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节
对武将们来说,有这样一个好战又重军功的天子,却是天大的幸事。也因此,大楚朝从不缺悍勇不畏死的武将。
宣和帝龙体虚弱,只怕寿元不长。接下来,立储一事,也该被提上朝堂了。
平国公正要往外走,赵公公走了过来:“平国公卫国公靖国公请留步。皇上请三位国公爷去保和殿议事。”
……
金銮殿离保和殿不远,放慢脚步,一盏茶也到了。
卫国公瞥了神色沉稳的平国公一眼,忽地低声笑道:“你还没见过未来儿媳吧!今日进保和殿,便能见到程太医了!”
靖国公也低声笑了起来。
平国公何等老练,自不会因这点玩笑局促脸红,笑着应了回去:“那我今日倒要睁大眼睛好好看看了。”
看看程锦容到底是何模样!竟将他那个桀骜不驯的混账儿子收得服服帖帖。
平国公一踏进正殿,就见到了传说中的程太医。
身穿绿色官服纤细窈窕的少女安静地立在角落里,脸庞细腻如玉,一双黑眸静若深潭,红润的唇角微微扬起。
果然是个清艳无双的美人!
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份动静自若从容不迫的淡定沉静。在御前当差,能有这等气度,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一个照面,就将那些或优雅或斯文或娇俏的名门闺秀比了下去。
平国公心里暗暗点头。儿子虽然混账了些,眼光却是一等一的好。
程锦容也在不动声色地打量平国公。
贺祈承袭了亲娘朱氏的美貌,和平国公相貌并不如何相似。倒是贺大郎贺四郎兄弟两个,长得更像平国公一些。
身为手掌兵权多年的边军主将,大楚朝三国公里的第一人,平国公一脸冷肃,气势凌人。朝那儿一站,一拱手,声音沉凝:“末将见过皇上。”
卫国公靖国公一同行礼。
坐在龙椅上的宣和帝,面色有些泛白,一张口,还没来得及说话,先咳嗽了起来。连着咳嗽了数声,才吐出了喉咙里的浓痰,说话也终于畅快了:“都平身吧!”
卫国公靖国公早已习惯了宣和帝这副模样。
平国公第一次亲眼目睹,心里又是一沉。怪不得宣和帝没有上朝。这副模样,确实不宜让百官窥见。
按理来说,天子召众臣议事,闲杂人等都该退出殿外。
不过,宣和帝龙体一日不如一日,时常生病,早已习惯了令程锦容随伺一旁。
宣和帝没提,几位国公自然不会不识趣的多嘴。
“平国公归京还朝,朕心甚慰。”宣和帝难得这般和颜悦色:“边关战事已经平定,你不必急着去边关,在京城待几个月吧!经常进宫,陪朕说说话。”
能得天子这一句“经常进宫陪朕说说话”,实在是莫大的体面。
平国公笑着拱手应道:“承蒙皇上厚爱。不过,末将委实放心不下边关,还是早些离京回去才是。”
贺凇受了重伤,他这个主将也不在。万一再有别的关外游牧民族打上了趁机“打草谷”的主意,就不美妙了。
身为天子,见了满心系着边关局势的平国公,心里焉能不满意?
宣和帝随口道:“既是如此,那就留一个月。朕和你也多年未见了,君臣一场,也该趁着此次机会相聚。说不定,过个三年五载,你听到的就是朕归天驾崩的消息了。”
平国公心里一紧,不假思索地应道:“皇上龙体安康,千秋万岁!”
卫国公靖国公也被宣和帝突如其来的一句惊到了,一同道:“皇上龙体安康,千秋万岁!”
宣和帝扯了扯嘴角,目光掠过神色如常的程锦容,然后落在平国公等人的脸上:“朕就是随口一说,你们不必紧张。”
“人总有闭眼的一日。朕今年已过四旬,龙体确实大不如从前。也该考虑立储之事了。今日叫你们前来,就是想先问一问你们。”
“你们以为,朕该立谁为储君?”
第四百八十二章 议储(一)
你们以为,朕该立谁为储君?
宣和帝轻飘飘地扔出一句,目光定定地落在三位国公的脸上。
平国公执掌边军,卫国公是兵部尚书,靖国公执掌神武军。他们三人,是大楚的肱骨重臣,也是大楚武将们的中流砥柱。对朝堂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天子要立储,他们三人会推举谁?
平国公一脸肃然,拱手应道:“立储是国之大事,皇上圣明,想来心中早有决断。末将是武将,只知领兵打仗,岂敢妄言!”
卫国公也一脸正色地说道:“诸位皇子,各有所长。皇上想立哪一位皇子为储君,老臣都会鼎力支持皇上的决断。”
靖国公恭声应道:“平国公卫国公说的话,正是老臣心中所想。”
这三个老狐狸!满嘴忠君爱国,滑不溜丢,一句实在话都没有。
角落里的程锦容心中哂然一笑。
当然,换了别的官员在这儿,也是一样。立储一事,便是心中有所偏向,面上也不能表露出来。
宣和帝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目光一扫,沉声道:“这儿没有别人,只朕和你们。朕想从你们口中听些实话,别拿这些虚头巴脑的话来应付朕。”
“平国公,你先说。几位皇子里,你觉得谁最合适?”
……
瞧宣和帝这架势,今日不问出一个答案来,是决不罢休了。
平国公略一斟酌,缓缓说道:“立储,无非是立长立嫡立贤!”
“如果皇上想立长,便该立大皇子。若皇上要立嫡,便该是二皇子,或是六皇子。若皇上有意立贤,那就得看哪位皇子文才武略最出众了。”
总算没那么宽泛,说出了大皇子二皇子还有六皇子。不过,圆滑老道的平国公加了立贤这一个选择。
宣和帝当年既不占嫡也不占长,被立为储君,就是因为先帝的偏爱。天子有所偏向,百官们使劲吹捧,这就算是“贤”了。
程锦容在心中暗赞一声,平国公这番应对,真是滴水不漏!不愧是简在帝心的边军主将!
宣和帝神色莫测,不知口否,又问卫国公:“卫国公,以你看,哪位皇子最合适?”没等卫国公打太极,又沉着脸道:“朕要听实话!”
当着天子的面说“实话”,那是傻子才会干的事。
卫国公在朝堂里待了多年,精明老道犹胜过平国公,张口应道:“皇上想听实话,微臣就斗胆直抒心意。”
“子以母贵,众皇子中,当属二皇子和六皇子身份最尊。二皇子已经成亲有子,且已入朝听政两年有余。没立过什么大功,却也无什么大的过错……”
宣和帝目光微微一冷:“这么说来,你觉得朕应该立二皇子了?”
卫国公一直在留意宣和帝的面色变化,刹那间,心里掠过一丝浓浓的遗憾。
二皇子果然是彻底失了圣心。他故意张口试探,宣和帝连听下去的耐心都没有,就打断了他。
也罢!孙女婿,我今日已经为你说了话,也算得住你了。
和一众武将比起来,卫国公更像朝堂政客。立刻转了话风:“老臣还没说完。二皇子虽是嫡出,又比六皇子年长。不过,立储是国朝大事。老臣以为,二皇子并无为储君的胸襟气魄。”
“还请皇上另择贤明的皇子为储!”
宣和帝神色略略缓和,并未说什么,又看向靖国公:“靖国公,你来说,你以为哪个皇子最合适?”
短短片刻间,靖国公心中闪过一连串的念头。
叶家有旁支嫡女嫁给大皇子为侧妃。不过,这也算不得什么。平国公嫡亲的侄女就是大皇子妃,也没见平国公为大皇子说话。
立哪位皇子为储,说到底,要看圣心圣意。
天子心意,不难揣度。宣和帝今日召他们三人觐见,说是“议储”,无非是想借着他们三人的嘴,将六皇子抬出来罢了。
靖国公很快想通了其中奥妙,张口道:“老臣以为,六皇子堪为储君!”
宣和帝目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口中却淡淡道:“大皇子二皇子皆成亲有子,四皇子五皇子也已成年。小六虽然聪慧过人性情宽厚,却太过年少。”
平国公卫国公靖国公心中不约而同地呵呵一声。
瞧瞧,宣和帝这心眼偏的,简直就像秃顶上的虱子,明明白白。
别的皇子一句不夸,提到六皇子,就是“聪慧过人”“性情宽厚”。唯一的缺点,就是年少了。
平国公立刻接过话茬:“皇上春秋鼎盛,六皇子年少些也无妨。少年人尚未定型,皇上可以亲自教导出一个优秀的储君。这才是大楚百官之福,也是万民之福。”
“平国公所言极是。”既然摸清了宣和帝的心意,卫国公也没什么可犹豫的了,张口就赞六皇子:“六皇子年少聪慧,闻一知十。最难得的是,心性宽厚,忠孝悌义。皇上立六皇子为储君,众臣定会心悦诚服。”
靖国公平时话不多,拍起天子龙屁来倒是妙语连珠:“往日也未见六皇子如何出众,自六皇子在皇上身边伺候笔墨之后,就一日比一日出色了。由此可见,还是皇上教导得好。”
宣和帝终于笑了起来:“朕今日召你们前来,是君臣私下闲话。你们说的,朕都听进耳中了。不过,朕还得仔细斟酌。”
顿了顿,又吩咐道:“今日之事,不可外传。若有什么风声,朕为你们是问。”
三位国公爷一同恭声领命,心里却各自呵呵一声,暗自腹诽。
圣前奏对,又事涉立储,这等事,谁会胡乱外传?
宣和帝特意叮嘱了这么一句,分明就是要借他们的嘴,将风声放出去。
他们三国公先为六皇子造势。等朝中开始有立储的声音了,自会有慧眼独具的臣子们竭力鼓吹六皇子的种种优点,六皇子就会顺理成章地成为众臣“力荐”的储君人选。
到时候,宣和帝就可以勉为其难地表示“既然众爱卿都推举六皇子朕就考虑考虑立了六皇子”吧!
……
第四百八十三章 议储(二)
平国公等人一同告退出了保和殿。
卫国公要去官署,靖国公要去军营。平国公在京城暂时没什么差事,邀约的请帖却有两尺高。
三位国公没有急着各奔东西,走了一段路后,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低声商议:“今日之事,你们怎么看?”
“皇上要做的事,谁也拦不住。我等也只有顺势而为了。”
“不过,这等‘机密’,也不能渲染得众人皆知。稍稍透露给一两个人知道就行了。”
然后,自然会暗中传开来。
三人低语几句,便不再多言。
宣和帝龙体虚弱,只怕寿元不长。接下来,立储一事,也该被提上朝堂了。
平国公正要往外走,赵公公走了过来:“平国公卫国公靖国公请留步。皇上请三位国公爷去保和殿议事。”
……
金銮殿离保和殿不远,放慢脚步,一盏茶也到了。
卫国公瞥了神色沉稳的平国公一眼,忽地低声笑道:“你还没见过未来儿媳吧!今日进保和殿,便能见到程太医了!”
靖国公也低声笑了起来。
平国公何等老练,自不会因这点玩笑局促脸红,笑着应了回去:“那我今日倒要睁大眼睛好好看看了。”
看看程锦容到底是何模样!竟将他那个桀骜不驯的混账儿子收得服服帖帖。
平国公一踏进正殿,就见到了传说中的程太医。
身穿绿色官服纤细窈窕的少女安静地立在角落里,脸庞细腻如玉,一双黑眸静若深潭,红润的唇角微微扬起。
果然是个清艳无双的美人!
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份动静自若从容不迫的淡定沉静。在御前当差,能有这等气度,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一个照面,就将那些或优雅或斯文或娇俏的名门闺秀比了下去。
平国公心里暗暗点头。儿子虽然混账了些,眼光却是一等一的好。
程锦容也在不动声色地打量平国公。
贺祈承袭了亲娘朱氏的美貌,和平国公相貌并不如何相似。倒是贺大郎贺四郎兄弟两个,长得更像平国公一些。
身为手掌兵权多年的边军主将,大楚朝三国公里的第一人,平国公一脸冷肃,气势凌人。朝那儿一站,一拱手,声音沉凝:“末将见过皇上。”
卫国公靖国公一同行礼。
坐在龙椅上的宣和帝,面色有些泛白,一张口,还没来得及说话,先咳嗽了起来。连着咳嗽了数声,才吐出了喉咙里的浓痰,说话也终于畅快了:“都平身吧!”
卫国公靖国公早已习惯了宣和帝这副模样。
平国公第一次亲眼目睹,心里又是一沉。怪不得宣和帝没有上朝。这副模样,确实不宜让百官窥见。
按理来说,天子召众臣议事,闲杂人等都该退出殿外。
不过,宣和帝龙体一日不如一日,时常生病,早已习惯了令程锦容随伺一旁。
宣和帝没提,几位国公自然不会不识趣的多嘴。
“平国公归京还朝,朕心甚慰。”宣和帝难得这般和颜悦色:“边关战事已经平定,你不必急着去边关,在京城待几个月吧!经常进宫,陪朕说说话。”
能得天子这一句“经常进宫陪朕说说话”,实在是莫大的体面。
平国公笑着拱手应道:“承蒙皇上厚爱。不过,末将委实放心不下边关,还是早些离京回去才是。”
贺凇受了重伤,他这个主将也不在。万一再有别的关外游牧民族打上了趁机“打草谷”的主意,就不美妙了。
身为天子,见了满心系着边关局势的平国公,心里焉能不满意?
宣和帝随口道:“既是如此,那就留一个月。朕和你也多年未见了,君臣一场,也该趁着此次机会相聚。说不定,过个三年五载,你听到的就是朕归天驾崩的消息了。”
平国公心里一紧,不假思索地应道:“皇上龙体安康,千秋万岁!”
卫国公靖国公也被宣和帝突如其来的一句惊到了,一同道:“皇上龙体安康,千秋万岁!”
宣和帝扯了扯嘴角,目光掠过神色如常的程锦容,然后落在平国公等人的脸上:“朕就是随口一说,你们不必紧张。”
“人总有闭眼的一日。朕今年已过四旬,龙体确实大不如从前。也该考虑立储之事了。今日叫你们前来,就是想先问一问你们。”
“你们以为,朕该立谁为储君?”
第四百八十二章 议储(一)
你们以为,朕该立谁为储君?
宣和帝轻飘飘地扔出一句,目光定定地落在三位国公的脸上。
平国公执掌边军,卫国公是兵部尚书,靖国公执掌神武军。他们三人,是大楚的肱骨重臣,也是大楚武将们的中流砥柱。对朝堂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天子要立储,他们三人会推举谁?
平国公一脸肃然,拱手应道:“立储是国之大事,皇上圣明,想来心中早有决断。末将是武将,只知领兵打仗,岂敢妄言!”
卫国公也一脸正色地说道:“诸位皇子,各有所长。皇上想立哪一位皇子为储君,老臣都会鼎力支持皇上的决断。”
靖国公恭声应道:“平国公卫国公说的话,正是老臣心中所想。”
这三个老狐狸!满嘴忠君爱国,滑不溜丢,一句实在话都没有。
角落里的程锦容心中哂然一笑。
当然,换了别的官员在这儿,也是一样。立储一事,便是心中有所偏向,面上也不能表露出来。
宣和帝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目光一扫,沉声道:“这儿没有别人,只朕和你们。朕想从你们口中听些实话,别拿这些虚头巴脑的话来应付朕。”
“平国公,你先说。几位皇子里,你觉得谁最合适?”
……
瞧宣和帝这架势,今日不问出一个答案来,是决不罢休了。
平国公略一斟酌,缓缓说道:“立储,无非是立长立嫡立贤!”
“如果皇上想立长,便该立大皇子。若皇上要立嫡,便该是二皇子,或是六皇子。若皇上有意立贤,那就得看哪位皇子文才武略最出众了。”
总算没那么宽泛,说出了大皇子二皇子还有六皇子。不过,圆滑老道的平国公加了立贤这一个选择。
宣和帝当年既不占嫡也不占长,被立为储君,就是因为先帝的偏爱。天子有所偏向,百官们使劲吹捧,这就算是“贤”了。
程锦容在心中暗赞一声,平国公这番应对,真是滴水不漏!不愧是简在帝心的边军主将!
宣和帝神色莫测,不知口否,又问卫国公:“卫国公,以你看,哪位皇子最合适?”没等卫国公打太极,又沉着脸道:“朕要听实话!”
当着天子的面说“实话”,那是傻子才会干的事。
卫国公在朝堂里待了多年,精明老道犹胜过平国公,张口应道:“皇上想听实话,微臣就斗胆直抒心意。”
“子以母贵,众皇子中,当属二皇子和六皇子身份最尊。二皇子已经成亲有子,且已入朝听政两年有余。没立过什么大功,却也无什么大的过错……”
宣和帝目光微微一冷:“这么说来,你觉得朕应该立二皇子了?”
卫国公一直在留意宣和帝的面色变化,刹那间,心里掠过一丝浓浓的遗憾。
二皇子果然是彻底失了圣心。他故意张口试探,宣和帝连听下去的耐心都没有,就打断了他。
也罢!孙女婿,我今日已经为你说了话,也算得住你了。
和一众武将比起来,卫国公更像朝堂政客。立刻转了话风:“老臣还没说完。二皇子虽是嫡出,又比六皇子年长。不过,立储是国朝大事。老臣以为,二皇子并无为储君的胸襟气魄。”
“还请皇上另择贤明的皇子为储!”
宣和帝神色略略缓和,并未说什么,又看向靖国公:“靖国公,你来说,你以为哪个皇子最合适?”
短短片刻间,靖国公心中闪过一连串的念头。
叶家有旁支嫡女嫁给大皇子为侧妃。不过,这也算不得什么。平国公嫡亲的侄女就是大皇子妃,也没见平国公为大皇子说话。
立哪位皇子为储,说到底,要看圣心圣意。
天子心意,不难揣度。宣和帝今日召他们三人觐见,说是“议储”,无非是想借着他们三人的嘴,将六皇子抬出来罢了。
靖国公很快想通了其中奥妙,张口道:“老臣以为,六皇子堪为储君!”
宣和帝目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口中却淡淡道:“大皇子二皇子皆成亲有子,四皇子五皇子也已成年。小六虽然聪慧过人性情宽厚,却太过年少。”
平国公卫国公靖国公心中不约而同地呵呵一声。
瞧瞧,宣和帝这心眼偏的,简直就像秃顶上的虱子,明明白白。
别的皇子一句不夸,提到六皇子,就是“聪慧过人”“性情宽厚”。唯一的缺点,就是年少了。
平国公立刻接过话茬:“皇上春秋鼎盛,六皇子年少些也无妨。少年人尚未定型,皇上可以亲自教导出一个优秀的储君。这才是大楚百官之福,也是万民之福。”
“平国公所言极是。”既然摸清了宣和帝的心意,卫国公也没什么可犹豫的了,张口就赞六皇子:“六皇子年少聪慧,闻一知十。最难得的是,心性宽厚,忠孝悌义。皇上立六皇子为储君,众臣定会心悦诚服。”
靖国公平时话不多,拍起天子龙屁来倒是妙语连珠:“往日也未见六皇子如何出众,自六皇子在皇上身边伺候笔墨之后,就一日比一日出色了。由此可见,还是皇上教导得好。”
宣和帝终于笑了起来:“朕今日召你们前来,是君臣私下闲话。你们说的,朕都听进耳中了。不过,朕还得仔细斟酌。”
顿了顿,又吩咐道:“今日之事,不可外传。若有什么风声,朕为你们是问。”
三位国公爷一同恭声领命,心里却各自呵呵一声,暗自腹诽。
圣前奏对,又事涉立储,这等事,谁会胡乱外传?
宣和帝特意叮嘱了这么一句,分明就是要借他们的嘴,将风声放出去。
他们三国公先为六皇子造势。等朝中开始有立储的声音了,自会有慧眼独具的臣子们竭力鼓吹六皇子的种种优点,六皇子就会顺理成章地成为众臣“力荐”的储君人选。
到时候,宣和帝就可以勉为其难地表示“既然众爱卿都推举六皇子朕就考虑考虑立了六皇子”吧!
……
第四百八十三章 议储(二)
平国公等人一同告退出了保和殿。
卫国公要去官署,靖国公要去军营。平国公在京城暂时没什么差事,邀约的请帖却有两尺高。
三位国公没有急着各奔东西,走了一段路后,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低声商议:“今日之事,你们怎么看?”
“皇上要做的事,谁也拦不住。我等也只有顺势而为了。”
“不过,这等‘机密’,也不能渲染得众人皆知。稍稍透露给一两个人知道就行了。”
然后,自然会暗中传开来。
三人低语几句,便不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