得度过一生。但若是不甘心,最后的结果便不好说了。所以,天和帝这是在给晋王一个选择的机会。
至于燕王,天和帝定然是知道了燕王在此事上的推波助澜,其实大家都知道,以晋王的能力他绝对做不到面面俱到,山东之事也隐瞒不了这么久,况且晋王的胆子也没有大到这个地步。所以,山东的事情背后究竟是什么,连和从前到后的布局,可以看出,燕王的心思究竟是如何缜密的。
燕王一早便知道晋王的做法,山东各官员的倒台是必然,所以以图让杨叔达杀去张敬宗,之后杨叔达也被查处,到时整个山东所有的高官,不是被刺杀身亡,就是被查处,唯一剩下的只会是马文本一人,到时整个山东多半会落到马文本手中,进而便落到燕王自己手中,整个计划可谓是布局缜密,但是却坏在了张敬宗那里,因着卫赜的早有防备,杨叔达没有刺杀成功,所以才有了后来马文本迫不得已劝说杨叔达投靠的原因。
但是无论燕王做得多么缜密,却终究是逃不过暗卫的调查,天和帝知道,她也知道。天和帝斥责燕王是因为这个原因。
而没有让燕王和晋王一样不上朝,则是天和帝终究是下定了决心,舍弃晋王这个磨刀石,改用燕王了。对于燕王这个聪明人来说,绝对能看天和帝在这方面的用意,此刻与他来说,喜绝对大于悲,多年来的筹谋终于实现,燕王现在绝对是狂喜得状态。
正如沈皎所想,此时的燕王确实十分高兴,因着天和帝的斥责,他虽然可以上朝,但是却不便出门,但是燕王的府中比之前的安静却是多了几分吵闹。
燕王坐在主位上,喝着手中的美酒,看着府中歌舞姬妾的表演,却是燕王王府中少有的样子。
“王爷。”一位十分美貌的歌姬看到燕王兴致十分不错的样子,大胆得走上前去,娇生喊道,身子也倚靠在燕王身上,看到燕王没有排斥的样子,更加欣喜,她到燕王府一年多,还是第一次见燕王亲近女色,不由更加欣喜。
一旁的燕王看着怀中的美人,伸手一搂,将其抱入怀中,然后对着剩下的歌姬舞姬摆了摆手,让其退下,只留怀中的一人。
春宵苦短,一室旖旎。
第199章 解决
清晨, 燕王起来后, 看着床榻上不着寸缕的女子, 正害羞地看着自己, 眉头一皱, 很是清楚昨晚发生了什么。起身穿好衣服, 稍微整理后,便对着门外喊道:“来人。”
女子见到燕王和夜里完全不同的样子,虽然也是有些害怕, 但是想起自己可能是被燕王宠幸的第一人时,这样的担心便又放下了。京中的人都知道燕王殿下出府两年,还没有王妃, 主要是燕王殿下痴情, 想要给自己找一个两情相悦的王妃, 说是要倾心想待。此句话一出,京中很多贵女都倾慕与燕王,而陛下听后也没有说什么,但是却也是没有催促, 所以燕王殿下至今未婚,听闻也婉拒了皇上和皇后赐下的教导人事的宫女。所以, 她觉得自己会是被燕王宠幸的第一人,而哪个男子不会对自己的第一个女人宽宥几分,她不求什么, 便是一个侍妾的身份都比她现在的歌姬身份好上百倍。
女子看着外面有人走了进来,连忙抓起旁边的被子, 害羞地遮掩自己不着寸缕的身体,羞涩地看向一旁的燕王,希望能得到其的怜惜。
但是燕王却是连看都没看一眼,对着来人道:“将她待下去处理了。”说完,不顾女子惊恐地求饶声音,继续道:“还有,昨日的事情,一个字都不能传出去。”
“是,奴才明白。”一个内监似的声音立时应道。说完后,便立时将女子拉出来,然后托了下去。看着眼前这个惊恐害怕的女子不停的求饶,而燕王无动于衷的样子,这样的场景,他已经见过不少次了。从一开始还有一丝的同情之心,到后来的麻木,冷眼旁观。其实落得这样的结局,又怪得了谁呢?若不是自己起了攀龙附凤的心思,爬了床,也不会要了自己的性命。
燕王在女子的求饶中,眉头更加皱起,心中的厌恶之情也更厉害。他心中最好的王妃人选,早已有了打算,他也维持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形象,断不可因为一个卑贱的女人断送一切的。
内监见到燕王眼中的冷冽厌恶的神色,心中一紧,赶紧将正在叫嚷的女子捂住嘴,拖着其走下去。
“处理地隐蔽一点,不要让人发现。”燕王冷声吩咐道。
“是,奴才遵命。”内监赶紧应道。
两人出去后,燕王才觉得耳边终于清净了。不禁揉了揉眉心,他现在虽然让他父皇放弃了晋王,选择扶持他,但是和太子相比,即便他精心布局这么多年,在朝中的势力依旧想差甚大。
所以,他的婚事,将是他获得朝中势力的重要筹码,为此他费劲心思给自己维护名誉。与他来说,心中最为理想的王妃人选是元嘉郡主。无论是沈家的势力,还是元嘉自己的圣宠,若是元嘉嫁给他,那么他和太子的势力将会达到平衡。
娶元嘉为王妃,也不是他异想天开。他和元嘉的年龄想差不大,他的名声不错,至今府中也没有侍妾,是皇子中唯一一个和元嘉适龄的皇子。他父皇对元嘉这么宠爱,给她尊贵的身份,对女子来说,加入皇家会是其身份最为尊贵的选择。所以,在他看来,以他父皇对元嘉的宠爱,定然不会让其在身份上成为一个臣妻,众皇子中又只有他一人的年龄最为合适。所以,他对于娶元嘉为妻颇有信心。
但是,就算如此,他也没有绝对的把握,毕竟圣心难测,他至今都不清楚他父皇对于元嘉的打算究竟是什么样的。另外,还有沈家,以沈家惯来的中立态度,八成是不会允许将元嘉嫁给他的。还有他那个嫡亲的姑母淑惠长公主素来和卫皇后关系很好,估计也不会同意。
不过,这桩婚事,在他看来,只要他父皇点头,元嘉自己同意,其余人再大的意见,还能不尊圣意,而淑惠长公主和梁国公也应该会遵循女儿的意见。
所以,他只要让他父皇同意,再让元嘉倾心与他,这事基本上可成。以前他居于晋王之下,怕晋王猜疑,不敢将这个心思表露出来,与元嘉始终保持距离。现在晋王已经成为弃子,他也不需要再掩饰了,只待元嘉回来,他便会行动,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相信自己无论是容貌还是才学地位都不比任何人差,元嘉便是再和平常少女不同,但到底是刚刚及笄的少女,又有哪个少女不怀春呢?
而对于这样的少女,哪个不有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幻想,所以,若是他要娶元嘉,他的身边不能有侍妾。退一万步讲,就是他娶不上元嘉,他的王妃也会是一个世家贵女,他的身边也断不会有像刚才那个污点似的歌女的存在。
内监进来后,便看到燕王坐在床上思索地样子,看了看天色,只得轻声道:“殿下,该上早朝了。”
“都处理好了吗?”燕王问道。
“殿下放心。”内监回禀道:“昨晚府上一名歌女失足落入井中。”
“剩下的人也都封口了。”内监道:“殿下放心,绝不会有人外传。”其余的歌女舞姬人数太多,不可能全都灭口,但是这些歌女舞姬本就是府中拳养的,全都是依靠燕王府生活,不会有人乱说的。
燕王也明白这个道理,人数太多,肯定会引人猜疑,点了点头后,起身道:“更衣。”
“是。”内监赶紧应是。
两日后
以张敬宗为首,由工部和山东官员共同组成的官员,前往山东各处查看修整河道。
沈皎跟随着张敬宗走在河边,丈量着河流的宽度,研究这当地县志中记载的河流的洪水记载,观察地形和河流走向,查访百姓,询问河流的具体情况,研究水纹特征,最后讨论拟好修理的方案,拟好后讨论,发现问题,在考察核实,然后讨论重修方案,如此反复,每一个方案都至少是经过十次以上的推到重来的。
这个山东的河道最重要的就是章县的章渠,其余的地方河道虽也重要,但是终究不像章渠那样有这么多的漕运用途,而章渠的修理,张敬宗也是基本遵循她的方案,只是在小的方面进行了调整,是方案更加完善,弥补了她很大的不足之处。
可以说,这次跟随在张敬宗身边让她获益匪浅。
勘察修整整个河道之事,历时长久,非一日一月之功,沈皎跟着张敬宗完成最艰难的部分,便返回齐州府,毕竟,她跟随在张敬宗身边一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见识和关于治水方面的知识,还有更重要的就是了解整个山东河道的具体情况,为之后朝廷在治水的国策等方面能够提供正确的见解和方向。
这段时间,山东之事也基本了结。她也跟随端王一同回京。
临行前的一天,沈皎看着自己屋中坐着的卫赜,耳边回荡着他刚刚落下的话,脸上有些微热。
第200章 利益
卫赜看着沈皎脸上的红晕, 眼中满是温柔的笑意, 虽然没有回答, 但是这不就说明一切了, 但是亲口得到承认却是会更加心定。他不是患得患失的性子, 但是在元嘉面前, 他却对自己没有了信心。
“阿皎,待我调任回京,嫁与我可好?”卫赜起身, 走到沈皎的座位前停下, 保持着合适的距离,微微弯腰, 和沈皎保持平视的样子。
正是因为这个现象,朝中有过明确的规定,百姓不得使用漕运重要河流的水灌溉,但是真是到了那个地步,很多百姓都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去做。
所以,将灌溉农田的用水和漕运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是治理河道的重中之重,也是最为艰难的部分之一。
第197章 答允
面对张敬宗的这个问题, 沈皎并不慌张, 笑着解释道:“这个问题我也有过考虑, 章渠地处白河正游, 水源充足, 所以我打算将章渠分为内外二河, 内河主要用于百姓灌溉农田,外河主要用于漕运之事,将这二者分开, 将会使民与官争水的可能减少到最低。”这样的结果是她慎重考虑后的结果, 也是章渠的位置造就的,若是章渠的水流不充足, 她是绝对不会选择这个方案的。
“郡主的这个想法, 在下佩服。”张敬宗听完沈皎的想法后, 很是感慨得道:“之前臣也是想过如何平缓争水的问题,既能保证漕运的正常通行,又能保证百姓的正常灌溉之用,但是终究是没有两全其美之法, 本想要奏明朝廷制定明确章渠这种重要河道的用水之法,考察后, 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过,今日听完郡主的想法后,我觉得自己这个想法确实不用了。我的方法不过是治标不治本,郡主之法才是治本之法, 从源头上便解决了这个问题。”
沈皎听完后,有些诧异,心中也明白张敬宗果真是这方面的大家,居然会选择从律法上进行说明河解决,这样的想法也是十分超前的。大齐虽然也有水法,但是却是不完善的,听张敬宗的说法,这是想要修法的意思。
“章渠只是一个特例,能够有这种内外河分流的做法,但是这样的方法不是每个河流都适用,或者说是大部分的河流都不适用,所以争水的问题依旧存在,张大人的想法才是能够规定此事的保障。”沈皎郑重的道。她说这句话不是在为了去跟随张敬宗一起去考察,而讨好张敬宗,或是场面话的客气,而是基于事实的说法。她之前也有类似的想法,但是终究是没有实践的经验,不敢乱做举措。
张敬宗看着沈皎在自己赞扬其而否定自己后,没有自骄自傲,而是能认真分析事实情况,倒是让他更为满意,看向沈皎的目光也更加温和赞扬。
“此事还请张大人准备好后拟个折子,若是时间紧急,本王也可代为上奏。”端王看到两人讨论到这个问题,便知道这个重新制定和完善水法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便接着道。毕竟山东的治水之事已经提上日程,最多三日便会全面展开,提前做好律法方面的事情,也好让这场治水之事更加顺利一些。
“臣谢过端王爷,不过此事需要从长计议,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山东治水之事过后再主持此事,才能使水法有更多的依据,到时若遇到困难,还望端王爷能够相助。”张敬宗知道端王是会错自己的意思了,只能婉转得表达道。不过他最后说许是要端王帮助也是诚心诚意的,毕竟端王递奏疏到圣上那里的时间比他这个三品官会少很多。谁都不能保证他到时奏明水法之事时,会遇到什么阻碍和麻烦。
“是本王操之过急了。”端王听后点头道:“这些日子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张大人可以来找本王。”至于会不会帮,却是要看事情的本质是什么了。
张敬宗又到了谢。之后,在端王的同意下,又和沈皎讨论起其手中的方案来,特别是关于泄洪防沙等问题上的讨论,让沈皎获益匪浅。
赵王看着两人忘我地讨论,特别是张敬宗的很多观念,他根本就是听不懂,而元嘉呢,却能很快跟上,而且还总能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关于这一点的认识,他不用听得懂,只需要看元嘉话落后,张敬宗的欣喜且十分感兴趣的表情就知道了。
他看看自己,不禁有些自嘲,他比元嘉大上好几岁,却是很多事情上都不如元嘉。他突然觉得他父皇比起他来说,更为倚重元嘉也是十分正确的。
赵王看着沈皎从容地和张敬宗讲解着自己的想法,被直接指出错误后,也不羞恼,反而认真思考,和张敬宗请教,被质疑也不生气,一同商讨最正确的方法,可以说两个人在对待这套方案,十分的严谨。这样的态度,他自认他是做不到的。从小到大的身份让他这个皇子养成的傲气,是不会允许一个人如此质疑和指责的。不只是他如此,换成任意一个大齐的皇子,便是如今的端王叔,也是这个脾性。
其实,他也是不明白,元嘉也是和他一般的待遇长大,甚至比他受到的荣宠更大,按常理来说,也应该同他差不离的,但是结果显然不是这样。
若是沈皎知道赵王的想法,确是会告诉他,她自己的脾气便是再大,也不允许带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去,这是原则的问题。再者她前世的生活,被批评不过是一点小事,根本就不值什么。
赵王看着眼前的沈皎,不禁想起其之前的话,他父皇究竟给了他这个表妹什么样的培养,连任成书这位老大人都被请去给这位表妹讲课,若说之前令元嘉幼时拜张博钧为师还能被众人自欺欺人道一句帝王的宠爱,或是溺爱,但是任成书的事情一出,便会让人明白这究竟是宠溺还是重视。
其实,他有时候在想,若是他有他父皇的这份重视他是否也会让他自己现在和元嘉一样,不过,这也就是想一想,他一来觉得他承受不起他父皇的重视,一来是身份的问题,他可没有晋王那般想要出风头的想法,而且皇后和太子对他和母妃十分照拂,他觉得自己这辈子能混到端王叔这般他便满足了。二来是他自己的原因,他不觉得自己有那个性子能够学这么多的东西。这也就是想想罢了。
这样的场景一直持续到傍晚,他们还在张府用了顿饭。
结束后,沈皎对着张敬宗笑着问道:“张大人,不知过几日后的山东勘灾之事,我可不可以参与?”这个时候,直切主题才是最好的不是吗?
端王和赵王都没有想到沈皎会问得如此直白。
沈皎看着张敬宗有些纠结的样子,知道他的想法,便道:“若是顾及我的身份问题,这点张大人不必担心。”说完后便将自己的另一份身份文牒递了过去。
最终,在众人的目光下,张敬宗点了点头。
第198章 燕王
“只不过介时有不便的地方, 还望郡主能够明白, 早做准备。”张敬宗点头后, 继续道。既然元嘉郡主能够拿出官凭来, 他也没有阻止其前去的理由, 再者, 他内心里也是希望能有一个对治水之事明白的人在一旁协助商讨。但是,这治水之事终究是辛苦,不然就不会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情了。而且元嘉郡主是女孩, 又是从小养尊处优的, 据说身体还不好,他说这些话, 是希望其能够全面考量, 最终决定是否前去, 而不是盲目前往,最终与人与己都麻烦。
“张大人放心,我既然敢和您说,便是有了充足的打算的, 必不会给诸位添麻烦。”沈皎笑着道。
“郡主考虑清楚就好,我这里是没有意见的。”张敬宗答道。
决定好这件事情后, 与沈皎来说今天的任务便是完成了。另一旁,端王和张敬宗又客气了几句后,三人才离开。
不过, 两日后,参与这次治水之事的官员的名单下达, 沈皎当时正在端王那里,打开名单,却在上面看到了一个她没有想到的名字。
“五皇舅,卫大人身为任安郡的知府,应是不能擅离治所的吧。”沈皎皱眉问道。
“这是陛下亲自点的人,也是张敬宗要的人。”端王解释道:“前些时候张敬宗亲自跟我说,他与宣远在任安郡一同治理梅渠时,合作身为默契,宣远也是对治水之事颇为精通,所以亲自点了宣远的名字,随后我上书陛下,陛下也是亲自御笔亲批同意的。至于任安郡的事情,这段时间由同知通判等人代理,应是不会有事的。”
沈皎听后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说什么,她确实没有想到和卫赜的这次分离会这么短,过几日后就会见面了,这倒是意外之喜。
随后,沈皎又和端王说了些事情,搞清楚治水上的官员的身份后,才离开了端王的书房,回道自己的房间。
“公子,京城的传信到了。”暗彦在沈皎的书房前,禀道。
“彦先生,请进。”沈皎从深思中回过神后,对着门口应道。
“可是皇舅舅的圣意到了?”沈皎问道。
“正是。”暗彦回道,随后将手中还没有开封的书信递给沈皎。
沈皎打开书信后,看完后,皱了皱眉,正想说什么,就听到外面轻风的声音响了起来:“郡主,公主府的家信到了。”
“拿进来。”沈皎放下手中的信,对着外面的轻风道。
“是。”轻风应道。
沈皎拿到信后,便示意轻风退下。
淑惠长公主府的家信共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她阿娘淑惠长公主对她的关心,另一个则是她阿爹梁国公隐晦得向她在书信中暗示京中朝局的变化,再结合天和帝书信中的意思,她也算是明白了天和帝的圣意究竟是什么了。
按照她父亲信中的意思,京中晋王因御前失宜,惹得圣上大怒,被责罚闭门思过,连上朝的资格也被剥夺,并且罚俸一年,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是因为什么,但是圣上始终没有明发圣旨,将山东的罪过放在晋王身上。
在晋王被责罚的同时,燕王也受到圣上的斥责,但是却依旧可以拥有上朝的资格。
对于这样的结果,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连她的父亲,都有些揣测不出圣意来,所以这封信亦是有询问她圣意的意思。沈家虽是纯臣,但是若是连圣意都不明,恐怕就不是纯臣,而是蠢臣了。
不过,她却是知道天和帝如此做,不过是真的在慢慢舍弃晋王而已,但是却也是一种保全。天和帝虽然不是一个慈父,但对于儿子却也是有着为父的责任的。晋王今日的结果,虽也是他自己的选择,但也是天和帝这个父亲在背后推波助澜。天和帝虽然对其失望至极,但终究是不忍心,让晋王的结局太过悲惨,所以选择让其隐退。这是他这个父亲,给予晋王这个儿子最后的机会,若是晋王选择放手,也许会被降爵,但却是会平安得度过一生。但若是不甘心,最后的结果便不好说了。所以,天和帝这是在给晋王一个选择的机会。
至于燕王,天和帝定然是知道了燕王在此事上的推波助澜,其实大家都知道,以晋王的能力他绝对做不到面面俱到,山东之事也隐瞒不了这么久,况且晋王的胆子也没有大到这个地步。所以,山东的事情背后究竟是什么,连和从前到后的布局,可以看出,燕王的心思究竟是如何缜密的。
燕王一早便知道晋王的做法,山东各官员的倒台是必然,所以以图让杨叔达杀去张敬宗,之后杨叔达也被查处,到时整个山东所有的高官,不是被刺杀身亡,就是被查处,唯一剩下的只会是马文本一人,到时整个山东多半会落到马文本手中,进而便落到燕王自己手中,整个计划可谓是布局缜密,但是却坏在了张敬宗那里,因着卫赜的早有防备,杨叔达没有刺杀成功,所以才有了后来马文本迫不得已劝说杨叔达投靠的原因。
但是无论燕王做得多么缜密,却终究是逃不过暗卫的调查,天和帝知道,她也知道。天和帝斥责燕王是因为这个原因。
而没有让燕王和晋王一样不上朝,则是天和帝终究是下定了决心,舍弃晋王这个磨刀石,改用燕王了。对于燕王这个聪明人来说,绝对能看天和帝在这方面的用意,此刻与他来说,喜绝对大于悲,多年来的筹谋终于实现,燕王现在绝对是狂喜得状态。
正如沈皎所想,此时的燕王确实十分高兴,因着天和帝的斥责,他虽然可以上朝,但是却不便出门,但是燕王的府中比之前的安静却是多了几分吵闹。
燕王坐在主位上,喝着手中的美酒,看着府中歌舞姬妾的表演,却是燕王王府中少有的样子。
“王爷。”一位十分美貌的歌姬看到燕王兴致十分不错的样子,大胆得走上前去,娇生喊道,身子也倚靠在燕王身上,看到燕王没有排斥的样子,更加欣喜,她到燕王府一年多,还是第一次见燕王亲近女色,不由更加欣喜。
一旁的燕王看着怀中的美人,伸手一搂,将其抱入怀中,然后对着剩下的歌姬舞姬摆了摆手,让其退下,只留怀中的一人。
春宵苦短,一室旖旎。
第199章 解决
清晨, 燕王起来后, 看着床榻上不着寸缕的女子, 正害羞地看着自己, 眉头一皱, 很是清楚昨晚发生了什么。起身穿好衣服, 稍微整理后,便对着门外喊道:“来人。”
女子见到燕王和夜里完全不同的样子,虽然也是有些害怕, 但是想起自己可能是被燕王宠幸的第一人时,这样的担心便又放下了。京中的人都知道燕王殿下出府两年,还没有王妃, 主要是燕王殿下痴情, 想要给自己找一个两情相悦的王妃, 说是要倾心想待。此句话一出,京中很多贵女都倾慕与燕王,而陛下听后也没有说什么,但是却也是没有催促, 所以燕王殿下至今未婚,听闻也婉拒了皇上和皇后赐下的教导人事的宫女。所以, 她觉得自己会是被燕王宠幸的第一人,而哪个男子不会对自己的第一个女人宽宥几分,她不求什么, 便是一个侍妾的身份都比她现在的歌姬身份好上百倍。
女子看着外面有人走了进来,连忙抓起旁边的被子, 害羞地遮掩自己不着寸缕的身体,羞涩地看向一旁的燕王,希望能得到其的怜惜。
但是燕王却是连看都没看一眼,对着来人道:“将她待下去处理了。”说完,不顾女子惊恐地求饶声音,继续道:“还有,昨日的事情,一个字都不能传出去。”
“是,奴才明白。”一个内监似的声音立时应道。说完后,便立时将女子拉出来,然后托了下去。看着眼前这个惊恐害怕的女子不停的求饶,而燕王无动于衷的样子,这样的场景,他已经见过不少次了。从一开始还有一丝的同情之心,到后来的麻木,冷眼旁观。其实落得这样的结局,又怪得了谁呢?若不是自己起了攀龙附凤的心思,爬了床,也不会要了自己的性命。
燕王在女子的求饶中,眉头更加皱起,心中的厌恶之情也更厉害。他心中最好的王妃人选,早已有了打算,他也维持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形象,断不可因为一个卑贱的女人断送一切的。
内监见到燕王眼中的冷冽厌恶的神色,心中一紧,赶紧将正在叫嚷的女子捂住嘴,拖着其走下去。
“处理地隐蔽一点,不要让人发现。”燕王冷声吩咐道。
“是,奴才遵命。”内监赶紧应道。
两人出去后,燕王才觉得耳边终于清净了。不禁揉了揉眉心,他现在虽然让他父皇放弃了晋王,选择扶持他,但是和太子相比,即便他精心布局这么多年,在朝中的势力依旧想差甚大。
所以,他的婚事,将是他获得朝中势力的重要筹码,为此他费劲心思给自己维护名誉。与他来说,心中最为理想的王妃人选是元嘉郡主。无论是沈家的势力,还是元嘉自己的圣宠,若是元嘉嫁给他,那么他和太子的势力将会达到平衡。
娶元嘉为王妃,也不是他异想天开。他和元嘉的年龄想差不大,他的名声不错,至今府中也没有侍妾,是皇子中唯一一个和元嘉适龄的皇子。他父皇对元嘉这么宠爱,给她尊贵的身份,对女子来说,加入皇家会是其身份最为尊贵的选择。所以,在他看来,以他父皇对元嘉的宠爱,定然不会让其在身份上成为一个臣妻,众皇子中又只有他一人的年龄最为合适。所以,他对于娶元嘉为妻颇有信心。
但是,就算如此,他也没有绝对的把握,毕竟圣心难测,他至今都不清楚他父皇对于元嘉的打算究竟是什么样的。另外,还有沈家,以沈家惯来的中立态度,八成是不会允许将元嘉嫁给他的。还有他那个嫡亲的姑母淑惠长公主素来和卫皇后关系很好,估计也不会同意。
不过,这桩婚事,在他看来,只要他父皇点头,元嘉自己同意,其余人再大的意见,还能不尊圣意,而淑惠长公主和梁国公也应该会遵循女儿的意见。
所以,他只要让他父皇同意,再让元嘉倾心与他,这事基本上可成。以前他居于晋王之下,怕晋王猜疑,不敢将这个心思表露出来,与元嘉始终保持距离。现在晋王已经成为弃子,他也不需要再掩饰了,只待元嘉回来,他便会行动,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相信自己无论是容貌还是才学地位都不比任何人差,元嘉便是再和平常少女不同,但到底是刚刚及笄的少女,又有哪个少女不怀春呢?
而对于这样的少女,哪个不有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幻想,所以,若是他要娶元嘉,他的身边不能有侍妾。退一万步讲,就是他娶不上元嘉,他的王妃也会是一个世家贵女,他的身边也断不会有像刚才那个污点似的歌女的存在。
内监进来后,便看到燕王坐在床上思索地样子,看了看天色,只得轻声道:“殿下,该上早朝了。”
“都处理好了吗?”燕王问道。
“殿下放心。”内监回禀道:“昨晚府上一名歌女失足落入井中。”
“剩下的人也都封口了。”内监道:“殿下放心,绝不会有人外传。”其余的歌女舞姬人数太多,不可能全都灭口,但是这些歌女舞姬本就是府中拳养的,全都是依靠燕王府生活,不会有人乱说的。
燕王也明白这个道理,人数太多,肯定会引人猜疑,点了点头后,起身道:“更衣。”
“是。”内监赶紧应是。
两日后
以张敬宗为首,由工部和山东官员共同组成的官员,前往山东各处查看修整河道。
沈皎跟随着张敬宗走在河边,丈量着河流的宽度,研究这当地县志中记载的河流的洪水记载,观察地形和河流走向,查访百姓,询问河流的具体情况,研究水纹特征,最后讨论拟好修理的方案,拟好后讨论,发现问题,在考察核实,然后讨论重修方案,如此反复,每一个方案都至少是经过十次以上的推到重来的。
这个山东的河道最重要的就是章县的章渠,其余的地方河道虽也重要,但是终究不像章渠那样有这么多的漕运用途,而章渠的修理,张敬宗也是基本遵循她的方案,只是在小的方面进行了调整,是方案更加完善,弥补了她很大的不足之处。
可以说,这次跟随在张敬宗身边让她获益匪浅。
勘察修整整个河道之事,历时长久,非一日一月之功,沈皎跟着张敬宗完成最艰难的部分,便返回齐州府,毕竟,她跟随在张敬宗身边一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见识和关于治水方面的知识,还有更重要的就是了解整个山东河道的具体情况,为之后朝廷在治水的国策等方面能够提供正确的见解和方向。
这段时间,山东之事也基本了结。她也跟随端王一同回京。
临行前的一天,沈皎看着自己屋中坐着的卫赜,耳边回荡着他刚刚落下的话,脸上有些微热。
第200章 利益
卫赜看着沈皎脸上的红晕, 眼中满是温柔的笑意, 虽然没有回答, 但是这不就说明一切了, 但是亲口得到承认却是会更加心定。他不是患得患失的性子, 但是在元嘉面前, 他却对自己没有了信心。
“阿皎,待我调任回京,嫁与我可好?”卫赜起身, 走到沈皎的座位前停下, 保持着合适的距离,微微弯腰, 和沈皎保持平视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