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正要高兴,却听吕公著又说道:“可见陛下腕力已成,今后可以开始练大字了。”
赵煦顿时又不好了。
却听吕公著继续说道:“我朝书家里边,苏、黄俱尽不凡,然皆不能悬腕,也是遗憾,不如便请蔡卞授陛下此道如何?”
赵煦不禁好奇:“苏黄二内翰居然不能悬腕作书?那司徒会吗?”
吕公著说道:“司徒倒是会,不过他的大书……端正有余,变化可以说没有,作为黄榜之类宣喻中外的书体倒是无妨,然殊失意趣,不可效仿。”
可不是吗,苏油的大书,那是刷墙头标语用的黑体字,跟艺术一文钱关系都没有。
这下赵煦来劲了:“那便让蔡卞隔日进讲。”
它日,三省奏事毕,太皇太后宣谕公著曰:“皇帝取司空所进,每日书写,与司徒《伦理训类》间杂观览,时作惊喜,曰两者有迹可循,相通相映,看来于义理学问已有进益启思,与诗篇不同也。”
……
一艘小巧灵活的白色帆船,张着远超船体的巨大纵帆,在东海上掠风而行。
扁罐和观儿的浪漫,就是探讨学问,观测星空,实际测量经纬,登陆海岛寻幽揽胜。
不过寻优揽胜时观儿受了惊吓,如今大宋东海很多海岛之上,除了密密麻麻的海鸟,堆积如山的鸟粪,就是以海鸟为食的剧毒腹蛇。
什么神仙居所,那是骗人的。
海州作为港口其实一般,因为连云港所在地还属于辽河冲积扇范围,港口迟早会被泥沙淤填掉。
不过海州对面有个岛屿,那里可以停泊大海船,如今是朝廷的东洋舰队驻泊地。
苏油估计最多两百年后,那个岛屿便会与海州陆地连成一片。
飞鱼号是所有海员都认识的一艘船,它创造的航海速度记录至今还没有任何一艘海船能够打破。
东洋舰队的旗舰恒山号便驻泊在那里,当扁罐驾驶着飞鱼号靠近恒山号的时候,毕观发现恒山号巨大的船体,高度已经超过了飞鱼号的桅高,不由得仰起小脸叹为观止:“扁罐哥哥,你就是驾驶这样的大船横渡东洋,抵达东胜洲的?”
“嗯,壮观吧?”扁罐心中也有些得意:“这是我大宋最大的海船,用了铁蜈蚣,套接钢管桅杆,其中恒山、泰山、嵩山三艘旗舰底部,如今还装有蒸汽机。”
毕观的理工知识也已经不凡,但是知识都是来自书本,如今亲眼看到长达一百五十米,光水面就有三层楼高的船体,对理工的伟大又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旗舰上当值的士兵打出旗语:“东洋舰队恒山号全体将士,向飞鱼号致敬。”
毕观对语言天赋极好,旗语也会读,惊喜地道:“啊我们该怎么回复?”
扁罐将汽灯打开,一边落帆,一边笑着对毕观说道:“观儿你去吧,回复他们:飞鱼号向东洋舰队致敬,纵横七海,武运昌隆。”
不一会儿港口里出来一艘小蒸汽船,船上一个海军都卫服色的汉子一见到扁罐便高兴得又跳又喊:“扁罐少爷!怎么是你?!哎呀可想死俺了!”
两船相并,侧弦轻轻一撞,地丁胶防撞垫相互一碰便即分开。
飞鱼号猛然一侧,毕观哎呀一声,吓得赶紧抓住船舷避免摔倒。
这是非常规操作,也显出蒸汽船驾驶者艺高人胆大。
还有调皮。
趁这功夫那汉子已经跳到了飞鱼号上,如履平地,抱着扁罐又跳又喊:“少爷,真没想到是你,听说你都给陛下做殿使了?!”
扁罐也笑着跟他一起跳,跳完一拳锤在他胸口:“你狗日的海生,就比老子多跑一趟,便跟老子一个军衔了!”
龙海生一个立正,对扁罐行了个军礼:“东洋舰队代理提督,恒山号舰长龙海生,向老舰长敬礼!”
扁罐回了一礼:“别闹,我现在是在休假,老舰长是赵孝奕那二货,现在在獐子岛上充大个萝卜呢。”
龙海生嘿嘿笑道:“后来才回过味儿来,赵节度那就一囫囵骗子,咱们就认少爷这舰长!”
扁罐也懒得理这茬:“老子结婚了,这次带新妇出来看看海,观儿过来见过海生哥,漂洋过海的兄弟,不是外人。”
毕观过来跟龙海生见礼:“见过海生哥,扁罐哥哥常提起你,说你是航海的大行家。”
“哎哟受不得受不得……”龙海生惊得手足无措:“这少爷也没告诉我少奶奶在船上,是海生莽撞了……”
“国公爷是咱合岛的大恩人,敢受弟妹这礼回去还不给叔吊起来打……”
说完一指蒸汽船尾巴上冒出来的脑袋:“刚刚那下是龙午干的,少爷狠狠骂他!”
龙午笑吟吟地扔过缆绳:“少爷来了。”
龙海生跑过去接着缆绳,将它缠绕到飞鱼号的船艏柱子上,让蒸汽船拖着飞鱼号入港:“少爷来得巧,过几天我们就得南下杭州装货,跑东胜州了。”
说完又问:“小邵神仙此番还与我们同行不?有他推步天罡,咱心里都有底。”
扁罐说道:“小邵先生如今已是朝廷的太常少卿,太皇太后与陛下命他执掌司天历算,怕是同行不了了。”
龙海生就有些惋惜:“少爷你是没见着东胜州几个城邦的国主见到小邵先生那样儿,真真儿地当做天神下凡,听说小邵神仙的仙术和天师府还不是一路?不知出自何处仙山洞府?”
扁罐哈哈大笑:“他呀,首经山安乐洞出来的,梅花仙术来传自他父亲安乐道人。”
边上毕观听扁罐胡诌,不禁噗嗤笑出声来。
东洋舰队主要是跑东胜州的远洋船只,龙氏子弟不少,三娘的儿子龙午龙辰,如今也是龙海生的左膀右臂。
众人相见又是一番笑闹,扁罐带着新妇来看望他们,这就是意外之喜,虽然当朝一品司徒长公子,楞当他们是一家人才如此不见外。
知道毕观也喜欢天文地理,龙海生将航海日志和海图都搬了出来,给毕观研究。
东胜州的地图越发完善了,在当地土著的带领下,宋人的勘探队伍已经翻过了北东胜洲的山脉,发现了一处野牛遍布的广袤大草原。
而在中东胜州,他们也发现了一个山地邦国,国王很傲慢,拒绝了邵伯温要他停止人祭的企图。
不过国王对于贸易的兴趣还是很大的,尤其是丝绸,邵伯温用一百匹丝绸,换得了那里的几处荒山,据说银铜含量比扁罐发现的那些还要高。
而且回大宋之后,邵伯温在海州找到了一处地方,认为那里是东胜州华夏移民的祖地。
相传当地山上在古代有种鸟,身披五彩羽毛,因此得名羽山,几千年前,当地居民喜欢用鸟羽为装饰,因此被称作羽民。
羽山是尧帝诛杀鲧的地方,“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
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医
黄能就是黄龙,屈原在其长诗《天问》中说,鲧的尸体化作黄能,越过穷山的冈岩,去请求巫师将他救活。
在求医途中,他看见遭了洪水灾害的人民,流离失所,衣食难全,心里难过,还劝大家播种黑小米,除去杂草。
邵伯温认为,鲧的尸体化作黄能,所去到的有巫神的地方就是东胜州。
黄能就是东胜州人羽蛇神崇拜的由来。
而所谓的黑小米,其实就是藜麦。
在羽山上,邵伯温发现了好几处遗迹,那里留存了大量的燧石石器,与中土商周前的石器用料不同,却与东胜州人用的石料类似。
还有几处石像,壁画,也与东胜州人的雕像和绘画有相通之处。
邵伯温的这个发现,将东胜州人迁徙史提前了整整一千年,东胜州人的先祖是从夏初就开始移民,一直延续到商周,直到北海陆路断绝,方在终止了与中土的联系。
如今邵伯温正兴致勃勃,准备以鲧被磔羽山为起点,编写一本《东胜史纲》。
而且这事儿吧还不是小邵童鞋的一面之词,也不知道邵伯温一路上是怎么跟几个东胜州使节忽悠的,人家一到羽山看到石像就顶礼膜拜嗷嗷哭,然后带着宋人在山下一处地方找到了他们称为“涝滂”的赤泉,硬说那是他们祖先的鲜血,珍而重之的装盛起来,要带回万里之外的部落中去供奉。
这尼玛就没天理了,苏油到现在都没弄明白,不管是邵伯温还是东胜州的遗民,是怎么找到那处“血泉”的,愣是将故事的逻辑链给完善了起来。
不过邵伯温敢吹,朝廷就敢信。
宋人搞这一套东西具备丰富的经验,当年真宗皇帝带领群众大搞造神运动,搞到自己都深信不疑,很快朝廷就批准了海州太守所请,在羽山上建立起一座崇伯观。
因为鲧姓姒,字熙,氏有崇,是有崇部落的首领,后世也称之为崇伯。
天师道也给鲧上了尊号,名叫东胜感应真君,塑像是以东胜州人为形象,羽冠鹤氅而无须,鼻梁勾挺,座下是一只巨大的灵龟,身后是一匹雄骏的白马,左手缠着呼风唤雨的羽蛇,右手拿着从天帝那里盗来的息壤。
都是有来历的,灵龟是鲧治水的时候,灵龟浮出水面,告诉他可以从天帝那里盗来息壤治水。
白马是根据《山海经》的记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而在鲧死后,他的儿子大禹继续治水,这时灵龟和白马再次出现,向大禹献上河图洛书。
受这两样东西的启发,华夏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
很特么的考究,很特么严密,很特么的……科学。
这个故事苏油命蜀中官锦院织成彩锦连环画,准备送去东胜州玉黍城神庙中悬挂起来,给东胜州人民带去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等到明年东胜州的使节再次过来,就会知道大宋人的造神运动是多么的可怕。
拜访了东洋舰队驻泊的连云岛,扁罐又带着毕观去海州购买水晶。
东海水晶一直就闻名天下,后世存放于国家地质博物馆的那个“水晶王”,就是出自东海县房山乡。
毕观挑了一个巨大的水晶原矿精簇体,准备带回汴京城去对剖开,变成两个能够养青鱂的鱼盆,正好赵煦一个,漏勺一个。
两人又乘坐飞鱼号到了扬州拜会老宗叔,之后乘坐漕船到了楚州,在楚州接到了神医杨介。
杨介刚刚治完了他名留华夏中医史的一个神奇医案。
广州通判杨立之是楚州人。任满归楚,喉咙生痈,红肿溃烂,脓血如注,茶水不能进,觉也睡不好。
子孙多方求医问药,都没有什么好办法。
适逢杨介云游还乡,杨立之两个儿子以父亲久病不愈,十分不忍,便亲自去邀请杨介到家,为其父诊治。
杨介随杨立之儿子到府,都没有把脉,熟视良久,轻轻松松地对杨家人说:“不须看脉已得之矣。此疾甚异,须先啖生姜片一斤,乃可投药,否则无法。”
这医方过于古怪,杨老头喉咙中已经浓肿溃烂疼痛难忍,再嚼一斤生姜,岂不是火上浇油?
杨立之已经病急乱投医了,对家人说:“杨吉老医术通神,言必不妄,试啖我。”
家人这才按照杨介的吩咐取过一斤生姜洗净,动刀切片。
切一片,杨立之就拿来送入口中咀嚼,开始时,只觉得生姜味道甘香,愈嚼愈觉得舒服,好吃。
吃到半斤时,喉中疼痛渐止。
就这样家人不停地切,杨立之不停地吃,等到生姜切完吃完,将好一斤之数。
这时候杨立之才感觉到生姜的辛辣味,家人再给他吃饭粥,入口已无滞碍。
第二天杨立之完全康复,召杨介谢而问之,杨介对他说:“你在广州做官,南方多鹧鸪,平时你必多吃,而鹧鸪喜食半夏,久而久之,半夏之毒就郁积在你体内。”
“使君的病原,就是半夏毒发,所以我用生姜制之。今病源已清,不须再服用其它药物了。”
正好扁罐这次带来了荆王赵頵请杨介赴京当任医学院教授的聘书,杨立之奉送仪程五千贯,让杨介风风光光地进京。
扁罐的医术来自家传,虽然不能称作名医,起码不是苏轼那样的半吊子,性格类似石薇,一身侠气。
赵煦顿时又不好了。
却听吕公著继续说道:“我朝书家里边,苏、黄俱尽不凡,然皆不能悬腕,也是遗憾,不如便请蔡卞授陛下此道如何?”
赵煦不禁好奇:“苏黄二内翰居然不能悬腕作书?那司徒会吗?”
吕公著说道:“司徒倒是会,不过他的大书……端正有余,变化可以说没有,作为黄榜之类宣喻中外的书体倒是无妨,然殊失意趣,不可效仿。”
可不是吗,苏油的大书,那是刷墙头标语用的黑体字,跟艺术一文钱关系都没有。
这下赵煦来劲了:“那便让蔡卞隔日进讲。”
它日,三省奏事毕,太皇太后宣谕公著曰:“皇帝取司空所进,每日书写,与司徒《伦理训类》间杂观览,时作惊喜,曰两者有迹可循,相通相映,看来于义理学问已有进益启思,与诗篇不同也。”
……
一艘小巧灵活的白色帆船,张着远超船体的巨大纵帆,在东海上掠风而行。
扁罐和观儿的浪漫,就是探讨学问,观测星空,实际测量经纬,登陆海岛寻幽揽胜。
不过寻优揽胜时观儿受了惊吓,如今大宋东海很多海岛之上,除了密密麻麻的海鸟,堆积如山的鸟粪,就是以海鸟为食的剧毒腹蛇。
什么神仙居所,那是骗人的。
海州作为港口其实一般,因为连云港所在地还属于辽河冲积扇范围,港口迟早会被泥沙淤填掉。
不过海州对面有个岛屿,那里可以停泊大海船,如今是朝廷的东洋舰队驻泊地。
苏油估计最多两百年后,那个岛屿便会与海州陆地连成一片。
飞鱼号是所有海员都认识的一艘船,它创造的航海速度记录至今还没有任何一艘海船能够打破。
东洋舰队的旗舰恒山号便驻泊在那里,当扁罐驾驶着飞鱼号靠近恒山号的时候,毕观发现恒山号巨大的船体,高度已经超过了飞鱼号的桅高,不由得仰起小脸叹为观止:“扁罐哥哥,你就是驾驶这样的大船横渡东洋,抵达东胜洲的?”
“嗯,壮观吧?”扁罐心中也有些得意:“这是我大宋最大的海船,用了铁蜈蚣,套接钢管桅杆,其中恒山、泰山、嵩山三艘旗舰底部,如今还装有蒸汽机。”
毕观的理工知识也已经不凡,但是知识都是来自书本,如今亲眼看到长达一百五十米,光水面就有三层楼高的船体,对理工的伟大又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旗舰上当值的士兵打出旗语:“东洋舰队恒山号全体将士,向飞鱼号致敬。”
毕观对语言天赋极好,旗语也会读,惊喜地道:“啊我们该怎么回复?”
扁罐将汽灯打开,一边落帆,一边笑着对毕观说道:“观儿你去吧,回复他们:飞鱼号向东洋舰队致敬,纵横七海,武运昌隆。”
不一会儿港口里出来一艘小蒸汽船,船上一个海军都卫服色的汉子一见到扁罐便高兴得又跳又喊:“扁罐少爷!怎么是你?!哎呀可想死俺了!”
两船相并,侧弦轻轻一撞,地丁胶防撞垫相互一碰便即分开。
飞鱼号猛然一侧,毕观哎呀一声,吓得赶紧抓住船舷避免摔倒。
这是非常规操作,也显出蒸汽船驾驶者艺高人胆大。
还有调皮。
趁这功夫那汉子已经跳到了飞鱼号上,如履平地,抱着扁罐又跳又喊:“少爷,真没想到是你,听说你都给陛下做殿使了?!”
扁罐也笑着跟他一起跳,跳完一拳锤在他胸口:“你狗日的海生,就比老子多跑一趟,便跟老子一个军衔了!”
龙海生一个立正,对扁罐行了个军礼:“东洋舰队代理提督,恒山号舰长龙海生,向老舰长敬礼!”
扁罐回了一礼:“别闹,我现在是在休假,老舰长是赵孝奕那二货,现在在獐子岛上充大个萝卜呢。”
龙海生嘿嘿笑道:“后来才回过味儿来,赵节度那就一囫囵骗子,咱们就认少爷这舰长!”
扁罐也懒得理这茬:“老子结婚了,这次带新妇出来看看海,观儿过来见过海生哥,漂洋过海的兄弟,不是外人。”
毕观过来跟龙海生见礼:“见过海生哥,扁罐哥哥常提起你,说你是航海的大行家。”
“哎哟受不得受不得……”龙海生惊得手足无措:“这少爷也没告诉我少奶奶在船上,是海生莽撞了……”
“国公爷是咱合岛的大恩人,敢受弟妹这礼回去还不给叔吊起来打……”
说完一指蒸汽船尾巴上冒出来的脑袋:“刚刚那下是龙午干的,少爷狠狠骂他!”
龙午笑吟吟地扔过缆绳:“少爷来了。”
龙海生跑过去接着缆绳,将它缠绕到飞鱼号的船艏柱子上,让蒸汽船拖着飞鱼号入港:“少爷来得巧,过几天我们就得南下杭州装货,跑东胜州了。”
说完又问:“小邵神仙此番还与我们同行不?有他推步天罡,咱心里都有底。”
扁罐说道:“小邵先生如今已是朝廷的太常少卿,太皇太后与陛下命他执掌司天历算,怕是同行不了了。”
龙海生就有些惋惜:“少爷你是没见着东胜州几个城邦的国主见到小邵先生那样儿,真真儿地当做天神下凡,听说小邵神仙的仙术和天师府还不是一路?不知出自何处仙山洞府?”
扁罐哈哈大笑:“他呀,首经山安乐洞出来的,梅花仙术来传自他父亲安乐道人。”
边上毕观听扁罐胡诌,不禁噗嗤笑出声来。
东洋舰队主要是跑东胜州的远洋船只,龙氏子弟不少,三娘的儿子龙午龙辰,如今也是龙海生的左膀右臂。
众人相见又是一番笑闹,扁罐带着新妇来看望他们,这就是意外之喜,虽然当朝一品司徒长公子,楞当他们是一家人才如此不见外。
知道毕观也喜欢天文地理,龙海生将航海日志和海图都搬了出来,给毕观研究。
东胜州的地图越发完善了,在当地土著的带领下,宋人的勘探队伍已经翻过了北东胜洲的山脉,发现了一处野牛遍布的广袤大草原。
而在中东胜州,他们也发现了一个山地邦国,国王很傲慢,拒绝了邵伯温要他停止人祭的企图。
不过国王对于贸易的兴趣还是很大的,尤其是丝绸,邵伯温用一百匹丝绸,换得了那里的几处荒山,据说银铜含量比扁罐发现的那些还要高。
而且回大宋之后,邵伯温在海州找到了一处地方,认为那里是东胜州华夏移民的祖地。
相传当地山上在古代有种鸟,身披五彩羽毛,因此得名羽山,几千年前,当地居民喜欢用鸟羽为装饰,因此被称作羽民。
羽山是尧帝诛杀鲧的地方,“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
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医
黄能就是黄龙,屈原在其长诗《天问》中说,鲧的尸体化作黄能,越过穷山的冈岩,去请求巫师将他救活。
在求医途中,他看见遭了洪水灾害的人民,流离失所,衣食难全,心里难过,还劝大家播种黑小米,除去杂草。
邵伯温认为,鲧的尸体化作黄能,所去到的有巫神的地方就是东胜州。
黄能就是东胜州人羽蛇神崇拜的由来。
而所谓的黑小米,其实就是藜麦。
在羽山上,邵伯温发现了好几处遗迹,那里留存了大量的燧石石器,与中土商周前的石器用料不同,却与东胜州人用的石料类似。
还有几处石像,壁画,也与东胜州人的雕像和绘画有相通之处。
邵伯温的这个发现,将东胜州人迁徙史提前了整整一千年,东胜州人的先祖是从夏初就开始移民,一直延续到商周,直到北海陆路断绝,方在终止了与中土的联系。
如今邵伯温正兴致勃勃,准备以鲧被磔羽山为起点,编写一本《东胜史纲》。
而且这事儿吧还不是小邵童鞋的一面之词,也不知道邵伯温一路上是怎么跟几个东胜州使节忽悠的,人家一到羽山看到石像就顶礼膜拜嗷嗷哭,然后带着宋人在山下一处地方找到了他们称为“涝滂”的赤泉,硬说那是他们祖先的鲜血,珍而重之的装盛起来,要带回万里之外的部落中去供奉。
这尼玛就没天理了,苏油到现在都没弄明白,不管是邵伯温还是东胜州的遗民,是怎么找到那处“血泉”的,愣是将故事的逻辑链给完善了起来。
不过邵伯温敢吹,朝廷就敢信。
宋人搞这一套东西具备丰富的经验,当年真宗皇帝带领群众大搞造神运动,搞到自己都深信不疑,很快朝廷就批准了海州太守所请,在羽山上建立起一座崇伯观。
因为鲧姓姒,字熙,氏有崇,是有崇部落的首领,后世也称之为崇伯。
天师道也给鲧上了尊号,名叫东胜感应真君,塑像是以东胜州人为形象,羽冠鹤氅而无须,鼻梁勾挺,座下是一只巨大的灵龟,身后是一匹雄骏的白马,左手缠着呼风唤雨的羽蛇,右手拿着从天帝那里盗来的息壤。
都是有来历的,灵龟是鲧治水的时候,灵龟浮出水面,告诉他可以从天帝那里盗来息壤治水。
白马是根据《山海经》的记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而在鲧死后,他的儿子大禹继续治水,这时灵龟和白马再次出现,向大禹献上河图洛书。
受这两样东西的启发,华夏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
很特么的考究,很特么严密,很特么的……科学。
这个故事苏油命蜀中官锦院织成彩锦连环画,准备送去东胜州玉黍城神庙中悬挂起来,给东胜州人民带去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等到明年东胜州的使节再次过来,就会知道大宋人的造神运动是多么的可怕。
拜访了东洋舰队驻泊的连云岛,扁罐又带着毕观去海州购买水晶。
东海水晶一直就闻名天下,后世存放于国家地质博物馆的那个“水晶王”,就是出自东海县房山乡。
毕观挑了一个巨大的水晶原矿精簇体,准备带回汴京城去对剖开,变成两个能够养青鱂的鱼盆,正好赵煦一个,漏勺一个。
两人又乘坐飞鱼号到了扬州拜会老宗叔,之后乘坐漕船到了楚州,在楚州接到了神医杨介。
杨介刚刚治完了他名留华夏中医史的一个神奇医案。
广州通判杨立之是楚州人。任满归楚,喉咙生痈,红肿溃烂,脓血如注,茶水不能进,觉也睡不好。
子孙多方求医问药,都没有什么好办法。
适逢杨介云游还乡,杨立之两个儿子以父亲久病不愈,十分不忍,便亲自去邀请杨介到家,为其父诊治。
杨介随杨立之儿子到府,都没有把脉,熟视良久,轻轻松松地对杨家人说:“不须看脉已得之矣。此疾甚异,须先啖生姜片一斤,乃可投药,否则无法。”
这医方过于古怪,杨老头喉咙中已经浓肿溃烂疼痛难忍,再嚼一斤生姜,岂不是火上浇油?
杨立之已经病急乱投医了,对家人说:“杨吉老医术通神,言必不妄,试啖我。”
家人这才按照杨介的吩咐取过一斤生姜洗净,动刀切片。
切一片,杨立之就拿来送入口中咀嚼,开始时,只觉得生姜味道甘香,愈嚼愈觉得舒服,好吃。
吃到半斤时,喉中疼痛渐止。
就这样家人不停地切,杨立之不停地吃,等到生姜切完吃完,将好一斤之数。
这时候杨立之才感觉到生姜的辛辣味,家人再给他吃饭粥,入口已无滞碍。
第二天杨立之完全康复,召杨介谢而问之,杨介对他说:“你在广州做官,南方多鹧鸪,平时你必多吃,而鹧鸪喜食半夏,久而久之,半夏之毒就郁积在你体内。”
“使君的病原,就是半夏毒发,所以我用生姜制之。今病源已清,不须再服用其它药物了。”
正好扁罐这次带来了荆王赵頵请杨介赴京当任医学院教授的聘书,杨立之奉送仪程五千贯,让杨介风风光光地进京。
扁罐的医术来自家传,虽然不能称作名医,起码不是苏轼那样的半吊子,性格类似石薇,一身侠气。