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懿太妃目不转睛的看着她,问道:“怎么讲?”
苏若华答道:“娘娘且想,倘或太后当真要对娘娘动手,何必这般藏头露尾,只消吩咐一声,在娘娘饮食里动些手脚,神不知鬼不觉,娘娘就寿终正寝了。哪里用得着派什么刺客,还一击不中,徒留把柄?”
恭懿太妃心中微微思量了片刻,点头说道:“你说的不错,我同她打了这些年交道,这的确不像她的行事风格。”言罢,心绪略平静了些,又问道:“那么依你所看,该是何人所为?”
苏若华早已在心中推演过此事,她猜测不出是何人所为,但她也知道,太妃真正要的也并不是知晓幕后主使是谁,而是对应之策。
当下,她答道:“娘娘,奴才愚钝,不知是何人所为。但奴才以为,这幕后之人手段并不高明。如今之计,倒不如以静制动。”
太妃细眉微抬,问道:“何为以静制动?”
苏若华微笑说道:娘娘的千秋眼看就要到了,往年虽没有,但今年看这情形,皇上必定是要来的。皇上若再提起接娘娘回宫一事,娘娘只管含糊着,不说答应不答应,只说有苦衷。皇上见状,必定要查问此事。霍大人负责守卫娘娘,必定据实上告。到时,自有分晓。”
恭懿太妃犹疑道:“然而,皇上有意接我回宫,在宫里替我办寿宴,也算是接风洗尘。如此这般,会不会扫了皇帝的兴致?”
苏若华微微一顿,又笑道:“这般倒更好了。皇上既要接娘娘回宫办寿宴,必定十分看重此事。近来,宫中若再来人,娘娘只管说不敢回宫,心里不踏实,寿宴便在庵里办也罢了,不必兴师动众,大费周章。皇上对娘娘颇有孝心,自然会过问此事。”
恭懿太妃本想回宫风风光光的办场寿宴,听了苏若华这主意,心里便有些不大情愿,说道:“然而,若是皇上查不出幕后主使,又或者竟不能处置那人,又如何?”
苏若华微微一笑,说道:“娘娘,那便更不能回宫了。皇上如不能妥善处置此事,那便是说,皇上眼下的实力并不足以庇护娘娘。娘娘回去,岂不是羊入虎口?这宫,是越发回不得了。”说着,她走到太妃身后,替娘娘捏起肩来,力道不重不轻,总合娘娘的心意。
太妃舒服的眯细了眼眸,只听那甜糯的嗓音自身后徐徐传来:“娘娘且想,虽说回宫办寿宴是风光,但若皇上能在庵里为娘娘庆贺,这份体面宫里谁又能有呢?再则说来,待皇上将后宫布置稳妥了,娘娘再回去,既安稳妥帖,又叫阖宫妃嫔们都不小瞧了娘娘这位太妃,岂不更好?”
这一番话,算是真正说到太妃心坎上了。
恭懿太妃满意一笑,缓缓说道:“到底还是你聪慧能干,这么些年了,若无你在一旁扶持谋划,我也万不能这般安泰,真不愧是我手下第一谋士。”
苏若华浅浅一笑:“娘娘谬赞了,奴才是娘娘的人,自然忠于娘娘。”
又说了几句家常闲话,太妃便道身子乏了,想小憩片刻。苏若华遂道了告退,退出门外。
恭懿太妃倚着软枕,眯眼瞧着那窈窕的身影没在碧青色门帘子后面,满眼复杂。
良久,她叹息了一声。
“真是可惜了!”
苏若华才出了屋子,便见容桂顶着瓦盆跪在院子地下。
红日当空,没遮没挡,她就这么跪着,头上还顶着个盆子,身子一丝儿也不能动,早已汗流浃背。
这是宫里收拾宫人常用的法子,宫廷是个讲究清静的地方,各宫的主子轻易不愿见血腥,都少打骂,故而诸如提铃、站墙角、顶瓦盆这样的法子极多。
苏若华瞧了她两眼,并不打算说些什么。
她移步下阶,行经容桂身侧时,容桂忽然低声道:“姑姑,你处事不公。”
苏若华止步,垂眸扫了她一眼,淡淡说道:“我本是要饶了你的,是你自己要往刀刃上撞,又能怪谁?”丢下这一句,又缓缓的去了。
容桂只觉得头晕目涨,苦不堪言,她两手紧紧捏住裙摆,将头挺的笔直,生恐头上的盆子跌落下来,太妃更要罚她。
她微抬了眼眸,瞧着苏若华的背影,不由咬紧了唇。
苏若华回至房中,春桃已然回来了,依旧打着她那个络子。
见她进来,春桃说道:“姐姐,容桂犯了什么事?听说你先罚了她,落后娘娘又罚了她。”
苏若华笑了笑,便将方才之事说了一遍。
春桃瞪大了眼眸,失声道:“怪道之前你叫我等你出去后,就去盯着容桂。原来……她竟然敢盯姐姐的梢儿?!”说着,她便恨恨道:“这丫头越发不成话了,差事挑三拣四也罢了,如今竟然还想爬到姐姐头上去了?!她打量着捏了姐姐的错处儿,就能在娘娘跟前得脸不成?!她晓得娘娘有多器重姐姐,姐姐又替娘娘出了多少力,她算什么东西,就想往上爬了?!”
她越说越气,竟将手中的络子放下,跳了起来,说道:“不成,我定要给她个教训!免得她以为这里不是宫中,就忘了上□□统!”
苏若华却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微笑说道:“知道你是为我,但委实不必如此。太妃娘娘已处罚了她,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打嘴的?她正受训,你这会子跑去,叫人看个满眼,传到太娘娘耳朵里,又要怪你毛躁轻浮,失了分寸。”
春桃虽是个风火脾气,却极听苏若华的话,被他这般一说,果然就不动了,低头又打她那络子去。
苏若华便坐在春凳上出神,默默想着这两日的事。
太妃的意思,她心里其实明白,指着她和陆旻往日的情分,想着在皇帝身边安插一个自己的人。她膝下无子,又没有势力雄厚的娘家可以倚靠,唯一能指望的便是抚养过皇帝一阵子。宫里有赵太后把持,两人原本就不对付,她想回宫去,自然要为自己扶持个可靠的势力。
她轻轻咬着指尖,并未涂抹蔻丹的指甲泛着杏仁般的颜色,很是美丽。
苏若华心中有些烦乱,既为人仆,自然要忠于主上,这个道理她是明白的。虽说她帮衬着恭懿太妃,确实有自己的心思,但这忠于主上的心思却从未变过。然而眼下,在陆旻和太妃之间,她却产生了动摇。
第十二章
想起陆旻,苏若华只觉得心口一紧。
无论如何,他是她在这座宫廷之中相伴时日最久的人。
不论其他,单只凭这段相依为命的岁月,便足以令她放之不下。虽则,或许只是她自以为的相依为命。
苏若华对于陆旻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绪,她自己也说不上来。但太妃有意要她攀住他时,她并未多想,便回绝了太妃。
她知道太妃所言也都是为了将来的考量,倘或她当真能做了皇帝的宠妃,不单自己能飞上枝头,便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亦能有所照拂。更甚至于,或许整个苏家都能再度起复。
然而,她不愿。
她不想任何人,将她当做棋子,来牵绊住陆旻。
苏若华正默默出神,春桃将络子打了个挽扣,随口问道:“姐姐,却才我看橱柜里之前那碟果馅儿酥饼,怎么不见了?”
苏若华闻声回神,淡淡问道:“你寻它怎么?”
春桃颇有几分不好意思,笑了笑说道:“方才有些饿了,所以想起来姐姐才做过点心。本想拿来吃,倒没寻着。”
苏若华朱唇轻抿,片刻说道:“我自有用场。”
春桃先是一怔,随即笑道:“姐姐不必说了,我晓得了。”笑了两声,又说道:“这个霍大人也当真是个嘴刁的,除了姐姐亲手做的,旁的他连碰也不碰。之前姐姐病着,太娘娘指派我去送些吃食。篮子搁在茶炉子下头,硬是两天没人碰,竟都便宜了那巷子口的黄狗了!偏偏,他也能认得出来。”
苏若华听着,轻轻说了一句:“他也是个心细如发的人,不然,皇上也万不会将娘娘的安危托付与他。”说罢,又沉思不语。
一旁春桃兀自喋喋不休:“姐姐,当初你倒是怎么认出来那人是皇上派来的?咱们初来乍到的,人生地不熟。连甜水庵的师傅们,也都没察觉到后巷子里那茶棚易了主。”
苏若华闻言,瞧着她浅浅一笑:“想知道?”
春桃见她如此问,忙摇头道:“我不过是闲磕牙,姐姐不便说,不说也罢。”
入宫保命第一条规矩,少打听,多做事。若为一时好奇,知道了什么不该知道的事,怕顷刻间就引来杀身之祸。
苏若华入宫多年,资历深厚,知晓许多陈年旧事,及主子们身上的秘辛。然而这也就是她了,自己若不知轻重,莽撞冒失打听出来,两人再怎么亲厚,怕也要生祸。
嘴严实些,对彼此都好。
苏若华瞧着她那副噤若寒蝉的样子,不由轻轻一笑。
她因何认得那人,其实并无什么不可告知人之处,但春桃聒噪不休,她便捉弄了她一下。
这大约是六年前的事,那时候恭懿太妃与赵太后正水火不相容,后宫势力亦是泾渭分明,彼此争斗十分激烈。
那年秋天,她为时气所感,不凑巧染上了风寒。
依照宫规,宫女染病当送至安乐堂,以免过人。
然而,那安乐堂说是个收容病人的地方,实则是个遭罪的去处,房舍简陋不说,更少人照料服侍。平常没事儿的人进去,还要染上一场病,更别说病人。
这地方,原本只收容那些下等身份的宫人,苏若华染病之时已是太妃身侧的掌事宫女,身份不同一般,历来这样的人,各宫的主子都是容留在身侧养病的。
其时的赵皇后便抓着这个把柄,竟亲自带了太医到太妃宫中,不顾太妃的颜面与求情,诊明了苏若华的病症,便下了懿旨,将她送到了安乐堂。
安乐堂实在不是个好地方,苏若华在太妃身侧已过了许多年好日子,乍到了这种地方,当真是如堕冰窟。
好在,兴许是看在太妃的面子上,安乐堂的执事太监与姑姑,待她还算礼遇。
而那位霍大人,便是彼时安乐堂的护军。
苏若华入宫已有年头,平日所见不过是宫女太监,囫囵男人除了先帝与诸位皇子,其余实在寥寥。即便有时见过些护军,也大多是一副纨绔公子的习气模样。
这个人,却与那些人都不同。
他一副练武之人的精壮体格,平素里罕言寡语,不论对谁都不假颜色,那双如鹰隼般锋利的眼眸,给苏若华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在安乐堂养病的日子里,苏若华从旁人口中得知,他叫霍长庚,有一身好武艺,却因性情耿直,不肯阿谀媚上,又没有后台背景,方才只得了这么个下等差事。
苏若华从旁瞧着,这个人倒果然是个正直的性情。宫里藏污纳垢,宫女太监们也时常干些偷盗肥己的勾当,尤其是这等不见光的的地方。身在这般处境之中,他倒是从来不沾染这些事。偶有宫人遇了难事,或遭受欺凌,他倒也肯出手相助。扶危济困,这份品格在深宫之中,格外难得。
在安乐堂的那段日子里,霍长庚几乎从未与她说过话。只除了一次,宫中查盗案追到了安乐堂,霍长庚的交班处搜到了三条玉佩络子说不清楚,她便从旁帮了几句,只说那是她自己做的,玉佩也是太妃赏赐,托付霍长庚送出宫去换些银钱。
这事在宫里是常景,虽不大合乎规矩,但硬追究起来,哪宫里都不干净。再则,那些玉佩络子,同盗案所追也并不相符,也就罢了。
这不过是个顺手的人情,苏若华并未放在心上。
她倒是相信,有这般品格的人,必不会作奸犯科,大约是有什么苦衷。
宫人大半孤苦,能相互扶持也是好的。
这件事罢,还有一次。
平常送药的宫女那次却没来,是个生面孔送来的汤药。
苏若华心中生疑,将那碗汤药放在了桌上,并不曾吃。
霍长庚却忽然进来,并不言语,将那碗药端了出去。
他什么话都没说,苏若华却已猜到了些许。宫中刀光剑影,乱局之中,也不知是谁人下的手。这个小小的波澜,就此过去了。
自那之后,她的病很快好了,离了安乐堂,再也没有见过此人。
再见面,就是来了甜水庵。
一日,她因差事路过西角门,门恰好没锁,就看见一熟悉的背影正蹲伏在茶炉子旁收拾炉火。她当即便认出来,此人就是霍长庚。
一个护军,如何会出现在尼姑庵外的茶棚里?
这里面的事,并不难想明白。
她将此事禀明了太妃,便每隔五日送些吃用之物过去。
虽说他该是皇帝派来的人,但主仆四人的安危都在他手上,能拢着些还是好的。
太妃曾忧虑,如今手中并无多余的银钱,寻常之物怕是此人不会放在眼中。
苏若华却另有一番计较,她情知霍长庚的性情,这样的人绝不是金银能收买的,与其打肿脸充胖子,弄巧成拙,倒不如示弱。
她不知霍长庚是否还记得她,安乐堂来来往往那么多人,他大约早已不知她是谁了。
来往这近三年,他极少与她说话,偶尔说上一两句,必是极要紧的事情。
宫里的局势,怕不是十分安稳。
撺掇着太妃暂不回宫,既是为了太妃的安危,其实亦有她自己的私心。
苏若华答道:“娘娘且想,倘或太后当真要对娘娘动手,何必这般藏头露尾,只消吩咐一声,在娘娘饮食里动些手脚,神不知鬼不觉,娘娘就寿终正寝了。哪里用得着派什么刺客,还一击不中,徒留把柄?”
恭懿太妃心中微微思量了片刻,点头说道:“你说的不错,我同她打了这些年交道,这的确不像她的行事风格。”言罢,心绪略平静了些,又问道:“那么依你所看,该是何人所为?”
苏若华早已在心中推演过此事,她猜测不出是何人所为,但她也知道,太妃真正要的也并不是知晓幕后主使是谁,而是对应之策。
当下,她答道:“娘娘,奴才愚钝,不知是何人所为。但奴才以为,这幕后之人手段并不高明。如今之计,倒不如以静制动。”
太妃细眉微抬,问道:“何为以静制动?”
苏若华微笑说道:娘娘的千秋眼看就要到了,往年虽没有,但今年看这情形,皇上必定是要来的。皇上若再提起接娘娘回宫一事,娘娘只管含糊着,不说答应不答应,只说有苦衷。皇上见状,必定要查问此事。霍大人负责守卫娘娘,必定据实上告。到时,自有分晓。”
恭懿太妃犹疑道:“然而,皇上有意接我回宫,在宫里替我办寿宴,也算是接风洗尘。如此这般,会不会扫了皇帝的兴致?”
苏若华微微一顿,又笑道:“这般倒更好了。皇上既要接娘娘回宫办寿宴,必定十分看重此事。近来,宫中若再来人,娘娘只管说不敢回宫,心里不踏实,寿宴便在庵里办也罢了,不必兴师动众,大费周章。皇上对娘娘颇有孝心,自然会过问此事。”
恭懿太妃本想回宫风风光光的办场寿宴,听了苏若华这主意,心里便有些不大情愿,说道:“然而,若是皇上查不出幕后主使,又或者竟不能处置那人,又如何?”
苏若华微微一笑,说道:“娘娘,那便更不能回宫了。皇上如不能妥善处置此事,那便是说,皇上眼下的实力并不足以庇护娘娘。娘娘回去,岂不是羊入虎口?这宫,是越发回不得了。”说着,她走到太妃身后,替娘娘捏起肩来,力道不重不轻,总合娘娘的心意。
太妃舒服的眯细了眼眸,只听那甜糯的嗓音自身后徐徐传来:“娘娘且想,虽说回宫办寿宴是风光,但若皇上能在庵里为娘娘庆贺,这份体面宫里谁又能有呢?再则说来,待皇上将后宫布置稳妥了,娘娘再回去,既安稳妥帖,又叫阖宫妃嫔们都不小瞧了娘娘这位太妃,岂不更好?”
这一番话,算是真正说到太妃心坎上了。
恭懿太妃满意一笑,缓缓说道:“到底还是你聪慧能干,这么些年了,若无你在一旁扶持谋划,我也万不能这般安泰,真不愧是我手下第一谋士。”
苏若华浅浅一笑:“娘娘谬赞了,奴才是娘娘的人,自然忠于娘娘。”
又说了几句家常闲话,太妃便道身子乏了,想小憩片刻。苏若华遂道了告退,退出门外。
恭懿太妃倚着软枕,眯眼瞧着那窈窕的身影没在碧青色门帘子后面,满眼复杂。
良久,她叹息了一声。
“真是可惜了!”
苏若华才出了屋子,便见容桂顶着瓦盆跪在院子地下。
红日当空,没遮没挡,她就这么跪着,头上还顶着个盆子,身子一丝儿也不能动,早已汗流浃背。
这是宫里收拾宫人常用的法子,宫廷是个讲究清静的地方,各宫的主子轻易不愿见血腥,都少打骂,故而诸如提铃、站墙角、顶瓦盆这样的法子极多。
苏若华瞧了她两眼,并不打算说些什么。
她移步下阶,行经容桂身侧时,容桂忽然低声道:“姑姑,你处事不公。”
苏若华止步,垂眸扫了她一眼,淡淡说道:“我本是要饶了你的,是你自己要往刀刃上撞,又能怪谁?”丢下这一句,又缓缓的去了。
容桂只觉得头晕目涨,苦不堪言,她两手紧紧捏住裙摆,将头挺的笔直,生恐头上的盆子跌落下来,太妃更要罚她。
她微抬了眼眸,瞧着苏若华的背影,不由咬紧了唇。
苏若华回至房中,春桃已然回来了,依旧打着她那个络子。
见她进来,春桃说道:“姐姐,容桂犯了什么事?听说你先罚了她,落后娘娘又罚了她。”
苏若华笑了笑,便将方才之事说了一遍。
春桃瞪大了眼眸,失声道:“怪道之前你叫我等你出去后,就去盯着容桂。原来……她竟然敢盯姐姐的梢儿?!”说着,她便恨恨道:“这丫头越发不成话了,差事挑三拣四也罢了,如今竟然还想爬到姐姐头上去了?!她打量着捏了姐姐的错处儿,就能在娘娘跟前得脸不成?!她晓得娘娘有多器重姐姐,姐姐又替娘娘出了多少力,她算什么东西,就想往上爬了?!”
她越说越气,竟将手中的络子放下,跳了起来,说道:“不成,我定要给她个教训!免得她以为这里不是宫中,就忘了上□□统!”
苏若华却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微笑说道:“知道你是为我,但委实不必如此。太妃娘娘已处罚了她,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打嘴的?她正受训,你这会子跑去,叫人看个满眼,传到太娘娘耳朵里,又要怪你毛躁轻浮,失了分寸。”
春桃虽是个风火脾气,却极听苏若华的话,被他这般一说,果然就不动了,低头又打她那络子去。
苏若华便坐在春凳上出神,默默想着这两日的事。
太妃的意思,她心里其实明白,指着她和陆旻往日的情分,想着在皇帝身边安插一个自己的人。她膝下无子,又没有势力雄厚的娘家可以倚靠,唯一能指望的便是抚养过皇帝一阵子。宫里有赵太后把持,两人原本就不对付,她想回宫去,自然要为自己扶持个可靠的势力。
她轻轻咬着指尖,并未涂抹蔻丹的指甲泛着杏仁般的颜色,很是美丽。
苏若华心中有些烦乱,既为人仆,自然要忠于主上,这个道理她是明白的。虽说她帮衬着恭懿太妃,确实有自己的心思,但这忠于主上的心思却从未变过。然而眼下,在陆旻和太妃之间,她却产生了动摇。
第十二章
想起陆旻,苏若华只觉得心口一紧。
无论如何,他是她在这座宫廷之中相伴时日最久的人。
不论其他,单只凭这段相依为命的岁月,便足以令她放之不下。虽则,或许只是她自以为的相依为命。
苏若华对于陆旻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绪,她自己也说不上来。但太妃有意要她攀住他时,她并未多想,便回绝了太妃。
她知道太妃所言也都是为了将来的考量,倘或她当真能做了皇帝的宠妃,不单自己能飞上枝头,便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亦能有所照拂。更甚至于,或许整个苏家都能再度起复。
然而,她不愿。
她不想任何人,将她当做棋子,来牵绊住陆旻。
苏若华正默默出神,春桃将络子打了个挽扣,随口问道:“姐姐,却才我看橱柜里之前那碟果馅儿酥饼,怎么不见了?”
苏若华闻声回神,淡淡问道:“你寻它怎么?”
春桃颇有几分不好意思,笑了笑说道:“方才有些饿了,所以想起来姐姐才做过点心。本想拿来吃,倒没寻着。”
苏若华朱唇轻抿,片刻说道:“我自有用场。”
春桃先是一怔,随即笑道:“姐姐不必说了,我晓得了。”笑了两声,又说道:“这个霍大人也当真是个嘴刁的,除了姐姐亲手做的,旁的他连碰也不碰。之前姐姐病着,太娘娘指派我去送些吃食。篮子搁在茶炉子下头,硬是两天没人碰,竟都便宜了那巷子口的黄狗了!偏偏,他也能认得出来。”
苏若华听着,轻轻说了一句:“他也是个心细如发的人,不然,皇上也万不会将娘娘的安危托付与他。”说罢,又沉思不语。
一旁春桃兀自喋喋不休:“姐姐,当初你倒是怎么认出来那人是皇上派来的?咱们初来乍到的,人生地不熟。连甜水庵的师傅们,也都没察觉到后巷子里那茶棚易了主。”
苏若华闻言,瞧着她浅浅一笑:“想知道?”
春桃见她如此问,忙摇头道:“我不过是闲磕牙,姐姐不便说,不说也罢。”
入宫保命第一条规矩,少打听,多做事。若为一时好奇,知道了什么不该知道的事,怕顷刻间就引来杀身之祸。
苏若华入宫多年,资历深厚,知晓许多陈年旧事,及主子们身上的秘辛。然而这也就是她了,自己若不知轻重,莽撞冒失打听出来,两人再怎么亲厚,怕也要生祸。
嘴严实些,对彼此都好。
苏若华瞧着她那副噤若寒蝉的样子,不由轻轻一笑。
她因何认得那人,其实并无什么不可告知人之处,但春桃聒噪不休,她便捉弄了她一下。
这大约是六年前的事,那时候恭懿太妃与赵太后正水火不相容,后宫势力亦是泾渭分明,彼此争斗十分激烈。
那年秋天,她为时气所感,不凑巧染上了风寒。
依照宫规,宫女染病当送至安乐堂,以免过人。
然而,那安乐堂说是个收容病人的地方,实则是个遭罪的去处,房舍简陋不说,更少人照料服侍。平常没事儿的人进去,还要染上一场病,更别说病人。
这地方,原本只收容那些下等身份的宫人,苏若华染病之时已是太妃身侧的掌事宫女,身份不同一般,历来这样的人,各宫的主子都是容留在身侧养病的。
其时的赵皇后便抓着这个把柄,竟亲自带了太医到太妃宫中,不顾太妃的颜面与求情,诊明了苏若华的病症,便下了懿旨,将她送到了安乐堂。
安乐堂实在不是个好地方,苏若华在太妃身侧已过了许多年好日子,乍到了这种地方,当真是如堕冰窟。
好在,兴许是看在太妃的面子上,安乐堂的执事太监与姑姑,待她还算礼遇。
而那位霍大人,便是彼时安乐堂的护军。
苏若华入宫已有年头,平日所见不过是宫女太监,囫囵男人除了先帝与诸位皇子,其余实在寥寥。即便有时见过些护军,也大多是一副纨绔公子的习气模样。
这个人,却与那些人都不同。
他一副练武之人的精壮体格,平素里罕言寡语,不论对谁都不假颜色,那双如鹰隼般锋利的眼眸,给苏若华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在安乐堂养病的日子里,苏若华从旁人口中得知,他叫霍长庚,有一身好武艺,却因性情耿直,不肯阿谀媚上,又没有后台背景,方才只得了这么个下等差事。
苏若华从旁瞧着,这个人倒果然是个正直的性情。宫里藏污纳垢,宫女太监们也时常干些偷盗肥己的勾当,尤其是这等不见光的的地方。身在这般处境之中,他倒是从来不沾染这些事。偶有宫人遇了难事,或遭受欺凌,他倒也肯出手相助。扶危济困,这份品格在深宫之中,格外难得。
在安乐堂的那段日子里,霍长庚几乎从未与她说过话。只除了一次,宫中查盗案追到了安乐堂,霍长庚的交班处搜到了三条玉佩络子说不清楚,她便从旁帮了几句,只说那是她自己做的,玉佩也是太妃赏赐,托付霍长庚送出宫去换些银钱。
这事在宫里是常景,虽不大合乎规矩,但硬追究起来,哪宫里都不干净。再则,那些玉佩络子,同盗案所追也并不相符,也就罢了。
这不过是个顺手的人情,苏若华并未放在心上。
她倒是相信,有这般品格的人,必不会作奸犯科,大约是有什么苦衷。
宫人大半孤苦,能相互扶持也是好的。
这件事罢,还有一次。
平常送药的宫女那次却没来,是个生面孔送来的汤药。
苏若华心中生疑,将那碗汤药放在了桌上,并不曾吃。
霍长庚却忽然进来,并不言语,将那碗药端了出去。
他什么话都没说,苏若华却已猜到了些许。宫中刀光剑影,乱局之中,也不知是谁人下的手。这个小小的波澜,就此过去了。
自那之后,她的病很快好了,离了安乐堂,再也没有见过此人。
再见面,就是来了甜水庵。
一日,她因差事路过西角门,门恰好没锁,就看见一熟悉的背影正蹲伏在茶炉子旁收拾炉火。她当即便认出来,此人就是霍长庚。
一个护军,如何会出现在尼姑庵外的茶棚里?
这里面的事,并不难想明白。
她将此事禀明了太妃,便每隔五日送些吃用之物过去。
虽说他该是皇帝派来的人,但主仆四人的安危都在他手上,能拢着些还是好的。
太妃曾忧虑,如今手中并无多余的银钱,寻常之物怕是此人不会放在眼中。
苏若华却另有一番计较,她情知霍长庚的性情,这样的人绝不是金银能收买的,与其打肿脸充胖子,弄巧成拙,倒不如示弱。
她不知霍长庚是否还记得她,安乐堂来来往往那么多人,他大约早已不知她是谁了。
来往这近三年,他极少与她说话,偶尔说上一两句,必是极要紧的事情。
宫里的局势,怕不是十分安稳。
撺掇着太妃暂不回宫,既是为了太妃的安危,其实亦有她自己的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