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呢。而且媳妇你知道不,他是饿死的,明儿官府就放粮了啊,再撑两天就...”
从第一次听到饿死人的震惊,到现在的麻木,罗云初也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态,这还是他们古沙村第一次饿死人,之前一直都是别的地方传的。
现在洪涝的迹象已显,进入四月上旬后,短短十日便下了五六天的雨。家里的粮食只能确保他们一家子不饿肚子,她是无论如何都不肯拿出来发给村子里的人的!他们这个村子少说也有两百多人,她能救济得了多少?她不是神,没有那么大的能力。
“二郎,看开点吧。”罗云初只能这么安慰了。
二郎看着自家媳妇,艰难地点了点头,别怪他自私,这就是命。若没有他家媳妇,指不定他们宋家就是下个刘老头!
“媳妇,幸亏有你。”二郎站起来,轻轻抱了她一下。这辈子能娶到她,不知他上辈子烧了多少高香才得到的福分。
罗云初脸红了,推了推这个高大的家伙,“大白天的,也不怕别人见了笑话。”二郎这家伙啥时候这么奔放了?
二郎情不自禁地摸了摸她娇嫩的脸,“媳妇,你傻啦,现在家里哪有外人嘛?”
罗云初拍开他的手,瞪眼,“即便没有外人,给孩子们见了,也不妥。”
二郎不舍地摸了她的脸两把,这才收了手,“明儿我和你到镇上领粮吧,饭团和汤圆就别去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饭团病刚好,还是在家养着好了。汤圆那家伙还小,若被晒着被淋着,心疼的还不是她呀。“对了,娘去不去?”去县里要一个多时辰呢(清河县和古龙镇是紧挨着的),她觉得她都老胳膊老腿了,还是呆在家帮她看看孩子得好。
“娘啊,还不知道。大哥家大嫂和小大嫂都不去,再加上咱家的饭团和汤圆,一下子少了四口人,少领了许多粮食啊。”这些粮食领回来,即便自己吃不到,也可以分给亲戚啊。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她不想让两个孩子受罪了。
二郎默默地点头。
“走吧,我们去大哥那看看他是个什么打算?”两家肯定是结伴而行的,而且她也想看看宋母是去还是不去,若不去的话可以让她帮着照顾一下两个孩子。如果去的话,少不得要拜托许氏帮一下忙了。
而且前两天她和宋母闹了点小矛盾,也是时候低头了。没办法,谁让咱是人家的媳妇呢。比起以前听到的一些变态婆婆,她如今这个还算好的了。人要知足,她只能这般安慰自己了。熬吧,熬吧,等媳妇熬成了婆,也就到了自己可以耍威风的时候了。
好在宋母也没有多加为难她,仅是瞥了她一眼,便接过她奉的茶喝了起来。宋母这两天也想了许多,三个儿媳妇,老二家的一向都让她比较省心,而且瞧着也是个旺夫的。没见着,自打娶了她,老二家是越过越好了。
“按我的意思,娘还是不去了吧,明儿人多,她又这么一把年纪了,万一磕着碰着可不好。”二郎道。
“都行,唉,没办法了,谁让咱没住在县里呢,要不...”大郎颇为遗憾地说道。其实别怪他急,家里的存粮不多了,米面等粗粮加起来也才还有七百来斤,眼见着今年的夏收是棵粒无收的,这些粮食是能撑过下半年,但下半年的收成是如何的还是个未知数。他现在真个后悔当初没多买一些粮食。
罗云初请宋母明天过去帮看着两个娃儿的事她也没有多加刁难地答应了,毕竟饭团和汤圆都是她的金孙宝贝疙瘩。
“天孝他娘如今可还有叫你给她煎药?”宋母问许氏。
许氏如今怀了七八个月的身孕了,肚子凸得老高,据有生养经验的妇人说,这胎八成是个男孩。这把宋母喜得跟什么似的,见着许氏成天就眉开眼笑的,更见不得方氏成天欺负她。
许氏摇摇头,“自打上回后,姐姐就没再叫我了,一直都是天孝帮她煎的。”
今儿宋大嫂也没有出现,据说在床上歪着。
这话听得宋母直皱眉,天孝她是有大指望的,从学馆回来还要给他娘煎药,会不会太耽搁读书或者身体吃不吃得消呢?
“娘,没什么事的话,我和二郎先走了。家里只有饭团汤圆两个娃,不太放心呢。”罗云初笑着道,她实在不想掺和大房的家事。
“嗯,去吧。”
罗云初并二郎往侧门走去,远远还隐隐听到宋母嫌弃宋大嫂每日用的药材那么多,病还不见好什么的。
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罗云初摇摇头感叹。
次日一早,古沙村的人成群结队,早早便出发了,生怕去晚了就领不到粮食了。罗云初一早便煮好了羊奶还有一锅美味的金钱草粥,放在锅里温着。和宋母说了,若汤圆饭团两人饿了,就喂给他们兄弟俩吃。那金钱草粥用的是骨头汤熬的,香着呢。病刚好的饭团嘴巴淡,吃这个最好。
“哎,大郎二郎,你们知道不?”赵大山左右看了一眼,然后凑近大郎二郎,压低声音说道,“据小道消息说,此次开仓放粮的事徐明府(县令的尊称)是不知道的,全是由周少府(县丞的尊称,周墩迟)主持的。”
“你是说周少府私自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大郎二郎一惊,这周少府怎么这般大胆?
“是啊,如今县里许多人都知道了,都称他作周青天呢。听说这事是则他的一个远房亲戚被活活饿死引发的,周少府不忍心咱清河县的人们遭遇同样的下场,遂才决心冒被罢官的危险开仓的。周少府真有黄公风范啊。”赵大山的语气里充满了敬佩和崇拜。
(这里说的是黄公是黄槐,此人为救灾民于哀鸿遍野之中,他冒宦途险恶,私自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使一方百姓得以拯救,为后世万代景仰的对象。)
罗云初静静地听完,其实她一直很疑惑,怎么官府那么轻易就开仓放粮了呢?要知道在她的认知里,似乎一般都要等到灾民暴乱或者死伤无数后朝廷才会重视的。现在就开仓放粮,似乎有点早了,许多人家多少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的。此时听了他们的议论,罗云初心里有点不安。
周墩迟这人,她是听她小叔提过的。破庙被抢一事,宋铭承曾私下和他们提过。当时罗云初听了真皱眉,在她看来,周墩迟就一迂书生,读书读坏了脑子,完全不知变通的。这样的人来折腾政务,日后莫要出什么事才好。
他们来到县里时,已经满是人山人海。清河县人口有一万五左右,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么多人涌进一个县里,当真是人挤人。
“小四小四,你在哪?”
“哎呀,我的碗呢,谁拿了我的碗?”
“慢点慢点,别挤我啊。”
就在眼前,一个拉着小孩的老人被青壮年推搡了一下,幸运扶住了墙壁这才没摔倒。
罗云初从二郎手臂处往外一看,便瞧见了这景象,她皱紧了眉头,这也太没秩序了!从一进了县,二郎就将她护着,省得不长眼的人将她碰着了。
“别挤,自觉排队,若不然谁也别想拿到一点粮食!”高台上,一名大胡子的差爷大声吼道。
接着便有百来名差爷散开来维持着秩序,“这里,排成一排,你,你,你,过来,排在他后面。”
过了两刻钟左右,所有的人才排成了队,三十个木桶前整整齐齐排满了人,罗家赵家也在其中。
“周大人,两个粮仓都开还是只开一个?”一个差爷头头来请求。
周墩迟只犹豫了一下,便道,“都开了吧。”这些粮食都是给灾民准备的,迟早都要发到他们手上的,一次性发完罢,还省了麻烦。
那差爷听了,眼里笑意正浓,这下好了,家人也能多分到点粮食了。
一时之间,领到粮的人都眉开眼笑,大口给米两斗,六岁到十四岁减半,这可比以往多了一半啊。
从第一次听到饿死人的震惊,到现在的麻木,罗云初也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态,这还是他们古沙村第一次饿死人,之前一直都是别的地方传的。
现在洪涝的迹象已显,进入四月上旬后,短短十日便下了五六天的雨。家里的粮食只能确保他们一家子不饿肚子,她是无论如何都不肯拿出来发给村子里的人的!他们这个村子少说也有两百多人,她能救济得了多少?她不是神,没有那么大的能力。
“二郎,看开点吧。”罗云初只能这么安慰了。
二郎看着自家媳妇,艰难地点了点头,别怪他自私,这就是命。若没有他家媳妇,指不定他们宋家就是下个刘老头!
“媳妇,幸亏有你。”二郎站起来,轻轻抱了她一下。这辈子能娶到她,不知他上辈子烧了多少高香才得到的福分。
罗云初脸红了,推了推这个高大的家伙,“大白天的,也不怕别人见了笑话。”二郎这家伙啥时候这么奔放了?
二郎情不自禁地摸了摸她娇嫩的脸,“媳妇,你傻啦,现在家里哪有外人嘛?”
罗云初拍开他的手,瞪眼,“即便没有外人,给孩子们见了,也不妥。”
二郎不舍地摸了她的脸两把,这才收了手,“明儿我和你到镇上领粮吧,饭团和汤圆就别去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饭团病刚好,还是在家养着好了。汤圆那家伙还小,若被晒着被淋着,心疼的还不是她呀。“对了,娘去不去?”去县里要一个多时辰呢(清河县和古龙镇是紧挨着的),她觉得她都老胳膊老腿了,还是呆在家帮她看看孩子得好。
“娘啊,还不知道。大哥家大嫂和小大嫂都不去,再加上咱家的饭团和汤圆,一下子少了四口人,少领了许多粮食啊。”这些粮食领回来,即便自己吃不到,也可以分给亲戚啊。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她不想让两个孩子受罪了。
二郎默默地点头。
“走吧,我们去大哥那看看他是个什么打算?”两家肯定是结伴而行的,而且她也想看看宋母是去还是不去,若不去的话可以让她帮着照顾一下两个孩子。如果去的话,少不得要拜托许氏帮一下忙了。
而且前两天她和宋母闹了点小矛盾,也是时候低头了。没办法,谁让咱是人家的媳妇呢。比起以前听到的一些变态婆婆,她如今这个还算好的了。人要知足,她只能这般安慰自己了。熬吧,熬吧,等媳妇熬成了婆,也就到了自己可以耍威风的时候了。
好在宋母也没有多加为难她,仅是瞥了她一眼,便接过她奉的茶喝了起来。宋母这两天也想了许多,三个儿媳妇,老二家的一向都让她比较省心,而且瞧着也是个旺夫的。没见着,自打娶了她,老二家是越过越好了。
“按我的意思,娘还是不去了吧,明儿人多,她又这么一把年纪了,万一磕着碰着可不好。”二郎道。
“都行,唉,没办法了,谁让咱没住在县里呢,要不...”大郎颇为遗憾地说道。其实别怪他急,家里的存粮不多了,米面等粗粮加起来也才还有七百来斤,眼见着今年的夏收是棵粒无收的,这些粮食是能撑过下半年,但下半年的收成是如何的还是个未知数。他现在真个后悔当初没多买一些粮食。
罗云初请宋母明天过去帮看着两个娃儿的事她也没有多加刁难地答应了,毕竟饭团和汤圆都是她的金孙宝贝疙瘩。
“天孝他娘如今可还有叫你给她煎药?”宋母问许氏。
许氏如今怀了七八个月的身孕了,肚子凸得老高,据有生养经验的妇人说,这胎八成是个男孩。这把宋母喜得跟什么似的,见着许氏成天就眉开眼笑的,更见不得方氏成天欺负她。
许氏摇摇头,“自打上回后,姐姐就没再叫我了,一直都是天孝帮她煎的。”
今儿宋大嫂也没有出现,据说在床上歪着。
这话听得宋母直皱眉,天孝她是有大指望的,从学馆回来还要给他娘煎药,会不会太耽搁读书或者身体吃不吃得消呢?
“娘,没什么事的话,我和二郎先走了。家里只有饭团汤圆两个娃,不太放心呢。”罗云初笑着道,她实在不想掺和大房的家事。
“嗯,去吧。”
罗云初并二郎往侧门走去,远远还隐隐听到宋母嫌弃宋大嫂每日用的药材那么多,病还不见好什么的。
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罗云初摇摇头感叹。
次日一早,古沙村的人成群结队,早早便出发了,生怕去晚了就领不到粮食了。罗云初一早便煮好了羊奶还有一锅美味的金钱草粥,放在锅里温着。和宋母说了,若汤圆饭团两人饿了,就喂给他们兄弟俩吃。那金钱草粥用的是骨头汤熬的,香着呢。病刚好的饭团嘴巴淡,吃这个最好。
“哎,大郎二郎,你们知道不?”赵大山左右看了一眼,然后凑近大郎二郎,压低声音说道,“据小道消息说,此次开仓放粮的事徐明府(县令的尊称)是不知道的,全是由周少府(县丞的尊称,周墩迟)主持的。”
“你是说周少府私自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大郎二郎一惊,这周少府怎么这般大胆?
“是啊,如今县里许多人都知道了,都称他作周青天呢。听说这事是则他的一个远房亲戚被活活饿死引发的,周少府不忍心咱清河县的人们遭遇同样的下场,遂才决心冒被罢官的危险开仓的。周少府真有黄公风范啊。”赵大山的语气里充满了敬佩和崇拜。
(这里说的是黄公是黄槐,此人为救灾民于哀鸿遍野之中,他冒宦途险恶,私自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使一方百姓得以拯救,为后世万代景仰的对象。)
罗云初静静地听完,其实她一直很疑惑,怎么官府那么轻易就开仓放粮了呢?要知道在她的认知里,似乎一般都要等到灾民暴乱或者死伤无数后朝廷才会重视的。现在就开仓放粮,似乎有点早了,许多人家多少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的。此时听了他们的议论,罗云初心里有点不安。
周墩迟这人,她是听她小叔提过的。破庙被抢一事,宋铭承曾私下和他们提过。当时罗云初听了真皱眉,在她看来,周墩迟就一迂书生,读书读坏了脑子,完全不知变通的。这样的人来折腾政务,日后莫要出什么事才好。
他们来到县里时,已经满是人山人海。清河县人口有一万五左右,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么多人涌进一个县里,当真是人挤人。
“小四小四,你在哪?”
“哎呀,我的碗呢,谁拿了我的碗?”
“慢点慢点,别挤我啊。”
就在眼前,一个拉着小孩的老人被青壮年推搡了一下,幸运扶住了墙壁这才没摔倒。
罗云初从二郎手臂处往外一看,便瞧见了这景象,她皱紧了眉头,这也太没秩序了!从一进了县,二郎就将她护着,省得不长眼的人将她碰着了。
“别挤,自觉排队,若不然谁也别想拿到一点粮食!”高台上,一名大胡子的差爷大声吼道。
接着便有百来名差爷散开来维持着秩序,“这里,排成一排,你,你,你,过来,排在他后面。”
过了两刻钟左右,所有的人才排成了队,三十个木桶前整整齐齐排满了人,罗家赵家也在其中。
“周大人,两个粮仓都开还是只开一个?”一个差爷头头来请求。
周墩迟只犹豫了一下,便道,“都开了吧。”这些粮食都是给灾民准备的,迟早都要发到他们手上的,一次性发完罢,还省了麻烦。
那差爷听了,眼里笑意正浓,这下好了,家人也能多分到点粮食了。
一时之间,领到粮的人都眉开眼笑,大口给米两斗,六岁到十四岁减半,这可比以往多了一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