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知府收敛笑容,道:“皇宫大门禁闭,至今没有退朝。此事关系重大,今天的朝会可能要很晚。不过,妖界那边有消息传来,因为文斗和《石中箭》的缘故,你在大学士猎杀榜的排位再度提高,已经上升到第十五位!”
方运却无惧色,道:“我有百血赏金,又有那么多加赏,第二十还是第十五已经不重要了。”
“不,很重要。赏金体现你的潜力,而位置体现你的实力、势力和影响。当年孔家之龙出圣墟后为何成为大学士榜第一?因为他是孔圣的后代!他是孔家的人!你要是到了大学士榜第一,就危险了。”
方运心中一凛,点点头,明白其中的关键。
“妖界对你的态度必然达成一致,现在妖界的问题是,为了你可以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大学士第十五可能不值得,但大学士第一,必然会促使他们下定决心。到时候,万一他们动用四方妖月,或者动用那些我们不知道的妖族秘宝,哪怕跨越两界,也能直接杀死你。”
方运压力倍增,因为半圣就有一言诛人的能力,当年纵横家大儒范雎为争权害兵家白起,就被孙膑在数万里之外一言诛杀。
方运转念一想,道:“妖圣若不亲来,隔界发力,代价极大,这我也能猜到。但他们舍得加赏,却不舍得隔界杀我,莫非其中有什么缘由?”
董知府微微一笑,道:“你以为圣院是做什么的?你以为你的《三字经》放在众圣殿是为何?”
方运恍然大悟,当时就有人说《三字经》入众圣殿好处巨大,他没猜到是什么,现在又知道了一个好处。
方运道:“如此说来,妖圣无法轻易隔界发力,就是因为圣院在庇护我?”
“自然。否则的话,你早就被众妖圣杀死。但因为有圣院力量庇护,他们要想杀你,必然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我才说出前面那番话。”
方运心中轻松了许多,心中感激圣院和众圣的默默付出,恐怕在很久之前,就有半圣在筹划保护。
“那妖界能不能破除圣院的庇护?”方运试探着问。
董知府沉吟片刻,道:“妖界之强,远超你我想象。妖界之所以没有攻下两界山,龙族相助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妖界没有一个共主,内部不齐心。不知你有没有看过妖界的传说?”
方运道:“自然看过,而且我在圣墟中看了不少妖界的书籍。”
“我在孔城的时候听人说过,妖界有些传说是真的,你想想你看到的那些传说,是否有能力隔着两界杀你。”
方运沉默了,不用传说,古妖传承中就有这种力量,不过那种力量需要特别的宝物,半圣绝无可能破开圣院的庇护。
第336章 小考策论
董知府看着方运,道:“还是如之前我所说,那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众妖圣应该还在争论,用那力量杀一个人族半圣对妖界来说都可能得不偿失,更何况你。”
“学生聆听大人教诲。”方运知道董知府还有别的话要说,而秀才试的时候董知府是考官,自称学生是基本礼节。
董知府却哈哈一笑,道:“这是你最后一天在我面前自称学生了。今日之后,你会封侯!”
方运并不是很在意,道:“我这次是因文斗而立功,圣院早就严令,不与妖蛮对战不得称军功,所以我应该封文侯,而不是军侯。军侯是正三品,不仅可以领兵,私兵的数量也很多。文侯是从三品,没办法领兵,私兵的数量也不多。”
“你还想怎样?我身为进士,在景国苦熬多年,官职是五品知府,而爵位不过是个六品县伯!一旦你的圣旨正式下来,我以后得叫你大人!这可不能乱,方侯爷!”董知府笑道。
方运一愣,心中有种微妙的变化,然后轻轻一叹,自己对官位的渴求远不如文位,但无论如何,成为侯爵后,地位和以前比提高太多,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不能做,这就是“礼”。
侯爵已经让九成九的官员难以企及,毕竟普通的官员哪怕忙碌一辈子,其功劳和文名都不可能和文压一州比,许多翰林在死后才被追封为侯,几乎没有实际意义。
只有成为大学士,文名满天下,军功累累,才可能封侯,至于封公更难。
像李文鹰也是五年前才被封为州公,而后太后才称赞他为剑眉公。州公为从二品,再之上是正二品的国公,一旦成大儒,则立刻获封国公。
最后的一品,就是封王。王也分虚衔王和军功王,前者有许多皇亲,数量众多,但军功王不一样,军功王会获得自己的领地,大概相当于半个县,不能让后代继承,但却等于一地之主,连国君都无权管辖其领地,是真正的土皇帝。
景国现在只有一位军功王,其余都是虚衔王,包括各圣世家的家主。
“我明白了。”方运接受了这个事实。
董知府点点头,道:“那我便直说。你现在要尽量避免在大学士猎杀榜上升,不要再做像文斗一州这么惊世骇俗的事,当然,文院、学宫之间的文比文斗无伤大雅。你以后若是磨砺自己,最好易容改名,军功是不会变的。”
“谢大人提醒。”
“这次的举人试的第一,也就是解元之位,你若想争无伤大雅,若不想争也没有问题。我希望你得解元,但不是全甲,只得两甲即可。我比谁都希望我景国出一个‘全甲’,远超历代所有学子,但是,你的命更重要!”董知府的语气充满了惋惜。
“我尽量。谁知道这大学士猎杀榜,竟然成了我的性命倒计时榜。”方运道。
董知府道:“你还算镇定,没有自乱阵脚,就算各大世家的子弟得知自己被妖蛮众圣惦记,也会慌乱。”
方运心想自己在古妖传承里看到太多的东西,发愁归发愁,但绝不会被妖圣吓得慌乱,更何况离开圣墟前还曾和妖圣对话。
董知府道:“既然在举人试前见面,那我就考一考你,如何?”
方运大喜,道:“多谢董先生指点。”
董知府道:“你的诗词我无需多说,至于你的经义,冯院君已经考验过,并且赞口不绝,说你进步堪称奇迹,再打磨两年,进士试的时候必然可得甲,笑傲同辈。他是文院官员,所以轻治国之策论,而我们这些文官要治国,把策论看得更重要一些,平时在这方面更下工夫,我就考一考你的策论。”
“请大人随我去书房。”方运引着董知府进入书房。
进入书房,两人落座。
董知府道:“你已考过经义,应知经义就是解释众圣之言。而策论,有两个含义,其一是论政并提出对策,其二呢,就是向朝廷献策。无论怎样,策论离不开一个‘政’字。”
方运点点头,策论实际就是讨论政治相关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式,而在圣元大陆,“政”还包括军事工农等几乎所有事情,重要性仅在圣道之下。
“我看过你的诗词,看过你的经义,但到举人试才考策论,我还没见过你的策论。科举中的策论细分极多,有战争,有两族之争,有两国之斗,有农事,有司法,有治安,甚至涉及到商贸等等,应有尽有。这你都知晓?”
“学生曾仔细总结过。”方运说着,从一叠纸中准确地抽出自己在进圣墟前所列出的策论类别。
董知府定睛一看,道:“好字!传言说你文字不佳,几乎错过童生双甲,但知耻而后勇,日夜苦练,在短短数个月内达到书法一境,传为美谈。嗯,你整理得不错,若不能把策论分门别类,便不能更好分析。”
方运道:“我正是如此理解。”
“策论一科,不只出一题。每次布十题,其中一题众圣钦点,为必考。考生可从其余另外九题中选出两题,共成三题。三题看似少,每题也不过两三千字,但加上思索,八千字至少要八个时辰才能写完,有些时候甚至一天都写不完,耗费时间超过经义。你可知为何要连考三题?”董知府问。
方运之前并未想过这个问题,现在董知府问起,他略一思索,道:“策论乃是治国整军安民之文,如知府大人您在衙门,总会遇到许多紧急或突发的事情,容不得我们考虑太久,远远比经义更需要机变和经验。而且,若真治理一地,不仅需要应变,更会长久地劳心费力。这连考三题的策论,就是在考我们的治国之能。”
“不错。近年来,举人试的必考策论五花八门。但是,自从千年不战之约结束后,纵观历次进士试,策论必考题只在三个类别中选其一,分别是人族各国关系、平妖灭蛮之策和安民三种。”说到最后,董知府的语气无比沉重。
方运道:“据我所知,近几年中,大多数进士的自选题目,也必然是这三类之二,因为一是可以提前准备,二则是听说选这三题的人成进士的机会大。”
董知府笑了笑,没有回答,而是道:“在选择的时候,策论就已经开始。”
第337章 策论双问
方运道:“若是这样,人人选的三篇策论都是十国、妖蛮和安民。但实际上进士不可能都选这三篇,圣院应该有什么手段避免吧?”
董知府道:“自然。若强行选这三题,答得不好,那便是自不量力,不会取舍,在答题前就已经败了。而进士又不是只取主政一方的大员,工部、户部和刑部等都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写灭妖蛮策论得乙的人去刑部,远远比不上写法理策论得乙之人。若两人评等相同,那么后者成进士的可能更大,因为我景国缺精通司法的进士。若是两人都落榜,那不出意外,后者有很大可能成为‘同进士’,即景国向圣院索要的追加进士的名额。”
“原来如此。若想成为进士前三,那最好写这老三篇策论,若想更容易中进士,那便应该避开老三篇中的至少一篇。举人试虽然和进士试不同,但为了日后的进士试准备,最好是举人试选什么,进士试就应选什么。”方运道。
“不错。你要争的是状元。”
“学生谨记。”方运道。
“另外,因文曲星动,今年的举人试和进士试的名额有所增加,这对你来说有喜有忧。人多了,你争状元的机会就小一些,这是忧。至于喜,那便是我国今年额外多了三十个同进士的名额。”董知府道。
方运先是一喜,因为景国去年也只录取三十位进士,今年就算加倍取六十,额外的三十个同进士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随后方运一愣,道:“喜?莫非这同进士的名额跟我有关?”
董知府笑道:“当然与你有关。在你出圣墟前,圣院的人说你第一次书山过了三山二阁,而武国和庆国的秀才不知为何大批失败,惹得半圣认为两国学子不堪造就,所以把另外两国的同进士名额夺了一部分,分到咱们景国。不过现在我们才知道,你何止过了三山二阁,你都已经入了第四山!那三十同进士必然会铭记你的大恩,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人脉!”
方运点了点头,这次没有客气或谦虚,景国这三十个同进士,完全是他在书山努力争来的。
“这次封爵,也会考虑到这个因素。爵位可能只是从三品文侯,但别的赏赐会很重。好了,我们继续说策论。策论中的十国、妖蛮和安民是大分类,而真正的考题有时候是一句话,有时候是半圣写的几百字,有时候甚至干脆摘抄古书的故事。”
方运轻轻点头。
董知府又道:“进士试和举人试不同。进士试之所以出现老三篇,乃是因为进士试是为人族选人才,所以题目极大。但举人试则主在为国选贤良,所以我便从历年的策论中选三题,你在黄昏前快速答出,不求完善无缺,旨在让我摸清你的长处和短板。等你答完三题,我评判完后,再给你留十题,明日晚间我会来评判。”
方运面露苦色,别人答三篇策论至少用十二个时辰,自己倒好,最多有三个时辰的时间。
“你少在那里装蒜,我知你文思敏捷,又有上品奋笔疾书,定然可以完成。准备好纸笔!”
董知府说完,从桌子上拿起毛笔,思索了十几息,提笔书写,一边写一边道:“我选十九年前的举人试题目三篇,你来作答。”
不多时,董知府写完第一篇题目,递给方运,道:“你先答这篇策论。”
方运接过一看,微微皱眉,这篇策论题目是双问,开头就是“圣教化,君国政。明德之君,知固本重农,治兵修备。”
这篇题目后面就是围绕前面发问,众圣负责教化,而国君负责政务,真正的国君应该首重农事与军务,那么作为一国读书人,应该如何为国君献策。
方运没有立刻作答,而是先思索这农事与军务的关系,因为这种题叫“双问”。
方运心想双问题在进士试中都不多见,那年的举人试中竟然有这题,深觉十九年前的举人倒霉。
十国重经义,所以经义已经被考生们研究到每一个细节,而诗词和策论虽有研究,但书籍很不容易买,方运只看过十七本有关策论的写作指导书籍,而那些书中的解双问之法太过模糊。
奇书天地中也不可能有双问的解答之策,方运只能靠自己。
当时,方运收集了能找到近年所有双问类策论题目,共三十二题,然后找出这些题目的范文,共一百七十篇,然后反复阅读优秀策论和差等策论,对比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再寻找优秀策论之间的相同之处。
经过一天的努力,方运终于发现双问策论的要点在于“关联”“并重”和“统一”,而明白了这个观点,方运再对照那些范文,发现凡是这三点能写好的,大都是甲等,而写好两点的,至少是乙等,那些差等策论除了答非所问的,大都是没把握好两点。
方运思绪纷飞,把自己总结的经验用在这道策论题目上。
“若想得乙等,必须分别对农事和军务有良好的对策,并且把两者联系起来。但要想得甲等,就不仅仅是联系那么简单,而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站在一国之相的位置,把农事与军务统一。那些甲等范文好则好,但称不上妙,因为他们是强行把双问的不同类别统一。以此篇为例,农事就是农事,军务就是军务,强行统一起来,只能是一些‘屯田’之类的老套手段,但若要两者更完美统一,应该添加一个纽带!而这个纽带在现如今的国家中,又不能强过农事和军务,否则就是喧宾夺主,跑题,直接丁等。”
“所以,真正的甲等双问好文,不仅要有‘联系’‘并重’和‘统一’,必须还要有‘纽带’!这就是方向,而具体如何献策农事和军务,则是道路。若要得甲等,两者缺一不可!”
方运有生活在一个高度发达社会的经验,自然知道什么是一个万能的纽带。
在想好纽带后,方运就根据景国的现状分析,然后思索对策。
一刻钟后,方运提笔,在开头就直指统一,回答:“臣对:无农不稳,无军不固,无商不富。农者……”
董知府就站在方运身边,仅仅看了前十二个字,目光一闪。
策论最忌讳跑题偏题,明明是农事与军务,却加一个地位不如两者的商,写好了则罢,写不好恐怕直接丁等。
不过董知府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继续看下去。
方运经过五次才气灌顶,又得文曲星照,思维极其敏捷,很快把自己所知所见所闻的一切联系起来,然后迅速分门别类,再挑选出适合此篇策论的内容,最后再进一步精炼。
那些普通举人书写过程都是下意识进行,但方运得文曲星照后,思维已经达到进士的程度,这些过程都非常清晰地在他脑海中出现。
在农事方面写了几句,方运脸上突然浮现一抹微笑,因为他在写的过程又有新的发现,这策论和经义不同,经义是分析圣人之言,必须要面面俱到,主要表现圣人之道,自己还在次要位置。
而策论根本是在献策,是在向君上和考官展示自我,那么面面俱到反而落了下乘,一专多能才是策论答题的第二个要素。
于是,在写农事的时候,方运没有学策论指导书籍那样用洋洋洒洒数千言来献策,而是在写了一些问题对策后,笔锋一转,写到:“无农不稳,何以稳农?”
接着,方运就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把农事的重点落在“稳农”上。
董知府一看,差一点拍案叫绝,在农事方面,很多人都提出重农思想和对策,但是“稳农”却比“重农”更加具体,更加精确,不仅能抓住考官的眼光,也更符合策论的理念。
董知府盯着方运的头,很想知道这个家伙脑子里装的是什么,怎么会这么机敏,因为“何以稳农”四字一出,哪怕是方运写的稳农之策和别人的重农之策一模一样,但就凭这四个字也能稳压其余考生。
写完农事,方运又开始写军务,景国边患严重,景国的考生若是答题,必然会围绕对付妖蛮进行,但方运则秉承专精的答题理念,不写军工,不写兵将,而写“军纪”,然后从军纪稍稍延伸到军心,明明白白写只有军纪才能让军人有心有魂。
方运却无惧色,道:“我有百血赏金,又有那么多加赏,第二十还是第十五已经不重要了。”
“不,很重要。赏金体现你的潜力,而位置体现你的实力、势力和影响。当年孔家之龙出圣墟后为何成为大学士榜第一?因为他是孔圣的后代!他是孔家的人!你要是到了大学士榜第一,就危险了。”
方运心中一凛,点点头,明白其中的关键。
“妖界对你的态度必然达成一致,现在妖界的问题是,为了你可以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大学士第十五可能不值得,但大学士第一,必然会促使他们下定决心。到时候,万一他们动用四方妖月,或者动用那些我们不知道的妖族秘宝,哪怕跨越两界,也能直接杀死你。”
方运压力倍增,因为半圣就有一言诛人的能力,当年纵横家大儒范雎为争权害兵家白起,就被孙膑在数万里之外一言诛杀。
方运转念一想,道:“妖圣若不亲来,隔界发力,代价极大,这我也能猜到。但他们舍得加赏,却不舍得隔界杀我,莫非其中有什么缘由?”
董知府微微一笑,道:“你以为圣院是做什么的?你以为你的《三字经》放在众圣殿是为何?”
方运恍然大悟,当时就有人说《三字经》入众圣殿好处巨大,他没猜到是什么,现在又知道了一个好处。
方运道:“如此说来,妖圣无法轻易隔界发力,就是因为圣院在庇护我?”
“自然。否则的话,你早就被众妖圣杀死。但因为有圣院力量庇护,他们要想杀你,必然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我才说出前面那番话。”
方运心中轻松了许多,心中感激圣院和众圣的默默付出,恐怕在很久之前,就有半圣在筹划保护。
“那妖界能不能破除圣院的庇护?”方运试探着问。
董知府沉吟片刻,道:“妖界之强,远超你我想象。妖界之所以没有攻下两界山,龙族相助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妖界没有一个共主,内部不齐心。不知你有没有看过妖界的传说?”
方运道:“自然看过,而且我在圣墟中看了不少妖界的书籍。”
“我在孔城的时候听人说过,妖界有些传说是真的,你想想你看到的那些传说,是否有能力隔着两界杀你。”
方运沉默了,不用传说,古妖传承中就有这种力量,不过那种力量需要特别的宝物,半圣绝无可能破开圣院的庇护。
第336章 小考策论
董知府看着方运,道:“还是如之前我所说,那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众妖圣应该还在争论,用那力量杀一个人族半圣对妖界来说都可能得不偿失,更何况你。”
“学生聆听大人教诲。”方运知道董知府还有别的话要说,而秀才试的时候董知府是考官,自称学生是基本礼节。
董知府却哈哈一笑,道:“这是你最后一天在我面前自称学生了。今日之后,你会封侯!”
方运并不是很在意,道:“我这次是因文斗而立功,圣院早就严令,不与妖蛮对战不得称军功,所以我应该封文侯,而不是军侯。军侯是正三品,不仅可以领兵,私兵的数量也很多。文侯是从三品,没办法领兵,私兵的数量也不多。”
“你还想怎样?我身为进士,在景国苦熬多年,官职是五品知府,而爵位不过是个六品县伯!一旦你的圣旨正式下来,我以后得叫你大人!这可不能乱,方侯爷!”董知府笑道。
方运一愣,心中有种微妙的变化,然后轻轻一叹,自己对官位的渴求远不如文位,但无论如何,成为侯爵后,地位和以前比提高太多,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不能做,这就是“礼”。
侯爵已经让九成九的官员难以企及,毕竟普通的官员哪怕忙碌一辈子,其功劳和文名都不可能和文压一州比,许多翰林在死后才被追封为侯,几乎没有实际意义。
只有成为大学士,文名满天下,军功累累,才可能封侯,至于封公更难。
像李文鹰也是五年前才被封为州公,而后太后才称赞他为剑眉公。州公为从二品,再之上是正二品的国公,一旦成大儒,则立刻获封国公。
最后的一品,就是封王。王也分虚衔王和军功王,前者有许多皇亲,数量众多,但军功王不一样,军功王会获得自己的领地,大概相当于半个县,不能让后代继承,但却等于一地之主,连国君都无权管辖其领地,是真正的土皇帝。
景国现在只有一位军功王,其余都是虚衔王,包括各圣世家的家主。
“我明白了。”方运接受了这个事实。
董知府点点头,道:“那我便直说。你现在要尽量避免在大学士猎杀榜上升,不要再做像文斗一州这么惊世骇俗的事,当然,文院、学宫之间的文比文斗无伤大雅。你以后若是磨砺自己,最好易容改名,军功是不会变的。”
“谢大人提醒。”
“这次的举人试的第一,也就是解元之位,你若想争无伤大雅,若不想争也没有问题。我希望你得解元,但不是全甲,只得两甲即可。我比谁都希望我景国出一个‘全甲’,远超历代所有学子,但是,你的命更重要!”董知府的语气充满了惋惜。
“我尽量。谁知道这大学士猎杀榜,竟然成了我的性命倒计时榜。”方运道。
董知府道:“你还算镇定,没有自乱阵脚,就算各大世家的子弟得知自己被妖蛮众圣惦记,也会慌乱。”
方运心想自己在古妖传承里看到太多的东西,发愁归发愁,但绝不会被妖圣吓得慌乱,更何况离开圣墟前还曾和妖圣对话。
董知府道:“既然在举人试前见面,那我就考一考你,如何?”
方运大喜,道:“多谢董先生指点。”
董知府道:“你的诗词我无需多说,至于你的经义,冯院君已经考验过,并且赞口不绝,说你进步堪称奇迹,再打磨两年,进士试的时候必然可得甲,笑傲同辈。他是文院官员,所以轻治国之策论,而我们这些文官要治国,把策论看得更重要一些,平时在这方面更下工夫,我就考一考你的策论。”
“请大人随我去书房。”方运引着董知府进入书房。
进入书房,两人落座。
董知府道:“你已考过经义,应知经义就是解释众圣之言。而策论,有两个含义,其一是论政并提出对策,其二呢,就是向朝廷献策。无论怎样,策论离不开一个‘政’字。”
方运点点头,策论实际就是讨论政治相关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式,而在圣元大陆,“政”还包括军事工农等几乎所有事情,重要性仅在圣道之下。
“我看过你的诗词,看过你的经义,但到举人试才考策论,我还没见过你的策论。科举中的策论细分极多,有战争,有两族之争,有两国之斗,有农事,有司法,有治安,甚至涉及到商贸等等,应有尽有。这你都知晓?”
“学生曾仔细总结过。”方运说着,从一叠纸中准确地抽出自己在进圣墟前所列出的策论类别。
董知府定睛一看,道:“好字!传言说你文字不佳,几乎错过童生双甲,但知耻而后勇,日夜苦练,在短短数个月内达到书法一境,传为美谈。嗯,你整理得不错,若不能把策论分门别类,便不能更好分析。”
方运道:“我正是如此理解。”
“策论一科,不只出一题。每次布十题,其中一题众圣钦点,为必考。考生可从其余另外九题中选出两题,共成三题。三题看似少,每题也不过两三千字,但加上思索,八千字至少要八个时辰才能写完,有些时候甚至一天都写不完,耗费时间超过经义。你可知为何要连考三题?”董知府问。
方运之前并未想过这个问题,现在董知府问起,他略一思索,道:“策论乃是治国整军安民之文,如知府大人您在衙门,总会遇到许多紧急或突发的事情,容不得我们考虑太久,远远比经义更需要机变和经验。而且,若真治理一地,不仅需要应变,更会长久地劳心费力。这连考三题的策论,就是在考我们的治国之能。”
“不错。近年来,举人试的必考策论五花八门。但是,自从千年不战之约结束后,纵观历次进士试,策论必考题只在三个类别中选其一,分别是人族各国关系、平妖灭蛮之策和安民三种。”说到最后,董知府的语气无比沉重。
方运道:“据我所知,近几年中,大多数进士的自选题目,也必然是这三类之二,因为一是可以提前准备,二则是听说选这三题的人成进士的机会大。”
董知府笑了笑,没有回答,而是道:“在选择的时候,策论就已经开始。”
第337章 策论双问
方运道:“若是这样,人人选的三篇策论都是十国、妖蛮和安民。但实际上进士不可能都选这三篇,圣院应该有什么手段避免吧?”
董知府道:“自然。若强行选这三题,答得不好,那便是自不量力,不会取舍,在答题前就已经败了。而进士又不是只取主政一方的大员,工部、户部和刑部等都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写灭妖蛮策论得乙的人去刑部,远远比不上写法理策论得乙之人。若两人评等相同,那么后者成进士的可能更大,因为我景国缺精通司法的进士。若是两人都落榜,那不出意外,后者有很大可能成为‘同进士’,即景国向圣院索要的追加进士的名额。”
“原来如此。若想成为进士前三,那最好写这老三篇策论,若想更容易中进士,那便应该避开老三篇中的至少一篇。举人试虽然和进士试不同,但为了日后的进士试准备,最好是举人试选什么,进士试就应选什么。”方运道。
“不错。你要争的是状元。”
“学生谨记。”方运道。
“另外,因文曲星动,今年的举人试和进士试的名额有所增加,这对你来说有喜有忧。人多了,你争状元的机会就小一些,这是忧。至于喜,那便是我国今年额外多了三十个同进士的名额。”董知府道。
方运先是一喜,因为景国去年也只录取三十位进士,今年就算加倍取六十,额外的三十个同进士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随后方运一愣,道:“喜?莫非这同进士的名额跟我有关?”
董知府笑道:“当然与你有关。在你出圣墟前,圣院的人说你第一次书山过了三山二阁,而武国和庆国的秀才不知为何大批失败,惹得半圣认为两国学子不堪造就,所以把另外两国的同进士名额夺了一部分,分到咱们景国。不过现在我们才知道,你何止过了三山二阁,你都已经入了第四山!那三十同进士必然会铭记你的大恩,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人脉!”
方运点了点头,这次没有客气或谦虚,景国这三十个同进士,完全是他在书山努力争来的。
“这次封爵,也会考虑到这个因素。爵位可能只是从三品文侯,但别的赏赐会很重。好了,我们继续说策论。策论中的十国、妖蛮和安民是大分类,而真正的考题有时候是一句话,有时候是半圣写的几百字,有时候甚至干脆摘抄古书的故事。”
方运轻轻点头。
董知府又道:“进士试和举人试不同。进士试之所以出现老三篇,乃是因为进士试是为人族选人才,所以题目极大。但举人试则主在为国选贤良,所以我便从历年的策论中选三题,你在黄昏前快速答出,不求完善无缺,旨在让我摸清你的长处和短板。等你答完三题,我评判完后,再给你留十题,明日晚间我会来评判。”
方运面露苦色,别人答三篇策论至少用十二个时辰,自己倒好,最多有三个时辰的时间。
“你少在那里装蒜,我知你文思敏捷,又有上品奋笔疾书,定然可以完成。准备好纸笔!”
董知府说完,从桌子上拿起毛笔,思索了十几息,提笔书写,一边写一边道:“我选十九年前的举人试题目三篇,你来作答。”
不多时,董知府写完第一篇题目,递给方运,道:“你先答这篇策论。”
方运接过一看,微微皱眉,这篇策论题目是双问,开头就是“圣教化,君国政。明德之君,知固本重农,治兵修备。”
这篇题目后面就是围绕前面发问,众圣负责教化,而国君负责政务,真正的国君应该首重农事与军务,那么作为一国读书人,应该如何为国君献策。
方运没有立刻作答,而是先思索这农事与军务的关系,因为这种题叫“双问”。
方运心想双问题在进士试中都不多见,那年的举人试中竟然有这题,深觉十九年前的举人倒霉。
十国重经义,所以经义已经被考生们研究到每一个细节,而诗词和策论虽有研究,但书籍很不容易买,方运只看过十七本有关策论的写作指导书籍,而那些书中的解双问之法太过模糊。
奇书天地中也不可能有双问的解答之策,方运只能靠自己。
当时,方运收集了能找到近年所有双问类策论题目,共三十二题,然后找出这些题目的范文,共一百七十篇,然后反复阅读优秀策论和差等策论,对比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再寻找优秀策论之间的相同之处。
经过一天的努力,方运终于发现双问策论的要点在于“关联”“并重”和“统一”,而明白了这个观点,方运再对照那些范文,发现凡是这三点能写好的,大都是甲等,而写好两点的,至少是乙等,那些差等策论除了答非所问的,大都是没把握好两点。
方运思绪纷飞,把自己总结的经验用在这道策论题目上。
“若想得乙等,必须分别对农事和军务有良好的对策,并且把两者联系起来。但要想得甲等,就不仅仅是联系那么简单,而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站在一国之相的位置,把农事与军务统一。那些甲等范文好则好,但称不上妙,因为他们是强行把双问的不同类别统一。以此篇为例,农事就是农事,军务就是军务,强行统一起来,只能是一些‘屯田’之类的老套手段,但若要两者更完美统一,应该添加一个纽带!而这个纽带在现如今的国家中,又不能强过农事和军务,否则就是喧宾夺主,跑题,直接丁等。”
“所以,真正的甲等双问好文,不仅要有‘联系’‘并重’和‘统一’,必须还要有‘纽带’!这就是方向,而具体如何献策农事和军务,则是道路。若要得甲等,两者缺一不可!”
方运有生活在一个高度发达社会的经验,自然知道什么是一个万能的纽带。
在想好纽带后,方运就根据景国的现状分析,然后思索对策。
一刻钟后,方运提笔,在开头就直指统一,回答:“臣对:无农不稳,无军不固,无商不富。农者……”
董知府就站在方运身边,仅仅看了前十二个字,目光一闪。
策论最忌讳跑题偏题,明明是农事与军务,却加一个地位不如两者的商,写好了则罢,写不好恐怕直接丁等。
不过董知府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继续看下去。
方运经过五次才气灌顶,又得文曲星照,思维极其敏捷,很快把自己所知所见所闻的一切联系起来,然后迅速分门别类,再挑选出适合此篇策论的内容,最后再进一步精炼。
那些普通举人书写过程都是下意识进行,但方运得文曲星照后,思维已经达到进士的程度,这些过程都非常清晰地在他脑海中出现。
在农事方面写了几句,方运脸上突然浮现一抹微笑,因为他在写的过程又有新的发现,这策论和经义不同,经义是分析圣人之言,必须要面面俱到,主要表现圣人之道,自己还在次要位置。
而策论根本是在献策,是在向君上和考官展示自我,那么面面俱到反而落了下乘,一专多能才是策论答题的第二个要素。
于是,在写农事的时候,方运没有学策论指导书籍那样用洋洋洒洒数千言来献策,而是在写了一些问题对策后,笔锋一转,写到:“无农不稳,何以稳农?”
接着,方运就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把农事的重点落在“稳农”上。
董知府一看,差一点拍案叫绝,在农事方面,很多人都提出重农思想和对策,但是“稳农”却比“重农”更加具体,更加精确,不仅能抓住考官的眼光,也更符合策论的理念。
董知府盯着方运的头,很想知道这个家伙脑子里装的是什么,怎么会这么机敏,因为“何以稳农”四字一出,哪怕是方运写的稳农之策和别人的重农之策一模一样,但就凭这四个字也能稳压其余考生。
写完农事,方运又开始写军务,景国边患严重,景国的考生若是答题,必然会围绕对付妖蛮进行,但方运则秉承专精的答题理念,不写军工,不写兵将,而写“军纪”,然后从军纪稍稍延伸到军心,明明白白写只有军纪才能让军人有心有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