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七章 募兵(一)
戚继光想了想,说道:“你看看这些人愿不愿意来,他们看来不一定都愿意但姚家的私兵,大概还差几十个人,这样吧,看来只能往北边蓟辽一带找了,那些老兵都是些身经百战的老家伙,虽然他们在北方作战,不习南方的水战,但是他们都是这大明最厉害的将官,来即能战,想来也不成问题。”
说着,戚继光又细细想了想,抚掌说道:“那就这样吧,看来这个法子最是实际,你知道北方和俺答部的战争直至五年前嘉靖三十二年才消停,这些年其实一直还在不断地发生战事,所以蓟辽那边的老兵最是骁勇善战,你再往蓟辽去,募集几十个将领,这样你这支军队的军官队伍也就齐了。而且这样的搭配是最好不过,有南军的骨干将领,又有北军擅野战的部队,这样你的军队作战的能力也会更有保障。”
眼下大明王朝的外患大概可以用是个字概括,即“南倭北虏”,南倭即倭寇,北虏即北境的蒙古人,蒙古人被赶回北境之后,这二百年来并没有消停,仍是不断侵扰大明的边境,八年前,鞑靼首领俺答率领所部数万蒙古精兵犯大同、蓟镇,大破古北口入塞,一直攻到北京城下,而明军不仅京营官兵毫无斗志,各路“勤王”之师也怯懦不敢战,听任鞑靼军队在京师周围肆意劫掠八日,满载而去,这次祸劫被称为“庚戌之变”,俺答以武力成功逼使明廷答应开市,但北部边境蓟辽地区的滋扰直到五年前的嘉靖三十二年方始消停。
所以大明北境的官军常年处在战备之中,那里的军队自是历经血火历练的,自是不乏有经验的军官。
刘赐越发觉得这组建军队着实是个不简单的事情,他说道:“这倒是有道理,那我便派人去北境募兵。”
戚继光说道:“俞大猷早年在北军效力,蓟辽一带有不少他的老班底,那里的状况他最是熟悉,我让他给你同样列个名单,你照名单去找人便是,只是北境不是我们自己的地界,还得多费些银钱打点才是。”
戚继光素来是个实干的将领,他从来不吝于谈银钱和交易,他又说道:“你募集了二百名军官,组建了中级军官的班底,接下来这募兵之事就好办了,我建议你不要先募兵,而是把这二百名军官齐集之后,让他们参与一同募兵,届时你就到这义乌、金华的地界,我戚继光给你们姚家军作保,保证你们可以顺利募集兵员,到时候你募集了兵丁,让这些军官自行挑选心仪的兵员,从最开始就让军官带兵,日后的训练,作战,都以这些军官组建的部伍为基础单位,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刘赐觉得着实是有道理,他连连点头,说道:“日后这练兵之事还得戚将军多多指点。”
戚继光显然对刘赐很是信任,而且他感觉到这位姚家的执掌者或许是眼下江南抗倭大业的希望,毕竟抗倭需要大量财力的支持,而且这姚公子正在操办这“开放海禁”之事,这将在根本上对汪直釜底抽薪。
戚继光说道:“刘赐,我戚某是在武装上攻打倭寇,你姚家则是在这‘开海’上和汪直对抗,我想我们两方缺了任何一方都不行,缺了我这边,汪直会用武力继续维持他的贸易帝国,甚至会直接攻打你们,你们势必难以抵挡,缺了你这边,我再怎么攻打汪直,哪怕把他打回日本去,他依然能东山再起,因为这民间走私的需求依然存在,汪直依然有生存的空间,大概只有我们双方联手,这抗倭大业才能成功。”
刘赐说道:“正是如此,缺你戚将军和俞将军的武装不行,缺我姚家和同济会的商贸也不行,你我协力,方能击败汪直。”
戚继光爽朗大笑,他又向刘赐传授了不少组建军队的知识,包括粮草的屯备,包括如何打造兵器更佳等等。
刘赐在戚继光的军营歇了一宿,他们彻夜长谈,戚继光秉持着对刘赐的信任,他无保留地将他练兵的诀窍告知了刘赐,刘赐对这练兵一事有了颇多新的认知。
刘赐决定暂且待在戚继光的军营中不走了,他写信给柳咏絮,让柳咏絮派来了同济会的一批得力的官员。
这些官员在第二天的午后就赶到了同济会的军营,刘赐向他们布置了这“募集中级军官”的事宜,他将戚继光写下的那张南直隶一百名军官的名单交给了这些同济会官员,让他们务必要说服这些军官加入姚家军。
戚继光想了想,说道:“你看看这些人愿不愿意来,他们看来不一定都愿意但姚家的私兵,大概还差几十个人,这样吧,看来只能往北边蓟辽一带找了,那些老兵都是些身经百战的老家伙,虽然他们在北方作战,不习南方的水战,但是他们都是这大明最厉害的将官,来即能战,想来也不成问题。”
说着,戚继光又细细想了想,抚掌说道:“那就这样吧,看来这个法子最是实际,你知道北方和俺答部的战争直至五年前嘉靖三十二年才消停,这些年其实一直还在不断地发生战事,所以蓟辽那边的老兵最是骁勇善战,你再往蓟辽去,募集几十个将领,这样你这支军队的军官队伍也就齐了。而且这样的搭配是最好不过,有南军的骨干将领,又有北军擅野战的部队,这样你的军队作战的能力也会更有保障。”
眼下大明王朝的外患大概可以用是个字概括,即“南倭北虏”,南倭即倭寇,北虏即北境的蒙古人,蒙古人被赶回北境之后,这二百年来并没有消停,仍是不断侵扰大明的边境,八年前,鞑靼首领俺答率领所部数万蒙古精兵犯大同、蓟镇,大破古北口入塞,一直攻到北京城下,而明军不仅京营官兵毫无斗志,各路“勤王”之师也怯懦不敢战,听任鞑靼军队在京师周围肆意劫掠八日,满载而去,这次祸劫被称为“庚戌之变”,俺答以武力成功逼使明廷答应开市,但北部边境蓟辽地区的滋扰直到五年前的嘉靖三十二年方始消停。
所以大明北境的官军常年处在战备之中,那里的军队自是历经血火历练的,自是不乏有经验的军官。
刘赐越发觉得这组建军队着实是个不简单的事情,他说道:“这倒是有道理,那我便派人去北境募兵。”
戚继光说道:“俞大猷早年在北军效力,蓟辽一带有不少他的老班底,那里的状况他最是熟悉,我让他给你同样列个名单,你照名单去找人便是,只是北境不是我们自己的地界,还得多费些银钱打点才是。”
戚继光素来是个实干的将领,他从来不吝于谈银钱和交易,他又说道:“你募集了二百名军官,组建了中级军官的班底,接下来这募兵之事就好办了,我建议你不要先募兵,而是把这二百名军官齐集之后,让他们参与一同募兵,届时你就到这义乌、金华的地界,我戚继光给你们姚家军作保,保证你们可以顺利募集兵员,到时候你募集了兵丁,让这些军官自行挑选心仪的兵员,从最开始就让军官带兵,日后的训练,作战,都以这些军官组建的部伍为基础单位,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刘赐觉得着实是有道理,他连连点头,说道:“日后这练兵之事还得戚将军多多指点。”
戚继光显然对刘赐很是信任,而且他感觉到这位姚家的执掌者或许是眼下江南抗倭大业的希望,毕竟抗倭需要大量财力的支持,而且这姚公子正在操办这“开放海禁”之事,这将在根本上对汪直釜底抽薪。
戚继光说道:“刘赐,我戚某是在武装上攻打倭寇,你姚家则是在这‘开海’上和汪直对抗,我想我们两方缺了任何一方都不行,缺了我这边,汪直会用武力继续维持他的贸易帝国,甚至会直接攻打你们,你们势必难以抵挡,缺了你这边,我再怎么攻打汪直,哪怕把他打回日本去,他依然能东山再起,因为这民间走私的需求依然存在,汪直依然有生存的空间,大概只有我们双方联手,这抗倭大业才能成功。”
刘赐说道:“正是如此,缺你戚将军和俞将军的武装不行,缺我姚家和同济会的商贸也不行,你我协力,方能击败汪直。”
戚继光爽朗大笑,他又向刘赐传授了不少组建军队的知识,包括粮草的屯备,包括如何打造兵器更佳等等。
刘赐在戚继光的军营歇了一宿,他们彻夜长谈,戚继光秉持着对刘赐的信任,他无保留地将他练兵的诀窍告知了刘赐,刘赐对这练兵一事有了颇多新的认知。
刘赐决定暂且待在戚继光的军营中不走了,他写信给柳咏絮,让柳咏絮派来了同济会的一批得力的官员。
这些官员在第二天的午后就赶到了同济会的军营,刘赐向他们布置了这“募集中级军官”的事宜,他将戚继光写下的那张南直隶一百名军官的名单交给了这些同济会官员,让他们务必要说服这些军官加入姚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