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二爷看了心疼,孙太太自然看到了,就说道:“你要是心疼她,那好,你和她搬出去住,我给你们单独分家!”
孙大奶奶听这话高兴,把老二两口子给分出去了,那就不用样这一对草包了,不是好的很?
可是也知道婆婆只不过说一说,老二肯定不乐意搬出去住的。
果然孙二爷也不敢帮着孙二奶奶说话了。
孙太太罚了孙二奶奶去跪孙家的祠堂,如果再有下次,那么就直接给休了,反正她连个孩子都没有生下来,这样的媳妇,她能留着,也算是仁慈了。
然后孙太太又带着孙大奶奶给李梨花赔不是,表示自己的二儿媳妇是个糊涂的,所以干出了糊涂事,以后绝对不会有了。
李梨花也就收了孙太太的道歉,其实这事儿,说起来,孙太太也是无辜的,毕竟谁知道孙二奶奶是那样行事的?
孙太太也没有帮着给程又青求情,那么就是说,她心里也不待见那程又青了。
其实程又青这个案子,能拖到这么久,就已经是上头看在孙家的面子上了,要不然,早就定案送到刑部去了。
李梨花也在赵水生回来后问了这件事儿,赵水生说道:“如果想要保命,得和苦主商量,如果苦主乐意用银钱来弥补,那么就会判的轻一些。甚至有可能直接给放了出来。”
这种案子,主要还是苦主那边的意思,如果苦主那边死咬着不松口,那么案子已经闹大了,就得秉公办事,但是如果苦主情愿用银钱做补偿,就很可能是减罪的。
“程又青有孙二奶奶在,肯定和苦主商量过,用银钱补偿,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动静,人家还是要告,就说明苦主不乐意用银钱补偿了。”想着孙二奶奶给了自己那些首饰,也值不少钱了。
“你说的对,对方就是不撤状子,这马上就要结案了,物证人证都在,其实结果很简单。如果不是中间有孙家,恐怕也不会拖这么久。”所以地方望族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在地方上任官,要
么和这些望族和睦相处,要么就是和这些望族成了对立面,弄成了强龙和地头蛇。
孙二奶奶的娘家兄弟的案子终于判了下来,因为程又青同意赔偿人家苦主银子,所以人倒是没有判成死刑,只不过需要流放到外面十年去,那流放的地方,就不是什么好地方。
孙二奶奶知道这个结果,哭晕了过去。
她就这一个兄弟,如今却被流放了,以后可怎么办好?
只是案子已经定了结论,也改不了了。只能是再安排人,跟着一起去流放的地方,照顾她兄弟。
只是想着那苦主太可恶,既然要了赔偿,怎么还要把他兄弟给判了?
她也不想一想,如果按照正常的判法,那就是杀头的罪,毕竟杀人偿命,可是到了最后关头,这苦主松了口,给她兄弟一个活路,也算是天大的喜事了。
那天判案子的时候,林州的老百姓也来了,当场见证了判案结果,因为是苦主接受了赔偿的银子,所以对于只流放十年,老百姓虽然觉得罚的不够狠,可是也能接受。
毕竟,人死不能复生,得了银子,活着的人才能过的更好,就是把那程又青给杀了,还不是人死了,什么都没有赔偿?
对一般的老百姓来说,今后的日子才是更重要的。
通判太太张太太很是郁闷,原本好好的计划,竟然成了这样。
她知道那孙二奶奶很是关心自己的弟弟的案子,于是就挑唆着她带着银钱去找同知太太。
要知道,谁家没有收过这样的东西过?那么多的东西,想来那同知太太也会收下来的,只要她收了下来,然后程又青的案子判的又很轻,那么她就会让人把同知太太收受贿赂的消息传出去,这样以来,这位同知大人的官,能做的下去才怪。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还不是因为本来这同知的位置,她家老爷都瞄上了好久了,就等着上一任同知调走了,就轮到他了,为了这个,上面使的银子,也不知道有多少,正好这上一任的同知竟然死了老爹,这不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张通判都觉得自己当这个同知是板上钉钉的,谁知道到了最后,结果竟然是从京城另外派了人来当。
他张通判还是在原地呆着,一步也没有挪动。
原本属于自己的位置,被别人夺过去了,张通判的心里能好受吗?所以表面上和这赵同知关系很好,背地里,却已经暗暗的布局,就等着赵同知犯错误,好一状告上去呢。
谁知道对方竟然没有上套,把这两口子给郁闷的。
张通判白天里,听人家知府大人夸赵同知年轻有为,又办了个好案子,晚上就喝起了闷酒。
张太太也郁闷,被张通判一顿数落,觉得张太太没有办好事儿。
张太太也冤枉啊,她觉得自己办的挺好的,就孙二奶奶那样的,不是一说一个准的?
再说,她听说了,这赵家是寒门出身,肯定是喜欢银子,那孙二奶奶拿着银子悄悄的过去,他们不收才怪。
孙二奶奶这个棒槌,在前面行事,她在背后煽风点火,不是很好吗?
谁知道,那赵太太竟然什么都不要,还把孙太太给叫过去了,这样以来,反而是她赵太太是个刚正不阿的了。
所有的打算都成了水漂了。人家赵同知在任上的第一个事儿,就办的很好,老百姓也没有说什么酸话,这样以来 ,那这同知的位置,是坐的越来越稳了。
孙太太亲自过来,给李梨花送了自己亲手做的点心,“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说心里话,这孙太太倒是个明事理的,要不是因为有个孙二奶奶,绝对不必黄太太差。
“李梨花拿起了一块,尝了一口,笑着说道:“味道真不错,孙太太手艺真好。”
“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做这些小东西,几十年下来,没有忘记过,你喜欢就好,上次的事儿,真是抱歉。”
李梨花道:“事情已经过去了,还请孙太太不要在意,记在心上。”
“赵太太是爽快人,那我也就直说了,我问了我那二儿媳妇,为什么会想到来找赵太太送银钱,她跟我说,是张通判太太给她讲的,她听进去了,所以才做出了那种事儿,不过,这事儿大部分都是我那儿媳妇的错,只是我想着,这事儿也该告诉赵太太一声。”
“多谢孙太太提醒。”孙太太肯定也想明白了这件事的蹊跷之处,所以才找孙二奶奶问清楚了吧,毕竟孙二奶奶做的这个事儿,有些反常,如果没有人跟她说些什么,她怎么会这么失态的跑到李梨花这边又哭又闹的?
就像孙太太说的,她那个二儿媳妇是个没有主见的,那么为什么突然就那么有主见了呢?
没想到背后出主意的竟然是张太太,通判太太。
张太太见了李梨花都笑眯眯的,也一副很好说话的样子,不过李梨花上辈子见过太多表里不一的人,恐怕这位张太太就是那表里不一的人了。
如果李梨花按照某些人的希望的那样,接受了孙二奶奶送的那么多哦首饰,那这背后出主意的张太太,会怎么做呢?
这倒是有意思了,没想到才刚到林州,就有人看他们不顺眼了。
“如果你没有来这林州当同知,谁最有希望当这个同知?”李梨花问赵水生。
“这倒不一定是谁了,如果为了尽快的不耽误事,应该从下面的属官里提拔一个,林州这边,下属的州,也有好几个,提拔一个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另外还有通判也极有可能。”
这就对了,李梨花说道:“看来,我们得小心张通判了,恐怕他对你做了同知,已经怀恨在心了。”李梨花把张太太挑唆孙二奶奶的事儿告诉了赵水生。
“原来如此!”赵水生道,“我会小心的。”
张通判这样的人,是不吃个大亏,是不会消停的,恐怕以后还是想着法的让他这个同知下台吧,他不下台,他那个通判就上不了台。
作者有话要说: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那!
☆、第九十九章 意外
因为已经到了秋收的时候,赵水生是负责督粮的,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就忙得回不了家,一直在衙门呆着。衙门里有专门给这些属官休息的屋子。
粮食由下面各州县直接送到林州府,再统一交到上面去,除了有朝廷在各地的粮仓留一部分,以防止不时之需,剩下的都会送到京城,由京城再另行分配,是用作军粮,或者是别的用途,就不是下面的州府所能决定的了。
粮食对一年的赋税也是很重的一部分,就是知府也亲自来坐堂,免得出了差错,他的乌纱帽不保。
知府蔡大人还有一年的任期就到期了,他是打算谋取京官的,但是这一次的考评,要是弄成了差,那么他当京官就无望,所以更是盯得紧。
男人们在外面忙碌,女人们这个时候,就不可能还要举行宴会,所以都在家里好好的呆着。
林州这边的大户,李梨花基本上已经都认识了。
不过,这些地方的大族,要是有什么事儿,李梨花可以选择性的去或者不去,也没有人说她摆谱。
通判太太张太太现在见到李梨花还是一脸的和气,只不过李梨花已经知道了这位的德行,于是就只是保持着一般的关系。
那次的事儿,也不是单单听孙太太说了就相信了,而是他们自己也查了的,果然这中间有这位张太太在推波助澜。
而且,那位张通判确实是很有资格当了这个同知。
只是,这同知的官位是吏部任命下来的,不能因为你觉得你有资格,所以就必须这个位置是你的吧。
弄得好像是他们抢了这位张通判的位置一样,其实简直是无妄之灾。
此时的张通判,正在赵水生身边,跟着一起督粮呢。
只不过有一个县的粮食一直没有送上来。这就不算完成了任务。
蔡大人也很着急,要是拖的时间长了,送不上去,就会被上面的训斥,他最后一年,不希望因为这个,失去了升官的机会。
张通判主动请缨,“蔡大人,我带着人去看看吧。”
要是有特殊的情况,那么就得从林州府这边派人过去了。
州府的也有府兵,比县里的差役要多多了。
蔡大人现在也着急,派人过去也是正常,于是就同意了张通判的提议。
张通判说道:“赵大人是督粮的主官,卑职想着,不如请赵大人跟着卑职一起去,也熟悉一些这种情况,以后就不会没有经验了。”张通判是私底下跟蔡大人说的,毕竟这督粮的事儿,是人家赵大人管的,他要是自己单独过去,岂不是越俎代庖?
蔡大人想着,这也是个理儿,真要只安排张通判,而不让赵大人跟着,那么岂不是说,自己不信任赵大人?
于是第二天,就把赵水生也叫了过来,跟他说了,要去下县看一看的意思。
“有张通判跟你一起去,他以前下去过,比较熟悉,你带着他肯定会没有事儿的。”蔡大人是一片好心,怕赵水生这个同知第一次下去督粮,出了什么事儿就不好了!
所以带个熟悉的人,也会事半功倍。
赵水生谢过了知府大人,表示自己一定会把此事办好。于是赵水生就和张通判一起去了那个粮食没有交齐的县里。
赵水生临走之前,跟李梨花交代了,自己要去干什么。
李梨花一听是跟张通判一起去的,就说道:“你自己小心一些,我觉得这个张通判既然心里不甘,肯定还会整出什么来,这次是你和他单独过去的,他有的是机会,弄出点什么。”
赵水生点头,说道:“防人之心不可无,我记住了。”
过了几天,张通判火急火燎的跑了回来,见到蔡大人,就跪了下来,“大人!卑职无能!长平县因为县衙里用大斗换小斗,引起了民愤,我们过去的时候,群情激奋,在我们去长平县的路上,就把我们给拦住了,揪着我们这下官差就不放,引起了慌乱,大家这些贫民追打,卑职好不容易逃出了生天,结果,赵同知赵大人却,”张通判欲哭无泪。
蔡大人一听,急的不行,忙问道:“赵大人到底如何了?你倒是说啊。”
“赵大人,赵大人他,被人追到了山崖上,已经掉下去了!”张通判哭了出来。
蔡大人浑身冰凉,怎么会出这种事儿?赵同知才来了没有多久,就死了!要说没有他的责任,那绝对不会让人相信!他好好的知府,恐怕就做不下去了!
赵水生在朝廷里还有人,他可该怎么办好?
“就没有派人过去找?”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哪怕有一线希望,都得把人给找到啊。
张通判沮丧的说道:“长平县的那些百姓拦着不让我们过去,我们人少,根本就抵不住,大人,这可怎么办好?”
完了,完了,赵同知肯定是凶多吉少了!掉到了山崖,还有活下去的可能吗?
出了这么大一个乱子,他的乌纱帽都保不了了!
张通判捂着自己的腿,□□了一声,蔡大人听见了,就说道:“张通判是不是受伤了?”
“是被人打了一扁担。”
“既然受伤了,就先回去歇着去,本官问你话的时候,你务必要过来!”蔡大人想着,已经折了一个同知,可不能让通判也给折了,他现在得想对策,这帮刁民,简直是不知道死活!蔡大人决定向附近的卫所借兵,要剿灭了这群暴徒!
孙大奶奶听这话高兴,把老二两口子给分出去了,那就不用样这一对草包了,不是好的很?
可是也知道婆婆只不过说一说,老二肯定不乐意搬出去住的。
果然孙二爷也不敢帮着孙二奶奶说话了。
孙太太罚了孙二奶奶去跪孙家的祠堂,如果再有下次,那么就直接给休了,反正她连个孩子都没有生下来,这样的媳妇,她能留着,也算是仁慈了。
然后孙太太又带着孙大奶奶给李梨花赔不是,表示自己的二儿媳妇是个糊涂的,所以干出了糊涂事,以后绝对不会有了。
李梨花也就收了孙太太的道歉,其实这事儿,说起来,孙太太也是无辜的,毕竟谁知道孙二奶奶是那样行事的?
孙太太也没有帮着给程又青求情,那么就是说,她心里也不待见那程又青了。
其实程又青这个案子,能拖到这么久,就已经是上头看在孙家的面子上了,要不然,早就定案送到刑部去了。
李梨花也在赵水生回来后问了这件事儿,赵水生说道:“如果想要保命,得和苦主商量,如果苦主乐意用银钱来弥补,那么就会判的轻一些。甚至有可能直接给放了出来。”
这种案子,主要还是苦主那边的意思,如果苦主那边死咬着不松口,那么案子已经闹大了,就得秉公办事,但是如果苦主情愿用银钱做补偿,就很可能是减罪的。
“程又青有孙二奶奶在,肯定和苦主商量过,用银钱补偿,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动静,人家还是要告,就说明苦主不乐意用银钱补偿了。”想着孙二奶奶给了自己那些首饰,也值不少钱了。
“你说的对,对方就是不撤状子,这马上就要结案了,物证人证都在,其实结果很简单。如果不是中间有孙家,恐怕也不会拖这么久。”所以地方望族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在地方上任官,要
么和这些望族和睦相处,要么就是和这些望族成了对立面,弄成了强龙和地头蛇。
孙二奶奶的娘家兄弟的案子终于判了下来,因为程又青同意赔偿人家苦主银子,所以人倒是没有判成死刑,只不过需要流放到外面十年去,那流放的地方,就不是什么好地方。
孙二奶奶知道这个结果,哭晕了过去。
她就这一个兄弟,如今却被流放了,以后可怎么办好?
只是案子已经定了结论,也改不了了。只能是再安排人,跟着一起去流放的地方,照顾她兄弟。
只是想着那苦主太可恶,既然要了赔偿,怎么还要把他兄弟给判了?
她也不想一想,如果按照正常的判法,那就是杀头的罪,毕竟杀人偿命,可是到了最后关头,这苦主松了口,给她兄弟一个活路,也算是天大的喜事了。
那天判案子的时候,林州的老百姓也来了,当场见证了判案结果,因为是苦主接受了赔偿的银子,所以对于只流放十年,老百姓虽然觉得罚的不够狠,可是也能接受。
毕竟,人死不能复生,得了银子,活着的人才能过的更好,就是把那程又青给杀了,还不是人死了,什么都没有赔偿?
对一般的老百姓来说,今后的日子才是更重要的。
通判太太张太太很是郁闷,原本好好的计划,竟然成了这样。
她知道那孙二奶奶很是关心自己的弟弟的案子,于是就挑唆着她带着银钱去找同知太太。
要知道,谁家没有收过这样的东西过?那么多的东西,想来那同知太太也会收下来的,只要她收了下来,然后程又青的案子判的又很轻,那么她就会让人把同知太太收受贿赂的消息传出去,这样以来,这位同知大人的官,能做的下去才怪。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还不是因为本来这同知的位置,她家老爷都瞄上了好久了,就等着上一任同知调走了,就轮到他了,为了这个,上面使的银子,也不知道有多少,正好这上一任的同知竟然死了老爹,这不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张通判都觉得自己当这个同知是板上钉钉的,谁知道到了最后,结果竟然是从京城另外派了人来当。
他张通判还是在原地呆着,一步也没有挪动。
原本属于自己的位置,被别人夺过去了,张通判的心里能好受吗?所以表面上和这赵同知关系很好,背地里,却已经暗暗的布局,就等着赵同知犯错误,好一状告上去呢。
谁知道对方竟然没有上套,把这两口子给郁闷的。
张通判白天里,听人家知府大人夸赵同知年轻有为,又办了个好案子,晚上就喝起了闷酒。
张太太也郁闷,被张通判一顿数落,觉得张太太没有办好事儿。
张太太也冤枉啊,她觉得自己办的挺好的,就孙二奶奶那样的,不是一说一个准的?
再说,她听说了,这赵家是寒门出身,肯定是喜欢银子,那孙二奶奶拿着银子悄悄的过去,他们不收才怪。
孙二奶奶这个棒槌,在前面行事,她在背后煽风点火,不是很好吗?
谁知道,那赵太太竟然什么都不要,还把孙太太给叫过去了,这样以来,反而是她赵太太是个刚正不阿的了。
所有的打算都成了水漂了。人家赵同知在任上的第一个事儿,就办的很好,老百姓也没有说什么酸话,这样以来 ,那这同知的位置,是坐的越来越稳了。
孙太太亲自过来,给李梨花送了自己亲手做的点心,“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说心里话,这孙太太倒是个明事理的,要不是因为有个孙二奶奶,绝对不必黄太太差。
“李梨花拿起了一块,尝了一口,笑着说道:“味道真不错,孙太太手艺真好。”
“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做这些小东西,几十年下来,没有忘记过,你喜欢就好,上次的事儿,真是抱歉。”
李梨花道:“事情已经过去了,还请孙太太不要在意,记在心上。”
“赵太太是爽快人,那我也就直说了,我问了我那二儿媳妇,为什么会想到来找赵太太送银钱,她跟我说,是张通判太太给她讲的,她听进去了,所以才做出了那种事儿,不过,这事儿大部分都是我那儿媳妇的错,只是我想着,这事儿也该告诉赵太太一声。”
“多谢孙太太提醒。”孙太太肯定也想明白了这件事的蹊跷之处,所以才找孙二奶奶问清楚了吧,毕竟孙二奶奶做的这个事儿,有些反常,如果没有人跟她说些什么,她怎么会这么失态的跑到李梨花这边又哭又闹的?
就像孙太太说的,她那个二儿媳妇是个没有主见的,那么为什么突然就那么有主见了呢?
没想到背后出主意的竟然是张太太,通判太太。
张太太见了李梨花都笑眯眯的,也一副很好说话的样子,不过李梨花上辈子见过太多表里不一的人,恐怕这位张太太就是那表里不一的人了。
如果李梨花按照某些人的希望的那样,接受了孙二奶奶送的那么多哦首饰,那这背后出主意的张太太,会怎么做呢?
这倒是有意思了,没想到才刚到林州,就有人看他们不顺眼了。
“如果你没有来这林州当同知,谁最有希望当这个同知?”李梨花问赵水生。
“这倒不一定是谁了,如果为了尽快的不耽误事,应该从下面的属官里提拔一个,林州这边,下属的州,也有好几个,提拔一个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另外还有通判也极有可能。”
这就对了,李梨花说道:“看来,我们得小心张通判了,恐怕他对你做了同知,已经怀恨在心了。”李梨花把张太太挑唆孙二奶奶的事儿告诉了赵水生。
“原来如此!”赵水生道,“我会小心的。”
张通判这样的人,是不吃个大亏,是不会消停的,恐怕以后还是想着法的让他这个同知下台吧,他不下台,他那个通判就上不了台。
作者有话要说: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那!
☆、第九十九章 意外
因为已经到了秋收的时候,赵水生是负责督粮的,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就忙得回不了家,一直在衙门呆着。衙门里有专门给这些属官休息的屋子。
粮食由下面各州县直接送到林州府,再统一交到上面去,除了有朝廷在各地的粮仓留一部分,以防止不时之需,剩下的都会送到京城,由京城再另行分配,是用作军粮,或者是别的用途,就不是下面的州府所能决定的了。
粮食对一年的赋税也是很重的一部分,就是知府也亲自来坐堂,免得出了差错,他的乌纱帽不保。
知府蔡大人还有一年的任期就到期了,他是打算谋取京官的,但是这一次的考评,要是弄成了差,那么他当京官就无望,所以更是盯得紧。
男人们在外面忙碌,女人们这个时候,就不可能还要举行宴会,所以都在家里好好的呆着。
林州这边的大户,李梨花基本上已经都认识了。
不过,这些地方的大族,要是有什么事儿,李梨花可以选择性的去或者不去,也没有人说她摆谱。
通判太太张太太现在见到李梨花还是一脸的和气,只不过李梨花已经知道了这位的德行,于是就只是保持着一般的关系。
那次的事儿,也不是单单听孙太太说了就相信了,而是他们自己也查了的,果然这中间有这位张太太在推波助澜。
而且,那位张通判确实是很有资格当了这个同知。
只是,这同知的官位是吏部任命下来的,不能因为你觉得你有资格,所以就必须这个位置是你的吧。
弄得好像是他们抢了这位张通判的位置一样,其实简直是无妄之灾。
此时的张通判,正在赵水生身边,跟着一起督粮呢。
只不过有一个县的粮食一直没有送上来。这就不算完成了任务。
蔡大人也很着急,要是拖的时间长了,送不上去,就会被上面的训斥,他最后一年,不希望因为这个,失去了升官的机会。
张通判主动请缨,“蔡大人,我带着人去看看吧。”
要是有特殊的情况,那么就得从林州府这边派人过去了。
州府的也有府兵,比县里的差役要多多了。
蔡大人现在也着急,派人过去也是正常,于是就同意了张通判的提议。
张通判说道:“赵大人是督粮的主官,卑职想着,不如请赵大人跟着卑职一起去,也熟悉一些这种情况,以后就不会没有经验了。”张通判是私底下跟蔡大人说的,毕竟这督粮的事儿,是人家赵大人管的,他要是自己单独过去,岂不是越俎代庖?
蔡大人想着,这也是个理儿,真要只安排张通判,而不让赵大人跟着,那么岂不是说,自己不信任赵大人?
于是第二天,就把赵水生也叫了过来,跟他说了,要去下县看一看的意思。
“有张通判跟你一起去,他以前下去过,比较熟悉,你带着他肯定会没有事儿的。”蔡大人是一片好心,怕赵水生这个同知第一次下去督粮,出了什么事儿就不好了!
所以带个熟悉的人,也会事半功倍。
赵水生谢过了知府大人,表示自己一定会把此事办好。于是赵水生就和张通判一起去了那个粮食没有交齐的县里。
赵水生临走之前,跟李梨花交代了,自己要去干什么。
李梨花一听是跟张通判一起去的,就说道:“你自己小心一些,我觉得这个张通判既然心里不甘,肯定还会整出什么来,这次是你和他单独过去的,他有的是机会,弄出点什么。”
赵水生点头,说道:“防人之心不可无,我记住了。”
过了几天,张通判火急火燎的跑了回来,见到蔡大人,就跪了下来,“大人!卑职无能!长平县因为县衙里用大斗换小斗,引起了民愤,我们过去的时候,群情激奋,在我们去长平县的路上,就把我们给拦住了,揪着我们这下官差就不放,引起了慌乱,大家这些贫民追打,卑职好不容易逃出了生天,结果,赵同知赵大人却,”张通判欲哭无泪。
蔡大人一听,急的不行,忙问道:“赵大人到底如何了?你倒是说啊。”
“赵大人,赵大人他,被人追到了山崖上,已经掉下去了!”张通判哭了出来。
蔡大人浑身冰凉,怎么会出这种事儿?赵同知才来了没有多久,就死了!要说没有他的责任,那绝对不会让人相信!他好好的知府,恐怕就做不下去了!
赵水生在朝廷里还有人,他可该怎么办好?
“就没有派人过去找?”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哪怕有一线希望,都得把人给找到啊。
张通判沮丧的说道:“长平县的那些百姓拦着不让我们过去,我们人少,根本就抵不住,大人,这可怎么办好?”
完了,完了,赵同知肯定是凶多吉少了!掉到了山崖,还有活下去的可能吗?
出了这么大一个乱子,他的乌纱帽都保不了了!
张通判捂着自己的腿,□□了一声,蔡大人听见了,就说道:“张通判是不是受伤了?”
“是被人打了一扁担。”
“既然受伤了,就先回去歇着去,本官问你话的时候,你务必要过来!”蔡大人想着,已经折了一个同知,可不能让通判也给折了,他现在得想对策,这帮刁民,简直是不知道死活!蔡大人决定向附近的卫所借兵,要剿灭了这群暴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