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八章 戚家军参战(三)
刘赐不免感激,说道:“二爷,十三爷,我又欠了你们一道恩情。”
刘二笑道:“你想得太多了,记得去年你临走时,你与我说过什么?”
刘赐笑道:“必不相负。”
刘二点头,笑道:“是的,必不相负。”
很快,戚继光也阔步走进来了,刘赐对戚继光深深地一拜,自是竭诚致谢。
戚继光也没有多说太多,他只是表明,他是接到了裕王府张居正张大人的传信,他才率戚家军来援,他倒是难得有这个机会,对倭寇形成一场突袭战,这一战扎扎实实地重创了倭寇,说起来,这是他戚家军迄今为止打得最痛快的一战。
这一战,加上前两天的那场大水,将整座姚家所在的瀛洲岛毁得满目疮痍,戚继光和刘二、程霸先三方都留在瀛洲岛上收拾战场,这三个将领齐聚一堂,就聚在这蓼风轩的大厅里,讨论着如今江南的局势,乃至整个大明的局势。
刘赐和姚无忌在场作陪,刘赐只觉得这三者聚在一起倒是有意思,戚继光是眼下大明官军最精锐的军队的领袖,刘二是锦衣卫领袖,是大明内庭武力的领袖,程霸先则是这江南的一个“法外组织”的“私人武装”同济会军队的领袖,他们各代表着一种势力,大概天底下罕见这般迥然不同的三个武装势力的领袖齐聚的场面。
这三方武装势力虽然身份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平灭倭寇”。
戚继光自是决心平灭倭寇的最强大势力,他的戚家军还在扩充之中,平息倭寇之乱是他戚家军的使命和存在的意义。
刘二和程霸先也是将倭寇视为死敌,刘二表示,朝廷已经决心灭倭,戚家军大有所为,程霸先的同济会武装势力也将大有用处。
戚继光却是表态,平灭倭寇,恐怕光靠武力还不行,如若靠武力就能够灭倭,这倭寇也不至于肆虐得如此厉害,如今反思,灭倭恐怕还得依靠同济会这样的力量,如若同济会能够像釜底抽薪一般,切断倭寇商贸的财路,这才是灭倭的正途,只要倭寇还在进行商贸,只要这江南沿海的走私贸易依然猖獗,这倭患就难以平息。
姚无忌自是赞同戚继光说的,他说道:“说到底,开放海禁,才是平灭倭寇的根本之途,倭寇在本质上是走私贸易的武装力量,只要开放了海禁,人们有正当的途径可以对外洋贸易,那么倭寇的武装在本质上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刘二经过这一年的实地观察,他也认同姚无忌和戚继光的这个观念,他也认识到,“海禁”之策着实是一个落后的恶法,人民要向外洋贸易的渴望是挡不住的,硬是压抑民间贸易的需求,只会引起激烈的反抗。
他们三方在一起商量讨论着,最终他们都认同姚无忌的策略,即:以同济会为大明的商贸出口,让司礼监监督同济会出口的税收,由司礼监、也即皇帝的奴才来同济会收税,直接提交嘉靖皇帝,如此一来,等于是间接地打开了大明的海禁,而司礼监来同济会收税,并直接交给嘉靖皇帝,这等于让嘉靖皇帝获得了大量的“私房钱”,这或许能获得皇帝的支持。
他们在蓼风轩商议着,同时指挥着收拾战场的工作,待到傍晚时分,一艘渡船载着一驾马车登上了这瀛洲岛的岸上,是上官惠子和柳咏絮、红袖回来了,她们乘着马车来到蓼风轩楼下,走进蓼风轩。
刘赐自是喜出望外,柳咏絮和红袖领头拜谢了刘二和朱十三,多谢锦衣卫一诺千金的仗义援救。
上官惠子和柳咏絮、红袖没有耽搁,她们马上忙活开了,毕竟经过这一场大战,整个姚家都被毁得满目疮痍,她们得赶紧着手收拾残局。
到了夜晚时分,戚继光和刘二、朱十三,还有程霸先仍是留在岛上,仍在忙活着收拾局面。
晚上朗月铺洒在钱塘大地上,又一艘小船渡过了西湖,靠上了这瀛洲岛的码头,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走下了船只,只见此人身材高大,体态匀称,头发束成一个干净利落的发髻,白皙的面庞上整齐得体地留着长长的须髯,须髯垂至胸口,随着他的走动飘逸地曳动着,端的是极有风度,他穿着一身鹅黄色的便衣,没有戴冠帽,瞧着像个穿便装的、风度翩翩的商人。
这人站在泥泞的地上,看着眼前火把照耀下瀛洲岛上混乱的景象,他不禁皱着眉头,喃喃叹道:“果真是一场血战……”
刘赐不免感激,说道:“二爷,十三爷,我又欠了你们一道恩情。”
刘二笑道:“你想得太多了,记得去年你临走时,你与我说过什么?”
刘赐笑道:“必不相负。”
刘二点头,笑道:“是的,必不相负。”
很快,戚继光也阔步走进来了,刘赐对戚继光深深地一拜,自是竭诚致谢。
戚继光也没有多说太多,他只是表明,他是接到了裕王府张居正张大人的传信,他才率戚家军来援,他倒是难得有这个机会,对倭寇形成一场突袭战,这一战扎扎实实地重创了倭寇,说起来,这是他戚家军迄今为止打得最痛快的一战。
这一战,加上前两天的那场大水,将整座姚家所在的瀛洲岛毁得满目疮痍,戚继光和刘二、程霸先三方都留在瀛洲岛上收拾战场,这三个将领齐聚一堂,就聚在这蓼风轩的大厅里,讨论着如今江南的局势,乃至整个大明的局势。
刘赐和姚无忌在场作陪,刘赐只觉得这三者聚在一起倒是有意思,戚继光是眼下大明官军最精锐的军队的领袖,刘二是锦衣卫领袖,是大明内庭武力的领袖,程霸先则是这江南的一个“法外组织”的“私人武装”同济会军队的领袖,他们各代表着一种势力,大概天底下罕见这般迥然不同的三个武装势力的领袖齐聚的场面。
这三方武装势力虽然身份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平灭倭寇”。
戚继光自是决心平灭倭寇的最强大势力,他的戚家军还在扩充之中,平息倭寇之乱是他戚家军的使命和存在的意义。
刘二和程霸先也是将倭寇视为死敌,刘二表示,朝廷已经决心灭倭,戚家军大有所为,程霸先的同济会武装势力也将大有用处。
戚继光却是表态,平灭倭寇,恐怕光靠武力还不行,如若靠武力就能够灭倭,这倭寇也不至于肆虐得如此厉害,如今反思,灭倭恐怕还得依靠同济会这样的力量,如若同济会能够像釜底抽薪一般,切断倭寇商贸的财路,这才是灭倭的正途,只要倭寇还在进行商贸,只要这江南沿海的走私贸易依然猖獗,这倭患就难以平息。
姚无忌自是赞同戚继光说的,他说道:“说到底,开放海禁,才是平灭倭寇的根本之途,倭寇在本质上是走私贸易的武装力量,只要开放了海禁,人们有正当的途径可以对外洋贸易,那么倭寇的武装在本质上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刘二经过这一年的实地观察,他也认同姚无忌和戚继光的这个观念,他也认识到,“海禁”之策着实是一个落后的恶法,人民要向外洋贸易的渴望是挡不住的,硬是压抑民间贸易的需求,只会引起激烈的反抗。
他们三方在一起商量讨论着,最终他们都认同姚无忌的策略,即:以同济会为大明的商贸出口,让司礼监监督同济会出口的税收,由司礼监、也即皇帝的奴才来同济会收税,直接提交嘉靖皇帝,如此一来,等于是间接地打开了大明的海禁,而司礼监来同济会收税,并直接交给嘉靖皇帝,这等于让嘉靖皇帝获得了大量的“私房钱”,这或许能获得皇帝的支持。
他们在蓼风轩商议着,同时指挥着收拾战场的工作,待到傍晚时分,一艘渡船载着一驾马车登上了这瀛洲岛的岸上,是上官惠子和柳咏絮、红袖回来了,她们乘着马车来到蓼风轩楼下,走进蓼风轩。
刘赐自是喜出望外,柳咏絮和红袖领头拜谢了刘二和朱十三,多谢锦衣卫一诺千金的仗义援救。
上官惠子和柳咏絮、红袖没有耽搁,她们马上忙活开了,毕竟经过这一场大战,整个姚家都被毁得满目疮痍,她们得赶紧着手收拾残局。
到了夜晚时分,戚继光和刘二、朱十三,还有程霸先仍是留在岛上,仍在忙活着收拾局面。
晚上朗月铺洒在钱塘大地上,又一艘小船渡过了西湖,靠上了这瀛洲岛的码头,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走下了船只,只见此人身材高大,体态匀称,头发束成一个干净利落的发髻,白皙的面庞上整齐得体地留着长长的须髯,须髯垂至胸口,随着他的走动飘逸地曳动着,端的是极有风度,他穿着一身鹅黄色的便衣,没有戴冠帽,瞧着像个穿便装的、风度翩翩的商人。
这人站在泥泞的地上,看着眼前火把照耀下瀛洲岛上混乱的景象,他不禁皱着眉头,喃喃叹道:“果真是一场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