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科长,您认识我?”刘长松上前一步。
“你不认是我,但我认识你,快请进……快请进。小薛,倒五杯茶来。”
“知道了,我马上就送过来。”小薛走出办公室,然后掩上办公室的门。”
谭科长将大家引到里间的沙发上坐下。
“谭科长,这位是地区公安局的郑局长。”
郑峰站起身。
谭科长握住了郑峰的手:“只知其名,未曾谋面。幸会……幸会。郑局长请坐。”
小薛和另外一个女人端着五杯茶推门而入,放下茶杯以后,轻手轻脚退出办公室。
“郑局长,你们找我有什么事情?”
刘长松从包里面拿出鞋盒,打开盒盖,拿出塑料凉鞋。
“我们从顺风鞋店来,在一九六九年五月,顺风洗点曾经销售过这种鞋子,我们想知道,这种鞋子除了顺风鞋店销售以外,还有没有其它商店经营过这种鞋子?”
“行,我派人查一下底根就知道了。郑局长,请稍等片刻。”谭科长拿起一只鞋子,很有礼貌地点点头,然后走出办公室:“小薛,你过来一下。”
“来了。”小薛走出办公室。
“小薛,你和小万查一下底根,一九六九年,看看这种鞋子,我们批给了那些单位。”
“知道了。”
“越快越好。”
“知道了。”
五分钟左右,小薛推门而入,她的手上拿着一张已经发黄的纸。
谭科长站起身:“结果怎么样?”
“派货单上只有顺风鞋店一家。您看。”小薛将派货单递给了谭科长。
谭科长在派货单上扫了一眼,然后将派货单递给了郑峰。
派货单上有八个内容:
1,分配单位,顺风。
2,货品,燕飞牌塑料凉鞋。
3,颜色,黄色。
4,数量,80双。
5,货号,1610。
,时间,1969。4。28。
7,规定零售价,6。58元。
8,审批人,谭文泉。
看到自己的名字,谭科长终于想起来了:“这批货是我经手的,地区供销合作总社只拨给我们80双,因为数量有限,我们就拨给了顺风,二是因为这种款式的鞋子,在农村几乎没有市场。”
这也就是说,杨大顺在案发当晚看到的脚穿1610号凉鞋的女人就在八十个顾客之中……准确一点说是在八十双鞋子的主人之中。
既然案子发生在谢家庄,那么,就以谢家庄……或者谢家集为中心点,然后向谢家集外围逐渐扩大调查范围,主要调查对象是两类人:一类是和谢家财夫妇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的人;另一类是和谢家关系比较紧密的人。第二类人比较好调查,所以,第二类人不是调查的重点,第一类人应该是点调查的对象,这类人的范围很大。
郑峰和李云帆首先想到的是谢家集,刘长松和张鹏也是这么想的,既然农村女人买1610号鞋子的可能性比较小,那就把调查的重点放在谢家集。谢家集虽然是谢家集公社党政机关所在地,但它毕竟是伍洪县最大的集镇,俗话说得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谢家集是虽然是一个集镇,但商店,邮局,医院,学校,信用社,农技站,供销社,食品站,粮库,应有尽有,县城里面有些人在县城里面找不到工作,就到县城下面的集镇来找一份工作。所以,郑峰和李云帆商量后决定,先到谢家集所有单位去寻觅黄颜色塑料凉鞋的主人……即杨大顺所见到的那只鞋子的主人。
汽车驶进谢家集的时候,时间是下午三点半钟左右,郑峰一行从街东到街西,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问。还真让刘长松和张鹏说对了,很多单位的大部分职工,都是县城人。
在谢家集的东头,有一家农业信用社。
五个人走了进去。
信用社里面有一个长长的柜台,里面坐着三个女人,其中一个女人有四十岁左右,另外两个人有二十几岁。
四十岁左右的女人仰起头:“请问你们是取钱还是存钱?”
“我们有一件事情想麻烦你们。”张鹏道。
“这你不是张所长吗?”从里面的办公室里面走出一个年过半百的男人,“你可是从来不到我们信用社来的哦。”
“徐主任,你怎么在这里啊?”
“我刚调到这里来。不知道我们能为你们做些什么?”
张鹏示意刘长松从包里面拿出塑料凉鞋。
张鹏从刘长松的手上接过鞋子,放在柜台上:“徐主任,请你们的同志看看,她们有没有见谁穿过这种鞋子?”
“来,陈敏,你们三个人过来看一看。”
三个人女人站起身,走到柜台跟前,一一拿起鞋子看了看。
两个年轻的女人摇摇头。
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到四十岁左右的女人身上,她就是陈敏。
陈敏又拿起鞋子看了看:“我看到人穿过这种鞋子。”
“这个人是谁?”郑峰道。
“我不认识。”
“你是在什么地方看见的呢?”
“就在谢家集。”
“就在谢家集?什么时候?”
“有些年头了,大概有五六年了吧!”
这个时间和案发时间是吻合的。
“这种鞋子很显眼,在我们这里,穿这种鞋子的人很少。”
“你仔细想一想。”
“时间太久。”
“此人长什么样?是乡下人还是镇上的人?”
“长什么样?很时髦……和一般女人不一样,肯定不是乡下人,从她的皮肤和穿戴看,一准是镇上的人。”
“你看到她的时候,是在谢家集的什么地方?”
“是在赶集的时候……在大街上。”
“就看到一次吗?”
“对,就一次。”
“这个女人身高是多少?”
“赶集的时候,人很多,记不真切了,她从我跟前一晃就过去了。”陈敏紧锁眉头,“个头吗,好像是中等……中等偏下。脸……我没有看清楚,但从穿戴上看有点艳艳。”
“是什么发型?”
“头发比较长。”
“头发是散开的,还是梳成了辫子?”
“梳成了长辫子。”
陈敏提供的情况虽然模糊不清,但郑峰和李云帆还是非常兴奋,只要陈敏看到的女人是谢家集人,就一定能找到她。那是一个革命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以朴素为主旋律,时髦和妖艳没有什么市场,所以,时髦和妖艳的女人不会很多,想在谢家集这样一个只有一万多人的地方找到穿塑料凉鞋的女人,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遗憾的是,事实并没有支撑郑峰和李云帆的判断和想象。当天下午和三月十号上午半天,同志们访问了所有的单位,但没有一个人见过黄颜色塑料凉鞋。
“你不认是我,但我认识你,快请进……快请进。小薛,倒五杯茶来。”
“知道了,我马上就送过来。”小薛走出办公室,然后掩上办公室的门。”
谭科长将大家引到里间的沙发上坐下。
“谭科长,这位是地区公安局的郑局长。”
郑峰站起身。
谭科长握住了郑峰的手:“只知其名,未曾谋面。幸会……幸会。郑局长请坐。”
小薛和另外一个女人端着五杯茶推门而入,放下茶杯以后,轻手轻脚退出办公室。
“郑局长,你们找我有什么事情?”
刘长松从包里面拿出鞋盒,打开盒盖,拿出塑料凉鞋。
“我们从顺风鞋店来,在一九六九年五月,顺风洗点曾经销售过这种鞋子,我们想知道,这种鞋子除了顺风鞋店销售以外,还有没有其它商店经营过这种鞋子?”
“行,我派人查一下底根就知道了。郑局长,请稍等片刻。”谭科长拿起一只鞋子,很有礼貌地点点头,然后走出办公室:“小薛,你过来一下。”
“来了。”小薛走出办公室。
“小薛,你和小万查一下底根,一九六九年,看看这种鞋子,我们批给了那些单位。”
“知道了。”
“越快越好。”
“知道了。”
五分钟左右,小薛推门而入,她的手上拿着一张已经发黄的纸。
谭科长站起身:“结果怎么样?”
“派货单上只有顺风鞋店一家。您看。”小薛将派货单递给了谭科长。
谭科长在派货单上扫了一眼,然后将派货单递给了郑峰。
派货单上有八个内容:
1,分配单位,顺风。
2,货品,燕飞牌塑料凉鞋。
3,颜色,黄色。
4,数量,80双。
5,货号,1610。
,时间,1969。4。28。
7,规定零售价,6。58元。
8,审批人,谭文泉。
看到自己的名字,谭科长终于想起来了:“这批货是我经手的,地区供销合作总社只拨给我们80双,因为数量有限,我们就拨给了顺风,二是因为这种款式的鞋子,在农村几乎没有市场。”
这也就是说,杨大顺在案发当晚看到的脚穿1610号凉鞋的女人就在八十个顾客之中……准确一点说是在八十双鞋子的主人之中。
既然案子发生在谢家庄,那么,就以谢家庄……或者谢家集为中心点,然后向谢家集外围逐渐扩大调查范围,主要调查对象是两类人:一类是和谢家财夫妇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的人;另一类是和谢家关系比较紧密的人。第二类人比较好调查,所以,第二类人不是调查的重点,第一类人应该是点调查的对象,这类人的范围很大。
郑峰和李云帆首先想到的是谢家集,刘长松和张鹏也是这么想的,既然农村女人买1610号鞋子的可能性比较小,那就把调查的重点放在谢家集。谢家集虽然是谢家集公社党政机关所在地,但它毕竟是伍洪县最大的集镇,俗话说得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谢家集是虽然是一个集镇,但商店,邮局,医院,学校,信用社,农技站,供销社,食品站,粮库,应有尽有,县城里面有些人在县城里面找不到工作,就到县城下面的集镇来找一份工作。所以,郑峰和李云帆商量后决定,先到谢家集所有单位去寻觅黄颜色塑料凉鞋的主人……即杨大顺所见到的那只鞋子的主人。
汽车驶进谢家集的时候,时间是下午三点半钟左右,郑峰一行从街东到街西,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问。还真让刘长松和张鹏说对了,很多单位的大部分职工,都是县城人。
在谢家集的东头,有一家农业信用社。
五个人走了进去。
信用社里面有一个长长的柜台,里面坐着三个女人,其中一个女人有四十岁左右,另外两个人有二十几岁。
四十岁左右的女人仰起头:“请问你们是取钱还是存钱?”
“我们有一件事情想麻烦你们。”张鹏道。
“这你不是张所长吗?”从里面的办公室里面走出一个年过半百的男人,“你可是从来不到我们信用社来的哦。”
“徐主任,你怎么在这里啊?”
“我刚调到这里来。不知道我们能为你们做些什么?”
张鹏示意刘长松从包里面拿出塑料凉鞋。
张鹏从刘长松的手上接过鞋子,放在柜台上:“徐主任,请你们的同志看看,她们有没有见谁穿过这种鞋子?”
“来,陈敏,你们三个人过来看一看。”
三个人女人站起身,走到柜台跟前,一一拿起鞋子看了看。
两个年轻的女人摇摇头。
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到四十岁左右的女人身上,她就是陈敏。
陈敏又拿起鞋子看了看:“我看到人穿过这种鞋子。”
“这个人是谁?”郑峰道。
“我不认识。”
“你是在什么地方看见的呢?”
“就在谢家集。”
“就在谢家集?什么时候?”
“有些年头了,大概有五六年了吧!”
这个时间和案发时间是吻合的。
“这种鞋子很显眼,在我们这里,穿这种鞋子的人很少。”
“你仔细想一想。”
“时间太久。”
“此人长什么样?是乡下人还是镇上的人?”
“长什么样?很时髦……和一般女人不一样,肯定不是乡下人,从她的皮肤和穿戴看,一准是镇上的人。”
“你看到她的时候,是在谢家集的什么地方?”
“是在赶集的时候……在大街上。”
“就看到一次吗?”
“对,就一次。”
“这个女人身高是多少?”
“赶集的时候,人很多,记不真切了,她从我跟前一晃就过去了。”陈敏紧锁眉头,“个头吗,好像是中等……中等偏下。脸……我没有看清楚,但从穿戴上看有点艳艳。”
“是什么发型?”
“头发比较长。”
“头发是散开的,还是梳成了辫子?”
“梳成了长辫子。”
陈敏提供的情况虽然模糊不清,但郑峰和李云帆还是非常兴奋,只要陈敏看到的女人是谢家集人,就一定能找到她。那是一个革命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以朴素为主旋律,时髦和妖艳没有什么市场,所以,时髦和妖艳的女人不会很多,想在谢家集这样一个只有一万多人的地方找到穿塑料凉鞋的女人,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遗憾的是,事实并没有支撑郑峰和李云帆的判断和想象。当天下午和三月十号上午半天,同志们访问了所有的单位,但没有一个人见过黄颜色塑料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