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虚兵的一方,张允带领五千兵马,诈称一万五千人马,大摇大摆的扑向历阳县。
作为真正的攻击部队,黄忠和庞统带着三万人非常低调的杀向石城,意图将军队掩盖在风雪之中。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周瑜早就派遣韩当朱桓二人分别驻守历阳和石城二县了,斥候也撒出十里开外。
不过刘备也只是希望一下而已,就算瞒不过周瑜也就瞒不过了,真正的实力碾压才是王道。
牛渚战场距离石城步卒五十里,一日急行军即可到达,所以到了当天晚上,黄忠的前锋部队兵临石城县城下。与此同时,刘备分兵的消息也传到东吴军中,吴军将领顿时齐聚周瑜帐中。
不过让陈武、凌操等人惊诧的是,周瑜依旧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仿佛刘备攻打的是别人的城池一样。
最后还是凌操忍不住问道:“大都督,石城之中只有三千多兵卒,要不要末将带兵救援朱桓。”
“出兵救援朱桓?”周瑜好像听到一个天大的笑话,眯起眼睛,紧盯着凌操说道:“凌操,你要带多少兵卒救援朱桓,说与本都督听。”
凌操刚想答话,却又闭上嘴巴,低下了头来,别的满脸通红。凌操实在是没办法答话,带兵多了,水寨怎么办?带兵少了和荆州兵卒陆战,那和肉包子打狗没什么区别,凌操估计一下,没有一万兵卒怕是救不了石城。
看到凌操无言而退,周瑜沉声道:“诸位不必再提救援石城一事,朱桓勇猛善战,必定可以挡住黄忠。诸位担心石城的安危,莫不如好好操练兵卒,寻机攻打刘备的水寨,学那围魏救赵之计……”
说罢,周瑜一甩衣袖,会寝帐去了。东吴众将用眼神交流一阵,只得退出帐外,各自回营去了。
其实东吴的将领也知道周瑜的难处,他们都知道应该分兵救援石城,周瑜就不知道吗?关键是周瑜拿不出那么多兵卒而已。这完全就是实力差距,和智力无关,初出茅庐的庞统照周瑜相比差得远呢!
朱桓回到石城之后也没闲着,依照周瑜的吩咐,抽空就训练壮丁协助守城,总算勉强凑齐了五千人马,当然这五千兵卒有一半都是民夫,战斗力实在不好说。好在朱桓守城是尽心尽力,没让黄忠偷袭到,一听到斥候禀告,早早就关闭了城门。
黄忠带着五百骑兵偷袭不成,只得退到数里开外,等着大军到来。没办法,黄忠敢带着五百骑兵偷城,并不代表着黄忠敢拿五百骑兵和朱桓正面作战,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士气问题。
到了半夜,庞统带着大军赶到石城门外,三万大军在夜间行军,火光如同一条长龙,延绵数里。黄忠欺朱桓兵少,都没有连夜扎营,直接将大军开赴到石城城下,将石城围得水泄不通。
天色渐明,黄忠的三万大军出现在朱桓的视线里,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看得朱桓眉头紧皱,暗叫不好。
黄忠叫庞统带着人安营扎寨,自己提刀前来叫阵。
朱桓也是东吴的猛将,见到黄忠叫阵,顿时感到这是一个天赐良机,带了五百出城来战黄忠,一心想要把黄忠斩于马下。
等走到附近,朱桓就感觉有些不妥,远处看,黄忠须发皆白,年逾古稀。但近处一看,黄忠的面相并没有那么老,称得上鹤发童颜,面色红润,眼中神光闪烁,怎么看也不会超过六十岁的样子。
再看黄忠手中提着一柄长刀,钢刀通体赤红,看上去就像沾满鲜血一样。(出自《古今刀剑录》——陶弘景)
朱桓还注意到,黄忠背上还背着一张弯弓,虽然没拿到手中实验一下,朱桓也能看出来,这也是天下少有的硬弓。
朱桓心中警惕,脸上却露出一副轻蔑的神色,冷笑道:“刘玄德手下无人了么,竟然派一老卒前来叫阵,真叫我朱桓胜之不武啊,哈哈哈……”
黄忠脾气暴躁,闻言勃然大怒,厉声喝道:“朱桓竖子,黄口小儿,今日黄忠定然将你斩于马下。”
“大言不惭……”朱桓冷喝一声,纵马上前,一刀劈下。
黄忠大喝一声,横起长刀向上就挡,朱桓本想欺负黄忠年老体衰,气力不如自己,但两刀相接,朱桓的心就沉到脚底。“锵……”的一声,黄忠完全架开了朱桓这一刀,别忘了,朱桓是先动手的,准备充足,所以实际上朱桓的力气并不如黄忠。
朱桓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才感觉事情不妙的,比力气比不过黄忠,你还能和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妖怪比招式经验吗?
架开朱桓的一刀,黄忠钢刀一转,斜斜劈下,如同一道红光掠过。
朱桓急忙竖起长刀抵挡,却发现黄忠这一刀并没有多大的力气,刀锋只是轻轻的划过自己的刀杆。
“呲……”破空声陡然响起,黄忠这一刀在半空中猛地一个折转,反砍了回来,速度更胜第一刀。朱桓连出手反击的机会都没有,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到抵挡上,这才堪堪挡住了黄忠这一刀。
根本不给朱桓喘息的机会,黄忠手中的钢刀上下翻飞,红光缭绕,奔着朱桓席卷而去。
在观战众人眼中,黄忠手中的钢刀几乎化成一团赤红的火焰,将朱桓笼罩当中。
十余招过后,朱桓都没得到一个反击的机会,被黄忠逼的倒退了十余步。朱桓心中发狠,正要冒险反攻,忽然听得一声厉喝,只见黄忠怒目圆睁,须发皆张,把大刀举到天空,一刀劈下。
第三百三十四章先行一步步步杀
朱桓怒目拧眉,奋力向上一架,就听到“当啷……”一声巨响,朱桓的战马浑身一颤,差点没跪倒在地。黄忠的大刀如同一座大山,压得朱桓身上“啪啪”作响,几乎喘不过气来。
凌厉的劲风吹的雪花乱飞,地上的积雪也被卷了起来,盘旋在二人身边,白蒙蒙一团。
“哈……”黄忠吐气开声,在马上站起身来,再次运力下压,血红色的钢刀划过朱桓的刀杆,发出“铮……”的一声颤鸣声,刀锋又下压了几分,几乎贴在朱桓的肩膀之上。
眼见形势危急,朱桓心中一动,把左脚在马镫中抽了出来,向上一勾,倒踢在腰间的剑鞘上,震得腰间的宝剑离鞘而出,直奔黄忠的胸口射去。
眼见宝剑飞来,黄忠只得撤回钢刀,用刀杆磕飞朱桓的宝剑,朱桓趁机跳出战团,策马狂奔,直奔本方军阵而去。
黄忠看着朱桓的背影,冷笑一声,低声喝道:“想走,哪有那么容易?”
说着话,黄忠手腕一翻,取下背上的弯弓,搭上一支羽箭,遥指朱桓的背心,缓缓拉开弓弦。
此时朱桓刚逃出二十余丈,正是弓箭威力最大的距离。
朱桓的亲兵见到黄忠拿出弓箭,纷纷大声呼喊,提醒朱桓“将军小心暗箭……”“将军小心”之类的话语,当然也有破口大骂黄忠卑鄙无耻的。
朱桓沙场经验十分丰富,要不然刚才也不能灵机一动,在黄忠手中逃出升天,听到兵卒的呼喊之声,没听到背后的马蹄声,就知道黄忠要用羽箭射杀自己,急忙在马上扭过身来。
“嗡……”弓弦震动,撕裂空气,震得黄忠身前的雪花猛地一抖。
一支羽箭离弦而出,消失在漫天的风雪之中,朱桓的汗毛一下子炸了起来,精神紧绷到极点,两只眼睛的瞳孔几乎收缩成一点,运足目力在漫天的风雪之中寻找羽箭的踪迹。
等到朱桓在风雪之中发现激射而来的羽箭时候,箭镞距离朱桓已经不足十步了,这个距离对于急速飞行的羽箭来说,瞬即可到,朱桓根本就没有抵挡的时间,只能挣命躲闪。
如果说天气晴朗,准备充分,黄忠这一箭肯定奈何不了朱桓,毕竟朱桓也是百人敌巅峰的武将,距离千人敌的境界不差多少了。但各种原因叠加之下,朱桓终归还是没能完全避开这一箭。
“扑……”的一声,激射的羽箭穿透了朱桓肩膀的铠甲、肌肉,透体而出。
巨大的冲击力牵扯得朱桓在马上一个趔趄,差点没掉落马下,好在朱桓心志坚定,紧咬牙关,这才没疼的昏过去,硬挺着回到军阵,撤兵而回。
回到石城,朱桓怕黄忠趁机攻城,也顾不上天气严寒,就在城墙之上脱去铠甲包扎伤口。随军的郎中小心翼翼的剪开朱桓的衣衫,却发现朱桓肩部竟然出现一个血肉模糊的伤口,足有拇指粗细。
随军郎中敢用自己十余年的行军经验发誓,他绝对没见这样恐怖的箭伤,随军郎中甚至怀疑认为,朱桓是被长枪之类武器扎的。
好在黄忠没有在羽箭上抹毒药的习惯,朱桓包扎之后,就没有什么生命危险了。不过黄忠也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辈,根本不给朱桓养伤的机会,立即挥动大军攻城。
由于石城距离牛渚大营很近,所以黄忠出征的时候准备了很多工程物资,云梯、巢车、小型投石机一应俱全。就算没有任何准备,黄忠也能发起压迫力很大的攻势,就是一举攻破石城也不是没有希望。
不到一柱香的时间,黄忠的投石机就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将石块送上天空,落到石城的城墙上。
三丈多高的巢车也推到城墙附近,向下飘洒箭雨。
一队队兵卒嚎叫着冲向城墙,竖起云梯,向上攀爬,冲车也一下又一下的轰击着城门,发出沉闷的响声。
石城的四面八方响起震天的战鼓之声,在风雪之中传出老远。转瞬之间,石城变成一个恐怖的生死磨盘。
朱桓彻底暴走了,袒露着上身,一只手握着大刀,矗立在城头之上,用嘶哑的语调指挥战斗。片刻之间,朱桓身上的绷带就被鲜血染得通红。这壮烈的情景感染了东吴兵卒,一向是陆战外行的吴兵发挥出意料之外的战斗力,一个个悍不畏死,压得荆州兵卒抬不起头来。
朱桓在石城囤积了不少木石羽箭,火油硫磺等物,这一刻终于派上用场了。吴兵居高临下,砸的荆州兵卒哭爹喊娘,掉头就跑。
黄忠勃然大怒,策马抡刀,连斩数十米逃兵,这才将荆州兵卒赶回城墙之下。不过这一次,黄忠却把衙门推到刀山火海之下,城头上洒下大量的火油干柴,烧的石城四周烟气冲天。
这些火油本来是用来烧掉敌军投石机之类的攻城器械所用的,但朱桓现在身受重伤,哪有能力带兵出城啊,让别人领兵更不现实,那等于送上门给黄忠宰一样。说实话,如果早知道黄忠武艺这么高,朱桓自己都不会带兵出城的。
现在没有办法了,形势危急,朱桓也只能将威力最大的火计先用出来了。至于以后怎么办?以后再想吧?
黄忠再勇猛,也不是水火之敌,见到朱桓用出大杀器,只能悻悻而退了。不过黄忠也不着急,朱桓也就是能拖延一下时间而已,火油硫磺又不是大风刮来的,石城能有多少储存量。
就当休息一下了!黄忠下定主意,撤军而回,留下火光熊熊的战场。
逼退了黄忠,朱桓终于能好好休息一下了,朱桓一面派人给周瑜送信,一面召集壮丁帮助运送物资。
不过朱桓也知道,周瑜怕是难以给自己送来援军,略微估算一下,黄忠手中最少有三万人马。这可是三万人马啊!足足是本方兵力的六七倍,这还不算黄忠能历史抓壮丁抓来的兵卒呢。
大都督能给自己送来多少援兵,五千人?
当然,如果自己能多出来五千人的兵力,朱桓还是很有把握守住石城的。但问题是黄忠根本不给大都督救援自己的机会,四面围城,就是援军到了都进不城内,首先要遭遇的就是黄忠的截杀。
朱桓根本就不指望周瑜能多派军队救援自己,那不现实,两害相权取其轻,周瑜宁可丢了石城也不会放弃牛渚的。如果牛渚失手,大江之上就再也没有适合截击刘备的地点了。
换而言之,如果周瑜弃守牛渚,刘备的水军就将畅通无阻,沿江之下,直接威胁到吴县,东吴的政治中心。
难道大都督要放弃石城吗?朱桓一时间陷入迷茫之中,只能等着周瑜的军令了。朱桓还是很有把握把军情送到周瑜手中的,三万的大军不可能一点缝隙不留。附近水网纵横,找到一条道路太简单了。
到了第二天清晨,朱桓终于接到周瑜的命令,周瑜的军令很简单上面只有十几个字: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退守丹阳。
既然周瑜下了军令,朱桓也只能暗地里做好准备了。无奈之余朱桓也有些感叹,这不是周瑜计划失误,只能说刘备先一步分兵,一步先、步步先,周瑜也只能被动应对了。
就算早看到石城历阳这两个破绽,周瑜也断然不敢分兵的。
到了第二天,朱桓身体稍微缓过来一些,继续带兵抵挡黄忠的大军。朱桓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他心里非常清楚现在的形势,自己能多抵抗一天,整个战役胜利的希望就大一分。
但出乎意料的是,到了第二天傍晚,周瑜竟然真的给朱桓派出一支援军,凌统和吕蒙带领五千兵卒,自牛辅赶赴石城,与朱桓隔城相望,寻机进入石城,协助朱桓守城。
但事情哪有那么简单,黄忠一看到周瑜派出援军,立即将攻城的任务交付给庞统,自己带领三千兵卒阻挡吕蒙和凌统。
吕蒙和凌统两员小将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暮色中双战黄忠,杀得天昏地暗,旗鼓相当。看的朱桓欣慰不已,暗道东吴英才不断。不过二人到底还没成年,耐力不足,和黄忠拼杀了百余回合,力竭而退。
不过这也震慑住了黄忠,让老将没敢带兵冲杀,一时间黄忠和凌统、吕蒙二人陷入僵持之中。
小战场黄忠和吕蒙、凌统二人势均力敌,主战场庞统依旧死死的压制住朱桓。
和黄忠相比,庞统少了一丝铁血气息,但用兵却更加诡异,声东击西,虚实相间,打的石城岌岌可危,破城只在旦夕之间。
到了第三天,凌统和吕蒙依旧没冲过黄忠的封锁,而且二人手下的兵卒都已经疲惫不堪了,没办法,黄忠有轮换的兵卒,他们二人可没有,无奈之下,二人只好先行撤兵到丹阳,留下孤城一座。
援军败退,吴军士气低落,荆州兵卒士气大涨,黄忠趁机回头攻城,攻势一浪超过一浪。到了最后,黄忠更是纵马来到城下,连发数十箭,箭箭不空,射杀了数十名吴军,清空这一大片城头,吓得吴军心惊胆战,荆州兵卒趁机攻上城头。
转眼之间,石城三面城墙尽皆失守,朱桓无奈之下,只得带兵突围,直奔丹阳去了。
哇咔咔,这个月终于没断更,我可以休息一天了。累死了,最后,谢谢各位捧场、订阅的书友,万分感谢,是你们给了蜘蛛坚持下去的信心。
第三百三十五章以退为进诱黄忠
突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黄忠的三万大军四面合围,朱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逃出生天,但也落得个旧伤复发的下场。
丹阳是个大县,要比石城县还要大一些,但想要久守也不太容易,突围之后,朱桓手下只剩下三千余人了。然而此时此刻朱桓的心思却不是放在守城上,因为朱桓发现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凌统和吕蒙二人竟然不在丹阳城中。
几日鏖战之后,两名小将手下应该还有三四千人,合兵一处的话,朱桓能凑上五六千人,再召集一些壮丁,守个十天八天的,朱桓还是很有把握的。
但这二人为什么没有回到丹阳城中呢,朱桓立即陷入沉思之中,足足过了半个时辰,朱桓好像明白了什么,嘴角流出一丝笑容,吩咐道:“来人,立即召集丹阳的壮丁协助守城。”
朱桓手下的各级军官立即点头应是,朱桓又补充道:“此次征兵,必须要招募四道、到五千兵卒,而且必须人人披甲,手持刀枪。”
这时一名副将施礼问道:“将军,末将认为……新招募的兵卒战斗力远逊于老兵,把兵刃衣甲用到他们身上,是不是有些不值呢?”
朱桓微微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此事我自有计较,不比多言,尔等依令行事即可。”
各级官员轰然应是,朱桓心中叹道:“不管吕蒙凌统为什么领着兵卒消失,大都督有什么安排,自己已经尽到最大的能力替他们掩护了,接下来的胜负,已经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
朱桓在丹阳城中整兵再战,黄忠在石城县休养生息,但这平静只持续了两天,黄忠就再次出兵攻打丹阳。
朱桓抵挡了五日,就挡不住黄忠的攻势了,无奈之下只得撤兵秣陵。建安八年(203)一月,刘备和孙策的争斗发展到另外一种情况,山阴县的孙策依靠地利人和的优势,渐渐搬回劣势。
不管怎么说,孙策在兵源,物资等等方面都占据很大优势,只要不出现什么决定性错误,能反败为胜不是什么难事。除非张飞能够一鼓作气击败孙策,但那是不可能的,孙策独自起兵,什么样的阵仗没经历过。
而周瑜这里情况却愈发危险起来,刘备在牛渚只守不攻,派黄忠攻城略地,已经逼近到秣陵附近。
秣陵是江南重镇,其重要性就不多言了,一句话就可以解释,秣陵就是南京。
一月中旬,江南已经有了一丝丝暖意,秣陵城下却依旧寒气逼人,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杀气。
作为真正的攻击部队,黄忠和庞统带着三万人非常低调的杀向石城,意图将军队掩盖在风雪之中。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周瑜早就派遣韩当朱桓二人分别驻守历阳和石城二县了,斥候也撒出十里开外。
不过刘备也只是希望一下而已,就算瞒不过周瑜也就瞒不过了,真正的实力碾压才是王道。
牛渚战场距离石城步卒五十里,一日急行军即可到达,所以到了当天晚上,黄忠的前锋部队兵临石城县城下。与此同时,刘备分兵的消息也传到东吴军中,吴军将领顿时齐聚周瑜帐中。
不过让陈武、凌操等人惊诧的是,周瑜依旧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仿佛刘备攻打的是别人的城池一样。
最后还是凌操忍不住问道:“大都督,石城之中只有三千多兵卒,要不要末将带兵救援朱桓。”
“出兵救援朱桓?”周瑜好像听到一个天大的笑话,眯起眼睛,紧盯着凌操说道:“凌操,你要带多少兵卒救援朱桓,说与本都督听。”
凌操刚想答话,却又闭上嘴巴,低下了头来,别的满脸通红。凌操实在是没办法答话,带兵多了,水寨怎么办?带兵少了和荆州兵卒陆战,那和肉包子打狗没什么区别,凌操估计一下,没有一万兵卒怕是救不了石城。
看到凌操无言而退,周瑜沉声道:“诸位不必再提救援石城一事,朱桓勇猛善战,必定可以挡住黄忠。诸位担心石城的安危,莫不如好好操练兵卒,寻机攻打刘备的水寨,学那围魏救赵之计……”
说罢,周瑜一甩衣袖,会寝帐去了。东吴众将用眼神交流一阵,只得退出帐外,各自回营去了。
其实东吴的将领也知道周瑜的难处,他们都知道应该分兵救援石城,周瑜就不知道吗?关键是周瑜拿不出那么多兵卒而已。这完全就是实力差距,和智力无关,初出茅庐的庞统照周瑜相比差得远呢!
朱桓回到石城之后也没闲着,依照周瑜的吩咐,抽空就训练壮丁协助守城,总算勉强凑齐了五千人马,当然这五千兵卒有一半都是民夫,战斗力实在不好说。好在朱桓守城是尽心尽力,没让黄忠偷袭到,一听到斥候禀告,早早就关闭了城门。
黄忠带着五百骑兵偷袭不成,只得退到数里开外,等着大军到来。没办法,黄忠敢带着五百骑兵偷城,并不代表着黄忠敢拿五百骑兵和朱桓正面作战,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士气问题。
到了半夜,庞统带着大军赶到石城门外,三万大军在夜间行军,火光如同一条长龙,延绵数里。黄忠欺朱桓兵少,都没有连夜扎营,直接将大军开赴到石城城下,将石城围得水泄不通。
天色渐明,黄忠的三万大军出现在朱桓的视线里,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看得朱桓眉头紧皱,暗叫不好。
黄忠叫庞统带着人安营扎寨,自己提刀前来叫阵。
朱桓也是东吴的猛将,见到黄忠叫阵,顿时感到这是一个天赐良机,带了五百出城来战黄忠,一心想要把黄忠斩于马下。
等走到附近,朱桓就感觉有些不妥,远处看,黄忠须发皆白,年逾古稀。但近处一看,黄忠的面相并没有那么老,称得上鹤发童颜,面色红润,眼中神光闪烁,怎么看也不会超过六十岁的样子。
再看黄忠手中提着一柄长刀,钢刀通体赤红,看上去就像沾满鲜血一样。(出自《古今刀剑录》——陶弘景)
朱桓还注意到,黄忠背上还背着一张弯弓,虽然没拿到手中实验一下,朱桓也能看出来,这也是天下少有的硬弓。
朱桓心中警惕,脸上却露出一副轻蔑的神色,冷笑道:“刘玄德手下无人了么,竟然派一老卒前来叫阵,真叫我朱桓胜之不武啊,哈哈哈……”
黄忠脾气暴躁,闻言勃然大怒,厉声喝道:“朱桓竖子,黄口小儿,今日黄忠定然将你斩于马下。”
“大言不惭……”朱桓冷喝一声,纵马上前,一刀劈下。
黄忠大喝一声,横起长刀向上就挡,朱桓本想欺负黄忠年老体衰,气力不如自己,但两刀相接,朱桓的心就沉到脚底。“锵……”的一声,黄忠完全架开了朱桓这一刀,别忘了,朱桓是先动手的,准备充足,所以实际上朱桓的力气并不如黄忠。
朱桓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才感觉事情不妙的,比力气比不过黄忠,你还能和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妖怪比招式经验吗?
架开朱桓的一刀,黄忠钢刀一转,斜斜劈下,如同一道红光掠过。
朱桓急忙竖起长刀抵挡,却发现黄忠这一刀并没有多大的力气,刀锋只是轻轻的划过自己的刀杆。
“呲……”破空声陡然响起,黄忠这一刀在半空中猛地一个折转,反砍了回来,速度更胜第一刀。朱桓连出手反击的机会都没有,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到抵挡上,这才堪堪挡住了黄忠这一刀。
根本不给朱桓喘息的机会,黄忠手中的钢刀上下翻飞,红光缭绕,奔着朱桓席卷而去。
在观战众人眼中,黄忠手中的钢刀几乎化成一团赤红的火焰,将朱桓笼罩当中。
十余招过后,朱桓都没得到一个反击的机会,被黄忠逼的倒退了十余步。朱桓心中发狠,正要冒险反攻,忽然听得一声厉喝,只见黄忠怒目圆睁,须发皆张,把大刀举到天空,一刀劈下。
第三百三十四章先行一步步步杀
朱桓怒目拧眉,奋力向上一架,就听到“当啷……”一声巨响,朱桓的战马浑身一颤,差点没跪倒在地。黄忠的大刀如同一座大山,压得朱桓身上“啪啪”作响,几乎喘不过气来。
凌厉的劲风吹的雪花乱飞,地上的积雪也被卷了起来,盘旋在二人身边,白蒙蒙一团。
“哈……”黄忠吐气开声,在马上站起身来,再次运力下压,血红色的钢刀划过朱桓的刀杆,发出“铮……”的一声颤鸣声,刀锋又下压了几分,几乎贴在朱桓的肩膀之上。
眼见形势危急,朱桓心中一动,把左脚在马镫中抽了出来,向上一勾,倒踢在腰间的剑鞘上,震得腰间的宝剑离鞘而出,直奔黄忠的胸口射去。
眼见宝剑飞来,黄忠只得撤回钢刀,用刀杆磕飞朱桓的宝剑,朱桓趁机跳出战团,策马狂奔,直奔本方军阵而去。
黄忠看着朱桓的背影,冷笑一声,低声喝道:“想走,哪有那么容易?”
说着话,黄忠手腕一翻,取下背上的弯弓,搭上一支羽箭,遥指朱桓的背心,缓缓拉开弓弦。
此时朱桓刚逃出二十余丈,正是弓箭威力最大的距离。
朱桓的亲兵见到黄忠拿出弓箭,纷纷大声呼喊,提醒朱桓“将军小心暗箭……”“将军小心”之类的话语,当然也有破口大骂黄忠卑鄙无耻的。
朱桓沙场经验十分丰富,要不然刚才也不能灵机一动,在黄忠手中逃出升天,听到兵卒的呼喊之声,没听到背后的马蹄声,就知道黄忠要用羽箭射杀自己,急忙在马上扭过身来。
“嗡……”弓弦震动,撕裂空气,震得黄忠身前的雪花猛地一抖。
一支羽箭离弦而出,消失在漫天的风雪之中,朱桓的汗毛一下子炸了起来,精神紧绷到极点,两只眼睛的瞳孔几乎收缩成一点,运足目力在漫天的风雪之中寻找羽箭的踪迹。
等到朱桓在风雪之中发现激射而来的羽箭时候,箭镞距离朱桓已经不足十步了,这个距离对于急速飞行的羽箭来说,瞬即可到,朱桓根本就没有抵挡的时间,只能挣命躲闪。
如果说天气晴朗,准备充分,黄忠这一箭肯定奈何不了朱桓,毕竟朱桓也是百人敌巅峰的武将,距离千人敌的境界不差多少了。但各种原因叠加之下,朱桓终归还是没能完全避开这一箭。
“扑……”的一声,激射的羽箭穿透了朱桓肩膀的铠甲、肌肉,透体而出。
巨大的冲击力牵扯得朱桓在马上一个趔趄,差点没掉落马下,好在朱桓心志坚定,紧咬牙关,这才没疼的昏过去,硬挺着回到军阵,撤兵而回。
回到石城,朱桓怕黄忠趁机攻城,也顾不上天气严寒,就在城墙之上脱去铠甲包扎伤口。随军的郎中小心翼翼的剪开朱桓的衣衫,却发现朱桓肩部竟然出现一个血肉模糊的伤口,足有拇指粗细。
随军郎中敢用自己十余年的行军经验发誓,他绝对没见这样恐怖的箭伤,随军郎中甚至怀疑认为,朱桓是被长枪之类武器扎的。
好在黄忠没有在羽箭上抹毒药的习惯,朱桓包扎之后,就没有什么生命危险了。不过黄忠也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辈,根本不给朱桓养伤的机会,立即挥动大军攻城。
由于石城距离牛渚大营很近,所以黄忠出征的时候准备了很多工程物资,云梯、巢车、小型投石机一应俱全。就算没有任何准备,黄忠也能发起压迫力很大的攻势,就是一举攻破石城也不是没有希望。
不到一柱香的时间,黄忠的投石机就发出“吱嘎……吱嘎……”的响声,将石块送上天空,落到石城的城墙上。
三丈多高的巢车也推到城墙附近,向下飘洒箭雨。
一队队兵卒嚎叫着冲向城墙,竖起云梯,向上攀爬,冲车也一下又一下的轰击着城门,发出沉闷的响声。
石城的四面八方响起震天的战鼓之声,在风雪之中传出老远。转瞬之间,石城变成一个恐怖的生死磨盘。
朱桓彻底暴走了,袒露着上身,一只手握着大刀,矗立在城头之上,用嘶哑的语调指挥战斗。片刻之间,朱桓身上的绷带就被鲜血染得通红。这壮烈的情景感染了东吴兵卒,一向是陆战外行的吴兵发挥出意料之外的战斗力,一个个悍不畏死,压得荆州兵卒抬不起头来。
朱桓在石城囤积了不少木石羽箭,火油硫磺等物,这一刻终于派上用场了。吴兵居高临下,砸的荆州兵卒哭爹喊娘,掉头就跑。
黄忠勃然大怒,策马抡刀,连斩数十米逃兵,这才将荆州兵卒赶回城墙之下。不过这一次,黄忠却把衙门推到刀山火海之下,城头上洒下大量的火油干柴,烧的石城四周烟气冲天。
这些火油本来是用来烧掉敌军投石机之类的攻城器械所用的,但朱桓现在身受重伤,哪有能力带兵出城啊,让别人领兵更不现实,那等于送上门给黄忠宰一样。说实话,如果早知道黄忠武艺这么高,朱桓自己都不会带兵出城的。
现在没有办法了,形势危急,朱桓也只能将威力最大的火计先用出来了。至于以后怎么办?以后再想吧?
黄忠再勇猛,也不是水火之敌,见到朱桓用出大杀器,只能悻悻而退了。不过黄忠也不着急,朱桓也就是能拖延一下时间而已,火油硫磺又不是大风刮来的,石城能有多少储存量。
就当休息一下了!黄忠下定主意,撤军而回,留下火光熊熊的战场。
逼退了黄忠,朱桓终于能好好休息一下了,朱桓一面派人给周瑜送信,一面召集壮丁帮助运送物资。
不过朱桓也知道,周瑜怕是难以给自己送来援军,略微估算一下,黄忠手中最少有三万人马。这可是三万人马啊!足足是本方兵力的六七倍,这还不算黄忠能历史抓壮丁抓来的兵卒呢。
大都督能给自己送来多少援兵,五千人?
当然,如果自己能多出来五千人的兵力,朱桓还是很有把握守住石城的。但问题是黄忠根本不给大都督救援自己的机会,四面围城,就是援军到了都进不城内,首先要遭遇的就是黄忠的截杀。
朱桓根本就不指望周瑜能多派军队救援自己,那不现实,两害相权取其轻,周瑜宁可丢了石城也不会放弃牛渚的。如果牛渚失手,大江之上就再也没有适合截击刘备的地点了。
换而言之,如果周瑜弃守牛渚,刘备的水军就将畅通无阻,沿江之下,直接威胁到吴县,东吴的政治中心。
难道大都督要放弃石城吗?朱桓一时间陷入迷茫之中,只能等着周瑜的军令了。朱桓还是很有把握把军情送到周瑜手中的,三万的大军不可能一点缝隙不留。附近水网纵横,找到一条道路太简单了。
到了第二天清晨,朱桓终于接到周瑜的命令,周瑜的军令很简单上面只有十几个字: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退守丹阳。
既然周瑜下了军令,朱桓也只能暗地里做好准备了。无奈之余朱桓也有些感叹,这不是周瑜计划失误,只能说刘备先一步分兵,一步先、步步先,周瑜也只能被动应对了。
就算早看到石城历阳这两个破绽,周瑜也断然不敢分兵的。
到了第二天,朱桓身体稍微缓过来一些,继续带兵抵挡黄忠的大军。朱桓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他心里非常清楚现在的形势,自己能多抵抗一天,整个战役胜利的希望就大一分。
但出乎意料的是,到了第二天傍晚,周瑜竟然真的给朱桓派出一支援军,凌统和吕蒙带领五千兵卒,自牛辅赶赴石城,与朱桓隔城相望,寻机进入石城,协助朱桓守城。
但事情哪有那么简单,黄忠一看到周瑜派出援军,立即将攻城的任务交付给庞统,自己带领三千兵卒阻挡吕蒙和凌统。
吕蒙和凌统两员小将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暮色中双战黄忠,杀得天昏地暗,旗鼓相当。看的朱桓欣慰不已,暗道东吴英才不断。不过二人到底还没成年,耐力不足,和黄忠拼杀了百余回合,力竭而退。
不过这也震慑住了黄忠,让老将没敢带兵冲杀,一时间黄忠和凌统、吕蒙二人陷入僵持之中。
小战场黄忠和吕蒙、凌统二人势均力敌,主战场庞统依旧死死的压制住朱桓。
和黄忠相比,庞统少了一丝铁血气息,但用兵却更加诡异,声东击西,虚实相间,打的石城岌岌可危,破城只在旦夕之间。
到了第三天,凌统和吕蒙依旧没冲过黄忠的封锁,而且二人手下的兵卒都已经疲惫不堪了,没办法,黄忠有轮换的兵卒,他们二人可没有,无奈之下,二人只好先行撤兵到丹阳,留下孤城一座。
援军败退,吴军士气低落,荆州兵卒士气大涨,黄忠趁机回头攻城,攻势一浪超过一浪。到了最后,黄忠更是纵马来到城下,连发数十箭,箭箭不空,射杀了数十名吴军,清空这一大片城头,吓得吴军心惊胆战,荆州兵卒趁机攻上城头。
转眼之间,石城三面城墙尽皆失守,朱桓无奈之下,只得带兵突围,直奔丹阳去了。
哇咔咔,这个月终于没断更,我可以休息一天了。累死了,最后,谢谢各位捧场、订阅的书友,万分感谢,是你们给了蜘蛛坚持下去的信心。
第三百三十五章以退为进诱黄忠
突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黄忠的三万大军四面合围,朱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逃出生天,但也落得个旧伤复发的下场。
丹阳是个大县,要比石城县还要大一些,但想要久守也不太容易,突围之后,朱桓手下只剩下三千余人了。然而此时此刻朱桓的心思却不是放在守城上,因为朱桓发现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凌统和吕蒙二人竟然不在丹阳城中。
几日鏖战之后,两名小将手下应该还有三四千人,合兵一处的话,朱桓能凑上五六千人,再召集一些壮丁,守个十天八天的,朱桓还是很有把握的。
但这二人为什么没有回到丹阳城中呢,朱桓立即陷入沉思之中,足足过了半个时辰,朱桓好像明白了什么,嘴角流出一丝笑容,吩咐道:“来人,立即召集丹阳的壮丁协助守城。”
朱桓手下的各级军官立即点头应是,朱桓又补充道:“此次征兵,必须要招募四道、到五千兵卒,而且必须人人披甲,手持刀枪。”
这时一名副将施礼问道:“将军,末将认为……新招募的兵卒战斗力远逊于老兵,把兵刃衣甲用到他们身上,是不是有些不值呢?”
朱桓微微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此事我自有计较,不比多言,尔等依令行事即可。”
各级官员轰然应是,朱桓心中叹道:“不管吕蒙凌统为什么领着兵卒消失,大都督有什么安排,自己已经尽到最大的能力替他们掩护了,接下来的胜负,已经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
朱桓在丹阳城中整兵再战,黄忠在石城县休养生息,但这平静只持续了两天,黄忠就再次出兵攻打丹阳。
朱桓抵挡了五日,就挡不住黄忠的攻势了,无奈之下只得撤兵秣陵。建安八年(203)一月,刘备和孙策的争斗发展到另外一种情况,山阴县的孙策依靠地利人和的优势,渐渐搬回劣势。
不管怎么说,孙策在兵源,物资等等方面都占据很大优势,只要不出现什么决定性错误,能反败为胜不是什么难事。除非张飞能够一鼓作气击败孙策,但那是不可能的,孙策独自起兵,什么样的阵仗没经历过。
而周瑜这里情况却愈发危险起来,刘备在牛渚只守不攻,派黄忠攻城略地,已经逼近到秣陵附近。
秣陵是江南重镇,其重要性就不多言了,一句话就可以解释,秣陵就是南京。
一月中旬,江南已经有了一丝丝暖意,秣陵城下却依旧寒气逼人,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