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上官惠子和柳咏絮(二十三)
刘赐见刘二没动,他自己自然是什么都不会想,他只觉得确实渴了,虽然他带着水,但一路都没顾上喝,他当即走上来,接过了一碗水,喝了一口,笑道:“谢过婆婆了。”
说罢,刘赐顾自拿去给婉儿喝了。
刘二瞧着老奶奶那热切的神情,他不禁心中颤动了片刻,他接过了水,一仰脖全喝下去了。
这碗水给刘赐喝,少说也得喝四口才能喝完,刘二却是一口全喝下去了。
老奶奶接回碗,看着刘二那模样,笑道:“真是条壮实的汉子。”
说罢,老奶奶还捻起衣袖,伸向刘二的嘴边。
刘二见老奶奶的手伸向他的下颌,他登时下意识地就要退开,这也是他身为锦衣卫的下意识反应,按规矩,锦衣卫不能给任何人触碰他的头部。
但刘二只是身子颤了颤,没有退开,他只是看着老奶奶那满面皱纹的脸,越发感到心下颤动。
老奶奶用衣袖在刘二的下颌擦了擦,方才刘二喝水喝得急了,几滴水滑落在他的嘴边。
老奶奶帮刘二擦完嘴,又对刘二笑了笑,顾自转头去了。
刘二看着老奶奶的笑容,不免又是心下一阵颤动,他已经很久没有感觉到这种滋味了,他十五岁离家从军,离开了母亲,待到他从军归来已经是五年后,母亲已经病死了,所以他自从十五岁之后就没见过母亲。
此后他一直在刀口上舔血,在战场上、官场上厮杀,这十几年来他几乎已经忘了小时候被母亲疼爱的滋味,所以此时他骤然看见这个老奶奶的关爱,不免让他想到母亲。
刘二望着老奶奶的背影,他隐隐地叹了口气,继续俯下身子去给马喂草料。
又过了一阵,百姓都渐渐地安顿下来了,却听得传来一声尖锐的吆喝,一个男子的声音喊着:“怎么回事!这是折腾什么呢?哪来的这些人?”
刘二和刘赐望去,只见三个男子阔着步走来,为首的一个男子穿着绸缎裁成的华服,微微地耸着肩头,不难看出是个高品阶的家丁。
那伙兵士中那个方才率先出来驱赶刘二的那个中年男子迎上去了,哈着腰,陪笑道:“宁爷,这些人是今天上不了渡船的百姓,在门外闹了一通,给他们进来避风呢。”
那“宁爷”停下步子来,皱着眉看了这些百姓一眼,登时骂道:“你们是不长脑子了吗?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官军镇守的地方,竟然容得这些人进来?”
那中年男子陪着笑,看着刘二的方向,在解释着什么。
刘二仍是顾自喂着马料,头都没抬。
那宁爷不耐烦地甩甩手,怒道:“我告诉你们!这住的是巡按御史赖大人的亲眷,赖大人可是严阁老亲自派来的,拿着咱们大明内阁的印章,你们竟敢惊扰赖大人的家眷,不怕掉脑袋吗!?”
那中年男子兵士陪着笑,说道:“宁爷明鉴,我们劝了,可是他们不听啊……”
刘赐听得明白,来的官员是“赖大人”,是朝廷派来的巡按御史,巡按御史这官职刘赐是知道的,以前在巫山楼,刘赐偶尔会听说朝廷又往江南派个“巡按御史”来了,这巡按御史是朝廷直接下派的,监察各省、各重要省级机构的监察官员。
江南作为天底下最富庶的地方,大明的赋税有大半出自江南,所以朝廷难免要经常派出巡按御史来江南巡视,确保税收、盐课税等各种财权不被江南地方的豪族瓜分得太厉害。
刘二自然也是听得明白的,但是他顾自喂着马,依然头都没抬。
刘赐有点忧虑,走前来问道:“二爷……”
刘二冷冷地说道:“喂完马,就让他们载我们过江。”
显然,刘二对这什么“巡按御史”并不在乎。
但刘赐还是有点担心,他倒是知道这“巡按御史”的分量,这等于是朝廷派来的最高级的钦差,能够直接向内阁奏报地方的情势,能直接影响大明内阁的政令。
刘二看都没看刘赐,但他似乎能察觉刘赐的担心,他将最后一把草料细致地撕碎了,喂进马嘴,然后拍拍手,站起来,看了看那“宁爷”,说道:“如果锦衣卫够用,要巡按御史做什么。”
刘赐听得刘二这话,不禁又是苦笑了一下,这话说的倒是霸气,但也不讲理,锦衣卫等于是皇上直接派出的特务,并不是朝廷的人,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威风则威风,但不符合大明朝廷治理天下的规矩。
这时,刘赐听见那中年男子对那“宁爷”说道:“宁爷,姚家素来大人有大量,就别和小的们计较了……”
刘赐听见“姚家”二字,登时愣了愣,他看向那“宁爷”,端详着“宁爷”身上的衣装,只见这“宁爷”穿着一身水蓝色的丝绸衣服,这丝绸衣服不难看出织绣的工艺很是精细,的确像那姚家织造的衣服。
刘二见那“宁爷”依然闹着,他已经牵起马,往那“宁爷”走去,他走近了两步,就朗声说道:“是我让他们把人放进来的,看来是有哪位爷不痛快吗?”
“宁爷”转头看着刘二,他一看刘二就知道是个练武之人,但他倒没在意刘二能是个什么人物,这宁爷白面素净,一副江南公子哥儿的姿态,他显然是瞧不上武夫的,觉得武夫必定算不上什么人物。
宁爷对刘二冷笑一声,说道:“是你放进来的?那就请你把这些人请出去吧。”
刘二来到宁爷面前,那中年男子连忙躲了,刘二冷冷地对宁爷说道:“我倒是可以请你出去。”
宁爷比刘二矮了半个头,但他对着刘二倒是丝毫不怯,显然他身为世家公子,在江南已然是跋扈得惯了,他冷笑道:“凭你要请我出去?爷爷告诉你,这江南还没人能请爷爷我出去。”
刘二冷冷地看着这“宁爷”,转而说道:“带我去见你们主子吧。”
刘二是没心思和这宁爷纠缠,他看得出这“宁爷”不是主子,而这“宁爷”的主子想必是掌控这个渡口的“上官家”的人,刘二只想着赶紧地让这掌控渡江的渡船的上官家送他们渡江。
宁爷又是冷笑一声,说道:“凭你也想见我们主子?赶紧带着这些贱民滚出去,你这北佬……”
听着这“宁爷”把“北佬”这词都说出来了,刘二不禁蹙了蹙眉,江南人素来瞧不起北方人,这是因为江南素来富庶,而且出读书人,江南人觉得其他地方的人都穷苦又不识诗书礼仪。
刘二隐隐地叹息了一声,他将手伸向腰间,就要摸出那“北镇抚司”的令牌,他并不想轻易地亮出身份,但眼下他急着要带刘赐和婉儿过江,他只能拿出这令牌,才能震慑住这些人。
这时刘赐已经凑上前来,他看着刘二将手伸向腰间了,他连忙伸出手,摁住了刘二的手。
刘二愣了愣,回头看着刘赐。
刘赐笑道:“二爷,不必轻易亮身份了,吓到别人不好,也露了本公子的底。”
刘二还没回过神来,却见那“宁爷”已经瞪圆了眼睛,他看着刘赐,顿时神色一转,露出惊喜万分的神色,他的身子在惊喜之下甚至禁不住颤抖起来。
这“宁爷”一步抢上前来,一把握住了刘赐的手,万分激动地说道:“少爷!少爷你终于回来了!”
刘二顿时又是愣住,这个变化来得着实太快。
刘赐见刘二没动,他自己自然是什么都不会想,他只觉得确实渴了,虽然他带着水,但一路都没顾上喝,他当即走上来,接过了一碗水,喝了一口,笑道:“谢过婆婆了。”
说罢,刘赐顾自拿去给婉儿喝了。
刘二瞧着老奶奶那热切的神情,他不禁心中颤动了片刻,他接过了水,一仰脖全喝下去了。
这碗水给刘赐喝,少说也得喝四口才能喝完,刘二却是一口全喝下去了。
老奶奶接回碗,看着刘二那模样,笑道:“真是条壮实的汉子。”
说罢,老奶奶还捻起衣袖,伸向刘二的嘴边。
刘二见老奶奶的手伸向他的下颌,他登时下意识地就要退开,这也是他身为锦衣卫的下意识反应,按规矩,锦衣卫不能给任何人触碰他的头部。
但刘二只是身子颤了颤,没有退开,他只是看着老奶奶那满面皱纹的脸,越发感到心下颤动。
老奶奶用衣袖在刘二的下颌擦了擦,方才刘二喝水喝得急了,几滴水滑落在他的嘴边。
老奶奶帮刘二擦完嘴,又对刘二笑了笑,顾自转头去了。
刘二看着老奶奶的笑容,不免又是心下一阵颤动,他已经很久没有感觉到这种滋味了,他十五岁离家从军,离开了母亲,待到他从军归来已经是五年后,母亲已经病死了,所以他自从十五岁之后就没见过母亲。
此后他一直在刀口上舔血,在战场上、官场上厮杀,这十几年来他几乎已经忘了小时候被母亲疼爱的滋味,所以此时他骤然看见这个老奶奶的关爱,不免让他想到母亲。
刘二望着老奶奶的背影,他隐隐地叹了口气,继续俯下身子去给马喂草料。
又过了一阵,百姓都渐渐地安顿下来了,却听得传来一声尖锐的吆喝,一个男子的声音喊着:“怎么回事!这是折腾什么呢?哪来的这些人?”
刘二和刘赐望去,只见三个男子阔着步走来,为首的一个男子穿着绸缎裁成的华服,微微地耸着肩头,不难看出是个高品阶的家丁。
那伙兵士中那个方才率先出来驱赶刘二的那个中年男子迎上去了,哈着腰,陪笑道:“宁爷,这些人是今天上不了渡船的百姓,在门外闹了一通,给他们进来避风呢。”
那“宁爷”停下步子来,皱着眉看了这些百姓一眼,登时骂道:“你们是不长脑子了吗?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官军镇守的地方,竟然容得这些人进来?”
那中年男子陪着笑,看着刘二的方向,在解释着什么。
刘二仍是顾自喂着马料,头都没抬。
那宁爷不耐烦地甩甩手,怒道:“我告诉你们!这住的是巡按御史赖大人的亲眷,赖大人可是严阁老亲自派来的,拿着咱们大明内阁的印章,你们竟敢惊扰赖大人的家眷,不怕掉脑袋吗!?”
那中年男子兵士陪着笑,说道:“宁爷明鉴,我们劝了,可是他们不听啊……”
刘赐听得明白,来的官员是“赖大人”,是朝廷派来的巡按御史,巡按御史这官职刘赐是知道的,以前在巫山楼,刘赐偶尔会听说朝廷又往江南派个“巡按御史”来了,这巡按御史是朝廷直接下派的,监察各省、各重要省级机构的监察官员。
江南作为天底下最富庶的地方,大明的赋税有大半出自江南,所以朝廷难免要经常派出巡按御史来江南巡视,确保税收、盐课税等各种财权不被江南地方的豪族瓜分得太厉害。
刘二自然也是听得明白的,但是他顾自喂着马,依然头都没抬。
刘赐有点忧虑,走前来问道:“二爷……”
刘二冷冷地说道:“喂完马,就让他们载我们过江。”
显然,刘二对这什么“巡按御史”并不在乎。
但刘赐还是有点担心,他倒是知道这“巡按御史”的分量,这等于是朝廷派来的最高级的钦差,能够直接向内阁奏报地方的情势,能直接影响大明内阁的政令。
刘二看都没看刘赐,但他似乎能察觉刘赐的担心,他将最后一把草料细致地撕碎了,喂进马嘴,然后拍拍手,站起来,看了看那“宁爷”,说道:“如果锦衣卫够用,要巡按御史做什么。”
刘赐听得刘二这话,不禁又是苦笑了一下,这话说的倒是霸气,但也不讲理,锦衣卫等于是皇上直接派出的特务,并不是朝廷的人,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威风则威风,但不符合大明朝廷治理天下的规矩。
这时,刘赐听见那中年男子对那“宁爷”说道:“宁爷,姚家素来大人有大量,就别和小的们计较了……”
刘赐听见“姚家”二字,登时愣了愣,他看向那“宁爷”,端详着“宁爷”身上的衣装,只见这“宁爷”穿着一身水蓝色的丝绸衣服,这丝绸衣服不难看出织绣的工艺很是精细,的确像那姚家织造的衣服。
刘二见那“宁爷”依然闹着,他已经牵起马,往那“宁爷”走去,他走近了两步,就朗声说道:“是我让他们把人放进来的,看来是有哪位爷不痛快吗?”
“宁爷”转头看着刘二,他一看刘二就知道是个练武之人,但他倒没在意刘二能是个什么人物,这宁爷白面素净,一副江南公子哥儿的姿态,他显然是瞧不上武夫的,觉得武夫必定算不上什么人物。
宁爷对刘二冷笑一声,说道:“是你放进来的?那就请你把这些人请出去吧。”
刘二来到宁爷面前,那中年男子连忙躲了,刘二冷冷地对宁爷说道:“我倒是可以请你出去。”
宁爷比刘二矮了半个头,但他对着刘二倒是丝毫不怯,显然他身为世家公子,在江南已然是跋扈得惯了,他冷笑道:“凭你要请我出去?爷爷告诉你,这江南还没人能请爷爷我出去。”
刘二冷冷地看着这“宁爷”,转而说道:“带我去见你们主子吧。”
刘二是没心思和这宁爷纠缠,他看得出这“宁爷”不是主子,而这“宁爷”的主子想必是掌控这个渡口的“上官家”的人,刘二只想着赶紧地让这掌控渡江的渡船的上官家送他们渡江。
宁爷又是冷笑一声,说道:“凭你也想见我们主子?赶紧带着这些贱民滚出去,你这北佬……”
听着这“宁爷”把“北佬”这词都说出来了,刘二不禁蹙了蹙眉,江南人素来瞧不起北方人,这是因为江南素来富庶,而且出读书人,江南人觉得其他地方的人都穷苦又不识诗书礼仪。
刘二隐隐地叹息了一声,他将手伸向腰间,就要摸出那“北镇抚司”的令牌,他并不想轻易地亮出身份,但眼下他急着要带刘赐和婉儿过江,他只能拿出这令牌,才能震慑住这些人。
这时刘赐已经凑上前来,他看着刘二将手伸向腰间了,他连忙伸出手,摁住了刘二的手。
刘二愣了愣,回头看着刘赐。
刘赐笑道:“二爷,不必轻易亮身份了,吓到别人不好,也露了本公子的底。”
刘二还没回过神来,却见那“宁爷”已经瞪圆了眼睛,他看着刘赐,顿时神色一转,露出惊喜万分的神色,他的身子在惊喜之下甚至禁不住颤抖起来。
这“宁爷”一步抢上前来,一把握住了刘赐的手,万分激动地说道:“少爷!少爷你终于回来了!”
刘二顿时又是愣住,这个变化来得着实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