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三环的天桥下来往右一拐,穿过一条被梧桐树掩映的小路就到沈家园。
    成片的低矮楼房和两侧杂乱无章的地摊跟这座城市的现代化格格不入,但这里却是全国有名的古玩市场,每天数以万计的人怀揣重金来到这里,冒着被烈日烘烤中暑的危险在一个个摊点徘徊不休,盼望能在角落慧眼发现一两件被埋没的珍玩,行内人谓之捡漏。他们中不乏投机者,收藏家,观光客,书画名手,甚至赌徒,他们坚信一座数千年历史的城市到处掩藏不为人知的财富,而正是这种心情给了他们相似的神态,陶醉而狂热眼神像一条长长伸出的舌头,水淋淋的舔过两侧小摊上粗制滥造的高古仿品。
    这里是留给少年时的林言无数回忆的地方,他读书的中学离这里很近,放学后常常一个人背了书包来这里,那时候人还没这么多,附近有一条污染厉害的河还没被填埋,空气总弥漫着一股臭咸鱼的味道,摆摊的小贩也还没学会一边懒洋洋的打瞌睡,一边偷瞄客人的表情来判断一笔生意能骗多少钱。
    旧日时光仿佛一卷泛黄的报纸,穿浅蓝校服的少年穿行其中,用零用钱换一颗清末时期的琉璃,他蹲在摊点前挑挑拣拣,摆摊的老汉一边抽旱烟,一边讲晚清琉璃厂的故事,林言也不知道为什么在同年龄的孩子攒钱买明星海报时他只对旧货店充满兴趣,就像当他们对亲戚带回的比利时巧克力津津乐道时他还数年如一日执着于校门口老奶奶掂着的一锅蜂蜜缠糖。
    木头,宣纸,旧物特有的尘土气中有时光的味道,少年时代的林言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像一条落单的鱼。
    下午三点的阳光明晃晃的铺在地上,林言左手拎着一只鼓鼓囊囊的袋子,右手握着一杯烧仙草奶茶,慢悠悠的在人群中踱着步子,草绿色V领T恤和棉麻七分裤的打扮在人群中显得有些突兀,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淘古董的人喜欢穿黑,风尘仆仆的像刚从地里钻出来。
    “喏,怪热的,喝不喝?”林言晃了晃奶茶杯,冰块撞上杯壁,扑棱一声轻响,旁人看来他在对着空气小声说话,实际上一个看不见的人正走在他旁边,帮忙分了袋子的一半重量,因此林言虽然提了不少东西,但并没费多大力气。
    萧郁就着他的手低头,在林言含过的地方抿了一口,使劲咬了两下吸管转过头去。
    林言有点想笑,牵了牵嘴角把杯子拿回来。
    阿颜说萧郁跟着他可能想起更多的东西,因此吃完早饭林言便带他来了古玩市场,希望能借着他那个时代的东西让他记起些什么,谁知一家家店铺走过来,东西买了不少,这鬼却没什么起色。林言看了眼手里的袋子,里面塞的全是从沈家园一家有名的汉服店买的成衣,制作精良价格昂贵,一般人最多买一套来收藏,像林言这种一买一堆当日常用品的顾客还真是少见,连店员都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
    萧郁这人也不知道什么公子哥出身,架子端的大,适应一下时代都不肯,林言翻了个白眼恨恨的瞪了他一眼,心想你倒是扔个银锭子,自个儿当甩手掌柜,让他当小厮跟在后面付钱。
    刚从店里出来还没从肉痛中缓过神,路过一家木器行时萧郁突然停下步子,林言望着店面华丽的装潢和一件件花梨、紫檀家具,哭丧着脸说祖宗这个真买不起。萧郁却不理他,拖了他径直往里走,于是三十分钟之后,林言在店员小姐的注目礼下刷卡结账,买了一张漂亮的桐梓木古琴。
    “我家祖宗,还要什么?”林言把木器店的送货单往口袋一掖,转过头愤愤的朝萧郁丢眼刀。
    萧郁若无其事的摇头。
    路上人多了起来,有些不知淘到了什么宝贝,一脸藏不住的兴奋,偷偷打量刚买的东西,有些则面容严峻,一副吃亏上当的样子,还有三三两两的外国游客,带着雷锋帽聚在路边买皮影,时不时回头好奇的打量着这座全部以中国风构建的古玩城。
    从店铺区出门往南是大片仿明清风格古建筑,熙熙攘攘的窄街有些像水浒传的场景,二楼的木窗推起来,用一根短棒支着,往上看能见到喝茶的客人,店小二一身短打,拎着大茶壶来回忙碌。
    窄街通往一大片翡翠摊,用塑料棚搭起来遮蔽阳光,林言带着萧郁刚走进顶棚的阴影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大声吆喝。
    “您看这绿多阳,这水头多好,这个价格您就算跑遍沈家园也找不到第二家!”卖翡翠的小贩挺着圆肚皮,一只脚踏在凳子上,手里举着只通透的福镯对客人唾沫星子横飞,摊前的打扮朴素中年妇女一脸犹豫,接过镯子翻来覆去的看。
    “太贵了,再给降点。”妇女诚恳道。
    “这么绿,这么透,才这个数,大姐您要是再压价就是断我活路,您走好不送。”小贩鼓着眼睛一把把镯子捞了回来。
    “给闺女买来当生日礼物,太贵了她摔了多可惜,您再给个最低价。”
    “这样。”小贩骨碌一转眼睛,掏出计算器噼里啪啦打了几个数往妇女眼前一塞,“这行了吧?不能再低了!”
    林言忍不住凑过去瞄了一眼屏幕上的数字,扑哧一下笑出声来。
    小贩对他使劲挤了挤眼。
    林言摇摇头,拿过镯子对妇女说:“您别买这个,他忽悠你呢。”
    “哎哎说什么说什么,咱们这可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不信出去打听打听……”
    林言撇了撇嘴,把烧仙草杯子放在摊位上,捏着镯子换了个角度,弧面正好倒映出塑料顶棚的一线亮光,对买镯子的妇女说:“您看这反光的边缘模糊,仔细看能看出表面有极细的网格交织。”林言将镯子举高让光线透过来,“里圈有紫色荧光,说明这镯子经过酸洗充胶才这么透明。”
    “还有这绿色浮在表面浸不下去,说明是后期上色,这东西就值一两百块,您别买了。”
    小贩的鼻子眼睛皱成一团,乍一看像只干巴核桃。
    “哎呀。”中年妇女急忙把装钱的信封塞回包里,对林言连连道谢。
    等她走了,小贩从鼻子里哼了一声,气呼呼的扭头不看林言,连圆鼓鼓的肚皮也好像比刚才扁下去了点。
    “逞什么能,当人发财路。”
    林言使劲在小贩脑门抽了一巴掌:“没见人连个钱包都没有,这样的你也好意思骗,几天不见长本事了。”
    周围几个摊位一起发出哄笑声,小贩把翻到头顶的眼珠放回原位,抓过林言的奶茶把塑料纸抠开灌了几口,卡拉卡拉边嚼冰块边嘟囔:“咱这一行哪有骗人,自己眼力不济怪谁,出门不退是规矩。”
    这是实话,古董翡翠玉器买卖靠眼力,哪家店摆出来的都是假货多真货少,全靠顾客一双火眼金睛,打眼不退,出店自认倒霉。林言啧了一声:“人又不是圈里人,这要让你爸知道有你好看。”
    小贩翻了个白眼,自知理亏不说话了。
    林言从小就是古玩市场的常客,自从大学选了这专业后更喜欢没事就来小摊练眼,低价买高价卖捡过几次漏,他人又也和善,常帮人鉴别东西,因此许多小贩都认识他,比如今天这个,林言先认识的他父亲,很耿直的老人,跟客人还价时甚至会把进价条拿出来,可惜林言高中毕业老人就病了,生意交给儿子打理,于是便有了眼前的小奸商。
    林言不跟他客气,绕到摊位后从桌下搬出一只铜皮箱子,里面堆了些明清民俗工艺品,原摊主年轻时从附近的居民家里收来的小玩意,都是家传老东西,林言就是想起了这一筐摆设才特意拉萧郁来看。黄铜镜子,岫玉镯,扳指,鼻烟壶,烟嘴儿,一样样看过去萧郁却只是摇头,林言把最后一件扔回箱子里,拍了拍身上的灰,有点沮丧。
    “这一筐扔这多久了也没人动,你扒拉它干嘛?”小贩一直在旁边斜眼看他忙活,忍不住问道。
    “找点明代的小玩意,上课要用。”林言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边往回搬箱子边应付着。
    “明代的?”小贩已经不计较镯子的事了,“刘老头那儿藏了不少。”
    “不不不……”林言赶忙拒绝,想了想又叹了口气,“算了,逛了一整天,就剩他那儿没去,我试试吧。”
    “别说错话,祝你好运。”小贩做了个鬼脸。
    刘老头开的店在沈家园的颇有名气,不仅仅因为别人卖古玩他只卖老照片,更因为那老头脾气出了名的暴躁,天天放着店不管,挂着一只老式机械相机在园里赚来赚去,去他店里买东西从来找不到店主在哪,走在路上倒天天撞见他穿着件旧中山装跳脚骂街,瘦的像螳螂似的脸歪歪斜斜挂着副眼镜,镜片有时碎块蛛网,有时压根找不着镜片。
    他的店卖老城的旧照片,从地板密密匝匝一直挂到天花板,因为旧照片很难翻印,因此卖的也格外贵些。一八七二年的前门,大栅栏,夕阳中的旧日园林,穿长衫的路人面黄肌瘦,睁着麻木的眼睛。电视台来特意采访过,但节目做到一半从摄影师到记者已经无一例外被刘老头骂了出去,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于是店里还是整日没有生意,老头也还是天天举着相机在外面闲逛。
    店铺在沈家园的西北角,位置不吉利,门上挂了一只风水名师设计的辟邪符,萧郁进不了门,站在门口等林言。
    林言看着黑洞洞的店面,第一次觉得自己挺舍不得萧郁的。
    不出意料,刘老头不在店里,一个穿红小袄,七八岁大的小姑娘正背对着他,指着墙上的照片念念有词,听见有人进门,回头对林言咧嘴一笑。
    林言有点诧异,这小姑娘是他邻居,虽然不知道她住哪一户,但常常看见她穿件脏兮兮的红衣服在楼下院子里跑来跑去的玩耍,有时候林言晚上出去买夜宵也见她在院子里逗猫玩不回家。最近一个月倒不常见了,没想到在这里碰见。
    难不成跟那怪老头是亲戚?怪不得天天在外面疯玩没人管,林言想。
    “你怎么自己在这?”林言放柔了声音蹲下来问她。
    小姑娘瘦精精的,一双眼睛直直盯着林言,咧着嘴不说话,林言突然觉得这小姑娘的笑让人觉得不舒服,那似乎不能叫做笑,只是习惯性的咧开嘴摆出的动作,嘴角向上扬,眼睛却很呆滞,大夏天穿件旧小袄,整个人跟满屋的老照片一样有种被时代抛在后面的味道。

章节目录

挖坟挖出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文屋只为原作者君子在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君子在野并收藏挖坟挖出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