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329
县尊大人这么吩咐,办事兢兢业业的李师爷立即就全都安排了下去。第二日,全部履历就又交了上来,照旧吹得天花乱坠,人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没有去金銮殿参加殿试着实可惜。
于是袁化宣布:考试!
他手下容情:虽然使用了桃源寨的“基础文化教育文凭”考试试卷,但是只用了识字卷,没有用算术卷,只考常用字的识字情况。
当天上午,县衙所有的胥吏都被叫到了大堂之中,点过名,发现全员到齐。
袁化面无表情地拿出了试卷:“这是附近桃源寨录用公门中人所用的识字卷。本县也想看一看各位的水平。话不多说,一个时辰交卷,不得交头接耳,不得代他人答卷,如有违者,逐出公门,永不录用。”
这下有一半吏员与衙役彻底慌了,扑通扑通地跪在袁化面前,纷纷道:“大人饶命!”
袁化微笑:“自己的姓名好歹会写吧,写上去,也不至于交张白卷对不对?不交白卷总是有办法的。”
登时有三分之二的人抖抖索索地占了起来,另外还有三分之一跪在地面上。
袁化登时气结:“连名字都不会写?你们当初是怎么被录用的?”
这个问题他显然是得不到答案了,因为这些人都不是他在任上录用的。最终袁化只能气道:“实在不行,往卷子上按个手印儿。”
于是最后那三分之一也都站了起来。
袁县令便转向李师爷:“有为,你也把这卷子做了。”
李师爷惊得睁圆了眼,蹬着上司,就差张口问了:我也要做?
袁县令点点头:“本官一视同仁。”话说这也是他从桃源寨学来的要旨。也免得将来有人揪着这个说事。
李师爷登时委委屈屈地取了卷子,去做这常用字识字考试。
袁县令则亲自监考,在县衙大堂内来回踱步,看有没有交头接耳,互相抄卷子的情况。饶是他亲自这样盯着,兀自有人在互相使眼色,示意这事儿之后得赶紧跟家里头说。
终于,大堂上各人都稀里哗啦地交了卷。外头却走来一人,远远地向袁县令抱拳,道:“袁大人好兴致,在这儿考自己县的吏员。”
袁化定睛一看,赶紧上前行礼。来人满头白雪,身形瘦弱,脸色却尚好——这位不是旁人,正是被贬黜到南方当学政的太子太傅,夏省身。
他在节度使府署众人齐心合力地照顾之下,已经渐渐复原,不再打摆子,精力与胃口都一日好似一日,便终于再坐不住了,从文庙那里一路逛到了县衙跟前,正好遇见袁化主持了这么一场“识字考试”。
“想不到,袁大人也采用了桃源寨识字班结业的试卷。”夏省身进县衙之后,望着袁化手中收拢的试卷淡淡地道,“桃源寨所谓的识字班,只求那些乡民能识字,不求其他,在极短的时间里教他们认识这些常用字。袁大人难道觉得此举可行?”
袁化一听就听出了这弦外之音,明白了夏省身与贾放之间的不对付。
“读书先要明理,约束公门中人行事要靠圣人教化,”夏省身口气不善地问,“难道袁大人觉得这些常用字的识字卷,就能让吏员衙役们清正廉洁吗?”
袁化一听,也不知从哪里生出来的急智,马上向夏省身拱手道:“夏大人说的当然有道理。但是下官也认为……要明白圣人教化之理,他们首先得认识字对吧?”
袁县令顿时将那些只摁上了手印的白卷推到夏省身面前,立即用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把对面这位刚刚病愈的老大人给糊弄晕了。
第139章
夏省身本人出身世家,少年时亦是一等一的才学,虽然后来被向奉壹盖过一头去,但他身为太子太傅,教导几个皇子,又领着礼部,主持多年的科考,学识之渊博,朝中从未有任何一人敢于质疑。
可是这人从来没有长时间出京外放过,因此也从来不知道各地方的情形。因此,面前的白卷让他大开眼界。
老太傅吹胡子瞪眼睛地看了下去,将一叠试卷翻完,才愕然问袁化:“袁大人——”
袁化冲老太傅道:“夏大人,下官在此为官,这些情形多少知道些,但是从来不知道竟如此严重……下官与太傅此刻是同样的惊讶。”
他这么一说,夏省身心里登时好受了一点,但再想想又觉得一点儿也好受不起来。他可从来没有想过,国家取士,每年只取两百余人,派到各个地方上,便都是像袁化这样的地方大员。
然而再往下,在县衙之中办差与执法的人物,竟然还有这么一群目不识丁的?
那么,那些百姓是不是更是如此,要在地方上倡导推行圣人教化,是不是更加困难?
夏省身登时有点儿心烦意乱——他好像也不能否认此前袁化说过的话:如果能认得这些常用字,读懂那些圣人的道理来至少能更容易一点。
两人正站在堂中讨论,忽然县衙外头走来一个人,见到袁化便大声招呼:“袁大人,好久不见,想死学生啦!”
袁化登时啐了一口:“见面就这么死啊活啊的!”
这个年轻人,自然是昔日武元县衙的活宝,见谁都自来熟的桂遐学桂书办。此刻他见到袁化,嬉皮笑脸地请他帮忙介绍夏省身。一听说了对方的来头,桂遐学登时肃然起敬,向老大人行礼,却又继续笑嘻嘻地起身,问夏省身的身体可曾安好了。
于是袁化宣布:考试!
他手下容情:虽然使用了桃源寨的“基础文化教育文凭”考试试卷,但是只用了识字卷,没有用算术卷,只考常用字的识字情况。
当天上午,县衙所有的胥吏都被叫到了大堂之中,点过名,发现全员到齐。
袁化面无表情地拿出了试卷:“这是附近桃源寨录用公门中人所用的识字卷。本县也想看一看各位的水平。话不多说,一个时辰交卷,不得交头接耳,不得代他人答卷,如有违者,逐出公门,永不录用。”
这下有一半吏员与衙役彻底慌了,扑通扑通地跪在袁化面前,纷纷道:“大人饶命!”
袁化微笑:“自己的姓名好歹会写吧,写上去,也不至于交张白卷对不对?不交白卷总是有办法的。”
登时有三分之二的人抖抖索索地占了起来,另外还有三分之一跪在地面上。
袁化登时气结:“连名字都不会写?你们当初是怎么被录用的?”
这个问题他显然是得不到答案了,因为这些人都不是他在任上录用的。最终袁化只能气道:“实在不行,往卷子上按个手印儿。”
于是最后那三分之一也都站了起来。
袁县令便转向李师爷:“有为,你也把这卷子做了。”
李师爷惊得睁圆了眼,蹬着上司,就差张口问了:我也要做?
袁县令点点头:“本官一视同仁。”话说这也是他从桃源寨学来的要旨。也免得将来有人揪着这个说事。
李师爷登时委委屈屈地取了卷子,去做这常用字识字考试。
袁县令则亲自监考,在县衙大堂内来回踱步,看有没有交头接耳,互相抄卷子的情况。饶是他亲自这样盯着,兀自有人在互相使眼色,示意这事儿之后得赶紧跟家里头说。
终于,大堂上各人都稀里哗啦地交了卷。外头却走来一人,远远地向袁县令抱拳,道:“袁大人好兴致,在这儿考自己县的吏员。”
袁化定睛一看,赶紧上前行礼。来人满头白雪,身形瘦弱,脸色却尚好——这位不是旁人,正是被贬黜到南方当学政的太子太傅,夏省身。
他在节度使府署众人齐心合力地照顾之下,已经渐渐复原,不再打摆子,精力与胃口都一日好似一日,便终于再坐不住了,从文庙那里一路逛到了县衙跟前,正好遇见袁化主持了这么一场“识字考试”。
“想不到,袁大人也采用了桃源寨识字班结业的试卷。”夏省身进县衙之后,望着袁化手中收拢的试卷淡淡地道,“桃源寨所谓的识字班,只求那些乡民能识字,不求其他,在极短的时间里教他们认识这些常用字。袁大人难道觉得此举可行?”
袁化一听就听出了这弦外之音,明白了夏省身与贾放之间的不对付。
“读书先要明理,约束公门中人行事要靠圣人教化,”夏省身口气不善地问,“难道袁大人觉得这些常用字的识字卷,就能让吏员衙役们清正廉洁吗?”
袁化一听,也不知从哪里生出来的急智,马上向夏省身拱手道:“夏大人说的当然有道理。但是下官也认为……要明白圣人教化之理,他们首先得认识字对吧?”
袁县令顿时将那些只摁上了手印的白卷推到夏省身面前,立即用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把对面这位刚刚病愈的老大人给糊弄晕了。
第139章
夏省身本人出身世家,少年时亦是一等一的才学,虽然后来被向奉壹盖过一头去,但他身为太子太傅,教导几个皇子,又领着礼部,主持多年的科考,学识之渊博,朝中从未有任何一人敢于质疑。
可是这人从来没有长时间出京外放过,因此也从来不知道各地方的情形。因此,面前的白卷让他大开眼界。
老太傅吹胡子瞪眼睛地看了下去,将一叠试卷翻完,才愕然问袁化:“袁大人——”
袁化冲老太傅道:“夏大人,下官在此为官,这些情形多少知道些,但是从来不知道竟如此严重……下官与太傅此刻是同样的惊讶。”
他这么一说,夏省身心里登时好受了一点,但再想想又觉得一点儿也好受不起来。他可从来没有想过,国家取士,每年只取两百余人,派到各个地方上,便都是像袁化这样的地方大员。
然而再往下,在县衙之中办差与执法的人物,竟然还有这么一群目不识丁的?
那么,那些百姓是不是更是如此,要在地方上倡导推行圣人教化,是不是更加困难?
夏省身登时有点儿心烦意乱——他好像也不能否认此前袁化说过的话:如果能认得这些常用字,读懂那些圣人的道理来至少能更容易一点。
两人正站在堂中讨论,忽然县衙外头走来一个人,见到袁化便大声招呼:“袁大人,好久不见,想死学生啦!”
袁化登时啐了一口:“见面就这么死啊活啊的!”
这个年轻人,自然是昔日武元县衙的活宝,见谁都自来熟的桂遐学桂书办。此刻他见到袁化,嬉皮笑脸地请他帮忙介绍夏省身。一听说了对方的来头,桂遐学登时肃然起敬,向老大人行礼,却又继续笑嘻嘻地起身,问夏省身的身体可曾安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