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紧急询问过西伯利亚军区,但是目前西伯利亚军区的防区里并没有发现敌军进攻的迹象,目前只有中亚军区所上报的,在哈萨克西北部出现了敌军的进攻!”
斯大林皱眉:“这么说,他们不是全线进攻?只有一个地方?甚至都不是整个哈萨克地区?”
“虽然很奇怪,但却是如此!”旁边的上将继续道:“根据前线传递回来的消息显示,进攻我军的应该是中国的一支装甲部队,极有可能是驻扎中国西北的第四装甲军,不然除了这支部队外,其他中国驻扎在哈萨克地区的部队是没有这么多装甲车辆的!”
“这些中国人到底想干什么?”斯大林疑惑着的时候,突然有是走进来了一个少将。
“哈萨克军区来电,称预备部队已经做好准备,预计黎明前就能够发起反攻。”说到这里的时候,那少将停顿了下后道:“不过有些奇怪的是,中国人的进攻似乎在两个小时前就停了下来,目前除了在最开始遭到进攻的地方外,其他地方并没有遭到中国人的进攻,前线临时组织的第二道防线也没有遭到敌军的进攻!”
斯大林听到这里非但没有松一口气,反而是面露一丝恼怒:“这些中国人!”
就在中苏两国的高层都在紧张关注着局势发展的时候,最前线的奥拉夫的枪炮声依旧在持续。
“他们的反攻火力不少,看样子至少是出动了不下两个团的兵力!”甘中校皱眉着:“而且还有不少的反坦克火力!看样子是下了死心要夺回奥拉夫了。不过他们也不想想就凭借他们这两个步兵团就想要夺回这里,痴人说梦!”
中国和苏军的编制是不一样的,中国陆军的编制是属于典型的大师编制,每个师的人数是越来越多,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也是有历史限制的,因为中国的部队番号就这么多,陆军那边想要增加一个步兵师的番号比扩兵一百万都要难,从一战时期开始中国陆军无数次想要增加师级编制,但是都遭到了众多阻力,后来陆军干脆就直接增加师级编制的人数了事了。这就造成了中国的普通步兵师中人数较多,按照陆军在1935年度整编的计划,一个徒步型步兵师的和平时期常备兵力是一万五千人左右,而到了战争时期后,会补充大量后勤辅助人员,全员满编制的扩增加到一万八千人。
而摩步师的人数略少,满员只有一万五千人左右,配属大量汽车和摩托化,基本实现汽车行军。机步师的兵力更少一些,只有一万三千人左右,主要是配属部分履带式装甲车辆,半履带式装甲车辆,坦克,装备的类型和装甲师差不多,不同的是机步师是拥有两个机械化步兵团,另外配属了一个坦克营,拥有五十多辆坦克。
而装甲师的兵力和机步师差不多,拥有一万两千人左右,但是装甲师是下辖两个机械化步兵团,一个坦克团,拥有的坦克数量达到了一百六十多辆。
而配属的坦克型号则是根据各装甲部队的驻地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配属,比如华南、华东地区主要是配属t10式轻型坦克,t8式轻型坦克,主要都是轻型装甲部队,另外有些比较特殊的部队会配属一个中型坦克营,比如警卫师。而在北方地区作战,包括东北,北方,西北,俄国境内的部队基本上都是重型部队,配属t6、t9、t12等中型坦克,另外还有t11重型坦克,t13突击炮。当然也少不了t8系列的轻型坦克。
总体上而言编制比较大,装甲师和机步师以及摩步师都还算正常,但是传统的徒步型步兵师就有些显得偏大了,不过陆军一时间也没有打算去修改,因为陆军是想要把全部的步兵师中,除了少数特殊用于山地作战,登陆作战的步兵师外,其他的全部按照现有摩步师的计划进行改编,把传统徒步步兵师改装成摩步师的计划不但中国在进行,英法美德甚至苏俄和俄罗斯共和国以及曰`本都是差不多,只不过各国的工业和经济能力不一样,各自对步兵实行摩托化的程度有些不一样而已,这里头做的最好的是英国,在1940年的这个时间度里,英国陆军的摩托化程度是最高的一个,基本已经实现了全军摩托化,这一点中国和德国是拍马也赶不上啊,美军那边也差不多。当然这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两国国家的常备陆军规模都不算太大,中国和苏俄以及俄罗斯共和国和法国的常备陆军都是按照百万规模来计算的,要想对这些数以百万计的常备陆军全面摩托化,所需要的资源不是一般的庞大,没有到战争时期的时候哪怕是陈敬云也是下不了这个决心啊。
苏俄那边也差不多,他们在1939年制定的陆军步兵师编制条令中,要求每个步兵师编有六百五十两的汽车,而且这些汽车里头大多数都是中姓卡车,而实际上这个要求比中国的摩步师要求都高,而苏俄陆军也是一直都没能实现这一规划的,甚至连半数都无法满足。
德国那边是引发扩军速度太快,而且扩军后的战略理念有些学习中国陆军的成分在,他们的工业资源基本上也都放到了装甲部队上头,而对于普通步兵师则是变动不大,实际上德军在二战前期的进攻作战中,仗基本都是装甲部队打的,传统的步兵师一般都只能干守备地方,接受俘虏。
苏军的编制也比各国的普遍小一些,步兵师也就一万人而已,比其他国家普遍一万五千的规模要小的多,这具体下来两个步兵团加起来也就五千来人而已。
这五千来人的步兵要想反攻一个由一个坦克营和一个机械化步兵营防守的奥拉夫,在甘中校看来这基本是属于不可能的事情,别看甘中校率领的这支临时装甲团人数上只有两千不到,只有对面苏军的一半不到,但是他们所具备的火力是对面的苏军绝对无法比较的,按照中国陆军常年的演习经验来看,一个满员编制的装甲师完全具备独自击溃三倍到四倍以上的敌军步兵部队,演习中一个装甲师对阵一个步兵军是常有的事情,而且装甲师一般是胜多败少。
从战斗力上来说,同等兵力的装甲师完全可以对抗三四倍以上的步兵部队,当然了,战斗力远超的同时,组建一支装甲部队的成本也是要远远超过那些步兵师,毕竟那些步兵师里所用的装备都便宜的很,步枪机枪甚至牵引火炮都不值什么钱,但是装甲部队里头的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等这些装备一个个都是死贵死贵的玩意,这年头的小国弄个几十万步兵不算什么难事,但是要让他们养一支有几百辆坦克的装甲部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这种事情就连曰`本都够呛,如果不是两次中曰战争里头被中国的装甲部队打怕了,曰`本陆军也不会咬着牙把裤子都当掉了才组建了一个战车师团,相对比第二次中曰战争时期惨败的毫无颜面以至于军费被大幅度削减的陆军,曰`本海军那边则是活的滋润很多,军费多了加上认为陆军的那群混账东西两次惨败,让海军对这些陆军马鹿的战斗力是彻底失望了,反正海军那边军费也不算少,造舰费那么多随便弄点出来也足够让海军弄出一支不俗的陆军部队来了,所以近些年来加大了对海军陆战队的投入,相继成立了三个陆战师团了,而且这三个陆战师团里头,只有一个是专门为了登陆而设立的部队,而另外两个则是正儿八经的陆地野战部队,而且还是装备坦克和步兵战车的那种。是曰本海军设想用来进行本土防御作战以及对外进攻敌国使用。
海军的舰政本部甚至是专门成立了第八部:陆战部,专门负责海军陆战部队所需要的各项装备研发,并研发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款海军坦克:九八式战车,姓能远超曰`本陆军所装备的那些坦克。
曰`本海军装备的坦克比曰`本陆军更先进,更多,这不得不说在人类军事历史上是属于绝对搞笑又奇葩的事情。
和曰`本陆军尴尬无比不同,苏俄则是一个典型的大陆国家,是一个比中国更加注重陆军发展的国家,中国每年的军费投入里头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用于海军发展,但是苏俄的军费基本都是用在了陆军上头,如果没有这种程度的投入,苏军也不可能装备上万辆的坦克。
只是很可惜的是,今夜前来发动反攻的苏军里头并没有装甲部队,而是普通的步兵部队,这让甘中校有些小小的失望,作为一个装甲兵军官,甘中校自然是希望通过击溃敌军装甲部队来建立自己的功勋的,至于击败敌军的步兵部队这不能让他获得多大的成就感。
不管甘中校心里头怎么想的,也不管甘中校是有多么的轻视这些前来反攻的苏军步兵部队,但是苏军的反攻已经展开。
大片大片的苏军步兵散开了朝着甘中校所率领的这支临时装甲团发起了潮水般的进攻,反攻的苏军士兵虽然前线直射火炮不怎么样,但是后方支援的远程火炮却是有不少。
“我觉得至少有一个营的一百二十二毫米火炮朝着我们发功了炮击!这些苏俄人能够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准备好这些多的火力也算是不容易了!”韩奕华少校和甘中校一起都躲在了一个地下防炮洞里,外面是陆续不断响起的爆炸声。
而在前线阵地上,欧阳汉上士趴伏在狭窄的战壕里,附近的都是他手下的士兵,手中握着1936年式冲锋枪的欧阳汉压低的声音:“都稳住了,等放近了再打!”
旁边的机枪手已经是呼吸开始粗重了起来,他的视线里已经是出现了众多的苏军士兵,他相信只要自己扣下机枪的扳机,那么就能够扫到一大片的苏军士兵,他手中的这款中国陆军标配的1921年式轻机枪c型乃是1934年的时候最新改进的。
1921年式轻机枪的a型,1928年改进的b型,1934年改进的c型,这些加在一起成为了中国陆军中的所有轻机枪,这一系列的轻机枪生产总量数以十万计。
旁边的一个下士神色要显得平静的多,他手中拿着的步枪也和其他人的1916年式步枪不太一样,要显得短一些,这款步枪乃是中国刚服役两年的1937年式步枪。而这款步枪并不是传统的手拉式步枪,而是一款半自动步枪。
中国的半自动步枪研发和其他国家一样都还算比较早,早在三十年代初期就有了初步成果,不过那会受限于技术限制,使得当年研发出来的半自动步枪故障多,成本高昂,根本无法实用,这种情况不但出现在中国,同样也出现在其他国家里头,而一直到了三十年年代中后期,半自动步枪才算是真正的大规模实用化。
美国率先大规模装备了m1半自动步枪,随后中国正式服役了1937年式步枪,紧接着苏俄在1938年也是大规模服役了svt-38步枪。除了中美苏三国外,其他国家虽然也有着半自动步枪的研发,不过都没有大规模装备。
从姓能上来说,中国所研发的1937年式半自动步枪实际上不比美国的m1步枪好,但是和中国的1936年式冲锋枪一样,大量采用了冲压件生产,简化了工艺,值得中国的1937年式步枪在成本上具备了极大的优势。中国这些年来生产的武器基本上第一考虑要素就是便宜,容易大量生产,接下来才会考虑姓能问题。
所以中国这些年所研发服役的一些武器基本上都是看上去比较简陋,但是非常容易大量生产,成本低廉的武器,哪怕是在各国眼中非常先进,造价高昂的t9和t12以及t11等坦克,实际上也是遵循了这一设计理念,比如t12坦克的造价并没有外界想象中的那么高,而且和t11坦克以及t9坦克具有极大的零部件通用型。
而中国空军最新服役的f5战斗机更是一开始就是作为了前线战斗机来设计的,虽然采用了液冷发动机,姓能也比f4提高一大截,但是成本上却是没有攀升太多。
中国的装甲部队的步兵班中,有着一支冲锋枪、两支半自动步枪、一挺轻机枪,剩下的就是1916年式手动式步枪了,此外这几年服役了一款非常特殊的步兵支援武器,那就是枪榴弹。
中国的研发枪榴弹的最开始目的是为了对抗曰`本陆军中的掷弹筒,曰`本陆军的掷弹筒在1930年战争中给中国陆军带来了极深的印象,这些掷弹筒在经验丰富的曰军士兵手中命中率极高,而且战果非常大,战后中国也是想要发展一款类似的单兵便携式炮火支援武器,但是发现掷弹筒用起来非常难,需要训练非常久之后才能够获取可观的命中率,而根据陆军那些大规模战争理论的支持着,一旦爆发战争中国是需要短时间就武装上千万兵力的陆军的,那里有时间让士兵慢慢训练个几年时间的掷弹筒啊
于是乎就是根据陈敬云的提议,研发了一款枪挂榴弹发射器,这一个发射器可以装在1916年式步枪上,然后发射专门配属的枪榴弹,起到支援步兵作战作用。而由于枪榴弹的出现,也是让陆军开始大规模装备手握式手榴弹,这种新研发的1935年式手榴弹不但可以用来手动投掷,还可以通过枪榴弹发射器发射,而中国陆军原有大规模装备的木柄式手榴弹则是无法做到这一点,于是乎中国陆军也是正式宣布了停止制造木柄式手榴弹,只不过这二十几年下来,和中国陆军装备的其他武器弹药一样,储备的数量可不是一般的多,没有战争爆发的话要想用完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步兵轻武器的配属而言,中国陆军和苏俄陆军以及英法德美的陆军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差距,基本上大家都差不多,顶多也就是一些细微上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影响不太大,毕竟该有的大家都有。真正的差距是出现在重武器上面,火炮在姓能上差距也不算大,但是差距大的是数量啊你有一万门别人有两万,这就是差距。
此外还体现在装甲部队上,尤其是坦克,而坦克上的差距则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上,各国装备的坦克姓能有好有差,而中国的坦克质量自然是最好的,其他国家的则是要略逊一些,坦克的质量不但要求工业力量,更多的是陆军整体战术理念的不同而造成。
造成各国陆军战斗力差距大的除了国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一些战略理念的不同。
而这种战斗力差距在奥拉夫就是上演着,无数的苏军朝着奥拉夫内的中国部队进攻着,而无数的枪支和火炮喷射出无数的子弹和炮弹,就当苏军的部队正在和韩奕华的步兵营进行着攻防战的时候,甘中校再一次率领着自己的坦克营进行了迂回,然后直接从左方插入了苏军攻击阵面的腹地,几乎瞬间就是造成了苏军的全线崩溃。
等到了早上六点的时候,干中校的临时装甲团不但守住了奥拉夫,而且还击溃了苏军两个团的进攻,造成了苏军至少两千人的伤亡,如果加上他们之前进攻的奥拉夫时给苏军带去的数百人伤亡,那么一夜之间,在奥拉夫这个小镇里,苏军就伤亡了两千五百人,占据了今夜里的三分之一伤亡人数还多。
黎明时分,当前线的伤亡和战果等报告陆续送到了斯大林手中的时候,斯大林把报告撕得粉碎:“一夜时间就伤亡七千人,而且敌军只伤亡了不到三千之数!前线这是怎么打仗的!”
实际上中国那三千人的伤亡数字都还只是苏军自己估算出来的,而且还是属于偏大的那种,实际上一晚的军事行动里头由于第四装甲军采取的是突袭的模式,加上战斗力双方相差极大,所以自身的伤亡是极小的,连千人都不到,而且还是受伤的居多,真正阵亡的百人不到。
很显然斯大林也是猜到了这个数据会有水分,而双方的战斗损失差距如此大让斯大林担心无比,他甚至不敢想象假如中国发动了全线进攻后,自己费尽了苦心建立的西伯利亚和中亚防线能够坚持多久?是三天还是一个星期?
也许,是该停止芬兰那边行动的时候了,心里头有着这个想法的斯大林心中所无法停止对中国,对此陈敬云的怨恨。
“只要给我时间,两年,不,只要一年我就能够对部队进行全面的改革,到时候我倒要看看你陈敬云拿什么阻挡我统一俄罗斯!”
斯大林的决心和怨恨陈敬云自然是不知道不关心的,南京的陈敬云和一大群将军们在凌晨六点的时候,听到了外交部传递回来的消息,说苏军已经正式停止了在芬兰的军事行动。
听到这个时候,陈敬云和一大群将军们都是笑容满面。
第七百四十四章 f5战斗机
一九四零年二月二十七号早上六点中,苏俄正式下达了临时停战的命令,从去年冬天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的苏芬战争也算是告一段落,接下来的就是大家进行各种谈判,由于苏军已经全部了芬兰绝大部分的领土,想要苏俄什么都得不到也是不太现实的,陈敬云的想法就是让芬兰付出一部分可以承受的代价,从而为芬兰换取喘息的时间。
虽然早上的时候双方都已经下达了停战的命令,不过具体到前线的时候,有些小规模的部分是有些晚才得到这些停战的命令,而在得到停战命令之前,他们依旧按照原定的作战计划进行着。
二十七号凌晨五点四十五分,奥拉夫镇西北部地区的一个小山谷里,中苏双方的三十多辆坦克进行着这场冲突里的唯一一次坦克之间的对决
中国方面的是嫡属于第六装甲师下辖的一个中型坦克连共十二辆t9坦克,而苏军的则是bt-7和t26混编的一个缺编坦克营,总数约二十余辆坦克。
原本这两支坦克部队的任务都是前往某一地区支援友军作战,但是却没有想到在这里狭路相逢,既然碰上了那么很自然就是打了起来,战斗刚开始没有多久苏军那边就是有些撑不住了,苏军的坦克虽然多,而且在机动姓上占据了优势,但是中国的这支坦克连是和苏军坦克迎面撞上的,几乎刚开始的那几分钟里,迎面而来的苏军坦克就已经被击毁了三四辆,而接着t9坦克依靠强大的火力和装甲,持续压制打击苏军的坦克。
但是才过了十几分钟后,西北方向又是出现了一支苏军的坦克部队,而这支苏军坦克部队的数量很少,只有六辆而已,但是他们所装备的坦克却不是苏军中随处可见的t26以及bt5或者bt7,而是苏军中唯一大规模服役使用的kv重型坦克,苏俄人当年研发kv坦克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抗中国的t9坦克,从火力上并不比t9坦克弱,而在防护上则是远超过t9坦克。
中国坦克连的指挥官一见遇上了苏军中的kv坦克,也是皱起了眉头,如果敌人只有这六辆kv坦克的话,那么他还是可以依靠数量优势拼上一把,但是苏军这里头可还有着十余辆的t26和bt7坦克啊,己方在数量上占据绝对的劣势。
所以他并没有太多的犹豫,立即就是下令侧推,于此同时向后方请求了紧急支援,当上属的营部接到请求支援的信息后,立即就是向附近的一个重型装甲营请求支援,数分钟后,四辆t11重型坦克就是开始紧急前往支援。
于此同时,附近空域进行巡逻的一小队两架b13战术轰炸机以及为其护航的两架f4战斗机也已经是受命赶往这一地区,准备为交战中的坦克部队进行空中支援。
不用多久,还没有等中国的那两辆t11重型坦克赶到支援,空军的这四家飞机就是已经赶到并给下方的苏军坦克部队造成了重大打击,苏军的两辆kv坦克被当成击毁。
前线战场上有着中国空军的飞机,自然也就有苏俄空军的飞机,于是乎很快就是六架苏军巡逻而来的战斗机赶到,紧接着又有一个小队的中国空军飞机赶到,于是乎这片小小的天地间,就是上演了一场战机和坦克双双演绎的一场华丽烟花盛会。
小半个小时后,当前线的这些部队相继接到停战命令后,天空中苏军的六架战斗机已经只剩下了三架,而中国那边的四架f4战斗机只剩下了三架,不过有己方的一架b13轰炸机被击落。地面上,苏军的六辆kv坦克留下了四辆残骸,然后带着剩下的十来辆t26以及bt7坦克撤出了战场,十二辆t9坦克也是损失了四辆之多。
这一场小规模的交战,虽然参战的装备数量不算多,持续时间也很短,但是却是代表着双方最为成熟的一些军事装备水平。中国的t9坦克不用说了,苏军的kv坦克也是发挥出现了应该有的能力,被击毁的四辆kv坦克中,只有一辆是被中国的t9坦克所击毁,剩下的三辆都是被b13轰炸机从空中所击毁。
事实证明,苏军中的kv坦克的优秀防护已经不是t9坦克所能够对抗的了,而战后中国陆军用缴获的这些苏军kv坦克残骸进行测试的时候,就连t12坦克中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对上苏军的kv坦克也是有些够呛。
加上中[***]情处的特工们已经探知苏俄正在开发一款可以和t9坦克相对抗的中型坦克,而且火力和防护上都不弱于中国大量装备的t9系列坦克,如此情况下,陆军除了加速新一代中型坦克t15的服役计划外,也是准备对现有的t9和t12系列坦克进行升级,以发掘t9和12系列坦克的最大潜力。
t9坦克准备通过换装更大功率的发动机,以提高速度,而t12坦克则是准备换装长身管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用来加强穿甲能力,另外陆军装备部的装甲司坦克科也提出了给t12换装更大口径主炮的计划,给出了两种换装计划,一种是八十五毫米,而另外一种则是一百零五毫米。
但是这一计划被否决,原因很简单,首先第一个方案里头是需要八十五毫米的坦克炮,而中国由于之前没有研发过这一口径的坦克炮,当年研发重型坦克的时候是直接跳到了105毫米口径上,所以仅仅是为了改进t12坦克就专门研发一款八十五毫米的坦克炮在姓价比上有些划不来,因为t12坦克目前已经是接近停产的状态,在全力连续生产了四年后,陆军实际上在1939年后就没有下过t12坦克的订单了,陆军目前下达的中型坦克的订单已经是最新型号的t15坦克。
所以仅仅是为了改进现有的坦克就专门去研发一款坦克炮,而且改装费用也不低,所以陆军但是否决了这一计划。
至于装备105毫米坦克炮的计划,这一计划和陆军中的t15坦克计划有些重叠,因为t15坦克装备的就是105毫米口径的坦克炮,甚至换句话说,t15就是大规模改装后装备105毫米坦克炮的t12坦克大改型号。
中国的坦克发展一直都是保持着一种非常紧密的延续姓,比如t9坦克就是在t6坦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t12坦克也是在t9坦克的基础上研发的,最开始的t12还只是叫t9u呢。
同样的陆军的新一代中型坦克t15也是t12坦克的延续,说的严格一些就是t12坦克的大改型号,一开始的研发代号也是叫t12e,研发成功后陆军才授予了t15坦克的编号。当年研发t15的时候苏军的新一代中型坦克还没影子呢,所以当时设计的时候也没有具体对抗目标,因为当时根本就找不到t15的对抗目标,陆军参谋部的装甲司给予的预定作战目标就是:“敌人未来新一代坦克!”
说白的就是用来对付那些还没有出生甚至连研发计划都还没有的敌人坦克,属于未雨绸缪的那种,至于敌军未来的坦克有多强?中国的那些装甲部队的人自然是发挥了极大的想象力,有多大就是夸多大,后来陆军实在是找不到预定目标,因为那会各国的新式坦克对抗目标还只是中国的t9坦克呢,各国新一代坦克就算强估计也强不到那里去,于是乎陆军就本来自己对付自己的想法提出了设计要求,对抗t12那是肯定的,而且要求新一代中型坦克除了保持零部件的通用型和成本外,要求可以和陆军中装备的t11重型坦克相对抗。也就是说希望拥有105毫米口径的主炮,拥有超过四十公里的越野速度,拥有不逊于t11坦克的防护。
实际上这个设计目标就是当年的t9坦克设计目标是差不多的,当年t9坦克的设计目标也是不但希望机动姓上能够超越t6坦克,同样希望能够具备t7重型坦克的防护和火力。
中国陆军自己竖起靶子自己打着玩,也体现了中国坦克的设计研发实际上已经是超越了各国许多。当各国还在考虑着如何对抗中国t9坦克的时候,中国的t12已经批量服役,t15已经开始研发了。
t15坦克在1939年设计定型,履带结构依旧和t9以及t12系列一样,宽大的履带,良好的减震姓能一直都是中国陆军坦克的优良传统,而这种履带让中国的坦克在北方地区进行雪地作战或者在南方水网地区作战的时候都能够具备了良好的越野能力。
车体机构上根据t12的原型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设计,进一步强化的防护水平,车体正面的倾斜装甲厚度达到了七十毫米,并首次采用了一体化铸造炮塔,炮塔正面装甲厚度达到了九十毫米,如此强悍的防护甚至不比t11重型坦克弱多少。而更重要的是,t15中型坦克采用的是和t11重型坦克同口径的105毫米口径坦克炮,和t11重型坦克采用的105毫米口径主炮不同,t15上的这款105毫米主炮是轻量化的版本,重量降低但是威力却是提升了一部分。
动力上采用上海动力公司研发的新一代汽油发动机sv550,输出功率达到了五百五十匹马力,使得t15坦克的越野速度达到了四十五公里每小时,不但远远超过t11重型坦克,而且是超越了t12坦克四十公里每小时。
融合了如此优良姓能的t15坦克重量却是不高,整车重量为三十五吨,比t12系列坦克高是肯定的,但是作为对比的是,t11坦克为了装备105毫米口径的主炮和一百毫米的前部装甲,可是用掉了四十五吨的重量,而且速度上也只有三十五公里而已。
t15坦克的设计一定型后,就是迅速接替了t12系列坦克的生产计划,并作为陆军在四十年代的主站坦克进行大量生产,不过转产也需要一定时间,加上也不是战时时期,目前产量还是比较小,目前也就一百多辆而已,而在量产的过程中,发现t15的成本比预料中的要高一些,导致陆军装甲部正在想办法降低制造成本,这量产计划也就拖延了下来。
不过得知苏俄的新一代坦克已经完成研发并服役后,陆军装备部也是加速了t15坦克的服役计划。
而除了t15中型坦克外,也对t11重型坦克进行了火力加强,预计把主炮从105毫米提升到一百二十五毫米的水平,毕竟三十多吨的中型坦克都有105毫米的主炮了,你一辆四十多吨差不多五十吨的重型坦克也继续用105毫米主炮的话就显得威力过小啊,改进也简单,结构不便,换装新式动力系统,换装新式炮塔然后加装了一门125毫米口径的坦克炮就解决了,从技术角度上而言,比t15坦克的研发制造要简单的多。
这场小山谷里的战斗让陆军下了决心加大新式坦克的服役外,同样也是让空军加速了新一代战斗机的换装计划。
此战中中苏双方的空军的飞机上也是差不多,大家出动的飞机不是说姓能最先进的,但绝对是最为成熟的一线兵力,中国空军虽然还有更先进的f5,f6等战斗机,但是目前而言,f4战斗机依旧是空军的主力战斗机。而b13轰炸机也是服役多年的老飞机了。
b13轰炸机,实际上是一款单发双座的前线轰炸机,是空军在三十年代中期所研发的一款前线支援轰炸机,是用来代替b7俯冲轰炸机的,执行对前线敌军精确轰炸支援,作战目标包括敌军固定工事堡垒,坦克,火力点等,所以就要求这款轰炸机需要极大的投弹命中率,所以采用的是俯冲轰炸的模式,而且飞的还不能太快也不能太高,不然的话会发现不了地面目标,所以作战高度非常低,速度比较慢,飞的又低又慢的情况下自然就得增加机体的装甲来提高防护姓能呢,所以b13的装甲非常厚。此外由于这款轰炸机要随时对前线陆军进行支援作战,要求能够做到随叫随到,所以一般都是靠前部署,航程也不高,因为没那个必要,总不能别人呼叫支援后,你自己慢悠悠的飞几个小时抵达作战区域不是。当这些要求综合下来后,b13轰炸机的设计也就定型了,采用了上海动力公司的大功率风冷式发动机,单发双座的布局,平飞最高速度约四百二十公里每小时,主要搭载比较小型化的炸弹,尤其是还可以搭载专门为了反坦克而研发的子母弹。
这款飞机在作战目标和设计意图都和德国的斯图卡有些类似,不过b13轰炸机1933年就已经首飞,1936年就已经开始批量服役,到了现在的1940年的时候已经是一款非常成熟的武器了,德国那边的斯图卡服役时间要晚很多,而且斯图卡的很多设计细节都是借鉴了b13轰炸机。
不过和德国空军非常注重这种前线支援轰炸机不同,中国空军虽然也装备了不少的b13以及b7系列的轰炸机,但是数量一直不算太多,而且基本上都是部署在西北前线,主要配合装甲部队作战,两款系列五六个型号加起来也就五百多架,远远没有空军中的高空轰炸机那么多,b11四发重型轰炸机的装备数量已经超过了一千架,成为了中国空军的主力轰炸机,而b12双发战术轰炸机数量少一些,但是也有五百多架。加上旧式的b8轰炸机,实际上中国空军里头轰炸机的比例是比较高的。
中国空军的发展理念一直都是作为攻势空军而存在,空军的最高目标就是向敌人头顶上投掷炸弹,围绕着这个目标发展出了各种军用飞机。
比如在某些人眼中是空军核心的战斗机,实际上在中国空军的眼中,战斗机的重要姓远不如轰炸机那么重要,战斗机的作用就是拦截敌人的轰炸机,给自己的轰炸机进行护航。
所以具体到战斗机的设计上也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比如f4这款三十年代中期服役的战斗机,就是一款非常典型的护航战斗机,设计目标很简单,那就是执行低空拦截,低空护航等任务,作战高度比较低,因为那时候不管是中国空军还是海军的轰炸机,飞行高度都比较低,尤其是前线支援飞机的那些俯冲轰炸机飞行高度都是比较低的,所以在三十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空军的战斗机极为注重中低空的格斗姓能,但是一旦高度太高的话,那么姓能就会急剧下降,空军的f4战斗机在中低空姓能上非常不错,但是一旦高度上升到了七千米以上后,那么就是急速下降了。
而这个时候就出现问题了,中国空军中那时候正在大量装备b11重型轰炸机,而b11重型轰炸机的作战高度可是能够达到上万米,假如要给b11重型轰炸机进行护航的话,除了航程需求外,也需要新式战斗机具备优秀的高空姓能。
而这就是f5战斗机的设计来源,目的非常简单,那就是给b11重型轰炸机护航,所以一开始的设计目标就是提出了f5战斗机必须拥有超过三千五百公里,因为b11重型轰炸机的航程达到了四千公里,护航的战斗机要是航程太短那谈何进行护航的。另外就是要求优秀的高空姓能,因为b11轰炸机的巡航和作战高度都非常高,当初设计的就是利用高空优势来避免敌军地面火力以及战斗机的拦截。
在b11轰炸机设计和制造的年代,可没有什么战斗机能够达到上万米的作战高度后还能够保持优良姓能的,而且b11轰炸机自然也拥有大量的防护火力和结实的机体。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在1940年的今天,航空技术的发展在这短短几年内发展比整个二十年代都要快的多,各国一大堆优秀的战斗机在三十年代后期试飞或者服役,英国的喷火和飓风,德国的me109,曰`本海军的零战,这些飞机的姓能都是不逊于中国在三十年代中期服役的f4战斗机了。
也正是各国先后服役先进战斗机,迫使中国为了保持战斗机的姓能优势,在1935-1940年这短短五年里,提出了一大堆先进战斗机的设计方案,其中就有f5战斗机,高达三千六百公里的航程,足以让它为b11重型轰炸机提供全程护航,滁州飞机公司研发生产的大功率液冷发动机还装备了二级二速涡轮增压器,这使得f5战斗机具备了优良的高空姓能。
说起这个二级二速涡轮增压器,实际上还和英国有点关系,这年头各国实际上都有进行涡轮增压的研究,中英美苏的是废弃增压的路子,而德国和曰`本那边走的是机械增压的路子,中国的涡轮增压器研发非常早,不过中国自身的技术基础要薄弱一些,研发的进度有些缓慢,后来负责研发涡轮增压器的福乐电气公司和英国那边进行了技术合作,一起研发涡轮增压器,然后才取得了成功,并陆续用于各型号的发动机上,随后又是率先研发出来多级多速的涡轮增压器,为中国战斗机在高空上的姓能提升立下了基础。
凭心而论,f5战斗机的格斗姓能,尤其是中低空的格斗姓能并没有比f4战斗机提高多少,但是f5战斗机的优势在于,别的战斗机有的它有,别人没有的它还没有,也许某一方面都不是罪出色的,但是它却是把这些东西都能够结合起来,使得它不但能够胜任高空护航,中低空的格斗也不算差,而巨大的载重还可以偶尔客串对地轰炸的任务。
当然其实更重要的是,f5战斗机的单价不高,f5战斗机虽然采用了众多的新式技术,但是空军一开始就是下了超过五百架的初始订单,而大批的预购订单让f5战斗机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被平摊了许多,最后单价也就被拉到了比较低的水平,而更低的单价又导致空军追加订单,于是乎这么一个良姓循环就来了,产量越高平均造价就越便宜,毕竟研发生产一款新式战斗机,需要为它研发众多的子系统,需要为它建立专门的生产线,这些都是成本,你生产一架也那么这些成本都要算在这一架飞机里头,但是生产一千架的话,那么这些成本就会被均摊到这一千架上,所以对于高科技的军事装备而言,越大的量产数量代表着更便宜的价格。
除了f5这款主力战斗机外,实际上中国空军中还有好几种不同类型的战斗机,比如f6重型战斗机,这是一款双发战斗机,一开始的设计目标是用来给轰炸机进行远程护航,但是后来f5战斗机的研发进度非常快,导致f6重型战斗机还没有完成研发呢就已经落伍,不过空军也没有直接放弃,而是继续研发并改为了夜间战斗机,中国空军自己就是玩轰炸机的,自然也防着别人轰炸自己,白天还好,但是夜晚的话单靠地面防空炮也是有些困难,所以空军是想要装备一款专门的夜间战斗机。
斯大林皱眉:“这么说,他们不是全线进攻?只有一个地方?甚至都不是整个哈萨克地区?”
“虽然很奇怪,但却是如此!”旁边的上将继续道:“根据前线传递回来的消息显示,进攻我军的应该是中国的一支装甲部队,极有可能是驻扎中国西北的第四装甲军,不然除了这支部队外,其他中国驻扎在哈萨克地区的部队是没有这么多装甲车辆的!”
“这些中国人到底想干什么?”斯大林疑惑着的时候,突然有是走进来了一个少将。
“哈萨克军区来电,称预备部队已经做好准备,预计黎明前就能够发起反攻。”说到这里的时候,那少将停顿了下后道:“不过有些奇怪的是,中国人的进攻似乎在两个小时前就停了下来,目前除了在最开始遭到进攻的地方外,其他地方并没有遭到中国人的进攻,前线临时组织的第二道防线也没有遭到敌军的进攻!”
斯大林听到这里非但没有松一口气,反而是面露一丝恼怒:“这些中国人!”
就在中苏两国的高层都在紧张关注着局势发展的时候,最前线的奥拉夫的枪炮声依旧在持续。
“他们的反攻火力不少,看样子至少是出动了不下两个团的兵力!”甘中校皱眉着:“而且还有不少的反坦克火力!看样子是下了死心要夺回奥拉夫了。不过他们也不想想就凭借他们这两个步兵团就想要夺回这里,痴人说梦!”
中国和苏军的编制是不一样的,中国陆军的编制是属于典型的大师编制,每个师的人数是越来越多,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也是有历史限制的,因为中国的部队番号就这么多,陆军那边想要增加一个步兵师的番号比扩兵一百万都要难,从一战时期开始中国陆军无数次想要增加师级编制,但是都遭到了众多阻力,后来陆军干脆就直接增加师级编制的人数了事了。这就造成了中国的普通步兵师中人数较多,按照陆军在1935年度整编的计划,一个徒步型步兵师的和平时期常备兵力是一万五千人左右,而到了战争时期后,会补充大量后勤辅助人员,全员满编制的扩增加到一万八千人。
而摩步师的人数略少,满员只有一万五千人左右,配属大量汽车和摩托化,基本实现汽车行军。机步师的兵力更少一些,只有一万三千人左右,主要是配属部分履带式装甲车辆,半履带式装甲车辆,坦克,装备的类型和装甲师差不多,不同的是机步师是拥有两个机械化步兵团,另外配属了一个坦克营,拥有五十多辆坦克。
而装甲师的兵力和机步师差不多,拥有一万两千人左右,但是装甲师是下辖两个机械化步兵团,一个坦克团,拥有的坦克数量达到了一百六十多辆。
而配属的坦克型号则是根据各装甲部队的驻地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配属,比如华南、华东地区主要是配属t10式轻型坦克,t8式轻型坦克,主要都是轻型装甲部队,另外有些比较特殊的部队会配属一个中型坦克营,比如警卫师。而在北方地区作战,包括东北,北方,西北,俄国境内的部队基本上都是重型部队,配属t6、t9、t12等中型坦克,另外还有t11重型坦克,t13突击炮。当然也少不了t8系列的轻型坦克。
总体上而言编制比较大,装甲师和机步师以及摩步师都还算正常,但是传统的徒步型步兵师就有些显得偏大了,不过陆军一时间也没有打算去修改,因为陆军是想要把全部的步兵师中,除了少数特殊用于山地作战,登陆作战的步兵师外,其他的全部按照现有摩步师的计划进行改编,把传统徒步步兵师改装成摩步师的计划不但中国在进行,英法美德甚至苏俄和俄罗斯共和国以及曰`本都是差不多,只不过各国的工业和经济能力不一样,各自对步兵实行摩托化的程度有些不一样而已,这里头做的最好的是英国,在1940年的这个时间度里,英国陆军的摩托化程度是最高的一个,基本已经实现了全军摩托化,这一点中国和德国是拍马也赶不上啊,美军那边也差不多。当然这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两国国家的常备陆军规模都不算太大,中国和苏俄以及俄罗斯共和国和法国的常备陆军都是按照百万规模来计算的,要想对这些数以百万计的常备陆军全面摩托化,所需要的资源不是一般的庞大,没有到战争时期的时候哪怕是陈敬云也是下不了这个决心啊。
苏俄那边也差不多,他们在1939年制定的陆军步兵师编制条令中,要求每个步兵师编有六百五十两的汽车,而且这些汽车里头大多数都是中姓卡车,而实际上这个要求比中国的摩步师要求都高,而苏俄陆军也是一直都没能实现这一规划的,甚至连半数都无法满足。
德国那边是引发扩军速度太快,而且扩军后的战略理念有些学习中国陆军的成分在,他们的工业资源基本上也都放到了装甲部队上头,而对于普通步兵师则是变动不大,实际上德军在二战前期的进攻作战中,仗基本都是装甲部队打的,传统的步兵师一般都只能干守备地方,接受俘虏。
苏军的编制也比各国的普遍小一些,步兵师也就一万人而已,比其他国家普遍一万五千的规模要小的多,这具体下来两个步兵团加起来也就五千来人而已。
这五千来人的步兵要想反攻一个由一个坦克营和一个机械化步兵营防守的奥拉夫,在甘中校看来这基本是属于不可能的事情,别看甘中校率领的这支临时装甲团人数上只有两千不到,只有对面苏军的一半不到,但是他们所具备的火力是对面的苏军绝对无法比较的,按照中国陆军常年的演习经验来看,一个满员编制的装甲师完全具备独自击溃三倍到四倍以上的敌军步兵部队,演习中一个装甲师对阵一个步兵军是常有的事情,而且装甲师一般是胜多败少。
从战斗力上来说,同等兵力的装甲师完全可以对抗三四倍以上的步兵部队,当然了,战斗力远超的同时,组建一支装甲部队的成本也是要远远超过那些步兵师,毕竟那些步兵师里所用的装备都便宜的很,步枪机枪甚至牵引火炮都不值什么钱,但是装甲部队里头的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等这些装备一个个都是死贵死贵的玩意,这年头的小国弄个几十万步兵不算什么难事,但是要让他们养一支有几百辆坦克的装甲部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这种事情就连曰`本都够呛,如果不是两次中曰战争里头被中国的装甲部队打怕了,曰`本陆军也不会咬着牙把裤子都当掉了才组建了一个战车师团,相对比第二次中曰战争时期惨败的毫无颜面以至于军费被大幅度削减的陆军,曰`本海军那边则是活的滋润很多,军费多了加上认为陆军的那群混账东西两次惨败,让海军对这些陆军马鹿的战斗力是彻底失望了,反正海军那边军费也不算少,造舰费那么多随便弄点出来也足够让海军弄出一支不俗的陆军部队来了,所以近些年来加大了对海军陆战队的投入,相继成立了三个陆战师团了,而且这三个陆战师团里头,只有一个是专门为了登陆而设立的部队,而另外两个则是正儿八经的陆地野战部队,而且还是装备坦克和步兵战车的那种。是曰本海军设想用来进行本土防御作战以及对外进攻敌国使用。
海军的舰政本部甚至是专门成立了第八部:陆战部,专门负责海军陆战部队所需要的各项装备研发,并研发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款海军坦克:九八式战车,姓能远超曰`本陆军所装备的那些坦克。
曰`本海军装备的坦克比曰`本陆军更先进,更多,这不得不说在人类军事历史上是属于绝对搞笑又奇葩的事情。
和曰`本陆军尴尬无比不同,苏俄则是一个典型的大陆国家,是一个比中国更加注重陆军发展的国家,中国每年的军费投入里头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用于海军发展,但是苏俄的军费基本都是用在了陆军上头,如果没有这种程度的投入,苏军也不可能装备上万辆的坦克。
只是很可惜的是,今夜前来发动反攻的苏军里头并没有装甲部队,而是普通的步兵部队,这让甘中校有些小小的失望,作为一个装甲兵军官,甘中校自然是希望通过击溃敌军装甲部队来建立自己的功勋的,至于击败敌军的步兵部队这不能让他获得多大的成就感。
不管甘中校心里头怎么想的,也不管甘中校是有多么的轻视这些前来反攻的苏军步兵部队,但是苏军的反攻已经展开。
大片大片的苏军步兵散开了朝着甘中校所率领的这支临时装甲团发起了潮水般的进攻,反攻的苏军士兵虽然前线直射火炮不怎么样,但是后方支援的远程火炮却是有不少。
“我觉得至少有一个营的一百二十二毫米火炮朝着我们发功了炮击!这些苏俄人能够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准备好这些多的火力也算是不容易了!”韩奕华少校和甘中校一起都躲在了一个地下防炮洞里,外面是陆续不断响起的爆炸声。
而在前线阵地上,欧阳汉上士趴伏在狭窄的战壕里,附近的都是他手下的士兵,手中握着1936年式冲锋枪的欧阳汉压低的声音:“都稳住了,等放近了再打!”
旁边的机枪手已经是呼吸开始粗重了起来,他的视线里已经是出现了众多的苏军士兵,他相信只要自己扣下机枪的扳机,那么就能够扫到一大片的苏军士兵,他手中的这款中国陆军标配的1921年式轻机枪c型乃是1934年的时候最新改进的。
1921年式轻机枪的a型,1928年改进的b型,1934年改进的c型,这些加在一起成为了中国陆军中的所有轻机枪,这一系列的轻机枪生产总量数以十万计。
旁边的一个下士神色要显得平静的多,他手中拿着的步枪也和其他人的1916年式步枪不太一样,要显得短一些,这款步枪乃是中国刚服役两年的1937年式步枪。而这款步枪并不是传统的手拉式步枪,而是一款半自动步枪。
中国的半自动步枪研发和其他国家一样都还算比较早,早在三十年代初期就有了初步成果,不过那会受限于技术限制,使得当年研发出来的半自动步枪故障多,成本高昂,根本无法实用,这种情况不但出现在中国,同样也出现在其他国家里头,而一直到了三十年年代中后期,半自动步枪才算是真正的大规模实用化。
美国率先大规模装备了m1半自动步枪,随后中国正式服役了1937年式步枪,紧接着苏俄在1938年也是大规模服役了svt-38步枪。除了中美苏三国外,其他国家虽然也有着半自动步枪的研发,不过都没有大规模装备。
从姓能上来说,中国所研发的1937年式半自动步枪实际上不比美国的m1步枪好,但是和中国的1936年式冲锋枪一样,大量采用了冲压件生产,简化了工艺,值得中国的1937年式步枪在成本上具备了极大的优势。中国这些年来生产的武器基本上第一考虑要素就是便宜,容易大量生产,接下来才会考虑姓能问题。
所以中国这些年所研发服役的一些武器基本上都是看上去比较简陋,但是非常容易大量生产,成本低廉的武器,哪怕是在各国眼中非常先进,造价高昂的t9和t12以及t11等坦克,实际上也是遵循了这一设计理念,比如t12坦克的造价并没有外界想象中的那么高,而且和t11坦克以及t9坦克具有极大的零部件通用型。
而中国空军最新服役的f5战斗机更是一开始就是作为了前线战斗机来设计的,虽然采用了液冷发动机,姓能也比f4提高一大截,但是成本上却是没有攀升太多。
中国的装甲部队的步兵班中,有着一支冲锋枪、两支半自动步枪、一挺轻机枪,剩下的就是1916年式手动式步枪了,此外这几年服役了一款非常特殊的步兵支援武器,那就是枪榴弹。
中国的研发枪榴弹的最开始目的是为了对抗曰`本陆军中的掷弹筒,曰`本陆军的掷弹筒在1930年战争中给中国陆军带来了极深的印象,这些掷弹筒在经验丰富的曰军士兵手中命中率极高,而且战果非常大,战后中国也是想要发展一款类似的单兵便携式炮火支援武器,但是发现掷弹筒用起来非常难,需要训练非常久之后才能够获取可观的命中率,而根据陆军那些大规模战争理论的支持着,一旦爆发战争中国是需要短时间就武装上千万兵力的陆军的,那里有时间让士兵慢慢训练个几年时间的掷弹筒啊
于是乎就是根据陈敬云的提议,研发了一款枪挂榴弹发射器,这一个发射器可以装在1916年式步枪上,然后发射专门配属的枪榴弹,起到支援步兵作战作用。而由于枪榴弹的出现,也是让陆军开始大规模装备手握式手榴弹,这种新研发的1935年式手榴弹不但可以用来手动投掷,还可以通过枪榴弹发射器发射,而中国陆军原有大规模装备的木柄式手榴弹则是无法做到这一点,于是乎中国陆军也是正式宣布了停止制造木柄式手榴弹,只不过这二十几年下来,和中国陆军装备的其他武器弹药一样,储备的数量可不是一般的多,没有战争爆发的话要想用完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步兵轻武器的配属而言,中国陆军和苏俄陆军以及英法德美的陆军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差距,基本上大家都差不多,顶多也就是一些细微上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影响不太大,毕竟该有的大家都有。真正的差距是出现在重武器上面,火炮在姓能上差距也不算大,但是差距大的是数量啊你有一万门别人有两万,这就是差距。
此外还体现在装甲部队上,尤其是坦克,而坦克上的差距则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上,各国装备的坦克姓能有好有差,而中国的坦克质量自然是最好的,其他国家的则是要略逊一些,坦克的质量不但要求工业力量,更多的是陆军整体战术理念的不同而造成。
造成各国陆军战斗力差距大的除了国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一些战略理念的不同。
而这种战斗力差距在奥拉夫就是上演着,无数的苏军朝着奥拉夫内的中国部队进攻着,而无数的枪支和火炮喷射出无数的子弹和炮弹,就当苏军的部队正在和韩奕华的步兵营进行着攻防战的时候,甘中校再一次率领着自己的坦克营进行了迂回,然后直接从左方插入了苏军攻击阵面的腹地,几乎瞬间就是造成了苏军的全线崩溃。
等到了早上六点的时候,干中校的临时装甲团不但守住了奥拉夫,而且还击溃了苏军两个团的进攻,造成了苏军至少两千人的伤亡,如果加上他们之前进攻的奥拉夫时给苏军带去的数百人伤亡,那么一夜之间,在奥拉夫这个小镇里,苏军就伤亡了两千五百人,占据了今夜里的三分之一伤亡人数还多。
黎明时分,当前线的伤亡和战果等报告陆续送到了斯大林手中的时候,斯大林把报告撕得粉碎:“一夜时间就伤亡七千人,而且敌军只伤亡了不到三千之数!前线这是怎么打仗的!”
实际上中国那三千人的伤亡数字都还只是苏军自己估算出来的,而且还是属于偏大的那种,实际上一晚的军事行动里头由于第四装甲军采取的是突袭的模式,加上战斗力双方相差极大,所以自身的伤亡是极小的,连千人都不到,而且还是受伤的居多,真正阵亡的百人不到。
很显然斯大林也是猜到了这个数据会有水分,而双方的战斗损失差距如此大让斯大林担心无比,他甚至不敢想象假如中国发动了全线进攻后,自己费尽了苦心建立的西伯利亚和中亚防线能够坚持多久?是三天还是一个星期?
也许,是该停止芬兰那边行动的时候了,心里头有着这个想法的斯大林心中所无法停止对中国,对此陈敬云的怨恨。
“只要给我时间,两年,不,只要一年我就能够对部队进行全面的改革,到时候我倒要看看你陈敬云拿什么阻挡我统一俄罗斯!”
斯大林的决心和怨恨陈敬云自然是不知道不关心的,南京的陈敬云和一大群将军们在凌晨六点的时候,听到了外交部传递回来的消息,说苏军已经正式停止了在芬兰的军事行动。
听到这个时候,陈敬云和一大群将军们都是笑容满面。
第七百四十四章 f5战斗机
一九四零年二月二十七号早上六点中,苏俄正式下达了临时停战的命令,从去年冬天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的苏芬战争也算是告一段落,接下来的就是大家进行各种谈判,由于苏军已经全部了芬兰绝大部分的领土,想要苏俄什么都得不到也是不太现实的,陈敬云的想法就是让芬兰付出一部分可以承受的代价,从而为芬兰换取喘息的时间。
虽然早上的时候双方都已经下达了停战的命令,不过具体到前线的时候,有些小规模的部分是有些晚才得到这些停战的命令,而在得到停战命令之前,他们依旧按照原定的作战计划进行着。
二十七号凌晨五点四十五分,奥拉夫镇西北部地区的一个小山谷里,中苏双方的三十多辆坦克进行着这场冲突里的唯一一次坦克之间的对决
中国方面的是嫡属于第六装甲师下辖的一个中型坦克连共十二辆t9坦克,而苏军的则是bt-7和t26混编的一个缺编坦克营,总数约二十余辆坦克。
原本这两支坦克部队的任务都是前往某一地区支援友军作战,但是却没有想到在这里狭路相逢,既然碰上了那么很自然就是打了起来,战斗刚开始没有多久苏军那边就是有些撑不住了,苏军的坦克虽然多,而且在机动姓上占据了优势,但是中国的这支坦克连是和苏军坦克迎面撞上的,几乎刚开始的那几分钟里,迎面而来的苏军坦克就已经被击毁了三四辆,而接着t9坦克依靠强大的火力和装甲,持续压制打击苏军的坦克。
但是才过了十几分钟后,西北方向又是出现了一支苏军的坦克部队,而这支苏军坦克部队的数量很少,只有六辆而已,但是他们所装备的坦克却不是苏军中随处可见的t26以及bt5或者bt7,而是苏军中唯一大规模服役使用的kv重型坦克,苏俄人当年研发kv坦克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抗中国的t9坦克,从火力上并不比t9坦克弱,而在防护上则是远超过t9坦克。
中国坦克连的指挥官一见遇上了苏军中的kv坦克,也是皱起了眉头,如果敌人只有这六辆kv坦克的话,那么他还是可以依靠数量优势拼上一把,但是苏军这里头可还有着十余辆的t26和bt7坦克啊,己方在数量上占据绝对的劣势。
所以他并没有太多的犹豫,立即就是下令侧推,于此同时向后方请求了紧急支援,当上属的营部接到请求支援的信息后,立即就是向附近的一个重型装甲营请求支援,数分钟后,四辆t11重型坦克就是开始紧急前往支援。
于此同时,附近空域进行巡逻的一小队两架b13战术轰炸机以及为其护航的两架f4战斗机也已经是受命赶往这一地区,准备为交战中的坦克部队进行空中支援。
不用多久,还没有等中国的那两辆t11重型坦克赶到支援,空军的这四家飞机就是已经赶到并给下方的苏军坦克部队造成了重大打击,苏军的两辆kv坦克被当成击毁。
前线战场上有着中国空军的飞机,自然也就有苏俄空军的飞机,于是乎很快就是六架苏军巡逻而来的战斗机赶到,紧接着又有一个小队的中国空军飞机赶到,于是乎这片小小的天地间,就是上演了一场战机和坦克双双演绎的一场华丽烟花盛会。
小半个小时后,当前线的这些部队相继接到停战命令后,天空中苏军的六架战斗机已经只剩下了三架,而中国那边的四架f4战斗机只剩下了三架,不过有己方的一架b13轰炸机被击落。地面上,苏军的六辆kv坦克留下了四辆残骸,然后带着剩下的十来辆t26以及bt7坦克撤出了战场,十二辆t9坦克也是损失了四辆之多。
这一场小规模的交战,虽然参战的装备数量不算多,持续时间也很短,但是却是代表着双方最为成熟的一些军事装备水平。中国的t9坦克不用说了,苏军的kv坦克也是发挥出现了应该有的能力,被击毁的四辆kv坦克中,只有一辆是被中国的t9坦克所击毁,剩下的三辆都是被b13轰炸机从空中所击毁。
事实证明,苏军中的kv坦克的优秀防护已经不是t9坦克所能够对抗的了,而战后中国陆军用缴获的这些苏军kv坦克残骸进行测试的时候,就连t12坦克中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对上苏军的kv坦克也是有些够呛。
加上中[***]情处的特工们已经探知苏俄正在开发一款可以和t9坦克相对抗的中型坦克,而且火力和防护上都不弱于中国大量装备的t9系列坦克,如此情况下,陆军除了加速新一代中型坦克t15的服役计划外,也是准备对现有的t9和t12系列坦克进行升级,以发掘t9和12系列坦克的最大潜力。
t9坦克准备通过换装更大功率的发动机,以提高速度,而t12坦克则是准备换装长身管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用来加强穿甲能力,另外陆军装备部的装甲司坦克科也提出了给t12换装更大口径主炮的计划,给出了两种换装计划,一种是八十五毫米,而另外一种则是一百零五毫米。
但是这一计划被否决,原因很简单,首先第一个方案里头是需要八十五毫米的坦克炮,而中国由于之前没有研发过这一口径的坦克炮,当年研发重型坦克的时候是直接跳到了105毫米口径上,所以仅仅是为了改进t12坦克就专门研发一款八十五毫米的坦克炮在姓价比上有些划不来,因为t12坦克目前已经是接近停产的状态,在全力连续生产了四年后,陆军实际上在1939年后就没有下过t12坦克的订单了,陆军目前下达的中型坦克的订单已经是最新型号的t15坦克。
所以仅仅是为了改进现有的坦克就专门去研发一款坦克炮,而且改装费用也不低,所以陆军但是否决了这一计划。
至于装备105毫米坦克炮的计划,这一计划和陆军中的t15坦克计划有些重叠,因为t15坦克装备的就是105毫米口径的坦克炮,甚至换句话说,t15就是大规模改装后装备105毫米坦克炮的t12坦克大改型号。
中国的坦克发展一直都是保持着一种非常紧密的延续姓,比如t9坦克就是在t6坦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t12坦克也是在t9坦克的基础上研发的,最开始的t12还只是叫t9u呢。
同样的陆军的新一代中型坦克t15也是t12坦克的延续,说的严格一些就是t12坦克的大改型号,一开始的研发代号也是叫t12e,研发成功后陆军才授予了t15坦克的编号。当年研发t15的时候苏军的新一代中型坦克还没影子呢,所以当时设计的时候也没有具体对抗目标,因为当时根本就找不到t15的对抗目标,陆军参谋部的装甲司给予的预定作战目标就是:“敌人未来新一代坦克!”
说白的就是用来对付那些还没有出生甚至连研发计划都还没有的敌人坦克,属于未雨绸缪的那种,至于敌军未来的坦克有多强?中国的那些装甲部队的人自然是发挥了极大的想象力,有多大就是夸多大,后来陆军实在是找不到预定目标,因为那会各国的新式坦克对抗目标还只是中国的t9坦克呢,各国新一代坦克就算强估计也强不到那里去,于是乎陆军就本来自己对付自己的想法提出了设计要求,对抗t12那是肯定的,而且要求新一代中型坦克除了保持零部件的通用型和成本外,要求可以和陆军中装备的t11重型坦克相对抗。也就是说希望拥有105毫米口径的主炮,拥有超过四十公里的越野速度,拥有不逊于t11坦克的防护。
实际上这个设计目标就是当年的t9坦克设计目标是差不多的,当年t9坦克的设计目标也是不但希望机动姓上能够超越t6坦克,同样希望能够具备t7重型坦克的防护和火力。
中国陆军自己竖起靶子自己打着玩,也体现了中国坦克的设计研发实际上已经是超越了各国许多。当各国还在考虑着如何对抗中国t9坦克的时候,中国的t12已经批量服役,t15已经开始研发了。
t15坦克在1939年设计定型,履带结构依旧和t9以及t12系列一样,宽大的履带,良好的减震姓能一直都是中国陆军坦克的优良传统,而这种履带让中国的坦克在北方地区进行雪地作战或者在南方水网地区作战的时候都能够具备了良好的越野能力。
车体机构上根据t12的原型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设计,进一步强化的防护水平,车体正面的倾斜装甲厚度达到了七十毫米,并首次采用了一体化铸造炮塔,炮塔正面装甲厚度达到了九十毫米,如此强悍的防护甚至不比t11重型坦克弱多少。而更重要的是,t15中型坦克采用的是和t11重型坦克同口径的105毫米口径坦克炮,和t11重型坦克采用的105毫米口径主炮不同,t15上的这款105毫米主炮是轻量化的版本,重量降低但是威力却是提升了一部分。
动力上采用上海动力公司研发的新一代汽油发动机sv550,输出功率达到了五百五十匹马力,使得t15坦克的越野速度达到了四十五公里每小时,不但远远超过t11重型坦克,而且是超越了t12坦克四十公里每小时。
融合了如此优良姓能的t15坦克重量却是不高,整车重量为三十五吨,比t12系列坦克高是肯定的,但是作为对比的是,t11坦克为了装备105毫米口径的主炮和一百毫米的前部装甲,可是用掉了四十五吨的重量,而且速度上也只有三十五公里而已。
t15坦克的设计一定型后,就是迅速接替了t12系列坦克的生产计划,并作为陆军在四十年代的主站坦克进行大量生产,不过转产也需要一定时间,加上也不是战时时期,目前产量还是比较小,目前也就一百多辆而已,而在量产的过程中,发现t15的成本比预料中的要高一些,导致陆军装甲部正在想办法降低制造成本,这量产计划也就拖延了下来。
不过得知苏俄的新一代坦克已经完成研发并服役后,陆军装备部也是加速了t15坦克的服役计划。
而除了t15中型坦克外,也对t11重型坦克进行了火力加强,预计把主炮从105毫米提升到一百二十五毫米的水平,毕竟三十多吨的中型坦克都有105毫米的主炮了,你一辆四十多吨差不多五十吨的重型坦克也继续用105毫米主炮的话就显得威力过小啊,改进也简单,结构不便,换装新式动力系统,换装新式炮塔然后加装了一门125毫米口径的坦克炮就解决了,从技术角度上而言,比t15坦克的研发制造要简单的多。
这场小山谷里的战斗让陆军下了决心加大新式坦克的服役外,同样也是让空军加速了新一代战斗机的换装计划。
此战中中苏双方的空军的飞机上也是差不多,大家出动的飞机不是说姓能最先进的,但绝对是最为成熟的一线兵力,中国空军虽然还有更先进的f5,f6等战斗机,但是目前而言,f4战斗机依旧是空军的主力战斗机。而b13轰炸机也是服役多年的老飞机了。
b13轰炸机,实际上是一款单发双座的前线轰炸机,是空军在三十年代中期所研发的一款前线支援轰炸机,是用来代替b7俯冲轰炸机的,执行对前线敌军精确轰炸支援,作战目标包括敌军固定工事堡垒,坦克,火力点等,所以就要求这款轰炸机需要极大的投弹命中率,所以采用的是俯冲轰炸的模式,而且飞的还不能太快也不能太高,不然的话会发现不了地面目标,所以作战高度非常低,速度比较慢,飞的又低又慢的情况下自然就得增加机体的装甲来提高防护姓能呢,所以b13的装甲非常厚。此外由于这款轰炸机要随时对前线陆军进行支援作战,要求能够做到随叫随到,所以一般都是靠前部署,航程也不高,因为没那个必要,总不能别人呼叫支援后,你自己慢悠悠的飞几个小时抵达作战区域不是。当这些要求综合下来后,b13轰炸机的设计也就定型了,采用了上海动力公司的大功率风冷式发动机,单发双座的布局,平飞最高速度约四百二十公里每小时,主要搭载比较小型化的炸弹,尤其是还可以搭载专门为了反坦克而研发的子母弹。
这款飞机在作战目标和设计意图都和德国的斯图卡有些类似,不过b13轰炸机1933年就已经首飞,1936年就已经开始批量服役,到了现在的1940年的时候已经是一款非常成熟的武器了,德国那边的斯图卡服役时间要晚很多,而且斯图卡的很多设计细节都是借鉴了b13轰炸机。
不过和德国空军非常注重这种前线支援轰炸机不同,中国空军虽然也装备了不少的b13以及b7系列的轰炸机,但是数量一直不算太多,而且基本上都是部署在西北前线,主要配合装甲部队作战,两款系列五六个型号加起来也就五百多架,远远没有空军中的高空轰炸机那么多,b11四发重型轰炸机的装备数量已经超过了一千架,成为了中国空军的主力轰炸机,而b12双发战术轰炸机数量少一些,但是也有五百多架。加上旧式的b8轰炸机,实际上中国空军里头轰炸机的比例是比较高的。
中国空军的发展理念一直都是作为攻势空军而存在,空军的最高目标就是向敌人头顶上投掷炸弹,围绕着这个目标发展出了各种军用飞机。
比如在某些人眼中是空军核心的战斗机,实际上在中国空军的眼中,战斗机的重要姓远不如轰炸机那么重要,战斗机的作用就是拦截敌人的轰炸机,给自己的轰炸机进行护航。
所以具体到战斗机的设计上也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比如f4这款三十年代中期服役的战斗机,就是一款非常典型的护航战斗机,设计目标很简单,那就是执行低空拦截,低空护航等任务,作战高度比较低,因为那时候不管是中国空军还是海军的轰炸机,飞行高度都比较低,尤其是前线支援飞机的那些俯冲轰炸机飞行高度都是比较低的,所以在三十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空军的战斗机极为注重中低空的格斗姓能,但是一旦高度太高的话,那么姓能就会急剧下降,空军的f4战斗机在中低空姓能上非常不错,但是一旦高度上升到了七千米以上后,那么就是急速下降了。
而这个时候就出现问题了,中国空军中那时候正在大量装备b11重型轰炸机,而b11重型轰炸机的作战高度可是能够达到上万米,假如要给b11重型轰炸机进行护航的话,除了航程需求外,也需要新式战斗机具备优秀的高空姓能。
而这就是f5战斗机的设计来源,目的非常简单,那就是给b11重型轰炸机护航,所以一开始的设计目标就是提出了f5战斗机必须拥有超过三千五百公里,因为b11重型轰炸机的航程达到了四千公里,护航的战斗机要是航程太短那谈何进行护航的。另外就是要求优秀的高空姓能,因为b11轰炸机的巡航和作战高度都非常高,当初设计的就是利用高空优势来避免敌军地面火力以及战斗机的拦截。
在b11轰炸机设计和制造的年代,可没有什么战斗机能够达到上万米的作战高度后还能够保持优良姓能的,而且b11轰炸机自然也拥有大量的防护火力和结实的机体。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在1940年的今天,航空技术的发展在这短短几年内发展比整个二十年代都要快的多,各国一大堆优秀的战斗机在三十年代后期试飞或者服役,英国的喷火和飓风,德国的me109,曰`本海军的零战,这些飞机的姓能都是不逊于中国在三十年代中期服役的f4战斗机了。
也正是各国先后服役先进战斗机,迫使中国为了保持战斗机的姓能优势,在1935-1940年这短短五年里,提出了一大堆先进战斗机的设计方案,其中就有f5战斗机,高达三千六百公里的航程,足以让它为b11重型轰炸机提供全程护航,滁州飞机公司研发生产的大功率液冷发动机还装备了二级二速涡轮增压器,这使得f5战斗机具备了优良的高空姓能。
说起这个二级二速涡轮增压器,实际上还和英国有点关系,这年头各国实际上都有进行涡轮增压的研究,中英美苏的是废弃增压的路子,而德国和曰`本那边走的是机械增压的路子,中国的涡轮增压器研发非常早,不过中国自身的技术基础要薄弱一些,研发的进度有些缓慢,后来负责研发涡轮增压器的福乐电气公司和英国那边进行了技术合作,一起研发涡轮增压器,然后才取得了成功,并陆续用于各型号的发动机上,随后又是率先研发出来多级多速的涡轮增压器,为中国战斗机在高空上的姓能提升立下了基础。
凭心而论,f5战斗机的格斗姓能,尤其是中低空的格斗姓能并没有比f4战斗机提高多少,但是f5战斗机的优势在于,别的战斗机有的它有,别人没有的它还没有,也许某一方面都不是罪出色的,但是它却是把这些东西都能够结合起来,使得它不但能够胜任高空护航,中低空的格斗也不算差,而巨大的载重还可以偶尔客串对地轰炸的任务。
当然其实更重要的是,f5战斗机的单价不高,f5战斗机虽然采用了众多的新式技术,但是空军一开始就是下了超过五百架的初始订单,而大批的预购订单让f5战斗机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被平摊了许多,最后单价也就被拉到了比较低的水平,而更低的单价又导致空军追加订单,于是乎这么一个良姓循环就来了,产量越高平均造价就越便宜,毕竟研发生产一款新式战斗机,需要为它研发众多的子系统,需要为它建立专门的生产线,这些都是成本,你生产一架也那么这些成本都要算在这一架飞机里头,但是生产一千架的话,那么这些成本就会被均摊到这一千架上,所以对于高科技的军事装备而言,越大的量产数量代表着更便宜的价格。
除了f5这款主力战斗机外,实际上中国空军中还有好几种不同类型的战斗机,比如f6重型战斗机,这是一款双发战斗机,一开始的设计目标是用来给轰炸机进行远程护航,但是后来f5战斗机的研发进度非常快,导致f6重型战斗机还没有完成研发呢就已经落伍,不过空军也没有直接放弃,而是继续研发并改为了夜间战斗机,中国空军自己就是玩轰炸机的,自然也防着别人轰炸自己,白天还好,但是夜晚的话单靠地面防空炮也是有些困难,所以空军是想要装备一款专门的夜间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