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朴一通解释,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全场诸人都听得一清二楚,一字一句钻入众人耳中。
肃政使,往大了说也是朝廷御史,但又略有不同。
想当初武则天还没篡夺大宝,却一直临朝掌着权,整个大唐说一不二,她的儿子皇帝不过是个傀儡罢了。
她为了与李唐切割,很喜欢搞些新朝新气象。比如把中央很多部门改了名字,再比如对御史台进行了改革。
原来的御史台是以御史大夫为主官,御史中丞副之,其下还有领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全国上下都在其监察之列。
武则天改革后,将原来的御史台改为左肃政台,负责监察中央官员和军队。后又新成立了一个右肃政台,专门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按说这权责也挺明确,然而双方都不满意。
左肃政台觉得,尼玛我的权力平白无故少了一半,这叫什么事儿啊?
右肃政台觉得,咱干御史品级又低,不就图个名扬天下吗?不能弹劾各位朝廷大佬,专门去找地方官吏的麻烦,这还有什么意思?
于是乎,两边都向武则天上表,要求扩大自己的职权。
武则天作为皇帝,当然是不希望手下一团和气的,手底下互相钳制,她才能高枕无忧嘛。尤其是像御史台这种类似皇帝耳目的机构。
所以,她对左右肃政台上表的奏章呢,基本上采取模棱两可,既不同意也不反对的态度。
哪怕具体到某件事情上,即便插手的那个肃政台不合规矩,她也故意视而不见。
这也就加剧了两个肃政台的权责混乱。
尤其是右肃政台,按理说是新近成立的,论资格可比由御史台改名的“左肃政台”差远了,双方既权责不明确,又无先例可循,于是乎就给了狄仁杰一个“徇私”的机会。
他本身既是宰相,又因为擒倭王荐才有功被封了右肃政使,掌管着右肃政台。
于是乎,念及着冯朴的情谊,沈拓的请求,还有此番他占了倭王之功的便宜功劳,他就趁着职权便利徇私了一把,作为顺水人情给崔耕安排了这一个“岭南道肃政使”的临时差遣,秩七品,任期只有一年。
右肃政台负责监察地方百官嘛,所以这个岭南道肃政使正好可以监察岭南道各州县的官员。
将崔二郎擢升至这个位置,狄仁杰可谓是仁至义尽,恩情满满。
但凡官场中人都知道,御史是个镀金的好差事,但凡任期一满再调到别的职司,都会连升数级,此乃惯例。
有了岭南道肃政使这个跳板,崔耕只需安安稳稳呆上一年任期满,便可想办法调出右肃政台,再不济升个六品或从五品,不再话下!
届时,用心运作一番调往小州小府的,主政一地,未尝没有可能。到了那时,武三忠这个岭南道安抚使就算想要对付他,也是鞭长莫及啊。
至于临时任期满后该如何运作……那就得看崔耕自己了,狄仁杰又不是他崔二郎的野爹,能做到如今这一步已经难能可贵,人情欠大发了。
甭管别的,至少这临时一年的任期内,武三忠想要仗着安抚使之位压人,公报私仇对付他,那是想也别想了。
岭南道肃政使啊,有监察弹劾岭南道的地方官员,谁敢对御史动手?那不是要打朝廷的耳目吗?借他武三忠十个狗胆,也不敢如此明目张胆啊!
……
梁波岂能不懂这个岭南道肃政使的份量,眼下别说是他这个小小的广州折冲府果毅都尉,便是武三忠本人,亦没有权力对崔耕进行任何处置。
此时他手中由武三忠签发的那份捉拿崔二郎的手令,俨然成了废纸!
不仅如此,若是崔耕发了狠,以岭南道肃政使的身份上书朝廷,弹劾武三忠,那都是在他的职权范围。哪怕武则天念及武三忠有武氏骨血的情分,驳回弹劾不予采纳,那也说明人崔二郎真有硬肛武三忠的实力。
监察弹劾地方官员,本是肃政使之权,武三忠就算气得雷霆震怒,又能怎样?
杀御史,造反吗?
梁波很清楚,武三忠再恨得牙痒痒也是不敢!
至于说岭南道肃政使是临时差遣?笑话,武三忠这个岭南道安抚使也是临时差遣的,好吗?大哥别说二哥!
梁波更清楚,崔二郎这个岭南道肃政使也许弹劾不了武三忠,但对自己这个从六品的果毅都尉,那绝对是手拿把攥,随便弹劾自己一个敲诈勒索地方豪绅的罪名,都吃不了兜着走啊!
至于自己的大靠山武三忠会不会保自己,拉倒吧,武三忠那狗日的什么人?别指望了!
越想越是担忧,越担忧越是害怕……
不行!
梁波暗暗寻思着,老子总不能为了讨武三忠欢心,丢了乌纱和性命吧?
于是,他跪在地上又再次连番磕起头来,不断哀求道:“崔御史,之前都是误会,误会呐!我也是出于无奈,奉了武安抚使……”
“呸,无耻!不就是个岭南道肃政使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值得你堂堂的果毅都尉如此摇尾乞怜?”
梁波还没解释告饶完,便被人一番奚落打断了。
并非别人,正是他刚才的亲密战友——张子瑞。
张子瑞对崔耕就没那么多的忌惮了,他自从被贬配到泉州当别驾之后,只拿俸禄不干活,既然不做事也没什么把柄让人抓。
至于说今天这事儿,完全是听命于武安抚使的命令行事,这算什么错?
反正冯朴郭恪还有崔二郎已经统统得罪光了,还不如索性死抱着武三忠这条皇亲国戚的大腿算球。
再说了,他张子瑞都能从扬州刺史任上贬配到泉州别驾,还怕个蛋啊?了不起你再上奏折弹劾嘛,反正我的官场生涯就这么回事儿了,再差能差到哪儿去?
他倒是光棍儿,骂完了梁波之后,冲着崔耕等人冷然一笑道:“崔二郎冯朴,今天算你们赢了,不过,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本官这就往广州一行,将今日泉州之事如实禀报武安抚使,山不转水转,咱们走着瞧!”
说罢,他有意无意地将那张之前投效他的泉州官场官员名单,往地上一扔,遂迈步出楼。
冯朴对那份名单连看都没看,不屑地道:“临走之前还玩这种下作手段?呵呵,想要挑拨我泉州府官场同僚的团结?呸,真当老夫没看过三国啊?就你张子瑞这点出息,还想帮武三忠出谋划策?实在是自不量力!”
言罢,他当场便叫望海楼的伙计找了个火折子,将那份名单付之一炬。
冯朴到底是老油子,他知道此番泉州官场内斗,他们这边虽是赢了,但他毕竟只是刺史不是皇帝老爷,不可能将名单上站队的官员悉数革职。
他看得出来,张子瑞明显是想用这份名单,假借自己的手让自己来排除异己,好让泉州府众官员上下对立,让他冯朴在泉州官场中丧失人心。
他偏偏不让他如意!
他不仅连名单都懒得打开,还引用官渡之战后,曹操烧掉袁绍信件的典故,表明自己毫无穷追不舍之意。
这一小小举动,竞相引来在场诸人的暗赞。
就连崔耕都暗道,老冯同志果然是条辣嘴的老姜啊,这事儿办得漂亮!
接下来,就是如何处置梁波了。
崔耕虽然恨极了此人,但又没人家贪赃枉法的证据,这厮也不过是武三忠放出来咬人的一条狗,还能怎么办?
于是他以手相搀,打着官腔道:“上指下派,梁都尉何罪之有?快快请起,本御史绝不会公报私仇。”
好家伙,这刚接了任命,张嘴便自称起御史来,入戏挺快!
梁波缓缓起身,但他知道崔二郎嘴上说绝不会公报私仇,心里肯定不是这么想的。刚才梁子都结这么深了,怎么可能一笑泯恩仇?
他可不是三岁小童,天真无邪!
以如今姓崔的岭南道肃政使的身份,随时都可以给自己小鞋穿。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儿,自己在广州城里干得那些欺人敛财的勾当,只要崔二郎找个由头去趟广州城,百姓们告他的状纸还不把他淹了?那么多伤天害理的案子,就别指望武三忠这座靠山替他背黑锅了。
想到这里,他站起身来,从袖兜中拿出一个锦盒,暗暗塞到了崔耕的手中,低声道:“崔御史,往昔多有得罪之处,这份小礼物,就当在下给您的赔礼了。不值什么,算是在下的一点心意。”
别说众目睽睽之下了,便是四下无人,崔耕也不可能收他的贿赂!
这不等于是把自己的把柄,主动交到武三忠的手中吗?
于是他赶紧拒绝道:“梁都尉言重了,你我二人只有公事上的冲突,没有任何私怨。这得罪二字,更是无从谈起。”
可梁波坚持道:“公事上的冲突也算得罪,还请崔御史务必收下。”
“这份礼物太贵重了,本官不能收。”
……
就这样,双方一个坚决要给,一个坚决不要,僵持了一会后,见崔耕意志坚决,梁波也只能作罢。
可崔耕越是不肯收受自己的示好,梁波的心里就越没底,不由暗忖,姓崔的不收,看来还是不想放过我啊,他日绝对是要仗着岭南道肃政使的职司,以报今日之仇啊!
哼,姓崔的,都说光棍打九十九不打加一,你明不明白?老子如此低声下气,你都不肯与我握手言和,那没啥说的,咱们就拼个你死我活!
主意既定,梁波便打着哈哈的与崔耕冯朴等人敷衍了几句,大概之意无非就是说,此次莽撞了,都是误会云云。
瞅着众人对他也没什么热情,尤其是郭恪,更是对他没有好脸看,继续呆在这儿也是别扭尴尬。很快,他便请辞,佯称广州折冲府那边公务繁忙,也要赶紧回去向武安抚使复命并解释此次的误会等等。
遂,在没有人相送的尴尬气氛下,梁波重新带着五百兵甲出了泉州城,返回广州。
……
……
十数日后,他回到广州。
马不停蹄,第一时间面见了武三忠,添油加醋地把崔耕的跋扈之处说了一遍,并且数次提醒武三忠,如今双方经历了这场冲突,早就是不死不休之局。武三忠必须先发制人,才能得保无虞。
先是经历了丧子之痛,又是经历无法手刃祸首,如今又听着戕害自己儿子的祸首崔二郎,居然因祸得福,成了岭南道肃政使,手握监察弹劾岭南道地方官员之权。
武三忠此时之怒火,可想而知。
在大骂梁波废物之后,他又怒砸了厅堂中的瓶瓶罐罐,更是殴打了数名仆役泄愤之后,这才缓缓趋于平静。
武三忠在厅中扶起一把被他踢倒在地的胡凳,重新坐了下来,皱眉望向面色战战兢兢的梁波,沉声问道:“丧子之仇不共戴天!本官倒是想收拾姓崔的这个臭商贾,不过……他走了狄仁杰的门路,成了岭南道肃政使,一时间想要对付他,恐怕没那么容易了!”
“安抚使大人,依下官所见,要对付崔二郎,也非难事!”
梁波咽了口唾沫,壮着胆说道:“这厮年轻气盛,如今又擢升岭南道肃政使,自然最是春风得意时!这种人为了求名,肯定会找一些冤案来平反,毕竟肃政使除了监察地方官外,还有平冤断案之责。呵呵,人只要做事,哪有不出错的?只要他判错了案子,安抚使大人便可上书朝廷弹劾他。想那崔二郎在朝中没有什么根基,只要证据确凿,他就得丢官罢职,狄仁杰贵为一朝宰辅,岂能护一个小小七品肃政使多时?”
“话是那样说……”
武三忠还是不大放心,道:“不过崔二郎在岭南道的任期不过一年,一年期满便会离开岭南道,届时本官也是鞭长莫及。这么短的时间,兴许他就躲懒不判案呢?或是,短时间里本官找不着他判错的案子呢?弹劾他的机会,不好找呐!你这主意,不好,不好……”
“安抚使大人勿忧!”
梁波嘴角一撇,眉宇间多了一抹狠厉,凑过脸去低声提议道:“没有案子,咱们就制造案子!”
肃政使,往大了说也是朝廷御史,但又略有不同。
想当初武则天还没篡夺大宝,却一直临朝掌着权,整个大唐说一不二,她的儿子皇帝不过是个傀儡罢了。
她为了与李唐切割,很喜欢搞些新朝新气象。比如把中央很多部门改了名字,再比如对御史台进行了改革。
原来的御史台是以御史大夫为主官,御史中丞副之,其下还有领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全国上下都在其监察之列。
武则天改革后,将原来的御史台改为左肃政台,负责监察中央官员和军队。后又新成立了一个右肃政台,专门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按说这权责也挺明确,然而双方都不满意。
左肃政台觉得,尼玛我的权力平白无故少了一半,这叫什么事儿啊?
右肃政台觉得,咱干御史品级又低,不就图个名扬天下吗?不能弹劾各位朝廷大佬,专门去找地方官吏的麻烦,这还有什么意思?
于是乎,两边都向武则天上表,要求扩大自己的职权。
武则天作为皇帝,当然是不希望手下一团和气的,手底下互相钳制,她才能高枕无忧嘛。尤其是像御史台这种类似皇帝耳目的机构。
所以,她对左右肃政台上表的奏章呢,基本上采取模棱两可,既不同意也不反对的态度。
哪怕具体到某件事情上,即便插手的那个肃政台不合规矩,她也故意视而不见。
这也就加剧了两个肃政台的权责混乱。
尤其是右肃政台,按理说是新近成立的,论资格可比由御史台改名的“左肃政台”差远了,双方既权责不明确,又无先例可循,于是乎就给了狄仁杰一个“徇私”的机会。
他本身既是宰相,又因为擒倭王荐才有功被封了右肃政使,掌管着右肃政台。
于是乎,念及着冯朴的情谊,沈拓的请求,还有此番他占了倭王之功的便宜功劳,他就趁着职权便利徇私了一把,作为顺水人情给崔耕安排了这一个“岭南道肃政使”的临时差遣,秩七品,任期只有一年。
右肃政台负责监察地方百官嘛,所以这个岭南道肃政使正好可以监察岭南道各州县的官员。
将崔二郎擢升至这个位置,狄仁杰可谓是仁至义尽,恩情满满。
但凡官场中人都知道,御史是个镀金的好差事,但凡任期一满再调到别的职司,都会连升数级,此乃惯例。
有了岭南道肃政使这个跳板,崔耕只需安安稳稳呆上一年任期满,便可想办法调出右肃政台,再不济升个六品或从五品,不再话下!
届时,用心运作一番调往小州小府的,主政一地,未尝没有可能。到了那时,武三忠这个岭南道安抚使就算想要对付他,也是鞭长莫及啊。
至于临时任期满后该如何运作……那就得看崔耕自己了,狄仁杰又不是他崔二郎的野爹,能做到如今这一步已经难能可贵,人情欠大发了。
甭管别的,至少这临时一年的任期内,武三忠想要仗着安抚使之位压人,公报私仇对付他,那是想也别想了。
岭南道肃政使啊,有监察弹劾岭南道的地方官员,谁敢对御史动手?那不是要打朝廷的耳目吗?借他武三忠十个狗胆,也不敢如此明目张胆啊!
……
梁波岂能不懂这个岭南道肃政使的份量,眼下别说是他这个小小的广州折冲府果毅都尉,便是武三忠本人,亦没有权力对崔耕进行任何处置。
此时他手中由武三忠签发的那份捉拿崔二郎的手令,俨然成了废纸!
不仅如此,若是崔耕发了狠,以岭南道肃政使的身份上书朝廷,弹劾武三忠,那都是在他的职权范围。哪怕武则天念及武三忠有武氏骨血的情分,驳回弹劾不予采纳,那也说明人崔二郎真有硬肛武三忠的实力。
监察弹劾地方官员,本是肃政使之权,武三忠就算气得雷霆震怒,又能怎样?
杀御史,造反吗?
梁波很清楚,武三忠再恨得牙痒痒也是不敢!
至于说岭南道肃政使是临时差遣?笑话,武三忠这个岭南道安抚使也是临时差遣的,好吗?大哥别说二哥!
梁波更清楚,崔二郎这个岭南道肃政使也许弹劾不了武三忠,但对自己这个从六品的果毅都尉,那绝对是手拿把攥,随便弹劾自己一个敲诈勒索地方豪绅的罪名,都吃不了兜着走啊!
至于自己的大靠山武三忠会不会保自己,拉倒吧,武三忠那狗日的什么人?别指望了!
越想越是担忧,越担忧越是害怕……
不行!
梁波暗暗寻思着,老子总不能为了讨武三忠欢心,丢了乌纱和性命吧?
于是,他跪在地上又再次连番磕起头来,不断哀求道:“崔御史,之前都是误会,误会呐!我也是出于无奈,奉了武安抚使……”
“呸,无耻!不就是个岭南道肃政使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值得你堂堂的果毅都尉如此摇尾乞怜?”
梁波还没解释告饶完,便被人一番奚落打断了。
并非别人,正是他刚才的亲密战友——张子瑞。
张子瑞对崔耕就没那么多的忌惮了,他自从被贬配到泉州当别驾之后,只拿俸禄不干活,既然不做事也没什么把柄让人抓。
至于说今天这事儿,完全是听命于武安抚使的命令行事,这算什么错?
反正冯朴郭恪还有崔二郎已经统统得罪光了,还不如索性死抱着武三忠这条皇亲国戚的大腿算球。
再说了,他张子瑞都能从扬州刺史任上贬配到泉州别驾,还怕个蛋啊?了不起你再上奏折弹劾嘛,反正我的官场生涯就这么回事儿了,再差能差到哪儿去?
他倒是光棍儿,骂完了梁波之后,冲着崔耕等人冷然一笑道:“崔二郎冯朴,今天算你们赢了,不过,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本官这就往广州一行,将今日泉州之事如实禀报武安抚使,山不转水转,咱们走着瞧!”
说罢,他有意无意地将那张之前投效他的泉州官场官员名单,往地上一扔,遂迈步出楼。
冯朴对那份名单连看都没看,不屑地道:“临走之前还玩这种下作手段?呵呵,想要挑拨我泉州府官场同僚的团结?呸,真当老夫没看过三国啊?就你张子瑞这点出息,还想帮武三忠出谋划策?实在是自不量力!”
言罢,他当场便叫望海楼的伙计找了个火折子,将那份名单付之一炬。
冯朴到底是老油子,他知道此番泉州官场内斗,他们这边虽是赢了,但他毕竟只是刺史不是皇帝老爷,不可能将名单上站队的官员悉数革职。
他看得出来,张子瑞明显是想用这份名单,假借自己的手让自己来排除异己,好让泉州府众官员上下对立,让他冯朴在泉州官场中丧失人心。
他偏偏不让他如意!
他不仅连名单都懒得打开,还引用官渡之战后,曹操烧掉袁绍信件的典故,表明自己毫无穷追不舍之意。
这一小小举动,竞相引来在场诸人的暗赞。
就连崔耕都暗道,老冯同志果然是条辣嘴的老姜啊,这事儿办得漂亮!
接下来,就是如何处置梁波了。
崔耕虽然恨极了此人,但又没人家贪赃枉法的证据,这厮也不过是武三忠放出来咬人的一条狗,还能怎么办?
于是他以手相搀,打着官腔道:“上指下派,梁都尉何罪之有?快快请起,本御史绝不会公报私仇。”
好家伙,这刚接了任命,张嘴便自称起御史来,入戏挺快!
梁波缓缓起身,但他知道崔二郎嘴上说绝不会公报私仇,心里肯定不是这么想的。刚才梁子都结这么深了,怎么可能一笑泯恩仇?
他可不是三岁小童,天真无邪!
以如今姓崔的岭南道肃政使的身份,随时都可以给自己小鞋穿。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儿,自己在广州城里干得那些欺人敛财的勾当,只要崔二郎找个由头去趟广州城,百姓们告他的状纸还不把他淹了?那么多伤天害理的案子,就别指望武三忠这座靠山替他背黑锅了。
想到这里,他站起身来,从袖兜中拿出一个锦盒,暗暗塞到了崔耕的手中,低声道:“崔御史,往昔多有得罪之处,这份小礼物,就当在下给您的赔礼了。不值什么,算是在下的一点心意。”
别说众目睽睽之下了,便是四下无人,崔耕也不可能收他的贿赂!
这不等于是把自己的把柄,主动交到武三忠的手中吗?
于是他赶紧拒绝道:“梁都尉言重了,你我二人只有公事上的冲突,没有任何私怨。这得罪二字,更是无从谈起。”
可梁波坚持道:“公事上的冲突也算得罪,还请崔御史务必收下。”
“这份礼物太贵重了,本官不能收。”
……
就这样,双方一个坚决要给,一个坚决不要,僵持了一会后,见崔耕意志坚决,梁波也只能作罢。
可崔耕越是不肯收受自己的示好,梁波的心里就越没底,不由暗忖,姓崔的不收,看来还是不想放过我啊,他日绝对是要仗着岭南道肃政使的职司,以报今日之仇啊!
哼,姓崔的,都说光棍打九十九不打加一,你明不明白?老子如此低声下气,你都不肯与我握手言和,那没啥说的,咱们就拼个你死我活!
主意既定,梁波便打着哈哈的与崔耕冯朴等人敷衍了几句,大概之意无非就是说,此次莽撞了,都是误会云云。
瞅着众人对他也没什么热情,尤其是郭恪,更是对他没有好脸看,继续呆在这儿也是别扭尴尬。很快,他便请辞,佯称广州折冲府那边公务繁忙,也要赶紧回去向武安抚使复命并解释此次的误会等等。
遂,在没有人相送的尴尬气氛下,梁波重新带着五百兵甲出了泉州城,返回广州。
……
……
十数日后,他回到广州。
马不停蹄,第一时间面见了武三忠,添油加醋地把崔耕的跋扈之处说了一遍,并且数次提醒武三忠,如今双方经历了这场冲突,早就是不死不休之局。武三忠必须先发制人,才能得保无虞。
先是经历了丧子之痛,又是经历无法手刃祸首,如今又听着戕害自己儿子的祸首崔二郎,居然因祸得福,成了岭南道肃政使,手握监察弹劾岭南道地方官员之权。
武三忠此时之怒火,可想而知。
在大骂梁波废物之后,他又怒砸了厅堂中的瓶瓶罐罐,更是殴打了数名仆役泄愤之后,这才缓缓趋于平静。
武三忠在厅中扶起一把被他踢倒在地的胡凳,重新坐了下来,皱眉望向面色战战兢兢的梁波,沉声问道:“丧子之仇不共戴天!本官倒是想收拾姓崔的这个臭商贾,不过……他走了狄仁杰的门路,成了岭南道肃政使,一时间想要对付他,恐怕没那么容易了!”
“安抚使大人,依下官所见,要对付崔二郎,也非难事!”
梁波咽了口唾沫,壮着胆说道:“这厮年轻气盛,如今又擢升岭南道肃政使,自然最是春风得意时!这种人为了求名,肯定会找一些冤案来平反,毕竟肃政使除了监察地方官外,还有平冤断案之责。呵呵,人只要做事,哪有不出错的?只要他判错了案子,安抚使大人便可上书朝廷弹劾他。想那崔二郎在朝中没有什么根基,只要证据确凿,他就得丢官罢职,狄仁杰贵为一朝宰辅,岂能护一个小小七品肃政使多时?”
“话是那样说……”
武三忠还是不大放心,道:“不过崔二郎在岭南道的任期不过一年,一年期满便会离开岭南道,届时本官也是鞭长莫及。这么短的时间,兴许他就躲懒不判案呢?或是,短时间里本官找不着他判错的案子呢?弹劾他的机会,不好找呐!你这主意,不好,不好……”
“安抚使大人勿忧!”
梁波嘴角一撇,眉宇间多了一抹狠厉,凑过脸去低声提议道:“没有案子,咱们就制造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