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太子妃没有完成任务,被清河以天气炎热,到了秋天再说的理由拖延了。
太兴帝心想,那我就等到秋天吧。
没想到,大夏天的,周抚和荀灌定亲的消息就火遍建康城。
太兴帝暴怒,因为他本打算把建安县公世子周抚给清河当驸马!
周家是江左寒族,本地人,且是江南著名的军事世家,手上有兵,且战功赫赫,是太兴帝用来牵制丞相王导的重要棋子。
如今大晋的军权大部分掌握在王导的堂弟王敦手中,太兴帝欲利用周访周抚父子对抗王敦以及背后琅琊王氏的势力。
清河公主无疑是拉拢周家最好的赏赐,太兴帝万万没有想到,周抚居然和荀灌定亲了!
颍川荀氏和琅琊王氏都是中原老牌士族,他们是一伙的。
荀灌嫁到了周家,那么周家的立场会不会偏向王导?
毕竟荀灌和王导的嫡长子王悦师出同门,关系不一般啊。
太兴帝好后悔,没有及时把周抚抢到手。周家父子是唯一能够抗衡王导王敦兄弟的人啊。
太兴帝正惆怅的时候,内侍来报,说太子求见。
桃叶渡那天,太兴帝司马睿和太子司马绍为了荀氏而剑拔弩张,后因王悦的出现而和解,毕竟父子两个矛盾再大,也要一致对外,不能在王悦面前撕破脸,一切以皇室整体利益为重。
毕竟太子年少气盛,有个人抱负,他也不甘心当个傀儡。
太子司马绍拜见太兴帝,“父皇,儿臣有一事想和父皇商量,下个月八月十五中秋节,皇室家宴,
儿臣想把母亲接到台城团聚。”
上次事后,父子暂时达成谅解,把荀氏换了个地方,安置在青溪东桥的一座皇家别苑——芳林苑。
荀氏依然住在宫外,只不过以前是王导供养,现在是皇家养着她,两个儿子——太子和二皇子时常去探望母亲。太兴帝一次没去,就当没这个人。
太兴帝本来就因周抚娶荀灌之事而烦恼,此刻太子不仅不给他解忧,还要提芳林苑那个贱人,太兴帝焉有好脸色?当即就拒绝了,“不行。”
“为什么?”太子提到母亲荀氏就心痛不已,“连清河公主都受邀参加家宴,还有东海王妃斐氏,为什么我的母亲不配有一席之地?”
太兴帝:“因为她改嫁了,无论人情还是律法,改嫁后的母亲和前头生的孩子一刀两断。荀氏和司马氏没有任何关系。”
太子辩驳道:“母亲并不想改嫁,是……有人逼她改嫁,况且王导已经安排那个姓马的远走高飞,她并没有和姓马的圆房,她一直是清白的,她后来还为父皇生了三个——”
“闭嘴!”不提还好,一提太兴帝更恼火,“还不是你自作主张,偷偷监视王导,搞出什么桃叶渡外室,故意泄露给王恬,让王家颜面扫地。你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这个贱人把三个孩子送给了王导!王导在朝中大权在握,在家里还捏着三个把柄,逼我当他的傀儡,朕怎么生了你这个愚蠢的儿子!”
太兴帝觉得,如果没有太子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把荀氏的事情给捅出来了,他何以陷入如今处处被动的地步?
太兴帝怪罪太子,太子不服气,“请父皇以后不要再叫母亲为贱人,如果她是贱人,儿臣又是什么呢?二弟又是什么呢?还有,儿臣监视王导,起因是想为父皇分忧,找出王导的弱点,儿臣没有料到桃叶渡的人居然是母亲。”
太兴帝冷笑道:“事已至此,你还不知悔改,还若有王悦一半的聪明,都不会一败涂地!你这个废物。”
太子被骂,越骂越不服,“父皇,如果当年父皇念一丝情分,看在母亲为您生了两个的份上,阻拦皇后逼她改嫁,实在不行,把她远远的养在宫外,也未尝不可。您当时是琅琊王,您明明可以这么做,可是您就是皇后欺负母亲视而不见。这一切都是父皇当年不作为造成的,事到如今,不过是自食恶果罢了。”
太子把太兴帝的遮羞布直接揭下来了!
明明都是你当年造的孽,凭什么把责任都推到头上,还骂我是个废物?
“你你你!”太兴帝狂怒,颤抖的手指着太子,“来人,从今日起,将太子禁足东宫,无召不得外出,你好好反省自己,想清楚再告诉朕。”
太子还要为母亲争取,被护卫内侍们强行送走了。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现在连太子都和我离心了。我和王导之争,处处落于下风,连生的儿子都不如他的儿子,将来太子继承皇位,他就是王悦的傀儡。
难道我们司马家的皇帝就是逃不过傀儡的诅咒吗?
太兴帝长吁短叹。
太兴帝心想,我不能就这样当王导的傀儡,我得召集一部人支持皇室的朝廷官员啊。
怎么让朝廷官员投入我的怀抱呢?
太兴帝想出了一个办法。
次日早朝,太兴帝宣布,他要北伐中原,攻打汉国,夺回洛阳。
“什么?”王导觉得太兴帝疯了,大晋目前凭借长江天险,刚刚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百万中原移民也刚刚安顿下来,今年国库危机,都是靠我的儿子王悦穿着粗布单衣招摇过市,把粗布的价格炒上去,才解决财政危机,眼看着夏粮和秋粮相继要丰收,正是搞钱的时候,怎么突然要打仗?
还北伐?你能打得过谁?
王导不做声,装聋作哑,就当太兴帝没说过这句话,群臣大多都是王导推荐的官职,王导不开口,无人呼应太兴帝北伐的命令。
但是太兴帝不管那么多,他觉得自己只要打出北伐收复河山的幌子,一定能够吸引那些着急回到中原的官员,以此来向皇室聚拢。
太兴帝不顾王导的沉默,在朝中发布早就准备的檄文,并发布到各个州,郡县,号召大家拿起武器北伐。
太兴帝召集勤王军的同时,命大臣淳于伯负责准备粮草。
淳于伯没办法,找宰相王导要钱要粮食。
王导一摊手,“国库是空的,等着夏粮秋粮入库。不是我不支持北伐,实在没钱。”
太兴帝有一半赌对了:朝廷真有激进的官员支持北伐,他们跟着穿着盔甲的太兴帝去北伐亲征,却发现长江边上一艘粮草船或者运兵船都没有,连中原都去不了,怎么打?
太兴帝只是作秀而已,根本没有北伐亲征的打算,只是想笼络一批忠于皇帝,敢和王导唱反调的臣子罢了。
如今,太兴帝的目的已经达到,指着淳于伯大骂道:“要你准备粮草船只,你什么都没做,耽误战机,毁了北伐,来人,将淳于伯斩首示众!”
淳于伯就这么莫名其妙人头落地,血洒长江。
淳于伯为了这次流产的北伐背黑锅,太兴帝有理由回台城了。
这次北伐集结就这样散了。
次日,大朝会。太兴帝的心腹大臣刘隗启奏,说道:“陛下,淳于伯冤枉啊,一切都是建安县公周访的错,是他没有配合淳于伯筹集粮草。”
真是人在家中,锅从天上来啊。
周访最近刚刚给儿子说了门极好的婚事,受到荀灌的影响,本来在朝中保持中立,两边不靠的周访对太兴帝异想天开的亲征北伐也觉得是儿戏,所以没有理会太兴帝的讨伐檄文。
周访刚要站出来自辩,丞相王导先站出来了,说道:“陛下,都是臣的错,臣是一国宰相,一船粮草都没有筹备到,是臣的过失。臣自请辞去宰相之职。”
太兴帝那敢同意王导辞职啊!王导现在走了,这个江南小朝廷就要散了。
太兴帝只是想为了自己的北伐闹剧找个台阶下,说道:”不是丞相的错,是朕的错。朕太心急收复中原,没有考虑江南的现实情况,朕有错,朕这就下罪己诏。”
于是乎,这场北伐闹剧以太兴帝的罪己诏收场。太兴帝通过这次折腾,的确收获了两个敢和王导对抗的大臣:刘隗和刁协。
八月十五,太子终于解除了禁足令,被放出东宫了。
刚一出来,王悦就请太子喝茶。
太子冷笑:“你是来看我笑话的吧,这就是你的报复。报复我让你母亲背负悍妇的名声”
王悦说道:“这段时间的北伐闹剧,想必太子在东宫已经知晓。皇上一直都是这种推卸责任,眼中只有自己,不顾他人死活的昏君。我父亲如何敢把江山交给他?但是太子不一样,太子良善,孝顺母亲,我相信太子是明君。”
第146章 美无度,美如英,美如玉
以太子司马绍年轻气盛的脾气,如果在一个月以前,王悦当着太子的面说你爹的是个昏君,太子肯定会当场翻脸,哪怕明知王悦是王导的儿子,也会大声斥责他辱君。
但是现在嘛,太子保持沉默,没有指责王悦。
为了给失败的北伐找个替死鬼、在长江边冤死的淳于伯,还有被逐出宫廷逼迫改嫁的母亲荀氏,对太兴帝而言没有区别,都只是工具,用完就扔,莫得感情。
换做以前,太子会觉得太兴帝装模作样搞北伐来挑选敢于和王导抗衡的心腹大臣、然后用淳于伯顶罪是高明的政治手段、是谋略,牺牲一个淳于伯算什么?
刀不落在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
因母亲荀氏始终不能回到台城,以及他为母亲苦苦求情,还被父皇大骂一通,禁足东宫的遭遇,太子觉得疼了,这才激起了他对父皇做法的反感。
就像王恬一样,以前多么崇拜父亲、效仿父亲、希望帮到父亲,现在就有多么反感父亲、甚至,反抗父亲。
这或许是大多数男人的成长经历,从唯粉到黑粉,到崇拜父亲到“弑”父,从中找到自我,成为一个独立于父亲之外的男人。
王悦例外,因为他的父亲是个白痴。
王悦见太子沉默,知道他听进去了,又添了一把火,“事到如今,太子还不明白?只要皇上还是皇上,太子的母亲就一天无法踏进台城,也不可能得到册封,永远见不得人。”
太子艰难的说道:“她毕竟是我的生母。我是储君,母凭子贵,将来未必没有机会。”
王悦残忍的打碎了太子的希望,“皇上如果把太子的母亲接到台城去,就等于承认当年他做错了。太子,皇上是这种认错的人吗?并不会,皇上只会把责任推给别人,永远都是别人的错。”
“在皇上看来,当年荀氏因怨望而被皇后逐出宫廷,是荀氏的错。皇后为了堵住荀氏回台城的路,而逼她改嫁,这是皇后妒忌之心,是皇后的错。从头到尾,都是两个女人的错,和皇上有什么关系?”
“既然没有错,为什么要改?如果把荀氏接到台城,给她名分,不就是承认自己当年袖手旁观妻妾之争错了吗?”
“太子,唯有当皇帝,才能把荀氏接到宫廷供养,给她名分,让她光明正大的活着。”
太子听到这里,眼睛一亮,他纵有诸多缺点,他对母亲的孝是真的,当儿子怎么可能坐视母亲忍辱受屈一辈子?这是大不孝啊!
然而……太子说道:“我不能弑君,更不能弑父。”
王悦笑道:“毕竟微臣不是什么魔鬼,微臣也是有父亲的,以己度人,怎么可能挑唆别人弑父。太子当皇帝,皇帝当太上皇,荀氏接进台城,纵使封不了太后,也可以封夫人,三全其美。”
太子顿了顿,说道:“父皇会恨我的。”
王悦问道:“难道太子就愿意看着荀氏一辈子住在芳林苑?”
总得选一个。
太子心中天人/交战,王悦不急,静静等候太子做决定。
当两人茶杯里的茶水凉透之时,太子站起来,对着王悦一拜,“请世子来东宫,担任太子友之职。”
太子友是东宫的属官名称,东宫地位最高的属官是太子师,其次就是太子友。王悦的父亲王导是丞相,也是太子师,不过只是一个头衔而已,王导并没有时间去教导太子。
王悦也站起来,回拜太子,“臣,遵命。臣会鼎立辅佐太子当一个明君。”
太子扶王悦起来,“待我坐上龙椅,世子想要什么?世子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帮我。”
王悦反问:“太子何出此言?”
太子说道:“世子有王导这样掌控朝廷的父亲,听闻王导对世子无不顺从,从不以父亲的威信压制世子。世子应该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人啊,有什么是王导都给不了世子、而必须把我扶到皇帝的位置才能得到的呢?”
太子痛定思痛,瞬间成长了,开窍了。
看来我没有选错人。这是建立信任的时候。王悦说道:“太子为了母亲有朝一日能够生活在阳光之下。我的目的比太子更简单,我是为了清河公主。”
太子瞳孔猛地一缩,而后抚掌哈哈大笑,“看来坊间的传闻都是真的了,世子和清河公主青梅竹马。”
太子瞬间觉得一直高高在上、冷淡无趣的王悦变得亲和起来了,“你知道么?我一直很讨厌你、嫉妒你。你明明什么都有,却总是一副不食人间烟火、超凡脱俗的样子。”
“人间的一切你都占全了,才华,容貌,家世,甚至父母的爱,你样样都好,很多人做梦都不如你完美,我最嫉妒你有一个绝世好爹,一切都依着你、纵容你,你却对此不屑一顾。”
</div>
</div>
太兴帝心想,那我就等到秋天吧。
没想到,大夏天的,周抚和荀灌定亲的消息就火遍建康城。
太兴帝暴怒,因为他本打算把建安县公世子周抚给清河当驸马!
周家是江左寒族,本地人,且是江南著名的军事世家,手上有兵,且战功赫赫,是太兴帝用来牵制丞相王导的重要棋子。
如今大晋的军权大部分掌握在王导的堂弟王敦手中,太兴帝欲利用周访周抚父子对抗王敦以及背后琅琊王氏的势力。
清河公主无疑是拉拢周家最好的赏赐,太兴帝万万没有想到,周抚居然和荀灌定亲了!
颍川荀氏和琅琊王氏都是中原老牌士族,他们是一伙的。
荀灌嫁到了周家,那么周家的立场会不会偏向王导?
毕竟荀灌和王导的嫡长子王悦师出同门,关系不一般啊。
太兴帝好后悔,没有及时把周抚抢到手。周家父子是唯一能够抗衡王导王敦兄弟的人啊。
太兴帝正惆怅的时候,内侍来报,说太子求见。
桃叶渡那天,太兴帝司马睿和太子司马绍为了荀氏而剑拔弩张,后因王悦的出现而和解,毕竟父子两个矛盾再大,也要一致对外,不能在王悦面前撕破脸,一切以皇室整体利益为重。
毕竟太子年少气盛,有个人抱负,他也不甘心当个傀儡。
太子司马绍拜见太兴帝,“父皇,儿臣有一事想和父皇商量,下个月八月十五中秋节,皇室家宴,
儿臣想把母亲接到台城团聚。”
上次事后,父子暂时达成谅解,把荀氏换了个地方,安置在青溪东桥的一座皇家别苑——芳林苑。
荀氏依然住在宫外,只不过以前是王导供养,现在是皇家养着她,两个儿子——太子和二皇子时常去探望母亲。太兴帝一次没去,就当没这个人。
太兴帝本来就因周抚娶荀灌之事而烦恼,此刻太子不仅不给他解忧,还要提芳林苑那个贱人,太兴帝焉有好脸色?当即就拒绝了,“不行。”
“为什么?”太子提到母亲荀氏就心痛不已,“连清河公主都受邀参加家宴,还有东海王妃斐氏,为什么我的母亲不配有一席之地?”
太兴帝:“因为她改嫁了,无论人情还是律法,改嫁后的母亲和前头生的孩子一刀两断。荀氏和司马氏没有任何关系。”
太子辩驳道:“母亲并不想改嫁,是……有人逼她改嫁,况且王导已经安排那个姓马的远走高飞,她并没有和姓马的圆房,她一直是清白的,她后来还为父皇生了三个——”
“闭嘴!”不提还好,一提太兴帝更恼火,“还不是你自作主张,偷偷监视王导,搞出什么桃叶渡外室,故意泄露给王恬,让王家颜面扫地。你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这个贱人把三个孩子送给了王导!王导在朝中大权在握,在家里还捏着三个把柄,逼我当他的傀儡,朕怎么生了你这个愚蠢的儿子!”
太兴帝觉得,如果没有太子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把荀氏的事情给捅出来了,他何以陷入如今处处被动的地步?
太兴帝怪罪太子,太子不服气,“请父皇以后不要再叫母亲为贱人,如果她是贱人,儿臣又是什么呢?二弟又是什么呢?还有,儿臣监视王导,起因是想为父皇分忧,找出王导的弱点,儿臣没有料到桃叶渡的人居然是母亲。”
太兴帝冷笑道:“事已至此,你还不知悔改,还若有王悦一半的聪明,都不会一败涂地!你这个废物。”
太子被骂,越骂越不服,“父皇,如果当年父皇念一丝情分,看在母亲为您生了两个的份上,阻拦皇后逼她改嫁,实在不行,把她远远的养在宫外,也未尝不可。您当时是琅琊王,您明明可以这么做,可是您就是皇后欺负母亲视而不见。这一切都是父皇当年不作为造成的,事到如今,不过是自食恶果罢了。”
太子把太兴帝的遮羞布直接揭下来了!
明明都是你当年造的孽,凭什么把责任都推到头上,还骂我是个废物?
“你你你!”太兴帝狂怒,颤抖的手指着太子,“来人,从今日起,将太子禁足东宫,无召不得外出,你好好反省自己,想清楚再告诉朕。”
太子还要为母亲争取,被护卫内侍们强行送走了。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现在连太子都和我离心了。我和王导之争,处处落于下风,连生的儿子都不如他的儿子,将来太子继承皇位,他就是王悦的傀儡。
难道我们司马家的皇帝就是逃不过傀儡的诅咒吗?
太兴帝长吁短叹。
太兴帝心想,我不能就这样当王导的傀儡,我得召集一部人支持皇室的朝廷官员啊。
怎么让朝廷官员投入我的怀抱呢?
太兴帝想出了一个办法。
次日早朝,太兴帝宣布,他要北伐中原,攻打汉国,夺回洛阳。
“什么?”王导觉得太兴帝疯了,大晋目前凭借长江天险,刚刚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百万中原移民也刚刚安顿下来,今年国库危机,都是靠我的儿子王悦穿着粗布单衣招摇过市,把粗布的价格炒上去,才解决财政危机,眼看着夏粮和秋粮相继要丰收,正是搞钱的时候,怎么突然要打仗?
还北伐?你能打得过谁?
王导不做声,装聋作哑,就当太兴帝没说过这句话,群臣大多都是王导推荐的官职,王导不开口,无人呼应太兴帝北伐的命令。
但是太兴帝不管那么多,他觉得自己只要打出北伐收复河山的幌子,一定能够吸引那些着急回到中原的官员,以此来向皇室聚拢。
太兴帝不顾王导的沉默,在朝中发布早就准备的檄文,并发布到各个州,郡县,号召大家拿起武器北伐。
太兴帝召集勤王军的同时,命大臣淳于伯负责准备粮草。
淳于伯没办法,找宰相王导要钱要粮食。
王导一摊手,“国库是空的,等着夏粮秋粮入库。不是我不支持北伐,实在没钱。”
太兴帝有一半赌对了:朝廷真有激进的官员支持北伐,他们跟着穿着盔甲的太兴帝去北伐亲征,却发现长江边上一艘粮草船或者运兵船都没有,连中原都去不了,怎么打?
太兴帝只是作秀而已,根本没有北伐亲征的打算,只是想笼络一批忠于皇帝,敢和王导唱反调的臣子罢了。
如今,太兴帝的目的已经达到,指着淳于伯大骂道:“要你准备粮草船只,你什么都没做,耽误战机,毁了北伐,来人,将淳于伯斩首示众!”
淳于伯就这么莫名其妙人头落地,血洒长江。
淳于伯为了这次流产的北伐背黑锅,太兴帝有理由回台城了。
这次北伐集结就这样散了。
次日,大朝会。太兴帝的心腹大臣刘隗启奏,说道:“陛下,淳于伯冤枉啊,一切都是建安县公周访的错,是他没有配合淳于伯筹集粮草。”
真是人在家中,锅从天上来啊。
周访最近刚刚给儿子说了门极好的婚事,受到荀灌的影响,本来在朝中保持中立,两边不靠的周访对太兴帝异想天开的亲征北伐也觉得是儿戏,所以没有理会太兴帝的讨伐檄文。
周访刚要站出来自辩,丞相王导先站出来了,说道:“陛下,都是臣的错,臣是一国宰相,一船粮草都没有筹备到,是臣的过失。臣自请辞去宰相之职。”
太兴帝那敢同意王导辞职啊!王导现在走了,这个江南小朝廷就要散了。
太兴帝只是想为了自己的北伐闹剧找个台阶下,说道:”不是丞相的错,是朕的错。朕太心急收复中原,没有考虑江南的现实情况,朕有错,朕这就下罪己诏。”
于是乎,这场北伐闹剧以太兴帝的罪己诏收场。太兴帝通过这次折腾,的确收获了两个敢和王导对抗的大臣:刘隗和刁协。
八月十五,太子终于解除了禁足令,被放出东宫了。
刚一出来,王悦就请太子喝茶。
太子冷笑:“你是来看我笑话的吧,这就是你的报复。报复我让你母亲背负悍妇的名声”
王悦说道:“这段时间的北伐闹剧,想必太子在东宫已经知晓。皇上一直都是这种推卸责任,眼中只有自己,不顾他人死活的昏君。我父亲如何敢把江山交给他?但是太子不一样,太子良善,孝顺母亲,我相信太子是明君。”
第146章 美无度,美如英,美如玉
以太子司马绍年轻气盛的脾气,如果在一个月以前,王悦当着太子的面说你爹的是个昏君,太子肯定会当场翻脸,哪怕明知王悦是王导的儿子,也会大声斥责他辱君。
但是现在嘛,太子保持沉默,没有指责王悦。
为了给失败的北伐找个替死鬼、在长江边冤死的淳于伯,还有被逐出宫廷逼迫改嫁的母亲荀氏,对太兴帝而言没有区别,都只是工具,用完就扔,莫得感情。
换做以前,太子会觉得太兴帝装模作样搞北伐来挑选敢于和王导抗衡的心腹大臣、然后用淳于伯顶罪是高明的政治手段、是谋略,牺牲一个淳于伯算什么?
刀不落在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
因母亲荀氏始终不能回到台城,以及他为母亲苦苦求情,还被父皇大骂一通,禁足东宫的遭遇,太子觉得疼了,这才激起了他对父皇做法的反感。
就像王恬一样,以前多么崇拜父亲、效仿父亲、希望帮到父亲,现在就有多么反感父亲、甚至,反抗父亲。
这或许是大多数男人的成长经历,从唯粉到黑粉,到崇拜父亲到“弑”父,从中找到自我,成为一个独立于父亲之外的男人。
王悦例外,因为他的父亲是个白痴。
王悦见太子沉默,知道他听进去了,又添了一把火,“事到如今,太子还不明白?只要皇上还是皇上,太子的母亲就一天无法踏进台城,也不可能得到册封,永远见不得人。”
太子艰难的说道:“她毕竟是我的生母。我是储君,母凭子贵,将来未必没有机会。”
王悦残忍的打碎了太子的希望,“皇上如果把太子的母亲接到台城去,就等于承认当年他做错了。太子,皇上是这种认错的人吗?并不会,皇上只会把责任推给别人,永远都是别人的错。”
“在皇上看来,当年荀氏因怨望而被皇后逐出宫廷,是荀氏的错。皇后为了堵住荀氏回台城的路,而逼她改嫁,这是皇后妒忌之心,是皇后的错。从头到尾,都是两个女人的错,和皇上有什么关系?”
“既然没有错,为什么要改?如果把荀氏接到台城,给她名分,不就是承认自己当年袖手旁观妻妾之争错了吗?”
“太子,唯有当皇帝,才能把荀氏接到宫廷供养,给她名分,让她光明正大的活着。”
太子听到这里,眼睛一亮,他纵有诸多缺点,他对母亲的孝是真的,当儿子怎么可能坐视母亲忍辱受屈一辈子?这是大不孝啊!
然而……太子说道:“我不能弑君,更不能弑父。”
王悦笑道:“毕竟微臣不是什么魔鬼,微臣也是有父亲的,以己度人,怎么可能挑唆别人弑父。太子当皇帝,皇帝当太上皇,荀氏接进台城,纵使封不了太后,也可以封夫人,三全其美。”
太子顿了顿,说道:“父皇会恨我的。”
王悦问道:“难道太子就愿意看着荀氏一辈子住在芳林苑?”
总得选一个。
太子心中天人/交战,王悦不急,静静等候太子做决定。
当两人茶杯里的茶水凉透之时,太子站起来,对着王悦一拜,“请世子来东宫,担任太子友之职。”
太子友是东宫的属官名称,东宫地位最高的属官是太子师,其次就是太子友。王悦的父亲王导是丞相,也是太子师,不过只是一个头衔而已,王导并没有时间去教导太子。
王悦也站起来,回拜太子,“臣,遵命。臣会鼎立辅佐太子当一个明君。”
太子扶王悦起来,“待我坐上龙椅,世子想要什么?世子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帮我。”
王悦反问:“太子何出此言?”
太子说道:“世子有王导这样掌控朝廷的父亲,听闻王导对世子无不顺从,从不以父亲的威信压制世子。世子应该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人啊,有什么是王导都给不了世子、而必须把我扶到皇帝的位置才能得到的呢?”
太子痛定思痛,瞬间成长了,开窍了。
看来我没有选错人。这是建立信任的时候。王悦说道:“太子为了母亲有朝一日能够生活在阳光之下。我的目的比太子更简单,我是为了清河公主。”
太子瞳孔猛地一缩,而后抚掌哈哈大笑,“看来坊间的传闻都是真的了,世子和清河公主青梅竹马。”
太子瞬间觉得一直高高在上、冷淡无趣的王悦变得亲和起来了,“你知道么?我一直很讨厌你、嫉妒你。你明明什么都有,却总是一副不食人间烟火、超凡脱俗的样子。”
“人间的一切你都占全了,才华,容貌,家世,甚至父母的爱,你样样都好,很多人做梦都不如你完美,我最嫉妒你有一个绝世好爹,一切都依着你、纵容你,你却对此不屑一顾。”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