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八章 台州之战(九)
刘赐不免更是觉得长见识了,他问道:“所以你们来打这一战前,压根就没想过要这台州的官府和军队协助?”
戚继光笑道:“协助?他们不在背后捅刀子就不错了,汪直许多年来给了他们许多利好,他们将汪直视作衣食父母,我们来打汪直,就是来杀他们的衣食父母。你以为这江南的倭患为何这般声势浩大,说到底,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江南也一样,得民心者得江南,汪直其实比官府更得人心,除了钱塘、苏州、松江、金陵这几处繁华之地,其他大多数地方的人民都把汪直看作好人,他们觉得汪直体恤百姓,给他们利好,带他们谋生存,所以其实汪直得到江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
刘赐苦笑道:“所以你们戚家军所谓‘抗倭’,其实是不得人心的?”
戚继光说道:“当然,断了倭寇的生意,就等于断了这江南诸多百姓的生意,这些百姓依靠那几分田地,如何能养活自家?他们当然将我们这些‘官军’视作不祥之人。”
刘赐喃喃叹息,说道:“所以这江南倭患的根子还是在这‘海禁’之上,人民要贸易,要和外洋的商人做生意,这个欲望是止不住的,强行压制他们,就诞生了走私,就诞生了倭寇,只有开放海禁,才是解决倭患的正途。”
戚继光叹道:“如今倭患已成大势,不靠我们这些官军打压,也是不行,汪直摆在这里,你朝廷想‘开海’,也是开不了的。”
刘赐说道:“说的是,所以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有你们这些善战的官军剿灭这些大倭寇,一方面我们姚家和同济会推动开海,让人民可以自由贸易,这样倭寇就没有生存的土壤了。”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来到了台州府城的侧后方,这里能够确保汪直的火炮轰击不到,同时戚继光已经在前线的战场安置了大量的哨兵,哨兵源源不断地向他传报汪直的动向。
汪直自然没有轻易地撤回到战舰上,眼看戚家军撤走,他们的军队很快又回到岸上,重新集结起来,准备收回失地。
戚继光却已经是不慌不忙,他让戚家军就地布置防线,将牺牲者和重伤者安置好,然后让戚家军全军在备战状态中候命,他们按兵不动,只是观察着汪直的动向。
汪直回到他们的营垒和集市,重新收复损失,但是他们的行动已经束手束脚得多,汪直知道戚家军仍是在一旁埋伏着,这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而汪直组织了军队对戚家军做出围剿的姿态,但是一时没有发动反攻,因为戚家军已经打出了士气,汪直没有把握可以一举剿灭戚家军,而且戚家军眼下在台州府城城墙下布开了防阵,虽然台州城的官民都支持汪直,但是汪直没有把握在台州城下这般围攻官军,台州府城的官员会不会担忧“通敌”的罪名而倒戈。
双方暂时在对峙着,戚继光依然冷静,他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他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突袭战,以几乎完美的战术使敌军陷入被动,而他戚家军以二千人击溃了三倍于己的敌军,这次突袭成功之时,戚继光其实已经有八九分的把握能够赢下这一战。
如若戚继光这一次突袭没能击溃汪直,那么汪直的营垒仍是矗立在那里,汪直一旦发动反攻,他戚家军无力抵抗,只能被驱走,而如今他戚家军已经大胜一阵,双方形成僵持之势,这样的话,戚继光就不畏惧汪直了,毕竟这还是在大明的地界,大明的援军正在开来。
双方陷入僵持之中,此时晨曦已经升起,那亮丽的旭日照亮了辽阔无垠的海面,照亮了那海上数不清数目的商船,这些商船密集的船帆在海风中摇动着,似乎在表达着对于贸易和远航的渴望。
汪直那十艘战舰在海岸边排开了,他们的炮口虎视眈眈地朝向台州城,朝向列阵在台州城城墙下的戚家军。
汪直看来没有回到岸上,他的兵士们夺回了营垒和市集,继续和还滞留着的商人们进行着贸易,但是在这一阵战火的肆虐之下,他们的贸易不可避免地停滞了。
随着双方的坚持,那在东方海面上升起的旭日越来越高,那辉煌的晨光照亮了大地,照亮了屹立已有二百年之久的台州城。
台州城城墙上出现了一批不安的人物,他们显然都是当地的大人物,有台州城的官员,有当地的权贵豪商,他们本是大张旗鼓地欢迎着汪直,认为汪直这一番的贸易能够给这台州城带来大额的利好,没想到骤然杀出戚家军来,着实是把一切都搅乱了。
刘赐不免更是觉得长见识了,他问道:“所以你们来打这一战前,压根就没想过要这台州的官府和军队协助?”
戚继光笑道:“协助?他们不在背后捅刀子就不错了,汪直许多年来给了他们许多利好,他们将汪直视作衣食父母,我们来打汪直,就是来杀他们的衣食父母。你以为这江南的倭患为何这般声势浩大,说到底,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江南也一样,得民心者得江南,汪直其实比官府更得人心,除了钱塘、苏州、松江、金陵这几处繁华之地,其他大多数地方的人民都把汪直看作好人,他们觉得汪直体恤百姓,给他们利好,带他们谋生存,所以其实汪直得到江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
刘赐苦笑道:“所以你们戚家军所谓‘抗倭’,其实是不得人心的?”
戚继光说道:“当然,断了倭寇的生意,就等于断了这江南诸多百姓的生意,这些百姓依靠那几分田地,如何能养活自家?他们当然将我们这些‘官军’视作不祥之人。”
刘赐喃喃叹息,说道:“所以这江南倭患的根子还是在这‘海禁’之上,人民要贸易,要和外洋的商人做生意,这个欲望是止不住的,强行压制他们,就诞生了走私,就诞生了倭寇,只有开放海禁,才是解决倭患的正途。”
戚继光叹道:“如今倭患已成大势,不靠我们这些官军打压,也是不行,汪直摆在这里,你朝廷想‘开海’,也是开不了的。”
刘赐说道:“说的是,所以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有你们这些善战的官军剿灭这些大倭寇,一方面我们姚家和同济会推动开海,让人民可以自由贸易,这样倭寇就没有生存的土壤了。”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来到了台州府城的侧后方,这里能够确保汪直的火炮轰击不到,同时戚继光已经在前线的战场安置了大量的哨兵,哨兵源源不断地向他传报汪直的动向。
汪直自然没有轻易地撤回到战舰上,眼看戚家军撤走,他们的军队很快又回到岸上,重新集结起来,准备收回失地。
戚继光却已经是不慌不忙,他让戚家军就地布置防线,将牺牲者和重伤者安置好,然后让戚家军全军在备战状态中候命,他们按兵不动,只是观察着汪直的动向。
汪直回到他们的营垒和集市,重新收复损失,但是他们的行动已经束手束脚得多,汪直知道戚家军仍是在一旁埋伏着,这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而汪直组织了军队对戚家军做出围剿的姿态,但是一时没有发动反攻,因为戚家军已经打出了士气,汪直没有把握可以一举剿灭戚家军,而且戚家军眼下在台州府城城墙下布开了防阵,虽然台州城的官民都支持汪直,但是汪直没有把握在台州城下这般围攻官军,台州府城的官员会不会担忧“通敌”的罪名而倒戈。
双方暂时在对峙着,戚继光依然冷静,他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他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突袭战,以几乎完美的战术使敌军陷入被动,而他戚家军以二千人击溃了三倍于己的敌军,这次突袭成功之时,戚继光其实已经有八九分的把握能够赢下这一战。
如若戚继光这一次突袭没能击溃汪直,那么汪直的营垒仍是矗立在那里,汪直一旦发动反攻,他戚家军无力抵抗,只能被驱走,而如今他戚家军已经大胜一阵,双方形成僵持之势,这样的话,戚继光就不畏惧汪直了,毕竟这还是在大明的地界,大明的援军正在开来。
双方陷入僵持之中,此时晨曦已经升起,那亮丽的旭日照亮了辽阔无垠的海面,照亮了那海上数不清数目的商船,这些商船密集的船帆在海风中摇动着,似乎在表达着对于贸易和远航的渴望。
汪直那十艘战舰在海岸边排开了,他们的炮口虎视眈眈地朝向台州城,朝向列阵在台州城城墙下的戚家军。
汪直看来没有回到岸上,他的兵士们夺回了营垒和市集,继续和还滞留着的商人们进行着贸易,但是在这一阵战火的肆虐之下,他们的贸易不可避免地停滞了。
随着双方的坚持,那在东方海面上升起的旭日越来越高,那辉煌的晨光照亮了大地,照亮了屹立已有二百年之久的台州城。
台州城城墙上出现了一批不安的人物,他们显然都是当地的大人物,有台州城的官员,有当地的权贵豪商,他们本是大张旗鼓地欢迎着汪直,认为汪直这一番的贸易能够给这台州城带来大额的利好,没想到骤然杀出戚家军来,着实是把一切都搅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