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思雅嘿嘿笑着不肯走:“冯书记,这福利哪能只有咱们养殖场发啊,我的意思是,咱们公社干部也每个人发一份,包括一只酱板鸭和一份皮蛋。大队干部们今年也多次帮咱们养殖场通知、组织社员来干活,他们也辛苦了,只是酱板鸭数量不够了,今年就暂时给他们发两份皮蛋。冯书记,你觉得怎么样?”
冯书记觉得不怎么样:“小余,这得好几百块钱。我知道,你们养殖场最近赚了点钱,但你们还欠着贷款,明年你不是说还要修厂房吗?缺钱的地方多了去,不要乱花。咱们公社以前那么多年都没发福利,那不是都过去了?没道理今年一定要发。”
得,果然是老一辈思维,节俭得很。余思雅相信,冯书记是真诚地拒绝发年礼,但其他干部未必。
公社的干部工资并不算高,很多拖家带口,一个人的工资养好几口人,并不宽裕。要是他们不发,没几个人舍得花四块钱去买酱板鸭吃。
“冯书记,这半年来,公社一直很支持我们养殖场的工作,发一份年礼养殖场还是发得起的,不会耽搁正事,你不用担心。再说了,咱们辛辛苦苦建养殖场,办村办企业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大家的生活更好吗?冯书记,我觉得这个礼应该发,能激发大家的斗志,这可比省几百块钱更有用。”余思雅振振有词地说道。
冯书记词穷,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反驳她:“你这丫头歪理一大堆,我说不过你。”
余思雅笑眯眯地说:“冯书记,这可不是歪理,这是事实。咱们自己就是产酱板鸭的,结果公社的人竟然都没吃过,连味道是什么都不知道。下次你们去县里开会,别的公社、县里的干部们问起来,你们怎么回答?说不出来,别人还相信咱们的酱板鸭好吃吗?你就当大家尝尝味道,以后给咱们酱板鸭拉客户了。”
“算了,我说不过你,发就发吧,你看着办。”最后冯书记不知道是被余思雅烦的不行,还是真被她说动了,妥协了。
余思雅高兴地说:“谢谢冯书记,我就知道,你一直最支持咱们养殖场了。”
“赶紧去发年礼,别在这里碍我的眼!”冯书记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把余思雅赶走了。
这丫头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子也不知道像了谁,关键是小嘴巴叭叭叭的太会说了。再让她说下去,不知道又要弄出什么花样来呢。
——
得了冯书记的批准,余思雅马上活动起来,招呼养殖场的员工将酱板鸭和皮蛋都点了点,然后包装好,一份一份搁好,接着她给大家开了个会。
“谢谢大家这半年来的勤劳工作,大家辛苦了。经过冯书记批准,我们养殖场决定发一次过年的福利,凡是养殖场的正式员工,都将有一份酱板鸭和一份皮蛋。大家过年也尝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我想这个一定特别有意义。”
听说还有福利,职工们都特别兴奋。这可是县里面省里面的大厂子才有的待遇啊,说出去都长面子。
等大家消化了这个消息后,余思雅笑道:“另外,咱们养殖场这半年来的发展脱离不了公社的支持。所以为了表示感激,经过我跟冯书记商量,咱们给公社干部每人也提供一份这样的年礼。此外,大队的干部们多次帮咱们组织人手过来帮忙,年底了也应该送一份礼物感谢他们。因为酱板鸭的数量有限,不够分,所以我提议每个大队干部送两份皮蛋,大家有意见吗?”
大家能有什么意见?大家只想快点发年礼。
“没意见,我们听余副主任的。”
余思雅满意地笑了:“好,现在咱们先开始送礼物。楚玉涛,你带着职工们去给各大队送礼,我跟小李去公社,咱们兵分两路,收工后再回到养殖场集合,进行内部表彰活动。”
内部表彰?这是什么?
大伙儿都好奇极了,余副主任每次搞什么,都是对他们有利的事,这回也不知道要发什么,难道是奖状?
为了年礼,为了内部表彰,大家都很积极,楚玉涛那边又分了几个小组,一起去把礼送到了各大队。
发了年礼后,下午大家重新到养殖场碰头。
余思雅把员工们都召到了会议室,指着留出来的酱板鸭和皮蛋说:“咱们先发年礼,一人一份,由小李同志给大家发,大家轮流去拿。”
等发完了年礼,余思雅提起表彰的事:“过去的半年,正是有了大家的努力,我们养殖场才会取得如此成绩。干得不好咱们要批评,干得好了,咱们要奖励,养殖场从今年开始,每年都会根据员工的贡献和入职时间综合考量,发放奖金!”
发钱?
饲养员大姐惊得站了起来:“余副主任,你,你没说错吧?”
余思雅摆手示意她坐下:“没说错,会根据表现来给大家发奖金。今年大家都表现很好,所以每个人都有份,两位销售同志入职时间最短,相对贡献少一些,发两块钱奖金。两位孵化工人入职三个月了,勤勤恳恳,昼夜替换,非常辛苦,发五块钱的奖金。三位饲养员大姐来得最早,起早贪黑,勤勤恳恳,闷头干活不多事,为养殖场的建设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发八元的奖金。”
说到这里,余思雅停顿了一下,接着道:“除了你们,咱们厂子里还有三位特殊的同志。他们虽然还没有正式纳入咱们养殖场的编制,但他们这半年来一直在帮咱们养殖场干活,却没拿一分钱的工资,让我们对他们的无私奉献予以最诚挚的感谢。楚玉涛和小李、文英同志,你们辛苦了,我代表养殖场给两位发二十元的工资,希望来年大家一起努力,将我们的养殖场建设得更好!”
“这么多?不合适吧。”楚玉涛有些无措,推辞道。
文英也觉得多了点:“小余,要不少一些吧,我们跟工人们拿得一样就行了。”
小李也猛点头。
余思雅可不答应:“多什么多?你们半年没拿一分钱的工资,我要是请人来,才给二十块钱吗?这是你们应的,拿着。要是有人不服气,那咱们就给算算你们半年来应该拿多少工资。”
再说了,这三位可是管理人才。按照多付出多得的原则,他们拿这些理所应当。
本来还颇有微词的职工听到这话都闭上了嘴,是啊,人家白干了那么多活儿,一分钱都没拿,现在拿二十块怎么了?
见大家都没意见,三人忐忑不安地接受了,虽然心里还有点不自在,但都很高兴,因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同和嘉奖。
不过小李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我们都有奖金,余副主任,你为厂子里付出得最多,最辛苦,你没有奖金吗?”
自己给自己发奖金,余思雅觉得有点别扭,但就像小李所说,她付出得最多,拿奖金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没必要为了避嫌就不拿。
所以思索了一下,余思雅开了口:“那我也拿二十块,楚玉涛同志,你待会儿把奖金的发放情况也一并记录到账目上,以备查询。”
“不是,余副主任,咱们都拿二十,你也才拿二十,这不大合适。”楚玉涛慢吞吞地说。
其他人也点头:“对,余副主任,你应该多拿一点,你功劳最大,最辛苦。”
余思雅举手制止了他们的议论:“这次就按这么发,等明年养殖场的领导班子成立后,我们会商讨出一个具体的奖励机制,力求做到公平公正。”
第33章
发完年终奖,1976年就要来了。
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吹起了变革的前奏,十年浩劫也即将结束,迎来新的时代。
对余思雅来说,这也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这是她穿越后过的第一个新年。
新年新气象,不管有钱没钱,大家都要争取过个好年。余思雅自然也不马虎,尤其是今年陪她过年的还多了两个孩子,更不能像以前她一个人那样随便对付了。
在这个物质贫乏,人口流动很小的年代,过年大家最盼的就是吃上平时没有的好东西,穿上好看的新衣服。当然孩子们比大人还多了一个盼头,可以领压岁钱。
余思雅家里就三个人,上面没有长辈,两个孩子才十几岁,处于半懂事的年纪,所以过年的事还得她这个大人来操心。
第一件事就是置办年货,余思雅把囤了半年的各种票据全拿了出来。她现在是公社干部,每个月除了工资,还有粮票、肉票、油票、布票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大致可以参照城镇职工。
这些票据过期了就会作废,所以余思雅也不管公社供销社有没有,全拿了出来,打算待会儿能花光就花光。
除了她,沈红英和沈建东也各自分到了一丈的布票,一人一套新衣服的量,这是每个社员的福利。
余思雅把三人的票合拢在一块儿,拉着沈红英,让沈建东背着背篓,一起去公社。
这几天,采购年货的社员不少,公社供销社也比以往热闹了许多。
余思雅拿着票挨个的买,油盐酱醋,火柴蜡烛煤油,肥皂毛巾牙膏牙刷,糖果瓜子饼干……
买完了生活必需品,余思雅看到有人在买个蛤蜊油,白色的一个贝壳,比指甲略大,冬天擦手擦脸,防止皮肤干裂的好东西,不要票,一毛钱一盒,挺便宜的,余思雅一口气买了三盒,一人一盒。
沈红英见了赶紧阻止她:“够了,嫂子,够了,咱们俩共用一盒就行了,建东用不着。”
沈建东也笑嘻嘻地说:“男人用这东西干嘛,这是你们姑娘家才用的,嫂子我不要。”
毛都还没长齐就男人,余思雅不理他,付了钱,将蛤蜊油丢进了背篓里,想了一下,又问售货员要了一盒。
“我不习惯跟人共用擦脸的,大家一人一盒。”
沈建东侧头往背篓里望去:“可是嫂子你买了四盒。”
“还有一盒是给你们余大娘买的,下午我得去余家一趟,送年礼。”余思雅开口解释道。
她虽然对原主的父母没什么感情,也看不得他们的一些做派。但他们到底把原主抚养成人,比不负责任的余标两口子好太多了,所以该有的礼节她也不打算少,也省得有人以后拿这些做文章。
听说是给胡桂花买的,沈家姐弟俩都没意见了。
从供销社出来,余思雅又带着他们俩去了粮站,买了二十斤大米,十斤面粉,然后去肉联厂,将手里的肉票全换成了肉。
前一阵子,村里杀了猪,已经分过猪肉了。余思雅去了公社,粮食关系也转到了公社,村里分猪肉没她的份儿,两个孩子倒是一人分了三斤。当时余思雅很忙,也不在家,是他们姐弟俩自己去领的猪肉。
可能是她现在有了“出息”的缘故,哪怕是沈红英姐弟俩去分的肉,村里也没敢分差的给他们,都是五花肉、梅花肉,算是比较肥的。
一下子得了六斤肉,沈红英也舍不得这么吃了,除了当天切了一小块炒莴笋吃了,剩下的她全腌了起来,风干,做成了腊肉,挂在屋子里,打算以后慢慢吃。
要论精打细算,余思雅觉得自己远远不如沈红英。她真的是这个时代姑娘家的典范,十几岁,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全都会,余思雅的衣服坏了都是她帮忙给补的,补出来的线头非常整齐,比缝纫机缝出来也差不了多少。
也正是因为后勤有保障,家里的事不用她操心,余思雅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所以她对沈红英这个小姑娘是挺有好感的,从肉联厂出来后,余思雅就问沈红英:“我看不少小姑娘过年都买了头绳,你要不要也买一条新的,喜庆?”
沈红英连忙摇头:“不用了,嫂子,我的头绳还能用。”
好吧,公社供销社卖的头绳就那几样,在余思雅看来挺老气俗套的,在乡下有钱能买的东西也有限。
“那你们想想,咱们还有什么要买的,一块儿买了,省得还要跑一趟!”余思雅又说。
沈建东背着沉甸甸的背篓直摇头:“不用了,嫂子,这次就是买得最多的了。”
“是啊,嫂子,往年过年咱们可没买过这么多。”沈红英夸张地张开手比划了一下,“以前咱们就买半斤糖果,最多再买一斤肉,就没别的了。”
现在来公社的人很多也是这样,就买个两三样,回去给孩子们尝尝鲜,要是有客人上门,给两颗水果糖,半把瓜子就算招待对方了。
好吧,余思雅也想不出来还要买什么,她拎着肉和骨头说:“那好吧,咱们回去了,今天中午筒骨炖萝卜。萝卜可是有小人参的称号,营养又美味,现在天气冷,喝点热乎乎的汤暖和。”
回去之后,余思雅开始整理东西,沈红英去做饭了,沈建东给她打下手。
吃过饭,余思雅拿了一斤猪肉、一包饼干,一斤水果糖、五尺布,还有蛤蜊油去余家了。
临走前她交代:“我去一会儿就回来,红英你跟建东一起想想新衣服做什么样,等我回来,咱们去找裁缝帮忙做,这样过年你们就能穿上新衣服了。”
“嫂子,我自己做就行,不用去裁缝那里了。”沈红英连忙说道。去找裁缝还得给工钱,反正放假了,冬天也没多少活,她一两天就做好了。
余思雅没跟她争:“好吧,你试试,要是忙不过来咱们还是去找裁缝,也花不了几块钱。”
说完,她拎着东西就走了。冬天天黑得早,她早点去,也能早点回来。
临近过年,余家人都在,看到余思雅非常惊讶,自打半年前闹翻后,余思雅就再也没回过娘家,胡桂花倒是去找过她几次,也邀请过她回娘家,但都被余思雅给拒绝了。
余家人都以为余思雅还在生他们的气,过年也不会回来了,谁知道她今天竟然上门来了。
短暂的惊愕过来,余家人马上热情的招呼她。
“思雅,你回来了,吃过午饭了吗?要是没吃,嫂子给你煮鸡蛋面。”挺着六七个月大肚子的姜美丽热情地说。
余思雅赶紧制止了她:“不用,嫂子,我在家吃过了。这不要过年了吗?给你们送了点东西过来。”
“哎呀,你看你,回娘家就回娘家,还带什么东西啊,真是让你破费了。”姜美丽赶紧伸手接过了余思雅手里的东西。
余思雅笑了笑,没多说。虽然打交道不多,但她也清楚这个嫂子是什么样的人。
姜美丽把东西拿了进去,后面的胡桂花才找到说话的机会,上前拉着余思雅的手心疼地说:“哎呀,思雅,你这孩子怎么搞的,又瘦了,公社食堂的饭菜应该不差的呀。”
“不差,三天两头有肉,我只是工作比较忙。”余思雅随口解释了一句就岔开了话题,“你们还好吧。”
胡桂花赶紧点头,絮絮叨叨地说起了家里的事:“家里都挺好的,你嫂子再过两个多月就要生了,尿布小衣服都准备好了。还有你哥哥……”
余家人现在最关心的还是姜美丽肚子里的孩子,胡桂花的大孙子。
余思雅听了不置可否,只是点头,也不搭话。
进了屋,余思雅就看到余大庆坐在堂屋的主位上,手里拿着烟杆,伴着一张脸,看到余思雅,他不冷不热地问道:“你在公社的工作还好吧?”
余思雅笑道:“还好,有领导们支持,一切工作都挺顺利的。”
冯书记觉得不怎么样:“小余,这得好几百块钱。我知道,你们养殖场最近赚了点钱,但你们还欠着贷款,明年你不是说还要修厂房吗?缺钱的地方多了去,不要乱花。咱们公社以前那么多年都没发福利,那不是都过去了?没道理今年一定要发。”
得,果然是老一辈思维,节俭得很。余思雅相信,冯书记是真诚地拒绝发年礼,但其他干部未必。
公社的干部工资并不算高,很多拖家带口,一个人的工资养好几口人,并不宽裕。要是他们不发,没几个人舍得花四块钱去买酱板鸭吃。
“冯书记,这半年来,公社一直很支持我们养殖场的工作,发一份年礼养殖场还是发得起的,不会耽搁正事,你不用担心。再说了,咱们辛辛苦苦建养殖场,办村办企业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大家的生活更好吗?冯书记,我觉得这个礼应该发,能激发大家的斗志,这可比省几百块钱更有用。”余思雅振振有词地说道。
冯书记词穷,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反驳她:“你这丫头歪理一大堆,我说不过你。”
余思雅笑眯眯地说:“冯书记,这可不是歪理,这是事实。咱们自己就是产酱板鸭的,结果公社的人竟然都没吃过,连味道是什么都不知道。下次你们去县里开会,别的公社、县里的干部们问起来,你们怎么回答?说不出来,别人还相信咱们的酱板鸭好吃吗?你就当大家尝尝味道,以后给咱们酱板鸭拉客户了。”
“算了,我说不过你,发就发吧,你看着办。”最后冯书记不知道是被余思雅烦的不行,还是真被她说动了,妥协了。
余思雅高兴地说:“谢谢冯书记,我就知道,你一直最支持咱们养殖场了。”
“赶紧去发年礼,别在这里碍我的眼!”冯书记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把余思雅赶走了。
这丫头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子也不知道像了谁,关键是小嘴巴叭叭叭的太会说了。再让她说下去,不知道又要弄出什么花样来呢。
——
得了冯书记的批准,余思雅马上活动起来,招呼养殖场的员工将酱板鸭和皮蛋都点了点,然后包装好,一份一份搁好,接着她给大家开了个会。
“谢谢大家这半年来的勤劳工作,大家辛苦了。经过冯书记批准,我们养殖场决定发一次过年的福利,凡是养殖场的正式员工,都将有一份酱板鸭和一份皮蛋。大家过年也尝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我想这个一定特别有意义。”
听说还有福利,职工们都特别兴奋。这可是县里面省里面的大厂子才有的待遇啊,说出去都长面子。
等大家消化了这个消息后,余思雅笑道:“另外,咱们养殖场这半年来的发展脱离不了公社的支持。所以为了表示感激,经过我跟冯书记商量,咱们给公社干部每人也提供一份这样的年礼。此外,大队的干部们多次帮咱们组织人手过来帮忙,年底了也应该送一份礼物感谢他们。因为酱板鸭的数量有限,不够分,所以我提议每个大队干部送两份皮蛋,大家有意见吗?”
大家能有什么意见?大家只想快点发年礼。
“没意见,我们听余副主任的。”
余思雅满意地笑了:“好,现在咱们先开始送礼物。楚玉涛,你带着职工们去给各大队送礼,我跟小李去公社,咱们兵分两路,收工后再回到养殖场集合,进行内部表彰活动。”
内部表彰?这是什么?
大伙儿都好奇极了,余副主任每次搞什么,都是对他们有利的事,这回也不知道要发什么,难道是奖状?
为了年礼,为了内部表彰,大家都很积极,楚玉涛那边又分了几个小组,一起去把礼送到了各大队。
发了年礼后,下午大家重新到养殖场碰头。
余思雅把员工们都召到了会议室,指着留出来的酱板鸭和皮蛋说:“咱们先发年礼,一人一份,由小李同志给大家发,大家轮流去拿。”
等发完了年礼,余思雅提起表彰的事:“过去的半年,正是有了大家的努力,我们养殖场才会取得如此成绩。干得不好咱们要批评,干得好了,咱们要奖励,养殖场从今年开始,每年都会根据员工的贡献和入职时间综合考量,发放奖金!”
发钱?
饲养员大姐惊得站了起来:“余副主任,你,你没说错吧?”
余思雅摆手示意她坐下:“没说错,会根据表现来给大家发奖金。今年大家都表现很好,所以每个人都有份,两位销售同志入职时间最短,相对贡献少一些,发两块钱奖金。两位孵化工人入职三个月了,勤勤恳恳,昼夜替换,非常辛苦,发五块钱的奖金。三位饲养员大姐来得最早,起早贪黑,勤勤恳恳,闷头干活不多事,为养殖场的建设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发八元的奖金。”
说到这里,余思雅停顿了一下,接着道:“除了你们,咱们厂子里还有三位特殊的同志。他们虽然还没有正式纳入咱们养殖场的编制,但他们这半年来一直在帮咱们养殖场干活,却没拿一分钱的工资,让我们对他们的无私奉献予以最诚挚的感谢。楚玉涛和小李、文英同志,你们辛苦了,我代表养殖场给两位发二十元的工资,希望来年大家一起努力,将我们的养殖场建设得更好!”
“这么多?不合适吧。”楚玉涛有些无措,推辞道。
文英也觉得多了点:“小余,要不少一些吧,我们跟工人们拿得一样就行了。”
小李也猛点头。
余思雅可不答应:“多什么多?你们半年没拿一分钱的工资,我要是请人来,才给二十块钱吗?这是你们应的,拿着。要是有人不服气,那咱们就给算算你们半年来应该拿多少工资。”
再说了,这三位可是管理人才。按照多付出多得的原则,他们拿这些理所应当。
本来还颇有微词的职工听到这话都闭上了嘴,是啊,人家白干了那么多活儿,一分钱都没拿,现在拿二十块怎么了?
见大家都没意见,三人忐忑不安地接受了,虽然心里还有点不自在,但都很高兴,因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同和嘉奖。
不过小李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我们都有奖金,余副主任,你为厂子里付出得最多,最辛苦,你没有奖金吗?”
自己给自己发奖金,余思雅觉得有点别扭,但就像小李所说,她付出得最多,拿奖金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没必要为了避嫌就不拿。
所以思索了一下,余思雅开了口:“那我也拿二十块,楚玉涛同志,你待会儿把奖金的发放情况也一并记录到账目上,以备查询。”
“不是,余副主任,咱们都拿二十,你也才拿二十,这不大合适。”楚玉涛慢吞吞地说。
其他人也点头:“对,余副主任,你应该多拿一点,你功劳最大,最辛苦。”
余思雅举手制止了他们的议论:“这次就按这么发,等明年养殖场的领导班子成立后,我们会商讨出一个具体的奖励机制,力求做到公平公正。”
第33章
发完年终奖,1976年就要来了。
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吹起了变革的前奏,十年浩劫也即将结束,迎来新的时代。
对余思雅来说,这也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这是她穿越后过的第一个新年。
新年新气象,不管有钱没钱,大家都要争取过个好年。余思雅自然也不马虎,尤其是今年陪她过年的还多了两个孩子,更不能像以前她一个人那样随便对付了。
在这个物质贫乏,人口流动很小的年代,过年大家最盼的就是吃上平时没有的好东西,穿上好看的新衣服。当然孩子们比大人还多了一个盼头,可以领压岁钱。
余思雅家里就三个人,上面没有长辈,两个孩子才十几岁,处于半懂事的年纪,所以过年的事还得她这个大人来操心。
第一件事就是置办年货,余思雅把囤了半年的各种票据全拿了出来。她现在是公社干部,每个月除了工资,还有粮票、肉票、油票、布票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大致可以参照城镇职工。
这些票据过期了就会作废,所以余思雅也不管公社供销社有没有,全拿了出来,打算待会儿能花光就花光。
除了她,沈红英和沈建东也各自分到了一丈的布票,一人一套新衣服的量,这是每个社员的福利。
余思雅把三人的票合拢在一块儿,拉着沈红英,让沈建东背着背篓,一起去公社。
这几天,采购年货的社员不少,公社供销社也比以往热闹了许多。
余思雅拿着票挨个的买,油盐酱醋,火柴蜡烛煤油,肥皂毛巾牙膏牙刷,糖果瓜子饼干……
买完了生活必需品,余思雅看到有人在买个蛤蜊油,白色的一个贝壳,比指甲略大,冬天擦手擦脸,防止皮肤干裂的好东西,不要票,一毛钱一盒,挺便宜的,余思雅一口气买了三盒,一人一盒。
沈红英见了赶紧阻止她:“够了,嫂子,够了,咱们俩共用一盒就行了,建东用不着。”
沈建东也笑嘻嘻地说:“男人用这东西干嘛,这是你们姑娘家才用的,嫂子我不要。”
毛都还没长齐就男人,余思雅不理他,付了钱,将蛤蜊油丢进了背篓里,想了一下,又问售货员要了一盒。
“我不习惯跟人共用擦脸的,大家一人一盒。”
沈建东侧头往背篓里望去:“可是嫂子你买了四盒。”
“还有一盒是给你们余大娘买的,下午我得去余家一趟,送年礼。”余思雅开口解释道。
她虽然对原主的父母没什么感情,也看不得他们的一些做派。但他们到底把原主抚养成人,比不负责任的余标两口子好太多了,所以该有的礼节她也不打算少,也省得有人以后拿这些做文章。
听说是给胡桂花买的,沈家姐弟俩都没意见了。
从供销社出来,余思雅又带着他们俩去了粮站,买了二十斤大米,十斤面粉,然后去肉联厂,将手里的肉票全换成了肉。
前一阵子,村里杀了猪,已经分过猪肉了。余思雅去了公社,粮食关系也转到了公社,村里分猪肉没她的份儿,两个孩子倒是一人分了三斤。当时余思雅很忙,也不在家,是他们姐弟俩自己去领的猪肉。
可能是她现在有了“出息”的缘故,哪怕是沈红英姐弟俩去分的肉,村里也没敢分差的给他们,都是五花肉、梅花肉,算是比较肥的。
一下子得了六斤肉,沈红英也舍不得这么吃了,除了当天切了一小块炒莴笋吃了,剩下的她全腌了起来,风干,做成了腊肉,挂在屋子里,打算以后慢慢吃。
要论精打细算,余思雅觉得自己远远不如沈红英。她真的是这个时代姑娘家的典范,十几岁,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全都会,余思雅的衣服坏了都是她帮忙给补的,补出来的线头非常整齐,比缝纫机缝出来也差不了多少。
也正是因为后勤有保障,家里的事不用她操心,余思雅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所以她对沈红英这个小姑娘是挺有好感的,从肉联厂出来后,余思雅就问沈红英:“我看不少小姑娘过年都买了头绳,你要不要也买一条新的,喜庆?”
沈红英连忙摇头:“不用了,嫂子,我的头绳还能用。”
好吧,公社供销社卖的头绳就那几样,在余思雅看来挺老气俗套的,在乡下有钱能买的东西也有限。
“那你们想想,咱们还有什么要买的,一块儿买了,省得还要跑一趟!”余思雅又说。
沈建东背着沉甸甸的背篓直摇头:“不用了,嫂子,这次就是买得最多的了。”
“是啊,嫂子,往年过年咱们可没买过这么多。”沈红英夸张地张开手比划了一下,“以前咱们就买半斤糖果,最多再买一斤肉,就没别的了。”
现在来公社的人很多也是这样,就买个两三样,回去给孩子们尝尝鲜,要是有客人上门,给两颗水果糖,半把瓜子就算招待对方了。
好吧,余思雅也想不出来还要买什么,她拎着肉和骨头说:“那好吧,咱们回去了,今天中午筒骨炖萝卜。萝卜可是有小人参的称号,营养又美味,现在天气冷,喝点热乎乎的汤暖和。”
回去之后,余思雅开始整理东西,沈红英去做饭了,沈建东给她打下手。
吃过饭,余思雅拿了一斤猪肉、一包饼干,一斤水果糖、五尺布,还有蛤蜊油去余家了。
临走前她交代:“我去一会儿就回来,红英你跟建东一起想想新衣服做什么样,等我回来,咱们去找裁缝帮忙做,这样过年你们就能穿上新衣服了。”
“嫂子,我自己做就行,不用去裁缝那里了。”沈红英连忙说道。去找裁缝还得给工钱,反正放假了,冬天也没多少活,她一两天就做好了。
余思雅没跟她争:“好吧,你试试,要是忙不过来咱们还是去找裁缝,也花不了几块钱。”
说完,她拎着东西就走了。冬天天黑得早,她早点去,也能早点回来。
临近过年,余家人都在,看到余思雅非常惊讶,自打半年前闹翻后,余思雅就再也没回过娘家,胡桂花倒是去找过她几次,也邀请过她回娘家,但都被余思雅给拒绝了。
余家人都以为余思雅还在生他们的气,过年也不会回来了,谁知道她今天竟然上门来了。
短暂的惊愕过来,余家人马上热情的招呼她。
“思雅,你回来了,吃过午饭了吗?要是没吃,嫂子给你煮鸡蛋面。”挺着六七个月大肚子的姜美丽热情地说。
余思雅赶紧制止了她:“不用,嫂子,我在家吃过了。这不要过年了吗?给你们送了点东西过来。”
“哎呀,你看你,回娘家就回娘家,还带什么东西啊,真是让你破费了。”姜美丽赶紧伸手接过了余思雅手里的东西。
余思雅笑了笑,没多说。虽然打交道不多,但她也清楚这个嫂子是什么样的人。
姜美丽把东西拿了进去,后面的胡桂花才找到说话的机会,上前拉着余思雅的手心疼地说:“哎呀,思雅,你这孩子怎么搞的,又瘦了,公社食堂的饭菜应该不差的呀。”
“不差,三天两头有肉,我只是工作比较忙。”余思雅随口解释了一句就岔开了话题,“你们还好吧。”
胡桂花赶紧点头,絮絮叨叨地说起了家里的事:“家里都挺好的,你嫂子再过两个多月就要生了,尿布小衣服都准备好了。还有你哥哥……”
余家人现在最关心的还是姜美丽肚子里的孩子,胡桂花的大孙子。
余思雅听了不置可否,只是点头,也不搭话。
进了屋,余思雅就看到余大庆坐在堂屋的主位上,手里拿着烟杆,伴着一张脸,看到余思雅,他不冷不热地问道:“你在公社的工作还好吧?”
余思雅笑道:“还好,有领导们支持,一切工作都挺顺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