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首日票房大卖,无疑为使馆影业推动的一系列宣传营销推广,给出了肯定的结果,但与此同时,相对论娱乐也中止了在《地牢围攻》宣传营销上面的投入,尽管媒体和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相关信息依然在传播,却是自发性的反应。
《地牢围攻》的热度已经起来了,没必要继续投入资金。
而且随着首日放映结束,超级大烂片的口碑也彻底传播开来,口碑确实可以营销操作,之前的一系列活动也尽可能吸引影迷在首周末进入影院,但再有力度的宣传营销,也无法拯救《地牢围攻》那烂到天崩地裂的口碑。
烂片经常能卖出高票房,却无持久力。
到了周六,《地牢围攻》的imdb评分降到了3.3分。
烂番茄指数持续下滑,跌到了百分之二。
与此同时,cinemascore公布了影院观众现场打分,上千名影迷平均打分为“e”。
一部能进入影院大规模放映的电影,cinemascore为“e”,实属罕见。
但更让人吃惊地是,cinemascore公布的预测认为,《地牢围攻》将会取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预期北美首周票房将接近3000万美元,最终票房落点极有可能在7000万美元以上。
《地牢围攻》的首日票房数据,也证明了cinemascore的预测不是空穴来风。
到了周六,《地牢围攻》的排片率和上座率依然遥遥领先同期其他影片,但受到超烂负面口碑的拖累,票房走势如同罗南预计的那样开始下滑,而且下滑幅度有点大。
周六当天,这部影片只拿到了981万美元,比上映首日下降了近300万美元。
即便烂片大卖,高开低走也是永远无法避免的命运。
随着时间推移,单日票房收入只会超级大跳水。
周一到来时,最新的票房统计数据第一时间送到了罗南手中,《地牢围攻》不出所料的压过第二周上映的《惊声尖笑3》,登上了北美票房排行榜冠军的宝座。
上映三天,在2920家影院豪取2955万美元,实现了单馆票房破万的成就。
《地牢围攻》的票房成功,让整个相对论娱乐欢欣鼓舞,毕竟这不是电影的胜利,而是相对论娱乐商业运作的结果。
职业影评圈则一片哀嚎。
《纽约客》的专职影评人理查德-布罗迪打破一种无言的默契,通过自己的官方博客和新注册的奈飞分享同时对外宣称:因为有很多垃圾观众,才有了这么多垃圾电影,好莱坞电影垃圾遍地,一定是与大批垃圾观众有关系,现在的观众真的不行了,还是怀念黄金时代的高素质观众。
这些话一出,疯狂的影迷用各种疯狂的谩骂几乎挤爆了理查德-布罗迪的博客与奈飞账号。
理查德-布罗迪在《纽约客》上的评论风格,一向以尖酸刻薄著称,根本不在乎影迷的反应,反而继续盛赞好莱坞黄金时代,怒斥如今浮躁的商业电影时代和垃圾观众。
仿佛黄金时代从来没有出过烂片一样。
影迷们开始与影评人打嘴仗,但制片公司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乌维-鲍尔连续两部游戏改编电影大卖,以好莱坞一贯喜欢跟风的制片策略,其他工作当然不会错过。
二十世纪福克斯拿到了《街头霸王》的电影改编权,公开宣称准备拍摄同名改编电影。
狮门影业买断了《生死格斗》的版权,改编电影已经开始了剧本创作。
这是电影圈的一贯风格,无论黄金年代,还是现在,或者说未来很长一个阶段,能赚钱的电影类型都是一拥而上,直到彻底拍烂为止。
制片方是个商业机构,赚钱才是目的,电影烂不烂根本不重要,烂片赚钱就就拍烂片,好片赚钱就拍好片,道理很简单的。
电影产业发展到现在,从某些方面来说,电影市场很简单、很功利,用钱投票,观众喜欢什么,好莱坞就向市场投放什么,不会管什么电影理想、艺术情怀。
在电影公司眼里,艺术片不比烂俗商业片更高贵,不说《地牢围攻》这种真正从头烂到尾的电影,有部分“烂片”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不喜欢他的人把他骂成了“烂片”,毕竟这批人话语权大,表达欲强。
互联网时代和信息大爆炸来临之前,好莱坞电影好坏的评判标准是为了保护老观众的审美趣味而存在的。
那些怀旧的老片,往往更容易获得好评。
但在电影公司眼里就不一样了,老观众年龄大,三观成熟,往往有家庭压力,冲动型消费可能低,每个月看电影的次数非常有限。
年轻的新观众正好反过来。
用罗伯特-艾格跟罗南说的一话来形容恰如其分——人人生而平等,为什么只能为老观众生产电影?新人的钱也是钱,而且新人的钱更好赚!
周一上午,看过《地牢围攻》的各项数据,罗南接到了琳赛-比尔亲自送过来的剧本。
“恭喜你。”琳赛-比尔将剧本放在罗南的办公桌上,说道:“这样一部影片都能大卖,你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罗南也不谦虚,说道:“只是在合适的时机,选对了合适的营销推广方式。”
琳赛-比尔又说道:“这样一位导演,你从哪里找来的?”
罗南微微耸肩:“别人介绍过来的,我也没想到他会这么自信。怎么说呢,他拥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能让影迷忍不住关心他的每一个消息。”
琳赛-比尔笑了起来:“我昨天遇到了杰西卡。”
“嗯?”罗南先是疑惑,接着反应了过来:“杰西?”
琳赛-比尔点头:“杰西卡-菲尔顿,你的专用剪辑师和后期制片人,我在华纳制片厂附近看到她的,跟她聊了一会,她很厉害,主持了那么多电影的后期制作。”
罗南想了想,说道:“下个月,使馆影业会发行两部她担任后期制片人的电影,你改编剧本的《贱女孩》,还有威尔-史密斯和查理兹-塞隆主演的《全民情敌》。”
“《贱女孩》拍完好长时间了,终于排上队了。”琳赛-比尔记得这个项目,毕竟剧本出自她手:“记得给我发首映邀请,我也要参加首映式。”
罗南笑了:“你是影片唯一的编剧,肯定要邀请你参加首映式。”
琳赛-比尔指了指剧本:“我增加了一个结局,其他部分基本没有做改动。”
罗南没有去看前面,直接翻到剧本最后几页,跟他上次说的一样,女主角沉浸在自我编织的美梦当中,用自己换取着超高的收入,成为了大都会纽约的女性精英。
超级公寓、豪华轿车、成堆的奢侈品,这些努力工作的精英白领甚至是金领们都不敢轻易消费的商品,在她身边唾手可得。
“这样富足的生活是不是有点夸张?”罗南没真正的接触过,不是特别清楚:“她们能维持如此高的生活品质?”
琳赛-比尔说道:“还记得我跟说过的那个大学同学吗?我感觉自己已经是同届中混的最好的一个了,但收入方面跟她没法比。罗南,你建议的这个结局,我适当借鉴了她目前的情况。”
罗南轻轻点头,有些高级交际花的情况,确实超出一般人想象。
琳赛-比尔又说道:“而且她的言论自成逻辑,比如她说自己没有占用任何社会资源,就创造出如此巨大的价值,这是值得肯定的。”
罗南直接说道:“这种人脱离不出来了。”
“我最近还跟她通过电话。”琳赛-比尔耸耸肩:“你知道她怎么说吗?等赚够了钱,就离开纽约,换一座城市重新生活。”
罗南补充了一句:“然后再找个老实男人嫁了?”
琳赛-比尔眼前一亮,说道:“改天通电话的时候,我可以给她这个建议。”
听到这话,罗南只能为未来的某个老实人默哀三秒钟。
话说回来,或许这在美国的一些男人眼里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
“行啊,写的很好。”罗南合上剧本,说道:“以后再做修改,要等导演到位之后再说,如果你有新的想法和内容,也可以继续更改。”
琳赛-比尔关心的问道:“这个剧本什么时候开始运作?”
作为罗南的亲信下属之一,琳赛-比尔非常清楚,这片子未来是冲着颁奖季去的,如果能在金球奖或者奥斯卡上收获一两个奖项,她这个编剧受益匪浅啊!
罗南说道:“不着急,可能明年开始运作,2005年或者2006年上映,要找到合适的导演,也要看看目前社会的发展形势,这种根据社会现实改编的电影,必然会受整个社会环境形势的影响较大。”
琳赛-比尔点了点头,说道:“没别的事我先走了,我还要回去改编《穿普拉达的恶魔》。”
“这个题材好写吗?”罗南问道。
“还可以吧。”琳赛-比尔实话实说:“下个月我要再去一趟纽约,看看我那位同学,也顺便实地考察一下时尚圈的事情,再跟原著作者聊聊。”
罗南拉开抽屉,找到了劳伦-维斯伯格的名片,递给琳赛-比尔:“这是原作者的联系方式。”
+
《地牢围攻》的热度已经起来了,没必要继续投入资金。
而且随着首日放映结束,超级大烂片的口碑也彻底传播开来,口碑确实可以营销操作,之前的一系列活动也尽可能吸引影迷在首周末进入影院,但再有力度的宣传营销,也无法拯救《地牢围攻》那烂到天崩地裂的口碑。
烂片经常能卖出高票房,却无持久力。
到了周六,《地牢围攻》的imdb评分降到了3.3分。
烂番茄指数持续下滑,跌到了百分之二。
与此同时,cinemascore公布了影院观众现场打分,上千名影迷平均打分为“e”。
一部能进入影院大规模放映的电影,cinemascore为“e”,实属罕见。
但更让人吃惊地是,cinemascore公布的预测认为,《地牢围攻》将会取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预期北美首周票房将接近3000万美元,最终票房落点极有可能在7000万美元以上。
《地牢围攻》的首日票房数据,也证明了cinemascore的预测不是空穴来风。
到了周六,《地牢围攻》的排片率和上座率依然遥遥领先同期其他影片,但受到超烂负面口碑的拖累,票房走势如同罗南预计的那样开始下滑,而且下滑幅度有点大。
周六当天,这部影片只拿到了981万美元,比上映首日下降了近300万美元。
即便烂片大卖,高开低走也是永远无法避免的命运。
随着时间推移,单日票房收入只会超级大跳水。
周一到来时,最新的票房统计数据第一时间送到了罗南手中,《地牢围攻》不出所料的压过第二周上映的《惊声尖笑3》,登上了北美票房排行榜冠军的宝座。
上映三天,在2920家影院豪取2955万美元,实现了单馆票房破万的成就。
《地牢围攻》的票房成功,让整个相对论娱乐欢欣鼓舞,毕竟这不是电影的胜利,而是相对论娱乐商业运作的结果。
职业影评圈则一片哀嚎。
《纽约客》的专职影评人理查德-布罗迪打破一种无言的默契,通过自己的官方博客和新注册的奈飞分享同时对外宣称:因为有很多垃圾观众,才有了这么多垃圾电影,好莱坞电影垃圾遍地,一定是与大批垃圾观众有关系,现在的观众真的不行了,还是怀念黄金时代的高素质观众。
这些话一出,疯狂的影迷用各种疯狂的谩骂几乎挤爆了理查德-布罗迪的博客与奈飞账号。
理查德-布罗迪在《纽约客》上的评论风格,一向以尖酸刻薄著称,根本不在乎影迷的反应,反而继续盛赞好莱坞黄金时代,怒斥如今浮躁的商业电影时代和垃圾观众。
仿佛黄金时代从来没有出过烂片一样。
影迷们开始与影评人打嘴仗,但制片公司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乌维-鲍尔连续两部游戏改编电影大卖,以好莱坞一贯喜欢跟风的制片策略,其他工作当然不会错过。
二十世纪福克斯拿到了《街头霸王》的电影改编权,公开宣称准备拍摄同名改编电影。
狮门影业买断了《生死格斗》的版权,改编电影已经开始了剧本创作。
这是电影圈的一贯风格,无论黄金年代,还是现在,或者说未来很长一个阶段,能赚钱的电影类型都是一拥而上,直到彻底拍烂为止。
制片方是个商业机构,赚钱才是目的,电影烂不烂根本不重要,烂片赚钱就就拍烂片,好片赚钱就拍好片,道理很简单的。
电影产业发展到现在,从某些方面来说,电影市场很简单、很功利,用钱投票,观众喜欢什么,好莱坞就向市场投放什么,不会管什么电影理想、艺术情怀。
在电影公司眼里,艺术片不比烂俗商业片更高贵,不说《地牢围攻》这种真正从头烂到尾的电影,有部分“烂片”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不喜欢他的人把他骂成了“烂片”,毕竟这批人话语权大,表达欲强。
互联网时代和信息大爆炸来临之前,好莱坞电影好坏的评判标准是为了保护老观众的审美趣味而存在的。
那些怀旧的老片,往往更容易获得好评。
但在电影公司眼里就不一样了,老观众年龄大,三观成熟,往往有家庭压力,冲动型消费可能低,每个月看电影的次数非常有限。
年轻的新观众正好反过来。
用罗伯特-艾格跟罗南说的一话来形容恰如其分——人人生而平等,为什么只能为老观众生产电影?新人的钱也是钱,而且新人的钱更好赚!
周一上午,看过《地牢围攻》的各项数据,罗南接到了琳赛-比尔亲自送过来的剧本。
“恭喜你。”琳赛-比尔将剧本放在罗南的办公桌上,说道:“这样一部影片都能大卖,你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罗南也不谦虚,说道:“只是在合适的时机,选对了合适的营销推广方式。”
琳赛-比尔又说道:“这样一位导演,你从哪里找来的?”
罗南微微耸肩:“别人介绍过来的,我也没想到他会这么自信。怎么说呢,他拥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能让影迷忍不住关心他的每一个消息。”
琳赛-比尔笑了起来:“我昨天遇到了杰西卡。”
“嗯?”罗南先是疑惑,接着反应了过来:“杰西?”
琳赛-比尔点头:“杰西卡-菲尔顿,你的专用剪辑师和后期制片人,我在华纳制片厂附近看到她的,跟她聊了一会,她很厉害,主持了那么多电影的后期制作。”
罗南想了想,说道:“下个月,使馆影业会发行两部她担任后期制片人的电影,你改编剧本的《贱女孩》,还有威尔-史密斯和查理兹-塞隆主演的《全民情敌》。”
“《贱女孩》拍完好长时间了,终于排上队了。”琳赛-比尔记得这个项目,毕竟剧本出自她手:“记得给我发首映邀请,我也要参加首映式。”
罗南笑了:“你是影片唯一的编剧,肯定要邀请你参加首映式。”
琳赛-比尔指了指剧本:“我增加了一个结局,其他部分基本没有做改动。”
罗南没有去看前面,直接翻到剧本最后几页,跟他上次说的一样,女主角沉浸在自我编织的美梦当中,用自己换取着超高的收入,成为了大都会纽约的女性精英。
超级公寓、豪华轿车、成堆的奢侈品,这些努力工作的精英白领甚至是金领们都不敢轻易消费的商品,在她身边唾手可得。
“这样富足的生活是不是有点夸张?”罗南没真正的接触过,不是特别清楚:“她们能维持如此高的生活品质?”
琳赛-比尔说道:“还记得我跟说过的那个大学同学吗?我感觉自己已经是同届中混的最好的一个了,但收入方面跟她没法比。罗南,你建议的这个结局,我适当借鉴了她目前的情况。”
罗南轻轻点头,有些高级交际花的情况,确实超出一般人想象。
琳赛-比尔又说道:“而且她的言论自成逻辑,比如她说自己没有占用任何社会资源,就创造出如此巨大的价值,这是值得肯定的。”
罗南直接说道:“这种人脱离不出来了。”
“我最近还跟她通过电话。”琳赛-比尔耸耸肩:“你知道她怎么说吗?等赚够了钱,就离开纽约,换一座城市重新生活。”
罗南补充了一句:“然后再找个老实男人嫁了?”
琳赛-比尔眼前一亮,说道:“改天通电话的时候,我可以给她这个建议。”
听到这话,罗南只能为未来的某个老实人默哀三秒钟。
话说回来,或许这在美国的一些男人眼里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
“行啊,写的很好。”罗南合上剧本,说道:“以后再做修改,要等导演到位之后再说,如果你有新的想法和内容,也可以继续更改。”
琳赛-比尔关心的问道:“这个剧本什么时候开始运作?”
作为罗南的亲信下属之一,琳赛-比尔非常清楚,这片子未来是冲着颁奖季去的,如果能在金球奖或者奥斯卡上收获一两个奖项,她这个编剧受益匪浅啊!
罗南说道:“不着急,可能明年开始运作,2005年或者2006年上映,要找到合适的导演,也要看看目前社会的发展形势,这种根据社会现实改编的电影,必然会受整个社会环境形势的影响较大。”
琳赛-比尔点了点头,说道:“没别的事我先走了,我还要回去改编《穿普拉达的恶魔》。”
“这个题材好写吗?”罗南问道。
“还可以吧。”琳赛-比尔实话实说:“下个月我要再去一趟纽约,看看我那位同学,也顺便实地考察一下时尚圈的事情,再跟原著作者聊聊。”
罗南拉开抽屉,找到了劳伦-维斯伯格的名片,递给琳赛-比尔:“这是原作者的联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