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思雅给了他一栗子:“没考上你倒是很光荣啊。红英要去念高中了,你好好想想你以后干什么,要不要再去念一年初中,争取明年考上高中?”想来想去,这么大的孩子还是丢到学校让人放心些。
沈建东头摇得像拨浪鼓:“不要,嫂子,算了吧,我不想浪费那个钱。我不喜欢读书,你就让红英念吧。”
他还这么小,余思雅其实不想他这么早就走进社会,接受社会的毒打和磋磨。但看他大夏天的整日在外面卖冰棍,没人监督,也没人催促,都不喊一声累,大冬天别人看电影,他吹着冷风窝在后面卖瓜子也从没退缩过,余思雅便熄了勉强他的念头。
人各有志,他既然喜欢做买卖,又肯吃苦,那就好好干吧,接下来二三十年是黄金时期,但凡肯努力,愿意去闯的人日子都不会过得太差。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她尊重他的选择。
“那你好好想想,等九月开学了,天气凉了下来,买冰棍的人就少了,你该做什么。”余思雅淡淡地提醒他。
沈建东一听就明白了她的意思,乐坏了:“嫂子,你对我真好,你放心,我肯定能想到新的赚钱的法子。”
沈红英比余思雅更了解自己的弟弟,见他实在不愿意念书,叹了口气,到底没说什么,只是有点伤感:“那九月我就要跟你们分开了,嫂子,建东,我真舍不得你们。”
“舍不得什么?每个月都要放假回家的,我去县城也会去看你的。”沈建东没伤感的情绪,笑嘻嘻地说。
余思雅没插话,等吃过饭,她把余香香的通知书也拿了出来,递给沈红英:“我明天要上班,辛苦你跑一趟,把这个给香香拿过去,然后你们俩约个时间,开学那天我送你们去学校。”
她得去给两个孩子交学费,还要安顿好,看看她们缺什么,也好一起补上。两个女孩子心思都比较敏感柔软,怕给她添麻烦,平时从来不诉苦要东西,她不主动给,她们就忍着,只能她多费点心思了。不然等她去上大学了,更没功夫管她们。
沈红英看到余香香的名字,非常高兴:“香香也考上了啊,那我们可以做个伴了。”
“嗯,以后你们在学校要相互照顾,遇到什么事给我打电话,写信。”余思雅认真地叮嘱道。
——
说了给沈建东买自行车,余思雅第二天就去了县里,找人换了工业券,然后买了一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回去。
得了新车子,沈建东那个兴奋,更有干劲儿,而且主动要做余思雅的司机,每天吃过早饭就刻意等着余思雅:“嫂子,走,我送你,正好我也要去养殖场拿冰棍。”
早上天气相对比较凉快,冰棍没那么好卖。余思雅劝他:“不用了,又不远,我走着去就行了,你再休息一会儿,等晚点再过去吧。”
“嫂子,我现在就去,我先去东风公社卖一卖,我现在去养殖场拿上冰棍,去东风公社正好差不多。他们那边还没卖过,第一次看到卖冰棍的,肯定不少人买。”沈建东早有计划。
余思雅便由着他去。
叔嫂二人骑着自行车出门,悠扬的铃声传得老远,引得早起的孩子羡慕不已。一路上,沈建东逢人就咧着嘴巴笑:“我嫂子给我买的自行车,对,我嫂子对我真好!”
余思雅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到了养殖场,跳下车子,她提醒他:“不是我给你买的,是借的,等你18岁的时候,记得还我钱。”
“不用18岁,嫂子,我今年就能还你的钱。”沈建东得瑟地说。
余思雅懒得理他,索性由他去。半大的孩子,手里的钱还是别太多的好。
有了自行车,沈建东的事业版图果然进一步扩大,从红云公社扩展到临近的三个公社。也由以前的一天两三箱变成了现在的四五箱,而且每天收工的时间还早了许多。
虽然很辛苦,但他的眼睛每天都蹭亮蹭亮的,眉飞色舞,整个人干劲儿十足,余思雅见了,便由着他去了。
转眼到了九月,余思雅亲自把两个女孩子送去县里的高中。
这些年教育受挫,县城的高中也很落魄,而且班级非常少,两个年级总共就六个班,一个年级三个班,差不多两百个人。住的集体宿舍也是那种几十个人一间屋的宿舍,上下床,床挨着床,地面都是凹凸不平的土泥,环境非常不好。
但是余思雅也不可能给两个女孩子在外面单独租房子。她不在,没有大人,两个女孩子在外面租房子住,不安全,学校住宿环境是差了点,但好歹安全,反正就两年,熬一熬就过去了。
余思雅领着她们放下了行李,然后去逛供销社,给她们一人买了一床蚊帐,这样好歹有点遮挡,保持一点私人空间。另外还给她们各买了脸盆、毛巾、牙膏牙刷、洗衣粉等等之类日用物品。
将两个女孩子安顿好,余思雅给了她们伙食费和粮票就回乡下去了。
进入九月,天气渐渐转凉,养殖场的工作开始忙了起来,进入旺季。与此同时,恢复高考的小道消息也传了出来。
其实在八月的时候邓公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就表示要改变靠推荐上大学的招生办法。
九月,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有消息灵通的知青已经意识到,他们的机会来了。那阵子,公社里不少知青凑在一起讨论,究竟会不会恢复高考,什么时候恢复高考。养殖场里的知青也不例外,如果能高考回城,谁愿意守在这个贫瘠的山村做一辈子的工人呢?
但在没得到正式通知之前,大家的心都还是悬着的。
余思雅看在眼里,默不作声,只是回头悄悄给孟兰和元教授各写了一封信去,并汇了一笔款,麻烦他们帮忙代购一些参考书。六月的时候,元教授两口子也平反回城了。他们的消息肯定比乡下的知青更灵通。
等高考一公布,参考书肯定很难买到,现在高中的教材是《工基》、《农基》,跟高考是两个路子,没有多少参考价值。余思雅上次买了几本书,但她觉得不够,还想弄点参考资料。
但她的信才寄出去两天,这天下班,楚玉涛就背着书包找上了她。
“余厂长,咱们单独聊聊。”
余思雅扬眉:“拖到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再来找我,是有什么情况吗?”
楚玉涛坐在余思雅对面,犹豫了一小会儿,问道:“余厂长,要恢复高考的消息,你听说了吗?”
余思雅点头:“好像有这个传言,怎么啦?”
楚玉涛从包里掏出四本书,推了两本到余思雅面前。
余思雅低头一看,是一套《数理化丛书》和《代数》,她面前的这套比较新,楚玉涛面前的两本比较旧。
“什么意思?”余思雅挑眉。
楚玉涛深吸了口气说:“元教授的消息比咱们灵通,他认识不少搞教育的人,我觉得这个消息是真的。这书是元教授寄过来的,他说不管你有没有参加高考这个想法,都让我给你两本。”
余思雅……
早知道元教授这么贴心,她就不寄信出去的。算了,明天再写一份快件过去解释清楚吧。
余思雅接过书,点点头:“哦,我知道了,谢谢你。”
楚玉涛见她表情平静,有点搞不懂了,这么大的事,她怎么就一点反应都没有呢。
到底还是他沉不住气,过了两分钟,楚玉涛主动问道:“余厂长,我准备参加高考,你呢,要参加吗?”
余思雅模棱两可的说:“等具体的通知出来再说吧。你现在找我不光是为了这个吧。”
楚玉涛深吸了一口气说:“对,余厂长,我准备辞职!”
这句话仿佛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余思雅诧异地看着他:“你确定?你这工作可是有不少人眼馋。”
楚玉涛现在四十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在公社都算高的了,年底还有两个月的奖金。城里不少普通工人都比不上。
这可以算是破釜沉舟的决定了,别说现在楚玉涛还不确定什么时候恢复高考,就算确定了,他能保证自己一定能考上吗?
如果考不上,再丢了工作,那怎么办?没看知青们虽然私底下很激动,但该上班的还是上班,该上工的也老老实实上山下田干活。说到底,人还是得先保证生存,再考虑其他的。
这个决定,楚玉涛也犹豫了许久才下定决心:“余厂长,我想好了,我不后悔。”
余思雅挺诧异的,楚玉涛平时看起来性子温温吞吞的,似乎是没什么脾气,没想到在大事上这么果断。
别人心意已决,余思雅也不拦着,但她也有她的计划:“楚同志,你们财务那边还有两名职工,你可以将工作交给他们,你自己把关就行,本来给你招助手就是为了分担你的工作,这样也不耽误你学习。如果恢复高考的同志正式下来,我会支持厂子里所有想参加高考的人尽量抽空学习,你到时候再考虑也不迟。”
楚玉涛踌躇了一会儿说:“可是,如果我们考上了,一样要走的。”所以他才不好意思继续在养殖场拿着工资不干活。
余思雅笑看着他:“这可未必,你先别把话说死。你们都是厂子的元老,看着厂子一穷二白地建起来,如果你们还愿意继续留在厂子里干,我会有其他考量。不过这个咱们先搁在一边,好好工作,努力备考吧,等考上再说。”
楚玉涛挺信服余思雅的:“好,那我听你的。”
为了给大家创造条件,第二天,余思雅在厂子里召开了一个大会,宣布知青们有意参加高考的,允许他们在完成本职工作后复习,讨论学习。同时也请其他职工多多帮忙,大家同心协力,帮知青同志们分担一些工作,不管谁能考上,对他们养殖场而言,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这时候随手给大家一些支持,以后他们都会感激养殖场一辈子,这可是养殖场千金难换的人脉。
这个消息一出,本来还有些将信将疑的知青们也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厂长都这么说了,那这恢复高考的消息多半是真的了。
大家是非常感谢厂子里的人性化管理,一个个干活更卖力了。
当然这消息很快也传到了公社。
王书记知道这事后,打电话把余思雅叫了过去。
“余厂长,请坐,今天把你叫过来是想问你点事。”王书记笑眯眯地说,他是秘书出身,说话一向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余思雅依言坐下,笑着说:“王书记客气了,你说。”
王书记右手轻轻敲着桌子,问道:“余厂长,听说你们厂子里的知青现在开始复习了,你是不是得到了确切的消息,要恢复高考了?”
他身为梅书记的前秘书,信息来源应该也不少,没道理还问她。余思雅将元教授搬出来当挡箭牌:“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前几天,六月平反回城的元教授给我寄来了两本复习书,他没说什么时候会恢复高考,但我估摸着应该是有这回事,只是具体的日期还没定下来。”
王书记来没过多久元教授老两口就平反回城了,他只依稀记得有这么两个人,但关系不熟。这两口子是教育工作者,回的也是学校,认识的人脉也多是搞教育的,既然他们给余思雅寄了书来,那十有八九是真的了。
王书记没揪着这个问题不放,转而问道:“那你们厂子里这么多知青参加复习,厂子里还忙得过来吗?会不会耽误生产?”
余思雅笑道:“这个王书记放心,我们都安排好了,不会耽误生产的。而且我们养殖场的知青数量也不多,也就二三十个。”
王书记点头:“对了,元教授给你寄了书,这么说,你也要参加高考了?”
这个事,他迟早要知道,余思雅没瞒他,点头道:“是的,我想试试。”
“这是好事,余厂长能力出众,如果再有学历加持,前途不可限量。不过,余厂长,你是厂子里的核心,你要是去上大学了,咱们养殖场怎么办?”王书记担忧地问道。
他作为公社书记问这个话合情合理。如果是冯书记,余思雅可能就如实讲自己的计划了,但王书记这个人,她还没摸透,虽然王书记口碑很好,特别亲民,经常下乡了解情况,一副实干家的派头。可这更能说明王书记的野心。
不过也可以理解,换了余思雅,在这把年纪,又有这么好的资源,那肯定要奋斗一把。
扯了扯嘴角,余思雅苦恼地说:“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王书记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王书记听她这么说,凝神思考了一会儿道:“你们养殖场就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吗?余厂长,你现在就可以开始考虑了,如果你考上了大学,也要保证养殖场能正常运转啊。这可是还有两百多号人指着养殖场吃饭呢。”
余思雅顺着他的话说:“可不是,只是高考这个事太突然。我完全没料到,所以没有准备。我们厂子里,有文化的大多是知青,他们也要参加高考,不稳定。唯一一个念过大学,不需要继续高考的就是李主任,不过他主要是管生产,也不知道行不行。”
“那让李主任过来谈谈吧。”王书记也是个行动派。
余思雅没意见,他就让小沈给养殖场那边打了电话。
过了二十来分钟,小李满头大汗地跑过来,见余思雅也在,有点纳闷:“王书记,余厂长,你们找我?”
王书记指了指余思雅旁边的椅子说:“坐,李主任,找你过来是想跟你谈点事情。”
小李一头雾水,坐下后,不解地看着他:“王书记,你说。”
王书记看向余思雅道:“是这样的,你们余厂长想去念大学,准备参加高考。如果余厂长去念了大学,厂子里总得有个负责人。经过我和余厂长商量,我们觉得你最合适,你看怎么样?”
余思雅掀起眼皮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她什么时候说小沈最合适了?
小沈听到这个话也是吓了一跳,他赶紧摇头:“这个,王书记,这个我不行的,你让我管理管理生产还行,你让带领养殖场,我是真不行。”
他跟着余思雅出去了好几回,每次跟那些县里面省里面大单位的领导们谈话,他都有些畏惧,根本做不到像余思雅那样谈笑风生。养殖场最主要的人脉都掌握在余思雅手里,他自己有几斤几两重,他还是很清楚的,他要接替了余思雅的工作,肯定做不到那么好。
做不到更好,也就没法给职工,给各大队带来更多的好处和利益,那就是失败。小李可不想担这副自己担不起的担子。
王书记没料到小李会是这个反应。毕竟能高升对谁来说都是好事,怎么会有人拒绝呢?
但目前,也没比小李更合适的人选。拧着眉,他温和地劝道:“李主任,你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如果余厂长考上了大学,咱们也不能拦着她,耽误她的前程啊。”
听到这话,小李觉得有些苦逼,扭头看余思雅,劝道:“余厂长,要不你别念了,你当咱们厂长就很好了嘛。大学毕业了好多也当不成厂长。”他就是明显的例子。
余思雅笑着说:“还没考呢,说这个为时过早。王书记,这样吧,李主任实在不愿意,那就算了,别勉强他。我提议,由王书记来代管养殖场,有你领导,咱们大家都放心。”
王书记错愕地看着余思雅,小李也震惊极了,完全搞不懂余思雅在想什么。
“这怎么行?我没有过管理厂子的经验,这个事还是算了吧。”王书记推脱道。
沈建东头摇得像拨浪鼓:“不要,嫂子,算了吧,我不想浪费那个钱。我不喜欢读书,你就让红英念吧。”
他还这么小,余思雅其实不想他这么早就走进社会,接受社会的毒打和磋磨。但看他大夏天的整日在外面卖冰棍,没人监督,也没人催促,都不喊一声累,大冬天别人看电影,他吹着冷风窝在后面卖瓜子也从没退缩过,余思雅便熄了勉强他的念头。
人各有志,他既然喜欢做买卖,又肯吃苦,那就好好干吧,接下来二三十年是黄金时期,但凡肯努力,愿意去闯的人日子都不会过得太差。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她尊重他的选择。
“那你好好想想,等九月开学了,天气凉了下来,买冰棍的人就少了,你该做什么。”余思雅淡淡地提醒他。
沈建东一听就明白了她的意思,乐坏了:“嫂子,你对我真好,你放心,我肯定能想到新的赚钱的法子。”
沈红英比余思雅更了解自己的弟弟,见他实在不愿意念书,叹了口气,到底没说什么,只是有点伤感:“那九月我就要跟你们分开了,嫂子,建东,我真舍不得你们。”
“舍不得什么?每个月都要放假回家的,我去县城也会去看你的。”沈建东没伤感的情绪,笑嘻嘻地说。
余思雅没插话,等吃过饭,她把余香香的通知书也拿了出来,递给沈红英:“我明天要上班,辛苦你跑一趟,把这个给香香拿过去,然后你们俩约个时间,开学那天我送你们去学校。”
她得去给两个孩子交学费,还要安顿好,看看她们缺什么,也好一起补上。两个女孩子心思都比较敏感柔软,怕给她添麻烦,平时从来不诉苦要东西,她不主动给,她们就忍着,只能她多费点心思了。不然等她去上大学了,更没功夫管她们。
沈红英看到余香香的名字,非常高兴:“香香也考上了啊,那我们可以做个伴了。”
“嗯,以后你们在学校要相互照顾,遇到什么事给我打电话,写信。”余思雅认真地叮嘱道。
——
说了给沈建东买自行车,余思雅第二天就去了县里,找人换了工业券,然后买了一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回去。
得了新车子,沈建东那个兴奋,更有干劲儿,而且主动要做余思雅的司机,每天吃过早饭就刻意等着余思雅:“嫂子,走,我送你,正好我也要去养殖场拿冰棍。”
早上天气相对比较凉快,冰棍没那么好卖。余思雅劝他:“不用了,又不远,我走着去就行了,你再休息一会儿,等晚点再过去吧。”
“嫂子,我现在就去,我先去东风公社卖一卖,我现在去养殖场拿上冰棍,去东风公社正好差不多。他们那边还没卖过,第一次看到卖冰棍的,肯定不少人买。”沈建东早有计划。
余思雅便由着他去。
叔嫂二人骑着自行车出门,悠扬的铃声传得老远,引得早起的孩子羡慕不已。一路上,沈建东逢人就咧着嘴巴笑:“我嫂子给我买的自行车,对,我嫂子对我真好!”
余思雅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到了养殖场,跳下车子,她提醒他:“不是我给你买的,是借的,等你18岁的时候,记得还我钱。”
“不用18岁,嫂子,我今年就能还你的钱。”沈建东得瑟地说。
余思雅懒得理他,索性由他去。半大的孩子,手里的钱还是别太多的好。
有了自行车,沈建东的事业版图果然进一步扩大,从红云公社扩展到临近的三个公社。也由以前的一天两三箱变成了现在的四五箱,而且每天收工的时间还早了许多。
虽然很辛苦,但他的眼睛每天都蹭亮蹭亮的,眉飞色舞,整个人干劲儿十足,余思雅见了,便由着他去了。
转眼到了九月,余思雅亲自把两个女孩子送去县里的高中。
这些年教育受挫,县城的高中也很落魄,而且班级非常少,两个年级总共就六个班,一个年级三个班,差不多两百个人。住的集体宿舍也是那种几十个人一间屋的宿舍,上下床,床挨着床,地面都是凹凸不平的土泥,环境非常不好。
但是余思雅也不可能给两个女孩子在外面单独租房子。她不在,没有大人,两个女孩子在外面租房子住,不安全,学校住宿环境是差了点,但好歹安全,反正就两年,熬一熬就过去了。
余思雅领着她们放下了行李,然后去逛供销社,给她们一人买了一床蚊帐,这样好歹有点遮挡,保持一点私人空间。另外还给她们各买了脸盆、毛巾、牙膏牙刷、洗衣粉等等之类日用物品。
将两个女孩子安顿好,余思雅给了她们伙食费和粮票就回乡下去了。
进入九月,天气渐渐转凉,养殖场的工作开始忙了起来,进入旺季。与此同时,恢复高考的小道消息也传了出来。
其实在八月的时候邓公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就表示要改变靠推荐上大学的招生办法。
九月,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有消息灵通的知青已经意识到,他们的机会来了。那阵子,公社里不少知青凑在一起讨论,究竟会不会恢复高考,什么时候恢复高考。养殖场里的知青也不例外,如果能高考回城,谁愿意守在这个贫瘠的山村做一辈子的工人呢?
但在没得到正式通知之前,大家的心都还是悬着的。
余思雅看在眼里,默不作声,只是回头悄悄给孟兰和元教授各写了一封信去,并汇了一笔款,麻烦他们帮忙代购一些参考书。六月的时候,元教授两口子也平反回城了。他们的消息肯定比乡下的知青更灵通。
等高考一公布,参考书肯定很难买到,现在高中的教材是《工基》、《农基》,跟高考是两个路子,没有多少参考价值。余思雅上次买了几本书,但她觉得不够,还想弄点参考资料。
但她的信才寄出去两天,这天下班,楚玉涛就背着书包找上了她。
“余厂长,咱们单独聊聊。”
余思雅扬眉:“拖到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再来找我,是有什么情况吗?”
楚玉涛坐在余思雅对面,犹豫了一小会儿,问道:“余厂长,要恢复高考的消息,你听说了吗?”
余思雅点头:“好像有这个传言,怎么啦?”
楚玉涛从包里掏出四本书,推了两本到余思雅面前。
余思雅低头一看,是一套《数理化丛书》和《代数》,她面前的这套比较新,楚玉涛面前的两本比较旧。
“什么意思?”余思雅挑眉。
楚玉涛深吸了口气说:“元教授的消息比咱们灵通,他认识不少搞教育的人,我觉得这个消息是真的。这书是元教授寄过来的,他说不管你有没有参加高考这个想法,都让我给你两本。”
余思雅……
早知道元教授这么贴心,她就不寄信出去的。算了,明天再写一份快件过去解释清楚吧。
余思雅接过书,点点头:“哦,我知道了,谢谢你。”
楚玉涛见她表情平静,有点搞不懂了,这么大的事,她怎么就一点反应都没有呢。
到底还是他沉不住气,过了两分钟,楚玉涛主动问道:“余厂长,我准备参加高考,你呢,要参加吗?”
余思雅模棱两可的说:“等具体的通知出来再说吧。你现在找我不光是为了这个吧。”
楚玉涛深吸了一口气说:“对,余厂长,我准备辞职!”
这句话仿佛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余思雅诧异地看着他:“你确定?你这工作可是有不少人眼馋。”
楚玉涛现在四十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在公社都算高的了,年底还有两个月的奖金。城里不少普通工人都比不上。
这可以算是破釜沉舟的决定了,别说现在楚玉涛还不确定什么时候恢复高考,就算确定了,他能保证自己一定能考上吗?
如果考不上,再丢了工作,那怎么办?没看知青们虽然私底下很激动,但该上班的还是上班,该上工的也老老实实上山下田干活。说到底,人还是得先保证生存,再考虑其他的。
这个决定,楚玉涛也犹豫了许久才下定决心:“余厂长,我想好了,我不后悔。”
余思雅挺诧异的,楚玉涛平时看起来性子温温吞吞的,似乎是没什么脾气,没想到在大事上这么果断。
别人心意已决,余思雅也不拦着,但她也有她的计划:“楚同志,你们财务那边还有两名职工,你可以将工作交给他们,你自己把关就行,本来给你招助手就是为了分担你的工作,这样也不耽误你学习。如果恢复高考的同志正式下来,我会支持厂子里所有想参加高考的人尽量抽空学习,你到时候再考虑也不迟。”
楚玉涛踌躇了一会儿说:“可是,如果我们考上了,一样要走的。”所以他才不好意思继续在养殖场拿着工资不干活。
余思雅笑看着他:“这可未必,你先别把话说死。你们都是厂子的元老,看着厂子一穷二白地建起来,如果你们还愿意继续留在厂子里干,我会有其他考量。不过这个咱们先搁在一边,好好工作,努力备考吧,等考上再说。”
楚玉涛挺信服余思雅的:“好,那我听你的。”
为了给大家创造条件,第二天,余思雅在厂子里召开了一个大会,宣布知青们有意参加高考的,允许他们在完成本职工作后复习,讨论学习。同时也请其他职工多多帮忙,大家同心协力,帮知青同志们分担一些工作,不管谁能考上,对他们养殖场而言,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这时候随手给大家一些支持,以后他们都会感激养殖场一辈子,这可是养殖场千金难换的人脉。
这个消息一出,本来还有些将信将疑的知青们也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厂长都这么说了,那这恢复高考的消息多半是真的了。
大家是非常感谢厂子里的人性化管理,一个个干活更卖力了。
当然这消息很快也传到了公社。
王书记知道这事后,打电话把余思雅叫了过去。
“余厂长,请坐,今天把你叫过来是想问你点事。”王书记笑眯眯地说,他是秘书出身,说话一向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余思雅依言坐下,笑着说:“王书记客气了,你说。”
王书记右手轻轻敲着桌子,问道:“余厂长,听说你们厂子里的知青现在开始复习了,你是不是得到了确切的消息,要恢复高考了?”
他身为梅书记的前秘书,信息来源应该也不少,没道理还问她。余思雅将元教授搬出来当挡箭牌:“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前几天,六月平反回城的元教授给我寄来了两本复习书,他没说什么时候会恢复高考,但我估摸着应该是有这回事,只是具体的日期还没定下来。”
王书记来没过多久元教授老两口就平反回城了,他只依稀记得有这么两个人,但关系不熟。这两口子是教育工作者,回的也是学校,认识的人脉也多是搞教育的,既然他们给余思雅寄了书来,那十有八九是真的了。
王书记没揪着这个问题不放,转而问道:“那你们厂子里这么多知青参加复习,厂子里还忙得过来吗?会不会耽误生产?”
余思雅笑道:“这个王书记放心,我们都安排好了,不会耽误生产的。而且我们养殖场的知青数量也不多,也就二三十个。”
王书记点头:“对了,元教授给你寄了书,这么说,你也要参加高考了?”
这个事,他迟早要知道,余思雅没瞒他,点头道:“是的,我想试试。”
“这是好事,余厂长能力出众,如果再有学历加持,前途不可限量。不过,余厂长,你是厂子里的核心,你要是去上大学了,咱们养殖场怎么办?”王书记担忧地问道。
他作为公社书记问这个话合情合理。如果是冯书记,余思雅可能就如实讲自己的计划了,但王书记这个人,她还没摸透,虽然王书记口碑很好,特别亲民,经常下乡了解情况,一副实干家的派头。可这更能说明王书记的野心。
不过也可以理解,换了余思雅,在这把年纪,又有这么好的资源,那肯定要奋斗一把。
扯了扯嘴角,余思雅苦恼地说:“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王书记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王书记听她这么说,凝神思考了一会儿道:“你们养殖场就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吗?余厂长,你现在就可以开始考虑了,如果你考上了大学,也要保证养殖场能正常运转啊。这可是还有两百多号人指着养殖场吃饭呢。”
余思雅顺着他的话说:“可不是,只是高考这个事太突然。我完全没料到,所以没有准备。我们厂子里,有文化的大多是知青,他们也要参加高考,不稳定。唯一一个念过大学,不需要继续高考的就是李主任,不过他主要是管生产,也不知道行不行。”
“那让李主任过来谈谈吧。”王书记也是个行动派。
余思雅没意见,他就让小沈给养殖场那边打了电话。
过了二十来分钟,小李满头大汗地跑过来,见余思雅也在,有点纳闷:“王书记,余厂长,你们找我?”
王书记指了指余思雅旁边的椅子说:“坐,李主任,找你过来是想跟你谈点事情。”
小李一头雾水,坐下后,不解地看着他:“王书记,你说。”
王书记看向余思雅道:“是这样的,你们余厂长想去念大学,准备参加高考。如果余厂长去念了大学,厂子里总得有个负责人。经过我和余厂长商量,我们觉得你最合适,你看怎么样?”
余思雅掀起眼皮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她什么时候说小沈最合适了?
小沈听到这个话也是吓了一跳,他赶紧摇头:“这个,王书记,这个我不行的,你让我管理管理生产还行,你让带领养殖场,我是真不行。”
他跟着余思雅出去了好几回,每次跟那些县里面省里面大单位的领导们谈话,他都有些畏惧,根本做不到像余思雅那样谈笑风生。养殖场最主要的人脉都掌握在余思雅手里,他自己有几斤几两重,他还是很清楚的,他要接替了余思雅的工作,肯定做不到那么好。
做不到更好,也就没法给职工,给各大队带来更多的好处和利益,那就是失败。小李可不想担这副自己担不起的担子。
王书记没料到小李会是这个反应。毕竟能高升对谁来说都是好事,怎么会有人拒绝呢?
但目前,也没比小李更合适的人选。拧着眉,他温和地劝道:“李主任,你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如果余厂长考上了大学,咱们也不能拦着她,耽误她的前程啊。”
听到这话,小李觉得有些苦逼,扭头看余思雅,劝道:“余厂长,要不你别念了,你当咱们厂长就很好了嘛。大学毕业了好多也当不成厂长。”他就是明显的例子。
余思雅笑着说:“还没考呢,说这个为时过早。王书记,这样吧,李主任实在不愿意,那就算了,别勉强他。我提议,由王书记来代管养殖场,有你领导,咱们大家都放心。”
王书记错愕地看着余思雅,小李也震惊极了,完全搞不懂余思雅在想什么。
“这怎么行?我没有过管理厂子的经验,这个事还是算了吧。”王书记推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