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着……用不着,我一样也不缺。”
高建树将同志们送出院门……和正常的人一样将客人送出门外一样。
一个身体如此严重残疾的人,竟然生活的如此满足,真让我们这些正常人汗颜啊。
离开高建树家以后,大家到高建国家的屋子后面看看。
高刘村前村后面有一长条树林,树木确实很密,有些树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在每户人的后面都有几棵百年以上的大树。最粗的树得两个人合抱,两个人合抱的树,隐藏一个人,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凶手可能就是利用这些大树隐藏起自己的形迹的。
树林里面也有一些被砍伐的树……都市一些比较小的树。
那么,那些大树。老树为什么不砍伐呢?高建国说,这些树就等于是各家的根,根越深,树越茂盛,树越茂盛,这户人家就兴旺。所以这些树是不能随便砍伐的。
郑峰详细询问了厨房的情况,虽然档案材料里面有相关的描述,但有些细节多关注一些不是坏事。火灾发生的时候,高家院门是锁着的,所以,凶手翻越院墙进入院中的可能性是不大的,那么,火种是怎么进入厨房的呢?这就要对厨房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如今,当年发生火灾的厨房已经不在了,郑峰要在脑子里面将厨房的样子还原出来。
“厨房有窗户吗?”郑峰问。
“厨房有一个窗户。”马向志回答。
“窗户在什么位置?”
“窗户朝北,对着树林。”
“窗户有多大?”
“窗户的大小?”马向志望着高建国,“高建国,你来说。”
高建国在一棵小树上掰断了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又在方框里面画了六根竖线,六根竖线代表六根窗挡。方框的边长为六十公分左右。
画好以后,高建国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量了一下,一共是三揸长,每揸长度在二十公分左右。
“窗户就这么大吗?”
“就什么大,窗户是我自己打的,三揸长,没有错。”
“窗户的高度呢?”
“窗户的高度到我的胸口。”
李云帆目测了一下高建国的身高,大概在一米七三左右,窗户的高度应该在一米二七上下。
马向志和付微澜,包括左元朝,刚开始都没有明白郑峰和李云帆的意思,等李云帆确定窗户的高度之后,他们才明白自己在当年勘查现场的时候忽略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细节。
“老李,六根窗挡之间的距离应该在八点五公分左右。”
郑峰和李云帆计算窗挡之间的宽度,目的是分析判断凶手是如何将火种以及助燃材料放进厨房的。
“当时,灶膛里面有没有柴火呢?”
“有,肯定有,烧饭的时候,柴草抱多了,会剩下一些。”
高建功接着道:“自从那场大火之后,我娘每次烧好饭,都要把剩下来的柴草清理干净,灶膛里面一根柴草都不留。”
“在发生火灾之前,灶膛里面的柴草多不多呢?”
必须有一定量的柴草,火才能上房顶,只要火上了房顶,放火才算成功。
“这要问我娘,当时烧饭的是我娘。”
于是,大家随高建国回到高家。
高建国的母亲回忆,当时灶膛里面有两捆半柴草。
“大娘,您跟我们说说,两捆半是什么意思?”
“一捆是树枝,一捆是麦秸,另外半捆是散开的,也是麦秸。”
这么多的柴草,还有一捆树枝,只要有火种,火上房顶,那是一定的。
“高建国,人站在窗户外面能不能看到灶膛呢?”
灶膛里面有柴禾,将火种扔到灶膛里面的柴禾上,纵火才能成功。很显然,没有一定量的柴禾,只有火种是不行的。
“看不到。”高建国沉思片刻道。
“那么,人站在窗户外面,能不能将火种扔到灶膛里面呢?”
“灶台上面是烟囱和一堵墙,有烟囱和墙挡着,从窗户外面把火种扔到灶膛里面,恐怕很难。”
“在村子里面,其它人家的灶台是怎么砌的呢?”
“这我倒没有在意。”
“有没有人家的厨房,包括灶台和你家大致相同呢?”
“这倒是有。”
“是哪一家?”
“隔壁高建树家的厨房和我家一样,厨房的朝向不一样,但窗户和灶台的位置一模一样。”
“你现在就领我们到高建树家去看看。”
紧接着,高建国领着郑峰一行去了高建树家的厨房。
高建树家的厨房坐西朝东,一进厨房,迎面就是一扇窗户,窗户的样子和高建国在地上所画的窗户完全一样……连大小都一样,灶台的正面朝南,灶膛在北面,灶膛里面有一捆柴,还有一小抱稻草,这是高建树的母亲刚从外面抱进灶膛,准备烧中饭的。
自从高建国家发生火灾之后,村子里面所有人家都变的非常谨慎,烧完饭以后,都会把灶膛里面清理的干干净净。“大家都被”狐狸大仙弄怕了。人命关天,大意不得啊!高建国家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在窗户的外面就是通向后村的那条路。
郑峰和卞一鸣低语了几句之后,卞一鸣走出厨房。
不一会,卞一鸣的脸出现在窗户外面。
卞一鸣将右手伸进窗户,他的手上拿着一根树枝。
卞一鸣摆动几下树枝,然后将一截长二十公分左右的树枝朝灶膛扔去,树枝从灶台放盐罐,糖罐的灶墙上飞了过去,树枝正好落在了灶膛里面的柴禾上。灶墙的高度在八十公分左右。
马向志、付微澜好左元朝终于明白,凶手应该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将火种扔到灶膛里面的柴禾上的,这也应该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马向志、付微澜和左元朝不得不佩服郑峰和李云帆等人的智慧。
在高建树家的厨房做完试验以后,郑峰一行又回到了高建国家。
“马向志,你们在勘察现场的时候,有没有闻到煤油的味道。”郑峰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他在高建树家的灶台上看到了一盏煤油灯。
“有煤油的味道,但我们无法确定是高建国家厨房里面的煤油灯散发出的味道,还是凶手在纵火时使用的煤油,我们在坍塌的灶台下找到一个煤油灯,瓶子里面还有一点残留的煤油。”
郑峰和李云帆估计,凶手在实施纵火的时候极有可能在火种上添加了煤油,有煤油助燃,就不怕火烧不起来。这种东西家家都有。
在郑峰和李云帆看来,马向志向和付微澜所闻到的煤油味,可能是高建国家的煤油灯散发出来的,也有可能是凶手点火时所用的煤油。
种种迹象表明,凶手在实施犯罪之前,把所有细节都想好了,凶手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谋划。
高建树将同志们送出院门……和正常的人一样将客人送出门外一样。
一个身体如此严重残疾的人,竟然生活的如此满足,真让我们这些正常人汗颜啊。
离开高建树家以后,大家到高建国家的屋子后面看看。
高刘村前村后面有一长条树林,树木确实很密,有些树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在每户人的后面都有几棵百年以上的大树。最粗的树得两个人合抱,两个人合抱的树,隐藏一个人,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凶手可能就是利用这些大树隐藏起自己的形迹的。
树林里面也有一些被砍伐的树……都市一些比较小的树。
那么,那些大树。老树为什么不砍伐呢?高建国说,这些树就等于是各家的根,根越深,树越茂盛,树越茂盛,这户人家就兴旺。所以这些树是不能随便砍伐的。
郑峰详细询问了厨房的情况,虽然档案材料里面有相关的描述,但有些细节多关注一些不是坏事。火灾发生的时候,高家院门是锁着的,所以,凶手翻越院墙进入院中的可能性是不大的,那么,火种是怎么进入厨房的呢?这就要对厨房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如今,当年发生火灾的厨房已经不在了,郑峰要在脑子里面将厨房的样子还原出来。
“厨房有窗户吗?”郑峰问。
“厨房有一个窗户。”马向志回答。
“窗户在什么位置?”
“窗户朝北,对着树林。”
“窗户有多大?”
“窗户的大小?”马向志望着高建国,“高建国,你来说。”
高建国在一棵小树上掰断了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又在方框里面画了六根竖线,六根竖线代表六根窗挡。方框的边长为六十公分左右。
画好以后,高建国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量了一下,一共是三揸长,每揸长度在二十公分左右。
“窗户就这么大吗?”
“就什么大,窗户是我自己打的,三揸长,没有错。”
“窗户的高度呢?”
“窗户的高度到我的胸口。”
李云帆目测了一下高建国的身高,大概在一米七三左右,窗户的高度应该在一米二七上下。
马向志和付微澜,包括左元朝,刚开始都没有明白郑峰和李云帆的意思,等李云帆确定窗户的高度之后,他们才明白自己在当年勘查现场的时候忽略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细节。
“老李,六根窗挡之间的距离应该在八点五公分左右。”
郑峰和李云帆计算窗挡之间的宽度,目的是分析判断凶手是如何将火种以及助燃材料放进厨房的。
“当时,灶膛里面有没有柴火呢?”
“有,肯定有,烧饭的时候,柴草抱多了,会剩下一些。”
高建功接着道:“自从那场大火之后,我娘每次烧好饭,都要把剩下来的柴草清理干净,灶膛里面一根柴草都不留。”
“在发生火灾之前,灶膛里面的柴草多不多呢?”
必须有一定量的柴草,火才能上房顶,只要火上了房顶,放火才算成功。
“这要问我娘,当时烧饭的是我娘。”
于是,大家随高建国回到高家。
高建国的母亲回忆,当时灶膛里面有两捆半柴草。
“大娘,您跟我们说说,两捆半是什么意思?”
“一捆是树枝,一捆是麦秸,另外半捆是散开的,也是麦秸。”
这么多的柴草,还有一捆树枝,只要有火种,火上房顶,那是一定的。
“高建国,人站在窗户外面能不能看到灶膛呢?”
灶膛里面有柴禾,将火种扔到灶膛里面的柴禾上,纵火才能成功。很显然,没有一定量的柴禾,只有火种是不行的。
“看不到。”高建国沉思片刻道。
“那么,人站在窗户外面,能不能将火种扔到灶膛里面呢?”
“灶台上面是烟囱和一堵墙,有烟囱和墙挡着,从窗户外面把火种扔到灶膛里面,恐怕很难。”
“在村子里面,其它人家的灶台是怎么砌的呢?”
“这我倒没有在意。”
“有没有人家的厨房,包括灶台和你家大致相同呢?”
“这倒是有。”
“是哪一家?”
“隔壁高建树家的厨房和我家一样,厨房的朝向不一样,但窗户和灶台的位置一模一样。”
“你现在就领我们到高建树家去看看。”
紧接着,高建国领着郑峰一行去了高建树家的厨房。
高建树家的厨房坐西朝东,一进厨房,迎面就是一扇窗户,窗户的样子和高建国在地上所画的窗户完全一样……连大小都一样,灶台的正面朝南,灶膛在北面,灶膛里面有一捆柴,还有一小抱稻草,这是高建树的母亲刚从外面抱进灶膛,准备烧中饭的。
自从高建国家发生火灾之后,村子里面所有人家都变的非常谨慎,烧完饭以后,都会把灶膛里面清理的干干净净。“大家都被”狐狸大仙弄怕了。人命关天,大意不得啊!高建国家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在窗户的外面就是通向后村的那条路。
郑峰和卞一鸣低语了几句之后,卞一鸣走出厨房。
不一会,卞一鸣的脸出现在窗户外面。
卞一鸣将右手伸进窗户,他的手上拿着一根树枝。
卞一鸣摆动几下树枝,然后将一截长二十公分左右的树枝朝灶膛扔去,树枝从灶台放盐罐,糖罐的灶墙上飞了过去,树枝正好落在了灶膛里面的柴禾上。灶墙的高度在八十公分左右。
马向志、付微澜好左元朝终于明白,凶手应该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将火种扔到灶膛里面的柴禾上的,这也应该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马向志、付微澜和左元朝不得不佩服郑峰和李云帆等人的智慧。
在高建树家的厨房做完试验以后,郑峰一行又回到了高建国家。
“马向志,你们在勘察现场的时候,有没有闻到煤油的味道。”郑峰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他在高建树家的灶台上看到了一盏煤油灯。
“有煤油的味道,但我们无法确定是高建国家厨房里面的煤油灯散发出的味道,还是凶手在纵火时使用的煤油,我们在坍塌的灶台下找到一个煤油灯,瓶子里面还有一点残留的煤油。”
郑峰和李云帆估计,凶手在实施纵火的时候极有可能在火种上添加了煤油,有煤油助燃,就不怕火烧不起来。这种东西家家都有。
在郑峰和李云帆看来,马向志向和付微澜所闻到的煤油味,可能是高建国家的煤油灯散发出来的,也有可能是凶手点火时所用的煤油。
种种迹象表明,凶手在实施犯罪之前,把所有细节都想好了,凶手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