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张县长的情况确实又不一样,他要难得多。
杨瑾和鲁盼儿才觉得自己太草率了,“我们……”
“没什么,反正你们也受到惩罚了,”张县长大度地一笑,“故意切破手指头一定会更疼吧。”
做农活时,他们都受过伤,但是不小心受伤,也不过一时疼痛罢了,而故意受伤其实更麻烦。最初鲁盼儿的计划是自己受伤,可杨瑾舍不得,便改成了他。
“师兄看出来了?”
“当时没看出来,可是现在一想也就明白了。”张县长看两人都很宭,就笑着说:“你们来了我还是很欢迎的,包了这么多饺子,我明天还可以热了吃。”
“那师兄你?”
“随缘吧。”
张县长对自己的事并不上心,却很关心杨瑾,吃过午饭就问:“听说襄平高中缺英语老师,想调你过去,你没有同意?”
“不是不同意,而是红旗公社不想放——这边只有我一个英语老师,我若是一甩手走了,英语课又要停,所以我就答应教满一学年,帮学校带出一两个英语老师再走。”
“做人就是要有责任感,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张县长很赞成,他现在有能力为杨瑾和鲁盼儿安排工作,调动户口,但是却那样没有做,“形势已经变了,有能力的人终究不会被埋没的。”
杨瑾家学渊源,从小有神童之誉,虽然初中毕业后就停课了,但是他早已经修完了高中课程,对大学的一些内容也有所涉猎。眼下,只说英语方面,整个襄平县比他水平高的人几乎没有。
“现在各学校都很缺英语老师,”这么多年在农村插队干农活,当民办教师,杨瑾已经习惯了,对于师兄如此高远的期望并没有当真,只是脚踏实地地打算,“最近我也一直在教鲁老师英语,如果能通过田老师的考核,襄平高中的赵校长也同意她到学校任教。”
“赵校长还说,如果有机会推荐我们去师范学校进修,学些教育学的知识,更好地教导学生。”
“你们能在工作之余坚持学习很好,如果有机会进修更好,”张县长又说:“新上任的中央领导在几年前主持工作时便提出要用知识选拔人才,还在推荐工农兵大学生时加入文化考试,我想以后可能还会通过考试上大学,到时候你们也会有机会的!”
杨瑾和鲁盼儿都曾对大学充满了向往,但是,现在他们又都觉得大学已经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了,“我们已经结婚了,又有了孩子,估计没有考大学的资格了。不过,我们会培养丰收丰美,还有梓恒都上大学。”
历年来确实只在未婚的青年中选拔推荐上大学,张县长便笑着说:“我也只是猜测,具体情况怎么样还要等等看,但知识从来不会白学。”
第120章 恢复高考
晚上回到家, 梓恒睡了,鲁盼儿就悄悄问:“你会不会因为结婚了不能参加考大学遗憾呢?”
虽然张县长只是猜测, 但是鲁盼儿对几年前那次考试上大学印象特别深刻,早信了几分。
“你忘记我成分不好了?”杨瑾一笑,拍拍她说:“几年前虽然加了文化考试,可是成分不好也没有机会参加。”
“现在大家不像过去那样重视成分了。”就说襄平高中要请杨瑾任教,就没有在意他的成分。
杨瑾也有同样的感觉,但是,“你觉得我会遗憾我们不应该在一起,不应该有梓恒吗?”
当然不会。
可鲁盼儿还是坚持, “你是真正应该上大学的。”她认识的所有人中,没有一个人比杨瑾更应该上大学, 他的学识、他的气质、他的风度,正代表了大学在她心中的印象。
其实鲁盼儿离大学比自己还近, “如果不是那些变故,你现在应该在大学里读书呢。”杨瑾笑笑,“不要想那么多了,不管我们有没有机会走进大学, 只要过得幸福就好。”
鲁盼儿也就不再纠结了。
上大学的想法就像一阵风, 吹了过来又很快飘走了, 他们也很快就忘记了。
平时上课, 闲时他们就学英语, 中学的英语教材烂熟于胸,他们从头看牛津大辞典, 一个词条一个词条地阅读、理解、背诵……
既然要做英语老师,那就要做到最好。
这一年在小春婶儿的带领下,红旗九队的粮食产量提高了不少,分红之后社员们都喜气洋洋的,陈婶儿尤其开心,陈建国和宋春妮就要结婚了,陈家总算有喜事了呢。
鲁盼儿就主动揽下所有裁剪活儿,“买了布就送过来,我给你们做,不收手工费。”
最近因为学英语,她不大接缝纫活儿了,红旗九队的社员都清楚原因,宋春妮就说:“鲁老师忙着呢,我们到别处做也是一样的。”
陈婶儿迟疑了一下,“鲁老师做的新娘服谁也比不了,要不我们只请她做这么一件,别的拿出去做?”
鲁盼儿就笑了,“新娘、新郎,还有陈婶儿,建党们的衣服当然要我亲手做,我做可是比别人都好看!再者我们两家是多少年的交情?不用客气的,何况我一向喜欢做衣服呢。”
于是鲁盼儿就替陈家一家都做了衣服,又买了一对大红底印鸳鸯的暖瓶提前送到新房,恭喜他们结婚。
跃进听了消息,给建国邮来一套新军装,是开蓝色的空军地勤工作服,他特别省下来的。建国十分喜欢,连准备好的中山装都放下了,结婚的时候就穿着这套衣服……
婚礼上,鲁盼儿又见到了万红英,她是陪陈建军回来参加弟弟婚礼的。
万红英变了许多,不再颐指气使,而是沉默得可怕,她跟在陈建军身后,一声不响,偶尔抬起头看人,嘴角总带着一丝冷笑,似乎所有的人都对不起她一般。
鲁盼儿没打算理她,吃了席与陈婶儿招呼一声便准备回家,不料万红英却突然站到了她的面前,“不管怎么样,我上了大学,毕业后也会留在城市工作。”
陈婶儿赶紧拦在她们中间,“建军,红英,你们还不知道呢,襄平高中请杨老师和鲁老师去教英语,要不是红旗公社中学不放,杨老师现在已经在襄平高中当老师了。不过下学期开学,杨老师和鲁老师就都去襄平县了。”
陈建军离家数年,对鲁盼儿的印象早就不深了,如今重新见到她,才知道原来妈妈替自己相中的对象竟然如此地美丽而温柔可亲,再想到弟媳妇宋春妮,也是漂亮可爱的姑娘,与尖利、阴森的万红英正相反。
站在鲁盼儿身边的杨老师脸上也带着和煦的笑,他们的笑意十分自然,很显然不是刻意摆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真是很幸福的一对夫妻——无怪妈妈总是说杨老师很有眼光。
也许自己真地错了?
可是,事情已经不能悔改,哪怕自己最看中万红英家的势力已经没有了,也无法改变,万红英拿着自己的把柄,摆出一副玉石俱焚的态度,只要自己有一件事不依着她,她就要告到部队,让自己身败名裂。
所以,陈建军的工资一分不差地都交给她,给家里写一封信都要她看过再邮寄,干什么都没有自由,就是回家她也一定要跟在身边……
可是陈建军也有一项可以自我安慰,不管怎么样,自己和万红英已经跳出农门,将来都会在城市工作。因此他听万红英又追问鲁盼儿,“那你们的户口能调过去吗?”便也十分关注地看过去。
襄平高中已经答应帮助解决户口问题了,可是鲁盼儿懒得解释,只向陈婶儿笑笑,“我们先走了。”说着与杨瑾并肩离开。
陈婶儿虽然一直不喜欢万红英,可又认为大儿子既然要了姑娘家的身子,就得娶回来。所以,对于这个未来的儿媳妇,她真是矛盾重重,不得不认,可又从心里讨厌,最后却还一直守在她身边,只怕她像在部队招待所里那样大吵大闹,毕竟是二儿子的婚礼,她不想让社员们看笑话。
于是,陈婶儿笑着向杨瑾和鲁盼儿摆摆手,“知道你们忙着呢,梓恒还在家里,赶紧回吧。”然后又回头告诉万红英,“既然襄平高中抢着要杨老师和鲁老师,自然能帮他们办户口——不过,每家都有各自的日子,我们别多管别人,只自己好好过吧。”
鲁盼儿隐约听到陈婶儿的话,便向杨瑾轻声说:“老太太虽然不识字没文化,可比上了大学的万红英还懂道理呢。”
“正是,”杨瑾握着她的手,“不管怎么样,我们俩都好好过日子。”
秋收刚过,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露出黑黝黝的土地,山上的树叶由一味的绿色变成了深绿、棕黄、金红,色彩斑驳又自然和谐,自家红砖房墙头上的太阳花在秋后开得愈发鲜艳。
“what a beautiful view!”鲁盼儿随口用英语赞美。
杨瑾才要回答,就听身后喇叭声声,转头就见轿车驶了过来。眨眼间到了眼前,张县长下了车,激动地大声向他们喊道:“国家恢复高考了!年龄放宽,无论成分、婚否都可以报名!”
认识这么久,张县长一直是从容儒雅的,有多大的事脸色都不会变的,但今天他完全变了一个人。
当然,杨瑾和鲁盼儿也被猝不及防的消息惊呆了,“真的吗?”
“当然!你们都符合条件,都可以报名!”张县长走过来拍拍杨瑾的肩头,又看看鲁盼儿,“这可是难得的机会,我希望你们能一起考上大学!”
机会确实太难得了,甚至他们从来没有敢奢望,“我们一定能!”
“预计考试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时间很紧迫,你们要立即抓紧时间复习!”张县长又嘱咐道。
杨瑾和鲁盼儿郑重地点头,“是,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复习!”
“为了迎接这次高考,县里有许多工作需要布置,我就回去了。”张县长说着重新坐上车走了。
看着汽车离开,鲁盼儿才想了起来,“居然忘记请师兄到家里坐坐。”
“师兄急着回去布置工作呢,他一向赞成依据知识选拔人才,听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也与我们一样兴奋,”杨瑾的语速比平时要快,他的确很兴奋,这么多年一直以为自己再与大学无缘,没想到现在机会就在眼前,他握住鲁盼儿的手,“我们一起去大学!”
鲁盼儿看着杨瑾明亮的眼睛,微微潮红的脸,慢慢冷静下来了,“可是我们若是都上了大学,梓恒怎么办?还有丰收丰美?”
“梓恒已经快两岁了,等到我们上大学时,可以将他送到托儿所——北京有许多家托儿所,早上把孩子送进去,晚上接回来。当然,我们不住校,要自己找住处,或者买或者租,家里的积蓄应该能维持我们俩在大学期间的费用,如果有所不足,我也可以想办法……”
襄平高中就有托儿所,杜鹃老师就把不足一岁的孩子送到那里,鲁盼儿曾经去过许多次,她点了点头,“梓恒就送托儿所,钱要是不够,我也可以做衣服补贴……”
“丰收丰美已经长大了,能照顾自己了,还可以请陈婶儿帮忙。而且,明年九月他们就升入高中,在学校住校,假期大家一起回家……”
“房子可以请小春婶儿帮忙看着,寒暑假我们就一起回来了……”
夫妻俩儿拉着手,一路走一路商量,到家时已经将许多事想好了。虽然还有一些困难,但都能努力克服。
刚刚听到消息时,他们无暇细想,下意识地决定参加,现在经过认真的思考,结论还是一样,夫妻俩一起参加高考,一起上大学!
第121章 北京相会
既然要参加高考了, 杨瑾和鲁盼儿就开始准备。
他们先把家里高中的书本都找了出来:鲁盼儿高中第一学期的课本;跃进全套的高中课本;杨瑾还在北京时停课自学的高中课本;又有一些零散的习题集……加起来居然也有高高的一摞。
课本按考试科目分了类,刚刚师兄告诉他们, 数学、语文、政治各自一张试卷,每科一百分;理科物理和化学一张试卷,共一百分;文科历史和地理一张卷,共一百分;另外英语为加试,也一百分。报名时就要分文理两科,每人可以报三个志愿。
鲁盼儿就问:“你考文科还是理科呢?”
杨瑾没有犹豫,“我想报燕京大学的历史系,文科。”公公就是燕京大学历史系的教授, 杨瑾从小就接触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对这方面很感兴趣, 看似他想也没想,但历史系其实却是他多少年的梦想, 鲁盼儿知道,“你一定能考上北大历史系!”
只是对于自己,她却是迷茫的,“我学文学是学理呢?”
鲁盼儿只读了两年的初中, 半年的高中, 虽然又自学了些, 但知识底蕴还是不足, 杨瑾想了想, “你文科比理科好一些,也学文科吧, 第一志愿也报燕京大学。”
夫妻俩人在一起,互相都是了解的,鲁盼儿明白自己与杨瑾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我可不敢报燕京大学。”燕京大学可是中国最好有大学,全国各地最优秀的考生都会报,她没有一点儿信心。
杨瑾对自己要选的学校和专业都有相当的把握,便把所有的心思都用来替鲁盼儿分析,“考燕京大学的确很难,但是你要报英语专业——从全国来看,系统学过英语的年青人很少,估计参加英语加试的人也不会多,你正好有这方面的优势。即使通考的成绩不是顶尖的,但只要英语加试名列前茅,进燕京大学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鲁盼儿眼睛一亮,“这是另辟蹊径呀——让你这么一说,我就试试,争取我们成为大学校友!”
“是啊,到时候我们一起在未名湖畔散步,读书……”杨瑾及时收回了想象,“能上燕京大学最好,不过你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我再帮你选了两个志愿,都是北京的大学,你一定能考上的!”
能一起进燕京大学当然最好,但一同到北京读书也很不错,鲁盼儿看了那两所大学,觉得自己果然信心满满,“将来我们在北京相会!。”
这也正是杨瑾的想法,夫妻就是不能同校,也要同一个城市,他转头看看睡熟的梓恒,帮他把被子重新掖好,又说:“语文的知识要靠日常积累,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不可能大幅提高,我们认真读课本,再把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背熟就行了;考政治除了要看书,还要阅读报纸,了解时事;至于英语,刚好我们最近一直在学,倒是能省一些工夫;你现在最需要投入时间的是数学,这是你的弱项,也是最能在短期提高分数的科目。”
“我知道了。”鲁盼儿郑重地点点头,突然又笑了起来,“突然觉得我们又回到了过去——我要上高中了,你过来嘱咐我怎么学习……”
杨瑾也笑了,抬起手拍了拍妻子的头,“你还是像过去一样可爱。”
鲁盼儿看着杨瑾,她依旧仰慕着他,但又多了一种别样的亲昵,便将手肘放在桌上托着下巴笑,“可是你倒是不一样了呢。”
“怎么不一样?”杨瑾探过身在她脸上轻吻一下,又笑着问。
鲁盼儿红一脸,“你变坏了呀!”急忙放下手坐直,严肃地说:“我们做一个时间表,从今晚就开始复习。”
这样的鲁盼儿其实更可爱,杨瑾笑意加深了,“好,就从今晚开始。”可是随手却将灯熄了。
“说好学习的!”
“是要学,不过等一会儿。”
灯果然又亮了,一直到半夜才再熄灭。
张县长带来消息之后,鲁盼儿并没有瞒着大家,第二天学校中午放学时便与宋老师说了,“这个机会很难得,不知道你和建国是不是想参加?”
杨瑾和鲁盼儿才觉得自己太草率了,“我们……”
“没什么,反正你们也受到惩罚了,”张县长大度地一笑,“故意切破手指头一定会更疼吧。”
做农活时,他们都受过伤,但是不小心受伤,也不过一时疼痛罢了,而故意受伤其实更麻烦。最初鲁盼儿的计划是自己受伤,可杨瑾舍不得,便改成了他。
“师兄看出来了?”
“当时没看出来,可是现在一想也就明白了。”张县长看两人都很宭,就笑着说:“你们来了我还是很欢迎的,包了这么多饺子,我明天还可以热了吃。”
“那师兄你?”
“随缘吧。”
张县长对自己的事并不上心,却很关心杨瑾,吃过午饭就问:“听说襄平高中缺英语老师,想调你过去,你没有同意?”
“不是不同意,而是红旗公社不想放——这边只有我一个英语老师,我若是一甩手走了,英语课又要停,所以我就答应教满一学年,帮学校带出一两个英语老师再走。”
“做人就是要有责任感,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张县长很赞成,他现在有能力为杨瑾和鲁盼儿安排工作,调动户口,但是却那样没有做,“形势已经变了,有能力的人终究不会被埋没的。”
杨瑾家学渊源,从小有神童之誉,虽然初中毕业后就停课了,但是他早已经修完了高中课程,对大学的一些内容也有所涉猎。眼下,只说英语方面,整个襄平县比他水平高的人几乎没有。
“现在各学校都很缺英语老师,”这么多年在农村插队干农活,当民办教师,杨瑾已经习惯了,对于师兄如此高远的期望并没有当真,只是脚踏实地地打算,“最近我也一直在教鲁老师英语,如果能通过田老师的考核,襄平高中的赵校长也同意她到学校任教。”
“赵校长还说,如果有机会推荐我们去师范学校进修,学些教育学的知识,更好地教导学生。”
“你们能在工作之余坚持学习很好,如果有机会进修更好,”张县长又说:“新上任的中央领导在几年前主持工作时便提出要用知识选拔人才,还在推荐工农兵大学生时加入文化考试,我想以后可能还会通过考试上大学,到时候你们也会有机会的!”
杨瑾和鲁盼儿都曾对大学充满了向往,但是,现在他们又都觉得大学已经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了,“我们已经结婚了,又有了孩子,估计没有考大学的资格了。不过,我们会培养丰收丰美,还有梓恒都上大学。”
历年来确实只在未婚的青年中选拔推荐上大学,张县长便笑着说:“我也只是猜测,具体情况怎么样还要等等看,但知识从来不会白学。”
第120章 恢复高考
晚上回到家, 梓恒睡了,鲁盼儿就悄悄问:“你会不会因为结婚了不能参加考大学遗憾呢?”
虽然张县长只是猜测, 但是鲁盼儿对几年前那次考试上大学印象特别深刻,早信了几分。
“你忘记我成分不好了?”杨瑾一笑,拍拍她说:“几年前虽然加了文化考试,可是成分不好也没有机会参加。”
“现在大家不像过去那样重视成分了。”就说襄平高中要请杨瑾任教,就没有在意他的成分。
杨瑾也有同样的感觉,但是,“你觉得我会遗憾我们不应该在一起,不应该有梓恒吗?”
当然不会。
可鲁盼儿还是坚持, “你是真正应该上大学的。”她认识的所有人中,没有一个人比杨瑾更应该上大学, 他的学识、他的气质、他的风度,正代表了大学在她心中的印象。
其实鲁盼儿离大学比自己还近, “如果不是那些变故,你现在应该在大学里读书呢。”杨瑾笑笑,“不要想那么多了,不管我们有没有机会走进大学, 只要过得幸福就好。”
鲁盼儿也就不再纠结了。
上大学的想法就像一阵风, 吹了过来又很快飘走了, 他们也很快就忘记了。
平时上课, 闲时他们就学英语, 中学的英语教材烂熟于胸,他们从头看牛津大辞典, 一个词条一个词条地阅读、理解、背诵……
既然要做英语老师,那就要做到最好。
这一年在小春婶儿的带领下,红旗九队的粮食产量提高了不少,分红之后社员们都喜气洋洋的,陈婶儿尤其开心,陈建国和宋春妮就要结婚了,陈家总算有喜事了呢。
鲁盼儿就主动揽下所有裁剪活儿,“买了布就送过来,我给你们做,不收手工费。”
最近因为学英语,她不大接缝纫活儿了,红旗九队的社员都清楚原因,宋春妮就说:“鲁老师忙着呢,我们到别处做也是一样的。”
陈婶儿迟疑了一下,“鲁老师做的新娘服谁也比不了,要不我们只请她做这么一件,别的拿出去做?”
鲁盼儿就笑了,“新娘、新郎,还有陈婶儿,建党们的衣服当然要我亲手做,我做可是比别人都好看!再者我们两家是多少年的交情?不用客气的,何况我一向喜欢做衣服呢。”
于是鲁盼儿就替陈家一家都做了衣服,又买了一对大红底印鸳鸯的暖瓶提前送到新房,恭喜他们结婚。
跃进听了消息,给建国邮来一套新军装,是开蓝色的空军地勤工作服,他特别省下来的。建国十分喜欢,连准备好的中山装都放下了,结婚的时候就穿着这套衣服……
婚礼上,鲁盼儿又见到了万红英,她是陪陈建军回来参加弟弟婚礼的。
万红英变了许多,不再颐指气使,而是沉默得可怕,她跟在陈建军身后,一声不响,偶尔抬起头看人,嘴角总带着一丝冷笑,似乎所有的人都对不起她一般。
鲁盼儿没打算理她,吃了席与陈婶儿招呼一声便准备回家,不料万红英却突然站到了她的面前,“不管怎么样,我上了大学,毕业后也会留在城市工作。”
陈婶儿赶紧拦在她们中间,“建军,红英,你们还不知道呢,襄平高中请杨老师和鲁老师去教英语,要不是红旗公社中学不放,杨老师现在已经在襄平高中当老师了。不过下学期开学,杨老师和鲁老师就都去襄平县了。”
陈建军离家数年,对鲁盼儿的印象早就不深了,如今重新见到她,才知道原来妈妈替自己相中的对象竟然如此地美丽而温柔可亲,再想到弟媳妇宋春妮,也是漂亮可爱的姑娘,与尖利、阴森的万红英正相反。
站在鲁盼儿身边的杨老师脸上也带着和煦的笑,他们的笑意十分自然,很显然不是刻意摆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真是很幸福的一对夫妻——无怪妈妈总是说杨老师很有眼光。
也许自己真地错了?
可是,事情已经不能悔改,哪怕自己最看中万红英家的势力已经没有了,也无法改变,万红英拿着自己的把柄,摆出一副玉石俱焚的态度,只要自己有一件事不依着她,她就要告到部队,让自己身败名裂。
所以,陈建军的工资一分不差地都交给她,给家里写一封信都要她看过再邮寄,干什么都没有自由,就是回家她也一定要跟在身边……
可是陈建军也有一项可以自我安慰,不管怎么样,自己和万红英已经跳出农门,将来都会在城市工作。因此他听万红英又追问鲁盼儿,“那你们的户口能调过去吗?”便也十分关注地看过去。
襄平高中已经答应帮助解决户口问题了,可是鲁盼儿懒得解释,只向陈婶儿笑笑,“我们先走了。”说着与杨瑾并肩离开。
陈婶儿虽然一直不喜欢万红英,可又认为大儿子既然要了姑娘家的身子,就得娶回来。所以,对于这个未来的儿媳妇,她真是矛盾重重,不得不认,可又从心里讨厌,最后却还一直守在她身边,只怕她像在部队招待所里那样大吵大闹,毕竟是二儿子的婚礼,她不想让社员们看笑话。
于是,陈婶儿笑着向杨瑾和鲁盼儿摆摆手,“知道你们忙着呢,梓恒还在家里,赶紧回吧。”然后又回头告诉万红英,“既然襄平高中抢着要杨老师和鲁老师,自然能帮他们办户口——不过,每家都有各自的日子,我们别多管别人,只自己好好过吧。”
鲁盼儿隐约听到陈婶儿的话,便向杨瑾轻声说:“老太太虽然不识字没文化,可比上了大学的万红英还懂道理呢。”
“正是,”杨瑾握着她的手,“不管怎么样,我们俩都好好过日子。”
秋收刚过,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露出黑黝黝的土地,山上的树叶由一味的绿色变成了深绿、棕黄、金红,色彩斑驳又自然和谐,自家红砖房墙头上的太阳花在秋后开得愈发鲜艳。
“what a beautiful view!”鲁盼儿随口用英语赞美。
杨瑾才要回答,就听身后喇叭声声,转头就见轿车驶了过来。眨眼间到了眼前,张县长下了车,激动地大声向他们喊道:“国家恢复高考了!年龄放宽,无论成分、婚否都可以报名!”
认识这么久,张县长一直是从容儒雅的,有多大的事脸色都不会变的,但今天他完全变了一个人。
当然,杨瑾和鲁盼儿也被猝不及防的消息惊呆了,“真的吗?”
“当然!你们都符合条件,都可以报名!”张县长走过来拍拍杨瑾的肩头,又看看鲁盼儿,“这可是难得的机会,我希望你们能一起考上大学!”
机会确实太难得了,甚至他们从来没有敢奢望,“我们一定能!”
“预计考试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时间很紧迫,你们要立即抓紧时间复习!”张县长又嘱咐道。
杨瑾和鲁盼儿郑重地点头,“是,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复习!”
“为了迎接这次高考,县里有许多工作需要布置,我就回去了。”张县长说着重新坐上车走了。
看着汽车离开,鲁盼儿才想了起来,“居然忘记请师兄到家里坐坐。”
“师兄急着回去布置工作呢,他一向赞成依据知识选拔人才,听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也与我们一样兴奋,”杨瑾的语速比平时要快,他的确很兴奋,这么多年一直以为自己再与大学无缘,没想到现在机会就在眼前,他握住鲁盼儿的手,“我们一起去大学!”
鲁盼儿看着杨瑾明亮的眼睛,微微潮红的脸,慢慢冷静下来了,“可是我们若是都上了大学,梓恒怎么办?还有丰收丰美?”
“梓恒已经快两岁了,等到我们上大学时,可以将他送到托儿所——北京有许多家托儿所,早上把孩子送进去,晚上接回来。当然,我们不住校,要自己找住处,或者买或者租,家里的积蓄应该能维持我们俩在大学期间的费用,如果有所不足,我也可以想办法……”
襄平高中就有托儿所,杜鹃老师就把不足一岁的孩子送到那里,鲁盼儿曾经去过许多次,她点了点头,“梓恒就送托儿所,钱要是不够,我也可以做衣服补贴……”
“丰收丰美已经长大了,能照顾自己了,还可以请陈婶儿帮忙。而且,明年九月他们就升入高中,在学校住校,假期大家一起回家……”
“房子可以请小春婶儿帮忙看着,寒暑假我们就一起回来了……”
夫妻俩儿拉着手,一路走一路商量,到家时已经将许多事想好了。虽然还有一些困难,但都能努力克服。
刚刚听到消息时,他们无暇细想,下意识地决定参加,现在经过认真的思考,结论还是一样,夫妻俩一起参加高考,一起上大学!
第121章 北京相会
既然要参加高考了, 杨瑾和鲁盼儿就开始准备。
他们先把家里高中的书本都找了出来:鲁盼儿高中第一学期的课本;跃进全套的高中课本;杨瑾还在北京时停课自学的高中课本;又有一些零散的习题集……加起来居然也有高高的一摞。
课本按考试科目分了类,刚刚师兄告诉他们, 数学、语文、政治各自一张试卷,每科一百分;理科物理和化学一张试卷,共一百分;文科历史和地理一张卷,共一百分;另外英语为加试,也一百分。报名时就要分文理两科,每人可以报三个志愿。
鲁盼儿就问:“你考文科还是理科呢?”
杨瑾没有犹豫,“我想报燕京大学的历史系,文科。”公公就是燕京大学历史系的教授, 杨瑾从小就接触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对这方面很感兴趣, 看似他想也没想,但历史系其实却是他多少年的梦想, 鲁盼儿知道,“你一定能考上北大历史系!”
只是对于自己,她却是迷茫的,“我学文学是学理呢?”
鲁盼儿只读了两年的初中, 半年的高中, 虽然又自学了些, 但知识底蕴还是不足, 杨瑾想了想, “你文科比理科好一些,也学文科吧, 第一志愿也报燕京大学。”
夫妻俩人在一起,互相都是了解的,鲁盼儿明白自己与杨瑾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我可不敢报燕京大学。”燕京大学可是中国最好有大学,全国各地最优秀的考生都会报,她没有一点儿信心。
杨瑾对自己要选的学校和专业都有相当的把握,便把所有的心思都用来替鲁盼儿分析,“考燕京大学的确很难,但是你要报英语专业——从全国来看,系统学过英语的年青人很少,估计参加英语加试的人也不会多,你正好有这方面的优势。即使通考的成绩不是顶尖的,但只要英语加试名列前茅,进燕京大学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鲁盼儿眼睛一亮,“这是另辟蹊径呀——让你这么一说,我就试试,争取我们成为大学校友!”
“是啊,到时候我们一起在未名湖畔散步,读书……”杨瑾及时收回了想象,“能上燕京大学最好,不过你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我再帮你选了两个志愿,都是北京的大学,你一定能考上的!”
能一起进燕京大学当然最好,但一同到北京读书也很不错,鲁盼儿看了那两所大学,觉得自己果然信心满满,“将来我们在北京相会!。”
这也正是杨瑾的想法,夫妻就是不能同校,也要同一个城市,他转头看看睡熟的梓恒,帮他把被子重新掖好,又说:“语文的知识要靠日常积累,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不可能大幅提高,我们认真读课本,再把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背熟就行了;考政治除了要看书,还要阅读报纸,了解时事;至于英语,刚好我们最近一直在学,倒是能省一些工夫;你现在最需要投入时间的是数学,这是你的弱项,也是最能在短期提高分数的科目。”
“我知道了。”鲁盼儿郑重地点点头,突然又笑了起来,“突然觉得我们又回到了过去——我要上高中了,你过来嘱咐我怎么学习……”
杨瑾也笑了,抬起手拍了拍妻子的头,“你还是像过去一样可爱。”
鲁盼儿看着杨瑾,她依旧仰慕着他,但又多了一种别样的亲昵,便将手肘放在桌上托着下巴笑,“可是你倒是不一样了呢。”
“怎么不一样?”杨瑾探过身在她脸上轻吻一下,又笑着问。
鲁盼儿红一脸,“你变坏了呀!”急忙放下手坐直,严肃地说:“我们做一个时间表,从今晚就开始复习。”
这样的鲁盼儿其实更可爱,杨瑾笑意加深了,“好,就从今晚开始。”可是随手却将灯熄了。
“说好学习的!”
“是要学,不过等一会儿。”
灯果然又亮了,一直到半夜才再熄灭。
张县长带来消息之后,鲁盼儿并没有瞒着大家,第二天学校中午放学时便与宋老师说了,“这个机会很难得,不知道你和建国是不是想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