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314
袁县令抖着胡子心想:成何体统,这成何体统。
旁边李师爷竟然还要记,袁县令当下大咳一声,李师爷笔一抖,当下悟过来,想必是县尊大人不想把这一条“移植”到武元县去,因此叫他不要记。
外联部里的女性工作人员似乎已经见惯了,朝桂遐学使个眼色:“桂教员,金融办参观得差不多了,请带袁大人去别处看看吧!”
桂遐学当即将袁化与李师爷从金融办里带出来,将他们带到山上的贤良祠跟前,让他们纵观整个寨子的布局:
“这是桃源村,这里一千人是最早在这片土地上定居的居民。大人可以见到他们的房子式样与中原不同,这其实是非常优秀的建筑方式,适应本地较为潮湿的自然环境……”
“那边几座中原式样房舍的村落,就是余江移民迁来自建的村落,分别叫做新余、一村、二村、三村……”
袁化:这村名起的还真是方便,按顺序排就行了。
话说,当初这余江移民来的时候,还是从武元县过的,袁县令亲自过问了此事,并且命衙役路上不要停,直接送出武元县境,送到桃源寨,唯恐他们那些鼓胀病人“过人”,连累了武元的百姓。
可谁能想到,现在从余江来的人病全都好了,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建成了自己的村落。
说老实话,他也想要人口啊!人口多,田里的劳力就多,就能多垦几亩田,多服些徭役,多缴些赋税。不过现在武元的大片良田都已经有主,都是那些富户乡绅家里占着,想多收赋税也收不上来,平日里修个桥、铺个路还得看这些富户的脸色……
袁县令越想越出神,他突然有点儿咂摸出味道,记起来了贾大人到武元县的第一天,对那些乡绅们避而不见——他好像有点儿明白,贾大人想让他们这些地方官,看什么,学什么,改什么了。
袁县令顺着桂遐学的指点,又接着看向桃源寨中的水田。他突然跳了起来:“你不是在哄我吧!这……这怎么又抛秧了?”
袁县令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一路考上了进士,混了个同进士出身,外放来做县令——无论他再怎么不辨稼轩,也知道现在不是插秧的季节。
而且这桃源寨的稻田里之中也各有不同,有些田里水稻已经灌浆,稻穗沉甸甸地垂下,就等着丰收了。可有些才刚插秧,这是在搞什么?
“好较大人得知,”桂遐学得意地说,“寨子里现在在试种三季稻,这刚刚抛秧的是最晚一季晚稻,其它马上就能收的是今年的第二季。早些时候已经收过一季稻了。”
“你说什么?三季稻?”袁县令登时瞪大了眼,一副难以置信的神情。
他在南方为官多年,自然知道两季稻的事,但这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做到,一般都得是地区暖、水量丰沛的地方,此外还得农人精心侍弄,挑选合适的稻种,才能真的做到一年收两季。
可这桃源寨,竟然种三季稻?
“是呀,”桂遐学随随便便不当回事地说:“这第三季是今年新尝试的,稻种也是新培育出来的稻种,那些田都是‘试验田’,第一季种完了之后特地空了一季,让土地的肥力更好些,现在才尝试种这第三季。”
他骄傲地说,“在桃源寨,种地的农户都是要签责任状的,产量越高,交的赋税越少,不是等闲人家都能种上地的。”
袁县令:产量越高,交的赋税越少……这种事情,他还是头一次听见。
见身边的李师爷站着不动,袁县令赶紧用胳膊肘捅捅对方,李师爷一惊,赶紧提笔,在自己的簿子上飞快地记了起来。
谁知桂遐学又转换了话题:“看,大人,那边正在捕田里的稻花鱼!大人您等等,我去那边打一声招呼,让留两条大鱼做中午饭。”
袁县令与李师爷相互看看,心想:中午晌应当是有乡里的富绅请吃饭。
谁知到了午间,桂遐学还是把他们都带回了办公区,请这两位在一张长桌跟前坐下稍候。
袁县令和李师爷坐了一会儿,竟然见到有其他人进来,坐在同一张长桌上开始吃饭。
县令与师爷两个对视一眼,眼都有点儿直——对方怎么这么没礼貌,竟然与县尊大人同桌,连个招呼都不打。
偏生来的人还不止一个,很快又来了几人,坐下打招呼,各自问问差事都办得怎么样了,然后一起闷头扒饭。他们吃得都很快,一旦吃完,就抱着碗筷出去了,空出来的位置就会马上被旁人占上。
袁县令与李师爷在此等候了一会儿,旁边至少换了四五拨吃饭的人。偏生这些人碗里的饭菜香喷喷,勾得人馋虫全出来了。袁县令只觉得肚子里咕噜咕噜,一阵阵地直叫,不断地吞口水。
“小桂那孩子,是想饿死谁吗?”李师爷则在一旁不住口地抱怨。
正在这时,只听桂遐学一声“来啦”,这年轻人带着几个外联部的工作人员,各自端着菜肴进来。桂遐学手中端着一只浅口的铁锅,将整个锅子都端上了桌。
只见这铁锅里盛了满满一锅的红汤,红汤里可以见到雪白的鱼肉正上下翻动,锅里则泛出一股子诱人的酸香。
跟着桂遐学的几个工作人员见到袁县令和李师爷,都面露抱歉,道:“外联部就只有这么些工作经费,按照经费标准只能请两位用一些本地的土菜。请不要嫌弃……”
袁县令此刻终于明白,在这桃源寨,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乡绅”,因此也不存在什么乡绅请他们吃饭。但是袁县令早先闻够了各种各样的香味,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此刻无论请他吃什么,他都会认作是珍馐美味。
当下袁县令只客气了两句,便要伸手拿筷子。
外联部那位女工作人员登时把他拦住:“县尊大人,为您的身体健康着想,请在饭前洗手……否则我们外联部在稽查队跟前也交代不过去。”
袁县令:……
但无论如何,他在濯手之后,到底是尝到了相当精彩的酸锅稻花鱼,鱼片滑嫩,处理得几乎无骨,而那汤汁则相当出奇,酸味乍一入口相当刺激,但越尝越是口舌生津,越吃越停不下来,再加上那米饭也极好,粒粒晶莹,稻香扑鼻,令一向以“养生达人”自诩的袁县令一口气吃了两大碗饭。
旁边李师爷竟然还要记,袁县令当下大咳一声,李师爷笔一抖,当下悟过来,想必是县尊大人不想把这一条“移植”到武元县去,因此叫他不要记。
外联部里的女性工作人员似乎已经见惯了,朝桂遐学使个眼色:“桂教员,金融办参观得差不多了,请带袁大人去别处看看吧!”
桂遐学当即将袁化与李师爷从金融办里带出来,将他们带到山上的贤良祠跟前,让他们纵观整个寨子的布局:
“这是桃源村,这里一千人是最早在这片土地上定居的居民。大人可以见到他们的房子式样与中原不同,这其实是非常优秀的建筑方式,适应本地较为潮湿的自然环境……”
“那边几座中原式样房舍的村落,就是余江移民迁来自建的村落,分别叫做新余、一村、二村、三村……”
袁化:这村名起的还真是方便,按顺序排就行了。
话说,当初这余江移民来的时候,还是从武元县过的,袁县令亲自过问了此事,并且命衙役路上不要停,直接送出武元县境,送到桃源寨,唯恐他们那些鼓胀病人“过人”,连累了武元的百姓。
可谁能想到,现在从余江来的人病全都好了,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建成了自己的村落。
说老实话,他也想要人口啊!人口多,田里的劳力就多,就能多垦几亩田,多服些徭役,多缴些赋税。不过现在武元的大片良田都已经有主,都是那些富户乡绅家里占着,想多收赋税也收不上来,平日里修个桥、铺个路还得看这些富户的脸色……
袁县令越想越出神,他突然有点儿咂摸出味道,记起来了贾大人到武元县的第一天,对那些乡绅们避而不见——他好像有点儿明白,贾大人想让他们这些地方官,看什么,学什么,改什么了。
袁县令顺着桂遐学的指点,又接着看向桃源寨中的水田。他突然跳了起来:“你不是在哄我吧!这……这怎么又抛秧了?”
袁县令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一路考上了进士,混了个同进士出身,外放来做县令——无论他再怎么不辨稼轩,也知道现在不是插秧的季节。
而且这桃源寨的稻田里之中也各有不同,有些田里水稻已经灌浆,稻穗沉甸甸地垂下,就等着丰收了。可有些才刚插秧,这是在搞什么?
“好较大人得知,”桂遐学得意地说,“寨子里现在在试种三季稻,这刚刚抛秧的是最晚一季晚稻,其它马上就能收的是今年的第二季。早些时候已经收过一季稻了。”
“你说什么?三季稻?”袁县令登时瞪大了眼,一副难以置信的神情。
他在南方为官多年,自然知道两季稻的事,但这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做到,一般都得是地区暖、水量丰沛的地方,此外还得农人精心侍弄,挑选合适的稻种,才能真的做到一年收两季。
可这桃源寨,竟然种三季稻?
“是呀,”桂遐学随随便便不当回事地说:“这第三季是今年新尝试的,稻种也是新培育出来的稻种,那些田都是‘试验田’,第一季种完了之后特地空了一季,让土地的肥力更好些,现在才尝试种这第三季。”
他骄傲地说,“在桃源寨,种地的农户都是要签责任状的,产量越高,交的赋税越少,不是等闲人家都能种上地的。”
袁县令:产量越高,交的赋税越少……这种事情,他还是头一次听见。
见身边的李师爷站着不动,袁县令赶紧用胳膊肘捅捅对方,李师爷一惊,赶紧提笔,在自己的簿子上飞快地记了起来。
谁知桂遐学又转换了话题:“看,大人,那边正在捕田里的稻花鱼!大人您等等,我去那边打一声招呼,让留两条大鱼做中午饭。”
袁县令与李师爷相互看看,心想:中午晌应当是有乡里的富绅请吃饭。
谁知到了午间,桂遐学还是把他们都带回了办公区,请这两位在一张长桌跟前坐下稍候。
袁县令和李师爷坐了一会儿,竟然见到有其他人进来,坐在同一张长桌上开始吃饭。
县令与师爷两个对视一眼,眼都有点儿直——对方怎么这么没礼貌,竟然与县尊大人同桌,连个招呼都不打。
偏生来的人还不止一个,很快又来了几人,坐下打招呼,各自问问差事都办得怎么样了,然后一起闷头扒饭。他们吃得都很快,一旦吃完,就抱着碗筷出去了,空出来的位置就会马上被旁人占上。
袁县令与李师爷在此等候了一会儿,旁边至少换了四五拨吃饭的人。偏生这些人碗里的饭菜香喷喷,勾得人馋虫全出来了。袁县令只觉得肚子里咕噜咕噜,一阵阵地直叫,不断地吞口水。
“小桂那孩子,是想饿死谁吗?”李师爷则在一旁不住口地抱怨。
正在这时,只听桂遐学一声“来啦”,这年轻人带着几个外联部的工作人员,各自端着菜肴进来。桂遐学手中端着一只浅口的铁锅,将整个锅子都端上了桌。
只见这铁锅里盛了满满一锅的红汤,红汤里可以见到雪白的鱼肉正上下翻动,锅里则泛出一股子诱人的酸香。
跟着桂遐学的几个工作人员见到袁县令和李师爷,都面露抱歉,道:“外联部就只有这么些工作经费,按照经费标准只能请两位用一些本地的土菜。请不要嫌弃……”
袁县令此刻终于明白,在这桃源寨,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乡绅”,因此也不存在什么乡绅请他们吃饭。但是袁县令早先闻够了各种各样的香味,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此刻无论请他吃什么,他都会认作是珍馐美味。
当下袁县令只客气了两句,便要伸手拿筷子。
外联部那位女工作人员登时把他拦住:“县尊大人,为您的身体健康着想,请在饭前洗手……否则我们外联部在稽查队跟前也交代不过去。”
袁县令:……
但无论如何,他在濯手之后,到底是尝到了相当精彩的酸锅稻花鱼,鱼片滑嫩,处理得几乎无骨,而那汤汁则相当出奇,酸味乍一入口相当刺激,但越尝越是口舌生津,越吃越停不下来,再加上那米饭也极好,粒粒晶莹,稻香扑鼻,令一向以“养生达人”自诩的袁县令一口气吃了两大碗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