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目瞪口呆。“正平,你……”

    “我怎么了?”祢衡张开嘴,打了哈欠,转头看看墙角的漏壶。“你回来得这么早?”

    孔融没心思回答祢衡的问题,看看祢衡嘴巴上的印迹,回头又看看案上的笔墨和酱碟,不禁哑然失笑。原来祢衡嘴边的红色不是血,而是批注文章用的朱墨。祢衡大概是将朱墨当成了酱,用来蘸饼吃了。他看书时入了迷,不愿意花时间作饭,常常吃点饼充饥。

    “快去洗洗吧,我还以为你服毒自尽了呢。”

    祢衡也反应过来了,摸摸嘴,哑然失笑。“我也觉得奇怪呢,还以为是酱摆得我太久,坏了。”随即起身打水洗脸。

    就着这个空当,孔融把孙策要见祢衡的消息说了,嘱咐祢衡做些准备,不要错过这次机会。祢衡却有些不以为然。“我不想见他。”

    “为何?”

    “我不想做官,我只想做点学问,完成这部礼学史。”祢衡重新入座,指着案头的笔墨纸张。“我正打算给郑氏作书,借他注的礼经一读。扶风马季长没后,他的学问东传,一是涿郡卢子干,一是北海郑氏,卢植早没,子弟年幼,学问怕是没传下来。郑氏一直着力学问,收获颇丰,若能一睹他的作品,或能有所启发。”

    孔融耐心地劝道:“正平,你潜心向学,自然是好的,可是治学也要有一定的条件。你想读郑氏之书,何不与郑氏弟子多接触?军情处的国渊国子尼便是郑氏弟子,你若在吴王左右,和他接触也方便些。”

    “方便或许会方便些,天天被案牍所累,迎来送往,非我所好。”祢衡连连摇头。不管孔融怎么劝,他就是不答应,甚至想搬家。他们现在住的是杨家的一处产业,孙策既然想见,肯定找得到他。祢衡想搬到一个孙策找不到他的地方去,闭门读书。

    孔融也是无语,恨不得抽祢衡两个大耳光,将他抽醒。

    两人争论了半宿,各自睡去。

    第二天一早,孔融醒来,见祢衡还在睡,便写了一封书信,命人送给杨修,让杨修想想办法。杨修正好要进宫谢恩,看了孔融的书信,暗自苦笑。他可能做了一件冒失事,祢衡这货实在不靠谱。他本想不理,可是话已经说出了口,总不能不问,便带着孔融的书信进了宫。

    孙策看完孔融的书信,也有些诧异。没想到祢衡这么执着,连官都不想做。

    “德祖,此人真可用吗?”

    “臣也不敢保证。此人的确有才,只是这性子……”

    孙策打量打量杨修,知道他已经有悔意,只是不愿意就此放弃,还想最后挣扎一下。能让杨修如此重视,看来祢衡绝不仅仅是狂生这么简单,应该是个真有才的。他也看过祢衡写的文章,文辞之尖锐,说理之清晰,的确非普通儒生可比。

    “你给祢衡写封信,孤给他提几个问题。他要是答得上来,孤便见他于朝堂之上。若是答不上来,便相忘于江湖之远吧。”

    杨修立刻取过案上的笔墨,濡笔待命。

    孙策考虑了一番,口述了三个问题,杨修听了,哑然失笑,润色成文,命人送出。

    ……

    中午时分,孙策起程,赶往汤山行宫。

    随从众多,不仅有内外朝的官员,后宫的王后、夫人,随侍的亲军,还有从各地赶来参加登基大典的代表,浩浩荡荡,有大几千人,全都坐船前往。官船数量不够,民船便成了补充运力,花舫更是上上之选,供不应求。有些人得到的消息迟了,租不到船,只好走陆路,不急的索性等两天再去。

    秦淮水上,桨声如歌,帆影如织,一片热闹景象,建业城的百姓看惯了这场大场面,波澜不惊,站在岸边指点一番,便各自去忙自己的营生,第一次来建业城的外地人却着实开了眼界。

    这其中就包括刚刚赶到建业的许劭、刘先一行。

    严格来说,许劭并不是第一次来建业城。十年前,他出游时便曾取道建业去吴郡,可是眼前的建业和他印象中的建业完全对不上,除了一些主要的地理如山川还在那个位置之外,其他的都变了,让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最让他惊讶的便是眼前这条秦淮水。十年前他经过此地时,秦淮水还只是一条普通河流,两岸虽然有些人家,却大多简陋,纵使有几座高宅大院,也和平舆城无法相提并论。现在的秦淮水两岸却是庐舍栉比,一座宅院接着一座宅院,错落有致,大的华丽,小的精致,家家户户门朝秦淮,几步便有一个码头,大的津渡也是随处可见。酒旗如幡,看花了他的眼。

    “先生,这就是建业城吗?”周不疑忍不住问道。

    “呃……应该是吧。”许劭也有些不敢确定了。这真是建业城吗?这么繁华的都市,别说平舆不可比,就算当年的洛阳城也未必能比。别的不说,仅看这两岸林立的店肆,就比洛阳市繁华多了,而随处可见的百姓也绝非洛阳城中的百姓可比。他们或许不是什么权贵,身上穿的只是布衣,却干净整齐,脸上的笑容也透着自信从容。不少人鬓边插着花,与笑容相映,更觉娇艳。

    “这位小郎君,第一次来建业吗?”岸上传来一声轻笑。

    周不疑抬头一看,见岸上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挽着花蓝,手里举着一枝说不出名字的花,正向他递了过来。花开得鲜艳,却不如少女的笑容灿烂。

    “是……是的。”周不疑羞涩地红了脸,不知道该不该伸手去接。

    “建业欢迎你,送你一枝花儿。”少女晃了晃手里的花,伸长了手臂,露出雪白的手腕。“这是今年新出的名种呢,最是畅销,今天带出来十几枝,只剩这最后一枝了。”

    周不疑还在犹豫,孙翊从远处的船舱里探出身来,大声说道:“接着吧,你不接,我可接了。”

    孙翊的声音洪亮,一下子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少女看了过去,惊叫一声:“是二将军么?是二将军,是二将军!”她一边说一边扬手,更多的人叫了起来,不乏有人和少女一样欢喜,一边喊一边呼朋唤友,不大一会儿就引来了一堆人。

    孙翊出了舱,含笑向四周拱手示意。他几步跨了过来,伸手从少女手中接过花,塞到周不疑的手中,又笑道:“可有我的?”

    “当然有。”少女高高的举起花篮,笑靥如花。“将军喜欢哪枝,便取哪枝。”

    “哈哈,那可不行。”孙翊招招手,叫来一个随从,取过他的荷包,扔了过去。“你这篮花我全要了,今儿有贵客,不能怠慢了,你们谁还有名花的,一并送过来。”

    “我有,我有。”两岸有好几个卖花的少年少女齐声答应。孙翊命人一一接了,多多的付钱,取了花,分给许劭、刘先等人,多的便插在花瓶里,舱中顿时花香四溢,宛如初春,平添了几分喜气。

    “没想到孙将军如此受人欢迎啊。”刘先拈着花,凑到鼻端轻嗅。

    “君子德风,小人德草,当年吴王被人称为孙郎,所到之处,人人欢呼,如今他的弟弟长大成人,也和他一样为百姓所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许劭回头看了刘先一眼,取了一朵花,插在冠上,笑道:“入乡随俗,既然到了建业城,就当与民同乐,插花游江。”

    刘先被许劭的笑容感染,哈哈大笑。“也好,先便与先生一道,做一回如花少年。”

    第2400章 许劭上山

    许劭、刘先倚栏而观,只见两岸人流熙熙,其中有不少十多岁的少年少女,有卖花的,有卖报,还有散发各种传单的,一个个脚步轻快,在人群中穿来穿去,不时惹来一声笑骂。

    许劭甚是不解。“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少年,不是说江东学堂多,这么大的孩子都应该去读书么?”

    “学堂再多,也不可能人人读书。郡学招生不过五百人,县学招生不过三百人,乡学、里学的规模也有限,哪能供让所有的孩子都读书。”孙翊说道,眼神变得凝重起来。“要想实现我王兄人人有书读的愿望,至少还要两个五年计划,或者还要更久一些。”

    许劭话刚出口,便有些后悔。建业城如此繁华,少说有万户,就算一家有一个适龄儿童,那也是近万人,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学堂。想当年,太学最盛时也不过三万太学生。建业作为都城也不过五六年时间,要求建业城的每个儿童都去读书,未免苛责贤者。

    可是听了孙翊的话,他又觉得不太可能。要在十年内达到每个孩子都有读书的机会,这要建多少学堂?除非真如典籍上所言,每个乡里都有庠序。这是儒门一直以来的梦想,但始终是梦想,实际上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

    原因很简单,哪来那么多先生?普通百姓是请不起的,官府也没有这么多钱。就算有钱,也没有那么多可以充任教师的读书人。一个人最多能管二三十个学生,一万个学生就需要五百人,一个郡的郡学规模才多大?除非把所有的郡学生都派出去做教师,否则根本不够用。

    可是许劭转念一想,又觉得并非如此。以前读书人不愿意做教师,是因为他们都想当官。可是孙策推行新政,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拓宽了读书人的出路,让他们不要只盯着做官一条路。既然可以去做工匠,去做商人,为什么不能做教师?如果让他选,他宁愿去做教师。

    看来孙策早就有这样的打算,并非空头许诺啊。也许在他那什么五年计划里就有这方面的内容。此人施政一向步步为营,谋定而动,有这样的宏愿也不足为怪,说不定真能实现呢。

    既然四民皆士,那每个人都识字又有什么不可能?士当然要读书识礼嘛。

    许劭出神的时候,刘先和孙翊交谈了起来。孙翊这几年没在孙策身边,但是他坐镇襄阳,熟悉南阳、南郡的政务,知道大致的情况。这些少年少女倒未必是读不起书的,里面有些人可能家境还很不错,他们来卖花、卖报并不完全是为了钱,还有熟悉事务,接触民生的意思。孙策说过,士不仅要知道,更要能行道,了解世事就是为将来行道做准备,毕竟潜心学问,不问民生的人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要从事实业的。

    “你别小看卖报、卖花,和行军作战一样,很有讲究的。”孙翊伸手一指那些蝴蝶般穿梭的少年少女。“就拿卖报来说,什么人喜欢什么报,一般什么时辰买报,不同的地段大概能卖多少报,会有哪些竞争对手,这都需要事先了解,妥善安排,要不然的话,不是报纸不够卖,就是报纸卖不出去,或者竞争太多,不得不降价,少赚了钱……”

    “将军对经商也这么熟悉?”刘先笑道。

    “我家是商人出身嘛,家父从小就随我大父出去做生意。我王兄也常说,商场如战场,含糊不得。战场如商场,必须精打细算才能不亏本。”

    刘先忍俊不禁。“怪不得吴王战无不胜,如此是不肯做亏本生意。”

    孙翊也笑了起来,丝毫不以为忤。刘先见了,倒是有些惭愧,自己这心胸还不如一个未弱冠的少年。

    他们一边欣赏秦淮水两岸的风景,一边溯水而上,赶往汤山。出了城,过了紫金山,两岸的人烟稀疏了不少,放眼看去,到处是浅绿的麦田,直到汤山附近,村庄才渐渐多起来,又出现了大片大片的花田,不时有一艘艘载满鲜花的船只驶过。

    刘先很是惊讶,许劭倒是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里靠近汤山,地温要比他处高上一些,稍加改造,便能利用地下的泉水来提高温度,种出冬季本不该有的鲜花来。他只是没想到汤山附近会有这么多花田。按理说,这一大片都应该是禁苑,百姓不准靠近才是,怎么可能让他们种花。

    破坏了风水怎么办?混杂了细作怎么办?许劭多少有些不以为然。

    到了汤山脚下,弃舟登岸,许劭便看到了一群百姓,男女老少都有,手里提着各式各样的小篮小筐,里面有的是衣服,有的是吃食,有的只是一些简单的洗漱用品,有说有笑,沿着山脚而去,在他们的前方有一座院子,雾汽蒸腾,隐约有笑声传来。还有一些人迎面而来,散着头发,面色红润,一副刚沐浴完的样子。

    “那边……就是温泉?”许劭心中狐疑。

    “那边是供百姓泡的温泉。”孙翊知道许劭想说什么,笑笑。“先生若是想与民同乐,可以去试一试。若是要清静,还是上山比较好。以钟相的级别,别苑里自然有温泉可用。”

    许劭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半天没说出话来。这时,钟演迎了上来,他奉钟繇之命,接许劭上山。许劭便与孙翊、刘先告别,跟着钟演上山去了。

    上了半山腰,在禁苑入口处接受检查时,一个年约三旬的儒生气冲冲的从里面走出来,脸色涨得通红,一边走一边舞着双臂,大声咆哮,经过许劭身边时险些撞翻了许劭。许劭沉了脸,刚准备发怒,交接完公文的钟演赶了过来,一把拽住许劭,连连摇手,示意他不要多事。

    “这是哪来的狂生,如此冒失?”许劭很不高兴,一路的好心情全被搅了。

    “先生说得没错,此人的的确确是个狂生,而且这两天狂病发作得特别严重,最好别惹他。”

    “谁啊?”

    “平原人祢衡。”

    “原来是他。”许劭没有再问。他也听过祢衡的名声,还读过祢衡的文章,没想到会在这里见着。他自己还有一身麻烦,不想惹祢衡这种人。

    上了山,果然清静了许多,山林掩映之间,一座座小院错落而居,虽不甚大,却很精致。山上温暖如春,绿树成荫,开了不少花,树梢间有鸟儿鸣唱,极是幽静。山脚下的欢声笑语听起来若有若无,既有烟火气,又不受打扰。

    许劭的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他问起钟繇入相的事,钟演大致说了一下。钟繇到建业时间不长,这两天又忙着搬家,还没正式接触公务。等安定下来,估计就要忙了。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许劭的到来非常关注,希望能早点解决这个隐患。

    许劭有点惭愧。

    等候许劭的不仅有钟繇,还有荀彧。算起来,他们有十五六年没见了,见对方都添了不少白发,尤其是许劭,两鬓已经斑白,比钟繇看起来还要老态,不免唏嘘。

    “这两天大王很忙,暂时不太可能见你。你可以去拜访一下吴太后。”荀彧说道。

    “吴太后?”许劭立刻听出了荀彧的言外之意。

    “钟相委托其妹,经由王后之口,在吴太后面前提及子将。吴太后想请你看一个人。”

    许劭皱起了眉头。“看谁?”

    “孙权。”

    许劭打量着荀彧、钟繇,沉吟不语。他被孙策怼得吐血,就是因为鉴别人物,流浪十年归来,他们还让他看人,而且是孙策的弟弟孙权,这不是往刀口上撞吗?

    钟繇抚着胡须,缓缓说道:“子将,这是我和文若商量的主意。你想必也知道,吴王对几个弟妹着力栽培,成绩显著,唯独二弟孙权不如意。他认为孙权可以从政,不宜从军,孙权偏偏对用兵情有独钟。吴太后怜惜他,一直想帮他,吴王也是无奈。你若能劝得吴太后放弃这个想法,也能助吴王一臂之力。”

    “我说的还有人信吗?”

    “其他人信不信,不重要,吴太后信就好。吴王登基在即,届时必然要加封几个弟妹,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总之不美。”

    许劭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麻烦有了解决之道,许劭的心情轻松了许多,他想起路上遇见的祢衡,便问是怎么回事。钟繇、荀彧听了,相视而笑。

    “文若,这件事你最清楚,你说说吧。”

    荀彧应了一声,把事情的大致经过说了一番,最后说,孙策问了祢衡三个什么问题,没人知道,但祢衡接连几日上山请见,都被孙策拒绝了,却是人人皆知的事。祢衡每次被拒绝,都会回去若思冥想一夜,次日又兴冲冲的来,自以为回答能让孙策满意,有机会面对面的辩难,但每次都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祢衡脾气原本就不好,这么一来,更是狂性大发,甚至在禁苑中大呼小叫。若非孙策大度,恐怕早就砍了他了。所有的人都知道他这两天不好惹,离他八丈远,只有许劭初来乍到,不知究竟,挡了他的道。

    “什么问题,这么难解?”许劭好奇不已。

    “子将有兴趣?”钟繇笑眯眯地问道。

    许劭一愣,一口否决。“没有。”

    第2401章 老朽与神童

    钟繇、荀彧相视而笑。这许劭真是被吴王怼怕了,连对阵的勇气都没有。人还是那个人,精气神却是一点也没有了。

    许劭心知肚明,也自嘲地笑了两声。“败军之将,岂敢言勇。且余日无多,不想再作意气之争了。”

章节目录

策行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文屋只为原作者庄不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不周并收藏策行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