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的担忧其实沈隆都知道,而且他自己也明白,王起明练了二十七年大提琴,演奏技法在国内的确算是不错,毕竟能进入官方的交响乐团;但是放在纽约,放在林肯艺术中心面前却是远远不够的。
这里是世界古典音乐的中心,聚集了全世界最顶尖的天才,不敢说随随便便拉出一个大提琴手来就能吊打他,但王起明的水平在这里根本不值一提也是不争的事实,想要单纯依靠自己的演奏技巧来征服这里的观众的确不太现实。
周围那些其他街头艺人也在好奇地打量着他,现在还不是纽约爱乐乐团满是华裔音乐家的后世,王亮成为纽约爱乐乐团首名华人双簧管首席要到二十四年之后,黄欣成为纽约爱乐乐团首名小提琴首席则要到三十四年之后。
就算是大名鼎鼎的谭盾现在也还在美国跟随小泽征尔学习,要等到明年,他才凭借自己创作的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获得国际韦伯室内乐作曲比赛二等奖,从而在古典音乐界崭露头角;华人演奏家在这时候的林肯艺术中心,还属于稀有生物。
沈隆面带微笑,对着空无一人的前方微微颔首,然后凝神静气,开始了自己的第一首曲目,德国作曲家舒曼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郭燕听到前奏后嘴角的笑意更加浓郁,因为这首曲子是舒曼与1850年和他的妻子克拉拉刚刚从德累斯顿搬到杜塞尔多夫,满心欢喜地迎接新生活时创作的;在他们刚来到美国的时候演奏这首曲子,她马上就领会了对方的用意。
这首大提琴协奏曲除了终曲乐章一两处嬉戏的段落之处,基本的炫技机会,从头至尾都是敏感而细致的内心流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首曲子就好演奏。
对于真正的音乐家来说,演奏的对和演奏的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演奏者需要领会曲子里蕴含的感情,这首曲子从头到尾都是发自内心的典雅,想要将这种典雅完全传递出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在沈隆演奏结束之后,面前并没有增加几位观众,也只有郭燕一个人在那里卖力地鼓掌,这些观众和周围的街头艺术家们也只是礼貌性地轻微鼓掌而已,毕竟沈隆的演奏和富尼埃的版本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看到他们这般反应,郭燕顿时紧张起来,再看面前的琴盒,里面连一个美分都没有,她马上看向沈隆,只见他脸上依旧带着微笑,不见一丝波澜,似乎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接着沈隆又演奏了海顿的《d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由中庸的快板、柔板和快板回旋曲三个乐章组成,幽默、典雅、明快,是古典音乐的典范。
这首曲子倒是更适合这种场合,沈隆演奏结束之后,掌声稍微多了点,琴盒里多了几个星星点点的硬币,但是比起其它人来依旧差得很远,照这样下去,今天可没办法凑够四十美元的标准。
一想到这个,郭燕的眼神就开始黯淡起来,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她已经渐渐消除了对街头卖艺的固执,甚至有些喜欢上这里的生活,不管怎么说,在这里他们起码有继续从事音乐的机会,而一旦去了餐厅,那就意味着音乐梦的彻底断绝。
可是,她又看了看沈隆面前的琴盒,脸上露出苦笑,音乐家也要吃饭啊,但靠这点收入可是没办法养活自己的。
稍微休息片刻,沈隆微微闭上眼睛酝酿了一会儿情绪,然后开始了第三首曲目的演奏,当前奏响起的时候,郭燕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而周围的观众和街头艺术家们则是满脸的迷茫,这是什么曲子?
很多人都知道《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但是在这首曲子里仍有大提琴的配合,而且还有专门的大提琴版本,沈隆现在演奏的就是大提琴版本的《梁祝协奏曲》。
他知道光靠演奏技法是没办法征服挑剔的林肯艺术中心附近的观众的,他的演奏水平再高,也高不过富尼埃、杜普雷、维尔斯坦这些世界顶级大提琴演奏家,出身中国的他也没办法彻底融入西方作曲家蕴含在作品之中的感情。
于是他就拿出了《梁祝协奏曲》,这首最具中国韵味的曲子,但凡是读过书的中国人,都知道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也看过无数根据梁祝演绎出来的文学影视作品,对这个爱情悲剧的理解是极其深刻的。
所以沈隆可以完全沉浸在陈刚和何占豪两位先生所创作的这首曲子之中,完全能体会到他们想要通过这首曲子表达的东西;另外,他还融合了一些日后世界首席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演奏《梁祝》时候曾经运用的技法。
一首从未听过的曲子,再加上偶尔出现的全新技法,能出现在林肯艺术中心周围的街头艺术家都是识货的,他们纷纷收起了脸上的微笑,面色严肃地聆听起这首曲子来。
大提琴的声音低沉、委婉、绵延,带着这些异国的听众感受着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一开始的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让听众脸上浮起了笑容。
接着以以浑厚圆润的音调演奏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郭燕眼角的余光看见,观众群里那对情侣靠得更近了。
然后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演奏出明朗、欢快的节奏,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旋即转为慢板,以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到此,《梁祝》的第一幕就结束了,沈隆放下琴弓,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甚至有些街头艺人朝这边走过来,显然他们都被这首曲子打动了。
果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啊!我要是继续傻乎乎的拉西方名曲,他们才不是这般反应呢!
这里是世界古典音乐的中心,聚集了全世界最顶尖的天才,不敢说随随便便拉出一个大提琴手来就能吊打他,但王起明的水平在这里根本不值一提也是不争的事实,想要单纯依靠自己的演奏技巧来征服这里的观众的确不太现实。
周围那些其他街头艺人也在好奇地打量着他,现在还不是纽约爱乐乐团满是华裔音乐家的后世,王亮成为纽约爱乐乐团首名华人双簧管首席要到二十四年之后,黄欣成为纽约爱乐乐团首名小提琴首席则要到三十四年之后。
就算是大名鼎鼎的谭盾现在也还在美国跟随小泽征尔学习,要等到明年,他才凭借自己创作的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获得国际韦伯室内乐作曲比赛二等奖,从而在古典音乐界崭露头角;华人演奏家在这时候的林肯艺术中心,还属于稀有生物。
沈隆面带微笑,对着空无一人的前方微微颔首,然后凝神静气,开始了自己的第一首曲目,德国作曲家舒曼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郭燕听到前奏后嘴角的笑意更加浓郁,因为这首曲子是舒曼与1850年和他的妻子克拉拉刚刚从德累斯顿搬到杜塞尔多夫,满心欢喜地迎接新生活时创作的;在他们刚来到美国的时候演奏这首曲子,她马上就领会了对方的用意。
这首大提琴协奏曲除了终曲乐章一两处嬉戏的段落之处,基本的炫技机会,从头至尾都是敏感而细致的内心流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首曲子就好演奏。
对于真正的音乐家来说,演奏的对和演奏的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演奏者需要领会曲子里蕴含的感情,这首曲子从头到尾都是发自内心的典雅,想要将这种典雅完全传递出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在沈隆演奏结束之后,面前并没有增加几位观众,也只有郭燕一个人在那里卖力地鼓掌,这些观众和周围的街头艺术家们也只是礼貌性地轻微鼓掌而已,毕竟沈隆的演奏和富尼埃的版本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看到他们这般反应,郭燕顿时紧张起来,再看面前的琴盒,里面连一个美分都没有,她马上看向沈隆,只见他脸上依旧带着微笑,不见一丝波澜,似乎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接着沈隆又演奏了海顿的《d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由中庸的快板、柔板和快板回旋曲三个乐章组成,幽默、典雅、明快,是古典音乐的典范。
这首曲子倒是更适合这种场合,沈隆演奏结束之后,掌声稍微多了点,琴盒里多了几个星星点点的硬币,但是比起其它人来依旧差得很远,照这样下去,今天可没办法凑够四十美元的标准。
一想到这个,郭燕的眼神就开始黯淡起来,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她已经渐渐消除了对街头卖艺的固执,甚至有些喜欢上这里的生活,不管怎么说,在这里他们起码有继续从事音乐的机会,而一旦去了餐厅,那就意味着音乐梦的彻底断绝。
可是,她又看了看沈隆面前的琴盒,脸上露出苦笑,音乐家也要吃饭啊,但靠这点收入可是没办法养活自己的。
稍微休息片刻,沈隆微微闭上眼睛酝酿了一会儿情绪,然后开始了第三首曲目的演奏,当前奏响起的时候,郭燕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而周围的观众和街头艺术家们则是满脸的迷茫,这是什么曲子?
很多人都知道《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但是在这首曲子里仍有大提琴的配合,而且还有专门的大提琴版本,沈隆现在演奏的就是大提琴版本的《梁祝协奏曲》。
他知道光靠演奏技法是没办法征服挑剔的林肯艺术中心附近的观众的,他的演奏水平再高,也高不过富尼埃、杜普雷、维尔斯坦这些世界顶级大提琴演奏家,出身中国的他也没办法彻底融入西方作曲家蕴含在作品之中的感情。
于是他就拿出了《梁祝协奏曲》,这首最具中国韵味的曲子,但凡是读过书的中国人,都知道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也看过无数根据梁祝演绎出来的文学影视作品,对这个爱情悲剧的理解是极其深刻的。
所以沈隆可以完全沉浸在陈刚和何占豪两位先生所创作的这首曲子之中,完全能体会到他们想要通过这首曲子表达的东西;另外,他还融合了一些日后世界首席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演奏《梁祝》时候曾经运用的技法。
一首从未听过的曲子,再加上偶尔出现的全新技法,能出现在林肯艺术中心周围的街头艺术家都是识货的,他们纷纷收起了脸上的微笑,面色严肃地聆听起这首曲子来。
大提琴的声音低沉、委婉、绵延,带着这些异国的听众感受着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一开始的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让听众脸上浮起了笑容。
接着以以浑厚圆润的音调演奏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郭燕眼角的余光看见,观众群里那对情侣靠得更近了。
然后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演奏出明朗、欢快的节奏,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旋即转为慢板,以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到此,《梁祝》的第一幕就结束了,沈隆放下琴弓,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甚至有些街头艺人朝这边走过来,显然他们都被这首曲子打动了。
果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啊!我要是继续傻乎乎的拉西方名曲,他们才不是这般反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