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林冉来了,既不要工分,也只是干在乡下的这几个月,正是合适的人选。
听到老村长说起老根头的情况,林冉感叹竟然有这么巧的事,来之前她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要和原主一样下地割麦割草,拎锄头刨地,没想到峰回路转,竟然得了这么轻便的活。
一番感谢后,事情敲定,张红艳也做好了饭,林冉没有动那盘红肠,把它们都留给了村长家。
回到知青点的时候正好赶上午饭,因为事先没打过招呼,知青们给林冉留了饭,林冉端起一碗玉米糊糊,想了想,往村里走去。
林冉到的时候,老根头正扶着腰,颤颤巍巍的要做午饭。一碗玉米糊糊正解了他两眼昏花的困境,听到林冉的来意和老村长的交代,老根头没有刁难,直接把林冉要的东西拿了出来。
再回来时,林冉一手已经洗净的瓷碗,另一手拿着的,正是村里人工具领取的名册,还有一把仓库钥匙。
第18章
在整个公社里,林家村的条件不说数一数二,也是名列前茅排的上号的,仓库里的农具自然准备充足。林家村地理位置适合种两季庄稼,开春大家都要种地,秋收又要一起秋收,导致林家村的仓库内,常年备放着充足的农具。
这会儿六月份的林家村和平时有所不同,现在正是收、种两头忙的时节,这边地里大家用镰刀收了麦子,那边地里就得有人用锄头铁锹、牛拉犁的方法把土地收拾出来,等着妇女们去栽种。
所以等林冉到仓库的时候,见到的就是各色农具乱七八糟堆放在仓库空地上的场面。
百来平的青砖房里,水泥墙上,水泥地上,到处都是农忙时带进来的泥巴块和土疙瘩,有些泞在了地上变成黑色,有些贴在墙上已经发灰。
村里为了让大家少跑几趟腿,采取的是早晚来仓库领送工具,中午午休直接带回家的方法,所以中午吃完饭就来仓库的林冉,此时无所事事。
眼见天色还早,离晚上下工还有个五六个小时,左右也是闲着,林冉拿起地上闲置的铁锹,开始动手清理库房。
先是把地上的几百把农具折腾到仓库外的空地上,再把甩在墙上的泥巴块用铁锹一点点扣下来,地上的土疙瘩也照做,眼见没有“顽固性”泥巴的存在,林冉从空间端出一盆水撒在地上,防止一会儿笤扫扫过的时候尘土飞扬。
就算有了前期准备工作,林冉打扫完整个仓库后,脸上还是变成了白一道黑一道,身上浅蓝色的短袖更是黄黑相接,一看就像刚从地里打过滚似的。
身上脏了,林冉也不在意,擦了擦额头上留下来的汗水,在脑门上留下一道土印子,林冉开始动手整理门口空地上的农具。
一下午的曝晒让农具有些烫手,林冉按着类别把农具摆放回仓库,铁锹、锄头、镰刀等都自成一堆,每堆相隔一定距离方便大家回来后的工具有地方堆放。
做这些之前林冉点过名册上的人数,林家村上工的人数有六百多人,仓库里每样工具最少有五百把才能保证春耕和秋收,也就是说现在仓库里剩下的农具足足有□□百把。
难怪一趟趟下来感觉要累瘫了,在心里默默算过账的林冉如是想。
仓库里都是农具,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林冉看着自己身上已经脏了,不嫌弃的坐在地上,一边休息,一边等着村民们下工回来归还农具。
忙活了一下午,眼见天边有了彩霞,乡亲们下工收工陆续往仓库走去。
“冉冉怎么在这,还造的这么狼狈。”第一个来的是一个大叔,他家婆娘回家做饭去了,他代替一家人过来送工具,此时见到满身狼狈的林冉坐在仓库的地上,有些惊讶的问。
“大刚叔,老根爷爷闪了腰,村长爷爷说让我过来帮忙几天看着库房。您把铁锹放那堆,锄头放这堆,再来我这里划一道就好。”林冉笑着打招呼,顺手指了指收拾整齐的仓库。
紧随其后的几个村民顺着手指,看到焕然一新的仓库,和地上分类摆放的农具。
“呀,冉冉能干呀,这些都是你收拾的?”后过来的几个婶子有些惊讶,早上来取农具的时候,她还见过这仓库啥样,怎么晚上再过来,就来了个大变样?
再看林冉身上的脏污,大家都知道这丫头是收拾库房才弄成这样的了。
夸过之后,大家不好意思把带着土块的铁锹直接放进干净的仓库,都在外头把工具收拾干净送到仓库里,按着林冉的指示分类放好。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听林冉的话。
李桂兰带着农具来的时候,见到是林冉看仓库,当即脸色就不太好。再听还要按分类摆放进仓库,当下不乐意了,“真是矫情,那玩意放哪不是放,左右明天都得拿进地里。”
没等林冉说什么,李桂兰一翻白眼,把手里的农具用力掷在地上转身就走,“我们家五把家伙,人名你都认得,你就给我划了吧,我还赶着回家吃饭呢。”
这话说的不客气,带了几分吩咐,周围的婶子叔叔见林冉被说后,眼眶渐渐红了,还流了几滴眼泪,都同情的不得了。
有个心肠软的大婶见林冉边哭边捡,看不下去的抢先一步将工具带到外面,收拾干净后再分类放进仓库。
“谢谢婶子,”林冉擦了擦眼泪,对帮忙的婶子道谢。刚刚李桂兰太用力,铁锹扔在地上时,上面的土疙瘩有两个崩进了她的眼睛,搞得她不自觉的流下泪来,废了好大的劲,才感觉东西顺着眼泪流出眼睛,没想到反倒为自己赚了一波同情分。
“没事,孩子你是个好的,别介意你大伯娘,啊。”婶子用着哄孩子的语气安慰了林冉两句,跟着邻居回家去了。
那头李桂兰欺负林冉的流言还没扩散开,这边李桂兰火急火燎的往家赶去。
一路还听到几个碎嘴的女人唠嗑,说林冉这孩子到底年轻,看仓库的活因为轻松才给五个工分,一般人家都不乐意干怕吃不上饭,老根头是因为身体不好,只能干这个来维持温饱。林冉倒好,拿着少的可怜的工分,还费力不讨好的把仓库打扫了,那玩意打扫干净有什么用?也不能让地里庄稼多长几斤,也不能给自己挣个先进荣誉的,真是干的无用功。
李桂兰听到这话在心里附和,可不是脑子坏了咋地,有那闲时间打扫仓库不如把她家打扫干净,这几天林冉不在,家里有些乱套。那丫头倒好,不去下地干活,换去仓库享福也不跟家里打声招呼,真是出去单过就翅膀硬了,以为胳膊能拧过老太太这条大腿了,她这就回家去请老太太过来说道说道。
依她看二房的这丫头就跟她那早死的爸一样,有福没命享,最好在家多吃点苦才能保命,能一辈子给老林家当牛做马才是最好。
第19章
“林冉不下地改去仓库了?”出乎李桂兰意料的,第一个跳脚的不是林奶奶而是林春杏,“她怎么这么好命?!”
林春杏这会儿当然气的不行,林冉离开的突然,家里是猪也没人喂,衣服也没人洗,家里的零活都落在了唯一不用下地的林春杏头上,要不是林奶奶怕晒坏林春杏的脸,耽误定下和葛家的亲事,这会儿指不定连林冉下地的活都要落在林春杏头上。在家受了一肚子气的林春杏,听到林冉没下地干活,反而去看仓库找了个轻便活,心里老大不舒服。
全家最镇定的反而是林奶奶,听完大儿媳妇的告状,林奶奶不紧不慢放下手里刚刚缝好补丁的衣服,示意大儿子穿上看看有没有哪里漏下没补。
“都多大的人了,慌里慌张的像什么样子,学着点你家招娣的稳定劲儿。”林奶奶白了李桂兰一眼。
林奶奶说的招娣是李桂兰的二女儿,此时她正安安静静坐在炕上帮林奶奶把针线收进篓里,被点到名也不吭声,很是没有存在感,因为常年下地干活,她的脸上带着些晒出来的斑点。
李桂兰觉得自己每次跟张玉凤对峙都处于下风,就是因为林招娣的存在。李桂兰是第一个嫁进林家的儿媳妇,却接连两胎都是女娃,等后嫁进来的张玉凤产下林家大孙子,李桂兰也才得来三胎的男娃,这让李桂兰看自己的两个女儿怎么看怎么都不顺眼。
大女儿林盼睇已经出嫁到别村,不年不节不回来走动,剩下二女儿林招娣还在家里打晃碍眼。好在她几年前又为林家生下了个小孙子,加上家里的儿子跟三房儿子一样,都去了镇上住宿读书,李桂兰这才感觉腰杆挺了起来。
“我可学不来她那股轴劲儿,”李桂兰嘀咕了一句,有些惊讶听到消息的林奶奶,没有如她所想的跳脚去收拾林冉。
“妈你还有心思说我呢,林冉分家出去享福了,你再不想个办法制制她,她都要跳到我们脑袋顶上拉屎了”。今天那死丫头竟然敢支使她分放工具,明天还不定怎么蹬鼻子上脸呢。
“我带她六年都没制住她,现在人家出去住翅膀硬了,我还拿什么制她?”林奶奶翻了个白眼,“全家就你爱瞎操心,那白眼狼又没咱村户口,不管干啥工,那工分不都得记咱家?现下她好歹还去上工,能有几个进项,总比把她闹急了,她连工都不上了强吧。”
林奶奶嘴上说的好听,其实心里也怄的要死。昨天那死丫头从城里回来,听说大包小包的招摇过市,那一件件东西,可都是她孙子将来娶媳妇的彩礼钱啊!林奶奶气的都要打到知青点,把林冉带回来的东西都抢回来了,却被张玉凤死命拦住。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为了二房的工作能顺利给孙子,为了三房的林春杏能嫁到葛家,为她孙子添一份助力,林奶奶还是忍了下来。
如今只是听到林冉把十五公分的下地活,换成了看仓库的五个工分。对比昨天的“损失惨重”,林奶奶自然看起来镇定了。
这话说的有些歪理,李桂兰心里撇了撇嘴,那五公分和十五公分能一样么?但婆婆在家积威已久,李桂兰心里撇嘴,但嘴上也不敢反驳。
见到大儿媳妇神色不以为意,还不知道林冉上的是白工的林奶奶,只好敲打一旁听戏的张玉凤:“老三家的,林冉那事妈先不催你,但你闺女的事你可得抓紧了啊。”
张玉凤听懂了林奶奶的意思,这是责怪自己对这事不上心呢,赶忙回,“是啊妈,我想着春杏的事得赶紧定下来,等两家定了下来,那丫头捏着的把柄自然失了效用。”
林冉知道林春杏**于葛东强的消息,但如果两家定了亲结了婚,那这把柄不是自然失去效果?到时候,对付林冉就不用束手束脚的了。
听到儿媳妇心里有主意,林奶奶“嗯”了一声,算是应承。
那边林家众人商量着林春杏的婚事,这边仓库里,林冉左等右等没等来林家人。
把最后一个人名在名册上勾掉,林冉边锁门边思考。李桂兰刚刚急匆匆回家,现下林家人应该知道她换工作的事情,可是没见来闹事,要么是家里有事绊住了脚,要么就是憋着坏招呢。
林冉猜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以后行事怕是要小心一些了。
此时,因为太过忙碌,而忘记跟村里人说林冉是上白工的老村长,深藏功与名。
*
第二天上工前,林冉拿出几张表格,每一张都是一种农具,只需要在上面写下自己的数字编号,就可以领走对应的农具了。对比以前老根头在名字后面写农具类型的方法,林冉的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省了村民们的时间,以前排队领农具的情况渐渐好转起来。下工后,只需要在自己的编号后面打一个叉就好,每天下工后,林冉再按编号整理到名册上。
分类归放法和编号记名法渐渐施行开来。慢慢的,村民们发现:先是不用在一堆工具里翻找自己想用的了,以前想拿把锄头,上面堆的都是铁锹,扒楞出来锄头时,人也一身汗渍了。自从林冉把农具分类摆放,农民们到那堆就能拿到想要的农具,非常方便。
再是上工时候不用排队领工具了,只需要自己取用后取登记编号,下工再自己划掉,非常方便快捷,省去大把排队时间。
这两种方法的推行,让林家村民们每天多出了将近半个钟头的时间,这二十多分钟里,女人们可以晚起一会儿做饭上工,男人们可以多在地里赚会儿工分。
受益的林家村人,开始自觉的遵守林冉的分类,再不嫌林冉事多了,还在心底里有些感激林冉。
从起初的每天下工都要重新整理农具,到现在的只需对照编号记录名册就好。林冉熬过最初的忙碌之后,终于在村民们的自觉下,开始闲了起来。
除了林家人每天见面时的阴阳怪气,林冉的生活里再无一丝调味剂。
这天早上,照例将表里的编号抄到名册上,林冉转身打量起仓库里剩余的农具。
第20章
百来十平的仓库里,七八堆农具分类摆放着,虽然林冉的两个办法方便了村民的取用,但他们拿工具时候,还是免不了挑拣的习惯,习惯挑锋锐趁手的先拿。此时留在仓库的,都是些使用次数过多,钝化严重的农具。
林冉小时候是看过姥姥做农活的,打量了一下工具的吨化程度还有钢铁部分的长度,林冉发现,这些农具打磨一下,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终于找到了新的事干,林冉动力十足的拿着名册去了老村长家里。
*
“也不是不可行,”听完林冉的来意,老村长思索起来,自从林冉到了仓库干活,村里的农忙都比平时干的起劲,老村长也从一开始的随小孩子折腾,变成了如今的欣赏有加。
这次林冉过来跟他商量,想要发动村里无法上工的老人小孩来仓库帮忙打磨农具,这些老人小孩多数因为身体原因无法上工,而派能上工的劳动力去打磨工具又有些浪费,这样既能让赋闲在家的老人有工分赚,也不耽误家里的壮劳力上工,还能帮着村里省去买新农具的资金。
老村长能听出来林冉的新想法,是真真切切为林家村考虑的,看来他没有看错人,守业家的这孩子,果然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
两个人又细细商讨了一番工分的明细,林冉又提出最好是找几家村里的困难户来做。
这种类似扶贫的做法很快赢得老村长的同意。
*
老村长亲自带着林冉走访了几个家庭困难,又老人小孩多的村户家,将来意一点点说明。
“德才呀,你说真的?咱们这一把老骨头真能又去赚工分啦?”一个老大娘有些激动的握住了村长的手,叫着老村长的名字,她脸色黝黑、背脊佝偻,显然年轻时候一直从事着农忙事业,林冉来之前听老村长说这家老太太是到了六十七才没下地,原因是实在弯不下腰去。
“当然是真的,我还能骗您?这方法就是林冉提出来的,一会儿您跟着她到仓库里试试,只要能把农具磨出来,咱就按数记工!”老村长给予肯定,还不忘给林冉添了个名字。
“林冉?老林家那闺女?”老大娘已经很少出屋了,闻言转头看向林冉,“这闺女都这么大了,生的好,心地也好,大娘得谢谢你啊!”
“大娘言重了,咱们都是为了林家村,要谢就谢老村长领导的好。”林冉谦虚了一句。
“我都一把岁数喽,还用你拍马屁。”老村长有些得意的拍了下林冉的后脑勺,示意快点去下一家。
陆陆续续跑了十来户人家,总算把第一批的人凑齐了,有那实在躺在床上下不来地的,也只能羡慕的看着别人去了仓库。
“咱真能赚工分了?”十来个老人一起在村里走过,场面还是挺壮观的。
“当然是真的了奶奶,只要您能把农具磨出来,咱们就能有工分记。”林冉笑着开口。
“那肯定能啊,要不是现在弯不下去腰,我也是田里一把好手呢。”头花发白的老大娘有些激动的开口,她年轻时候赚的工分比有些男的还多,现在是不得不服老才在家呆着,要是给她一个机会,她当然不愿意在家躲懒,有工分不赚是傻蛋。
大家提溜着自家的魔石,浩浩荡荡往仓库走去。
开工前,林冉事先声明,“咱们把农具磨出来是为了下地用的趁手,如果磨的不锋利,咱可不能算工分的啊。”
听到老村长说起老根头的情况,林冉感叹竟然有这么巧的事,来之前她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要和原主一样下地割麦割草,拎锄头刨地,没想到峰回路转,竟然得了这么轻便的活。
一番感谢后,事情敲定,张红艳也做好了饭,林冉没有动那盘红肠,把它们都留给了村长家。
回到知青点的时候正好赶上午饭,因为事先没打过招呼,知青们给林冉留了饭,林冉端起一碗玉米糊糊,想了想,往村里走去。
林冉到的时候,老根头正扶着腰,颤颤巍巍的要做午饭。一碗玉米糊糊正解了他两眼昏花的困境,听到林冉的来意和老村长的交代,老根头没有刁难,直接把林冉要的东西拿了出来。
再回来时,林冉一手已经洗净的瓷碗,另一手拿着的,正是村里人工具领取的名册,还有一把仓库钥匙。
第18章
在整个公社里,林家村的条件不说数一数二,也是名列前茅排的上号的,仓库里的农具自然准备充足。林家村地理位置适合种两季庄稼,开春大家都要种地,秋收又要一起秋收,导致林家村的仓库内,常年备放着充足的农具。
这会儿六月份的林家村和平时有所不同,现在正是收、种两头忙的时节,这边地里大家用镰刀收了麦子,那边地里就得有人用锄头铁锹、牛拉犁的方法把土地收拾出来,等着妇女们去栽种。
所以等林冉到仓库的时候,见到的就是各色农具乱七八糟堆放在仓库空地上的场面。
百来平的青砖房里,水泥墙上,水泥地上,到处都是农忙时带进来的泥巴块和土疙瘩,有些泞在了地上变成黑色,有些贴在墙上已经发灰。
村里为了让大家少跑几趟腿,采取的是早晚来仓库领送工具,中午午休直接带回家的方法,所以中午吃完饭就来仓库的林冉,此时无所事事。
眼见天色还早,离晚上下工还有个五六个小时,左右也是闲着,林冉拿起地上闲置的铁锹,开始动手清理库房。
先是把地上的几百把农具折腾到仓库外的空地上,再把甩在墙上的泥巴块用铁锹一点点扣下来,地上的土疙瘩也照做,眼见没有“顽固性”泥巴的存在,林冉从空间端出一盆水撒在地上,防止一会儿笤扫扫过的时候尘土飞扬。
就算有了前期准备工作,林冉打扫完整个仓库后,脸上还是变成了白一道黑一道,身上浅蓝色的短袖更是黄黑相接,一看就像刚从地里打过滚似的。
身上脏了,林冉也不在意,擦了擦额头上留下来的汗水,在脑门上留下一道土印子,林冉开始动手整理门口空地上的农具。
一下午的曝晒让农具有些烫手,林冉按着类别把农具摆放回仓库,铁锹、锄头、镰刀等都自成一堆,每堆相隔一定距离方便大家回来后的工具有地方堆放。
做这些之前林冉点过名册上的人数,林家村上工的人数有六百多人,仓库里每样工具最少有五百把才能保证春耕和秋收,也就是说现在仓库里剩下的农具足足有□□百把。
难怪一趟趟下来感觉要累瘫了,在心里默默算过账的林冉如是想。
仓库里都是农具,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林冉看着自己身上已经脏了,不嫌弃的坐在地上,一边休息,一边等着村民们下工回来归还农具。
忙活了一下午,眼见天边有了彩霞,乡亲们下工收工陆续往仓库走去。
“冉冉怎么在这,还造的这么狼狈。”第一个来的是一个大叔,他家婆娘回家做饭去了,他代替一家人过来送工具,此时见到满身狼狈的林冉坐在仓库的地上,有些惊讶的问。
“大刚叔,老根爷爷闪了腰,村长爷爷说让我过来帮忙几天看着库房。您把铁锹放那堆,锄头放这堆,再来我这里划一道就好。”林冉笑着打招呼,顺手指了指收拾整齐的仓库。
紧随其后的几个村民顺着手指,看到焕然一新的仓库,和地上分类摆放的农具。
“呀,冉冉能干呀,这些都是你收拾的?”后过来的几个婶子有些惊讶,早上来取农具的时候,她还见过这仓库啥样,怎么晚上再过来,就来了个大变样?
再看林冉身上的脏污,大家都知道这丫头是收拾库房才弄成这样的了。
夸过之后,大家不好意思把带着土块的铁锹直接放进干净的仓库,都在外头把工具收拾干净送到仓库里,按着林冉的指示分类放好。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听林冉的话。
李桂兰带着农具来的时候,见到是林冉看仓库,当即脸色就不太好。再听还要按分类摆放进仓库,当下不乐意了,“真是矫情,那玩意放哪不是放,左右明天都得拿进地里。”
没等林冉说什么,李桂兰一翻白眼,把手里的农具用力掷在地上转身就走,“我们家五把家伙,人名你都认得,你就给我划了吧,我还赶着回家吃饭呢。”
这话说的不客气,带了几分吩咐,周围的婶子叔叔见林冉被说后,眼眶渐渐红了,还流了几滴眼泪,都同情的不得了。
有个心肠软的大婶见林冉边哭边捡,看不下去的抢先一步将工具带到外面,收拾干净后再分类放进仓库。
“谢谢婶子,”林冉擦了擦眼泪,对帮忙的婶子道谢。刚刚李桂兰太用力,铁锹扔在地上时,上面的土疙瘩有两个崩进了她的眼睛,搞得她不自觉的流下泪来,废了好大的劲,才感觉东西顺着眼泪流出眼睛,没想到反倒为自己赚了一波同情分。
“没事,孩子你是个好的,别介意你大伯娘,啊。”婶子用着哄孩子的语气安慰了林冉两句,跟着邻居回家去了。
那头李桂兰欺负林冉的流言还没扩散开,这边李桂兰火急火燎的往家赶去。
一路还听到几个碎嘴的女人唠嗑,说林冉这孩子到底年轻,看仓库的活因为轻松才给五个工分,一般人家都不乐意干怕吃不上饭,老根头是因为身体不好,只能干这个来维持温饱。林冉倒好,拿着少的可怜的工分,还费力不讨好的把仓库打扫了,那玩意打扫干净有什么用?也不能让地里庄稼多长几斤,也不能给自己挣个先进荣誉的,真是干的无用功。
李桂兰听到这话在心里附和,可不是脑子坏了咋地,有那闲时间打扫仓库不如把她家打扫干净,这几天林冉不在,家里有些乱套。那丫头倒好,不去下地干活,换去仓库享福也不跟家里打声招呼,真是出去单过就翅膀硬了,以为胳膊能拧过老太太这条大腿了,她这就回家去请老太太过来说道说道。
依她看二房的这丫头就跟她那早死的爸一样,有福没命享,最好在家多吃点苦才能保命,能一辈子给老林家当牛做马才是最好。
第19章
“林冉不下地改去仓库了?”出乎李桂兰意料的,第一个跳脚的不是林奶奶而是林春杏,“她怎么这么好命?!”
林春杏这会儿当然气的不行,林冉离开的突然,家里是猪也没人喂,衣服也没人洗,家里的零活都落在了唯一不用下地的林春杏头上,要不是林奶奶怕晒坏林春杏的脸,耽误定下和葛家的亲事,这会儿指不定连林冉下地的活都要落在林春杏头上。在家受了一肚子气的林春杏,听到林冉没下地干活,反而去看仓库找了个轻便活,心里老大不舒服。
全家最镇定的反而是林奶奶,听完大儿媳妇的告状,林奶奶不紧不慢放下手里刚刚缝好补丁的衣服,示意大儿子穿上看看有没有哪里漏下没补。
“都多大的人了,慌里慌张的像什么样子,学着点你家招娣的稳定劲儿。”林奶奶白了李桂兰一眼。
林奶奶说的招娣是李桂兰的二女儿,此时她正安安静静坐在炕上帮林奶奶把针线收进篓里,被点到名也不吭声,很是没有存在感,因为常年下地干活,她的脸上带着些晒出来的斑点。
李桂兰觉得自己每次跟张玉凤对峙都处于下风,就是因为林招娣的存在。李桂兰是第一个嫁进林家的儿媳妇,却接连两胎都是女娃,等后嫁进来的张玉凤产下林家大孙子,李桂兰也才得来三胎的男娃,这让李桂兰看自己的两个女儿怎么看怎么都不顺眼。
大女儿林盼睇已经出嫁到别村,不年不节不回来走动,剩下二女儿林招娣还在家里打晃碍眼。好在她几年前又为林家生下了个小孙子,加上家里的儿子跟三房儿子一样,都去了镇上住宿读书,李桂兰这才感觉腰杆挺了起来。
“我可学不来她那股轴劲儿,”李桂兰嘀咕了一句,有些惊讶听到消息的林奶奶,没有如她所想的跳脚去收拾林冉。
“妈你还有心思说我呢,林冉分家出去享福了,你再不想个办法制制她,她都要跳到我们脑袋顶上拉屎了”。今天那死丫头竟然敢支使她分放工具,明天还不定怎么蹬鼻子上脸呢。
“我带她六年都没制住她,现在人家出去住翅膀硬了,我还拿什么制她?”林奶奶翻了个白眼,“全家就你爱瞎操心,那白眼狼又没咱村户口,不管干啥工,那工分不都得记咱家?现下她好歹还去上工,能有几个进项,总比把她闹急了,她连工都不上了强吧。”
林奶奶嘴上说的好听,其实心里也怄的要死。昨天那死丫头从城里回来,听说大包小包的招摇过市,那一件件东西,可都是她孙子将来娶媳妇的彩礼钱啊!林奶奶气的都要打到知青点,把林冉带回来的东西都抢回来了,却被张玉凤死命拦住。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为了二房的工作能顺利给孙子,为了三房的林春杏能嫁到葛家,为她孙子添一份助力,林奶奶还是忍了下来。
如今只是听到林冉把十五公分的下地活,换成了看仓库的五个工分。对比昨天的“损失惨重”,林奶奶自然看起来镇定了。
这话说的有些歪理,李桂兰心里撇了撇嘴,那五公分和十五公分能一样么?但婆婆在家积威已久,李桂兰心里撇嘴,但嘴上也不敢反驳。
见到大儿媳妇神色不以为意,还不知道林冉上的是白工的林奶奶,只好敲打一旁听戏的张玉凤:“老三家的,林冉那事妈先不催你,但你闺女的事你可得抓紧了啊。”
张玉凤听懂了林奶奶的意思,这是责怪自己对这事不上心呢,赶忙回,“是啊妈,我想着春杏的事得赶紧定下来,等两家定了下来,那丫头捏着的把柄自然失了效用。”
林冉知道林春杏**于葛东强的消息,但如果两家定了亲结了婚,那这把柄不是自然失去效果?到时候,对付林冉就不用束手束脚的了。
听到儿媳妇心里有主意,林奶奶“嗯”了一声,算是应承。
那边林家众人商量着林春杏的婚事,这边仓库里,林冉左等右等没等来林家人。
把最后一个人名在名册上勾掉,林冉边锁门边思考。李桂兰刚刚急匆匆回家,现下林家人应该知道她换工作的事情,可是没见来闹事,要么是家里有事绊住了脚,要么就是憋着坏招呢。
林冉猜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以后行事怕是要小心一些了。
此时,因为太过忙碌,而忘记跟村里人说林冉是上白工的老村长,深藏功与名。
*
第二天上工前,林冉拿出几张表格,每一张都是一种农具,只需要在上面写下自己的数字编号,就可以领走对应的农具了。对比以前老根头在名字后面写农具类型的方法,林冉的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省了村民们的时间,以前排队领农具的情况渐渐好转起来。下工后,只需要在自己的编号后面打一个叉就好,每天下工后,林冉再按编号整理到名册上。
分类归放法和编号记名法渐渐施行开来。慢慢的,村民们发现:先是不用在一堆工具里翻找自己想用的了,以前想拿把锄头,上面堆的都是铁锹,扒楞出来锄头时,人也一身汗渍了。自从林冉把农具分类摆放,农民们到那堆就能拿到想要的农具,非常方便。
再是上工时候不用排队领工具了,只需要自己取用后取登记编号,下工再自己划掉,非常方便快捷,省去大把排队时间。
这两种方法的推行,让林家村民们每天多出了将近半个钟头的时间,这二十多分钟里,女人们可以晚起一会儿做饭上工,男人们可以多在地里赚会儿工分。
受益的林家村人,开始自觉的遵守林冉的分类,再不嫌林冉事多了,还在心底里有些感激林冉。
从起初的每天下工都要重新整理农具,到现在的只需对照编号记录名册就好。林冉熬过最初的忙碌之后,终于在村民们的自觉下,开始闲了起来。
除了林家人每天见面时的阴阳怪气,林冉的生活里再无一丝调味剂。
这天早上,照例将表里的编号抄到名册上,林冉转身打量起仓库里剩余的农具。
第20章
百来十平的仓库里,七八堆农具分类摆放着,虽然林冉的两个办法方便了村民的取用,但他们拿工具时候,还是免不了挑拣的习惯,习惯挑锋锐趁手的先拿。此时留在仓库的,都是些使用次数过多,钝化严重的农具。
林冉小时候是看过姥姥做农活的,打量了一下工具的吨化程度还有钢铁部分的长度,林冉发现,这些农具打磨一下,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终于找到了新的事干,林冉动力十足的拿着名册去了老村长家里。
*
“也不是不可行,”听完林冉的来意,老村长思索起来,自从林冉到了仓库干活,村里的农忙都比平时干的起劲,老村长也从一开始的随小孩子折腾,变成了如今的欣赏有加。
这次林冉过来跟他商量,想要发动村里无法上工的老人小孩来仓库帮忙打磨农具,这些老人小孩多数因为身体原因无法上工,而派能上工的劳动力去打磨工具又有些浪费,这样既能让赋闲在家的老人有工分赚,也不耽误家里的壮劳力上工,还能帮着村里省去买新农具的资金。
老村长能听出来林冉的新想法,是真真切切为林家村考虑的,看来他没有看错人,守业家的这孩子,果然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
两个人又细细商讨了一番工分的明细,林冉又提出最好是找几家村里的困难户来做。
这种类似扶贫的做法很快赢得老村长的同意。
*
老村长亲自带着林冉走访了几个家庭困难,又老人小孩多的村户家,将来意一点点说明。
“德才呀,你说真的?咱们这一把老骨头真能又去赚工分啦?”一个老大娘有些激动的握住了村长的手,叫着老村长的名字,她脸色黝黑、背脊佝偻,显然年轻时候一直从事着农忙事业,林冉来之前听老村长说这家老太太是到了六十七才没下地,原因是实在弯不下腰去。
“当然是真的,我还能骗您?这方法就是林冉提出来的,一会儿您跟着她到仓库里试试,只要能把农具磨出来,咱就按数记工!”老村长给予肯定,还不忘给林冉添了个名字。
“林冉?老林家那闺女?”老大娘已经很少出屋了,闻言转头看向林冉,“这闺女都这么大了,生的好,心地也好,大娘得谢谢你啊!”
“大娘言重了,咱们都是为了林家村,要谢就谢老村长领导的好。”林冉谦虚了一句。
“我都一把岁数喽,还用你拍马屁。”老村长有些得意的拍了下林冉的后脑勺,示意快点去下一家。
陆陆续续跑了十来户人家,总算把第一批的人凑齐了,有那实在躺在床上下不来地的,也只能羡慕的看着别人去了仓库。
“咱真能赚工分了?”十来个老人一起在村里走过,场面还是挺壮观的。
“当然是真的了奶奶,只要您能把农具磨出来,咱们就能有工分记。”林冉笑着开口。
“那肯定能啊,要不是现在弯不下去腰,我也是田里一把好手呢。”头花发白的老大娘有些激动的开口,她年轻时候赚的工分比有些男的还多,现在是不得不服老才在家呆着,要是给她一个机会,她当然不愿意在家躲懒,有工分不赚是傻蛋。
大家提溜着自家的魔石,浩浩荡荡往仓库走去。
开工前,林冉事先声明,“咱们把农具磨出来是为了下地用的趁手,如果磨的不锋利,咱可不能算工分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