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看他久久不说话,以为他是不满意,连忙说道:“掌柜的若是不喜欢那一个,这篮子里还有,您看看可有您满意的?”
掌柜的这才反应过来,笑道:“东西是好东西。”他随意翻了翻篮子里的东西,不过是做个样子,便说道:“恩,你这里的东西我都收了,你开个价吧。”
听到他说都要了的时候,银杏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又惊又喜,忍不住问道:“掌柜的您说您都要了?”
掌柜笑道:“都要了,姑娘开个价吧。”
银杏笑道:“手帕是500文一块,荷包一两银子一个,这里一共是十块手帕,三个荷包,您一共给我八两银子就好了。”银杏说的时候其实底气很是不足,她这几日偶尔有掌柜愿意看一看她的东西,一听说她的价格便撂下东西将她赶了出来,她怕眼前这位掌柜也被自己的价格吓住了,不肯要了,心中已经打好了算盘,若是他嫌贵,自己就再便宜他一两银子。
谁知掌柜二话不说,就从随身的荷包里数了八两银子拿给银杏:“姑娘,你看一看,可一分不少。”
银杏好似还没有反应过来一般,拿着手里的银子,怔怔地数了数,果然是一分不差,连忙起身对着掌柜鞠躬:“多谢掌柜,多谢掌柜。”倒不是眼前这几两银子让她如此高兴,而是姑娘的绣品终于卖出去了,得到了认可,她替姑娘高兴,也为自己高兴。
掌柜的笑道:“姑娘别客气,你东西做的好,我自然愿意要。这样吧,以后你再有东西,都送到我这里来如何,价钱,还是按今日的来算。”
他不仅今日买下了所有东西,甚至还预定了以后的绣品,也就是说以后姑娘休多少,他就买多少,银杏高兴坏了。
但是掌柜看她一时没有说话,以为她是觉得价钱不合适,连忙疏导哦啊:“姑娘若是觉得价钱不合适,那咱们再涨一涨,这手帕也按荷包的价钱来算,一两银子一块,这价钱可不便宜了。”
银杏不过是一时高兴坏了,没有回答他,反倒让自己又捡了个便宜,连忙高兴地答应了。
从店里出来的时候,银杏走路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她不知自己刚出门,九儿就从另一边的房间走到了她原来坐的地方,将她刚卖给掌柜的东西全都收走了。
掌柜看见九儿出来,连忙拱手说道:“九爷,东西都在这里了,您看看。”
九儿笑道:“今日这事做的不错,等我回去告诉公子,一定给你记上一功。只是你今日太过着急了一些。”九儿话锋一转:“下次再来可以挑挑她的错处,免得叫她起了疑心。”
掌柜刚听了他的表扬正暗自高兴呢,忽然又听到他说今日自己表现的太过了,忍不住捏一把汗,心想下次自己可要再小心一些了。
今日也多亏是银杏那丫头,连日来没有卖出去东西,忽然有个掌柜愿意收了她的东西,高兴的厉害,一时竟也没有察觉有什么不对,就是不知道他回去告诉二姑娘之后,二姑娘会不会起疑心,九儿有些担心。
他将篮子里的绣品全部包好,一件不落的全部送回到了李玉书哪里。
李玉书接到东西的时候,忍不住笑了,他知道杏儿的绣工不错,但是她只给家里的人绣东西,自己只见过梅儿带的,她绣的手帕,荷包,没想到有一日自己也能拿到她亲手绣的东西,还是这样多。只是拿到她的东西虽然高兴,想到她辛苦绣这些东西,又不免觉得心疼,所以又免不了写信过去细细叮嘱,不能让她太过劳累了。
这日银杏将东西全部卖出,拿着八两银子送到苏锦面前的时候,苏锦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你全部卖出去了?”
银杏高兴地点头。
苏锦笑道:“银杏你可真厉害。”
“姑娘可要好好夸我呢。”银杏笑道:“我昨日去了那么多家店铺,纷纷拒绝我,今日我就想着啊,怎么着也一定要卖出去一件,不然我就赖在他们店里不走了,谁成想,刚到第二家,就碰上了一个识货的老板,他一看姑娘你的绣品,就赞不绝口呢,所以就全都要了。”银杏越说越激动。
“不止这些他全都要了,还说以后姑娘再绣了都可以送到他那里去呢。”
苏锦也高兴:“这么说,咱们是碰到好人了?”
银杏笑道:“还是姑娘你绣的好。”
苏锦假装苦恼道:‘看来以后我真是不得闲了,要抓紧时间绣呢。’
“咱们现在又不缺银子,而且已经有人会收咱们的东西了,姑娘不必着急呢。”银杏笑道。她是觉得姑娘已经很是辛苦了。
好在苏锦只是高兴东西卖了出去,却并不求指望这个赚多少银子,所以即便有人收她的东西,她依然按照之前的进度,每日若是高兴了便多绣一会儿,若是觉得累了也就停手了。
银杏等苏锦绣出差不多十件的时候变去将东西送给掌柜。
她第二次去的时候并没有在柜台上看到自己上次送来的东西,以为掌柜生意好,姑娘的绣品很受欢迎呢。
掌柜出来的时候,银杏便笑道:“掌柜的生意还好?”
“托姑娘吉言,还好。”掌柜笑道。
“尤其是姑娘送来的那些绣品,很快就卖完了。”
银杏听了自然也觉得无比高兴,将篮子的东西给他看过之后,他连声称赞,毫不犹豫地将东西都留下了。
银杏拿着银子刚出去,东西就已经被转手送到了九儿的手里。
转眼已经入冬,北方的冬季比南方来的更早,不过才十月底,就已经感觉到很冷了,夜里苏锦一床薄被总是被冻醒过来,不过好在这里干爽,连冷气也带着干净爽利的感觉,一点儿也不像扬州的冬季,冷风夹杂着水汽,直往人骨头里面钻,那才叫真正的刺骨的冷。
总的来说,苏锦还是更喜欢北方的冬季,刚进入十一月,因为她与银杏都怕冷,屋里已经烧起了旺旺的火炉,即便外面飘着大雪,屋里面却是温暖如春,大概冬季一到,连人也变得更懒了,苏锦也许久没有摸绣活了,每日与银杏坐在门口,一边烤着炉子,一边看着外面漫天的大雪,将竹子都压弯了,这样的天气最适合饮酒赋诗,可惜苏锦在诗书上向来没有造诣,到如今也只好对着这样好的风光感叹自己不能赋诗一首了。
即便不能吟诗,也丝毫没有打扰苏锦的兴致,便是每日只看着外面的风光,她也能坐整整一天。
北方的冬季更冷一些,雪下了不像南方一样,人一走过,就开始化了,雪与泥水搅拌在一起,分不清泥还是雪,显得脏的很,北方的雪落在地上还是如它在空中一样洁净,能在地面保留许多天都不化,即便是太阳出来了,雪开始化了,也是干净的水,又是另一番景象。
只有一点让苏锦觉得可惜,就是这院子里面没有梅树,不然冬日里下雪赏梅才是最有雅兴的。
除夕那日又是如去年一般,只有苏锦与银杏两个,吴大妈早在几天前就不好意思地对苏锦说她想回家过年。这也是苏锦第一次知道原来吴大妈还有一个儿子,既然人家还有亲人,自然没有让别人在除夕之夜分离的缘由,苏锦自然很是爽快地同意了,提前给她算了工钱不少,还特地包了红包。
只是吴大妈也走了之后,本来不算大的院子,如今倒显得更加空旷了。苏锦与银杏张罗着要自己做几个菜,然后喝酒守岁。只是苏锦踌躇满志,本想大展拳脚,自以为自己在家中时会做点心,这做菜也是一样的道理,到了厨房一看到那些菜和刀具,便有些傻眼了,她之前在厨房见到的都是下人们收拾好的食材,如今真让她重头开始自己做,她还真是不知从何下手,好在银杏虽然也没什么经验,好歹知道这些东西分别是什么,不然他们两个在除夕之夜只怕就要饿着肚子了。
好容易在银杏的帮助下,东西都准备好了,生火却又难住了她们两个,苏锦看着灶台是一筹莫展,银杏研究了许久也不知如何下手,两个人面面相觑,忍不住哈哈大笑。
银杏笑完了说道:“姑娘,这可怎么办?”
苏锦也笑:“这我也不知道啊,之前看人家生火总觉得简单的很,哪知道轮到自己的时候,倒是不知道该怎么下手了。”
银杏拿出火折子出来,研究了半天,还是不知道该如何点火,她记得之前见人家都是吹一下就有了火,便也学着吹了一口,结果忽然窜出的火苗吓了她一跳,手中的火折子一下子掉在了地上,地上有些她刚拿过来的干草,见火便着,银杏真是被吓到了,忍不住大叫一声。
苏锦本来正在洗青菜,背对着银杏和灶台,所以还没有发现她这里的状况,直到银杏忽然大喊一声,苏锦才转过头来,看到了正在着火的干草,也慌了神,连忙端起手中的手盆,冲着火便泼了过去,本来干草就不多,所以一盆水下去,火倒是灭了,只是那掉在地上的火折子也报废了。
银杏从一堆掺着水和干草,还有灰烬的不知是什么的东西里面找出火折子的时候简直哭笑不得:“姑娘。”她垮着脸叫到。
苏锦也没有想到火折子也在里面,所以看到银杏手里的东西的时候,也是有些吃惊,无奈叹气,摊了双手表示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下咱们两个真的要饿肚子了。”银杏苦笑。
苏锦看着手中的青菜,还有旁边已经切好准备下锅的各类东西,仿佛还没有从开始的震惊中反应过来,她本来是想在银杏面前好好露一手的,如今,看来是不可能了。
苏锦放下手中的东西笑道:‘不要紧,咱们回去看看屋里还有没有平日里剩下的点心,凑活着先吃了吧。’她想了想又说道:“也不知道吴大妈什么时候回来。”她走之前说自己回去过个年便回来,苏锦当时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突发状况,所以特别爽快地叫她在家中多待几天,如今倒是盼着她快些回来了,若是她真的在家中待个十天八天,苏锦真怕自己和银杏会饿死在家中。
如今街上卖点心的商铺也都关了门,吃完家里剩的这点粮食,真的是没有什么可以充饥了。
苏锦与银杏的第二个除夕夜就是两个人守着两盘拼凑起来的剩下的点心和一壶酒过的,两个人看着眼前的情况,忍不住发笑,笑过之后,又不免为自己接下来几天的吃食感到担忧。
大概是没有吃好,刚过了子时,两人就觉得困了。
第二日吴大妈果然没有回来,好在苏锦与银杏起的晚,早上饭与中午饭可以合成一顿吃,但即便是这样,到晚上的时候,也只剩下三块小小的绿豆糕和两块桃酥了。苏锦和银杏彼此都不敢多吃,苏锦只拿了一块绿豆糕吃完便说自己吃饱了,银杏也只吃了一块桃酥便说不吃了,彼此都知道这是他们接下来至少要两天的粮食,也不敢劝对方再吃一些。
晚上刚刚躺下,苏锦就觉得肚子扁扁的,果然不过一会儿,便开始觉得饿了,甚至肚子开始不争气地叫了起来,银杏的情况明显也没有好到哪里去,黑夜里,“咕咕”的声音起此彼伏,两个人都模切地没有问对方是怎么了,即便是饿到睡不着,两个人也没有下去将外面那几块点心吃掉。
因为实在太饿了,第二日早上一大早就都醒了过来,看来不能实行像昨日一样的策略了。
只是银杏将东西端上桌的时候,谁也没有先动手,只捧着自己手中的茶喝个不停,仿佛只要喝足够多的茶水,就可以充饥一样。
还是苏锦实在看不过去了,率先放下了茶杯,拿了一块点心放到银杏的碗里,说道:“吃吧,咱们吃过早饭便出去逛一逛,说不定外面已经有店铺开门了呢。”
掌柜的这才反应过来,笑道:“东西是好东西。”他随意翻了翻篮子里的东西,不过是做个样子,便说道:“恩,你这里的东西我都收了,你开个价吧。”
听到他说都要了的时候,银杏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又惊又喜,忍不住问道:“掌柜的您说您都要了?”
掌柜笑道:“都要了,姑娘开个价吧。”
银杏笑道:“手帕是500文一块,荷包一两银子一个,这里一共是十块手帕,三个荷包,您一共给我八两银子就好了。”银杏说的时候其实底气很是不足,她这几日偶尔有掌柜愿意看一看她的东西,一听说她的价格便撂下东西将她赶了出来,她怕眼前这位掌柜也被自己的价格吓住了,不肯要了,心中已经打好了算盘,若是他嫌贵,自己就再便宜他一两银子。
谁知掌柜二话不说,就从随身的荷包里数了八两银子拿给银杏:“姑娘,你看一看,可一分不少。”
银杏好似还没有反应过来一般,拿着手里的银子,怔怔地数了数,果然是一分不差,连忙起身对着掌柜鞠躬:“多谢掌柜,多谢掌柜。”倒不是眼前这几两银子让她如此高兴,而是姑娘的绣品终于卖出去了,得到了认可,她替姑娘高兴,也为自己高兴。
掌柜的笑道:“姑娘别客气,你东西做的好,我自然愿意要。这样吧,以后你再有东西,都送到我这里来如何,价钱,还是按今日的来算。”
他不仅今日买下了所有东西,甚至还预定了以后的绣品,也就是说以后姑娘休多少,他就买多少,银杏高兴坏了。
但是掌柜看她一时没有说话,以为她是觉得价钱不合适,连忙疏导哦啊:“姑娘若是觉得价钱不合适,那咱们再涨一涨,这手帕也按荷包的价钱来算,一两银子一块,这价钱可不便宜了。”
银杏不过是一时高兴坏了,没有回答他,反倒让自己又捡了个便宜,连忙高兴地答应了。
从店里出来的时候,银杏走路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她不知自己刚出门,九儿就从另一边的房间走到了她原来坐的地方,将她刚卖给掌柜的东西全都收走了。
掌柜看见九儿出来,连忙拱手说道:“九爷,东西都在这里了,您看看。”
九儿笑道:“今日这事做的不错,等我回去告诉公子,一定给你记上一功。只是你今日太过着急了一些。”九儿话锋一转:“下次再来可以挑挑她的错处,免得叫她起了疑心。”
掌柜刚听了他的表扬正暗自高兴呢,忽然又听到他说今日自己表现的太过了,忍不住捏一把汗,心想下次自己可要再小心一些了。
今日也多亏是银杏那丫头,连日来没有卖出去东西,忽然有个掌柜愿意收了她的东西,高兴的厉害,一时竟也没有察觉有什么不对,就是不知道他回去告诉二姑娘之后,二姑娘会不会起疑心,九儿有些担心。
他将篮子里的绣品全部包好,一件不落的全部送回到了李玉书哪里。
李玉书接到东西的时候,忍不住笑了,他知道杏儿的绣工不错,但是她只给家里的人绣东西,自己只见过梅儿带的,她绣的手帕,荷包,没想到有一日自己也能拿到她亲手绣的东西,还是这样多。只是拿到她的东西虽然高兴,想到她辛苦绣这些东西,又不免觉得心疼,所以又免不了写信过去细细叮嘱,不能让她太过劳累了。
这日银杏将东西全部卖出,拿着八两银子送到苏锦面前的时候,苏锦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你全部卖出去了?”
银杏高兴地点头。
苏锦笑道:“银杏你可真厉害。”
“姑娘可要好好夸我呢。”银杏笑道:“我昨日去了那么多家店铺,纷纷拒绝我,今日我就想着啊,怎么着也一定要卖出去一件,不然我就赖在他们店里不走了,谁成想,刚到第二家,就碰上了一个识货的老板,他一看姑娘你的绣品,就赞不绝口呢,所以就全都要了。”银杏越说越激动。
“不止这些他全都要了,还说以后姑娘再绣了都可以送到他那里去呢。”
苏锦也高兴:“这么说,咱们是碰到好人了?”
银杏笑道:“还是姑娘你绣的好。”
苏锦假装苦恼道:‘看来以后我真是不得闲了,要抓紧时间绣呢。’
“咱们现在又不缺银子,而且已经有人会收咱们的东西了,姑娘不必着急呢。”银杏笑道。她是觉得姑娘已经很是辛苦了。
好在苏锦只是高兴东西卖了出去,却并不求指望这个赚多少银子,所以即便有人收她的东西,她依然按照之前的进度,每日若是高兴了便多绣一会儿,若是觉得累了也就停手了。
银杏等苏锦绣出差不多十件的时候变去将东西送给掌柜。
她第二次去的时候并没有在柜台上看到自己上次送来的东西,以为掌柜生意好,姑娘的绣品很受欢迎呢。
掌柜出来的时候,银杏便笑道:“掌柜的生意还好?”
“托姑娘吉言,还好。”掌柜笑道。
“尤其是姑娘送来的那些绣品,很快就卖完了。”
银杏听了自然也觉得无比高兴,将篮子的东西给他看过之后,他连声称赞,毫不犹豫地将东西都留下了。
银杏拿着银子刚出去,东西就已经被转手送到了九儿的手里。
转眼已经入冬,北方的冬季比南方来的更早,不过才十月底,就已经感觉到很冷了,夜里苏锦一床薄被总是被冻醒过来,不过好在这里干爽,连冷气也带着干净爽利的感觉,一点儿也不像扬州的冬季,冷风夹杂着水汽,直往人骨头里面钻,那才叫真正的刺骨的冷。
总的来说,苏锦还是更喜欢北方的冬季,刚进入十一月,因为她与银杏都怕冷,屋里已经烧起了旺旺的火炉,即便外面飘着大雪,屋里面却是温暖如春,大概冬季一到,连人也变得更懒了,苏锦也许久没有摸绣活了,每日与银杏坐在门口,一边烤着炉子,一边看着外面漫天的大雪,将竹子都压弯了,这样的天气最适合饮酒赋诗,可惜苏锦在诗书上向来没有造诣,到如今也只好对着这样好的风光感叹自己不能赋诗一首了。
即便不能吟诗,也丝毫没有打扰苏锦的兴致,便是每日只看着外面的风光,她也能坐整整一天。
北方的冬季更冷一些,雪下了不像南方一样,人一走过,就开始化了,雪与泥水搅拌在一起,分不清泥还是雪,显得脏的很,北方的雪落在地上还是如它在空中一样洁净,能在地面保留许多天都不化,即便是太阳出来了,雪开始化了,也是干净的水,又是另一番景象。
只有一点让苏锦觉得可惜,就是这院子里面没有梅树,不然冬日里下雪赏梅才是最有雅兴的。
除夕那日又是如去年一般,只有苏锦与银杏两个,吴大妈早在几天前就不好意思地对苏锦说她想回家过年。这也是苏锦第一次知道原来吴大妈还有一个儿子,既然人家还有亲人,自然没有让别人在除夕之夜分离的缘由,苏锦自然很是爽快地同意了,提前给她算了工钱不少,还特地包了红包。
只是吴大妈也走了之后,本来不算大的院子,如今倒显得更加空旷了。苏锦与银杏张罗着要自己做几个菜,然后喝酒守岁。只是苏锦踌躇满志,本想大展拳脚,自以为自己在家中时会做点心,这做菜也是一样的道理,到了厨房一看到那些菜和刀具,便有些傻眼了,她之前在厨房见到的都是下人们收拾好的食材,如今真让她重头开始自己做,她还真是不知从何下手,好在银杏虽然也没什么经验,好歹知道这些东西分别是什么,不然他们两个在除夕之夜只怕就要饿着肚子了。
好容易在银杏的帮助下,东西都准备好了,生火却又难住了她们两个,苏锦看着灶台是一筹莫展,银杏研究了许久也不知如何下手,两个人面面相觑,忍不住哈哈大笑。
银杏笑完了说道:“姑娘,这可怎么办?”
苏锦也笑:“这我也不知道啊,之前看人家生火总觉得简单的很,哪知道轮到自己的时候,倒是不知道该怎么下手了。”
银杏拿出火折子出来,研究了半天,还是不知道该如何点火,她记得之前见人家都是吹一下就有了火,便也学着吹了一口,结果忽然窜出的火苗吓了她一跳,手中的火折子一下子掉在了地上,地上有些她刚拿过来的干草,见火便着,银杏真是被吓到了,忍不住大叫一声。
苏锦本来正在洗青菜,背对着银杏和灶台,所以还没有发现她这里的状况,直到银杏忽然大喊一声,苏锦才转过头来,看到了正在着火的干草,也慌了神,连忙端起手中的手盆,冲着火便泼了过去,本来干草就不多,所以一盆水下去,火倒是灭了,只是那掉在地上的火折子也报废了。
银杏从一堆掺着水和干草,还有灰烬的不知是什么的东西里面找出火折子的时候简直哭笑不得:“姑娘。”她垮着脸叫到。
苏锦也没有想到火折子也在里面,所以看到银杏手里的东西的时候,也是有些吃惊,无奈叹气,摊了双手表示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下咱们两个真的要饿肚子了。”银杏苦笑。
苏锦看着手中的青菜,还有旁边已经切好准备下锅的各类东西,仿佛还没有从开始的震惊中反应过来,她本来是想在银杏面前好好露一手的,如今,看来是不可能了。
苏锦放下手中的东西笑道:‘不要紧,咱们回去看看屋里还有没有平日里剩下的点心,凑活着先吃了吧。’她想了想又说道:“也不知道吴大妈什么时候回来。”她走之前说自己回去过个年便回来,苏锦当时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突发状况,所以特别爽快地叫她在家中多待几天,如今倒是盼着她快些回来了,若是她真的在家中待个十天八天,苏锦真怕自己和银杏会饿死在家中。
如今街上卖点心的商铺也都关了门,吃完家里剩的这点粮食,真的是没有什么可以充饥了。
苏锦与银杏的第二个除夕夜就是两个人守着两盘拼凑起来的剩下的点心和一壶酒过的,两个人看着眼前的情况,忍不住发笑,笑过之后,又不免为自己接下来几天的吃食感到担忧。
大概是没有吃好,刚过了子时,两人就觉得困了。
第二日吴大妈果然没有回来,好在苏锦与银杏起的晚,早上饭与中午饭可以合成一顿吃,但即便是这样,到晚上的时候,也只剩下三块小小的绿豆糕和两块桃酥了。苏锦和银杏彼此都不敢多吃,苏锦只拿了一块绿豆糕吃完便说自己吃饱了,银杏也只吃了一块桃酥便说不吃了,彼此都知道这是他们接下来至少要两天的粮食,也不敢劝对方再吃一些。
晚上刚刚躺下,苏锦就觉得肚子扁扁的,果然不过一会儿,便开始觉得饿了,甚至肚子开始不争气地叫了起来,银杏的情况明显也没有好到哪里去,黑夜里,“咕咕”的声音起此彼伏,两个人都模切地没有问对方是怎么了,即便是饿到睡不着,两个人也没有下去将外面那几块点心吃掉。
因为实在太饿了,第二日早上一大早就都醒了过来,看来不能实行像昨日一样的策略了。
只是银杏将东西端上桌的时候,谁也没有先动手,只捧着自己手中的茶喝个不停,仿佛只要喝足够多的茶水,就可以充饥一样。
还是苏锦实在看不过去了,率先放下了茶杯,拿了一块点心放到银杏的碗里,说道:“吃吧,咱们吃过早饭便出去逛一逛,说不定外面已经有店铺开门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