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翊、孙尚香大声叫好,孙权也目露羡慕之色。孙策却不怎么满意。熟谙战争史、兵器史的他知道,随着冶铁技术的革新,甲胄的防护能力提升,戟侧枝勾割的功能弱化,很快就会从战场上消失,只保留刺的功能,以后将是枪矛称王的时代。不过枪矛成为骑战的主战兵器还需要一个助力:马镫,没有马镫保持平衡,绝大部分人无法仅靠双腿坐稳马鞍,双手握枪冲锋。

    不过他暂时还不打算拿出马镫这样的神器。

    在三国时代,能用矛戟在马上战斗的都是高手。孙策就是这样的高手,但这是他的天赋,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的。以江东为根基争夺天下最大的短板之一就是骑兵不足,没有足够的战马,没有训练有素的骑士,一旦过了长江,面对策马奔驰的北方铁骑,以步卒为主的江东军很难有取胜的机会,这时候让马镫提前面世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如果不能解决战马来源,割据江东就是坐以待毙,除非北方出现重大失误,否则不可能有逆袭的机会。张纮的广陵对也好,鲁肃的榻上对也罢,甚至包括诸葛亮的隆中对,都有一个前提:北方有变。如果北方没有变,那江东、西蜀都只能等死。

    欲争中原,必争江淮。欲争江淮,就要面对北方的骑兵。孙策遇刺后,孙权多次攻击合肥都未能成功,固然因为军事非孙权所长,又遇到了曹操这个三国最杰出的军事家,但归根结底,骑兵数量不足也是个关键的因素。没有足够的骑兵,就算孙策没死,偷袭许都的计划也没多少成功的可能。

    未能逐鹿中原是孙策的遗憾,在这方面,他的战绩含金量不如曾经大破西凉军的孙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未尝不是他的幸运。面对曹操麾下的虎豹骑和后来的乌桓名骑,孙策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这是客观条件决定的,不以某个人的意志所转移,别说小霸王孙策,就算是真霸王项羽也不可能凭一已之力横扫千军。正因为知道这一点,如今的孙策才迫切希望保住孙坚的性命,至少争取几年缓冲的时间,好让他找到对付骑兵的对策。

    苦练武艺,不等于迷信个人武力,这是两码事。

    身为穿越者,孙策很冷静。

    ……

    周瑜婉拒了去长安的计划,陆康很失望,却还是举周瑜为孝廉,委托他和孙策护送上计吏到南阳。

    数日后,太守府传来消息,上计吏已经准备妥当,可以起程了。孙策辞别了母亲和弟妹,和周瑜一起出了门,来到太守府门口。时间不长,陆康出来了,远远地看了一眼孙策,欲言又止。孙策微微欠身致意。陆康见状,有些尴尬的回了一礼。

    孙策觉得陆康虽然有些自以为是,有时候还太天真,但严格来说并不是什么恶人,至少比后世那些道貌岸然的伟君子要好得多。汉人还讲气节,再往后就只剩装疯卖傻、嗑药果奔的魏晋风骨了,再然后就是世家大族称雄的南北朝,无数世家子弟嘴里讲着仁义道德,手里却捧着胡族赏的饭碗。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对孙策这个来自出远门不是高铁就是飞机的现代人来说,在汉代出远门绝对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因为没有马镫,仅靠两条腿夹着马鞍保持平衡太累,他本想和周瑜一直坐车。可是在车上坐了不到一分钟,他就改变了主意,决定还是骑马,美名其曰练习骑术。

    没办法,坐车太难受了。一是要跪坐,膝盖疼;二是汉代的车没有减震系统,路又不平,颠箥起来撞得骨头疼。孙策觉得,他要是坐车到南阳,不光是腿要坐废了,全身的骨头都得颠成粉。

    还是骑马吧。

    对孙策的决定,上计吏一脸冷漠,但看得出来他眼中的鄙视,周瑜也不同意。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不是所有人都能坐车的,骑马出行是很没面子的。即使是领兵作战的将军,行军时也是能坐车尽量坐车,迫不得已才会骑马,一直骑着马的那是身份卑贱的人,比如随行扈从的骑吏。周家的十个部曲就是骑马赶路,孙策骑马而行,岂不是与他们为伍?

    孙策拒不接受周瑜的意见,他甚至要求周瑜也骑马,当然也被周瑜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两人各执一词,最后只能各取所便,周瑜坐车,孙策骑马。

    “这是你自愿的啊。”周瑜伏在车轼上,坏笑道。

    孙策立刻还以颜色。“公瑾,你虽然聪明,却画地为牢,从心理上就屈从世俗,这样是很难有真正见识的。要想与众不同,先要高人一等,跳出固有的层次。只在高飞的鹰才能总览全局,在草丛里啄食的鸡是不可能理解鹰在想什么的。”

    周瑜郁闷不已,却又不得不承认孙策说得有理。

    第010章 汝南黄巾

    孙策本以为中原正在交战,路上会不太平,出了门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出了舒城,沿着大别山北麓西行,他们倒是在泄水渡津遇到了一队黄巾军,但这些黄巾军并不凶狠,只是设了一道关卡收税,和其他的关卡没什么区别,甚至比官府的人还要客气一点。听说他是孙坚的儿子,黄巾军将士非常客气,近乎谦卑。一交谈,孙策才知道这些黄巾军是刘辟、龚都的部下,而刘辟、龚都现在是孙坚的同盟,所以他们也算是孙坚的部下。

    孙策对这两个黄巾军将领有点印象。这两人是汝南黄巾,的确依附过袁术和孙坚,不过后来又投靠了刘备,最后被曹操干掉了。孙策对他们追随刘备的经历印象比较深,对他们依附孙坚的经历却不甚了了,之前做规划的时候甚至没想到他们。

    看来老爹这个豫州刺史也不完全是空架子。孙策立刻动起了心思,老子要创业,正愁没兵,既然你们送上门来了,岂能放过。

    “带我去见刘将军、龚将军。”

    刘辟四十多岁,面皮白晰,圆圆脸庞,一点也不像贼,反倒像个富家翁。龚都三十多岁,相貌不如刘辟,多了几分粗豪之气,但也不像贼,最多是乡里豪强一类。

    实际上他们还真不是天生的土匪,他们都是汝南小土豪,衣食无忧。之所以跟着黄巾军闹革命,不是因为活不下去,而是因为看不到未来。用新时代的名词来说,是没有上升空间了,这才想跟着张角改朝换代,捞个开国功臣当当,提升一下阶层。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汉家气数已尽,这可不是张角的发明,从西汉就有这样的说法,根据则是各种谶纬,“代汉者当途高”只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不仅野心家们信,皇帝也信,西汉著名的基佬皇帝汉哀帝就曾经自称刘太平皇帝,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也和割据益州的公孙述一本正经的讨论过谁才是应天命的真命天子这个问题。

    所以这还真不是张角的发明,张角有掠美之嫌。

    现在的刘辟、龚都虽然还相信天命,却已经不指望天命和他们有什么有关系了。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已经过去了七八年,现在的黄巾军早已没有了当初的声势,他们只想活命。谁能给他们一条生路,他们就依附谁。若非如此,他们绝不会和孙坚一个阵营。当初孙坚随朱儁征讨南阳、汝南黄巾,和黄巾军可是有血海深仇的。可以说,孙坚的官爵至少有一半是用黄巾军的尸骨堆起来的。

    看到孙策,刘辟很客气,竭尽所能的准备了一席丰盛的接风宴,又请孙策上座。上路以来,孙策人单势孤,既没有上计吏的官方身份,也没有周瑜的世家气派,现在到了黄巾军的大营里,他却成了最重要的客人,周瑜只能陪坐,上计吏干脆没座,只能在外面吃。

    “孙郎少年英雄,不亚于孙将军。”刘辟很客气的举起酒杯。“请为孙将军寿。”

    孙策举杯还礼,两人客套了一番,刘辟问道:“孙郎去南阳,可是助孙将军讨伐刘表?”

    孙策正想问这个问题。孙坚在南阳与刘表作战,刘辟、龚都怎么会在汝南按兵不动,没有去助阵。“正有此意。刘将军,你们在汝南干什么,为什么没去南阳?”

    刘辟和龚都不经意的交换了一个眼色,掩饰道:“我们奉孙将军之命,驻扎在此,防备兖州刺史刘岱。孙郎有所不知,刘岱依附袁绍,一直对豫州心怀不轨,前段时间来夺豫州的周禺原本就是袁绍的人,好一场大战。若非孙坚将军英勇,豫州恐怕就要易手了。”

    孙策知道不久前的那场战斗。这场战斗在历史上只有寥寥几笔,关注的人不多,其实影响深远,现在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就死在那场战斗中,公孙瓒和袁绍翻脸和这件事有很大关系。不过,他现在没时间去想后续的发展,他注意到刘辟有明显的敷衍之意。

    他稍微一想就明白了。刘辟、龚都招待他,并不是真和他们父子有多好,更多的是客气,而这个客气是建立在对孙坚武力的畏惧之上。从内心来说,孙坚不相信他们,他们也不相信孙坚,大家互相提防,所以干脆分兵驻扎,井水不犯河水。

    不能说孙坚处理不当,但这显然不是最佳选择。黄巾军是什么?是人口,是兵源。曹操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占据兖州,最后还能和袁绍扳腕子,靠的就是收降的三十万青州黄巾。强者补兵,羸者屯田,这是曹操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孙坚放着汝南黄巾不管,让他们自生自灭,实在是太浪费了。孙吴立国,最紧缺的战略资源除了战马就是人口。人口哪儿来?征讨山越。山越凭什么要替你打仗?不服就打啊。为此和山越打了几十年的仗,一直到孙权后期才真正摆平内患。

    孙策动起了心思。他分析,刘辟、龚都留在汝南不走不仅仅是奉孙坚之命防备兖州的袭扰,可能还有另外一个意图:向北,与黑山军会师。这是黄巾军最后的希望,百万黄巾进青州就是想实现这个战略目的,只不过被曹操和公孙瓒截胡,会师失败,最后只剩下张燕在黑山苦苦支撑。

    青州黄巾太远,暂时捞不着,汝南黄巾却在嘴边上,不吃简直没天理。要想把汝南黄巾真正拉拢过来,首先要断绝他们北上的希望。比起青州黄巾,汝南黄巾势力较弱,一直没敢大举北上,先是依附于孙坚,孙坚死后又依附刘备,最后被曹操征服。他们的心理防线远远没有青州黄巾那么坚固。

    “中原百战之地,非强者不能居。周禺虽败,袁绍、曹操必然再来,袁绍兵强马壮,曹操虽然不及袁绍,却也不可小觑,二位将军可要做好战斗的准备才好。”

    周瑜默默地喝着酒,却竖起了耳朵听孙策说话。他看得出孙策在吓刘辟等人,但是他想不出孙策为什么要这么做。身为世家子弟,他对黄巾军可没什么好感,从内心里就没有联合黄巾的意思,更谈不上为他们出谋划策。从现状来看,孙坚想必也是如此心思,孙策这么做就有点让人猜不透了。

    第011章 我有一计

    刘辟愁容满面。“孙郎说得有理,我们也正为此发愁,多次求救于孙将军。奈何孙将军正与刘表交战,无法分身。孙郎此去,若能为我等美言几句,请孙将军尽快派大将来援,我们感激不尽。”

    孙策笑笑。就知道宴无好宴,你们肯定有小算盘。既然你们知道危险,那我就省事多了。

    “家父与刘表作战,其实也是为诸位着想。”

    刘辟微怔。“孙郎为什么这么说?”

    周瑜心中一动,嘴角不禁挑起一抹浅笑,意味深长地看了孙策一眼。断绝黄巾侥幸心理,逼他们和孙坚深入合作,孙坚至少可以增加几千精兵,说不定能上万。有了这些黄巾军的全力协助,孙坚攻取荆州的机会又增加了几分。孙策说是孙坚为黄巾军作战,其实是想诱黄巾军为孙坚作战。欲取先予,纵横挥阖,没想到孙策居然有纵横家的口才,而且这与虎谋皮的思路堪称别出心裁,颇合用兵之道。

    “我刚才说了,中原是百战之地,非强者不能居。当年大贤良师振臂一呼,八州响应,荆州、豫州也在其中,黄巾军声势浩大,最后依然不免于失败。为什么?因为中原乃京师所在,天子不得不争。如今天子虽然西迁长安,但袁绍、曹操却图谋不轨,欲占中原而称霸天下。当年有大贤良师在,黄巾军拥百万之众,尚且不能取胜,如今大贤良师已殁,黄巾军四分五裂,又如何能胜?”

    刘辟、龚都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半晌没有说话。刘辟盯着孙策看了又看,身体微微前倾,拱手道:“还请孙郎指点,我等该往何处去,才有一线生机?”

    孙策举起酒杯,示意了一下,一饮而尽,豪气干云。这酒真他么的淡,跟水似的。

    “我有一计,可救百万黄巾,不知道二位将军愿不愿听。”

    “还请孙郎指教。”

    “我刚才说了,家父讨伐刘表,并不仅仅是为他自己着想,更是要为诸位夺一条活路。中原即将成为逐鹿之地,你们要想活命,就要避得远远的,越远越好。”

    刘辟越听越糊涂。“孙郎的意思是……”

    “去荆州,去江南。”孙策收起笑容,目光炯炯。“去江南开荒种地,虽然辛苦一点,至少能活命。坚持十年八载,多了不敢说,衣食无忧是可以保证的。”

    刘辟、龚都恍然,连连点头。周瑜却是吃了一惊,不由得想起了孙策至今没有给他答案的那个问题,若有所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他隐约意识到,孙策说要争霸天下绝非一时戏言,他很可能真有这个计划,而招揽黄巾可能就是其中一部分,否则他没必要打破孙坚的既有方案。如果真是这样,那他所说的退守丹阳就真是一个苟安之策,孙策看不上眼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让他失落的同时又有一种紧迫感,还有一丝丝说不出的兴奋。

    周瑜打起了精神,倾听孙策的每一句话,揣摩他的用意。

    孙策打量着刘辟、龚都的神情,见他们虽然连连点头,却没有表示意愿,知道他们还心有疑虑,便又添了一把火。“二位将军,这几年可曾觉得冬天比以往更冷一些?”

    刘辟不解,不知道孙策怎么突然说到这个问题上去了。龚都接过了话头。“孙郎说得没错,这几年的确以往常冷,所以一到秋天,我们就犯愁。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衣物,每个冬天都要冻死人。孙郎如果能在将军面前美言几句,拨一些粮草物资给我们,我们感激不尽。”

    “我一定把话带到。”孙策摆摆手。“粮食衣物其实都是小事,至少不是不可以解决的事,天气转冷,更关系到粮食产量,不知二位有没有留心?”

    刘辟、龚都面面相觑,他们还真没注意到这个问题。一旁的周瑜忽然心中一动,立刻接过了话头。“伯符,你的意思是说,天气转冷,会造成歉收?”

    “哈哈,我倒忘了,周家良田近千顷,对这个应该影响更清楚。公瑾,你们家这几年收成怎么样?”

    周瑜想了想。“这些事都是我兄长在管,我留心不多。不过,这些年我听兄长说过几次,似乎亩产量有下滑之势,虽然幅度不算太大,却一直如此。以前只当是佃夫不出力,怎么,这和天气有关?”

    “这当然,种地本来就是老天爷赏饭,冷暖自然不例外。一江之隔,南方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北方却只能一熟,这就是冷暖不同所致。江南温度较好,水源丰沛,只要肯用心,做好水利防涝,温饱是不成问题的。黄巾本来就是农夫,打仗不是你们擅长的事,种地却是本业。与其在中原与人拼杀,何不避而远之,耕种自给?”

    刘辟、龚都对孙家父子戒心甚重,招待孙策,只是想从孙坚那里要点好处,问计于孙策也只是客套,他们更担心被利用了。可是听了孙策这几句话,他们忽然意识到孙策所言未尝没有道理,至少值得考虑。如果能远离战场,耕种自给,温饱有余,何必在这儿替人拼命?

    心中防线松动,刘龚二人的语气又亲热了几分,虚心向孙策请教。孙策也不客气,将江南的形势大致说了一遍。

    总休来说,汉末的江南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西汉时,长沙还是卑湿之国,到长沙做官等同被贬,贾谊甚至因此做赋自哀自叹,现在的长沙却是鱼米之乡,江南数得上的富庶之地。但这样的例子还不多,江南大多数地方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大有作为。黄巾军大多来自失地的农民,让他们去江南开拓最好不过了。不敢奢望出现明清“湖广熟,天下足”的局面,至少能和魏晋之间比吧。东晋能以半壁江山支撑那么多年,靠的不就是开发江南。

    身为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就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不好好利用一下简直对不起自己。如果能将上百万的黄巾忽悠到江南去开荒,有了人口有了粮,就算划江而治,也比历史上的孙吴要牛逼得多吧。

    当然,要想把这个好处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孙坚的长沙太守还不能放——经营了那么久,放弃太可惜——最好能将整个荆州拿下。刘表,不好意思啊,荆州,我要了,你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第012章 站得高,看得远

    当晚,孙策与周瑜宿在黄巾大营里,抵足而眠。

    孙策喝得有点多,呼呼大睡,周瑜却睡不着。孙策为黄巾谋划的方案,刘辟、龚都未必听得进去,听进去了也未必能真正理解,但周瑜却感受到了孙策的用意所在。

    百万黄巾开发江南,既有了兵源又有了粮食,敌方占据荆州、顺流而下的隐忧也因此化解,一举两得。和他占据丹阳、并有吴会的方略比,孙策这个方案同样立足江南,但眼界高得多,成功的机率也更大。

    看来真的有些差距呢。看着听着孙策深沉的呼吸,周瑜有点小失落,辗转难眠,烙了半夜烧饼,直到下半夜才昏昏沉沉地睡去。等他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孙策已经起身,床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他连忙起身,披上衣服,走出营帐。

    孙策正在帐前活动身体,广场舞版太极拳。骑马是个累活,特别是腰腿,活动活动有好处。这年头医疗条件差,要想活得长,还得靠锻炼。华佗弟子吴普靠练五禽戏活了九十多,这太极拳虽然是广场舞版,应该也差不到哪儿去吧。

    听到周瑜打哈欠的声音,孙策头也没回,打了个招呼。

    “早。”

    周瑜捂着嘴,费力的睁着眼睛。虽然累了点,但想通了孙策的方略,他还是有点小得意。“早。伯符,你觉得刘辟、龚都能听你的去江南吗?”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就和你弹琴一样,曲子再好,你弹得再用心,如果对牛弹琴,那也是白费功夫,对吧?”

    周瑜忍不住笑了一声。“那倒也是,你这计划思虑深远,他们还真未必听得懂。”

    孙策转头看了周瑜一眼。“这么说,你听懂了?”

    “不敢说全懂,略知一二。”周瑜矜持地点点头,故意用一种淡淡的语气说道:“屯田荆州,扼控中流,为江东门户,对吧?”

    孙策微微一笑,赞道:“周公瑾就是周公瑾,举一反三。你可不止是一二,至少有四五吧。”

    听得孙策前半句的赞扬,周瑜心里的小得意刚刚泛了一点浪花就被孙策的后半句打沉了。他有些怒了。拜托,我只是谦虚一下,你还当真了。听你这意思,我只知四五,还有一半没看懂,你这方略有这么高深吗?他瞪着孙策,半晌没说话,见孙策头也不回的练拳,伸手便去拉,要和他理论理论。

    孙策正练得顺手,见周瑜伸手来拉,想也不想,双手一转,就将周瑜拨到一边,顺势在周瑜腰上推了一下。周瑜没有准备,跌跌撞撞的向前冲了两步,不禁大怒。

    “孙伯符,你要以力服人吗?”

    孙策也愣住了,无辜地摊开双手。“公瑾,你这可有点血口喷人啊,我都没用力,是你自己冲出去的。你今天怎么了,这么易怒,来亲戚了?”

    “什么亲戚?”周瑜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孙策在说什么。他盯着孙策看了又看,再次伸手来抓。孙策双臂转圈,再次将他拨在一边。周瑜这次看清了,大感意外。“你这是什么怪招?”

    孙策也有些意外。他这太极拳是简化版的,广场舞专用,应该是没有技击功能的。可是他刚刚两次推开周瑜,大有李连杰在《太极张三丰》中以柔克刚的韵味。特别是第一次,他真的没用力,但周瑜却险些扑倒在地。

    “哦,没什么,胡乱比划的。”孙策挠挠头。“公瑾,你今天怎么了,一大早就发火?”

章节目录

策行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文屋只为原作者庄不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不周并收藏策行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