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阳羽对很多事情都已经可以保持足够的冷静与淡定。
颇有种泰山崩于前而面无惧色的大家气度。
但是谈到他从未见过面,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父亲唐修。
他的情绪还是不能做到冷静。
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
他表面上只是轻轻的喔了一声,甚至没有追问细节。
因为他很清楚追问天狼没用,天狼能说的都说了,真正的细节要去问白帝几。
而白帝几是个非常凶残非常危险的家伙,绝对不能轻易接近。
即便唐阳羽有心去问,即便他不畏生死,现在也绝不是时候。
以前他的生命还属于他自己,现在已经不再属于他自己,至少不再全部属于他自己,他身上担负着别人无法承受和担负的职责。
罗绮对这事也颇为在意,她开口了,“其实关于你父亲唐潇在关中曾经留下一件修复品,就是乾陵无头石像的头,他其实已经全部复原,另造当年原品原样。只是不知道因为什么特别的原因并未在无头石像的身体上复原修复。”
唐阳羽听了侧过头,看了罗绮一眼,“你说的事情确实么?那另造的石头头像在哪?”
他还是动心了,很动心。
因为在他家里他父亲唐修什么都没留下,没有照片,没有衣物,没有任何遗物。就好像这个人从未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一样。
那么他又是从哪里来的?
他母亲李梅肯定是正式结婚正式生子。
但是他就是从小就完全觉察不到这个人存在过。
太诡异了!
他一直在寻找答案,却一直没找到答案,别说答案,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这让他十分郁闷甚至因此有点忧郁。
他有忧郁症。
这个是他的秘密。
不是因为家里老头子对他的非人折磨也不是母亲的病痛,更不是贫困贫穷。
而是因为他诡异的从不存在的父亲。
这是一个惊人的吓人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的老头子和母亲对这事绝口不提,守口如瓶呢?
现在这事突然跟白泽神墓产生了关联,又跟乾陵无头石像有了关系。
唐阳羽的脑海中立刻闪过那个诡异的帝王石像故事。
四十年前秋末的一天,关中乾县瓜婆岭村的两位村民正在田间劳作。突然,一位村民的锄头碰到了地里一块坚硬的东西。最初他们以为是埋在地里的石头,可是当他们挖开泥土时,发现泥土下并不是什么坚硬的石头,而是一颗雕刻精美的石刻头像。
石像的出现让两位村民大吃一惊,石刻头像为什么会出现在田间地头?两个农民百思不得其解。一位村民忽然想到:石刻头像会不会来自于他们身后那坐神秘的帝王陵———乾陵呢?
乾陵规模宏大,仅外城周长就达近40公里。上世纪50年代末,几位村民在一次施工中无意中发现了乾陵的墓道。经考古工作者全面勘察,发现乾陵并没有盗洞的痕迹。乾陵也成为唐代18座帝王陵中唯一未遭盗的一座。
经历1000多年的风风雨雨,乾陵地面的宏伟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有司马道两侧120多件巨大的石刻群雕还能让人感受到乾陵昔日的宏伟。这些石刻群雕从开凿到雕刻完成用了20多年的时间。石刻群雕中不仅有神秘的无字碑,也有巨大的石人石狮。
两位村民决定把石刻头像拿到县里鉴定。
接待他们的是一位有着丰富考古知识的干部。当他第一眼看到这件石刻头像,顿时兴奋起来,因为这件头像很有可能来自于乾陵中的61座无头石像。
在乾陵陵园朱雀门外的东西两侧,分布着61尊石人像,其中东边29尊,西边32尊。据史书记载,石人群像最初建立有两座大型侧殿房和偏房,石刻群像就放置于殿中。然而,随着岁月的流失,两座大殿都已被毁,仅留下一些遗址。
石人像采用的是原雕的手法,现存的石人像残高在1.5米至1.77米之间,大小和真人差不多。石人像雕刻得大多体形健壮,几乎每个石人像的肚子都被刻意地突出了出来。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这61尊石人像都没有头部。石像头部的去处多年来始终困扰着考古工作者。那么,两位村民发现的石刻头像会不会是其中之一呢?
第二天大早,他们便和村民来到了61座石像前。他们开始按照无头石像颈部的断痕逐一进行对接。首先对东边的29尊石像进行对接,但并没有发现合适的石像。随后他们又开始对西边的32尊石像进行对接,终于发现西边最后一排的一座石像颈部的断痕与石刻头像相吻合。
这尊石像整体身高1.7米左右,胸围0.65米,从发髻以及面部的八字胡须来看,他似乎来自于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那么这61尊石像究竟是什么人?
他们来自哪里?
这些石人像大多身穿圆领紧袖的右衽或左衽武士袍。
衽,就是衣襟。
不同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右衽,华府古代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叫左衽。右衽和左衽是区分汉人和胡人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一看衣服,不管你脸长什么样子,就知道你是胡人还是汉人,汉人绝对不会弄左衽。
而这61尊石人像所穿的服饰中发现,在这些石像当中不仅有游牧民族,还有西域以及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
这61尊石人像双手都抱着笏板。所谓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持的狭长板子,一般用象牙制成,在上面可以记载上朝要说的事。
此外,乾陵石人像中,有20多人佩戴着“玉袋”。所谓玉袋,是唐代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都督、刺史随身携带的装官印的袋子。这就是说,这20余人是身居要职的官员。
就在村民们发现石刻头像不久,有人在乾陵附近又找到一尊梳着13条辫子的石人头像,这尊头像也是至今为止脸部最为完整的石人头像。
从面部特征上看,这应该是一个突厥人的头像。
说他是突厥人不无道理。因为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不愿意受华府传统礼法的拘束,说自己愿意披头散发,骑马打猎,住帐篷吃烤肉,跟着突厥首领阿斯达斯莫当徒弟。可见,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已经深深地影响到汉族人。
据史书记载,石人像在最初竖立时,背部都刻有他们的国名、官职和姓名。
然而,现在只有几尊能辨别名字,其他都已模糊不清。
谜团非但没有因此解开反而变得更加迷雾重重。
颇有种泰山崩于前而面无惧色的大家气度。
但是谈到他从未见过面,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父亲唐修。
他的情绪还是不能做到冷静。
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
他表面上只是轻轻的喔了一声,甚至没有追问细节。
因为他很清楚追问天狼没用,天狼能说的都说了,真正的细节要去问白帝几。
而白帝几是个非常凶残非常危险的家伙,绝对不能轻易接近。
即便唐阳羽有心去问,即便他不畏生死,现在也绝不是时候。
以前他的生命还属于他自己,现在已经不再属于他自己,至少不再全部属于他自己,他身上担负着别人无法承受和担负的职责。
罗绮对这事也颇为在意,她开口了,“其实关于你父亲唐潇在关中曾经留下一件修复品,就是乾陵无头石像的头,他其实已经全部复原,另造当年原品原样。只是不知道因为什么特别的原因并未在无头石像的身体上复原修复。”
唐阳羽听了侧过头,看了罗绮一眼,“你说的事情确实么?那另造的石头头像在哪?”
他还是动心了,很动心。
因为在他家里他父亲唐修什么都没留下,没有照片,没有衣物,没有任何遗物。就好像这个人从未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一样。
那么他又是从哪里来的?
他母亲李梅肯定是正式结婚正式生子。
但是他就是从小就完全觉察不到这个人存在过。
太诡异了!
他一直在寻找答案,却一直没找到答案,别说答案,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这让他十分郁闷甚至因此有点忧郁。
他有忧郁症。
这个是他的秘密。
不是因为家里老头子对他的非人折磨也不是母亲的病痛,更不是贫困贫穷。
而是因为他诡异的从不存在的父亲。
这是一个惊人的吓人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的老头子和母亲对这事绝口不提,守口如瓶呢?
现在这事突然跟白泽神墓产生了关联,又跟乾陵无头石像有了关系。
唐阳羽的脑海中立刻闪过那个诡异的帝王石像故事。
四十年前秋末的一天,关中乾县瓜婆岭村的两位村民正在田间劳作。突然,一位村民的锄头碰到了地里一块坚硬的东西。最初他们以为是埋在地里的石头,可是当他们挖开泥土时,发现泥土下并不是什么坚硬的石头,而是一颗雕刻精美的石刻头像。
石像的出现让两位村民大吃一惊,石刻头像为什么会出现在田间地头?两个农民百思不得其解。一位村民忽然想到:石刻头像会不会来自于他们身后那坐神秘的帝王陵———乾陵呢?
乾陵规模宏大,仅外城周长就达近40公里。上世纪50年代末,几位村民在一次施工中无意中发现了乾陵的墓道。经考古工作者全面勘察,发现乾陵并没有盗洞的痕迹。乾陵也成为唐代18座帝王陵中唯一未遭盗的一座。
经历1000多年的风风雨雨,乾陵地面的宏伟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有司马道两侧120多件巨大的石刻群雕还能让人感受到乾陵昔日的宏伟。这些石刻群雕从开凿到雕刻完成用了20多年的时间。石刻群雕中不仅有神秘的无字碑,也有巨大的石人石狮。
两位村民决定把石刻头像拿到县里鉴定。
接待他们的是一位有着丰富考古知识的干部。当他第一眼看到这件石刻头像,顿时兴奋起来,因为这件头像很有可能来自于乾陵中的61座无头石像。
在乾陵陵园朱雀门外的东西两侧,分布着61尊石人像,其中东边29尊,西边32尊。据史书记载,石人群像最初建立有两座大型侧殿房和偏房,石刻群像就放置于殿中。然而,随着岁月的流失,两座大殿都已被毁,仅留下一些遗址。
石人像采用的是原雕的手法,现存的石人像残高在1.5米至1.77米之间,大小和真人差不多。石人像雕刻得大多体形健壮,几乎每个石人像的肚子都被刻意地突出了出来。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这61尊石人像都没有头部。石像头部的去处多年来始终困扰着考古工作者。那么,两位村民发现的石刻头像会不会是其中之一呢?
第二天大早,他们便和村民来到了61座石像前。他们开始按照无头石像颈部的断痕逐一进行对接。首先对东边的29尊石像进行对接,但并没有发现合适的石像。随后他们又开始对西边的32尊石像进行对接,终于发现西边最后一排的一座石像颈部的断痕与石刻头像相吻合。
这尊石像整体身高1.7米左右,胸围0.65米,从发髻以及面部的八字胡须来看,他似乎来自于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那么这61尊石像究竟是什么人?
他们来自哪里?
这些石人像大多身穿圆领紧袖的右衽或左衽武士袍。
衽,就是衣襟。
不同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右衽,华府古代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叫左衽。右衽和左衽是区分汉人和胡人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一看衣服,不管你脸长什么样子,就知道你是胡人还是汉人,汉人绝对不会弄左衽。
而这61尊石人像所穿的服饰中发现,在这些石像当中不仅有游牧民族,还有西域以及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
这61尊石人像双手都抱着笏板。所谓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持的狭长板子,一般用象牙制成,在上面可以记载上朝要说的事。
此外,乾陵石人像中,有20多人佩戴着“玉袋”。所谓玉袋,是唐代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都督、刺史随身携带的装官印的袋子。这就是说,这20余人是身居要职的官员。
就在村民们发现石刻头像不久,有人在乾陵附近又找到一尊梳着13条辫子的石人头像,这尊头像也是至今为止脸部最为完整的石人头像。
从面部特征上看,这应该是一个突厥人的头像。
说他是突厥人不无道理。因为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不愿意受华府传统礼法的拘束,说自己愿意披头散发,骑马打猎,住帐篷吃烤肉,跟着突厥首领阿斯达斯莫当徒弟。可见,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已经深深地影响到汉族人。
据史书记载,石人像在最初竖立时,背部都刻有他们的国名、官职和姓名。
然而,现在只有几尊能辨别名字,其他都已模糊不清。
谜团非但没有因此解开反而变得更加迷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