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炤惊讶:“怎么总是你发现这些东西啊?我怎么就发现不了?”他是故意的开玩笑。
越绣宁‘噗’的一下笑了:“我慧眼识珠啊,你……”拖长了音看了看他故意不说下去了。
林炤就笑着过来揉她,越绣宁忙笑着躲开了:“别闹,说正事呢。”
林炤又想了想道:“华子腾,我有印象,当初翻案了之后还专门叫人询问他的下落,听人说还活着,便派人去吴兴找他,请他重新出仕,不过被他拒了,说他年岁大了,流放的时候腿也坏了,如今走不了路……”
林炤说到这里摇头:“我也没办法,只能赏赐了一些东西连同赔偿一起送去,但是赏赐和赔偿的东西又原封不动的被送了回来,也不知道是还对朝廷有气,还是怎么着,想想便算了,还人家一个清静的养老吧。赔偿又给送去了一回,说明白是翻案之后朝廷的赔偿银子,当年的每个人都有,这一次才收下了。”
越绣宁听了,也是半天没说话。
第1251章 精彩的传言
林炤又问那胥哲其他的情况,越绣宁便将听到的说了。
说完了建议道:“之前我曾经想过,在这边建个商会,不过又觉着,这边毕竟和海边情况不一样,就没说。不过胥华氏给我说胥哲跟随商队出去的事情的时候,我就想,应该在这边也建商会。”
林炤和她真算是心意相通了,她一提这个建议,林炤就想到了:“你是想让胥哲做商会会长?”
越绣宁点头:“如果给他官家的职位,料想他未必愿意,毕竟影响了他的生意,这也不是咱们的初衷,咱们现在是想找懂生意的人来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另外,有个地方能够处理商人们的事情,商贸中的纠纷一类的。所以,建个商会是最合适不过的,品级不用太高,七品八品都可以,就是处理纠纷解决问题,但是也不影响他自己做生意,甚至还得鼓励,商会的会长生意应该做的更大更好,这样才能服众。”
林炤想了一会儿,道:“你说服众,我怎么印象中,这个胥哲好像挺年轻的?而且似乎也不算是大商贾,今天我在外面,廖文哲领着几个大商贾过来,就没他。”
越绣宁点头:“刚说了,胥哲现在的生意在这边不算是很大,胥华氏自己说的,其实就是布商,称不上丝绸商。今天叫她和她丈夫来,也是因为这边数的上的商贾不多。”
布商和丝绸商的区别,完全就只是在资金上,丝绸贵,动辄一匹料子几百两几千两,所以丝绸商需要的资金比较多,这是布商不能比的。
仅仅是这个区别而已,对外行人来说不觉着有什么不同,都是商人,但是对商人本身来说,区别就很大。
所以今天胥华氏自己就先讲清楚。
林炤道:“生意不大,本钱不多,在商贾中怎么服众?尤其是一些商贾富的流油。”
越绣宁想了想,问道:“那这样问你,如果不是咱们和朝廷出面,只是让廖正去安排,弄一个商会出来,你觉着一开始会加入的商贾有多少?”
林炤想了想,摇头:“应该不会很多,”他已经明白越绣宁的意思了,脸上有些恍然的神情,笑着道:“我知道了……大豪商们自然是更加谨慎,虽然不是朝廷出面,但廖正是官身,他们自然疑虑朝廷出面建立这个商会是做什么的,是不是管着他们……商人最不耐管,怕被讹。”
“所以,一开始估计没什么人愿意进商会,那么就更不会有人当这个商会会长了。”林炤说完了,又疑惑:“这么一说,反倒是更不应该选胥哲了,应该找一个在商贾中有名望的,劝服说动他出面当这个商会会长,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商贾加入商会啊?”
越绣宁点头:“如果有名望高的,而且出去经商游历过有外埠的见识,懂一些外夷的话自然是更好,如果有这样的人,当然很好。”
林炤想了想,已经明白了。
如果成立商会,这边又通商了,肯定是要和外埠商人打交道,那么懂一点他们的话,出去见识过,懂他们的思维想法,自然更容易解决问题。
林炤点头:“也好,问问如果没有其他合适的,就他好了。”
果然如林炤和越绣宁猜测的,一听说要成立商会,大部分的本地商贾都采取的是观望的态度。
廖正询问了一些人,很少有去过外埠的,可能有也不会承认,主要的生意都是和长安咸阳那边的来往。
尽管廖正说了很多,现在就是要通商,有和外埠做过生意的是好事,是可以得到重用的,但是还是没人承认。
于是,商会在廖正的安排下成立了,选出来胥哲为商会会长。
本地的商人反而还不是很意外,甚至有传言果然马上就传开了,说的是胥哲能够当这个商会会长,完全是因为那天在总督府送对了礼。
送的那盆辣椒,皇后娘娘看到了很高兴,当场就给了重赏呢。
这些谣言传的很快,廖文超还有点紧张,叫廖振派人去查,看看是谁不要命了传这种谣言。
当然了,越绣宁并不在意。
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传言,说胥哲能做这个商会会长,完全是因为他的夫人胥华氏,华氏娘家父亲原本是督察御史的,是因为受了巫蛊案被连累,皇上给华子腾翻了案,这一次将胥哲选为商会会长,也是因为对华家心怀愧疚。
传言就总是要传一阵子,林炤也没在意。
因为这个传言,又开始有人说胥哲和胥华氏的传奇婚事,胥哲如何如何为了华氏放弃了长安城的富贵荣华,如何如何来到这边亲自种地。
横竖,有了点热闹,人们就喜欢传来传去的,何况,胥哲和胥华氏确实也是有些传奇的。
廖大太太那天跟越绣宁回禀的不多,但是越绣宁也听出来了,胥哲是因为要履行和华氏的婚约,所以才离开长安,搬到兴庆府的。但是,他和他母亲在长安的时候,境况也不是很好。
而且胥哲也不是完全靠妻子,他在成亲之前跟着商队出去游历,这本就是一种有想法的体现。
和华氏成亲时候,确实能够感觉出来两人感情很好,胥哲无妾,这就是最好的说明。现在夫妻和睦儿女双全,妻子能帮助他做一些事,也不枉他放弃了长安城的一切,来兴庆府找华氏成亲。
传言到了最后,果然的就变成了议论这对夫妻的,如何如何的好,真是令人羡慕,当然也有别有用心的人说胥华氏到底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出身,心机太过深沉!那天觐见皇后,那么多的商贾夫人,怎么就独独她能得到皇后的垂青?还一起用膳?显然就是用了心机的。
仿佛到了现在,大家才发现了,胥哲的妻子原来是大户人家出身呢,她的父亲原来是督察御史呢,难怪……皇上和皇后都对他们两口子另眼相看。
传言传言,怎么热闹怎么传,但是热闹也是一阵子,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第1252章 新督上任
商会建立了之后,一切就更快了些。
通商所需的一切制度也都建立起来了,廖文超所担心的,到了现在也看明白了,一切皇上都想到了。
外埠人进来做生意,是要登记在册的,先到商会提申请,商会将申请汇总了之后,交给官府。
官府设立了商埠,专门管通商事宜的。申请到了之后先检查一下,主要是看看对方是不是真的做生意的人,要来销售的货物,或者需要买什么,联系什么人等等。
没有问题就通过申请。如果是带着货物来的,货物在入关的时候要进行检查。
这样就杜绝了廖文超所担心的,敌人伪装成商人带着武器混进来。经过这几道的检查,显然是做不到的。
虽然这些不是林炤亲自定的,但越承耕、穆寒、廖文超、廖正等人商议的时候,他大部分都在跟前盯着,对于这边通商的重视可见一斑。
到了现在,廖文超所担心的一些事情已经可以控制,皇上和皇后的重视也看的出来,他自然是要求儿子们全力以赴。
就这样忙了一个来月,廖正所说的那外埠的商团到达了兴庆府。
商团来的人还挺多的,应该是走了一路,有意愿的跟着都来了,大周地大物博,如果能和这边的人做生意,当然是很愿意的。
廖正在兴庆城最大的酒楼摆了宴席,宴请这些商团的人,之后,廖正、廖振,或者他们的儿子轮番陪同这些商人。
商人大约停留了一个月,一直将兴庆府甚至周边很多地方走跑的熟透了,将他们带来的货物卖掉,买了很多本地的货物,然后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这一次的商团属于是打前阵的,只要他们回去了,传开了,那么必然是会有更多的商人过来做生意。
在商团停留的过程中,自然事情也不少,一个商团中脾气不好的,跟客栈的门房吵了起来,三言两语不合就动了手,将门房打了一顿。
这件事迅速传到了廖正耳朵里,因为是廖正亲自接待的这个商团,客栈掌柜的还很紧张,担心自己的人被打了,还要受罚。
廖正一开始也是有种来者都是客,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无论如何都要对外来的人更好一些的想法,因此先想到的就是惩罚客栈掌柜和那个跟客人吵架的门房。
幸好,因为有个喜欢到处跑到处打听新鲜事的小豆,这件事越绣宁也马上知道了。
于是将廖正叫到跟前,严肃的道:“以后来的外埠人会很多,这种事情必然难免发生。我大周朝是有律法的,一切人,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埠人,只要来到我大周朝的土地上,就要遵守我们的律法,这一点上,任何人是没有任何的特殊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你传给衙门的人,叫他们从上到下,平常是怎么对待本地违律的百姓的,就一样怎么对待违律的外埠人。”
廖振听了,急忙磕头称是。
从这边出来,廖正不由得擦了擦头上的汗。幸好皇后娘娘耳目灵,在自己做出决定之前就知道了,并且马上传自己前来说明白怎么处置,这也是皇后娘娘网开一面,她估计猜到了自己可能会怎么处置,所以没等自己如何,先说明白了。
确实很意外,皇后娘娘的要求和廖正想的正好相反,估计本地的官员们也是全然没想到,皇后娘娘居然是这个态度。
当然了,这样才好,本地的官府衙门在遇到了这种事情之后,不会束手无策或者难以处理,担心处理了会反而被上司责怪。
廖正回去了,将皇后娘娘的话传给了衙门的官员,官员们于是按照吩咐,将寻衅的商人抓了起来,令他赔偿被打门房的医药钱,另外,对商团的领队说明白,来做生意我们欢迎,但来到这边就得遵守这里的规矩律法,谁要是不遵守,那就等着被治。
当然,这原本就是应该的。
领队连连点头,敦促那个打人的将医药钱给了门房。
这也算是给立了规矩,以后出了这样的事情怎么处置,各地衙门就都知道了。
等商团们走了,皇上和皇后也准备回长安了。
在这边满打满算,待了四个月。
那一茬土豆已经成熟了。越绣宁原本也没想到会在这边待这么长的时间,等天天守着土豆那块地的人来回禀,说应该可以采挖了,越绣宁去看了看,果然是成熟了。
想了想,有始有终是最好,所以,还是和种下去的那一次一样,让百姓们可以去围观。
这一次她和林炤就没去。上一次去种地,已经叫陈凡等御林军、禁卫、侍卫们紧张的不行了,而且上一次是很突然的去的,这样即便是有心怀不轨的,可能也没时间准备,到了地头才确定皇上和皇后真的在,但是能接近地头的都是被严格检查过的。
而这一次就没有那么突然了,为了避免出什么意外,再加上真的挖土豆,林炤和越绣宁其实还是不行的,所以就没去。
但是小豆去了。穿着布裙包着包头,如果不是常年在宫里养的肌肤雪白的,乍一看还真像乡下的姑娘。
去了之后就咋舌,这个人山人海有,比头一次人还多。皇上和皇后虽然没来,但廖正等官员来了不少,主要他们是直接负责的人,等农夫们小心翼翼的用铲子将土豆挖出来,一个个硕大圆滚滚的,看着都很好,周围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好像这是他们的地一样。
廖正真真是大松了口气!
终于,最大的一股压力消失了,随着土豆被挖出来的更多,周围看热闹的百姓们也看到了,这土豆真的是产量很大,这么一小片地居然长出来这么多,而且处理简单。
有些人就蠢蠢欲动的,想马上偷一两个回去种。
官员们紧紧张张的保护着,禁卫们也盯的很紧。
廖正摆着手大声喊着:“放心!大家都放心!到了明年,整个西夏的人都能种上土豆!”
看着地里翻出来的密密麻麻的土豆,他非常高兴。
第1253章 土豆丰收
在临走的时候得知土豆获得了丰收,林炤高兴的搓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的,像个孩子一样。
蕤姐儿坐在榻上睁大眼睛看着父亲,言哥儿小家伙就更逗了,也高兴的跟着父亲后面走过来走过去,俨然一个小林炤。
越绣宁被父子俩的样子逗得笑个不停。
“先拿一部分去长安和咸阳,叫他们那边的人种下去。”越绣宁笑完了之后跟林炤道:“西北的土地,十月份就冻上了,所以七月一定要种下去。”
现在就是七月,但如果等他们大队伍慢慢悠悠的回到长安,估计已经到八月了。
林炤听了自然是赞同,马上叫来了陆光涛,命他带十个禁卫先回长安去,另每个人带一袋子土豆。
“用这种袋子装着,到了长安城必然是没有长芽的。按照这个办法催芽,”越绣宁写了下来,交给陆光涛:“到了那边之后按照这种办法,五天到七天左右便会发芽,然后按照种植的方法种下去。”
陆光涛接过来仔细看了看,如果有不懂的地方现在就问,免得回到了长安才发现不明白,那就麻烦了。
上面写着室内催芽法:选择通风凉爽、温度较低的地方,把土豆切成小块,再用凉水洗汁、晾干后在室内用湿润沙土分层盖种催芽,堆积三四层,面上盖稻草保持水分。
越绣宁‘噗’的一下笑了:“我慧眼识珠啊,你……”拖长了音看了看他故意不说下去了。
林炤就笑着过来揉她,越绣宁忙笑着躲开了:“别闹,说正事呢。”
林炤又想了想道:“华子腾,我有印象,当初翻案了之后还专门叫人询问他的下落,听人说还活着,便派人去吴兴找他,请他重新出仕,不过被他拒了,说他年岁大了,流放的时候腿也坏了,如今走不了路……”
林炤说到这里摇头:“我也没办法,只能赏赐了一些东西连同赔偿一起送去,但是赏赐和赔偿的东西又原封不动的被送了回来,也不知道是还对朝廷有气,还是怎么着,想想便算了,还人家一个清静的养老吧。赔偿又给送去了一回,说明白是翻案之后朝廷的赔偿银子,当年的每个人都有,这一次才收下了。”
越绣宁听了,也是半天没说话。
第1251章 精彩的传言
林炤又问那胥哲其他的情况,越绣宁便将听到的说了。
说完了建议道:“之前我曾经想过,在这边建个商会,不过又觉着,这边毕竟和海边情况不一样,就没说。不过胥华氏给我说胥哲跟随商队出去的事情的时候,我就想,应该在这边也建商会。”
林炤和她真算是心意相通了,她一提这个建议,林炤就想到了:“你是想让胥哲做商会会长?”
越绣宁点头:“如果给他官家的职位,料想他未必愿意,毕竟影响了他的生意,这也不是咱们的初衷,咱们现在是想找懂生意的人来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另外,有个地方能够处理商人们的事情,商贸中的纠纷一类的。所以,建个商会是最合适不过的,品级不用太高,七品八品都可以,就是处理纠纷解决问题,但是也不影响他自己做生意,甚至还得鼓励,商会的会长生意应该做的更大更好,这样才能服众。”
林炤想了一会儿,道:“你说服众,我怎么印象中,这个胥哲好像挺年轻的?而且似乎也不算是大商贾,今天我在外面,廖文哲领着几个大商贾过来,就没他。”
越绣宁点头:“刚说了,胥哲现在的生意在这边不算是很大,胥华氏自己说的,其实就是布商,称不上丝绸商。今天叫她和她丈夫来,也是因为这边数的上的商贾不多。”
布商和丝绸商的区别,完全就只是在资金上,丝绸贵,动辄一匹料子几百两几千两,所以丝绸商需要的资金比较多,这是布商不能比的。
仅仅是这个区别而已,对外行人来说不觉着有什么不同,都是商人,但是对商人本身来说,区别就很大。
所以今天胥华氏自己就先讲清楚。
林炤道:“生意不大,本钱不多,在商贾中怎么服众?尤其是一些商贾富的流油。”
越绣宁想了想,问道:“那这样问你,如果不是咱们和朝廷出面,只是让廖正去安排,弄一个商会出来,你觉着一开始会加入的商贾有多少?”
林炤想了想,摇头:“应该不会很多,”他已经明白越绣宁的意思了,脸上有些恍然的神情,笑着道:“我知道了……大豪商们自然是更加谨慎,虽然不是朝廷出面,但廖正是官身,他们自然疑虑朝廷出面建立这个商会是做什么的,是不是管着他们……商人最不耐管,怕被讹。”
“所以,一开始估计没什么人愿意进商会,那么就更不会有人当这个商会会长了。”林炤说完了,又疑惑:“这么一说,反倒是更不应该选胥哲了,应该找一个在商贾中有名望的,劝服说动他出面当这个商会会长,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商贾加入商会啊?”
越绣宁点头:“如果有名望高的,而且出去经商游历过有外埠的见识,懂一些外夷的话自然是更好,如果有这样的人,当然很好。”
林炤想了想,已经明白了。
如果成立商会,这边又通商了,肯定是要和外埠商人打交道,那么懂一点他们的话,出去见识过,懂他们的思维想法,自然更容易解决问题。
林炤点头:“也好,问问如果没有其他合适的,就他好了。”
果然如林炤和越绣宁猜测的,一听说要成立商会,大部分的本地商贾都采取的是观望的态度。
廖正询问了一些人,很少有去过外埠的,可能有也不会承认,主要的生意都是和长安咸阳那边的来往。
尽管廖正说了很多,现在就是要通商,有和外埠做过生意的是好事,是可以得到重用的,但是还是没人承认。
于是,商会在廖正的安排下成立了,选出来胥哲为商会会长。
本地的商人反而还不是很意外,甚至有传言果然马上就传开了,说的是胥哲能够当这个商会会长,完全是因为那天在总督府送对了礼。
送的那盆辣椒,皇后娘娘看到了很高兴,当场就给了重赏呢。
这些谣言传的很快,廖文超还有点紧张,叫廖振派人去查,看看是谁不要命了传这种谣言。
当然了,越绣宁并不在意。
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传言,说胥哲能做这个商会会长,完全是因为他的夫人胥华氏,华氏娘家父亲原本是督察御史的,是因为受了巫蛊案被连累,皇上给华子腾翻了案,这一次将胥哲选为商会会长,也是因为对华家心怀愧疚。
传言就总是要传一阵子,林炤也没在意。
因为这个传言,又开始有人说胥哲和胥华氏的传奇婚事,胥哲如何如何为了华氏放弃了长安城的富贵荣华,如何如何来到这边亲自种地。
横竖,有了点热闹,人们就喜欢传来传去的,何况,胥哲和胥华氏确实也是有些传奇的。
廖大太太那天跟越绣宁回禀的不多,但是越绣宁也听出来了,胥哲是因为要履行和华氏的婚约,所以才离开长安,搬到兴庆府的。但是,他和他母亲在长安的时候,境况也不是很好。
而且胥哲也不是完全靠妻子,他在成亲之前跟着商队出去游历,这本就是一种有想法的体现。
和华氏成亲时候,确实能够感觉出来两人感情很好,胥哲无妾,这就是最好的说明。现在夫妻和睦儿女双全,妻子能帮助他做一些事,也不枉他放弃了长安城的一切,来兴庆府找华氏成亲。
传言到了最后,果然的就变成了议论这对夫妻的,如何如何的好,真是令人羡慕,当然也有别有用心的人说胥华氏到底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出身,心机太过深沉!那天觐见皇后,那么多的商贾夫人,怎么就独独她能得到皇后的垂青?还一起用膳?显然就是用了心机的。
仿佛到了现在,大家才发现了,胥哲的妻子原来是大户人家出身呢,她的父亲原来是督察御史呢,难怪……皇上和皇后都对他们两口子另眼相看。
传言传言,怎么热闹怎么传,但是热闹也是一阵子,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第1252章 新督上任
商会建立了之后,一切就更快了些。
通商所需的一切制度也都建立起来了,廖文超所担心的,到了现在也看明白了,一切皇上都想到了。
外埠人进来做生意,是要登记在册的,先到商会提申请,商会将申请汇总了之后,交给官府。
官府设立了商埠,专门管通商事宜的。申请到了之后先检查一下,主要是看看对方是不是真的做生意的人,要来销售的货物,或者需要买什么,联系什么人等等。
没有问题就通过申请。如果是带着货物来的,货物在入关的时候要进行检查。
这样就杜绝了廖文超所担心的,敌人伪装成商人带着武器混进来。经过这几道的检查,显然是做不到的。
虽然这些不是林炤亲自定的,但越承耕、穆寒、廖文超、廖正等人商议的时候,他大部分都在跟前盯着,对于这边通商的重视可见一斑。
到了现在,廖文超所担心的一些事情已经可以控制,皇上和皇后的重视也看的出来,他自然是要求儿子们全力以赴。
就这样忙了一个来月,廖正所说的那外埠的商团到达了兴庆府。
商团来的人还挺多的,应该是走了一路,有意愿的跟着都来了,大周地大物博,如果能和这边的人做生意,当然是很愿意的。
廖正在兴庆城最大的酒楼摆了宴席,宴请这些商团的人,之后,廖正、廖振,或者他们的儿子轮番陪同这些商人。
商人大约停留了一个月,一直将兴庆府甚至周边很多地方走跑的熟透了,将他们带来的货物卖掉,买了很多本地的货物,然后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这一次的商团属于是打前阵的,只要他们回去了,传开了,那么必然是会有更多的商人过来做生意。
在商团停留的过程中,自然事情也不少,一个商团中脾气不好的,跟客栈的门房吵了起来,三言两语不合就动了手,将门房打了一顿。
这件事迅速传到了廖正耳朵里,因为是廖正亲自接待的这个商团,客栈掌柜的还很紧张,担心自己的人被打了,还要受罚。
廖正一开始也是有种来者都是客,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无论如何都要对外来的人更好一些的想法,因此先想到的就是惩罚客栈掌柜和那个跟客人吵架的门房。
幸好,因为有个喜欢到处跑到处打听新鲜事的小豆,这件事越绣宁也马上知道了。
于是将廖正叫到跟前,严肃的道:“以后来的外埠人会很多,这种事情必然难免发生。我大周朝是有律法的,一切人,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埠人,只要来到我大周朝的土地上,就要遵守我们的律法,这一点上,任何人是没有任何的特殊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你传给衙门的人,叫他们从上到下,平常是怎么对待本地违律的百姓的,就一样怎么对待违律的外埠人。”
廖振听了,急忙磕头称是。
从这边出来,廖正不由得擦了擦头上的汗。幸好皇后娘娘耳目灵,在自己做出决定之前就知道了,并且马上传自己前来说明白怎么处置,这也是皇后娘娘网开一面,她估计猜到了自己可能会怎么处置,所以没等自己如何,先说明白了。
确实很意外,皇后娘娘的要求和廖正想的正好相反,估计本地的官员们也是全然没想到,皇后娘娘居然是这个态度。
当然了,这样才好,本地的官府衙门在遇到了这种事情之后,不会束手无策或者难以处理,担心处理了会反而被上司责怪。
廖正回去了,将皇后娘娘的话传给了衙门的官员,官员们于是按照吩咐,将寻衅的商人抓了起来,令他赔偿被打门房的医药钱,另外,对商团的领队说明白,来做生意我们欢迎,但来到这边就得遵守这里的规矩律法,谁要是不遵守,那就等着被治。
当然,这原本就是应该的。
领队连连点头,敦促那个打人的将医药钱给了门房。
这也算是给立了规矩,以后出了这样的事情怎么处置,各地衙门就都知道了。
等商团们走了,皇上和皇后也准备回长安了。
在这边满打满算,待了四个月。
那一茬土豆已经成熟了。越绣宁原本也没想到会在这边待这么长的时间,等天天守着土豆那块地的人来回禀,说应该可以采挖了,越绣宁去看了看,果然是成熟了。
想了想,有始有终是最好,所以,还是和种下去的那一次一样,让百姓们可以去围观。
这一次她和林炤就没去。上一次去种地,已经叫陈凡等御林军、禁卫、侍卫们紧张的不行了,而且上一次是很突然的去的,这样即便是有心怀不轨的,可能也没时间准备,到了地头才确定皇上和皇后真的在,但是能接近地头的都是被严格检查过的。
而这一次就没有那么突然了,为了避免出什么意外,再加上真的挖土豆,林炤和越绣宁其实还是不行的,所以就没去。
但是小豆去了。穿着布裙包着包头,如果不是常年在宫里养的肌肤雪白的,乍一看还真像乡下的姑娘。
去了之后就咋舌,这个人山人海有,比头一次人还多。皇上和皇后虽然没来,但廖正等官员来了不少,主要他们是直接负责的人,等农夫们小心翼翼的用铲子将土豆挖出来,一个个硕大圆滚滚的,看着都很好,周围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好像这是他们的地一样。
廖正真真是大松了口气!
终于,最大的一股压力消失了,随着土豆被挖出来的更多,周围看热闹的百姓们也看到了,这土豆真的是产量很大,这么一小片地居然长出来这么多,而且处理简单。
有些人就蠢蠢欲动的,想马上偷一两个回去种。
官员们紧紧张张的保护着,禁卫们也盯的很紧。
廖正摆着手大声喊着:“放心!大家都放心!到了明年,整个西夏的人都能种上土豆!”
看着地里翻出来的密密麻麻的土豆,他非常高兴。
第1253章 土豆丰收
在临走的时候得知土豆获得了丰收,林炤高兴的搓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的,像个孩子一样。
蕤姐儿坐在榻上睁大眼睛看着父亲,言哥儿小家伙就更逗了,也高兴的跟着父亲后面走过来走过去,俨然一个小林炤。
越绣宁被父子俩的样子逗得笑个不停。
“先拿一部分去长安和咸阳,叫他们那边的人种下去。”越绣宁笑完了之后跟林炤道:“西北的土地,十月份就冻上了,所以七月一定要种下去。”
现在就是七月,但如果等他们大队伍慢慢悠悠的回到长安,估计已经到八月了。
林炤听了自然是赞同,马上叫来了陆光涛,命他带十个禁卫先回长安去,另每个人带一袋子土豆。
“用这种袋子装着,到了长安城必然是没有长芽的。按照这个办法催芽,”越绣宁写了下来,交给陆光涛:“到了那边之后按照这种办法,五天到七天左右便会发芽,然后按照种植的方法种下去。”
陆光涛接过来仔细看了看,如果有不懂的地方现在就问,免得回到了长安才发现不明白,那就麻烦了。
上面写着室内催芽法:选择通风凉爽、温度较低的地方,把土豆切成小块,再用凉水洗汁、晾干后在室内用湿润沙土分层盖种催芽,堆积三四层,面上盖稻草保持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