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耕胸有成竹地道:“那是自然,傲晴你就请好吧!”
“你到底准备了什么宝物?”贺娄傲晴还是有些不放心,道:“十大宝物大多有主,时间上也来不及啊!”
“嘿嘿,没有宝物,咱们临时做一个不就行了吗?”
从第二天开始,崔耕就向杨崇仁要了工匠和材料来,在一处小院内“叮叮当当”的做起了“宝物”。
这就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崔耕要的材料,都是普通的粗陋之物,跟所谓的“十大宝物”,哪样都不挨着啊!难道,他还真有点石成金之能不成?
然而,无论是谁,包括王元宝和贺娄傲晴,都不准进入小院之内。众人也只得暂时把好奇埋在心里。
眨眼间,第三天到了。
除了李隆基主仆郑普思父子之外,杨家庄还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正是淄州刺史薛树。
杨家庄客厅内。
见礼已毕,略微寒暄了几句后,薛树就主动解释,道:“郑监正非要下官来做个评判,其实下官德行浅薄,又哪配评判临淄王扶阳王和郑监正的是非了?我就是适逢其会,做个见证而已。”
崔耕道:“薛刺史不必紧张,本王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你只要持平而论就成。”
“多谢崔尚书体谅。”
紧接着,杨崇仁道:“现在,三方已经到齐,就请各自出示聘礼吧?不知谁先来?”
李隆基道:“谁先谁后都一样,不如小王这边先来。”
“临淄王请。”
李隆基一使眼色,就有随行的卫士拿着一个箱子到来,把箱子打开,里面赫然是一个玉鞍,色呈淡黄,造型古拙。
杨崇仁面色微变,道:“这便是岐王的至宝马鞍玉吗?”
王琚侃侃而谈,道:“准确地讲,此宝叫暖玉鞍。暖玉鞍确实如传言一样,冬日放在马背之上,如坐温火,实乃天下难得的宝物。”
杨崇仁奇怪道:“暖玉鞍不是岐王之宝吗?怎么可能在三日内,从长安送到淄州?”
“三日内从长安送到淄州当然不可能。不过么……”
“怎样?”
“临淄王和岐王兄弟情深,就在临淄王前往潞州之前,他就把此宝送给了临淄王。只是没想到,这场兄弟赠宝之举,竟促成了一场好姻缘。说起来,临淄王和令媛的婚事,还真颇有些上天注定天作之合的意思啊!”
旁边的郑云听了这话不乐意了,道:“哼,什么天作之合?临淄王有宝物,莫非本王就没有了么?”
“啊?你有什么宝物?”
“就是此物!”
说着话,郑云拿出一个锦盒,将盒子打开,里面赫然是一个酒杯,通体青色,其纹理乱如丝麻,其薄如纸,杯足上刻有缕金字:自暖杯。
杨崇仁皱眉道:“这是真正的自暖杯,还是赝品?敢问郑公子是从何处得到的此宝?”
郑云道:“当然是真的自暖杯,杨老爷子不信的话,拿酒来一验便知。至于本公子因何得到的此宝么,其实非常容易,本公子买的。”
“花了多少钱?”
“两百贯!”
两百贯钱当然不少,但以买自暖被来说,还是价格太低了。杨崇仁道:“那就是旁人不识得此宝,郑公子捡漏了?”
郑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得意道:“兄弟赠宝算什么?本公子随便一买,就买到了自暖杯,看来本公子和令媛才是真正的天作之合哩!”
杨崇仁不愿意看郑云这副小人得志的模样,看向崔耕这边道:“敢问扶阳王,又有没有带来宝物呢?”
崔耕道:“本王不如临淄王和郑公子,恰巧得到了大唐十大宝物之一。不过么,我仿制了一样宝物——清凉扇。”
“啥?清凉扇?”
闻听此言,众人尽皆瞠目结舌。
最吃惊的还得说是杨崇仁,他最清楚了,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清亮扇这种宝物。是自己为了忽悠郑普思李隆基等人,才杜撰了一个“清凉扇”的名目,凑成了所谓的“大唐十宝。”
这可奇了,怎么崔耕竟然造出被不存在的宝物呢?
李隆基也甚是奇怪,所谓大唐十宝:记事珠游仙枕自暖杯辟寒犀警恶刀夜明杖马鞍玉清凉扇占雨石。
其中,记事珠游仙枕辟寒犀警恶刀照病镜清亮扇这些宝物,功能颇多夸张之处,根本就不大可能仿制。
也就是夜明杖占雨石马鞍玉自暖杯才有可能是真正的人造宝物,与传言相符。
怎么崔耕不仿造别的宝物,偏偏仿造清凉扇呢?洒上清水,就有宝扇生风?那怎么可能?
其实,崔耕决定造清亮扇,当然是有原因的。
在历史记载中,在李隆基当政的开元年间,王元宝成为了长安首富。
据说,王元宝有一样宝扇,名曰清凉扇,洒上水之后,飒然生风。
李隆基召见王元宝,命他拿出清凉扇来给自己一观。
最后,李隆基叹道:“此龙皮扇也”,将宝扇还给了王元宝。
崔耕自从和王元宝结交后,一直在想,这个龙皮扇到底是什么原理呢?然而,洒水就能出凉风,这在后世科技昌明的时代都没办法解决。难不成,这真是什么龙皮制出来的扇子?
后来,终于有一天,崔耕豁然开朗。所谓龙者“能大能小,能藏能隐,可动于九天之上,可藏于九天之下”。
李隆基这么说,是不是意味着,所谓“清凉扇”根本不存在?
嗯,很有道理。要不然,以李隆基的尿性,得了这等堪比后世空调的好物,焉肯又还给王元宝?要知道,这位可是连儿子的老婆都抢的主儿。
不过,这些天的思考,崔耕也没白浪费时间。至少,他想出了一个替代品。
这才有了崔耕当初问杨崇仁那句:“再比如清凉扇,撒上清水就能飒然生风。我若是找来一把扇子,点上一把火,也能生风呢?不知行不行?”
幸亏崔耕发明了此物,要不然,李隆基和郑云都拿出了大唐十大宝物之一,他可就抓瞎了。
“来人,把本王所制的清凉扇,抬上来!”
“喏!”
封常清宋根海剧士开黄有为一声答应,抬着一个物事抬进了大厅。
必须得抬,此物不仅重量不轻,而且体积着实不小。准确地说,这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大木头箱子,只有一个不大的口子冲着外面,里面黑洞洞的,看不清有什么东西。
杨崇仁道:“这……这是清凉扇?”
“准确地说,是本官仿制的清凉扇。”
“可是……恕小老儿眼拙,此物和扇子,到底有哪点相像了?”
郑云笑道:“我知道。扶阳王将此物造的如此巨大,就是为了在里面藏一个人。只要里面那人不断扇风,不就可以有风从此物里面喷出吗?还别说,扶阳王这个耍赖皮的本事,还真是天下独步啊!”
杨崇仁可不信名满天下的崔青天会如此没品,道:“扶阳王,您解释一下?”
“这又何须解释?”
说着话,崔耕绕到了这个大木箱的后面,将把手微微一拉,露出了一个小门,道:“本王之所以将此宝做成一个箱子,不过是为了美观罢了。里面到底有没有人,郑公子一看便知。”
郑云弯着腰进了大箱子,打了火折子一照,见是一个古怪的机械装置,并没有什么其他人,奇怪道:“就这玩意儿,可以产生凉风?”
“当然?”
“怎么产生凉风?跟清凉扇一样,撒上点水?”
“非也,是点火。”
“点火产生凉风,这也太……”
“郑公子不信的话,一试便知,对了,点火就是点在此地……”
郑云顺着崔耕的指点,在那机器的底部,点燃了一堆撒上了豆油木材。
烈火熊熊,郑云觉得难受,赶紧从那木箱子里走了出来。
崔耕右手一展,道:“请到前面来。”
“前面干什么?对了,你的凉风呢……诶,还真有!”
郑云站在木箱特意留出来的口子那,但觉一股飒然凉风袭来,别提多舒爽了,顿时满脸的不可思议之色。
李隆基也是如见妖魅,道:“崔尚书,你究竟是怎么办到的?能否解说一二?”
“当然可以,且听本官慢慢道来……”
“你到底准备了什么宝物?”贺娄傲晴还是有些不放心,道:“十大宝物大多有主,时间上也来不及啊!”
“嘿嘿,没有宝物,咱们临时做一个不就行了吗?”
从第二天开始,崔耕就向杨崇仁要了工匠和材料来,在一处小院内“叮叮当当”的做起了“宝物”。
这就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崔耕要的材料,都是普通的粗陋之物,跟所谓的“十大宝物”,哪样都不挨着啊!难道,他还真有点石成金之能不成?
然而,无论是谁,包括王元宝和贺娄傲晴,都不准进入小院之内。众人也只得暂时把好奇埋在心里。
眨眼间,第三天到了。
除了李隆基主仆郑普思父子之外,杨家庄还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正是淄州刺史薛树。
杨家庄客厅内。
见礼已毕,略微寒暄了几句后,薛树就主动解释,道:“郑监正非要下官来做个评判,其实下官德行浅薄,又哪配评判临淄王扶阳王和郑监正的是非了?我就是适逢其会,做个见证而已。”
崔耕道:“薛刺史不必紧张,本王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你只要持平而论就成。”
“多谢崔尚书体谅。”
紧接着,杨崇仁道:“现在,三方已经到齐,就请各自出示聘礼吧?不知谁先来?”
李隆基道:“谁先谁后都一样,不如小王这边先来。”
“临淄王请。”
李隆基一使眼色,就有随行的卫士拿着一个箱子到来,把箱子打开,里面赫然是一个玉鞍,色呈淡黄,造型古拙。
杨崇仁面色微变,道:“这便是岐王的至宝马鞍玉吗?”
王琚侃侃而谈,道:“准确地讲,此宝叫暖玉鞍。暖玉鞍确实如传言一样,冬日放在马背之上,如坐温火,实乃天下难得的宝物。”
杨崇仁奇怪道:“暖玉鞍不是岐王之宝吗?怎么可能在三日内,从长安送到淄州?”
“三日内从长安送到淄州当然不可能。不过么……”
“怎样?”
“临淄王和岐王兄弟情深,就在临淄王前往潞州之前,他就把此宝送给了临淄王。只是没想到,这场兄弟赠宝之举,竟促成了一场好姻缘。说起来,临淄王和令媛的婚事,还真颇有些上天注定天作之合的意思啊!”
旁边的郑云听了这话不乐意了,道:“哼,什么天作之合?临淄王有宝物,莫非本王就没有了么?”
“啊?你有什么宝物?”
“就是此物!”
说着话,郑云拿出一个锦盒,将盒子打开,里面赫然是一个酒杯,通体青色,其纹理乱如丝麻,其薄如纸,杯足上刻有缕金字:自暖杯。
杨崇仁皱眉道:“这是真正的自暖杯,还是赝品?敢问郑公子是从何处得到的此宝?”
郑云道:“当然是真的自暖杯,杨老爷子不信的话,拿酒来一验便知。至于本公子因何得到的此宝么,其实非常容易,本公子买的。”
“花了多少钱?”
“两百贯!”
两百贯钱当然不少,但以买自暖被来说,还是价格太低了。杨崇仁道:“那就是旁人不识得此宝,郑公子捡漏了?”
郑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得意道:“兄弟赠宝算什么?本公子随便一买,就买到了自暖杯,看来本公子和令媛才是真正的天作之合哩!”
杨崇仁不愿意看郑云这副小人得志的模样,看向崔耕这边道:“敢问扶阳王,又有没有带来宝物呢?”
崔耕道:“本王不如临淄王和郑公子,恰巧得到了大唐十大宝物之一。不过么,我仿制了一样宝物——清凉扇。”
“啥?清凉扇?”
闻听此言,众人尽皆瞠目结舌。
最吃惊的还得说是杨崇仁,他最清楚了,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清亮扇这种宝物。是自己为了忽悠郑普思李隆基等人,才杜撰了一个“清凉扇”的名目,凑成了所谓的“大唐十宝。”
这可奇了,怎么崔耕竟然造出被不存在的宝物呢?
李隆基也甚是奇怪,所谓大唐十宝:记事珠游仙枕自暖杯辟寒犀警恶刀夜明杖马鞍玉清凉扇占雨石。
其中,记事珠游仙枕辟寒犀警恶刀照病镜清亮扇这些宝物,功能颇多夸张之处,根本就不大可能仿制。
也就是夜明杖占雨石马鞍玉自暖杯才有可能是真正的人造宝物,与传言相符。
怎么崔耕不仿造别的宝物,偏偏仿造清凉扇呢?洒上清水,就有宝扇生风?那怎么可能?
其实,崔耕决定造清亮扇,当然是有原因的。
在历史记载中,在李隆基当政的开元年间,王元宝成为了长安首富。
据说,王元宝有一样宝扇,名曰清凉扇,洒上水之后,飒然生风。
李隆基召见王元宝,命他拿出清凉扇来给自己一观。
最后,李隆基叹道:“此龙皮扇也”,将宝扇还给了王元宝。
崔耕自从和王元宝结交后,一直在想,这个龙皮扇到底是什么原理呢?然而,洒水就能出凉风,这在后世科技昌明的时代都没办法解决。难不成,这真是什么龙皮制出来的扇子?
后来,终于有一天,崔耕豁然开朗。所谓龙者“能大能小,能藏能隐,可动于九天之上,可藏于九天之下”。
李隆基这么说,是不是意味着,所谓“清凉扇”根本不存在?
嗯,很有道理。要不然,以李隆基的尿性,得了这等堪比后世空调的好物,焉肯又还给王元宝?要知道,这位可是连儿子的老婆都抢的主儿。
不过,这些天的思考,崔耕也没白浪费时间。至少,他想出了一个替代品。
这才有了崔耕当初问杨崇仁那句:“再比如清凉扇,撒上清水就能飒然生风。我若是找来一把扇子,点上一把火,也能生风呢?不知行不行?”
幸亏崔耕发明了此物,要不然,李隆基和郑云都拿出了大唐十大宝物之一,他可就抓瞎了。
“来人,把本王所制的清凉扇,抬上来!”
“喏!”
封常清宋根海剧士开黄有为一声答应,抬着一个物事抬进了大厅。
必须得抬,此物不仅重量不轻,而且体积着实不小。准确地说,这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大木头箱子,只有一个不大的口子冲着外面,里面黑洞洞的,看不清有什么东西。
杨崇仁道:“这……这是清凉扇?”
“准确地说,是本官仿制的清凉扇。”
“可是……恕小老儿眼拙,此物和扇子,到底有哪点相像了?”
郑云笑道:“我知道。扶阳王将此物造的如此巨大,就是为了在里面藏一个人。只要里面那人不断扇风,不就可以有风从此物里面喷出吗?还别说,扶阳王这个耍赖皮的本事,还真是天下独步啊!”
杨崇仁可不信名满天下的崔青天会如此没品,道:“扶阳王,您解释一下?”
“这又何须解释?”
说着话,崔耕绕到了这个大木箱的后面,将把手微微一拉,露出了一个小门,道:“本王之所以将此宝做成一个箱子,不过是为了美观罢了。里面到底有没有人,郑公子一看便知。”
郑云弯着腰进了大箱子,打了火折子一照,见是一个古怪的机械装置,并没有什么其他人,奇怪道:“就这玩意儿,可以产生凉风?”
“当然?”
“怎么产生凉风?跟清凉扇一样,撒上点水?”
“非也,是点火。”
“点火产生凉风,这也太……”
“郑公子不信的话,一试便知,对了,点火就是点在此地……”
郑云顺着崔耕的指点,在那机器的底部,点燃了一堆撒上了豆油木材。
烈火熊熊,郑云觉得难受,赶紧从那木箱子里走了出来。
崔耕右手一展,道:“请到前面来。”
“前面干什么?对了,你的凉风呢……诶,还真有!”
郑云站在木箱特意留出来的口子那,但觉一股飒然凉风袭来,别提多舒爽了,顿时满脸的不可思议之色。
李隆基也是如见妖魅,道:“崔尚书,你究竟是怎么办到的?能否解说一二?”
“当然可以,且听本官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