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露出几分难色,过了一会儿才勉强说道:“什么事啊?要不要出门?”
“出门还是需要的,但东不出钱唐,北不出余杭。”
孙静如释重负,连连点头。“那行,你说吧。”
孙策把自己的计划说了一遍。他和杨修说过,余杭、钱唐之间时有古玉出土,杨修将信将疑,这一路走来问了不少人,都说不知道,包括沈友等人在内,他已经怀疑孙策说谎。孙策一直没有反驳,他懒得和杨修打嘴仗,用事实打脸最直接。
良渚文化是史前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前世曾经参观过,知道就在杭州市郊西北。城会消失,海岸线也会变,但山岭的变化极小,他这一路走来,基本可以肯定良潮的范围不出余杭、钱唐两县。孙静性子安静,耐得住寂寞,又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他来做这件事最合适不过。
当然,孙静没有考古学素养,目前也不具备发掘遗址的条件,但让他留心收集一些意外出土的东西还是没问题。真正意义上的金石学要到宋代,但汉代已经有萌芽,邯郸淳等人搜罗石碑就是金石中的石。孙策让孙静做的就是在良渚文化区收集古玉,先从自然出土的做起。
二十世纪发现良渚文明的时候都是意外,遗址上的积土并不厚,现在离良渚文化的时间更近,自然出土的可能性更大,只是没有人留心过。吴越地区的知识分子大多来自中原,在他们的心目中,这里就是蛮夷之地,怎么可能有文明。良渚文化没有青铜器,没有文字,但良渚文化有玉器。对儒家来说,发现玉器就是发现文明,有没有文字倒在其次。没有文字,正好证明文字不是什么仓颉所造,可以将儒家固有的历史观,从根本上动摇儒家的根基,为新思想的出现创造条件。
相比之下,这比造谶纬更有杀伤力,甚至比击败袁绍还要重要。击败袁绍争的是一时胜负,改造儒家却是千秋功业。
第806章 螳臂当车
孙静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只当是孙策怕他觉得被冷落,找点事让他做做,以示人尽其才之意。不过他愿意做这事,消遣之余长些见闻,何乐而不为。
叔侄两人有了共同语言,亲近了许多。孙静的长子孙暠一直陪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孙策。他十五岁,看起来很结实,与他的父亲的气质不太一样。孙权将他拉到一旁,两人聊了几句便亲近起来,有说有笑。孙暠言语间露出羡慕之意。孙权比他还小三岁,已经跟着孙策到处跑了,他却只能跟着父亲呆在家里。孙静正当壮年,如果他愿意的话,地位不会比吴景低。
几年前孙坚起兵的时候,孙静曾经集合宗族五六百人支持孙坚,对孙坚的帮助比吴景大多了。
“跟我们一起吧。”孙权撺掇他。
“能行吗?”
“肯定行的,只要叔叔不反对就好。我大兄肯定不会反对的。”
孙暠心动不已,转着眼睛,想着待会儿怎么向孙静请求。
杨修站在一旁,看着孙策和孙静谈笑风生,心里很不是滋味。郭嘉、庞统两人低声说笑,不知道在商量什么。杨修想了想,凑了过去,拱拱手。郭嘉和庞统交换了一个眼神,连忙还礼。
“祭酒,我能请教一件事吗?”
郭嘉笑笑。“德祖,什么事如此慎重,要用请教二字。”
“将军说这里曾有三代之前的古国,你相信吗?”
“你不信?”
“当然不信,既无古籍记载,又无城址,就连村落都不多,如何能信?”
郭嘉思索片刻。“弘农杨家据说出自赤泉侯杨喜,可是真的?”
杨修眉头微蹙,没有回答郭嘉的话。他听得懂郭嘉的意思,也不想回答这个问题。郭嘉转过身,背靠在栏杆上,架起双肘,似笑非笑地看着杨修。杨修原本心情就不好,见郭嘉如此模样,更没说话的兴致,转身就走。郭嘉说道:“其实你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而是肯不肯信的问题。你担心孙将军说的是真的,对吧?”
杨修停住脚步,打量着郭嘉,犹豫了好一会儿。“你不担心?”
“我当然担心,但我更想知道真相。”
“如果……有呢?”
“那就面对。”郭嘉盯着杨修的眼睛,神情难得的凝重起来。“躲,你就能躲得过吗?”
杨修嘴唇动了动,欲言又止。郭嘉直起身子,缓缓走到杨修面前。“德祖,你早就觉得《尚书》有问题,只是你不敢说,对不对?你嘴上说不信,其实你心里已经信了,对不对?”
杨修的脸突然红了,红得像要滴血,他窘迫地看着郭嘉,眼神变幻不停,一会儿凶狠,一会儿无力。郭嘉迎着他的目光,坚定而凌厉,像一把剑,直刺人心。杨修不敢再看,慢慢把头转了过去,呼吸急促,心跳如鼓,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
“是,典籍中……常有分歧之处,就算是我家家传的经文也常有不同理解,但是……但是……”杨修转过身,眼神中多了几分焦虑。“如果这些全是假的,天下人心岂不是大乱,哪里还有太平可言?”
郭嘉幽幽地说道:“天下已经乱了,你只是在掩耳盗铃而已。就像你知道长安的朝廷变法不可能成功,却还是在想尽力挽救。德祖,你们父子忠义可嘉,但你们太守旧了。说得难听一点,你们弘农杨家之所以不如袁家,就是因为你们不肯面对现实。”
“你……”
郭嘉抬起手,示意杨修不要急。“你知道将军为什么会把你留在身边?”
杨修语塞,窘迫不堪。郭嘉是孙策的亲信,所有的细作都由他负责,他写信回长安的事郭嘉都知道。他虽然想尽办法,不让郭嘉有机会看到信里的内容,可是他相信郭嘉一定能猜到。郭嘉能知道,孙策当然也知道,孙策依然将他留在身边,只有一种解释,孙策不怕他向长安通报消息,他有必胜的信心。
虽然他不知道孙策的信心从何而来,但局势的发展却在不断的证明这一点。荀彧转孙策为会稽太守,就是想将孙策从南阳调开,让他陷于扬州的事务不得脱身,可孙策进入扬州以来势如破竹,就连吴郡世家都被他收服了。孙策还没有踏足会稽,荀彧的计划已经失败了大半。
他虽然不知道袁绍要进攻豫州背后有没有荀彧的推动,但山东已经成了孙策与袁绍的战场,朝廷只能作为看客,这已经没什么好怀疑的了。
这让他很绝望。如果余杭一带真能发现玉器,舜避丹朱的传说就有了支撑证据,孙策最大的软肋得到弥补,对朝廷的打击要远远超过那些谶纬。在舜避丹朱这个语境中,孙策成了圣人舜,天子却成了丹朱。
不管孙策是否承认,杨修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对这件事非常敏感。孙策越是自信,他越是不安。此刻被郭嘉点破,他无地自容,就像被人剥去了衣服一样,无可遮掩,心如死灰。
正自僵持,远处官道上走来一行人,中间有一辆车,车前后还有十余骑。杨修眉头微皱,心中不安。江东缺马,马车不多,骑士更少见,这群人居然人人有马,只怕又是什么实力雄厚的豪强。这么点人,自然不可能是来找孙策麻烦的,更像是来投靠孙策的。
有人迎了上去,对方在岸边停下,交谈了几句后,当值的义从走了过来,上了船,来到孙策面前。杨修竖起耳朵,凝神倾听。
“将军,钱唐人全柔求见。”
孙策直起身,看了一眼岸上的人群,转头看向孙静。“这全柔是何等样人?”
孙静茫然不知,他平时很少出门,问他富春县有什么人,他都未必说得全,更别说钱唐人了。杨修想想,突然做了一个决定,快步走了过去。“将军,我知道他。”
孙策很意外。“你认识他?他做过官?”
“前些年,他在朝廷任尚书郎右丞,与家父共事,与我也有一面之缘,不如我去迎迎他。”
孙策看了杨修一眼,又看看郭嘉。郭嘉不动声色地点点头。孙策眉梢轻挑。
“好,有劳德祖。”
杨修躬身领命,提起衣摆,快步下船去了。庞统走到郭嘉身边,轻声说道:“祭酒,你说他是什么意思?”
郭嘉转身伏在栏杆上,看着杨修的背影,轻摇羽扇。“不管他是什么意思,他都无法阻挡形势,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当年夫子都无法力挽狂澜,他们父子又能奈何?”
庞统笑笑。“话虽如此,弘农杨家也是四世三公的世家,他支持将军,对袁绍是个不小的打击。”
郭嘉歪歪嘴,哈哈大笑。
第807章 醉言
远远地看到杨修,全柔很惊讶,有些怀疑自己看错了,直到杨修走到他面前,他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歪着头,仔细打量着杨修。
“你是杨公之子,杨德祖?”
杨修挤出一丝笑容,拱手施礼。“没想到全君还记得我,洛阳一别,可有五年多了。”
全柔又惊又喜,连忙拱手行礼,又对身边的骑士们喝道:“都给老子过来,拜见杨公子。这位便是四世三公的杨家后人,杨司徒之子杨德祖,从小就聪明绝顶,称为天才。”
骑士们很惊讶,纷纷过来拜见,恭维声响成一片。杨修很尴尬,一一还礼,请全柔上船去见孙策。全柔欣然从命,不敢与杨修并肩而行,略退半步,一边走一边说道:“没想到公子在此,真是个惊喜。”
杨修嘴里很苦,脸上却要扮出一副开心的笑容。他虽然不算孙策的心腹,但他很清楚孙策如果不能迅速稳住会稽,很难抽身面对袁绍。孙策不是顺臣,但他用的是阳谋,并没有以推翻朝廷为目标。袁绍却是铁了心要立新朝。不管孙策以后怎么做,为朝廷着想,现在还是要帮孙策顶住袁绍的攻势。
如果这真是大势所趋,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明知道是饮鸩止渴,他也不得不饮。
“公子在孙将军身边任何职?”
“辎重营主事。”
“对,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全柔根本不知道杨修心里有多苦,顾自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孙将军临扬州,是奉朝廷的诏书吧?”
杨修咬了咬牙,恨不得一脚把全柔踹进旁边的水沟里。“是奉太尉朱公的军令,以扬州财赋佐太尉军事。”
全柔更加得意。太尉朱儁是会稽人,孙家父子是吴郡人,吴会向来一体,所以这两人都可以算他的郡党。“我原本还有些疑惑,孙将军是吴郡人,做会稽太守很正常,怎么还管起丹阳、吴郡的事了,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是奉太尉军令。”
杨修回头看了他一眼,扮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若无太尉军令,你便不来了?”
全柔哈哈一笑,并不回答。杨修心中冷笑,却多了几分释然。全柔就是冲着孙策本人来的,与朝廷没什么关系,他也不用因此背负什么道义的包袱。他顺便问了一下全柔的近况,这才知道全柔离开洛阳之后,回到乡里不久就被刺史辟为别驾,后来又被朝廷任命为会稽东部都尉,东部都尉治句章,所以他得到消息比较迟,现在才赶过来。
杨修领着全柔上了船,与孙策见面。孙策知道全柔,但不是因为他本人,而是因为他儿子和儿媳。全柔的儿子叫全琮,后来娶了孙权的女儿大虎做夫人,全家因此飞黄腾达。后来大虎败于政治斗争,全家受牵连,纷纷降魏,本是倒霉事,奈何全家当兴,谁也挡不住,结果晋代魏灭吴,全家继续风光,比后降的陆顾诸家还要滋润。
不过那些都是还没发生的事,孙策也不会让这样的事再发生,全柔对他还是有用的,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他是会稽东部都尉,能够帮他稳住会稽。
两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
杨修在一旁看着,心情很复杂,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
……
明月当空,夜风清凉,孙策与全柔拱手道别。全柔下了船,上了车,在骑士的簇拥下,高歌而去。他酒喝得不少,但兴致很高,歌声沙哑中带着豪迈,让人为之动容。
甘宁嗤的一声,瞅瞅身边的凌操。“江东多豪杰,不唯仲德。”
凌操哈哈一笑,摆摆手。他原本不知道甘宁是何许人也,更不知道孙策手下有多少高手,所以一心想挑战数一数二的高手,入孙策麾下几天,大开眼界,哪里还敢托大。他没和全柔比试武功,但全柔是孝廉,又做过尚书右丞,如今还是会稽东郡都尉,实力强劲,岂是他一个游侠儿可比的。面对甘宁的调侃,他只能自嘲一笑。
杨修心里不是滋味。连全柔这样的人都主动迎接孙策,可见江东豪杰归心,荀彧还指望将孙策困在会稽不得脱身,现在看来简直是个笑话。
“德祖。”孙策招招手,把杨修从懊恼中惊醒过来。杨修定了定神,连忙走了过来。“将军。”
“今天多亏你。”孙策拍拍杨修的手臂,向他点头致意。
杨修脸一红。他自己清楚,有他没他一回事,全柔就是冲着孙策来的。不过孙策这么说,表明对他今天的表现很满意。“愿为将军效劳。”
“袁绍要南下的消息,知道了吧?”
“略知一二。”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你辛苦一些。从即日起,你改任主簿,五郡兵员、粮草,统一调度。就像上次在牛渚一样,拿出你的本事来。”
杨修大喜,拱手施礼。“将军放心,修一定竭尽所能。”
孙策将杨修引到船头,避开众人。“德祖,人各有志,不能勉强,不过我们可以求同存异,让事实说话。大道不仁,人生惨淡,十有八九不如意,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勇于直面现实,奋起抗争,不仅要让自己生存下去,还要让更多的人活下去,让华夏衣冠永存,德泽天下,这样才能对得起历代圣贤。”
杨修惊讶地看着孙策。孙策没醉,但喝得不少,酒气很重,脸上也有些红。他双手叉着腰,看着明月,重重的吐了几口气,转头看着杨修,双眼炯炯有神,宛如明星,咄咄逼人。杨修心中一动,下意识地想避开孙策的眼睛,眼皮刚刚一动,又停住了,直视孙策。
孙策歪着嘴,眼神有几分狡黠,却又说不出的慷慨。“德祖,你聪慧过人,文采风流,不应该囿于一家一姓、一朝一代,墨守家法,要有继往开来的志向,成一代文雄。何以继往?收罗古籍,补全缺失遗文,还典籍真面目。何以开来?圣人未言之事,我辈言之。圣人未至之地,我辈至之。圣人未化之蛮夷,我辈化之。如此,百年之后,见圣贤于地下,庶可无愧。”
第808章 平地波澜
看孙策这模样,杨修就知道孙策说的是醉话。虽未烂醉如泥,却已经管不住自己嘴了,否则不会说出如此狂妄的话来。继往还可以理解,开来则未免狂妄。天下事圣人言无不尽,哪里还有遗漏。
尽管如此,杨修还是很高兴。酒后吐真言,孙策能对他说这样的话,就表明信任他了。纵使有些狂妄,却证明他的心思的确不在改朝换代,也不以朝廷为目标,并不是朝廷最大的威胁,这便足以让他松一口气。
杨修躬身一拜,含笑道:“将军慷慨,修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孙策一声轻叹,眼中的神采渐渐消失,惋惜地摇摇头。“想当年贾生是如何的意气风发,振聋发聩。几百年过去,如今的杨生却因循守旧,未老先衰,这师法、家法真是害人不浅啊。”
杨修很尴尬。他从小受学,对师法、家法也有意见,但哪里敢像孙策这样放言无忌。不过孙策说起贾谊,杨修倒是心中一动。他瞅瞅四周无人,问道:“将军推崇贾生,可知贾生传的是哪家学说?”
孙策茫然地看着杨修。“不是儒家么?”
“出门还是需要的,但东不出钱唐,北不出余杭。”
孙静如释重负,连连点头。“那行,你说吧。”
孙策把自己的计划说了一遍。他和杨修说过,余杭、钱唐之间时有古玉出土,杨修将信将疑,这一路走来问了不少人,都说不知道,包括沈友等人在内,他已经怀疑孙策说谎。孙策一直没有反驳,他懒得和杨修打嘴仗,用事实打脸最直接。
良渚文化是史前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前世曾经参观过,知道就在杭州市郊西北。城会消失,海岸线也会变,但山岭的变化极小,他这一路走来,基本可以肯定良潮的范围不出余杭、钱唐两县。孙静性子安静,耐得住寂寞,又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他来做这件事最合适不过。
当然,孙静没有考古学素养,目前也不具备发掘遗址的条件,但让他留心收集一些意外出土的东西还是没问题。真正意义上的金石学要到宋代,但汉代已经有萌芽,邯郸淳等人搜罗石碑就是金石中的石。孙策让孙静做的就是在良渚文化区收集古玉,先从自然出土的做起。
二十世纪发现良渚文明的时候都是意外,遗址上的积土并不厚,现在离良渚文化的时间更近,自然出土的可能性更大,只是没有人留心过。吴越地区的知识分子大多来自中原,在他们的心目中,这里就是蛮夷之地,怎么可能有文明。良渚文化没有青铜器,没有文字,但良渚文化有玉器。对儒家来说,发现玉器就是发现文明,有没有文字倒在其次。没有文字,正好证明文字不是什么仓颉所造,可以将儒家固有的历史观,从根本上动摇儒家的根基,为新思想的出现创造条件。
相比之下,这比造谶纬更有杀伤力,甚至比击败袁绍还要重要。击败袁绍争的是一时胜负,改造儒家却是千秋功业。
第806章 螳臂当车
孙静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只当是孙策怕他觉得被冷落,找点事让他做做,以示人尽其才之意。不过他愿意做这事,消遣之余长些见闻,何乐而不为。
叔侄两人有了共同语言,亲近了许多。孙静的长子孙暠一直陪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孙策。他十五岁,看起来很结实,与他的父亲的气质不太一样。孙权将他拉到一旁,两人聊了几句便亲近起来,有说有笑。孙暠言语间露出羡慕之意。孙权比他还小三岁,已经跟着孙策到处跑了,他却只能跟着父亲呆在家里。孙静正当壮年,如果他愿意的话,地位不会比吴景低。
几年前孙坚起兵的时候,孙静曾经集合宗族五六百人支持孙坚,对孙坚的帮助比吴景大多了。
“跟我们一起吧。”孙权撺掇他。
“能行吗?”
“肯定行的,只要叔叔不反对就好。我大兄肯定不会反对的。”
孙暠心动不已,转着眼睛,想着待会儿怎么向孙静请求。
杨修站在一旁,看着孙策和孙静谈笑风生,心里很不是滋味。郭嘉、庞统两人低声说笑,不知道在商量什么。杨修想了想,凑了过去,拱拱手。郭嘉和庞统交换了一个眼神,连忙还礼。
“祭酒,我能请教一件事吗?”
郭嘉笑笑。“德祖,什么事如此慎重,要用请教二字。”
“将军说这里曾有三代之前的古国,你相信吗?”
“你不信?”
“当然不信,既无古籍记载,又无城址,就连村落都不多,如何能信?”
郭嘉思索片刻。“弘农杨家据说出自赤泉侯杨喜,可是真的?”
杨修眉头微蹙,没有回答郭嘉的话。他听得懂郭嘉的意思,也不想回答这个问题。郭嘉转过身,背靠在栏杆上,架起双肘,似笑非笑地看着杨修。杨修原本心情就不好,见郭嘉如此模样,更没说话的兴致,转身就走。郭嘉说道:“其实你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而是肯不肯信的问题。你担心孙将军说的是真的,对吧?”
杨修停住脚步,打量着郭嘉,犹豫了好一会儿。“你不担心?”
“我当然担心,但我更想知道真相。”
“如果……有呢?”
“那就面对。”郭嘉盯着杨修的眼睛,神情难得的凝重起来。“躲,你就能躲得过吗?”
杨修嘴唇动了动,欲言又止。郭嘉直起身子,缓缓走到杨修面前。“德祖,你早就觉得《尚书》有问题,只是你不敢说,对不对?你嘴上说不信,其实你心里已经信了,对不对?”
杨修的脸突然红了,红得像要滴血,他窘迫地看着郭嘉,眼神变幻不停,一会儿凶狠,一会儿无力。郭嘉迎着他的目光,坚定而凌厉,像一把剑,直刺人心。杨修不敢再看,慢慢把头转了过去,呼吸急促,心跳如鼓,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
“是,典籍中……常有分歧之处,就算是我家家传的经文也常有不同理解,但是……但是……”杨修转过身,眼神中多了几分焦虑。“如果这些全是假的,天下人心岂不是大乱,哪里还有太平可言?”
郭嘉幽幽地说道:“天下已经乱了,你只是在掩耳盗铃而已。就像你知道长安的朝廷变法不可能成功,却还是在想尽力挽救。德祖,你们父子忠义可嘉,但你们太守旧了。说得难听一点,你们弘农杨家之所以不如袁家,就是因为你们不肯面对现实。”
“你……”
郭嘉抬起手,示意杨修不要急。“你知道将军为什么会把你留在身边?”
杨修语塞,窘迫不堪。郭嘉是孙策的亲信,所有的细作都由他负责,他写信回长安的事郭嘉都知道。他虽然想尽办法,不让郭嘉有机会看到信里的内容,可是他相信郭嘉一定能猜到。郭嘉能知道,孙策当然也知道,孙策依然将他留在身边,只有一种解释,孙策不怕他向长安通报消息,他有必胜的信心。
虽然他不知道孙策的信心从何而来,但局势的发展却在不断的证明这一点。荀彧转孙策为会稽太守,就是想将孙策从南阳调开,让他陷于扬州的事务不得脱身,可孙策进入扬州以来势如破竹,就连吴郡世家都被他收服了。孙策还没有踏足会稽,荀彧的计划已经失败了大半。
他虽然不知道袁绍要进攻豫州背后有没有荀彧的推动,但山东已经成了孙策与袁绍的战场,朝廷只能作为看客,这已经没什么好怀疑的了。
这让他很绝望。如果余杭一带真能发现玉器,舜避丹朱的传说就有了支撑证据,孙策最大的软肋得到弥补,对朝廷的打击要远远超过那些谶纬。在舜避丹朱这个语境中,孙策成了圣人舜,天子却成了丹朱。
不管孙策是否承认,杨修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对这件事非常敏感。孙策越是自信,他越是不安。此刻被郭嘉点破,他无地自容,就像被人剥去了衣服一样,无可遮掩,心如死灰。
正自僵持,远处官道上走来一行人,中间有一辆车,车前后还有十余骑。杨修眉头微皱,心中不安。江东缺马,马车不多,骑士更少见,这群人居然人人有马,只怕又是什么实力雄厚的豪强。这么点人,自然不可能是来找孙策麻烦的,更像是来投靠孙策的。
有人迎了上去,对方在岸边停下,交谈了几句后,当值的义从走了过来,上了船,来到孙策面前。杨修竖起耳朵,凝神倾听。
“将军,钱唐人全柔求见。”
孙策直起身,看了一眼岸上的人群,转头看向孙静。“这全柔是何等样人?”
孙静茫然不知,他平时很少出门,问他富春县有什么人,他都未必说得全,更别说钱唐人了。杨修想想,突然做了一个决定,快步走了过去。“将军,我知道他。”
孙策很意外。“你认识他?他做过官?”
“前些年,他在朝廷任尚书郎右丞,与家父共事,与我也有一面之缘,不如我去迎迎他。”
孙策看了杨修一眼,又看看郭嘉。郭嘉不动声色地点点头。孙策眉梢轻挑。
“好,有劳德祖。”
杨修躬身领命,提起衣摆,快步下船去了。庞统走到郭嘉身边,轻声说道:“祭酒,你说他是什么意思?”
郭嘉转身伏在栏杆上,看着杨修的背影,轻摇羽扇。“不管他是什么意思,他都无法阻挡形势,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当年夫子都无法力挽狂澜,他们父子又能奈何?”
庞统笑笑。“话虽如此,弘农杨家也是四世三公的世家,他支持将军,对袁绍是个不小的打击。”
郭嘉歪歪嘴,哈哈大笑。
第807章 醉言
远远地看到杨修,全柔很惊讶,有些怀疑自己看错了,直到杨修走到他面前,他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歪着头,仔细打量着杨修。
“你是杨公之子,杨德祖?”
杨修挤出一丝笑容,拱手施礼。“没想到全君还记得我,洛阳一别,可有五年多了。”
全柔又惊又喜,连忙拱手行礼,又对身边的骑士们喝道:“都给老子过来,拜见杨公子。这位便是四世三公的杨家后人,杨司徒之子杨德祖,从小就聪明绝顶,称为天才。”
骑士们很惊讶,纷纷过来拜见,恭维声响成一片。杨修很尴尬,一一还礼,请全柔上船去见孙策。全柔欣然从命,不敢与杨修并肩而行,略退半步,一边走一边说道:“没想到公子在此,真是个惊喜。”
杨修嘴里很苦,脸上却要扮出一副开心的笑容。他虽然不算孙策的心腹,但他很清楚孙策如果不能迅速稳住会稽,很难抽身面对袁绍。孙策不是顺臣,但他用的是阳谋,并没有以推翻朝廷为目标。袁绍却是铁了心要立新朝。不管孙策以后怎么做,为朝廷着想,现在还是要帮孙策顶住袁绍的攻势。
如果这真是大势所趋,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明知道是饮鸩止渴,他也不得不饮。
“公子在孙将军身边任何职?”
“辎重营主事。”
“对,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全柔根本不知道杨修心里有多苦,顾自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孙将军临扬州,是奉朝廷的诏书吧?”
杨修咬了咬牙,恨不得一脚把全柔踹进旁边的水沟里。“是奉太尉朱公的军令,以扬州财赋佐太尉军事。”
全柔更加得意。太尉朱儁是会稽人,孙家父子是吴郡人,吴会向来一体,所以这两人都可以算他的郡党。“我原本还有些疑惑,孙将军是吴郡人,做会稽太守很正常,怎么还管起丹阳、吴郡的事了,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是奉太尉军令。”
杨修回头看了他一眼,扮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若无太尉军令,你便不来了?”
全柔哈哈一笑,并不回答。杨修心中冷笑,却多了几分释然。全柔就是冲着孙策本人来的,与朝廷没什么关系,他也不用因此背负什么道义的包袱。他顺便问了一下全柔的近况,这才知道全柔离开洛阳之后,回到乡里不久就被刺史辟为别驾,后来又被朝廷任命为会稽东部都尉,东部都尉治句章,所以他得到消息比较迟,现在才赶过来。
杨修领着全柔上了船,与孙策见面。孙策知道全柔,但不是因为他本人,而是因为他儿子和儿媳。全柔的儿子叫全琮,后来娶了孙权的女儿大虎做夫人,全家因此飞黄腾达。后来大虎败于政治斗争,全家受牵连,纷纷降魏,本是倒霉事,奈何全家当兴,谁也挡不住,结果晋代魏灭吴,全家继续风光,比后降的陆顾诸家还要滋润。
不过那些都是还没发生的事,孙策也不会让这样的事再发生,全柔对他还是有用的,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他是会稽东部都尉,能够帮他稳住会稽。
两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
杨修在一旁看着,心情很复杂,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
……
明月当空,夜风清凉,孙策与全柔拱手道别。全柔下了船,上了车,在骑士的簇拥下,高歌而去。他酒喝得不少,但兴致很高,歌声沙哑中带着豪迈,让人为之动容。
甘宁嗤的一声,瞅瞅身边的凌操。“江东多豪杰,不唯仲德。”
凌操哈哈一笑,摆摆手。他原本不知道甘宁是何许人也,更不知道孙策手下有多少高手,所以一心想挑战数一数二的高手,入孙策麾下几天,大开眼界,哪里还敢托大。他没和全柔比试武功,但全柔是孝廉,又做过尚书右丞,如今还是会稽东郡都尉,实力强劲,岂是他一个游侠儿可比的。面对甘宁的调侃,他只能自嘲一笑。
杨修心里不是滋味。连全柔这样的人都主动迎接孙策,可见江东豪杰归心,荀彧还指望将孙策困在会稽不得脱身,现在看来简直是个笑话。
“德祖。”孙策招招手,把杨修从懊恼中惊醒过来。杨修定了定神,连忙走了过来。“将军。”
“今天多亏你。”孙策拍拍杨修的手臂,向他点头致意。
杨修脸一红。他自己清楚,有他没他一回事,全柔就是冲着孙策来的。不过孙策这么说,表明对他今天的表现很满意。“愿为将军效劳。”
“袁绍要南下的消息,知道了吧?”
“略知一二。”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你辛苦一些。从即日起,你改任主簿,五郡兵员、粮草,统一调度。就像上次在牛渚一样,拿出你的本事来。”
杨修大喜,拱手施礼。“将军放心,修一定竭尽所能。”
孙策将杨修引到船头,避开众人。“德祖,人各有志,不能勉强,不过我们可以求同存异,让事实说话。大道不仁,人生惨淡,十有八九不如意,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勇于直面现实,奋起抗争,不仅要让自己生存下去,还要让更多的人活下去,让华夏衣冠永存,德泽天下,这样才能对得起历代圣贤。”
杨修惊讶地看着孙策。孙策没醉,但喝得不少,酒气很重,脸上也有些红。他双手叉着腰,看着明月,重重的吐了几口气,转头看着杨修,双眼炯炯有神,宛如明星,咄咄逼人。杨修心中一动,下意识地想避开孙策的眼睛,眼皮刚刚一动,又停住了,直视孙策。
孙策歪着嘴,眼神有几分狡黠,却又说不出的慷慨。“德祖,你聪慧过人,文采风流,不应该囿于一家一姓、一朝一代,墨守家法,要有继往开来的志向,成一代文雄。何以继往?收罗古籍,补全缺失遗文,还典籍真面目。何以开来?圣人未言之事,我辈言之。圣人未至之地,我辈至之。圣人未化之蛮夷,我辈化之。如此,百年之后,见圣贤于地下,庶可无愧。”
第808章 平地波澜
看孙策这模样,杨修就知道孙策说的是醉话。虽未烂醉如泥,却已经管不住自己嘴了,否则不会说出如此狂妄的话来。继往还可以理解,开来则未免狂妄。天下事圣人言无不尽,哪里还有遗漏。
尽管如此,杨修还是很高兴。酒后吐真言,孙策能对他说这样的话,就表明信任他了。纵使有些狂妄,却证明他的心思的确不在改朝换代,也不以朝廷为目标,并不是朝廷最大的威胁,这便足以让他松一口气。
杨修躬身一拜,含笑道:“将军慷慨,修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孙策一声轻叹,眼中的神采渐渐消失,惋惜地摇摇头。“想当年贾生是如何的意气风发,振聋发聩。几百年过去,如今的杨生却因循守旧,未老先衰,这师法、家法真是害人不浅啊。”
杨修很尴尬。他从小受学,对师法、家法也有意见,但哪里敢像孙策这样放言无忌。不过孙策说起贾谊,杨修倒是心中一动。他瞅瞅四周无人,问道:“将军推崇贾生,可知贾生传的是哪家学说?”
孙策茫然地看着杨修。“不是儒家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