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这个力气大的跟铁匠是兄弟,不过刘老头说了:“铁三力气大的很,一个人能干三个劳壮的活儿,只是他力气大人却笨,打铁不如他哥哥打的好。”

    赵九福看着心里头有数了,便先问那几个懂农事的,“几位老爷子,不知道现在庄子里头种地是有什么章程?”

    眼前的几个农民面面相觑,脸上都带着一丝恍然,显然在他们而言种地是寻常,但被官老爷这么和声和气的询问倒是难得,最后还是年纪最大的刘老二出来说话:“都是从古至今大家伙儿用的法子,春天的时候落种,秋日的时候收割……”

    老人絮絮叨叨的说了不少,但没一句说到点子上的,这么一对比刘老头倒是能言会道,其实这并不奇怪,这年头农民会种地的不少,但能有条有理的将自己种地的过程说出来的少之又少,一来是他们没读过书,条理不清,二来也有对上位者的害怕。

    赵九福深知这一点,不但没有流露出不耐烦的样子,反倒是耐心的继续一一询问,他问的点十分细致,若不是知道这一位是大人,他们怕都以为是跟邻居商量了。

    赵九福问的问题都不难,略一想就能回答出来,这般一来一开始紧张的口齿不清的几个农民倒是安心起来,说话反倒是比一开始清晰了。

    等赵九福所有的问题问完之后,他差不多也就知道这边庄子的农耕方式了,基本上跟陈家村差不多,不过是因为各地的风俗不同略有不同,但大致一般无二。

    不过那是在他出现之前的陈家村,现在看的话陈家村的农耕方式已经潜移默化多有改变,那是赵九福花费了十多年才慢慢影响的。

    现在他现在不能再花费那么长的时间,也幸好现在他是官员,只要下令就可让下头的人听话,不过赵九福一直觉得,若是做事的人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做,通常是出不了什么效果的,他便解释道:“此次农种优选之事,陛下也十分重视,若是能得一二成果,不只是我,诸位都能受到奖赏,本官对农事一知半解,还得诸位相帮。”

    见他说的这么客气,反倒是让对面的一群农民不自在了,一个个连忙说道:“我们做事都是应该的,赵大人不必客气。”

    也有人说:“赵大人这是要折煞我们了,我们一个个只会种地,哪里知道什么优选不优选的,大人说怎么做,我们必定会听从的。”

    在来之前,赵九福就研究过如何增加粮食产量的问题,优选种子自然是一方面,但是从古代的农耕方式来说,耕作的工具,耕作的方式,耕作的土地类型,耕作的技术,耕作的制度,甚至耕作的动力,耕作人的树枝都会有极大的影响。

    有些是现在的他无法改变的,但有一些却能慢慢的优化推广。

    比如说耕作工具这一块,大周朝普遍使用的是铁锸、铁锹、铁铲、铁镰之类的工具,这些工具自然能大大的提升耕作的效率,但铁制品的普及却不容易,一些偏僻的乡村根本没办法使用这些工具,这就是其中一个问题。

    而其中最能节约人力,增加人均耕种面积的,肯定就是铁犁牛耕,这个年代的人其实已经知道使用铁力牛耕,但一般使用的还是直辕犁,这种铁力回头不够灵活,起土也废力,效率并不是很高,有些人家觉得麻烦索性自己上阵挖地的。

    赵九福脑袋里头有无数的想法,不过在来之前他就梳理过一遍,先是跟种地的那几人说了一番冬天罐地,杀灭虫子肥沃土地的事情,又提到了几种堆肥的法子,顿时让几位老农听的惊奇不已,当然,他们惊讶更多的还是官老爷居然也懂种地的事情。

    说完这些,赵九福又开始跟铁匠和木匠几个说起直辕犁的改进问题,若是能从工具上简化,优化,从而提高人的效率的话自然更加好。

    不过他对耕种工具一知半解,只能根据后世的耕种方式提出自己想要的结果,想直接给与启示却是不大能做到,毕竟赵九福本身并不是农业学历出生。

    虽说如此,赵九福也有自己的法子,他直接了当的说道:“若是两位能研究出更好的农具,我定会写进奏折上报朝廷,请陛下下令奖赏。”

    铁匠和木匠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自己的野望,要知道平时他们也能捣鼓一些新奇的东西来,有些有用有些没用,但可从来没有人说能得到朝廷的奖赏!

    第168章 不知疲倦

    赵九福每日不管风吹雨打都是要起来锻炼的,别说,阴阳五行拳听着坑爹,但谁练谁知道这里头的好,这两年多的时间赵九福一边练习,一边慢慢将筑基丹分散使用,身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健硕起来,他自信现在就是上了战场也有自保之力。

    唯一可惜的就是,即使有逆天的筑基丹在,阴阳五行拳也没办法让他修炼成先天的程度,不过赵九福一开始也没报希望,所以也就没啥好失望的。

    京城的夏天是真的热,冬天也是真的冷,入冬之后就下了两场雪,也就是赵九福寒暑不侵的身体才敢穿着单衣就出院子锻炼。

    这一日正巧是腊八节,赵九福起床出来一看,天空中又飘着小雪,院子里头已经积攒了薄薄的一层,他就在风雪之中锻炼了一番,不知道是不是这种意境十分难得,他竟然觉得自己练习的拳法更加融会贯通了一些。

    没等他练完,卧室那边又传来动静,赵九福一看严玉华早早的起来了,倒是奇怪问道:“怎么就起来了,天气冷多睡一会儿多好。”

    严玉华无奈失笑,若是旁人的话她还会怀疑是不是说反话,但自家夫君说这话的意思,肯定是希望她多睡一会儿舒坦一些的,他是真的不介意家中妻子睡得晚。

    “夫君,你是不是忘了今日是什么日子了?”严玉华笑着问道。

    赵九福回头一想,反而开玩笑说:“今日是腊八,这又怎么了?难道大周朝还有规定说腊八这一日不准多睡一会儿不成?”

    严玉华无奈的瞪了一眼自家夫君,这才解释道:“腊八节得熬腊八粥,虽说不用我亲自动手,我总得去看一眼才放心,待会儿还得给亲朋好友家里头送一碗。”

    赵九福这才想起来是什么事情,不得不说古代男人确实是给惯坏了,赵九福自认不那么大男子主义的,如今也越来越少管家里头的事情了,这是大环境决定的。

    就像是在陈家村的时候,家里头腊八粥的事情都是老陈氏小陈氏几个来做的,赶考那一年赵九福跟赵老四和青竹住在京城,三人就直接把腊八粥给忘记了,最后还是孙家和顾家那边送了过来,才免得他们没地儿喝腊八粥。

    想到这些,赵九福摸了摸鼻子,索性笑道:“那我同你一块儿去看看。”

    严玉华微微一笑,劝道:“我去看一眼就行,夫君去洗漱一番,待会儿直接坐着吃就成。”

    赵九福也没强求,等他洗漱出来,果然屋子里头已经摆上了热腾腾的腊八粥,这时候普通人家的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红豆、绿豆以及枣子栗子来熬制的,赵家吃的这个更讲究一些,里头还放了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

    不得不说,腊八粥闻着香,各种各样的果子一块儿煮了颜色也好看,赵九福不是那么爱吃甜食的人,这会儿也稀溜溜的喝了两碗。

    自己喝完了还不算,他还交代:“待会儿往老师那边送一碗,你娘家那边也送一碗,还有孙家那边的……”

    送腊八粥有好的意味在,送过去人家倒是不一定喝,但好歹也是一份心意。

    严玉华早有准备,当下笑着说道:“夫君且放心吧,家家户户都拉不下。”

    赵九福点了点头很快就收拾利落出门了,等他一走,卢嬷嬷倒是带着几分心疼说道:“姑爷以前在翰林院多好,到点儿就能回来,现在去了工部反倒是越发忙了,每日里早出晚归的,人看着都瘦了一些,今日又是风又是雪的也得出去。”

    严玉华也心疼,但她好歹知道一些赵九福在做什么,便说道:“夫君忙一些是好事儿,这证明他在工部备受器重。”

    “这倒也是。”卢嬷嬷说了一句,看了看严玉华有心想要说一说孩子的事情,但想着夫妻俩感情好,这会儿她说出口反倒是让小姐不高兴,只得又咽了下去。

    赵九福出了门去衙门点了个卯,转身又去了郊外农庄,现在的天气太冷了,他也不敢直接骑马出去,不过坐马车也有坐马车的好处,虽然慢了一些但稳当。

    其实这边的事情有条不紊,春日都还没来,农民们能做的事情也不多,这天气就算是堆肥也是有些不得用的,反倒是铁匠和木匠倒是来了劲头,满脑子都想得到奖赏。

    赵九福每日必定要来走一走问一问,还未下雪的时候还得下地看一看,农庄上头的人一开始有些担心,后来见他说话和气,只是做事情仔细了一些,不要踩到他的忌讳都不会发火,一个个的倒是敢说话了。

    转了一圈从农庄回来时间也已经不早了,赵九福回到衙门处理了一些琐事,临近年关,他们工部反倒是空闲起来,也是,冬日农闲,他们也闲得很。

    等晚上回到家的时候日头都还没下山,赵九福不免感慨自己现在的日子轻松,这可比什么九九六简单多了,只怕一直到明年春忙才会忙一些。

    这一日的小雪一直没停,赵九福进院子的时候发现院子里头几乎没有雪,想必是下人每隔一段时间就过来清扫一次,不然的话不会这么干净。

    他一进门正巧看见严玉华在跟两个丫鬟说话,屋子里头放着一个炭盆,上头还摆着几颗板栗子,这会儿正散发着香味。

    “呦,这还烤栗子吃了?”赵九福带着几分惊喜说道,他从小就爱吃烤栗子烤红薯这些东西,现在红薯还远在他乡是不用想了,烤栗子因为麻烦寻常也很少见。

    严玉华起身帮他放好披风,才笑着说道:“专程给夫君烤的,你尝尝看味道好不好。”

    赵九福走过去剥了一颗,却没塞进自己的嘴巴反倒是给了严玉华,严玉华也不推辞一口吃了,旁边的两个丫鬟面面相觑,都露出笑容来,纷纷走出屋子免得打搅了他们相处。

    等她吃了,赵九福才给自己剥了几颗吃起来,不得不说这时候原生态的板栗味道就是好,里头粉嫩嫩甜丝丝的,吃起来喷香的很。

    等赵九福吃了几颗,严玉华又端来一杯茶递到他手中,笑着说道:“剩下的待会儿再吃,现在吃太多晚饭也得吃不下了。”

    赵九福也就放下了板栗开始喝茶,这茶也不是普通的绿茶,而是严玉华带着丫鬟亲自用水果制成的水果茶,大概是为了照顾他的口味,这水果茶并不甜反倒是偏酸。

    不得不说喝了这茶解腻的很,也不会跟绿茶似的大傍晚的喝晚上就睡不好。

    赵九福喝得长叹一声,暗道自己自从有了娘子之后,这生活水平确实是蹭蹭蹭的往上涨,别的不说,一日三餐就比老娘在的时候还要讲究,他几乎都怕自己要吃成一个大胖子了。

    临近年关,严玉华见他有空便说了一些年礼的事情,如今他们已经成家这年礼就得讲究起来,大头自然是陈家村那边,不说赵九福的亲爹亲娘在那边,哥哥嫂嫂侄子侄女甚至是启蒙恩师也都在那边,光是要送回去的年礼就不少。

    赵九福听的耳晕,反正严玉华说得每一样他都觉得合适,便直接说道:“交给你我放心的很,若是银子不够的话与我说,我这边还有一些。”

    赵九福的俸禄实在是不多,但冰敬炭敬加在一起一年也有二百多两,这其实不算是很少了,当然,这其中也有他是京官的缘故,要是在偏远地区可没有这许多。

    严玉华是知道家里头情况的,赵九福但凡是拿到俸禄就会交到她的手中,平日里除了去衙门嫌少出门应酬的,家里头的人情往来也不多,所以赵九福的俸禄虽然少,但因为家里头人也少的缘故,其实还是将将够用的:“够用了,年礼哪里用的了那么多。”

    当然,严玉华其实并不在意这一二百两的银子,事实上她的嫁妆总额能超过十万两,其中大部分都是她去世的亲娘留下来的嫁妆,小部分是严老夫人补贴的和各房添妆的,最后才是严家公中所出的。

    而她嫁妆里头的大头其实是不动产,她娘留给她的几个农庄和铺子,这些东西都是能钱生钱的,如今快到年底庄头们也都送了银子过来,有一些还带了庄子里头的农特产,今日她用来做腊八粥的材料一半都是从庄子里头出的。

    这般一来,若是算上严玉华嫁妆的话,其实赵家是收入多支出少,赵九福一直没有过问过,只是偶尔问一问严玉华会不会缺钱花。

    成家之后,他倒是从系统兑换过两次金元宝,主要还是知道自己的俸禄不够多,将金元宝换成银子放着,也让家里头娘子安心一些,只是后来他一看,自己换出来的银子一直没动过,可见自家娘子勤俭持家,一年到头竟是没花多少钱。

    不过这次是他们成亲之后的第一个年,赵九福想着两人不能回家,往家里头送的礼物也得丰厚一些,之后往严家也得送年礼,所以才多问了几句。

    严玉华一一回答,最后还笑道:“知道了夫君,您只管忙衙门的事情,家里头的事情有我呢,只是不知道你们什么时候封印?”

    赵九福是看过旧历的,便回答:“按理来说是从除夕开始,一直到初九,上元节前后还能有三日,不过具体还得看陛下的意思。”

    封印虽然是惯例,但每年还是会根据皇帝的想法有所不同,恰好今年还未定下来,不知道皇帝具体是个什么意思,不过大体相差不会很大。

    严玉华听了心中有数,两人又说了一会话家常话,正好摆饭却听见敲门的声音,青竹过去一应,却见是孙光宗喜气洋洋的站在门口。

    赵九福连忙出去相见,这仔细一问才知道,竟是他嘱咐孙家帮忙运送的粮种已经到了!

    第169章 准备

    赵九福是在答应大皇子之后就开始寻找粮种的,其中最能用的人脉自然还是孙家,如今陈家村种着的旱稻种子就是他们运回来的。

    在孙耀祖落难之后赵九福还愿意伸手帮忙,现在不过是帮忙运一些粮种过来,朝廷还是给钱的,孙家自然不会拒绝,甚至是尽心尽力的去寻找了。

    秋收之后原本就是收粮的好时节,孙老爷子知道大孙子的事情之后,对此事十分看重,甚至还特意派出了几个管事专门负责,他们这次走得更远,回来的这才晚了一些。

    赵九福恨不得现在就亲眼去看看粮种,不过那些粮种已经直接运送到了庄子上,他现在想看就得在城外过夜了,只得先把这个心思先按住。

    只是这一夜赵九福都睡得不太踏实,连严玉华都察觉到他的辗转反侧,第二天天一亮赵九福就急匆匆的出门了,直接就往庄子上赶过去。

    刘老头昨日收到了粮种,就想着赵九福估计就得过来,一大早就在门口等着呢,果然,算算城门开了之后不久他就看见了马车的身影。

    如今两人也算是熟悉了,刘老头对着着赵九福的时候也放松了一些,笑着说道:“赵大人,粮种已经送来了,银钱也给了条子,孙家那边去工部结账就是,送到的粮种我让人收起来放到了库房里头,大人要不要现在去看一眼。”

    赵九福毫不犹豫的说道:“那就走吧,看一眼也放心。”

    孙家送回来的粮种有不少种类,因为他这一次特别的要求,那些口味上好却产粮不佳的一样都没有,反倒是盯着能长,能产粮的找。

    陈家村那种旱稻也在,另外还有一种旱稻据说是西南传进来的,还是孙家人从少数民族手中换取到的,这种稻子看着颗粒细小,但据说什么地都能长,并且早熟,生长期也较少。

    刘老头原本不看好这些粮种,在他看来那种饱满圆润的粮种才是最好的,这样子细长的肯定不中用,但听赵九福提起这种旱稻早熟,并你且差不多五十余日就能收获,刘老头也是种过地的人,一下子就想到了这种稻子的好处。

    “这,这若真的如此的话,一年岂不是能种两季的稻子?”这时候水稻小麦的种植都受到的环境天气的影响较大,南方温暖的地方最多也就是两熟,北方通常一年只能种一季,一来是粮种的限制,毕竟一季种下去适宜的时间就那么多,等成熟就差不离了。

    赵九福看着粮种心中熨烫,很快嘱咐道:“让人看好粮种,等到温度上来了就开始育种,到时候按照我的办法来,将庄子上的土地分成三大块,一块精耕细作,一块就按照平常百姓能有的条件来,最后一块用边边角角贫瘠的土地,看看这些粮种的产量到底如何。”

    刘老头一一记下来了,只是现在外头天寒地冻的,赵九福就算是心再热也没办法让积雪化开,只能嘱咐再嘱咐之后就离开了,在走之前他又去了一趟铁匠和木匠那边,但这会儿两人都没捣鼓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赵九福只能暂且勉励了几句。

    天气越来越冷,临近除夕的时候还下了一场大雪,京城附近倒是还好,这些年还算风调雨顺,百姓们的日子暂且过得去,民间虽然有茅草屋被压塌的,但总归没有出大事。

    百姓们的辛苦,京城里头的贵人是感受不到的,越是靠近年关,京城反倒是越发的热闹,家家户户都出门办年货,整一个看起来喜气洋洋。

    赵家的这些是都是严玉华负责的,老赵家那边年礼之类的早就已经送出去了,剩下的只等年节过来的时候再送也是一样。

    虽说家里头人口少,但要准备的东西却一点也不少,赵九福偶尔看到也忍不住感慨,原来古代过一个年还得有这么多的讲究,以前在陈家村的时候简直就是糊弄着过。

    严玉华愿意按照习俗来捣鼓,赵九福虽然不插手但也愿意配合,一家人倒是也还算和和美美,不像有的人家意见不合,大过年的还得吵几架。

    这一年的封印时间果然没变,赵九福一直忙到除夕才回到家中,这一封印就得到年初十才开衙,这十天的时间衙门也是停摆的状态。

    家里头只有两个主人,赵九福看着也有几分冷清,但喊了孙光宗也不来,索性就把青竹蕙兰几个都喊上了,大家伙儿一起过年也算热闹。

    卢嬷嬷心里头觉得这般不合规矩,却被严玉华劝住了:“不过是大年夜这一日,也让大家伙儿高兴高兴吧,今天晚上不用讲规矩。”

    赵九福就在旁边说道:“可不是吗,咱家就这么几个人还分好几桌,大家伙儿吃饭都冷冷清清的,一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还不如一起热闹热闹。”

    </div>

    </div>

章节目录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文屋只为原作者人生若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人生若初并收藏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