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评社的演出不事先公布节目演员,小剧场时就是这样,是为了叫观众对演员一视同仁。你是来听相声的,不是来干什么别的的。后来谢霜辰渐渐名气大了,会专门为了回馈观众提前放节目单,但是效果不好,适得其反,也就作罢。
    且得说这场演出备受关注,门口还有几家媒体,举着摄像机话筒采访观众。他们大多是为了谢欢而来,影后上剧场说相声去,简直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大家仿佛约定俗成这是一个俗不可耐的舞台,谢欢这种级别的出现在这里,未免有些不太符合身份。
    再者,她是个女人。女人在这个舞台上有着先天的弱势,抄便宜逗乐不好听,所以当初谢方弼不愿意叫她学这个,父女二人结下了梁子。杨霜林说他跟谢霜辰之间是师兄弟的事儿,谢欢一个外人不要插手,也是由此而来。
    后台里,大家在做最后的准备,其实就是换了衣裳聊闲篇。台上的背景仍旧是一片绿色,跟之前用过的荷叶略有相似,只是在水中加了几尾锦鲤,取“连年有余”之意,大过年的,也图个吉利。
    谢霜辰不喜欢用大红大紫的颜色,每次开专场都是墨分五色染点绿的各种的……叶子,什么荷叶啊竹叶啊芭蕉叶啊。
    他说是因为清新雅致,史湘澄觉得纯粹就是因为“叶”。
    “二小姐呢!”史湘澄满后台叫人,凤飞霏不知从哪儿蹦了出来。史湘澄说:“别钻了!你一会儿上去开场去啊。”
    “好啊。”凤飞霏说道。
    史湘澄仔细打量他一番,“啧啧”说道:“哎呀,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满咏评社后台都没人做身儿新大褂,你倒是行了,年年穿新的。这花里胡哨的,哎呀!”她提高音量,“真是叫人酸涩啊!”
    凤飞霏来咏评社的专场当报幕主持人是国际惯例了,他不说相声,但是大褂穿得比谁都好看。白缎儿绣得金龙云纹,富贵霸气,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今日的主角儿。
    谢霜辰肯定没钱给他置办这些,但凡凤飞霏登台,衣服都是姚笙给准备的。今日他也来了,跟风飞鸾在下面坐着呢。
    “酸涩个屁!怎么不绣个凤?”谢霜辰说,“再说了我怎么没新衣裳?”他把脚往外一伸,“新纳的千层底儿!”
    “这才几个钱?你滚吧!”史湘澄懒得理谢霜辰。她招呼大家在周围汇合,一会儿开场了都得先上去亮相,再留头一个节目的演员演出。
    “陈哥呢?”史湘澄问道。
    “刚刚好像上厕所去了。”杨启瑞说。
    “都快开场了跑厕所去了?”史湘澄嘀咕,“干嘛啊,这是紧张了?”
    杨启瑞笑道:“没准儿还真是!他说他媳妇儿今天带着孩子来现场了。”
    “什么?!”谢霜辰“蹭”一下就站起来了,“怎么不提前招呼一声儿?哎呀这嫂子孩子来,咱这儿什么都没准备呢!陈哥怎么这样?关键时候掉链子?”
    犹记得当初杨启瑞带媳妇儿来咏评社时,谢霜辰就好一顿耍,就想给杨启瑞挣点面子,那时候还是小剧场呢,如今换成了大剧院,还是一年到头最重要的一场演出,突然听说陈序媳妇儿带着孩子来了,那不得更慌?
    “你甭一惊一乍的了。”叶菱说,“人家不愿意说,估计就是怕你小题大做。”
    说话工夫间陈序回来了,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他身上,他愣了愣,问道:“怎么了?”
    “家里人来了?”谢霜辰问。
    “啊……”陈序有点尴尬。
    “怎么不早说啊!”谢霜辰又来了。
    “嗨,我寻思着也没什么好说的。”陈序说,“我媳妇儿成天跟我打架,觉得我肯定是背着她在外面干什么呢。这些年我也听烦了,说在咏评社说相声。她还不信,因为我原来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爱好的显露——她听说过咏评社,觉得我是编瞎话骗她。我就找了票叫她来,来之后她愿意怎么想,就随便吧……”说罢,他叹了叹气。
    陈序的家庭生活跟杨启瑞完全不同,杨启瑞夫妻二人生活优渥,家里也没有孩子,所以杨启瑞能辞职来专职说相声。陈序就算再怎么羡慕,也始终不敢踏出那一步。别说房贷车贷,单就一个孩子,足够叫他下半辈子勒紧裤腰带活着了。他逐步踏入中年,看上去也不似最初来咏评社时那般精神奕奕。
    这些年没少跟媳妇儿为琐事拌嘴,儿子也逐年长大,上小学了,生活足以沧桑。
    陈序有几分破罐子破摔的意思,跟媳妇儿摊牌,完事儿之后怎样,他没想过。
    “得了得了,看来这次演出还真是任务艰巨。”谢霜辰拍了拍手,“上台去吧!”
    一共七八个节目,头一个是李珂与邱铭,俩人讲的是传统相声《卖吊票》。一开始俩人准备节目的时候没想着中间能出这么多波澜,后来陆陆续续有了退票风波,俩人还寻思着说《卖吊票》会不会现场人少说着尴尬。
    还好算是好事多磨,剧场里小两千人坐得满满当当。人一多说着就累,需要声量高,情绪饱满,耗神耗力。一个节目演完,后背能都湿塌了。
    不过有这样热烈的场面,演员卖力气那是甘之如饴。
    “还有不到十天就要过春节了,我们哥儿俩呢,在这儿给大家拜个早年!”前面垫话的部分应景,说点吉祥话。李珂说道,“在北京呢,可不光都是北京人,五湖四海的朋友都有,有在北京上班的上学的。您看我吧,我就是天津人,就属于外来务工人员。”
    “我也是。”邱铭点头。
    “身在异地,越是邻近团圆节日,就越想听到乡音。”李珂说,“各地过年的风俗啊语言啊都有不同,比如北京吧,大初一早上起来肯定问一句——吃了么?”
    “去!”邱铭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吃了么,还得大初一再问一遍?说什么吃了么!得说过年好!”
    “哦我以为在北京话里‘吃了么’等于一切。”李珂说,“那你到了上海就不一样了,上海话吴侬软语,说‘过年好’仨字那个味道都很特别。我给大家学一学。”
    相声艺人学方言那是基本功,他轻飘飘地说出来仨字儿,外人一听就是上海话。但是头排一个观众用标准的上海话大喊了一声,一番对比,能听出来李珂说得还是不大准确。

章节目录

哏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文屋只为原作者南北逐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北逐风并收藏哏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