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
地点:南淮市舞蹈中心
约会内容:观看芭蕾舞剧《垆边》
邀约人:沈霁
边叙看她这表情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冷笑一声:“沈霁?”
梁以璇看他一眼,算是默认了。
“要去?”
梁以璇皱了皱眉:“这是我欠他的礼物。”
早就说好要请他看一场《垆边》,一直没能等到她演出的场次,现在沈霁退而求其次地提出了这样的邀约,她于情于理不能拒绝。
边叙静静看了她一会儿,点点头像是妥协了,从床头柜拿来自己那份邀约卡和一支笔,龙飞凤舞地写下几个字,递给梁以璇。
梁以璇迟疑着接过来一看——
时间:周日任意
地点:跟我走
约会内容:看着办
邀约人:边叙
梁以璇:“……”
*
次日下午一点,梁以璇准时抵达舞蹈中心门口,远远看到摄像师围拢的焦点处,沈霁穿了身笔挺体面的灰色西装,手里捧了束白色百合花。
她匆匆走上前去,不好意思地问他:“路上有点堵,等很久了吗?”
“我也刚到。”沈霁笑着摇摇头,把百合花递给她,“虽然没凑上你的演出场次,还是表表心意。”
梁以璇双手接过花,对他颔了颔首:“谢谢。”
沈霁看了眼腕表:“一点三刻才进场,时间还早,去附近转转?”
演出正式开始的时间是两点,梁以璇看到沈霁的邀约卡时就隐约猜到了,他应该对约会内容有其他考虑。
像他这样严谨的人,不太可能安排出一个小时的空档来。
她点了点头说:“好。”
*
舞蹈中心附近有一条沿江堤坝,正是散步聊天的好去处。
梁以璇捧着百合花,跟沈霁一路穿过景观大道,上了堤坝,感慨说:“这儿明明离舞蹈中心这么近,我来的次数倒是屈指可数。”
沈霁笑着点点头:“南淮生活节奏快,大家都拼命力争上游,确实难得慢下来四处走走,我来参加这综艺也算是忙里偷闲了。”
“这么说,你参加这综艺是为了放松吗?”梁以璇顺着他的话问。
沈霁摇摇头:“家里长辈催婚催得紧,我说我确实尽力在跟女孩子接触交往,老人家不信,说我每天忙工作,哪有这个时间,肯定是在敷衍他,我就上了这综艺给他看看。”
梁以璇一愣之下觉得还挺有趣:“是家里爷爷吗?”
沈霁思索了下回答的分寸:“是把我养大的一个爷爷,不是亲爷爷。”
梁以璇微微一滞。
虽然沈霁没有明确说明,但光这一句话也足够让她理解,沈霁大概跟她一样,并没有一个太完整的家庭。
甚至可能,比起她的单亲家庭,他的处境还更艰难一些。
涉及到私密的事,她没敢再往下细问,点点头,匆忙转移了话题:“今天开了太阳,江风不大,天气还挺舒服的。”
沈霁显然看出了她的用意,笑着看她一眼:“以璇,你有没有觉得我们挺像的。”
梁以璇想了想,点点头。
小到热爱规律的整理癖,在人群中察言观色的习惯,大到遵守规则的处事风格,事事考虑他人的周全性格,她和沈霁确实谈得上相似。
“那你觉得,相似的人适合当伴侣吗?”
梁以璇毫无心理准备,被问得一愣,沉默片刻才实话实说:“我不知道,我对这个……不是很有经验。”
沈霁点点头:“我觉得单纯的性格相似或相反并不是定数,不管哪种情况都有成为伴侣的可能,但性格成因的相似或相反却具有决定意义,因为那成就了你身上的能量。”
“能量?”梁以璇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
“对,从小到大不同的经历让每个人都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能量。能量越是相近的人,越能够对彼此的境遇感同身受,理解彼此的喜怒哀乐,但正因为这样,他们相处起来就像一潭平静的水,不会有波动。而能量越是相反的人,遇到一起就越会激烈地相互排斥、争执,彼此抵触,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却可能擦出所谓的火花。”
梁以璇听出了沈霁的意有所指。
他在说,两个性格同样内敛的人,原本未必不能走到一起。比如某个人的内敛是因为从小受到严肃艺术的熏陶,而另一个人的内敛是因为经常搬家,身边朋友太少。那这两人即便拥有相似的性格,却可能拥有不同的能量,还是有机会擦出火花。
可她和沈霁相似的性格或许源于同一样事物,那就是他们不完整的家庭。并且直到今天,他们还活在这种能量里。
所以他们之间始终无波无澜。
而有一个人的能量,是跟他们截然相反的。
梁以璇皱起眉来,艰难地吞咽了下:“可是擦出火花的过程也是彼此伤害的过程,那样不是很痛苦吗?”
“不需要磨合的是朋友,是知己,需要磨合的是伴侣,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梁以璇好奇地偏过头去:“那在磨合的路上,会不会因为过程的痛苦而冲淡了对彼此的感情呢?”
“当然有这种可能。但我想爱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向往,你向往成为他的样子,渴望从他身上汲取到你缺失的能量,所以你才会爱上他。只要你没有冲淡对这种能量的渴望,也就不会冲淡对他的渴望。”
像是心底猛地坍塌了一角,梁以璇忽然在这种失衡的眩晕中明白了,为什么四年前的她,会那样轻易地被一个素昧平生的男人吸引。
不是因为他漂亮的皮囊。
也不是因为他周身的光环。
是因为她渴望拥有一副像他那样,滚烫炙热,自由自在的灵魂。
而直到今天,这一点依然没有改变。
第37章 底线。
沈霁偏过头, 观察着梁以璇若有所思的反应。
前天晚上,程诺跟他说“不去努力试试怎么确定”“大不了试一试再放弃”,他说服自己, 那就最后再试一试。
然后他发现, 就连在洗碗这样一件小事上产生分歧时,他也没有“能量”去和梁以璇“较劲”。
而此刻, 当他搬出这套理论来试探梁以璇, 发现她没有提出异议, 他就更加确定, 这尝试该到此为止了。
理论只是一种佐证, 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但当梁以璇听到这番理论以后,第一时刻代入了她自己的情感立场, 他也就看明白了她的选择。
也许在旁人看来, 他这段日子的驻足观望, 以及这点尝试只是隔靴搔痒。
但对他来说, 他已经习惯在职场上把控风险, 他的职业要求他对事物的各方各面保持严谨的审视, 从而在风险露出苗头时立刻作出决断, 及时止损。
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让他对待感情也成了这样。
有时候他会有点羡慕边叙, 因为边叙对人的爱和憎深刻真切, 利落分明。
而他却似乎总在一个中间值,没有“非谁不可”的必需。
所以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过是对双方,甚至三方造成多余的困扰和伤害。
沈霁移开眼去,像松了口气似的,轻轻笑了一声。
梁以璇听见这声笑,回过神看向沈霁, 迟疑地问:“你是怎么……看出这些的?你好像很了解我。”
她不记得她跟沈霁提过自己的家庭背景。
沈霁想了想,对摄像师指了指镜头:“不好意思,镜头方便回避一下吗?”
或许是两人的对话太精彩,摄像师想极力争取一下:“沈先生放心,涉及到隐私的部分一定会剪掉的,要不这样,这段成片播出之前,我们先给您检查剪辑?”
沈霁点点头答应各退一步,然后回头跟梁以璇解释:“还记得我跟你提过的乔理事吗?上次和你说过,她先生是我职场上的前辈。节目播出以后,他们夫妻俩跟我提过一些你家里的事。”
“是这样。”梁以璇恍然明白过来,默了默,犹豫着说,“那既然你知道我家里的事,照你刚才说的,我身上有什么吸引人的能量?我觉得我好像只有负能量……”
“怎么会,”沈霁摇头一笑,“你不知道荆棘里开出的花多漂亮吗?”
梁以璇一怔。
沈霁指了指她怀里的那束百合:“如果不是担心观众在花的含义上过度解读,我可能不会送你百合,会送更像你的玫瑰。”
“玫瑰?”梁以璇惊讶反问。
“大家提起玫瑰,第一印象就是热情奔放,你可能也觉得自己跟它完全相反。可是玫瑰还有一个特质是带刺。”沈霁回想着说,“我第一次看你那场《垆边》的时候就在想,怎么会有个小姑娘既单纯得像白纸一张,又有一股不知从哪来的韧劲,犟得像长了刺一样。”
“可惜我这年纪对人对事都看得淡了,也少了好奇心,否则我当时或许就会去认识认识你。”
梁以璇愣愣的,缓缓眨了眨眼——
那一场《垆边》,沈霁没有来认识她。
可是边叙来了。
*
梁以璇带着一种探索的心情,回舞蹈中心再看了一遍《垆边》。
在一模一样的剧场,听着一模一样的交响乐,看着台上的b角跳着和她一模一样的舞蹈,梁以璇开始回想去年十二月,她是用怎样的心境完成了那一场《垆边》。
想着想着记起来,那天演出之前,她接到过妈妈的一个电话。
妈妈说自己见了指导南芭的那位曹老师,听曹指导讲了她的情况,批评她在舞台上像个木头,总也找不准情绪,说对她很失望。
她挂断电话以后花了很长时间做心理建设,上台时整个人好像绷着股劲,最后跳出来的结果,可能就成了沈霁旁观者清所看到的那样。
老师说过,即使舞者早已把所有的舞蹈动作烂熟于心,连肌肉和表情都形成条件反射记忆,他们的每场演出依旧是不同的,是无法重现的。
就连她自己也没法再用同样的心境再跳一场跟那晚一样的《垆边》。
别人就更不可能复刻她那场表演。
约会内容:观看芭蕾舞剧《垆边》
邀约人:沈霁
边叙看她这表情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冷笑一声:“沈霁?”
梁以璇看他一眼,算是默认了。
“要去?”
梁以璇皱了皱眉:“这是我欠他的礼物。”
早就说好要请他看一场《垆边》,一直没能等到她演出的场次,现在沈霁退而求其次地提出了这样的邀约,她于情于理不能拒绝。
边叙静静看了她一会儿,点点头像是妥协了,从床头柜拿来自己那份邀约卡和一支笔,龙飞凤舞地写下几个字,递给梁以璇。
梁以璇迟疑着接过来一看——
时间:周日任意
地点:跟我走
约会内容:看着办
邀约人:边叙
梁以璇:“……”
*
次日下午一点,梁以璇准时抵达舞蹈中心门口,远远看到摄像师围拢的焦点处,沈霁穿了身笔挺体面的灰色西装,手里捧了束白色百合花。
她匆匆走上前去,不好意思地问他:“路上有点堵,等很久了吗?”
“我也刚到。”沈霁笑着摇摇头,把百合花递给她,“虽然没凑上你的演出场次,还是表表心意。”
梁以璇双手接过花,对他颔了颔首:“谢谢。”
沈霁看了眼腕表:“一点三刻才进场,时间还早,去附近转转?”
演出正式开始的时间是两点,梁以璇看到沈霁的邀约卡时就隐约猜到了,他应该对约会内容有其他考虑。
像他这样严谨的人,不太可能安排出一个小时的空档来。
她点了点头说:“好。”
*
舞蹈中心附近有一条沿江堤坝,正是散步聊天的好去处。
梁以璇捧着百合花,跟沈霁一路穿过景观大道,上了堤坝,感慨说:“这儿明明离舞蹈中心这么近,我来的次数倒是屈指可数。”
沈霁笑着点点头:“南淮生活节奏快,大家都拼命力争上游,确实难得慢下来四处走走,我来参加这综艺也算是忙里偷闲了。”
“这么说,你参加这综艺是为了放松吗?”梁以璇顺着他的话问。
沈霁摇摇头:“家里长辈催婚催得紧,我说我确实尽力在跟女孩子接触交往,老人家不信,说我每天忙工作,哪有这个时间,肯定是在敷衍他,我就上了这综艺给他看看。”
梁以璇一愣之下觉得还挺有趣:“是家里爷爷吗?”
沈霁思索了下回答的分寸:“是把我养大的一个爷爷,不是亲爷爷。”
梁以璇微微一滞。
虽然沈霁没有明确说明,但光这一句话也足够让她理解,沈霁大概跟她一样,并没有一个太完整的家庭。
甚至可能,比起她的单亲家庭,他的处境还更艰难一些。
涉及到私密的事,她没敢再往下细问,点点头,匆忙转移了话题:“今天开了太阳,江风不大,天气还挺舒服的。”
沈霁显然看出了她的用意,笑着看她一眼:“以璇,你有没有觉得我们挺像的。”
梁以璇想了想,点点头。
小到热爱规律的整理癖,在人群中察言观色的习惯,大到遵守规则的处事风格,事事考虑他人的周全性格,她和沈霁确实谈得上相似。
“那你觉得,相似的人适合当伴侣吗?”
梁以璇毫无心理准备,被问得一愣,沉默片刻才实话实说:“我不知道,我对这个……不是很有经验。”
沈霁点点头:“我觉得单纯的性格相似或相反并不是定数,不管哪种情况都有成为伴侣的可能,但性格成因的相似或相反却具有决定意义,因为那成就了你身上的能量。”
“能量?”梁以璇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
“对,从小到大不同的经历让每个人都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能量。能量越是相近的人,越能够对彼此的境遇感同身受,理解彼此的喜怒哀乐,但正因为这样,他们相处起来就像一潭平静的水,不会有波动。而能量越是相反的人,遇到一起就越会激烈地相互排斥、争执,彼此抵触,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却可能擦出所谓的火花。”
梁以璇听出了沈霁的意有所指。
他在说,两个性格同样内敛的人,原本未必不能走到一起。比如某个人的内敛是因为从小受到严肃艺术的熏陶,而另一个人的内敛是因为经常搬家,身边朋友太少。那这两人即便拥有相似的性格,却可能拥有不同的能量,还是有机会擦出火花。
可她和沈霁相似的性格或许源于同一样事物,那就是他们不完整的家庭。并且直到今天,他们还活在这种能量里。
所以他们之间始终无波无澜。
而有一个人的能量,是跟他们截然相反的。
梁以璇皱起眉来,艰难地吞咽了下:“可是擦出火花的过程也是彼此伤害的过程,那样不是很痛苦吗?”
“不需要磨合的是朋友,是知己,需要磨合的是伴侣,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梁以璇好奇地偏过头去:“那在磨合的路上,会不会因为过程的痛苦而冲淡了对彼此的感情呢?”
“当然有这种可能。但我想爱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向往,你向往成为他的样子,渴望从他身上汲取到你缺失的能量,所以你才会爱上他。只要你没有冲淡对这种能量的渴望,也就不会冲淡对他的渴望。”
像是心底猛地坍塌了一角,梁以璇忽然在这种失衡的眩晕中明白了,为什么四年前的她,会那样轻易地被一个素昧平生的男人吸引。
不是因为他漂亮的皮囊。
也不是因为他周身的光环。
是因为她渴望拥有一副像他那样,滚烫炙热,自由自在的灵魂。
而直到今天,这一点依然没有改变。
第37章 底线。
沈霁偏过头, 观察着梁以璇若有所思的反应。
前天晚上,程诺跟他说“不去努力试试怎么确定”“大不了试一试再放弃”,他说服自己, 那就最后再试一试。
然后他发现, 就连在洗碗这样一件小事上产生分歧时,他也没有“能量”去和梁以璇“较劲”。
而此刻, 当他搬出这套理论来试探梁以璇, 发现她没有提出异议, 他就更加确定, 这尝试该到此为止了。
理论只是一种佐证, 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但当梁以璇听到这番理论以后,第一时刻代入了她自己的情感立场, 他也就看明白了她的选择。
也许在旁人看来, 他这段日子的驻足观望, 以及这点尝试只是隔靴搔痒。
但对他来说, 他已经习惯在职场上把控风险, 他的职业要求他对事物的各方各面保持严谨的审视, 从而在风险露出苗头时立刻作出决断, 及时止损。
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让他对待感情也成了这样。
有时候他会有点羡慕边叙, 因为边叙对人的爱和憎深刻真切, 利落分明。
而他却似乎总在一个中间值,没有“非谁不可”的必需。
所以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过是对双方,甚至三方造成多余的困扰和伤害。
沈霁移开眼去,像松了口气似的,轻轻笑了一声。
梁以璇听见这声笑,回过神看向沈霁, 迟疑地问:“你是怎么……看出这些的?你好像很了解我。”
她不记得她跟沈霁提过自己的家庭背景。
沈霁想了想,对摄像师指了指镜头:“不好意思,镜头方便回避一下吗?”
或许是两人的对话太精彩,摄像师想极力争取一下:“沈先生放心,涉及到隐私的部分一定会剪掉的,要不这样,这段成片播出之前,我们先给您检查剪辑?”
沈霁点点头答应各退一步,然后回头跟梁以璇解释:“还记得我跟你提过的乔理事吗?上次和你说过,她先生是我职场上的前辈。节目播出以后,他们夫妻俩跟我提过一些你家里的事。”
“是这样。”梁以璇恍然明白过来,默了默,犹豫着说,“那既然你知道我家里的事,照你刚才说的,我身上有什么吸引人的能量?我觉得我好像只有负能量……”
“怎么会,”沈霁摇头一笑,“你不知道荆棘里开出的花多漂亮吗?”
梁以璇一怔。
沈霁指了指她怀里的那束百合:“如果不是担心观众在花的含义上过度解读,我可能不会送你百合,会送更像你的玫瑰。”
“玫瑰?”梁以璇惊讶反问。
“大家提起玫瑰,第一印象就是热情奔放,你可能也觉得自己跟它完全相反。可是玫瑰还有一个特质是带刺。”沈霁回想着说,“我第一次看你那场《垆边》的时候就在想,怎么会有个小姑娘既单纯得像白纸一张,又有一股不知从哪来的韧劲,犟得像长了刺一样。”
“可惜我这年纪对人对事都看得淡了,也少了好奇心,否则我当时或许就会去认识认识你。”
梁以璇愣愣的,缓缓眨了眨眼——
那一场《垆边》,沈霁没有来认识她。
可是边叙来了。
*
梁以璇带着一种探索的心情,回舞蹈中心再看了一遍《垆边》。
在一模一样的剧场,听着一模一样的交响乐,看着台上的b角跳着和她一模一样的舞蹈,梁以璇开始回想去年十二月,她是用怎样的心境完成了那一场《垆边》。
想着想着记起来,那天演出之前,她接到过妈妈的一个电话。
妈妈说自己见了指导南芭的那位曹老师,听曹指导讲了她的情况,批评她在舞台上像个木头,总也找不准情绪,说对她很失望。
她挂断电话以后花了很长时间做心理建设,上台时整个人好像绷着股劲,最后跳出来的结果,可能就成了沈霁旁观者清所看到的那样。
老师说过,即使舞者早已把所有的舞蹈动作烂熟于心,连肌肉和表情都形成条件反射记忆,他们的每场演出依旧是不同的,是无法重现的。
就连她自己也没法再用同样的心境再跳一场跟那晚一样的《垆边》。
别人就更不可能复刻她那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