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文武都有所耳闻?
顾云听怔了怔,问:“所以说,谭姑姑并不是霆国人?”
“不是。”谭姑姑坦然承认,道,“若从最初就是霆国子民,又怎么会与祁皇室结怨?奴婢也——也不会沦落到如今这样的境地了。”
她满面沧桑,到让人有些不忍心催促她回忆。
顾云听张了张唇,正想岔开话题,然而那谭姑姑已经打开了回忆的匣子,一股脑地诉说出来:“姑娘别看我现在是这样,从前也是一样念过书识字明理的,家里从太祖皇帝开始,世代都是朝廷里的文臣,父兄在御史台为官,后来嫁的也是父亲的门生。所以当年朝廷里的事,我也是都听说过一些的。”
她想起当年那些傲骨,又是在顾云听面前,彼此都相熟了,便也就撇开了那些象征着尊卑的敬称,“七年前为了一桩与北境蛮夷的纷争,我父与夫君哭谏先帝,在金銮殿外长跪不起,不吃不喝整整两日两夜,也没能让先帝回心转意,后来圣旨下来,父亲心灰意冷之下,大呼‘气数将尽’,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一头撞死在殿外的石柱上了。朝中党争向来严重,政敌借机挑唆,拿父亲临终遗言大做文章。于是我家中男丁尽数被扣了罪名,推赴午门斩首示众,为彰示仁德之名,先帝留下族中女眷,发配的发配,充公的充公,短短数日之内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仁德?……嗤。”
顾云听默不作声地听着女人颇有几分嘲讽意味的笑声,也不禁生出些怜悯与敬畏之意。
怜悯是因为在这些权和名的争斗里,永远有数不尽的忠臣良将被当做亡国前无知者为名利二字献上的祭品;而敬畏则是因为谭家先人能在盛世之中洞察北境蛮夷之危,是个明白人,又熟读诗书文史,本该是最明白何为“萤火不温风”的人,却偏偏为了所谓“国运”,一意把自己往死路上逼。
若换了顾云听,自然是迂回徐徐图之的,但这并不代表她觉得那种用性命和鲜血去横冲直撞的人就是傻。
就算是傻,也是心存着旁人不可企及的忠勇,才会如此。
啧。
“那么,姑姑又是如何与叶临潇搭上关系的?”顾云听嗓子莫名有些发哑。
“父亲执意以死相谏之前,曾与我们都通过气,我们不敢设想后果,只好在宫门附近等消息。听到父亲自尽、夫君被收押时,我想过跳河自尽一死了之,总好过苟且活着,受人奴役屈辱。”谭姑姑又叹了一口气,“是那时在河边遇上的殿下。他当时说得很对,父亲一生忠的并非祁皇室,而是天下间的芸芸众生。若是任由昏君当道,令大祁子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枉为谭氏后人。我自寻死路毫无意义,就算到了九泉之下,也无颜面见父亲。”
顾云听大概算是明白了,说到底,还是被叶临潇忽悠进来的。
倒也还算不错。
利用归利用,但至少没有眼睁睁见死不救。
“我无意提到姑姑你的伤心事,只是有些好奇,令尊大人当年宁可为之送命也要向先帝上谏的,究竟是什么事?”
与北夷有关么。
祁国的历代皇帝的确都没怎么把北方的蛮夷放在心上,以至于如今他们日渐兵强力壮,而祁国北境军心闲散,却始终还是没有施舍过一丝目光。
攘夷必先安内,这话还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不管是哪个时空,都有搬出这套“至理名言”来搪塞悠悠众口的。
“是北方蛮子南下攻城略地,朝中不少人都主张议和,不愿分出兵力去抵抗北境外族。”谭姑姑道,“交涉之后,蛮夷同意退兵,却狮子大开口,要叼走北境一大片土地和子民。古人都说,‘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难道这话放在夷族身上便不作数了么?父亲据理力争,终究是因为寡不敌众而落败。先帝下旨应允北族的条件,这倒是真正应了那句‘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历来帝王,但凡肯看一看国中仕子、大夫的衷心之论,也不会留下种种隐患,百年之后还祸及后世子民了!”
“……”
顾云听一时无言以对。
她知道这谭姑姑出身不低,也多半是读过书,倒是没想到她能说出这些话来。
也是,谭家文臣可为民请命叩死金銮殿,那么一脉相承的谭家儿女也多半不会是庸庸碌碌的傻子。
不过可惜,这些话,同祁帝说,是毫无用处的。
凡是醉心权术的人,一言一行都求个有利可图,想劝他们让利于人,无异于虎口夺食。
所以由盛转衰也是难免的事。
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盛世未必是盛世之君一人之功,而末世也绝不是亡国人一人之罪,都是早就留了伏笔,只待时机罢了。
然而当盛极之时,众人都被入眼的繁华迷醉了心神,又有几人能真正看到繁华之下隐隐埋下的祸根?
顾云听想起上元宴时先皇后所设的那盏绝美宫灯。
万千灯火中,也唯有那位国母才想起提醒小辈,若不想梦醒时万境成空,便莫被繁华遮了眼。
……
顾云听一直琢磨着十六年前的那场战事,猜测顾伯爷究竟对她隐瞒了什么,却毫无头绪。
第二日黎明时,龙章宫的内侍官过来宣了旨,称事情已经水落石出,便解了平鸾宫众人的禁足令。
顾云听接过圣旨,甚是茫然。
谭姑姑亲自出去打探了一圈,才知道刘太医察觉太医院里有人行踪鬼祟,疑似欲对宫里什么人下手,便循着线索去了芳踪殿。原本是一片医者仁心为了救人,谁知诊过沈溪冉的脉象,才发现她根本从未怀有身孕,反倒是一直在服食一种可以在短期内改变脉象以假乱真的丹药,沈溪冉收买他不成,反被他闹到了楚江宸那里,一路上沸沸扬扬的吵了好半天,弄得全后宫都传遍了。
如果从一开始就不存在所谓的皇嗣,那么平鸾宫这疑似谋害皇嗣的罪名也就不攻自破了。
毕竟沈溪冉假装小产流了那么多血,总不可能是凭空变出来的,当然是有备而来。既然是有备而来,显然就是她故意陷害平鸾宫众人了!
即使楚江宸前一天还说过将此事交给顾云听去查不再插手,但这浮于表面的真相众人都深信不疑了,他总不能还当做不知道吧?
“……”
一出闹剧最后竟是这么潦草收得场,顾云听是万万没有想到。
顾云听怔了怔,问:“所以说,谭姑姑并不是霆国人?”
“不是。”谭姑姑坦然承认,道,“若从最初就是霆国子民,又怎么会与祁皇室结怨?奴婢也——也不会沦落到如今这样的境地了。”
她满面沧桑,到让人有些不忍心催促她回忆。
顾云听张了张唇,正想岔开话题,然而那谭姑姑已经打开了回忆的匣子,一股脑地诉说出来:“姑娘别看我现在是这样,从前也是一样念过书识字明理的,家里从太祖皇帝开始,世代都是朝廷里的文臣,父兄在御史台为官,后来嫁的也是父亲的门生。所以当年朝廷里的事,我也是都听说过一些的。”
她想起当年那些傲骨,又是在顾云听面前,彼此都相熟了,便也就撇开了那些象征着尊卑的敬称,“七年前为了一桩与北境蛮夷的纷争,我父与夫君哭谏先帝,在金銮殿外长跪不起,不吃不喝整整两日两夜,也没能让先帝回心转意,后来圣旨下来,父亲心灰意冷之下,大呼‘气数将尽’,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一头撞死在殿外的石柱上了。朝中党争向来严重,政敌借机挑唆,拿父亲临终遗言大做文章。于是我家中男丁尽数被扣了罪名,推赴午门斩首示众,为彰示仁德之名,先帝留下族中女眷,发配的发配,充公的充公,短短数日之内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仁德?……嗤。”
顾云听默不作声地听着女人颇有几分嘲讽意味的笑声,也不禁生出些怜悯与敬畏之意。
怜悯是因为在这些权和名的争斗里,永远有数不尽的忠臣良将被当做亡国前无知者为名利二字献上的祭品;而敬畏则是因为谭家先人能在盛世之中洞察北境蛮夷之危,是个明白人,又熟读诗书文史,本该是最明白何为“萤火不温风”的人,却偏偏为了所谓“国运”,一意把自己往死路上逼。
若换了顾云听,自然是迂回徐徐图之的,但这并不代表她觉得那种用性命和鲜血去横冲直撞的人就是傻。
就算是傻,也是心存着旁人不可企及的忠勇,才会如此。
啧。
“那么,姑姑又是如何与叶临潇搭上关系的?”顾云听嗓子莫名有些发哑。
“父亲执意以死相谏之前,曾与我们都通过气,我们不敢设想后果,只好在宫门附近等消息。听到父亲自尽、夫君被收押时,我想过跳河自尽一死了之,总好过苟且活着,受人奴役屈辱。”谭姑姑又叹了一口气,“是那时在河边遇上的殿下。他当时说得很对,父亲一生忠的并非祁皇室,而是天下间的芸芸众生。若是任由昏君当道,令大祁子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枉为谭氏后人。我自寻死路毫无意义,就算到了九泉之下,也无颜面见父亲。”
顾云听大概算是明白了,说到底,还是被叶临潇忽悠进来的。
倒也还算不错。
利用归利用,但至少没有眼睁睁见死不救。
“我无意提到姑姑你的伤心事,只是有些好奇,令尊大人当年宁可为之送命也要向先帝上谏的,究竟是什么事?”
与北夷有关么。
祁国的历代皇帝的确都没怎么把北方的蛮夷放在心上,以至于如今他们日渐兵强力壮,而祁国北境军心闲散,却始终还是没有施舍过一丝目光。
攘夷必先安内,这话还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不管是哪个时空,都有搬出这套“至理名言”来搪塞悠悠众口的。
“是北方蛮子南下攻城略地,朝中不少人都主张议和,不愿分出兵力去抵抗北境外族。”谭姑姑道,“交涉之后,蛮夷同意退兵,却狮子大开口,要叼走北境一大片土地和子民。古人都说,‘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难道这话放在夷族身上便不作数了么?父亲据理力争,终究是因为寡不敌众而落败。先帝下旨应允北族的条件,这倒是真正应了那句‘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历来帝王,但凡肯看一看国中仕子、大夫的衷心之论,也不会留下种种隐患,百年之后还祸及后世子民了!”
“……”
顾云听一时无言以对。
她知道这谭姑姑出身不低,也多半是读过书,倒是没想到她能说出这些话来。
也是,谭家文臣可为民请命叩死金銮殿,那么一脉相承的谭家儿女也多半不会是庸庸碌碌的傻子。
不过可惜,这些话,同祁帝说,是毫无用处的。
凡是醉心权术的人,一言一行都求个有利可图,想劝他们让利于人,无异于虎口夺食。
所以由盛转衰也是难免的事。
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盛世未必是盛世之君一人之功,而末世也绝不是亡国人一人之罪,都是早就留了伏笔,只待时机罢了。
然而当盛极之时,众人都被入眼的繁华迷醉了心神,又有几人能真正看到繁华之下隐隐埋下的祸根?
顾云听想起上元宴时先皇后所设的那盏绝美宫灯。
万千灯火中,也唯有那位国母才想起提醒小辈,若不想梦醒时万境成空,便莫被繁华遮了眼。
……
顾云听一直琢磨着十六年前的那场战事,猜测顾伯爷究竟对她隐瞒了什么,却毫无头绪。
第二日黎明时,龙章宫的内侍官过来宣了旨,称事情已经水落石出,便解了平鸾宫众人的禁足令。
顾云听接过圣旨,甚是茫然。
谭姑姑亲自出去打探了一圈,才知道刘太医察觉太医院里有人行踪鬼祟,疑似欲对宫里什么人下手,便循着线索去了芳踪殿。原本是一片医者仁心为了救人,谁知诊过沈溪冉的脉象,才发现她根本从未怀有身孕,反倒是一直在服食一种可以在短期内改变脉象以假乱真的丹药,沈溪冉收买他不成,反被他闹到了楚江宸那里,一路上沸沸扬扬的吵了好半天,弄得全后宫都传遍了。
如果从一开始就不存在所谓的皇嗣,那么平鸾宫这疑似谋害皇嗣的罪名也就不攻自破了。
毕竟沈溪冉假装小产流了那么多血,总不可能是凭空变出来的,当然是有备而来。既然是有备而来,显然就是她故意陷害平鸾宫众人了!
即使楚江宸前一天还说过将此事交给顾云听去查不再插手,但这浮于表面的真相众人都深信不疑了,他总不能还当做不知道吧?
“……”
一出闹剧最后竟是这么潦草收得场,顾云听是万万没有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