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悠他们在努力的适应,其他的老职工也在观察。梁悠不知道,她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最受关注的那个。

    每次来的新人里,离开的都远比留下的多。好一点的会在激情散去,需要更多地考虑现实的时候离开。更多的,则是一个月实习期过后,回到家就再也不回来了。

    老职工们也会私下讨论,讨论新人们的适应情况,和他们能否长久的留在敦煌。

    以前的新人,有空有热情,一看到现实就被打击的郁郁寡欢的。也有豪言壮语,最终却选择不告而别的。可却没有一个像梁悠这样的。

    她不会洗碗,不会打水,拎着水桶走一路能洒出来一半的水,每次吃饭小脸都皱成一团,像是在吃毒药一样。整个人和敦煌的环境格外的格格不入,让人想不通她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甚至大部分老职工都认为,她应该挨不过一个月就会崩溃了。

    周五晚饭的时候,季所长告诉大家明天不用上班。梁悠还在惊奇现在整个华国还都是一周单休,没想到敦煌研究所超前的进入了双休,就听到季所长下一句提起明天要去收玉米的事情。

    原来,因为研究所离人口聚集的城区较远,只在几个公里外有个小村子。以前所里也没有车子,粮食的供应一直是个大问题。为了吃饱饭,季所长只能带着研究所里的职工自己开垦了荒地。

    后来研究所隔壁有一支边防连队驻扎,研究所开始跟边防连的战士们一起种地,采购粮食的工作也由连队一并负责,这才让研究所二十多口人的吃饭问题得到了比较妥善的解决。

    如今到了玉米丰收的季节,季所长自然要带着研究所的人过去,跟连队的战士们一起收玉米。

    可能因为有新人在场,季所长交代的格外详细。梁悠认真听完了他的话,小声问着身边的向瑾:“玉米脱粒不是可以用机器的吗?咱们怎么做啊,用手一粒粒抠下来吗?”想想都觉得手指痛。

    “会有工具的,改锥之类的。用改锥顶住,将玉米粒一排排的从玉米梗上脱下来。”向瑾边说边给梁悠演示着动作。

    其他人看到了都忍不住暗自摇头,觉得这个梁悠果真是待不久的。希望其他人意志足够坚定,最后选择留在敦煌。

    只不过这个其他人里面,并不包括季院长。季院长在一旁含笑看着向瑾比划着告诉梁悠要怎么给玉米脱粒,觉得所里来的新人都着实不错,很有学习的意识。

    梁悠听向瑾讲完了,心里对给玉米脱粒这件事大概有了个认识。

    向瑾父母是工人,可家里也是有在种地的,所以对这些事情也比较了解。

    梁悠家里也有地,不过就是院子里的那一点地方,平时爷爷奶奶种点蔬菜解闷。梁悠做农活的经验就是在一旁端个水递个铲子,待久一点奶奶就担心她被晒到,催她赶紧回屋里坐着。

    不过向瑾说的听起来也不算难,梁悠决定明天好好学学其他人怎么做的,照着做就是了。

    等到了第二天,季所长带着所里的人去了隔壁边防连连队的空地,空地上已经摆满了提前采摘好晒干的玉米。

    魏姐拿着一盒改锥,后面的几位老职工抱着藤编簸箕摆到每个人面前。

    一群人拿着小马扎围着一堆玉米坐成一圈。梁悠坐在向瑾跟杜薇中间,对面坐着的是季所长。

    向瑾耐心的教给梁悠应该怎么拿玉米和改锥方便用力又不会划伤自己。梁悠学的认真,觉得来敦煌果然是长见识的,爷爷奶奶要是知道她现在都会给玉米脱粒了,还不知道要惊讶成什么样子。

    等到大概掌握了要领,梁悠就开始小心翼翼的将玉米粒从梗上脱下来。

    今天研究所里的职工除了还在窟里修壁画的周师傅以外都来了。

    一个洞窟里壁画的修复时间是以年来论的,周师傅一年到头连假期都少有,全都扑在洞窟里,这种事情季所长当然也不会带着他。

    虽然是在干农活,可大家坐在一起聊的还是研究所的事情。

    季所长跟美术组赵组长商量着明年再办一次敦煌艺术展的事情,也不冷落其他的人,问着他们对艺术展的建议。

    当问到梁悠的时候,梁悠放下了手中的改锥,毕竟她现在的水平还做不到一心两用,弄不好就会受伤。

    “我觉得每年的敦煌艺术展都办的特别好。之前在首都办的时候我每次都去看了,还在展览上见过您呢。”梁悠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就是因为看过艺术展,被敦煌所吸引,才读的历史专业。”

    梁悠这话算不上是假话,只不过是把她两世的经历合在一起说了。前世她确实是在展览中为敦煌的神秘魅力而着迷,才那么想去敦煌看一看,甚至最后选择去读文物修复专业。

    “哦,你见过我?”季所长一下来了兴趣,觉得这是个难得的缘分。“哪一年的时候?”

    “62年的时候,”梁悠答道:“当时我爷爷带我去的,您还送了我一本敦煌的画册。”

    “敦煌的画册?”季所长看着面前的姑娘,将她和记忆中一个眼睛明亮的小女孩重叠了起来。“原来是你……”季所长恍然。

    梁悠看季所长想起自己了,开心的笑了笑,没发现对面季所长眼神中的杨晗。

    跟梁悠聊了几句之后,季所长又转而问起旁边向瑾对艺术展的想法。

    梁悠拿起改锥低头继续认真做起脱粒的工作。等这一天过去了,只觉得腰酸背酸的,走路都只能弓着背,直不起腰来。

    晚饭随便垫了一点,洗漱后的梁悠摊在炕上,感叹玉米脱粒机真是个伟大的发明,什么时候敦煌要是能有就好了。

    另一边的宿舍里,季所长看着手里这次实习生的名册,叹了口气。

    “你这是怎么了,好好地怎么还叹起来气了?”季所长的妻子问道。

    季所长妻子宁玉英,几十年前和丈夫一起抛弃了安逸的生活,毅然决然的来到了什么都没有的敦煌。这些年从无到有,两人不知道吃了多少苦,遇到了多少困难,可她鲜少听到丈夫唉声叹气的时候。今天也没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怎么就让他发愁了呢?

    季所长又叹了口气,答道:“我觉得,那个梁悠可能会走?”

    “梁悠会走?”宁玉英眨了眨眼。她奇怪的不是梁悠会走,而是丈夫认为梁悠会走。

    那个叫梁悠的姑娘不会留下来,这个基本上是所里所有员工的共识了。可能也就只有季所长不这么觉得,因为他看谁都觉得对方能坚持下来,年年如此。

    明明每年看走眼的概率更大,可季所长就是能乐观的觉得所有新人都能克服困难,选择留下。或许是因为在他看来敦煌的魅力是无人能及的,胜过其他的万般美景。

    要说现在整个研究所里,别说是觉得梁悠能留下来了,觉得她能撑过一个月实习期的也就只有两个人而已。一个是梁悠本人,一个就是季所长了。

    梁悠在宿舍的土炕上侧躺着捶背呢,还不知道现在认定她会留在研究所的,已经只剩下她自己了。

    第5章 边境

    “你为什么觉得她会走啊?”宁玉英又问。在她看来梁悠虽然娇气了点,但小姑娘人品还是不错的,今天也没做什么过分的事情,怎么就成了丈夫这三十来年唯一认定会走的呢?

    “唉,”季所长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你听没听到她白天的时候说起小时候见过我的事情。”

    “听到了啊。”宁玉英点点头,不知道两件事有什么关系。“我以前还觉得她来敦煌是青年人一时冲动,现在听说她那么多年前就对敦煌感兴趣,倒觉得搞不好她能多待些日子。”

    宁玉英也是考古组的,这几天听了实习生们的讨论看了他们的笔记,最令她惊艳的新人就是唯二的两位小姑娘。

    向瑾理论扎实有条理,梁悠眼界开阔知识丰富,不时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想法。只是梁悠怎么看都是吃不了苦的,宁玉英纵然遗憾,也知道勉强不得,只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向瑾身上。

    “你记不记得我那次从首都回来,跟你提起过见到一个挺有意思的小女孩?”季所长问道。

    宁玉英思考了片刻,点头。“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哎呀,这么多年了我哪里还记得清?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说吧。”

    “我这就说,你别急啊。”季所长轻拍妻子的手,让她听自己慢慢的说。“六二年在首都办艺术展的时候,我见到的那个顶有意思的小姑娘,是梁老的孙女。她当年十一二岁,跟梁悠的年纪正好对的上。不仅如此,刚才我看了梁悠的信息表,上面没有写到祖父母,可父母那栏的情况,的确是一样的。”

    “梁老?!”宁玉英睁大了眼睛。“梁悠是梁老的孙女?那,那她是梁老哪个儿子生的?”

    季所长伸出手指比了个数字二。

    “二儿子?”宁玉英是真的惊住了。她一直认为梁悠这么一个娇娇气气的城里小姑娘,在家里肯定是被长辈们宠着长大,从没为吃穿发过愁的。可她千想万想,也想不到梁悠竟然是这么一个身世。

    “梁老的二儿子,那不是……”

    季所长点点头,用手指了指梁悠信息表上父母那栏里的信息。

    宁玉英一时五味杂陈,心情说不出的复杂,最后也只能跟丈夫一样,叹了一口气。“要是如此的话,也难怪梁悠养成这么一个天真的性子,实在是让人不得不多疼爱着些。”

    “是啊。”季所长想起十年前见过的那个小姑娘,也是没想到会在敦煌再一次见到她。“当年我就听人说起过,梁家家风严正,梁老的几个孙子孙女都是从小就被严格教导,稍大一些就送出去历练,没少吃苦的。唯独这个孙女,被老两口带在身边亲自带大的,没受过一点罪。”

    宁玉英道:“这倒也不难理解。”

    “所以啊,”季所长摇摇头,“所以我说梁悠应该不会留下,毕竟敦煌的环境……”

    “行了,事情还没发生呢,你自己倒先愁上了。”宁玉英劝丈夫,“反正想留的自会留下,要走的也拦不住,以前不也是如此么。”

    季所长苦笑道:“你说的也对。”

    梁悠自是不知道季所长夫妻关于自己的这番讨论。她此刻睡的正香,在来敦煌后还是第一次累的躺在土炕上就睡着了。

    转天早晨,梁悠龇牙咧嘴的扶着腰,被向瑾从炕上拉起来。

    “我们今天还要去吗?”梁悠问。

    “要的,”向瑾点头,“到时候你过一会儿就活动一下,别一直一个动作。”

    “咱们这算不了什么。”杜薇接着道,“上次我们在周师傅正在修复的洞窟里临摹,看到周师傅为了修复下面的壁画,只能侧着身子躺在地上干活。就这样,一天也只修复了这么一小块。”杜薇用手比划了一个小方框。

    梁悠听到她的话放下了揉着腰的手,满腹的牢骚一下都散了。

    地里的玉米已经都摘下来了,所以今天空地里除了研究所的人外,边防连的战士们也在,一起给玉米脱粒。

    梁悠做的比不上别人熟练,可她一点都不偷懒。低着头认真干着手里的活,有人跟她说话她就抬起头暂且先放下,说完之后再继续干。

    人一多了,干活儿的速度就起来了。再加上战士们做起农活来可比研究所里的职工们要熟练,所以这才小半天,晒在地上的玉米堆就空出了一块。

    “季所长,您看要不要先休息会儿,让大家到处走走活动下?”连队指导员问道。说是让大家休息,其实就是为了照顾研究所的职工们。毕竟对于他们这些边防兵们来说,坐着给玉米脱粒实在不是什么称得上辛苦的事情。

    “那好,”季所长也知道教导员的意思,当然没有意见。“正好所里新来了十几个实习生,麻烦龚教导找几个人带他们到处看看,也好让他们知道哪里能去哪里不能去的。”

    “好说。”龚教导点点头,招呼了坐在他旁边的小战士,“带各位老师们到处看看,跟他们讲讲咱们连队的事情,多增加些了解。”他口中的老师当然不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指的就是研究所的知识分子们。

    小战士站起来,利落的敬了个礼。“是。”

    季所长转头看向研究所的众人说道:“你们跟着去转转,活动下,也熟悉一下。咱们这儿离着边境不远,有些事情是要多注意的。”

    梁悠他们这群新人点点头,起身拍了拍裤子,跟着带路的小战士后面。

    带路的小战士不是别人,正是那天把车开的要命的小杨。可能是因为这份特殊“缘分”,梁悠他们这些新人到了敦煌后在连队里最熟的人就是小杨了。

    一行人有说有笑的出了连队,跟着小杨爬到了一个山坡上。小杨站在边上,指着远处告诉他们边境线的位置。

    “过了沙漠就是边境线了。我们连队的战士们负责的是这一段。”小杨用手一比划。

    范春辉问道:“边境线那边是a国对吧。”

    小杨点头,“对,就是a国。”

    “a国啊……”梁悠歪着头,看着刚才小杨指过的方向,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振华问道:“那当年那场战争,就是在这里打的吧?”

    “对,不过主战场都在那边,那个城墙你们看到没有?”小杨一指,其余人都垫着脚看了过去。

    “战争”可能是大多数男生都会感兴趣的话题,不论是热血戍边的战士,还是在学校里规规矩矩念了几十年书的学生。

    小杨在那儿绘声绘色的讲着从前辈那儿听来的,关于二十多年前的那场为了保卫边疆的战争的事情。其他人神色敬佩的听的认真,不时还会发出感叹。

    “呵。”

    在小杨讲到先辈们不畏牺牲夺取胜利时,梁悠没忍住发出了声音,在一众敬佩的感叹中特别的明显,也显得有些刺耳。

    正讲的热血澎湃的小杨扭头看过来,眉头蹙的老深,神色一反之前的客气,带着几分不满。

    “梁老师,您是什么意思啊?”

    在小杨看来,梁悠这就是对先辈们的不尊敬。

    “啊,没什么,不好意思。”梁悠抱歉一笑。她刚才真的是无意识的,没想到自己会发出声响。

    小杨却觉得这是原则问题,一定要问个清楚,哪能用一句“没什么”就这么轻易的揭过去。

章节目录

我在七零修壁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文屋只为原作者蘑菇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蘑菇鱼并收藏我在七零修壁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