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快乐!】
第84章,趁势发展
次日,袁肃千等万盼总算在淮安迎来了北京发来的命令,中央政府批准他之前的保举,允许设立淮安和淮北两处警备司令部,以及对陈禄衫的上任盐城县长的安排。有了这份命令,接下来的建制扩充便更有底气。
自从向北京发去电文,到等到北京回复电文,这过去的近一周时间里,袁肃一直都在忙碌着筹集资金和安排人员采购军火。这件事进行的很顺利,前后只用了三天时间,淮安和淮北两县县长的位子便卖了出去,可见觊觎此位的人大有人在。
淮安是富庶之地,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七万的价格拍板决定下来。而买下县长一职的反而不是本地最富有的商户,偏偏就是前任淮安知府卢有道。据下面的人打听来说,卢有道本身虽然有一些积蓄,可远远还不够出七万元的现款,最后却是由几个商人出资帮助卢有道买下县长,卢有道则承诺今后必然会保障这些商人的政治利益。
淮北想必淮安要差很多,不过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好在占据淮河的一个头。陈文年与当地的士绅名流们一番交涉,最后还是以四万五千元的价格成交。买下县长的人不是别人,就是上一任县长自己。
淮北不像淮安之前经历过一场战斗,所以省府是有口实有名义将前县长撤职查办。淮北从南北内战一开始就没什么大的动静,陈文年率部抵达时,该县县政府是五脏六腑俱全,从县长到吏员都有人在岗。
简单的来说,也不算是把淮北县长卖出去了,无非是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勒索了现任县长一笔。对于现任县长来说虽然是怨声不止,可又能怎么办?岂不说这些人有刀有枪,再者背后还是大总统侄子在撑腰,只怕连安徽省长都不敢吱声。
陈文年事先早已把淮北的情况汇报给了袁肃,袁肃打心底里确实也不想败坏自己的名声。但相比于眼前实际的利益来说,有时候还是有果断的做出取舍。
收上来这十一万多的款子,加上第一混成旅本身携带的现款,再又从北方银行贷款八万多,袁肃手中总算凑齐了三十万元的启动资金。
当然,在凑资金的同时,该进行的工作一点都没有拖拉。
郭文远一抵达淮北就马上在郊区买下一座庄园,又吩咐县府把淮北警备司令部的招牌连夜赶制出来。庄园前后经过两天不停息的修缮、添置和更改,两天之后立刻变成了威严的警备司令部大楼。大楼里该有的办公物什、电报机、宿舍、地图仪器等等,主要的陈设一应齐全,至于剩下的小物件则今后一点一点再做添设。
第二团早先还专门在郊区开辟了一处营盘,是以一个废弃的农园为基础,从第二团抵达淮北便开始着手布置。起初是打算让给战争结束之后,分散到各地的部队在收拢时所用,后来索性就直接让给警备司令部充当兵营。
关于警备司令部建军的事宜,郭文远同样不敢怠慢,在与陈文年协商之后,先将第二团分出来的一个营进行编制,再把本地的警方、救火营乃至县府卫队全部收编起来。如此一来大约凑齐了两个营七百余人。
随后又立刻打出旗号,正儿八经的开始招募新兵。
招募新兵完全是按照第一混成旅的规格,报名参军者一人发十块钱安家费,安家费不会交给士兵而是直接邮寄到家中。警备司令部的士兵日常生活待遇也尽可能参照第一混成旅,一日三餐,按时提供被服用品。
消息一经传出,淮北城内响应者并不多,毕竟城中老百姓生活还算不错,没必要在这个乱世去参军。倒是下面那些乡镇有不少人纷纷赶来投军,大部分是农民子弟,也有一些无业游民,反正为的就是混一口饭吃。
至北京把命令发下来的这天,淮北这边已经有近八百人被录入新兵营。平均每天报名的人数实际上是有三百余人,但并不是什么人都会被录入,还是要经过一番基本的筛选。
郭文远干了一年的民兵工作,对组织训练方面很有心得。他决定一边继续招募,直至招满到两千人为止,一边分批次组织训练。预计前后分为三批,一批训练三百五十人。
在新军军官安排上,他是从第二团当中抽调基层士官破格升任为新军的军官,也就是说原先第二团的排长调入新军担当连长,诸如此类。其目的就是在扩充军队的同时,保留第一混成旅的骨干,不至于因为新军而消弱第一混成旅自身的实力。
同时为了保证军官人才的培养和后续补充,他还仿照何其巩在滦州开办的随营学堂,建立警备司令部教务处,教务处下设速成随营学堂。学制和学习内容与滦州随营学堂一样,文化知识聘请当地的夫子来授课,政治方面则由郭文远亲自督导,军事教育则由二团团部来负责直接教练。,
新军番号暂时设为淮北治安队,遵照袁肃之前的吩咐先编满五个营。
在这五个营当中,二团分出的一个营抽调部分主干,组成一个表率及领导作用的教导营。教导营视为治安队精锐所在,也负责培养士官和部分基层军官。
相比于淮北,淮安这边几乎与郭文远的做法不谋而合,不过因为袁肃亲自坐镇此处,在进展上是要比淮北更开。到六月二十一日这天,淮安警备司令部已经招满了五个新兵营,配合第一团分出去的一个营,在编人员已经有两千人。
当然,这还远远没有到达第一期的标准。好在淮安富庶之地,人口众多,再加上之前南北内战,造成许多其他地方的流民盘踞附近,因此在招募方面并不算太难。全县各乡镇都设有新兵报名处,本地士绅阶级虽然很担心此间军事力量膨胀太快,引发县政府过多负担,可考虑到是大总统的侄子而且又是中央的命令,也只能强颜欢笑的积极配合。
在淮安警备司令部的番号上面,袁肃没有像淮北那样取一个很土的番号,而是分为内外两个称呼,对外则称谓淮安警备旅,对内则称为“淮安旅”。内部称呼是方便回到滦州之后,统计个人麾下兵力所用。也许用不了多久,第一混成旅也会改称为“滦州旅”。
淮安的新兵训练设为两个新兵营同时开训,袁肃亲自坐镇指导,第一团和第三团军官尽数出马。他自然不会在淮安停留很久,所以要在返回滦州之前,马力全开的协助淮安旅完成各方面的建设。
两地警备司令部军队已然成形,接下来袁肃要关心的除了日常训练之外,便是军火采购方面的问题。事实上,在两淮警备司令部开始组建军队之初,各地军火商已经络绎不绝的赶到淮安推销军火,其中不乏有从上海跑来的外国商人。
任谁都看得出来,袁肃此番在淮北、淮安的动作不小,一口气计划编起近五千人的部队,其中所需要的军火数量不言而喻。更何况军火商最喜欢寻找那些新建部队来合作,因为军火不是一次性商品,之后的补给、维护、更新都是长久的利益所在。
不过袁肃还是很有理性,并没有因为这些军火商开出的小利小惠而所动。他很清楚自己现在的经济状况,虽然占据了淮安、淮北,可即将供应的部队也翻了两倍,再加上淮安、淮北也不是立刻就能提供经济来源,从长远角度来说,还是必须有所节制。
最终,他还是敲定了南京的两批次军火,一批是通过贿赂,以每支三十元的低价购买了两千支第八镇俘虏的武器;另外一批则是从金陵制造局以每支七十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千支储存的新枪,并且又以一支六十二元的价格,预定了三千支在产步枪。
金陵制造局知道袁肃是大总统侄子,而且又有中央的命令,自然也不敢乱开价。所预定的三千支步枪计划分三次家伙,分别今年八月底、十一月底和十二月底。
除此之外,滦州旅部储备的军火当中也抽调了一千支保养最好的汉式步枪,预计月底之前便能全数送到淮安。
到了六月二十五日,南京的军火陆续送到淮安。经过袁肃和赵山河的统计之后,又分出一半转送到淮北。严格的说,淮安这边需要的枪械是大数字,毕竟淮安一开始要招募的士兵多不少,而且单单招募的进度上也要快过淮北。
不过综合考虑,与其两边都缺枪,还不如先把一边凑齐全了,另外一边再慢慢来填补。
再者淮安终归距离南京很近,又有京杭运河的交通枢纽。金陵厂后续生产的新枪很快就能送达,若是今后一点一点的转送到淮北,反而还更麻烦、更消耗运输力。
淮北、淮安的武器清一色为汉式步枪,至于军服暂时没有订做,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论证。而购置了这么一大批武器,子弹方面却得另外想办法。袁肃在淮安、淮北这边的大动作,合肥、南京方面即便再忙也不会坐视不理。
原本倪嗣冲和冯国璋都打算追究此事,倪嗣冲甚至早先连发了好几封电文催促淮北撤军,为此还调动一个团的部队抵达宿县,俨然摆出一副剑拔弩张的姿态。袁肃只拖延了几日,中央命令便派了下来,随后他便直接以中央的命令做了回复。
第85章,中央命令
倪嗣冲顿时哑口无言,心中百般的不乐意。在南边有段芝贵的一路人马,兵强马壮招惹不起;在北边又有袁肃的一路人马,虽然兵力不多,可偏偏是大总统的侄子,同样招惹不起。无可奈何之下,他也只能把这股怨气压在心头,好在现在自己控制了合肥,不至于什么好处都没捞到手。
冯国璋对袁肃的做法同样很不满,可看过中央的命令之后,渐渐意识到若非大总统背后支持,袁肃岂敢如此肆无忌惮?想想也罢,他刚刚在南京站稳脚跟,张勋江防营还赖在南京不走,这边是需要应付的,没空理会淮安的情况。再者苏北是张勋盘踞的势力,今后权当淮安是一面墙,多少可以挡着张勋。
即便二人没有追究袁肃,可二人心里都不好过,因此在袁肃购置军火时,暗地里还是施加阻扰,严令安庆军械所和金陵制造局不准出售军火给袁肃。
安庆军械所一直都在倪嗣冲的掌握之中,因此很快便执行了这项命令。倒是金陵制造局原先是在程德全手里,冯国璋攻克南京后方才派人接管,前前后后需要一段时间交接。袁肃正是趁着这段时间与金陵厂交涉,抢先签下了订单。然而虽然签下了枪械订单,可随后厂方便不再接纳袁肃其他的订单,也不再向袁肃出售其他的军工用品,以至于袁肃没办法从南京这边订购到汉式步枪的子弹。
直到军火陆续开始装配到新兵营时,所有枪械依然是空膛。第一团、第二团因为是英式步枪,也不可能说分一部分子弹出来。
然而,即便是遭到南京和安庆的封锁,袁肃照样是有办法能购进子弹,无非是时间和花费上的问题罢了。他立刻发回电报到滦州,让王磷同派人到关外联络张作霖,从奉天购置一次性购置大批汉式步枪的子弹输送过来。
再者之前第一混成旅没有装备英式步枪之前,照样是有汉式步枪的储备弹药。一边联络关外的军火供应,一边先把滦州储备的弹药运送过来。反正淮北和淮安现在并不是很着急,哪怕是用在训练也还没到实弹射击的阶段。
在忙完了军事上的事务之后,袁肃也渐渐开始着手在淮北、淮安建立一套适宜掌控的政治体制。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本地警备司令的职权,名义上军政分离、互不干涉,但实际上一定要让军权凌驾于政权之上。
他不仅多次找卢有道谈话,也多次与淮北县长电报联络,一边进行态度上的拉拢,另外一边也在强调警备司令与县政府之间的关系。两淮的县长不是笨人,一早就知道袁肃的用意,如今袁肃又煞有其事的这般建立联络,显然就是要加强本人对两地的统治权。
做县长的当然也知道如今这个世道的规矩,正所谓武夫当国,他们这些民政官员只能在这些军人下面老老实实做事。虽然是给军人打下手,可反过来这些军人也能为他们撑腰。只要两边合作的愉快,不仅可以双双保证利益,更能长久的保证个人地位。
为了完全掌控淮北、淮安的政权,袁肃还特别制订了一系列政体规则,比如强化谘议局的一些职能,赋予谘议局在立法权上的更多分量,以此来分化县长的权力;一旦县长有所受制,自然只能求助于警备司令部。又比如在县政府设置大都督府特派廉政专员,该专员不会干涉县政,却全权负责廉政纪律,并且专员的针对范围还包括谘议局议员。
特派廉政专员直接向袁肃负责,由当地警备司令部协助执行。
除此之外,在税政上自然而然要与滦州步调一致。袁肃深知淮北、淮安太过远离他的辖区之外,税政上又要经过当地省府,所以在制订两县税政方面也是进行了许多推敲和商议。最终他决定两县每季度税收取三成用以维持警备司令部开支,另外一成则上缴到大都督府,剩下六成则由本县自由开支。
相比之下,其他地方不仅仅是全部税收落入军阀之手,军阀甚至还会更多的巧立名目横征暴敛。袁肃前前后后只要四成的税后,已经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
当然,为了杜绝政府税后被过度的贪污腐败挥霍浪费,袁肃还严肃的制订规矩,每年大都督府颁布的发展政策必须落实到位,一旦有无法达标的地方,必会派遣廉政专员进行详细调查,查实罪名必依法办理,绝不姑息容情。
七月一日,卢有道正式举行上任典礼,在袁肃的捧场之下就任怀安县新一任县长。
无论是淮安还是淮北,两地的地方士绅们对袁肃的态度褒贬不一,有人厌恶也有人看好。但是真正有些见识的人,还是能一眼看破袁肃的勃勃野心。他们相信之前袁肃在直隶时的名声是真的,清正廉明,没有任何强取豪夺,可偏偏南下江苏之后却干了几件不光彩的事。
究其原因,还是为了尽快扩充军备力量,在此地站稳脚跟。
之所以说这些人愿意相信袁肃之前的名声,这从袁肃制订的税收政策上就看出。倘若真是一个贪财之徒,已经露出尾巴了何必还要遮遮掩掩,索性把财政全部揽入手中岂不更好?可袁肃偏偏没有这么做,相反只取四成税收,这可是举世罕见的现象。
不管怎么说,如今袁肃已然站稳脚跟,接下来也就只能期待这位少年将军能够有一番做为,不至于做的比以前的官员还要差。
就在卢有道上任典礼结束之后,袁肃刚刚返回行营,杜预匆匆忙忙的便送来一份电文。
“都督,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大总统专门发来的电文。”杜预十分兴奋的说道。
“哦,是吗?”袁肃本以为叔父能够同意他的保举,这已经算是好消息,没想到今天又有一个更好的消息。他怀着期待的心思接过电文,仔细过目了一遍。
陪同在一侧赵山河、李劲夫二人不由的翘首以盼。
“果然是好消息,国府已经批准成立中央军,并且还批给了我三个中央军的番号。”袁肃脸上有难以掩饰的得意之色,他这次投机算是取得了重大成功,利用大总统叔父目前的心理环境,成功获得其大力扶持。今后的道路虽然为愈发危险,但也是一次极大的发展机会。
“什么?这是真的吗?”赵山河同样很高兴的问道。对于袁肃之前向北京发去的建议书,所有人都是知道这件事的,也都明白这其中是什么道理。
“这样真是太好了,咱们总算可以扬眉吐气,不必再看第二镇总镇的脸色了。”李劲夫也手舞足蹈的哈哈大笑道。
“我部自即日起立刻整改番号,第一混成旅改为中央陆军第一旅。老赵你这边就改编为中央陆军第二旅。至于第三旅,暂时先搁置下来,淮北那边还需要一段时候才能成形,等淮北那边差不多了,再整改为中央陆军第三旅。”袁肃当即便做出了决议。
“是。”
第86章,三旅番号
没过多久,中央军番号的消息便传遍开去。北洋上上下下有点远见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信号,不过所有人并没有关注袁肃手里握着的三个中央陆军旅的番号。早在这项命令传到到淮安之前,北京已经开始了中央军的整编,南苑、北院两个警备师首先被改编为中央第一师、第二师。驻扎在山西、热河一带的第四镇,则被更改为中央第三师和第四师。四师师长依次分别为田文烈、雷震春、唐天喜、何宗莲。
不仅如此,总统府也公布了直隶都督最新委任,暂由国务总理赵秉钧代理。
赵秉钧并不前往保定上任,而还是在北京直接遥领。同时在保定设置中央军第五师筹备处,由朱泮藻为筹备总长,负责整顿直隶省零散军务,并以直隶陈光远部、天津蔡成勋部为基础编练中央陆军第五师。
同时指派蔡成勋前往山东,与王怀庆部就地扩招为中央陆军第六师,驻防济南。第六师师长为蔡成勋,副师长为王怀庆。
在察哈尔、热河分别又以地方部队为基础,进行整顿和扩编,分别设置中央陆军第七师和中央陆军第八师。第七师师长为张永成,第八师师长为李长泰。
又调遣嫡系心腹陈宦统率本部人马南下四川,再以陈宦本部陆军第十一旅、伍祥祯陆军第二十四旅为基础,扩编为中央陆军第九师,驻防重庆、泸州和岳阳三地。
中央陆军前九个师都是有根基的部队,而且纵观九个师的整编,大部分都是袁世凯执掌多年的嫡系部队,又或者是刻意的兼并段祺瑞、冯国璋麾下的部队。而九个师师长的任命更是昭然若揭,其中五个师长是当年在朝鲜追随过袁世凯的老部下,另外四个也都是小站练兵时便崭露头角的人物
预计九个师的整编用不了两个月的时间。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总统府在发出九个中央陆军师的消息之后,紧接着又做出公示,将会在两年之内余全国各省都建立一支中央师,共计要到达三十个师的编制。
而立刻开始筹备的,便是河南中央陆军第十师、第十一师,筹备总长分别为张锡元、何丰林;陕西第十二师,第十三师,筹备总长为陈树藩和阎相文。第十到第十三四个师预计在明年开春之际便能完成建制,至于剩下十六个师则得视情况而决定。
面对此次中央政府大刀阔斧的整改,外界认为这是袁世凯再重新打造全新的“北洋新军”。当初清政府时期所预计的全国新式陆军番号是三十六个,而如今虽然减少了六个,可在编制上去大大超过了之前的“镇”。
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袁世凯此次筹备中央军系故意撇开了许多昔日的得力干将,其中的深意实在是不言而喻。
北洋内部对于此次整改一直是默然不语,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袁世凯的用意,只是知道归知道,万万是不能说出来。如今的北洋完全就倚靠着这层窗户纸连接在一起,一旦有谁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整个北洋集团必然会四分五裂。
民国才刚刚建立,北洋各路人马也才刚刚站稳脚跟,甚至不少人还没有站稳脚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岂能引发内乱发生?
许多拥护袁世凯的北洋中央系政客们倒是对此十分支持,他们都能感觉到北洋从始至终的松散,所以期盼能够通过这次建立中央军来强化团结。当然,往个人利益上来说,他们这些没有兵权的政客最怕的就是受军阀威胁,像段祺瑞、冯国璋这样大权在握的人面前,显然要捉襟见肘。简单的来说,也是因为个人政治利益所在。
在“三十个中央陆军师”的气势之下,袁肃手里掌握的三个中央旅番号显然没有可以炫耀的光泽。当然这对袁肃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省的成为枪打出头鸟的目标。
过完七月上旬,淮安和淮北的情况已然稳定下来。
正当袁肃开始安排启程返回滦州的行程计划时,北京再次发来电文。此次电文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中央军的详细建制,包括各级部队的规范,军纪军规,军饷和粮草的开支方案,军服和武器装备的制式化等等;另外一部分则是中央政府特别批下三十万军事经费,用作三个中央旅的建设工作。
这当真又喜从天降,虽说现在已经过了用钱的阶段,但有钱肯定不是坏事。
有了这笔三十万的经费,不仅可以更快速的帮助淮北、淮安两地警备司令部建设,更能加快中央第二旅和第三旅的扩编工作。
袁肃在领到款项之后,立刻把钱派发下去,催促郭文远、赵山河抓紧编制。
在关于中央军详细建制的里面,还提到中央军的服色,将统一规划为土黄色的军服。以区别于各地方零零散散其他颜色的军服。
第84章,趁势发展
次日,袁肃千等万盼总算在淮安迎来了北京发来的命令,中央政府批准他之前的保举,允许设立淮安和淮北两处警备司令部,以及对陈禄衫的上任盐城县长的安排。有了这份命令,接下来的建制扩充便更有底气。
自从向北京发去电文,到等到北京回复电文,这过去的近一周时间里,袁肃一直都在忙碌着筹集资金和安排人员采购军火。这件事进行的很顺利,前后只用了三天时间,淮安和淮北两县县长的位子便卖了出去,可见觊觎此位的人大有人在。
淮安是富庶之地,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七万的价格拍板决定下来。而买下县长一职的反而不是本地最富有的商户,偏偏就是前任淮安知府卢有道。据下面的人打听来说,卢有道本身虽然有一些积蓄,可远远还不够出七万元的现款,最后却是由几个商人出资帮助卢有道买下县长,卢有道则承诺今后必然会保障这些商人的政治利益。
淮北想必淮安要差很多,不过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好在占据淮河的一个头。陈文年与当地的士绅名流们一番交涉,最后还是以四万五千元的价格成交。买下县长的人不是别人,就是上一任县长自己。
淮北不像淮安之前经历过一场战斗,所以省府是有口实有名义将前县长撤职查办。淮北从南北内战一开始就没什么大的动静,陈文年率部抵达时,该县县政府是五脏六腑俱全,从县长到吏员都有人在岗。
简单的来说,也不算是把淮北县长卖出去了,无非是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勒索了现任县长一笔。对于现任县长来说虽然是怨声不止,可又能怎么办?岂不说这些人有刀有枪,再者背后还是大总统侄子在撑腰,只怕连安徽省长都不敢吱声。
陈文年事先早已把淮北的情况汇报给了袁肃,袁肃打心底里确实也不想败坏自己的名声。但相比于眼前实际的利益来说,有时候还是有果断的做出取舍。
收上来这十一万多的款子,加上第一混成旅本身携带的现款,再又从北方银行贷款八万多,袁肃手中总算凑齐了三十万元的启动资金。
当然,在凑资金的同时,该进行的工作一点都没有拖拉。
郭文远一抵达淮北就马上在郊区买下一座庄园,又吩咐县府把淮北警备司令部的招牌连夜赶制出来。庄园前后经过两天不停息的修缮、添置和更改,两天之后立刻变成了威严的警备司令部大楼。大楼里该有的办公物什、电报机、宿舍、地图仪器等等,主要的陈设一应齐全,至于剩下的小物件则今后一点一点再做添设。
第二团早先还专门在郊区开辟了一处营盘,是以一个废弃的农园为基础,从第二团抵达淮北便开始着手布置。起初是打算让给战争结束之后,分散到各地的部队在收拢时所用,后来索性就直接让给警备司令部充当兵营。
关于警备司令部建军的事宜,郭文远同样不敢怠慢,在与陈文年协商之后,先将第二团分出来的一个营进行编制,再把本地的警方、救火营乃至县府卫队全部收编起来。如此一来大约凑齐了两个营七百余人。
随后又立刻打出旗号,正儿八经的开始招募新兵。
招募新兵完全是按照第一混成旅的规格,报名参军者一人发十块钱安家费,安家费不会交给士兵而是直接邮寄到家中。警备司令部的士兵日常生活待遇也尽可能参照第一混成旅,一日三餐,按时提供被服用品。
消息一经传出,淮北城内响应者并不多,毕竟城中老百姓生活还算不错,没必要在这个乱世去参军。倒是下面那些乡镇有不少人纷纷赶来投军,大部分是农民子弟,也有一些无业游民,反正为的就是混一口饭吃。
至北京把命令发下来的这天,淮北这边已经有近八百人被录入新兵营。平均每天报名的人数实际上是有三百余人,但并不是什么人都会被录入,还是要经过一番基本的筛选。
郭文远干了一年的民兵工作,对组织训练方面很有心得。他决定一边继续招募,直至招满到两千人为止,一边分批次组织训练。预计前后分为三批,一批训练三百五十人。
在新军军官安排上,他是从第二团当中抽调基层士官破格升任为新军的军官,也就是说原先第二团的排长调入新军担当连长,诸如此类。其目的就是在扩充军队的同时,保留第一混成旅的骨干,不至于因为新军而消弱第一混成旅自身的实力。
同时为了保证军官人才的培养和后续补充,他还仿照何其巩在滦州开办的随营学堂,建立警备司令部教务处,教务处下设速成随营学堂。学制和学习内容与滦州随营学堂一样,文化知识聘请当地的夫子来授课,政治方面则由郭文远亲自督导,军事教育则由二团团部来负责直接教练。,
新军番号暂时设为淮北治安队,遵照袁肃之前的吩咐先编满五个营。
在这五个营当中,二团分出的一个营抽调部分主干,组成一个表率及领导作用的教导营。教导营视为治安队精锐所在,也负责培养士官和部分基层军官。
相比于淮北,淮安这边几乎与郭文远的做法不谋而合,不过因为袁肃亲自坐镇此处,在进展上是要比淮北更开。到六月二十一日这天,淮安警备司令部已经招满了五个新兵营,配合第一团分出去的一个营,在编人员已经有两千人。
当然,这还远远没有到达第一期的标准。好在淮安富庶之地,人口众多,再加上之前南北内战,造成许多其他地方的流民盘踞附近,因此在招募方面并不算太难。全县各乡镇都设有新兵报名处,本地士绅阶级虽然很担心此间军事力量膨胀太快,引发县政府过多负担,可考虑到是大总统的侄子而且又是中央的命令,也只能强颜欢笑的积极配合。
在淮安警备司令部的番号上面,袁肃没有像淮北那样取一个很土的番号,而是分为内外两个称呼,对外则称谓淮安警备旅,对内则称为“淮安旅”。内部称呼是方便回到滦州之后,统计个人麾下兵力所用。也许用不了多久,第一混成旅也会改称为“滦州旅”。
淮安的新兵训练设为两个新兵营同时开训,袁肃亲自坐镇指导,第一团和第三团军官尽数出马。他自然不会在淮安停留很久,所以要在返回滦州之前,马力全开的协助淮安旅完成各方面的建设。
两地警备司令部军队已然成形,接下来袁肃要关心的除了日常训练之外,便是军火采购方面的问题。事实上,在两淮警备司令部开始组建军队之初,各地军火商已经络绎不绝的赶到淮安推销军火,其中不乏有从上海跑来的外国商人。
任谁都看得出来,袁肃此番在淮北、淮安的动作不小,一口气计划编起近五千人的部队,其中所需要的军火数量不言而喻。更何况军火商最喜欢寻找那些新建部队来合作,因为军火不是一次性商品,之后的补给、维护、更新都是长久的利益所在。
不过袁肃还是很有理性,并没有因为这些军火商开出的小利小惠而所动。他很清楚自己现在的经济状况,虽然占据了淮安、淮北,可即将供应的部队也翻了两倍,再加上淮安、淮北也不是立刻就能提供经济来源,从长远角度来说,还是必须有所节制。
最终,他还是敲定了南京的两批次军火,一批是通过贿赂,以每支三十元的低价购买了两千支第八镇俘虏的武器;另外一批则是从金陵制造局以每支七十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千支储存的新枪,并且又以一支六十二元的价格,预定了三千支在产步枪。
金陵制造局知道袁肃是大总统侄子,而且又有中央的命令,自然也不敢乱开价。所预定的三千支步枪计划分三次家伙,分别今年八月底、十一月底和十二月底。
除此之外,滦州旅部储备的军火当中也抽调了一千支保养最好的汉式步枪,预计月底之前便能全数送到淮安。
到了六月二十五日,南京的军火陆续送到淮安。经过袁肃和赵山河的统计之后,又分出一半转送到淮北。严格的说,淮安这边需要的枪械是大数字,毕竟淮安一开始要招募的士兵多不少,而且单单招募的进度上也要快过淮北。
不过综合考虑,与其两边都缺枪,还不如先把一边凑齐全了,另外一边再慢慢来填补。
再者淮安终归距离南京很近,又有京杭运河的交通枢纽。金陵厂后续生产的新枪很快就能送达,若是今后一点一点的转送到淮北,反而还更麻烦、更消耗运输力。
淮北、淮安的武器清一色为汉式步枪,至于军服暂时没有订做,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论证。而购置了这么一大批武器,子弹方面却得另外想办法。袁肃在淮安、淮北这边的大动作,合肥、南京方面即便再忙也不会坐视不理。
原本倪嗣冲和冯国璋都打算追究此事,倪嗣冲甚至早先连发了好几封电文催促淮北撤军,为此还调动一个团的部队抵达宿县,俨然摆出一副剑拔弩张的姿态。袁肃只拖延了几日,中央命令便派了下来,随后他便直接以中央的命令做了回复。
第85章,中央命令
倪嗣冲顿时哑口无言,心中百般的不乐意。在南边有段芝贵的一路人马,兵强马壮招惹不起;在北边又有袁肃的一路人马,虽然兵力不多,可偏偏是大总统的侄子,同样招惹不起。无可奈何之下,他也只能把这股怨气压在心头,好在现在自己控制了合肥,不至于什么好处都没捞到手。
冯国璋对袁肃的做法同样很不满,可看过中央的命令之后,渐渐意识到若非大总统背后支持,袁肃岂敢如此肆无忌惮?想想也罢,他刚刚在南京站稳脚跟,张勋江防营还赖在南京不走,这边是需要应付的,没空理会淮安的情况。再者苏北是张勋盘踞的势力,今后权当淮安是一面墙,多少可以挡着张勋。
即便二人没有追究袁肃,可二人心里都不好过,因此在袁肃购置军火时,暗地里还是施加阻扰,严令安庆军械所和金陵制造局不准出售军火给袁肃。
安庆军械所一直都在倪嗣冲的掌握之中,因此很快便执行了这项命令。倒是金陵制造局原先是在程德全手里,冯国璋攻克南京后方才派人接管,前前后后需要一段时间交接。袁肃正是趁着这段时间与金陵厂交涉,抢先签下了订单。然而虽然签下了枪械订单,可随后厂方便不再接纳袁肃其他的订单,也不再向袁肃出售其他的军工用品,以至于袁肃没办法从南京这边订购到汉式步枪的子弹。
直到军火陆续开始装配到新兵营时,所有枪械依然是空膛。第一团、第二团因为是英式步枪,也不可能说分一部分子弹出来。
然而,即便是遭到南京和安庆的封锁,袁肃照样是有办法能购进子弹,无非是时间和花费上的问题罢了。他立刻发回电报到滦州,让王磷同派人到关外联络张作霖,从奉天购置一次性购置大批汉式步枪的子弹输送过来。
再者之前第一混成旅没有装备英式步枪之前,照样是有汉式步枪的储备弹药。一边联络关外的军火供应,一边先把滦州储备的弹药运送过来。反正淮北和淮安现在并不是很着急,哪怕是用在训练也还没到实弹射击的阶段。
在忙完了军事上的事务之后,袁肃也渐渐开始着手在淮北、淮安建立一套适宜掌控的政治体制。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本地警备司令的职权,名义上军政分离、互不干涉,但实际上一定要让军权凌驾于政权之上。
他不仅多次找卢有道谈话,也多次与淮北县长电报联络,一边进行态度上的拉拢,另外一边也在强调警备司令与县政府之间的关系。两淮的县长不是笨人,一早就知道袁肃的用意,如今袁肃又煞有其事的这般建立联络,显然就是要加强本人对两地的统治权。
做县长的当然也知道如今这个世道的规矩,正所谓武夫当国,他们这些民政官员只能在这些军人下面老老实实做事。虽然是给军人打下手,可反过来这些军人也能为他们撑腰。只要两边合作的愉快,不仅可以双双保证利益,更能长久的保证个人地位。
为了完全掌控淮北、淮安的政权,袁肃还特别制订了一系列政体规则,比如强化谘议局的一些职能,赋予谘议局在立法权上的更多分量,以此来分化县长的权力;一旦县长有所受制,自然只能求助于警备司令部。又比如在县政府设置大都督府特派廉政专员,该专员不会干涉县政,却全权负责廉政纪律,并且专员的针对范围还包括谘议局议员。
特派廉政专员直接向袁肃负责,由当地警备司令部协助执行。
除此之外,在税政上自然而然要与滦州步调一致。袁肃深知淮北、淮安太过远离他的辖区之外,税政上又要经过当地省府,所以在制订两县税政方面也是进行了许多推敲和商议。最终他决定两县每季度税收取三成用以维持警备司令部开支,另外一成则上缴到大都督府,剩下六成则由本县自由开支。
相比之下,其他地方不仅仅是全部税收落入军阀之手,军阀甚至还会更多的巧立名目横征暴敛。袁肃前前后后只要四成的税后,已经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
当然,为了杜绝政府税后被过度的贪污腐败挥霍浪费,袁肃还严肃的制订规矩,每年大都督府颁布的发展政策必须落实到位,一旦有无法达标的地方,必会派遣廉政专员进行详细调查,查实罪名必依法办理,绝不姑息容情。
七月一日,卢有道正式举行上任典礼,在袁肃的捧场之下就任怀安县新一任县长。
无论是淮安还是淮北,两地的地方士绅们对袁肃的态度褒贬不一,有人厌恶也有人看好。但是真正有些见识的人,还是能一眼看破袁肃的勃勃野心。他们相信之前袁肃在直隶时的名声是真的,清正廉明,没有任何强取豪夺,可偏偏南下江苏之后却干了几件不光彩的事。
究其原因,还是为了尽快扩充军备力量,在此地站稳脚跟。
之所以说这些人愿意相信袁肃之前的名声,这从袁肃制订的税收政策上就看出。倘若真是一个贪财之徒,已经露出尾巴了何必还要遮遮掩掩,索性把财政全部揽入手中岂不更好?可袁肃偏偏没有这么做,相反只取四成税收,这可是举世罕见的现象。
不管怎么说,如今袁肃已然站稳脚跟,接下来也就只能期待这位少年将军能够有一番做为,不至于做的比以前的官员还要差。
就在卢有道上任典礼结束之后,袁肃刚刚返回行营,杜预匆匆忙忙的便送来一份电文。
“都督,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大总统专门发来的电文。”杜预十分兴奋的说道。
“哦,是吗?”袁肃本以为叔父能够同意他的保举,这已经算是好消息,没想到今天又有一个更好的消息。他怀着期待的心思接过电文,仔细过目了一遍。
陪同在一侧赵山河、李劲夫二人不由的翘首以盼。
“果然是好消息,国府已经批准成立中央军,并且还批给了我三个中央军的番号。”袁肃脸上有难以掩饰的得意之色,他这次投机算是取得了重大成功,利用大总统叔父目前的心理环境,成功获得其大力扶持。今后的道路虽然为愈发危险,但也是一次极大的发展机会。
“什么?这是真的吗?”赵山河同样很高兴的问道。对于袁肃之前向北京发去的建议书,所有人都是知道这件事的,也都明白这其中是什么道理。
“这样真是太好了,咱们总算可以扬眉吐气,不必再看第二镇总镇的脸色了。”李劲夫也手舞足蹈的哈哈大笑道。
“我部自即日起立刻整改番号,第一混成旅改为中央陆军第一旅。老赵你这边就改编为中央陆军第二旅。至于第三旅,暂时先搁置下来,淮北那边还需要一段时候才能成形,等淮北那边差不多了,再整改为中央陆军第三旅。”袁肃当即便做出了决议。
“是。”
第86章,三旅番号
没过多久,中央军番号的消息便传遍开去。北洋上上下下有点远见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信号,不过所有人并没有关注袁肃手里握着的三个中央陆军旅的番号。早在这项命令传到到淮安之前,北京已经开始了中央军的整编,南苑、北院两个警备师首先被改编为中央第一师、第二师。驻扎在山西、热河一带的第四镇,则被更改为中央第三师和第四师。四师师长依次分别为田文烈、雷震春、唐天喜、何宗莲。
不仅如此,总统府也公布了直隶都督最新委任,暂由国务总理赵秉钧代理。
赵秉钧并不前往保定上任,而还是在北京直接遥领。同时在保定设置中央军第五师筹备处,由朱泮藻为筹备总长,负责整顿直隶省零散军务,并以直隶陈光远部、天津蔡成勋部为基础编练中央陆军第五师。
同时指派蔡成勋前往山东,与王怀庆部就地扩招为中央陆军第六师,驻防济南。第六师师长为蔡成勋,副师长为王怀庆。
在察哈尔、热河分别又以地方部队为基础,进行整顿和扩编,分别设置中央陆军第七师和中央陆军第八师。第七师师长为张永成,第八师师长为李长泰。
又调遣嫡系心腹陈宦统率本部人马南下四川,再以陈宦本部陆军第十一旅、伍祥祯陆军第二十四旅为基础,扩编为中央陆军第九师,驻防重庆、泸州和岳阳三地。
中央陆军前九个师都是有根基的部队,而且纵观九个师的整编,大部分都是袁世凯执掌多年的嫡系部队,又或者是刻意的兼并段祺瑞、冯国璋麾下的部队。而九个师师长的任命更是昭然若揭,其中五个师长是当年在朝鲜追随过袁世凯的老部下,另外四个也都是小站练兵时便崭露头角的人物
预计九个师的整编用不了两个月的时间。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总统府在发出九个中央陆军师的消息之后,紧接着又做出公示,将会在两年之内余全国各省都建立一支中央师,共计要到达三十个师的编制。
而立刻开始筹备的,便是河南中央陆军第十师、第十一师,筹备总长分别为张锡元、何丰林;陕西第十二师,第十三师,筹备总长为陈树藩和阎相文。第十到第十三四个师预计在明年开春之际便能完成建制,至于剩下十六个师则得视情况而决定。
面对此次中央政府大刀阔斧的整改,外界认为这是袁世凯再重新打造全新的“北洋新军”。当初清政府时期所预计的全国新式陆军番号是三十六个,而如今虽然减少了六个,可在编制上去大大超过了之前的“镇”。
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袁世凯此次筹备中央军系故意撇开了许多昔日的得力干将,其中的深意实在是不言而喻。
北洋内部对于此次整改一直是默然不语,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袁世凯的用意,只是知道归知道,万万是不能说出来。如今的北洋完全就倚靠着这层窗户纸连接在一起,一旦有谁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整个北洋集团必然会四分五裂。
民国才刚刚建立,北洋各路人马也才刚刚站稳脚跟,甚至不少人还没有站稳脚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岂能引发内乱发生?
许多拥护袁世凯的北洋中央系政客们倒是对此十分支持,他们都能感觉到北洋从始至终的松散,所以期盼能够通过这次建立中央军来强化团结。当然,往个人利益上来说,他们这些没有兵权的政客最怕的就是受军阀威胁,像段祺瑞、冯国璋这样大权在握的人面前,显然要捉襟见肘。简单的来说,也是因为个人政治利益所在。
在“三十个中央陆军师”的气势之下,袁肃手里掌握的三个中央旅番号显然没有可以炫耀的光泽。当然这对袁肃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省的成为枪打出头鸟的目标。
过完七月上旬,淮安和淮北的情况已然稳定下来。
正当袁肃开始安排启程返回滦州的行程计划时,北京再次发来电文。此次电文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中央军的详细建制,包括各级部队的规范,军纪军规,军饷和粮草的开支方案,军服和武器装备的制式化等等;另外一部分则是中央政府特别批下三十万军事经费,用作三个中央旅的建设工作。
这当真又喜从天降,虽说现在已经过了用钱的阶段,但有钱肯定不是坏事。
有了这笔三十万的经费,不仅可以更快速的帮助淮北、淮安两地警备司令部建设,更能加快中央第二旅和第三旅的扩编工作。
袁肃在领到款项之后,立刻把钱派发下去,催促郭文远、赵山河抓紧编制。
在关于中央军详细建制的里面,还提到中央军的服色,将统一规划为土黄色的军服。以区别于各地方零零散散其他颜色的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