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见荀彧主动献计,天子很满意。荀彧有好些时间没有这么积极了。看来刚才自己的提醒起了作用,那个聪明睿智的王佐又回来了,而且离袁绍又远了一步。孙坚入朝,就等于挤压袁绍在朝中的势力,荀彧不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
“宗室者,朝廷之屏藩也。如今天下大乱,正需要宗室支持。陈王宠德才兼备,忠君爱民,可为朝廷砥柱。他射艺无双,被孙策礼聘为射师,教授其弟妹习射。如果陛下召他入京,则陛下又多一强援,还可习射观德,练就上乘射艺。”
天子又惊又喜,还有一丝不满。“宗室中竟有这样的人才,为何没人提起?速速为我解说。”
第1162章 失道寡助
王允坐在阶前,静静地看着院中扶疏的树影,一动不动。
许攸站在他面前,低着头,两只眼睛却盯着王允,不肯罢休。王盖、王晨站在一旁,也盯着王允,脸色很难看。只要王允一声令下,他们就把许攸轰出去。
王允很疲惫,疲惫得什么也不愿意想,只想一头躺倒。可是他也清楚,他不开口,许攸是不会走的,王盖、王晨虽然年轻,也有一身不错的武艺,但他们都不是许攸的对手。
许攸是什么样的人,他最清楚不过。
“子远,朝廷已经这样了,本初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哪怕就是拨个三五万石,先把朝中大臣的俸禄发了,也能收拾一点人心。朝中诸君为了他,可是不惜代价啊。他这么做,就不怕人寒心?”
许攸有些尴尬,却还是不肯让步。“王公有所不知,盟主如今只有冀州在手,不像孙策坐拥三州,供养大军都有些勉强,哪里还有余力接济朝廷。盟主说了,他对诸君的帮助铭记在心,击败孙策后会一一酬谢,绝不使诸君失望。当务之急是要让孙策捉襟见肘,不能让他有喘息之机。盟主估算过了,孙策已是强弩之末,撑不了多久。只要抽空他的粮食,届时盟主南下,孟德东进,最多一冬一春,即可击败孙策,尽取荆豫两州。诸君不会连这几个月都支撑不住吧?”
王允无可奈何。他知道现在不管他怎么说,袁绍都不会给他一点粮食,只能自己想办法。好在朝中大臣毕竟不是普通百姓,家里多少有些积蓄,几个月还支撑得住。
许攸虽然有耍无赖的嫌疑,但说得也有道理,大战在即,不宜让袁绍分心。冀州的实力虽然强,却不是完全由袁绍做主,冀州人才不会慷慨到拿粮食来支持朝廷的大臣呢。他们说不定更希望朝中的这些大臣多饿死几个,将来就没人和他们争权夺利了。
王允让王盖去请司徒士孙瑞。士孙瑞很快就来了,还带来了赵温刚刚送回来的消息。赵温赶到析县,和张纮见了面,费尽了口舌,终于求得张纮松口,让三十万石粮食入关。但张纮提出了一个要求:这些粮食只能用于赈灾,不能用于发放朝廷官员的俸禄。
这个要求让他这个司徒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很显然,孙策知道他们倾向袁绍,不会支持他,所以他干脆把这个矛盾挑明,撕破了脸皮。按理说,这时候袁绍应该主动站出来,哪怕是形式上,也要送几万石粮食来救救急,以示对他们支持的回报,没想到袁绍还是一毛不拔。
韩遂、马腾支持孙策,孙策就想方设法的筹集粮食,帮他们渡过难关。他们支持袁绍,袁绍却坐视他们挨饿,一粒粮也不给?一个世家子弟,以仁义名著天下,到头来还不如一个寒门武夫讲义气,这让士孙瑞有种看错人的感觉。
他懒得和许攸多纠缠,通报了一下情况就托言救灾事务繁忙,拂袖而去。
……
士孙瑞回到司徒府,司徒掾刘巴正在前庭走廊下和侍中刘晔说话,见士孙瑞怒气冲冲的进来,两个相互看了一眼,一起走了过来,向士孙瑞行礼。士孙瑞压住火气,示意刘晔入座。
“子扬,有事?”
刘晔苦笑一声:“幽州出事了,段训被公孙瓒胁迫,杀了幽州牧刘虞。”
士孙瑞一下子愣住了,长身而起。“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士孙公,你还是让来报信的幽州从事田畴亲自说吧。他最了解情况。”
“快请,快请。”士孙瑞连声说道。
刘晔出去,时间不长,领着田畴进来了。田畴二十多岁,很年轻,但身材高大,矫健过人。他来到士孙瑞面前,一句话还没说,扑通一声跪倒在士孙瑞面前,放声大哭。
“请为刘使君报仇,声张正义。”
士孙瑞连忙离席,将田畴扶起,安慰了几句。田畴控制住感情,把他收到的消息刚刚说了一遍。公孙瓒贪图孙策的粮食、宝货,抢劫胡市,杀戮胡人,刘虞发兵攻击公孙瓒不胜,反被公孙瓒俘虏了。使者段训慑于公孙瓒淫威,不能坚持正义,居然以叛逆的名义杀了刘虞,还要传首京师。
士孙瑞听得心惊肉跳。幽州牧刘虞被杀,杀人者是北疆名将,白马将军公孙瓒,公孙瓒背后站在讨逆将军孙策,这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这是袁绍与孙策交锋的序幕啊。当所有人都以为袁绍会是进攻一方,孙策会是防守一方的时候,没想到孙策却率先发起了攻击,而且是在幽州。
刘虞被杀,袁绍绝不会坐视公孙瓒控制幽州,他必然会攻击公孙瓒。如果不能速胜,那秋后对兖豫的进攻就会受到延误,甚至可能不得不取消。对孙策来说,这无疑是神来一笔,用几船粮食和货物就调动了袁绍,让他首尾难顾。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就全局而言,孙策无疑抢占了先机,而且展示了高超的全局观。
士孙瑞按捺着心中不安,看向田畴。“幽州现在形势如何,公孙瓒控制了幽州几郡?”
田畴泪流满面,咬牙切齿地说道:“公孙瓒穷兵黩武,不得人心,幽州士风强劲,岂会屈服于他。只是刘使君新殁,群龙无首,请朝廷下诏切责公孙瓒,并指派名将良臣,统属幽州士民,击破公孙瓒,为刘使君复仇。”
士孙瑞沉吟不语。刘虞死了,司徒府的确应该任命新的幽州刺史或者幽州牧,但他也清楚,袁绍对幽州觊觎已久,有此良机,不会不想把幽州抢到手中,他这时候任命谁去幽州都不合适,最好的办法是拖着不办,等袁绍上表,然后以朝廷的名义批准。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觉得这样并不妥。他看了一眼刘巴,又看了一眼刘晔。这两个年轻人都是佼佼者,他们刚才在一起商量这件事,应该有想法。他们俩都是新入朝,与袁绍没什么瓜葛。
“子扬,你有什么建议?”
刘晔欠身施礼。“士孙公,幽州是北疆屏障,又有乌桓、鲜卑等胡人杂居,士马强劲,渔阳突骑更是闻名天下,非并州匈奴、凉州羌可比。先帝知其中利害,这才安排宗室重臣镇守,刘使君在幽州数年,深得幽州胡汉之心。公孙瓒镇守北疆多年,也是有功之臣。如今两人不和,以至于相互攻杀,幽州分裂,不知所归,恐怕胡人会趁势而起,非强臣不能镇之。且公孙瓒骁勇善战,亦非等闲人所能对付。若所授非人,只会让幽州更乱。希望士孙公能从长远考虑,仔细斟酌人选,稳住幽州,莫使蛮胡坐大。”
士孙瑞点点头,他听懂了刘晔的提醒,也听出了刘晔的言外之意。幽州很重要,应该控制在朝廷手里,不能由袁绍直接掌握——胡人什么的都是借口。如果是之前,他会对刘晔的建议不予理睬,可是现在,他自己对袁绍也产生了动摇,刘晔的建议可谓是不谋而合。
他沉吟良久。“你们可有合适人选?”
刘晔和刘巴互相看了一眼,异口同声的说道:“卧虎张则。”
第1163章 自食其果
士孙瑞连连点头。张则是汉中人,不久前平定汉中,张则立有大功,正该封赏。他转历诸郡,所在皆有威名,曾任护羌校尉,羌人震服,是一个能文能武的能臣,而且对朝廷忠心耿耿,正适合去幽州这种地方。由他掌握幽州,朝廷无疑又多了一分力量。
士孙瑞对刘晔非常欣赏。这个年轻人话不多,但总能在不可能处发现机会。刘氏宗室有这样的子弟,大汉怎么可能就这么亡了?士孙瑞不禁又想起刘虞的儿子刘和,那也是一个允文允武的年轻英俊,为了朝廷,不畏险阻,只可惜被袁绍所用,兵败豫州,现在驻扎在徐州,也是可用之人。
士孙瑞随即和刘晔、刘巴商量了一番。刘晔也觉得可行,但他提醒士孙瑞,刘和父子和袁绍有说不清的瓜葛,朝廷不能和他们走得太近,以免引起孙策的不满。刘虞被杀是一个机会,礼不伐丧,孙策会暂缓对刘和的进攻,如果朝廷能趁此机会将刘和争取过来,让他脱离袁绍,又与孙策保持一定距离,刘和也可能为朝廷所用。
士孙瑞觉得有理。这件事牵连甚广,他不能一个人决定,便让刘晔先赶到南山,与荀彧商量,如果可行,再商量具体方案。刘晔大喜,立刻带着田畴出城,赶往南山天子行在。
得知刘虞被杀,荀彧也觉得形势严峻,不能掉以轻心。听完刘晔的建议,他几乎没什么犹豫就答应了。幽州是战马的重要产地,也是汉军骑士的主要来源,应当尽可能掌握在朝廷手中,当初委任刘虞为幽州牧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没想到刘虞理政有方,军事太弱,居然死在公孙瓒手中。张则文武兼备,他如果接任幽州,比刘虞更合适。
荀彧也向刘晔转告了天子的意思,天子要召孙坚入朝,还想和孙家联姻。刘晔表示赞成。关中遭受旱灾重创,人口流失严重,又急需粮食支援,袁绍坐视不理,一心备战,只有孙策愿意输粮关中,朝廷应该有所表示。荀彧的担心有道理,孙策的确有可能尾大不掉,即使是现在输粮关中也未必就是他愿意的,但他这么做了,至少说明他身边的文武心里还有朝廷,而且能影响他的决定,至少在短时间内,孙策不会像袁绍那样狂妄自大,无视朝廷,以诏书行事。
袁绍出兵在即,双方很可能会形成对峙局面,这是一个好机会,用得好,朝廷不仅能渡过眼前的难关,还有可能与袁绍、孙策形成鼎足之势,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如果用一桩婚姻就能起到牵制双方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况且孙策野心勃勃,他不可能尚公主,不过他有个适婚的妹妹,如果能促成天子与孙家的婚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孙坚年方不惑,如果入朝为卫尉,他至少可以再活二十年。有他压制着孙策,孙策实力再强,哪怕是权倾朝野,也很难跨出那一步。有了这二十年,朝廷就有了回旋的时间。大将军擅权又不是没有出现过,哪一次不是天子笑到最后?
听了刘晔的分析,荀彧也下定了决心,与刘晔一起向天子汇报。
听说刘虞被杀,天子叹了一口气,沉默了半天。下诏追谥刘虞,赠骠骑将军印绶,赏东园秘器,赙钱百万,以刘和嗣爵,并拜刘和为辅汉将军,领下邳相。
与此同时,天子召司徒士孙瑞等人商量,迁张则为征北将军,领幽州刺史,即刻赴任。为了确保张则有实力与公孙瓒抗锋,又拜刘备为骑都尉,领渔阳太守,协助张则稳定幽州。
……
张则为幽州刺史的消息一出,许攸吓傻了,他第一时间赶去见王允。
王允听完,也是大吃一惊。他根本不知道这个消息。他身为太傅,早就不管政事,有事要么由王盖、王晨等人转述,要么是士孙瑞来转告,有时候天子还派人前来请教。
但这一次,他一点风声也没收到。
王允不敢大意,立刻把王盖、王晨叫来询问。王盖、王晨也是一脸茫然,随即阴下了脸。他们是天子身边的侍中,本该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这一次显然是被天子故意撇在一边了,原因自然还是因为王允与袁绍的关系。很显然,天子对袁绍很不满,这才要委任张则为幽州刺史,争夺幽州,而且刻意不让支持袁绍的大臣知道。
王允越想想不安。委任幽州刺史要通过司徒府,士孙瑞肯定知道这件事,但他却没有及时通报,这说明士孙瑞也改变了立场。士孙瑞可是党人,一向支持他,若不是对袁绍失望之极,他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王允让王盖去请士孙瑞,确定士孙瑞是否真的放弃了袁绍,还是因为其他的事没有及时通报。王盖很快回来了,士孙瑞不在长安,他去接从南阳运来的粮食了。
王允面如死灰,呆坐了半晌,一口鲜血喷了出来,颓然而倒。
王盖大惊失色,扑上去抱着王允大声呼喊,把许攸晾在一旁,再也不搭理他。许攸很无奈,顾不上和王盖治气,匆匆赶往南山,找荀彧了解情况。
荀彧不在天子行营,他去了南山中的楼观台养病。楼观台在周至县,是当年尹喜修行的地方,环境清幽,气候凉爽,非常适合养病。这当然只是借口,其实荀彧的病已经好了,有病也是心病。
他就是不想见许攸。
但许攸混迹江湖二十多年,又岂是荀彧不想见就能躲得掉的。几次求见被挡驾,他干脆扔下随从,单人仗剑入山,连伤数人,强行闯到了荀彧面前。
荀彧站在台上,看着许攸抖落剑上的鲜血,缓步走上台阶,示意虎贲史阿退下。
“好剑!”
许攸抬头看看荀彧,冷笑道:“当然是好剑,千金所购,斩得大好头颅。”他瞥了一眼一旁的史阿。“如果你不想和我决生死,最好离远一点。”
史阿微微一笑,并不动气。
“千金所购?”荀彧幽幽地说道:“有千金购剑,却不肯输一石粮入关中,走到今天这一步,你就算见我又有何用?你能杀了我,你还能将长安城中那些人全部杀掉?杀人者,人恒杀之,足下历事多矣,岂不念河内朱汉、张孟卓?”
许攸愣了片刻,长叹一声,还剑入鞘,转身离去。
第1164章 相逢不相识
赵温赶到汝南时,汝南正在紧张的秋收。
田野里到处是金黄的稻子,汗流浃背的农夫弯着腰,手中的镰刀被稻杆磨得锃亮,随着“唰唰唰”的轻响,稻杆被割断,顺服地倒在农夫的腋下。有不少孩子跟后面,小一点的捡拾稻穗,半大的用稻子拧成草绳,将割好的稻子扎成捆,再送到路边的牛车上。
男人女人,老人青壮,少年儿童,没有一个闲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看到这一幕,赵温焦灼的心情疏解了很多。家里有粮,心里不慌。秋收之后,仓库里有了粮食,灾情能得到缓解,形势也会渐渐稳定下来。现在的问题只剩下一个:说服孙策,向关中输送更多的粮食。
赵温一路上都在想这个问题。虽然心里很焦急,但他走得并不是很快,尤其是到了汝南境内后,被忙碌的秋收气氛所感染,他越发平和,按照每天的规定里程向前,一边思考着如何斡旋,一边等待着长安的消息。他已经连续派人赶回关中送信,第一次的信使已经赶了回来,带回一个好消息:三十万石粮食已经越过武关,现在可能已经到了蓝田一带。
看来张纮心里有朝廷,他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尽可能为朝廷排忧解难,不想触怒孙策与其说是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不如说是为朝廷着想。如果他被孙策撤换,其他人不会做得比他好。
赵温对自己误会张纮感到惭愧,更感到骄傲。如果士人都能像张纮一样,大汉再次中兴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君明臣贤,上下同心,何事不能为?
关中太远,赵温赶到平舆时,还没有收到更多的消息。
赵温先见了汝南太守张昭。张昭没有去过长安,但赵温见过张昭的文章。有一段时间,孙坚的奏疏用词典雅,说理周详,一看就不是他亲笔写的,引起了朝中不少大臣的惊讶。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彭城名士张昭代笔。赵温也对张昭非常好奇,正如他开始不理解张纮为什么愿意为孙策效力一样,他不知道这样一个名士怎么就心甘情愿地为孙策效力。
一个人是偶然,两个人就不偶然了。
赵温见到张昭时,张昭正在忙。不仅太守府的前院站满了等着汇报工作的掾吏,门外也站了一群人。好在人虽然不少,车却不多,赵温一行可以顺利到达太守府前。
接到通报,张昭很快从里面赶了出来,和赵温见礼后,他开门见山,直问诏书是给谁的。
赵温很惊讶。张纮这么问,张昭也这么问,你们都什么毛病,知不知道这很失礼?如果不是有张纮的先鉴在前,赵温几乎要发怒了。
“给征东将军、豫州牧孙坚孙文台。”
“征东将军去浚仪了,已经走了近一个月。豫州的政务由讨逆将军处理,他在葛陂大营,你去那里找他吧。他很忙,你赶紧去,别耽误时间。”
“明府,我是来传诏的。”赵温提醒张昭道。
张昭瞅了赵温一眼,没理他,自顾自地说道:“我给你一个建议,见孙将军之前,你最好先去见一下他的主簿杨修。现在粮食很紧张,还没入仓就已经安排了去处,你说得迟了,可没什么粮食给你。”
赵温脸上火辣辣的。张昭这态度,哪怕是对待传诏的天子使者,简直是对待来求援的穷亲戚啊。他很想反驳张昭几句,可是一想到自己的确是来乞讨的,他只能讪讪的闭上了嘴巴。正当他不知道该怎么维护朝廷的尊严时,远处有号角声响起,雄浑而悠长,赵谦抬头一看,门外等候的人纷纷让在两边,有马蹄声迅速靠近,数骑飞奔而至,刚到府前,骏马还没停稳,年轻的骑上就纵身跃了下来,借着冲势向前跑了几步,将将来到张昭面前。
“张府君,今天是怎么回事,上午该入仓的粮食整整少了三成。”
张昭连忙赶了过去。“德祖,你有所不知,昨天夜里走水,一个脱谷场被烧了大半……”
年轻的骑士脸色一变。“怎么这么不小心,有人员伤亡吗?”
“没有,没有。”张昭连忙将骑士拉到一旁,耐心解说,他们说话又快又急,就像刚刚赶到的马匹。
赵温开始没留神,后来盯着年轻骑士看了两眼,忽然觉得有点眼熟,再仔细一看,不禁大吃一惊。眼前这个身着紧身窄袖单衣,衣摆不到膝盖,脚上蹬着一双武士皮靴的年轻人不是别人,却是故司徒杨彪的儿子杨修。张昭刚才称他德祖,赵温听到了,却没多想。在他印象中,杨修是文采出众的浊世佳公子,永远是一尘不染,风度翩翩,和眼前这个身形矫健的骑士搭不上边,应该是重字,重字的人太多了。
正在这时,张昭领着杨修走了过来。“德祖,这位是刚到的朝廷使者,来传诏的,正好,你带他一起去见孙将军吧。”
“宗室者,朝廷之屏藩也。如今天下大乱,正需要宗室支持。陈王宠德才兼备,忠君爱民,可为朝廷砥柱。他射艺无双,被孙策礼聘为射师,教授其弟妹习射。如果陛下召他入京,则陛下又多一强援,还可习射观德,练就上乘射艺。”
天子又惊又喜,还有一丝不满。“宗室中竟有这样的人才,为何没人提起?速速为我解说。”
第1162章 失道寡助
王允坐在阶前,静静地看着院中扶疏的树影,一动不动。
许攸站在他面前,低着头,两只眼睛却盯着王允,不肯罢休。王盖、王晨站在一旁,也盯着王允,脸色很难看。只要王允一声令下,他们就把许攸轰出去。
王允很疲惫,疲惫得什么也不愿意想,只想一头躺倒。可是他也清楚,他不开口,许攸是不会走的,王盖、王晨虽然年轻,也有一身不错的武艺,但他们都不是许攸的对手。
许攸是什么样的人,他最清楚不过。
“子远,朝廷已经这样了,本初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哪怕就是拨个三五万石,先把朝中大臣的俸禄发了,也能收拾一点人心。朝中诸君为了他,可是不惜代价啊。他这么做,就不怕人寒心?”
许攸有些尴尬,却还是不肯让步。“王公有所不知,盟主如今只有冀州在手,不像孙策坐拥三州,供养大军都有些勉强,哪里还有余力接济朝廷。盟主说了,他对诸君的帮助铭记在心,击败孙策后会一一酬谢,绝不使诸君失望。当务之急是要让孙策捉襟见肘,不能让他有喘息之机。盟主估算过了,孙策已是强弩之末,撑不了多久。只要抽空他的粮食,届时盟主南下,孟德东进,最多一冬一春,即可击败孙策,尽取荆豫两州。诸君不会连这几个月都支撑不住吧?”
王允无可奈何。他知道现在不管他怎么说,袁绍都不会给他一点粮食,只能自己想办法。好在朝中大臣毕竟不是普通百姓,家里多少有些积蓄,几个月还支撑得住。
许攸虽然有耍无赖的嫌疑,但说得也有道理,大战在即,不宜让袁绍分心。冀州的实力虽然强,却不是完全由袁绍做主,冀州人才不会慷慨到拿粮食来支持朝廷的大臣呢。他们说不定更希望朝中的这些大臣多饿死几个,将来就没人和他们争权夺利了。
王允让王盖去请司徒士孙瑞。士孙瑞很快就来了,还带来了赵温刚刚送回来的消息。赵温赶到析县,和张纮见了面,费尽了口舌,终于求得张纮松口,让三十万石粮食入关。但张纮提出了一个要求:这些粮食只能用于赈灾,不能用于发放朝廷官员的俸禄。
这个要求让他这个司徒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很显然,孙策知道他们倾向袁绍,不会支持他,所以他干脆把这个矛盾挑明,撕破了脸皮。按理说,这时候袁绍应该主动站出来,哪怕是形式上,也要送几万石粮食来救救急,以示对他们支持的回报,没想到袁绍还是一毛不拔。
韩遂、马腾支持孙策,孙策就想方设法的筹集粮食,帮他们渡过难关。他们支持袁绍,袁绍却坐视他们挨饿,一粒粮也不给?一个世家子弟,以仁义名著天下,到头来还不如一个寒门武夫讲义气,这让士孙瑞有种看错人的感觉。
他懒得和许攸多纠缠,通报了一下情况就托言救灾事务繁忙,拂袖而去。
……
士孙瑞回到司徒府,司徒掾刘巴正在前庭走廊下和侍中刘晔说话,见士孙瑞怒气冲冲的进来,两个相互看了一眼,一起走了过来,向士孙瑞行礼。士孙瑞压住火气,示意刘晔入座。
“子扬,有事?”
刘晔苦笑一声:“幽州出事了,段训被公孙瓒胁迫,杀了幽州牧刘虞。”
士孙瑞一下子愣住了,长身而起。“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士孙公,你还是让来报信的幽州从事田畴亲自说吧。他最了解情况。”
“快请,快请。”士孙瑞连声说道。
刘晔出去,时间不长,领着田畴进来了。田畴二十多岁,很年轻,但身材高大,矫健过人。他来到士孙瑞面前,一句话还没说,扑通一声跪倒在士孙瑞面前,放声大哭。
“请为刘使君报仇,声张正义。”
士孙瑞连忙离席,将田畴扶起,安慰了几句。田畴控制住感情,把他收到的消息刚刚说了一遍。公孙瓒贪图孙策的粮食、宝货,抢劫胡市,杀戮胡人,刘虞发兵攻击公孙瓒不胜,反被公孙瓒俘虏了。使者段训慑于公孙瓒淫威,不能坚持正义,居然以叛逆的名义杀了刘虞,还要传首京师。
士孙瑞听得心惊肉跳。幽州牧刘虞被杀,杀人者是北疆名将,白马将军公孙瓒,公孙瓒背后站在讨逆将军孙策,这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这是袁绍与孙策交锋的序幕啊。当所有人都以为袁绍会是进攻一方,孙策会是防守一方的时候,没想到孙策却率先发起了攻击,而且是在幽州。
刘虞被杀,袁绍绝不会坐视公孙瓒控制幽州,他必然会攻击公孙瓒。如果不能速胜,那秋后对兖豫的进攻就会受到延误,甚至可能不得不取消。对孙策来说,这无疑是神来一笔,用几船粮食和货物就调动了袁绍,让他首尾难顾。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就全局而言,孙策无疑抢占了先机,而且展示了高超的全局观。
士孙瑞按捺着心中不安,看向田畴。“幽州现在形势如何,公孙瓒控制了幽州几郡?”
田畴泪流满面,咬牙切齿地说道:“公孙瓒穷兵黩武,不得人心,幽州士风强劲,岂会屈服于他。只是刘使君新殁,群龙无首,请朝廷下诏切责公孙瓒,并指派名将良臣,统属幽州士民,击破公孙瓒,为刘使君复仇。”
士孙瑞沉吟不语。刘虞死了,司徒府的确应该任命新的幽州刺史或者幽州牧,但他也清楚,袁绍对幽州觊觎已久,有此良机,不会不想把幽州抢到手中,他这时候任命谁去幽州都不合适,最好的办法是拖着不办,等袁绍上表,然后以朝廷的名义批准。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觉得这样并不妥。他看了一眼刘巴,又看了一眼刘晔。这两个年轻人都是佼佼者,他们刚才在一起商量这件事,应该有想法。他们俩都是新入朝,与袁绍没什么瓜葛。
“子扬,你有什么建议?”
刘晔欠身施礼。“士孙公,幽州是北疆屏障,又有乌桓、鲜卑等胡人杂居,士马强劲,渔阳突骑更是闻名天下,非并州匈奴、凉州羌可比。先帝知其中利害,这才安排宗室重臣镇守,刘使君在幽州数年,深得幽州胡汉之心。公孙瓒镇守北疆多年,也是有功之臣。如今两人不和,以至于相互攻杀,幽州分裂,不知所归,恐怕胡人会趁势而起,非强臣不能镇之。且公孙瓒骁勇善战,亦非等闲人所能对付。若所授非人,只会让幽州更乱。希望士孙公能从长远考虑,仔细斟酌人选,稳住幽州,莫使蛮胡坐大。”
士孙瑞点点头,他听懂了刘晔的提醒,也听出了刘晔的言外之意。幽州很重要,应该控制在朝廷手里,不能由袁绍直接掌握——胡人什么的都是借口。如果是之前,他会对刘晔的建议不予理睬,可是现在,他自己对袁绍也产生了动摇,刘晔的建议可谓是不谋而合。
他沉吟良久。“你们可有合适人选?”
刘晔和刘巴互相看了一眼,异口同声的说道:“卧虎张则。”
第1163章 自食其果
士孙瑞连连点头。张则是汉中人,不久前平定汉中,张则立有大功,正该封赏。他转历诸郡,所在皆有威名,曾任护羌校尉,羌人震服,是一个能文能武的能臣,而且对朝廷忠心耿耿,正适合去幽州这种地方。由他掌握幽州,朝廷无疑又多了一分力量。
士孙瑞对刘晔非常欣赏。这个年轻人话不多,但总能在不可能处发现机会。刘氏宗室有这样的子弟,大汉怎么可能就这么亡了?士孙瑞不禁又想起刘虞的儿子刘和,那也是一个允文允武的年轻英俊,为了朝廷,不畏险阻,只可惜被袁绍所用,兵败豫州,现在驻扎在徐州,也是可用之人。
士孙瑞随即和刘晔、刘巴商量了一番。刘晔也觉得可行,但他提醒士孙瑞,刘和父子和袁绍有说不清的瓜葛,朝廷不能和他们走得太近,以免引起孙策的不满。刘虞被杀是一个机会,礼不伐丧,孙策会暂缓对刘和的进攻,如果朝廷能趁此机会将刘和争取过来,让他脱离袁绍,又与孙策保持一定距离,刘和也可能为朝廷所用。
士孙瑞觉得有理。这件事牵连甚广,他不能一个人决定,便让刘晔先赶到南山,与荀彧商量,如果可行,再商量具体方案。刘晔大喜,立刻带着田畴出城,赶往南山天子行在。
得知刘虞被杀,荀彧也觉得形势严峻,不能掉以轻心。听完刘晔的建议,他几乎没什么犹豫就答应了。幽州是战马的重要产地,也是汉军骑士的主要来源,应当尽可能掌握在朝廷手中,当初委任刘虞为幽州牧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没想到刘虞理政有方,军事太弱,居然死在公孙瓒手中。张则文武兼备,他如果接任幽州,比刘虞更合适。
荀彧也向刘晔转告了天子的意思,天子要召孙坚入朝,还想和孙家联姻。刘晔表示赞成。关中遭受旱灾重创,人口流失严重,又急需粮食支援,袁绍坐视不理,一心备战,只有孙策愿意输粮关中,朝廷应该有所表示。荀彧的担心有道理,孙策的确有可能尾大不掉,即使是现在输粮关中也未必就是他愿意的,但他这么做了,至少说明他身边的文武心里还有朝廷,而且能影响他的决定,至少在短时间内,孙策不会像袁绍那样狂妄自大,无视朝廷,以诏书行事。
袁绍出兵在即,双方很可能会形成对峙局面,这是一个好机会,用得好,朝廷不仅能渡过眼前的难关,还有可能与袁绍、孙策形成鼎足之势,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如果用一桩婚姻就能起到牵制双方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况且孙策野心勃勃,他不可能尚公主,不过他有个适婚的妹妹,如果能促成天子与孙家的婚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孙坚年方不惑,如果入朝为卫尉,他至少可以再活二十年。有他压制着孙策,孙策实力再强,哪怕是权倾朝野,也很难跨出那一步。有了这二十年,朝廷就有了回旋的时间。大将军擅权又不是没有出现过,哪一次不是天子笑到最后?
听了刘晔的分析,荀彧也下定了决心,与刘晔一起向天子汇报。
听说刘虞被杀,天子叹了一口气,沉默了半天。下诏追谥刘虞,赠骠骑将军印绶,赏东园秘器,赙钱百万,以刘和嗣爵,并拜刘和为辅汉将军,领下邳相。
与此同时,天子召司徒士孙瑞等人商量,迁张则为征北将军,领幽州刺史,即刻赴任。为了确保张则有实力与公孙瓒抗锋,又拜刘备为骑都尉,领渔阳太守,协助张则稳定幽州。
……
张则为幽州刺史的消息一出,许攸吓傻了,他第一时间赶去见王允。
王允听完,也是大吃一惊。他根本不知道这个消息。他身为太傅,早就不管政事,有事要么由王盖、王晨等人转述,要么是士孙瑞来转告,有时候天子还派人前来请教。
但这一次,他一点风声也没收到。
王允不敢大意,立刻把王盖、王晨叫来询问。王盖、王晨也是一脸茫然,随即阴下了脸。他们是天子身边的侍中,本该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这一次显然是被天子故意撇在一边了,原因自然还是因为王允与袁绍的关系。很显然,天子对袁绍很不满,这才要委任张则为幽州刺史,争夺幽州,而且刻意不让支持袁绍的大臣知道。
王允越想想不安。委任幽州刺史要通过司徒府,士孙瑞肯定知道这件事,但他却没有及时通报,这说明士孙瑞也改变了立场。士孙瑞可是党人,一向支持他,若不是对袁绍失望之极,他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王允让王盖去请士孙瑞,确定士孙瑞是否真的放弃了袁绍,还是因为其他的事没有及时通报。王盖很快回来了,士孙瑞不在长安,他去接从南阳运来的粮食了。
王允面如死灰,呆坐了半晌,一口鲜血喷了出来,颓然而倒。
王盖大惊失色,扑上去抱着王允大声呼喊,把许攸晾在一旁,再也不搭理他。许攸很无奈,顾不上和王盖治气,匆匆赶往南山,找荀彧了解情况。
荀彧不在天子行营,他去了南山中的楼观台养病。楼观台在周至县,是当年尹喜修行的地方,环境清幽,气候凉爽,非常适合养病。这当然只是借口,其实荀彧的病已经好了,有病也是心病。
他就是不想见许攸。
但许攸混迹江湖二十多年,又岂是荀彧不想见就能躲得掉的。几次求见被挡驾,他干脆扔下随从,单人仗剑入山,连伤数人,强行闯到了荀彧面前。
荀彧站在台上,看着许攸抖落剑上的鲜血,缓步走上台阶,示意虎贲史阿退下。
“好剑!”
许攸抬头看看荀彧,冷笑道:“当然是好剑,千金所购,斩得大好头颅。”他瞥了一眼一旁的史阿。“如果你不想和我决生死,最好离远一点。”
史阿微微一笑,并不动气。
“千金所购?”荀彧幽幽地说道:“有千金购剑,却不肯输一石粮入关中,走到今天这一步,你就算见我又有何用?你能杀了我,你还能将长安城中那些人全部杀掉?杀人者,人恒杀之,足下历事多矣,岂不念河内朱汉、张孟卓?”
许攸愣了片刻,长叹一声,还剑入鞘,转身离去。
第1164章 相逢不相识
赵温赶到汝南时,汝南正在紧张的秋收。
田野里到处是金黄的稻子,汗流浃背的农夫弯着腰,手中的镰刀被稻杆磨得锃亮,随着“唰唰唰”的轻响,稻杆被割断,顺服地倒在农夫的腋下。有不少孩子跟后面,小一点的捡拾稻穗,半大的用稻子拧成草绳,将割好的稻子扎成捆,再送到路边的牛车上。
男人女人,老人青壮,少年儿童,没有一个闲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看到这一幕,赵温焦灼的心情疏解了很多。家里有粮,心里不慌。秋收之后,仓库里有了粮食,灾情能得到缓解,形势也会渐渐稳定下来。现在的问题只剩下一个:说服孙策,向关中输送更多的粮食。
赵温一路上都在想这个问题。虽然心里很焦急,但他走得并不是很快,尤其是到了汝南境内后,被忙碌的秋收气氛所感染,他越发平和,按照每天的规定里程向前,一边思考着如何斡旋,一边等待着长安的消息。他已经连续派人赶回关中送信,第一次的信使已经赶了回来,带回一个好消息:三十万石粮食已经越过武关,现在可能已经到了蓝田一带。
看来张纮心里有朝廷,他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尽可能为朝廷排忧解难,不想触怒孙策与其说是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不如说是为朝廷着想。如果他被孙策撤换,其他人不会做得比他好。
赵温对自己误会张纮感到惭愧,更感到骄傲。如果士人都能像张纮一样,大汉再次中兴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君明臣贤,上下同心,何事不能为?
关中太远,赵温赶到平舆时,还没有收到更多的消息。
赵温先见了汝南太守张昭。张昭没有去过长安,但赵温见过张昭的文章。有一段时间,孙坚的奏疏用词典雅,说理周详,一看就不是他亲笔写的,引起了朝中不少大臣的惊讶。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彭城名士张昭代笔。赵温也对张昭非常好奇,正如他开始不理解张纮为什么愿意为孙策效力一样,他不知道这样一个名士怎么就心甘情愿地为孙策效力。
一个人是偶然,两个人就不偶然了。
赵温见到张昭时,张昭正在忙。不仅太守府的前院站满了等着汇报工作的掾吏,门外也站了一群人。好在人虽然不少,车却不多,赵温一行可以顺利到达太守府前。
接到通报,张昭很快从里面赶了出来,和赵温见礼后,他开门见山,直问诏书是给谁的。
赵温很惊讶。张纮这么问,张昭也这么问,你们都什么毛病,知不知道这很失礼?如果不是有张纮的先鉴在前,赵温几乎要发怒了。
“给征东将军、豫州牧孙坚孙文台。”
“征东将军去浚仪了,已经走了近一个月。豫州的政务由讨逆将军处理,他在葛陂大营,你去那里找他吧。他很忙,你赶紧去,别耽误时间。”
“明府,我是来传诏的。”赵温提醒张昭道。
张昭瞅了赵温一眼,没理他,自顾自地说道:“我给你一个建议,见孙将军之前,你最好先去见一下他的主簿杨修。现在粮食很紧张,还没入仓就已经安排了去处,你说得迟了,可没什么粮食给你。”
赵温脸上火辣辣的。张昭这态度,哪怕是对待传诏的天子使者,简直是对待来求援的穷亲戚啊。他很想反驳张昭几句,可是一想到自己的确是来乞讨的,他只能讪讪的闭上了嘴巴。正当他不知道该怎么维护朝廷的尊严时,远处有号角声响起,雄浑而悠长,赵谦抬头一看,门外等候的人纷纷让在两边,有马蹄声迅速靠近,数骑飞奔而至,刚到府前,骏马还没停稳,年轻的骑上就纵身跃了下来,借着冲势向前跑了几步,将将来到张昭面前。
“张府君,今天是怎么回事,上午该入仓的粮食整整少了三成。”
张昭连忙赶了过去。“德祖,你有所不知,昨天夜里走水,一个脱谷场被烧了大半……”
年轻的骑士脸色一变。“怎么这么不小心,有人员伤亡吗?”
“没有,没有。”张昭连忙将骑士拉到一旁,耐心解说,他们说话又快又急,就像刚刚赶到的马匹。
赵温开始没留神,后来盯着年轻骑士看了两眼,忽然觉得有点眼熟,再仔细一看,不禁大吃一惊。眼前这个身着紧身窄袖单衣,衣摆不到膝盖,脚上蹬着一双武士皮靴的年轻人不是别人,却是故司徒杨彪的儿子杨修。张昭刚才称他德祖,赵温听到了,却没多想。在他印象中,杨修是文采出众的浊世佳公子,永远是一尘不染,风度翩翩,和眼前这个身形矫健的骑士搭不上边,应该是重字,重字的人太多了。
正在这时,张昭领着杨修走了过来。“德祖,这位是刚到的朝廷使者,来传诏的,正好,你带他一起去见孙将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