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郤俭眼睛瞪得溜圆。“将军说的是我中原的道法,还是西域来的佛法吗?”
“道法、佛法都是法,何尝有别?老子曰多言数穷,佛曰不可说,你连这一点都不知道,修什么道?”
郤俭欲言又止,有心奉行道法,不与孙策争执,又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眼珠滴溜溜乱转。说穿了,他是方士,不是真正的道士,方士修的是术,有点类似后世的技术人员。道士修的才是道,兼习各种道家经典,并且崇尚哲学玄思,讲究修身养性。
孙策将郤俭的眼神看在眼里,也不着急,等了一会儿,又撩了他一句。“道长听说过道门十六锭金吗?”
“呃……还请将军指教。”
“不知道?”孙策耸耸肩。“那就没必要说了。道传有缘人。得其人不传,失人,不得其人而传,失道,皆违自然本意。”
郤俭咬咬牙。“敢请将军笔墨一用,俭愿将此药方献与将军。”
孙策笑笑,拱手送客。“行路匆忙,未曾带得纸笔。下次吧,等我从洛阳回来,再与道长细谈。”
郤俭很尴尬,讪讪地拱手道别,心里很是郁闷。大半夜的被人叫起来,没功劳也就罢了,反而被孙策耍弄,早知如此就不来了。孙策一介武夫,能懂什么道法,也不知道从哪儿听来的只言片语,拿来唬人。
唉,算了,算了,不如归去,明天去嵩高山访仙问道去也。
就在郤俭打算隐居,再也不与孙策打交道的时候,孙策从帐里走了出来。“道长,请留步。”
郤俭抚着胡须,半转身子,斜睨着孙策,一副爱理不理的模样。“将军还有什么吩咐?天色不早了,我要回去行气打坐了。”
“不耽误道长多长时间。”孙策语气淡淡。“辛苦道长走了一趟,无以为报,送道长十六锭金吧。”
“我本是修道之人,要这身外之物……”郤俭摆足了半仙派头,正准备显示一下淡泊名利的风格,忽然明白过来,立刻换了一副表情,眉毛都跟着飞了起来。“呃,将军是说那道门十门锭金吗?”
孙策点点头。“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使咽,水火相见。”不等郤俭说什么,他拱拱手,说了一句“道长慢走”,便自顾自的回帐去了。
郤俭却没注意到他的失礼,站在帐前,保持着侧身回眸的妖娆姿势,捻着胡须,一动不动,嘴里翻来覆去的吟着孙策刚刚说的这十六个字,一会儿若有所得,连连点头,一会儿又觉得难以理解,不住的摇头。当值的义从见了,都忍不住想笑。他们跟着孙策久了,见过太多被孙策忽悠的名士,对郤俭同情不已。
这位道长这几天怕是难以安睡了。
听得郤俭在帐外自言自语,逡巡不去,孙策心里那口恶气总算出了一半。他在行军榻上躺了一下,双手抱头,却无法入睡。一是蚊子多,嗡嗡嗡的飞来飞去,让人心烦。二是他心里实在烦闷。准备了几个月,好容易把豫州北部防线构建好,就等着秋收之后开战呢,没想到王允来这一手,全给搅了。
其心可诛啊。
会不会正如郭嘉所言,这是荀彧出的主意?他经过洛阳时与朱儁见过面,知道朱儁这老顽固不通权变,让他来牵制孙家父子,为袁绍创造机会。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张纮与他的较量就先输了一阵。
张纮能不能扳回一城,他会怎么应对?
如果不能说服老爹脱离朱儁,我该怎么办?
孙策脑子里乱糟糟的,越想越烦躁,干脆坐了起来,一边想事情,一边帮郭嘉赶蚊子。不知过了多久,郭嘉睁开了眼睛,打量了孙策一眼,轻声说道:“将军,你心乱了。”孙策一低头,见郭嘉躺在行军榻上静静地看着他,眼睛虽然有些红,但眼神却很平静。他转头看看帐外,帐外已经渐白。
又是一个不眠夜。
孙策这才发现关节僵硬,浑身肌肉酸痛。他站了起来,晃晃胳膊,活动了一下身体,让自己尽快放松下来。“伤口怎么样,还疼不疼?”
“区区小伤,不碍事。”郭嘉慢慢坐了起来。他嘴上说得轻松,脸上神情却一点也不轻松,咬着牙,半天才坐起来。他吐了一口气,定了定神。“将军,创业之路从来不会是坦途,总是披荆斩棘,流血流汗。太顺利的人往往不会是最后的胜利者,只有能承受挫折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孙策刚要说话,身后响起一个声音。“将军,我帮你按硗吧。”
孙策一转身,见是郤俭,惊讶不已。“你怎么又来了?”
郤俭满脸堆笑,心道什么我又来了,我根本就没走。“将军,你真是贵人多忘事,我现在是你的幕友啊。”
第428章 你境界不够
孙策哭笑不得,这什么神仙啊,比谁都贪,一点节操也没有。不过,他的确需要郤俭手中的药方。方士也是人才,方术不就是各种技术的集合嘛。
“你先帮郭祭酒看看伤口,我不碍事,出去打一趟拳就行了。”
郤俭连声答应,仔细帮郭嘉看了看伤势,很夸张的说道:“将军不愧是凤凰转世,再生之力逾于常人,与将军亲近之人皆受恩泽。郭祭酒的伤好得很快,只要我再给他换几次药,五天之内,我可以保证他连一点疤痕都看不到。”
孙策忍俊不禁。他知道郤俭打的什么主意,道门十六锭金过于简略,没有详细解释他是不可能真正搞懂的,要不然还叫什么道门秘法。“那这件事就拜托道长,郭祭酒伤好之日,我再将十六锭金的法门详细说给你听。”
郤俭感激不尽,一揖到底。
孙策摆摆手,示意他照顾郭嘉,自己走出大帐,就在帐前空地上做了几次深呼吸,打起拳来。郭嘉说得对,他太着急了,眼睁睁地看着大好形势被人搅了,他心里不爽。这情有可原,但不是做大事应有的态度。打游戏想通关都难,打天下哪有一路顺风的,挫折难以避免,与其生气不如调整好心态,见招拆招。
几趟拳一走,肌肉依然酸痛,却不再紧张,僵硬的关节也活络起来,气血渐活,整个人就像重新活了过来一样。孙策平时练拳也很积极,却没有今天这样的感觉明显,一时沉浸其中,不知不觉的便多走了几趟,拳势也越发行云流水。
义从营有每天晨练的习惯,虽然昨天睡得晚,到了时辰还是按时起床操练。见孙策在帐前打拳,不少人就多看了两眼。典韦、许褚也在其中,他们立刻看出了妙处。尤其是许褚。当初他和典韦恶斗,被孙策同时击飞,一直难以释怀。与孙策讨论过几次,但孙策也无法再现,引为憾事。今天孙策练拳与往日大有不同,自然要多看两眼。
不知不觉的,义从们围了过来。孙策却一无所知。他的眼睛虽然睁着,但精神内守,对自身的感觉远远多于对外界的感觉。义从人数虽多,却没有敌意,反让他更加安心,全神贯注的揣摩体内气血运行。
见孙策练得入神,许褚按捺不住技痒,解下腰间长刀,迎了上去。孙策感觉到了外界的变化,定睛一看,见是许褚,也不说话,便与许褚交起手来。许褚和典韦常与孙策对练,知道分寸,也熟悉孙策的手法,甚至从中得益不少,武功已经由刚猛一路走向刚柔并济,可是今天一交手,他就觉得与往常不同,下意识了加了三分力。
孙策感觉到压力增大,战意更浓,抖擞精神,与许褚战在一起。
许褚虽然初窥柔的门径,毕竟修习时间不长,学拳容易改拳难,一旦战况激烈,他又本能的偏向刚猛。不仅拳法虎虎生风,还不时的跺足怒吼以助气力,如下山猛虎,势不可当。孙策却以柔为主。他的力气不如许褚,却也相去不远,配以太极手法,连消带打,丝毫不落下风。
刚强不可久,即使许褚气力悠长,时间一长,也觉得运转不灵。别人未必看得出,典韦却看得清楚,忍不住解了刀,加入战圈。有典韦帮忙,许褚压力一轻,虎吼一声,重振雄风,与典韦一左一右夹击孙策。
他们平时常在一起演练,很有默契,两人联手,能敌近百义从,就算是孙策也只能甘拜下风。但今天的情况却有些特殊,孙策郁闷了一夜,凌晨才被郭嘉点醒,此刻更想痛痛快快的打一场。知道创业艰难,不能一味逞强,他对太极借力打力的领悟又深了一层,此刻面对两大高手的压力,他不仅没有退,反而有意无意的将新的领悟运用到拳法中。
一牵一拨,看似很小的变化,却有难以想象的功效。典韦、许褚同时感觉到了这种变化,他们似乎不是在与孙策交手,而是互相交手,感受到的全是对方的强横力量。两人大奇,又加了几分力,全力抢攻,情况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加明显,不管他们如何攻击孙策,最后总会不知不觉地变成两人对攻。
许褚首先明白过来,给典韦使了个眼色,一声大喝,换了一拳一脚,同时退出战圈,向孙策躬身施礼。
“恭喜将军,由武入道矣。”
义从们看得过瘾。他们平时没少被许褚和典韦蹂躏,知道这两人是什么样的强大存在,此刻见二人联手依然无法奈何孙策,不禁叹为观止,齐声喝道:“恭贺将军,由武入道。”
孙策大笑,挥挥手。“滚滚滚!都给我滚!抓紧时间晨练去,别在这儿拍马屁。”
义从们哄笑着散去,开始每天的晨练。许褚和典韦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摇摇头。到了他们这个层次,哪怕是再进一步都很难,悟到了才有可能,悟不到,一辈子都只能原地徘徊。很显然,孙策的悟性奇高,他有了新的体会,在武道上已经将他们甩在身后。
孙策将义从们赶散,转身回帐,见看到郤俭站在帐前,双眉高耸,双目圆睁,嘴巴张成了圆形,一副活见了鬼的模样。
“道长,怎么了?”
“啊……”郤俭忽然面露痛苦之色,用手托着下巴,用力往上一托,“啪嗒”一声,张大的嘴巴才算合上。他一边吸着冷气,一边说道:“将……将军,你这是什么导引术,能……能传授给我吗?”
孙策眨眨眼睛。看来郤俭看的时间不短了,不仅看到了他和许典二人交手,还看到他一个人练拳。太极拳与人交手的时候很快,甚至看不出与普通拳法有什么区别,但自己练的时候却非常有特色,与导引术的确有几分相似,郤俭误认了也很正常。
“道长,不是我不肯传授给你,而是你境界不够,强行修练,有害无益。你啊,耐心一点,等你到了这个境界,我一定传你。”
“哦哦哦。”郤俭不虞有他,欣喜莫名。
孙策高深莫测地笑笑,转身进帐,将郤俭扔在帐外,一边揉着腮帮子一边畅想未来。
第429章 昏招
孙策让林瑜安排了一辆车。
好东西总是传播得很快。颍川、南阳毗邻,年初又有不少人从南阳返回,享受过南阳四轮大车的好处,非常喜欢四轮马车的稳当、能载重,有条件的就买一辆南阳产的,没条件的就回来仿制,不到半年时间,颍川各县就随处可见四轮大车的影子,只是不像南阳那样有官方助力,全面开花。
郭嘉接受了孙策的安排。他躺在车里,孙策骑着马,跟在车外,两人隔着车窗交换对当前形势的看法。论见识,孙策有优势,他知道很多大势走向,能把握斗争本质,知道如何提前下手抢占先机。论计谋,郭嘉有优势,他更了解这个时代人的心理和做事方式。结合两人的优势,他们很快就将王允的心思分析得七七八八。
但是对荀彧在其中有没有起作用,又是什么样的作用,两人看法并不一致。郭嘉认为是荀彧推动的,从时间点来看,很吻合。孙策觉得未必,因为据他所知,荀彧后来还是忠于汉室的,为此还被曹操所忌,逼得自杀。而且这个方案看起来很棘手,其实还是有很多想当然的成份,以荀彧的水平应该不会这么天真。
是谁的计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孙策应该如何应对。
郭嘉已经和张纮、庞统商量过这件事,他向孙策原原本本地做了转达,就连他们之间的分歧也没漏过。
郭嘉的意见很明确。据他收集到的情况来看,在胡轸部被击溃,牛辅、董越又移驻河东之后,有曹操、吕布的步骑坐镇长安,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又都是王允同郡,长安虽不敢说万无一失,但仅凭韩遂、马腾想攻克长安还是不太可能,召朱儁勤王完全没必要,更像是陷阱。既然知道是陷阱,当然离得越远越好,撤回南阳,准备秋后战事,这才是孙策应该做的。
张纮也同意这是陷阱,但他觉得不能一走了之。孙坚的事先放一边,朱儁坐镇洛阳,即使偏心袁绍,毕竟代表朝廷,对袁绍终究是个牵制。如果朱儁部受到重创,洛阳无主,袁绍很可能会趁虚而入,到了那时候,东至青徐,西至弘农,袁绍都有可能发动攻击,孙策将处处被动,疲于奔命。对名望、兵力都处于劣势的孙策来说极为不利,他很难静下心来经营江南,积累实力。
郭嘉最后总结道:“我承认子纲先生分析得有道理,如果能将洛阳控制在手中,不仅可以扼住袁绍进入中原的门户,而且可以威胁兖州侧翼。但以将军目前的实力,要想掌握洛阳很难。洛阳和豫州一样,没有足够的地理可用,很难守住。洛阳又是京畿,将军名望不足,占据京畿很容易被人非议,不如退守南阳。如果将军的猜测成立,袁谭与袁绍很难同心同德,在解决袁谭之前,袁绍不太可能进入洛阳。”
孙策没立刻下结论。张纮和郭嘉的分析都有道理,只是一个偏左偏右的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形势并不由他们决定,能不能让老爹回豫州才是关键,而老顽固朱儁则是一个大麻烦。这人能力有限,信念却坚定得很,不是说有道理就能说服。
必须斩断和他的联系,至少不能让老爹再和他呆在一起,否则迟早要被他坑死。
……
辛毗匆匆走进百草堂。
张仲景正给何颙诊脉,两个护士站在一旁。辛毗放轻脚步,静静地站在一边。何颙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张仲景诊完脉,站了起来。
“伯求先生,你的身体已无大碍,以后注意饮食,不要太过劳心,保你再活二十年不成问题。”
何颙笑道:“仲景,二十年就不指望了,能再给我十年时间,我就心满意足了。行了,你去忙吧,不用陪我。我知道你事情多,又要诊病,又要整理医经,忙得很。”
张仲景笑笑,向何颙、辛毗行了礼,出了门。两个护士关照了一些事,也退了出去。辛毗送张仲景到前堂,回来的时候顺手关上了房门。何颙坐了起来,示意辛毗坐在对面。
“说吧,有什么情况,朝廷那边来是使者是谁?”
“射声校尉马翁叔。”
何颙捻着手指,想了好一会,摇摇头。“王子师派他来干什么,马翁叔学问虽好,性格却未免温吞了些。派他来南阳,怕是说服不了孙策,反倒被孙策左右。”
辛毗点点头。“先生所料不差。周瑜说,孙策已经接到洛阳的消息,赶往洛阳参战,他会安排人出武关道接应,但是筹集粮草需要一段时间,不能立刻出兵。”
“孙策去了洛阳?”何颙眼神一紧,急声道:“消息可靠吗?”
“周瑜这么说,是真是假,不太清楚。不过……”辛毗沉吟了片刻。“孙策带着亲卫营巡视陈国、颍川,比我们早点收到消息也是可能的。先生,我还收到另外一个消息,盟主派袁显思主兖州。”
“什么?”何颙大吃一惊,一下子坐了起来。“这是谁出的主意?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啊!”
辛毗闭口不言,脸色也不太好看,却没有何颙这么激动。何颙发了一阵脾气,一掀身上的薄被,翻身下床。“我要去邺城。显思是嫡长子,又是李元礼的外孙,是最合适的继承人,怎么能出镇兖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是嫡长子。”
辛毗扶住何颙。“先生,你别急,要不等公达回来,和他商量商量再说。”
何颙摇摇头,苦笑道:“他怕是指望不上了。荀彧已经在邺城,他不会随我去的。佐治,你随我去吧。”
“先生,不是我不肯陪你去,而是我现在不宜去邺城。盟主见到我只会生气,我帮不上忙也就算了,说不定还会坏了先生的大事。”
何颙看看辛毗,脸色阴了下来。“你也想留在南阳?”
“先生,不是我想留,而是我不能回邺城。我奉盟主之命护送袁耀回汝南,本欲争夺袁术旧部,现在事情办成这样,袁耀袭了安国停侯,保护他来的骑士又被孙策斩杀大半,剩下的人打断了手,赶回邺城,盟主见到我,能听我解释吗?”
何颙发了一会儿呆,眼神渐渐黯淡。“唉,既然如此,你暂时就别去了。你有什么打算?”
“我想去兖州。”
第430章 诀别
荀攸站在兴奋地士子中,看着周瑜陪着马日磾谈笑风生,参观邯郸淳、胡昭搜罗的古碑拓本,拿起一卷文章就舍不得放,一边读一边点头,和邯郸淳讨论得非常投入,暗自叹了一口气,悄悄退出了郡学。
马日磾是奉诏和解关东的,他的任命是催促孙策、周瑜勤王。但他终究只是一个书生,一看到这些考证文章就忘记了自己的使命,丝毫没有意识到周瑜带他来参观郡学的用意。他已经动心了,接下来只要周瑜开口邀请,他很可能会留在南阳,或者去襄阳,和蔡邕一起做学问。
“道法、佛法都是法,何尝有别?老子曰多言数穷,佛曰不可说,你连这一点都不知道,修什么道?”
郤俭欲言又止,有心奉行道法,不与孙策争执,又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眼珠滴溜溜乱转。说穿了,他是方士,不是真正的道士,方士修的是术,有点类似后世的技术人员。道士修的才是道,兼习各种道家经典,并且崇尚哲学玄思,讲究修身养性。
孙策将郤俭的眼神看在眼里,也不着急,等了一会儿,又撩了他一句。“道长听说过道门十六锭金吗?”
“呃……还请将军指教。”
“不知道?”孙策耸耸肩。“那就没必要说了。道传有缘人。得其人不传,失人,不得其人而传,失道,皆违自然本意。”
郤俭咬咬牙。“敢请将军笔墨一用,俭愿将此药方献与将军。”
孙策笑笑,拱手送客。“行路匆忙,未曾带得纸笔。下次吧,等我从洛阳回来,再与道长细谈。”
郤俭很尴尬,讪讪地拱手道别,心里很是郁闷。大半夜的被人叫起来,没功劳也就罢了,反而被孙策耍弄,早知如此就不来了。孙策一介武夫,能懂什么道法,也不知道从哪儿听来的只言片语,拿来唬人。
唉,算了,算了,不如归去,明天去嵩高山访仙问道去也。
就在郤俭打算隐居,再也不与孙策打交道的时候,孙策从帐里走了出来。“道长,请留步。”
郤俭抚着胡须,半转身子,斜睨着孙策,一副爱理不理的模样。“将军还有什么吩咐?天色不早了,我要回去行气打坐了。”
“不耽误道长多长时间。”孙策语气淡淡。“辛苦道长走了一趟,无以为报,送道长十六锭金吧。”
“我本是修道之人,要这身外之物……”郤俭摆足了半仙派头,正准备显示一下淡泊名利的风格,忽然明白过来,立刻换了一副表情,眉毛都跟着飞了起来。“呃,将军是说那道门十门锭金吗?”
孙策点点头。“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使咽,水火相见。”不等郤俭说什么,他拱拱手,说了一句“道长慢走”,便自顾自的回帐去了。
郤俭却没注意到他的失礼,站在帐前,保持着侧身回眸的妖娆姿势,捻着胡须,一动不动,嘴里翻来覆去的吟着孙策刚刚说的这十六个字,一会儿若有所得,连连点头,一会儿又觉得难以理解,不住的摇头。当值的义从见了,都忍不住想笑。他们跟着孙策久了,见过太多被孙策忽悠的名士,对郤俭同情不已。
这位道长这几天怕是难以安睡了。
听得郤俭在帐外自言自语,逡巡不去,孙策心里那口恶气总算出了一半。他在行军榻上躺了一下,双手抱头,却无法入睡。一是蚊子多,嗡嗡嗡的飞来飞去,让人心烦。二是他心里实在烦闷。准备了几个月,好容易把豫州北部防线构建好,就等着秋收之后开战呢,没想到王允来这一手,全给搅了。
其心可诛啊。
会不会正如郭嘉所言,这是荀彧出的主意?他经过洛阳时与朱儁见过面,知道朱儁这老顽固不通权变,让他来牵制孙家父子,为袁绍创造机会。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张纮与他的较量就先输了一阵。
张纮能不能扳回一城,他会怎么应对?
如果不能说服老爹脱离朱儁,我该怎么办?
孙策脑子里乱糟糟的,越想越烦躁,干脆坐了起来,一边想事情,一边帮郭嘉赶蚊子。不知过了多久,郭嘉睁开了眼睛,打量了孙策一眼,轻声说道:“将军,你心乱了。”孙策一低头,见郭嘉躺在行军榻上静静地看着他,眼睛虽然有些红,但眼神却很平静。他转头看看帐外,帐外已经渐白。
又是一个不眠夜。
孙策这才发现关节僵硬,浑身肌肉酸痛。他站了起来,晃晃胳膊,活动了一下身体,让自己尽快放松下来。“伤口怎么样,还疼不疼?”
“区区小伤,不碍事。”郭嘉慢慢坐了起来。他嘴上说得轻松,脸上神情却一点也不轻松,咬着牙,半天才坐起来。他吐了一口气,定了定神。“将军,创业之路从来不会是坦途,总是披荆斩棘,流血流汗。太顺利的人往往不会是最后的胜利者,只有能承受挫折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孙策刚要说话,身后响起一个声音。“将军,我帮你按硗吧。”
孙策一转身,见是郤俭,惊讶不已。“你怎么又来了?”
郤俭满脸堆笑,心道什么我又来了,我根本就没走。“将军,你真是贵人多忘事,我现在是你的幕友啊。”
第428章 你境界不够
孙策哭笑不得,这什么神仙啊,比谁都贪,一点节操也没有。不过,他的确需要郤俭手中的药方。方士也是人才,方术不就是各种技术的集合嘛。
“你先帮郭祭酒看看伤口,我不碍事,出去打一趟拳就行了。”
郤俭连声答应,仔细帮郭嘉看了看伤势,很夸张的说道:“将军不愧是凤凰转世,再生之力逾于常人,与将军亲近之人皆受恩泽。郭祭酒的伤好得很快,只要我再给他换几次药,五天之内,我可以保证他连一点疤痕都看不到。”
孙策忍俊不禁。他知道郤俭打的什么主意,道门十六锭金过于简略,没有详细解释他是不可能真正搞懂的,要不然还叫什么道门秘法。“那这件事就拜托道长,郭祭酒伤好之日,我再将十六锭金的法门详细说给你听。”
郤俭感激不尽,一揖到底。
孙策摆摆手,示意他照顾郭嘉,自己走出大帐,就在帐前空地上做了几次深呼吸,打起拳来。郭嘉说得对,他太着急了,眼睁睁地看着大好形势被人搅了,他心里不爽。这情有可原,但不是做大事应有的态度。打游戏想通关都难,打天下哪有一路顺风的,挫折难以避免,与其生气不如调整好心态,见招拆招。
几趟拳一走,肌肉依然酸痛,却不再紧张,僵硬的关节也活络起来,气血渐活,整个人就像重新活了过来一样。孙策平时练拳也很积极,却没有今天这样的感觉明显,一时沉浸其中,不知不觉的便多走了几趟,拳势也越发行云流水。
义从营有每天晨练的习惯,虽然昨天睡得晚,到了时辰还是按时起床操练。见孙策在帐前打拳,不少人就多看了两眼。典韦、许褚也在其中,他们立刻看出了妙处。尤其是许褚。当初他和典韦恶斗,被孙策同时击飞,一直难以释怀。与孙策讨论过几次,但孙策也无法再现,引为憾事。今天孙策练拳与往日大有不同,自然要多看两眼。
不知不觉的,义从们围了过来。孙策却一无所知。他的眼睛虽然睁着,但精神内守,对自身的感觉远远多于对外界的感觉。义从人数虽多,却没有敌意,反让他更加安心,全神贯注的揣摩体内气血运行。
见孙策练得入神,许褚按捺不住技痒,解下腰间长刀,迎了上去。孙策感觉到了外界的变化,定睛一看,见是许褚,也不说话,便与许褚交起手来。许褚和典韦常与孙策对练,知道分寸,也熟悉孙策的手法,甚至从中得益不少,武功已经由刚猛一路走向刚柔并济,可是今天一交手,他就觉得与往常不同,下意识了加了三分力。
孙策感觉到压力增大,战意更浓,抖擞精神,与许褚战在一起。
许褚虽然初窥柔的门径,毕竟修习时间不长,学拳容易改拳难,一旦战况激烈,他又本能的偏向刚猛。不仅拳法虎虎生风,还不时的跺足怒吼以助气力,如下山猛虎,势不可当。孙策却以柔为主。他的力气不如许褚,却也相去不远,配以太极手法,连消带打,丝毫不落下风。
刚强不可久,即使许褚气力悠长,时间一长,也觉得运转不灵。别人未必看得出,典韦却看得清楚,忍不住解了刀,加入战圈。有典韦帮忙,许褚压力一轻,虎吼一声,重振雄风,与典韦一左一右夹击孙策。
他们平时常在一起演练,很有默契,两人联手,能敌近百义从,就算是孙策也只能甘拜下风。但今天的情况却有些特殊,孙策郁闷了一夜,凌晨才被郭嘉点醒,此刻更想痛痛快快的打一场。知道创业艰难,不能一味逞强,他对太极借力打力的领悟又深了一层,此刻面对两大高手的压力,他不仅没有退,反而有意无意的将新的领悟运用到拳法中。
一牵一拨,看似很小的变化,却有难以想象的功效。典韦、许褚同时感觉到了这种变化,他们似乎不是在与孙策交手,而是互相交手,感受到的全是对方的强横力量。两人大奇,又加了几分力,全力抢攻,情况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加明显,不管他们如何攻击孙策,最后总会不知不觉地变成两人对攻。
许褚首先明白过来,给典韦使了个眼色,一声大喝,换了一拳一脚,同时退出战圈,向孙策躬身施礼。
“恭喜将军,由武入道矣。”
义从们看得过瘾。他们平时没少被许褚和典韦蹂躏,知道这两人是什么样的强大存在,此刻见二人联手依然无法奈何孙策,不禁叹为观止,齐声喝道:“恭贺将军,由武入道。”
孙策大笑,挥挥手。“滚滚滚!都给我滚!抓紧时间晨练去,别在这儿拍马屁。”
义从们哄笑着散去,开始每天的晨练。许褚和典韦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摇摇头。到了他们这个层次,哪怕是再进一步都很难,悟到了才有可能,悟不到,一辈子都只能原地徘徊。很显然,孙策的悟性奇高,他有了新的体会,在武道上已经将他们甩在身后。
孙策将义从们赶散,转身回帐,见看到郤俭站在帐前,双眉高耸,双目圆睁,嘴巴张成了圆形,一副活见了鬼的模样。
“道长,怎么了?”
“啊……”郤俭忽然面露痛苦之色,用手托着下巴,用力往上一托,“啪嗒”一声,张大的嘴巴才算合上。他一边吸着冷气,一边说道:“将……将军,你这是什么导引术,能……能传授给我吗?”
孙策眨眨眼睛。看来郤俭看的时间不短了,不仅看到了他和许典二人交手,还看到他一个人练拳。太极拳与人交手的时候很快,甚至看不出与普通拳法有什么区别,但自己练的时候却非常有特色,与导引术的确有几分相似,郤俭误认了也很正常。
“道长,不是我不肯传授给你,而是你境界不够,强行修练,有害无益。你啊,耐心一点,等你到了这个境界,我一定传你。”
“哦哦哦。”郤俭不虞有他,欣喜莫名。
孙策高深莫测地笑笑,转身进帐,将郤俭扔在帐外,一边揉着腮帮子一边畅想未来。
第429章 昏招
孙策让林瑜安排了一辆车。
好东西总是传播得很快。颍川、南阳毗邻,年初又有不少人从南阳返回,享受过南阳四轮大车的好处,非常喜欢四轮马车的稳当、能载重,有条件的就买一辆南阳产的,没条件的就回来仿制,不到半年时间,颍川各县就随处可见四轮大车的影子,只是不像南阳那样有官方助力,全面开花。
郭嘉接受了孙策的安排。他躺在车里,孙策骑着马,跟在车外,两人隔着车窗交换对当前形势的看法。论见识,孙策有优势,他知道很多大势走向,能把握斗争本质,知道如何提前下手抢占先机。论计谋,郭嘉有优势,他更了解这个时代人的心理和做事方式。结合两人的优势,他们很快就将王允的心思分析得七七八八。
但是对荀彧在其中有没有起作用,又是什么样的作用,两人看法并不一致。郭嘉认为是荀彧推动的,从时间点来看,很吻合。孙策觉得未必,因为据他所知,荀彧后来还是忠于汉室的,为此还被曹操所忌,逼得自杀。而且这个方案看起来很棘手,其实还是有很多想当然的成份,以荀彧的水平应该不会这么天真。
是谁的计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孙策应该如何应对。
郭嘉已经和张纮、庞统商量过这件事,他向孙策原原本本地做了转达,就连他们之间的分歧也没漏过。
郭嘉的意见很明确。据他收集到的情况来看,在胡轸部被击溃,牛辅、董越又移驻河东之后,有曹操、吕布的步骑坐镇长安,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又都是王允同郡,长安虽不敢说万无一失,但仅凭韩遂、马腾想攻克长安还是不太可能,召朱儁勤王完全没必要,更像是陷阱。既然知道是陷阱,当然离得越远越好,撤回南阳,准备秋后战事,这才是孙策应该做的。
张纮也同意这是陷阱,但他觉得不能一走了之。孙坚的事先放一边,朱儁坐镇洛阳,即使偏心袁绍,毕竟代表朝廷,对袁绍终究是个牵制。如果朱儁部受到重创,洛阳无主,袁绍很可能会趁虚而入,到了那时候,东至青徐,西至弘农,袁绍都有可能发动攻击,孙策将处处被动,疲于奔命。对名望、兵力都处于劣势的孙策来说极为不利,他很难静下心来经营江南,积累实力。
郭嘉最后总结道:“我承认子纲先生分析得有道理,如果能将洛阳控制在手中,不仅可以扼住袁绍进入中原的门户,而且可以威胁兖州侧翼。但以将军目前的实力,要想掌握洛阳很难。洛阳和豫州一样,没有足够的地理可用,很难守住。洛阳又是京畿,将军名望不足,占据京畿很容易被人非议,不如退守南阳。如果将军的猜测成立,袁谭与袁绍很难同心同德,在解决袁谭之前,袁绍不太可能进入洛阳。”
孙策没立刻下结论。张纮和郭嘉的分析都有道理,只是一个偏左偏右的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形势并不由他们决定,能不能让老爹回豫州才是关键,而老顽固朱儁则是一个大麻烦。这人能力有限,信念却坚定得很,不是说有道理就能说服。
必须斩断和他的联系,至少不能让老爹再和他呆在一起,否则迟早要被他坑死。
……
辛毗匆匆走进百草堂。
张仲景正给何颙诊脉,两个护士站在一旁。辛毗放轻脚步,静静地站在一边。何颙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张仲景诊完脉,站了起来。
“伯求先生,你的身体已无大碍,以后注意饮食,不要太过劳心,保你再活二十年不成问题。”
何颙笑道:“仲景,二十年就不指望了,能再给我十年时间,我就心满意足了。行了,你去忙吧,不用陪我。我知道你事情多,又要诊病,又要整理医经,忙得很。”
张仲景笑笑,向何颙、辛毗行了礼,出了门。两个护士关照了一些事,也退了出去。辛毗送张仲景到前堂,回来的时候顺手关上了房门。何颙坐了起来,示意辛毗坐在对面。
“说吧,有什么情况,朝廷那边来是使者是谁?”
“射声校尉马翁叔。”
何颙捻着手指,想了好一会,摇摇头。“王子师派他来干什么,马翁叔学问虽好,性格却未免温吞了些。派他来南阳,怕是说服不了孙策,反倒被孙策左右。”
辛毗点点头。“先生所料不差。周瑜说,孙策已经接到洛阳的消息,赶往洛阳参战,他会安排人出武关道接应,但是筹集粮草需要一段时间,不能立刻出兵。”
“孙策去了洛阳?”何颙眼神一紧,急声道:“消息可靠吗?”
“周瑜这么说,是真是假,不太清楚。不过……”辛毗沉吟了片刻。“孙策带着亲卫营巡视陈国、颍川,比我们早点收到消息也是可能的。先生,我还收到另外一个消息,盟主派袁显思主兖州。”
“什么?”何颙大吃一惊,一下子坐了起来。“这是谁出的主意?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啊!”
辛毗闭口不言,脸色也不太好看,却没有何颙这么激动。何颙发了一阵脾气,一掀身上的薄被,翻身下床。“我要去邺城。显思是嫡长子,又是李元礼的外孙,是最合适的继承人,怎么能出镇兖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是嫡长子。”
辛毗扶住何颙。“先生,你别急,要不等公达回来,和他商量商量再说。”
何颙摇摇头,苦笑道:“他怕是指望不上了。荀彧已经在邺城,他不会随我去的。佐治,你随我去吧。”
“先生,不是我不肯陪你去,而是我现在不宜去邺城。盟主见到我只会生气,我帮不上忙也就算了,说不定还会坏了先生的大事。”
何颙看看辛毗,脸色阴了下来。“你也想留在南阳?”
“先生,不是我想留,而是我不能回邺城。我奉盟主之命护送袁耀回汝南,本欲争夺袁术旧部,现在事情办成这样,袁耀袭了安国停侯,保护他来的骑士又被孙策斩杀大半,剩下的人打断了手,赶回邺城,盟主见到我,能听我解释吗?”
何颙发了一会儿呆,眼神渐渐黯淡。“唉,既然如此,你暂时就别去了。你有什么打算?”
“我想去兖州。”
第430章 诀别
荀攸站在兴奋地士子中,看着周瑜陪着马日磾谈笑风生,参观邯郸淳、胡昭搜罗的古碑拓本,拿起一卷文章就舍不得放,一边读一边点头,和邯郸淳讨论得非常投入,暗自叹了一口气,悄悄退出了郡学。
马日磾是奉诏和解关东的,他的任命是催促孙策、周瑜勤王。但他终究只是一个书生,一看到这些考证文章就忘记了自己的使命,丝毫没有意识到周瑜带他来参观郡学的用意。他已经动心了,接下来只要周瑜开口邀请,他很可能会留在南阳,或者去襄阳,和蔡邕一起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